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衽右衽:待遇低缺成就感 民办大学青年教师自比三等公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2:01:25
2010年05月06日 07:59:2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面对学生毫无热情的眼神,自己的教学热情也一落千丈
“我是一个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现在在选择进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不知道它们在待遇和保险、以后的发展等方面有何不同?它们重视教师的方面有哪些不同?诸如是科研还是教学等。谢谢!”有人在网上发帖问。
孟文上网时,看到这个问题,“啪啪”几下,在电脑上敲出几个字:“能一样吗?”
孟文说,不要说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老师待遇不一样,就是民办高校里的专职老师和外聘老师的待遇都不一样。在学校里,像她这种年龄的专职教师是最不受重视的,甚至连坐校车都被区别对待。学校的位置比较偏僻,有课的时候,孟文需要早上6时30分起床去搭乘校车。学校虽然已经独立出来了,但和以前挂靠的公办高校仍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不少返聘教师都来自该公立大学。学校规定:校车如果满员了,专职教师必须无条件地让外聘教师。上个星期一,孟文就被再次拒载,无奈之下,她只好和另几位教师联合打的,赶到学校去上第一、二节课。学校尽管给他们准备了两人一间的宿舍,但每个月还要扣除100元租金。
“给我的感觉就是学校根本不在乎我们的感受,更不在乎我们的去留,我们有如大学教师里的民工,拿了钱,干完活就可以走人了。而且,现在就业形势这么糟糕,即便是我们这样的三本院校的教师职位也还是比较抢手,有的是人来。有时候我甚至想,学校是不是希望我们这样的人走了,再进新的来,还可以降低工资,节约成本呢。”
收入不高,没有归属感,孟文选择了没课的时候在新东方等培训机构兼职。本来有大把空闲时间的她有时候忙得一周休息不了一天。据她了解,不少和她年龄相仿或者年轻的同事都在外面兼职:“既然事业上很难有发展的空间,那就现实一点,多挣点钱,得过且过吧。”
她的一位同事就说:“只要对自己没有太高要求,待在民办高校倒是比在公办高校要舒服得多,毕竟发文章之类的压力要小得多。”
热爱教师职业的小林觉得自己的热情也在渐渐消退。她所在的学校比孟文的学校更远离重庆主城区。新入校的学生大多都对学校非常失望,他们很多都是冲着学校挂靠的那所公办高校来的,来了之后发现学校几乎到了农村,都觉得差距很大。
学校每年还招进几千名预科生,学生基础差,学习劲头也不足。老师们都感觉给这些学生上课,面对他们毫无热情的眼神,自己的教学热情也一落千丈,有时候甚至会感到非常郁闷。
“但是老板不会在意这些,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每年能带来1万多元的学费。”小林说,“还有教材也可以赚钱,我们都知道去批发市场买正版书可以打8折,但是学校不管是几折买来的书都是全价卖给学生。还有食堂、宿舍啊,可以赚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民办高校办学的宗旨是什么,领导者是以什么目的来办学很重要。如果赚钱始终是第一目的,民办高校的问题就大了。”记者 朱丽亚
35岁的孟文(化名)是重庆一所民办大学的老师,每年春节回到位于渝东北的老家,她都能感觉到街坊邻里的羡慕和父母的骄傲。孟文有些苦涩地感叹:“他们认为大学老师是很不错的职业,但他们并不知道民办大学的老师和重点高校甚至普通公办大学比起来千差万别,我们和三等公民差不多!”
最担心学校能否长期生存下去
35岁是职场上的一道坎儿。孟文就正在犹豫自己是继续留在目前任教的学校还是另寻一片新天地。
大学毕业后,孟文在一家汽车厂工作了3年,之后改行做了老师,先后换了几所学校都是职业院校、二级学院和民办大学,2005年跳槽到了现在的学校。学校以前是一所公办高校的二级学院,后来成了独立学院,属于三本,目前在校生已逾万人。
几年下来,孟文觉得现在的工作成了鸡肋。收入不算高,一个月到手的有2700~2800元,但有时候转念一想,一个星期上12节课,周三、周五都没有课,一年还有寒假和暑假长达3个月的假期,还是比较自由的,又觉得失之可惜。
孟文最担心的是学校能否长期生存下去。“我从媒体上看到一位武汉公立大学的校长说:‘如果招生规模在5000人以下,学校肯定赔钱。’那我们私立的岂不更是要赔钱。”
小林(化名)是重庆市另一所公办高校二级学院的英语教师。这所独立学院也已经是万人规模,学生得到的文凭是公办高校发放的,而学校要向那所公办高校缴纳管理费。
2005年大学毕业后,小林即进入这所学校担任老师,不到30岁的她相比孟文来说,焦虑感要少得多。每星期要去学校上课的那天,她早上5时30分就得起床去赶校车,假如自驾车,“挣的钱还不够汽油费呢。”
从5年前刚工作时,小林就不断被周围的朋友劝说改行:“在重庆,就凭你拿了英语专业8级的证书,要找工作很容易的。”但小林说她喜欢做老师,如果传授的知识和经验被学生接受了并对他们有所帮助,她会很有成就感。再说,她每周只有星期四和星期五上午有课,一个月收入2000元左右,的确不高,但自己每周才上8节课,已经很好了。因为孩子不到两岁,目前的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有很多时间来陪伴孩子的成长。但她也坦言,这可能得益于老公收入不错,自己不是很为钱操心。有很多同事,如果夫妻双方收入都不算高,孩子上学,又需要还房贷,就经常抱怨工资太低,很多老师拼命争取多上点课,好多领取一些课时费。
在小林的周围,像孟文那样担心学校无法长期生存下去的老师不在少数,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专职老师担心自己的年龄已经逐渐丧失择业优势,普遍都比较焦虑。最近,教育部正在对学校进行评估,根据教育部的相关精神,所有二级学院都被要求与原来的学校脱离。这在老师中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小林说:“我估计,国家之所以会这样要求,是希望二级学院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来吸引生源,而不是靠原来挂靠的学校的招牌。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种独立学院一旦脱离原来的学校只有灭亡。重庆几乎所有公办高校都有二级学院,如果真的是这样,又有很多老师会面临失业的威胁。”
民办高校的政策不稳定也让孟文很难受。“30多岁了图的就是稳定,但民办大学政策经常变。我们医保、社保倒是都交了,但是没有住房公积金。刚应聘到学校的时候,每月基本工资1500元,学校承诺以后每年基本工资涨10%,觉得还可以。刚涨到1800元的时候,政策又变了,说要实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一下子又降到了1500元,甚至都没有人跟你多解释几句。最近听说老师的工资又要涨,但到了我们民办高校这里,很可能又给你制订很多条条框框,给你涨了再扣回来。”
孟文曾经非常希望能想办法调到一所公办高校,后来发现这几乎是白日做梦。像她这样的本科毕业生,就算拿到一个在职研究生的学位,也根本不可能。
小林说,她也有很多同事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根本不现实,哪怕是一所普通的公办高校,就算现在博士毕业都不一定能进去,还得看专业或者看关系。好在她还比较年轻,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好孩子,然后争取拿到硕士学位,等孩子大一点再考虑其他问题。
但孟文的问题要现实和具体得多。孟文所在的系有600多名学生,老师20余人。但就是这20余人,情况和心思也各不相同。从公立大学返聘来的退休教授,挣的是外快,对学校的发展不太关心;还有些老师觉得反正不靠这点钱,也无所谓;很多刚刚毕业不久的新老师没打算终老于此地,主人翁精神也比较淡薄。像孟文这般年纪的,上有老,下有小,考公务员年龄已过,想进公立大学又进不去,所以特别希望学校能长期稳定发展,希望自己业务精一点,教学水平再有所提高。但是令孟文失望的是,学校在教师的培养方面没有任何措施。
“独立学院培养实用型人才,要和市场接轨,必然要提高教师素质,而老师仅仅靠读在职研究生是远远不够的。”孟文说,“我的大学同学,在公立大学当老师的,很多都去清华、北大进修过,我们也很希望能够与其他学校的同行多些交流,但根本没有机会。教师公费留学,基本上把三本是排除在外的。”每次和大学同学聚会,孟文都觉得比在公立大学当老师的同学矮了一头。
小林说,在独立学院不要说没有很多与其他同行交流的机会,就是有也轮不到自己。工作环境几乎是一个封闭的状态,老师只管上好课就行,“眼界没打开,就是乡巴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