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908远东狂人:仓谷为轻,民命为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17:38

“仓谷为轻,民命为重”

——江南第一清官张伯行


舒雯

 


清朝康熙年间闻名朝野的清官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号恕斋,晚年又改号为敬庵。河南仪封人,也就是后来焦玉禄做县委书记的兰考县。张伯行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在世75岁。张伯行自幼聪敏好学,深受熟读孔孟的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在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张伯行以县学廪生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四年后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时张伯行已三十五岁。康熙三十一年,补授内阁中书,后又改授为中书科(隶属内阁)中书(职责主要是缮写文书)。康熙三十四年,父亲去世,张伯行离职回乡为父守孝。期间,自建请见书院、设义学,讲孔孟之儒道、讲宋明之理学。历官20余年,官至礼部尚书。张伯行著作宏富,有正谊堂集十二卷及道南源委、道统录等传于世。


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授任山东济宁道,当时正值灾荒,人民流离失所。他就让人从家中运粮食救济灾民,又捐出几船钱帛分发给百姓。到任后立即开仓赈济,帮助百姓度过难关。为此,他被指控擅动仓谷,应该革职问罪。张伯行认为,“仓谷为轻,民命为重”,据理力争,最终使上司免去了给他的处分。“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


康熙四十五年,张伯行升任江苏按察使,这是巡抚的属下。按照当时的官场旧例,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以示尊敬,也表示请求以后关照提拔,这大概需要白银四千两。但张伯行秉性耿直,从不巴结上司,对此腐败风气深恶痛绝,他说:“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拒绝送礼。不但如此,他在任内尽力革除地方弊病,整顿吏治,因而得罪了总督和巡抚,受到排挤。第二年的正月,康熙皇帝南巡到达江苏,在苏州谕令总督和巡抚举荐贤能的官员。在举荐的名单中康熙皇帝没有看到已闻名朝野的张伯行,就对总督、巡抚申斥道:“朕听说张伯行居官清廉,是个难得的国家栋梁之才,你们却不举荐!”说完又转向张伯行:“朕很了解你,他们不举荐你,朕举荐你。将来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政绩来,天下人就会知道朕是名君,善识英才;如果贪赃枉法,天下人便会笑朕不识善恶。”康熙当场破格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


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抑恶扬善,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最主要的就是买粮抚民。福建地方人多地少,每年的粮食要从他省购买,但前几任官员从不过问此事,致使奸商乘机囤积居奇,贱买贵卖,牟取暴利。百姓则深受其害,叫苦不迭。张伯行经过调查,弄清原委,当即决定由政府从江西等地买来粮食,再平价卖给百姓。这样一方面使百姓免受奸商盘剥,另一方面也可以赚些钱用在下一年买粮济民上。此外,他还以身作则,捐献衣物钱财,赈济一些受害的百姓。在他任职期间,百姓没有因灾荒和饥饿而背井离乡。


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奉旨调任江苏巡抚,福建的百姓痛哭相送,如失青天。赴任后,张伯立即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送钱物,以整顿当时日益盛行的贪腐之风。文中写道:“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对于百姓所得张伯行视为民脂民膏,力求赋税宽简。平常公务也杜绝礼品,不受一分一毫。有的州县任意加重赋税,百姓不堪忍受。张伯行果断地废除了许多的苛捐杂税。为此和总督产生矛盾。康熙四十九年,张伯行以病为理由请求退休。康熙不准他退休说:“张伯行操守清洁,立志不移,朕所深悉。江苏重地,正资料理,不得以衰病求罢。”于是,张伯行只好忍辱负重继续任职。


在康熙五十四年,有人以“狂妄自矜”的莫须有的罪名弹劾张伯行,康熙皇帝却认为他无罪,并留任南书房行走,康熙五十九年又任户部右侍郎。康熙六十一年,张伯行奉旨赴千叟宴,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张伯行也很敬重,军国大事都听从他的建议。雍正元年,即17239月,升张伯行为礼部尚书,两年后张伯行病逝。皇帝赐谥“清恪”,意思是为官清廉,恪勤职守,很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