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为什么西征: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与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12:49

 

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与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那么,材料可以有哪些解读呢?

那格林兄弟,花了心血,做民间传说与历史联系的研究,却不得其详,材料束之高阁,蒙灰积尘。一朋友,抖抖灰尘,拿给出版商当童话书出了。不得了,一印再印,印到了世界各国。《格林童话》就是这样诞生的。那朋友,其实也就是转换了一下思路,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别说格林的无用材料变成了童话书,就是垃圾,转换思路,照样能成为宝。我还不想说垃圾发电,说一个大家不一定听到的。南非一家星级酒店,残羹冷炙多了,处理这些餐桌垃圾,够费劲的。后来,人家让蚯蚓来吃这些垃圾,垃圾没了还生产出足量的固态肥料——“蚓肥”。园艺师把“蚓肥”施在酒店的园林里,那花草树木长得倍儿地精神。怪不得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转换思路,起死回生,还有烂树根成了根雕,蛋壳成了蛋壳画,碎布成了布贴画……创意无限,每一个创意,都是转换思路的成功案例。

考生也可以谈民间与历史的关系。格林兄弟搜集民间故事,本想弄懂民间故事与历史的关系,但一时弄不明白,把它搁在一旁,但通过他的朋友的发现、整理、出版、发行,成了世界经典,而这经典可能从某一角度反映了历史事实、概括了历史规律。如果考生有能力论述该经典是如何详细地描述民间状态、如何真实地反映历史,那会是一篇很切题、很有深度的文章。

再如,可以谈意愿与结果的关系。格林兄弟本很想弄懂民间故事与历史的关系,但预速则不达;放下该事转而干别的事后,他的朋友反而成就了经典。所以做一件事不要强求。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材料可供理解的角度还是比较多,当然比起2009年的半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________”还是限制较多,也就意味着“套题”成功的可能性较小。如果考生没有真正理解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立意,同时在行文过程中注意结合材料,那么是很容易离题、偏题的。可以认为,今年的作文题是“反套题”的初步胜利。命题者的煞费苦心,有了成效。他们终于找到一条命题途径,即模糊材料中的确定性语言信息,在没有任何语言暗示下,让考生自行寻找材料的逻辑走向。反套题,不是出偏题,出怪题,而是混沌材料的意旨,让考生自行把握题意。这点认识,对推进作文命题,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也算是对新材料作文之“新”的一个案例阐释。缺点,一是材料中的几个概念不统一,如格林兄弟是在搜集民间故事呢,还是传说?还是童话?因为这几个概念不清楚,接下来就难以论述。二是材料作文的难以脱离的弊端,就是在审题上给考生太多的障碍。

总之,今年福建省的这道高考作文题,题型容易猜,但具体命题内容不好猜,能有效防止宿构、套作,但也因审题障碍导致作文的思维难度大大提高,要写好除了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外,还须较强的审题立意能力。其实,不管是什么形式、什么难度的作文题,只要考前做好精心的准备,懂得转化、应变,高考作文其实并不难。笔者今年所教班级,高考语文上120分的人数还是较多,就证明学生们的作文写得还不错,至少能拿到稳妥的分数。还是一句话,“作文好语文才能好”。

作文其实挺简单,

做好准备就不难。

满分作文考运气,

高分文章靠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