长宗我部元亲姓什么:绿围巾上的恋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8:25
刚刚认识了一个女孩,女孩叫柔柔,刚刚是在父亲病重期间认识她的。柔柔的眼睛大大的,亮亮的,忽闪忽闪的睫毛上挂满了清纯。
  
  刚刚接到母亲拍来的电报,立即请假回家,父亲已经被送到县医院住院去了。他赶到县医院时,父亲已躺在抢救室里昏迷不醒,母亲坐在父亲的病床边抹眼泪。正在这时,柔柔来了,刚刚的两眼就放出光来。母亲问刚刚吃午饭了没有,刚刚说没有。柔柔就叫:“刚刚哥,去我家吃饭吧。”声音非常好听,刚刚心里一颤一颤的。刚刚就去了,母亲也催他去。此后的日子里,刚刚白天就到医院去照顾父亲,晚上就回到柔柔家里睡觉。
  
  柔柔一天三餐到县医院来叫刚刚去家里吃饭,顺便给他母亲送饭。柔柔还帮刚刚母亲洗衣服,取药品,忙前忙后,刚刚母亲很过意不去。刚刚就很感动,颤颤酥酥地听着柔柔说话,看着她做事。看久了,就呆头呆脑。柔柔问一声“你傻看什么”,就把脸红成了苹果的模样。
  
  刚刚知道自己爱上柔柔了,就约她去看电影,去河边散步,去逛商场。他给柔柔买了条围巾,绿色的,柔柔围上就更好看了。柔柔开始有些害羞,慢慢地就让他牵自己的手,让他搂自己的肩,紧张的心变得轻松了,脸上的笑就象“刘三姐”。那时正放电影《刘三姐》,刚刚就这样说。
  
  柔柔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就对刚刚母亲说“两个孩子好象有点意思”。母亲听了,人就呆了。呆过之后,就对刚刚说:“你可千万不能找柔柔,不能起这个歪心。我们已经吵扰人家了,对不起她们一家了,你怎么能有这样的心思呢?你快点斩断这份情,回你的学校去,不能让人家说我们心术不正!”
  
  刚刚父亲和柔柔父亲是儿时的好朋友,柔柔父亲当局长,而刚刚父亲则是种田的。刚刚听了母亲的话,知道母亲的意思,就默不作声,看了一眼昏睡中的父亲就走了,回了学校。可他怎么也忍耐不住心的煎熬,就给柔柔写信,让柔柔给他寄一张围上绿围巾的照片。柔柔给他回了信,绿围巾就永远围在她青春勃发的脖子上。
  
  柔柔父亲去医院看望刚刚父亲的时候,乐滋滋地对刚刚母亲说:“两个孩子感情好得很呐,刚刚还给柔柔买了一条绿围巾。”
  
  母亲就又给刚刚写信,劝阻这段感情:“你父亲的病总不见好转,你怎么还有心思谈恋爱?治病的钱都是借的,你还有心思给人家买绿围巾?我早就劝你不要这样,巴结讨好,会让人家看不起我们的。就算人家没有这种想法,我们也不能损人利己呀!孩子,娘求你了。”
  
  刚刚看了母亲的信,气得肺都要炸了。他特地又请假回县城看望父亲,之后就去找柔柔。一看见他,柔柔的眼睛就放出好看的光芒。两人又一起去看电影,一同去散步。
  
  母亲知道了,决意让父亲转到地区医院治病。转了院的父亲病情并不见好转,反而恶化了,没过两个星期就去世了。落葬的时候,柔柔父亲带了柔柔赶去,又是责怪刚刚母亲不该让病人转院,又是劝她不要太伤心,“人死不能复生,你活着才更重要哇!”走的时候,特地把柔柔留下,让她陪了刚刚母亲十多天。
  
  有柔柔的陪伴,刚刚母亲悲伤的心渐渐感到了宽慰。柔柔真是一个好孩子,善解人意,体贴人心,刚刚真是有眼力啊!她就为自己当初阻止儿子与柔柔谈恋爱而感到惭愧、内疚,常常拉着柔柔的手默默掉泪:要是刚刚父亲知道儿子找了这么个好姑娘,不知他有多高兴啊!柔柔离开的时候,她是送了一程又一程,眼泪掉了一阵又一阵。
  
  苦难的日子转眼就过去了,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就在县城。母亲时常去看他,没地方住,就又住到了柔柔家。柔柔就像服侍亲娘一般服侍她。一天闲聊,柔柔父亲说:“老弟嫂,我们早点结亲家吧!”刚刚母亲就笑了笑,这是刚刚父亲去世后她第一次笑。
  
  她就去告诉刚刚,刚刚听了爱理不理的。她就劝:你父亲去世了,人家也没有嫌弃我们,还这么看重你,是你的福气啊!再说,当初你父亲住院,都是吵扰人家,大事小事,人家可是帮了天大的忙啊,你可要知恩图报啊!
  
  刚刚就烦,丢下她就出了门。母亲叹着气,回乡下去了。柔柔去乡下看她,脸色不大好。她就问:“刚刚对你好吗?”柔柔的眼睛就红了。母亲就又上县城去找儿子,“忘恩负义”“陈世美”地骂了一通。刚刚反驳她:“不是你要我别找她吗?我又不是你用来报恩的礼品!”母亲就气得眼睛翻白。
  
  刚刚找到柔柔,递给她一样东西:“柔柔,我不是好人,你把绿围巾还给我吧!”柔柔泪流满面,把绿围巾还给了他,而把他还回来的东西撕得粉碎,红红绿绿撒了一地。刚刚转过身,也是泪流满面。
  
  几天后,刚刚母亲收到一个包裹一封信,刚刚寄来的。拆开信,信上说,他到沿海去了,那里的工作环境更好。拆开包裹,她就像触了电一样呆了:一条绿围巾!
本篇文章来源于 http://www.duzheer.com[读者文章阅读网-情感文章-美文故事-散文欣赏].源网址是:http://www.duzheer.com/wenzhangtuijian/200904/19-1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