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女神黄婷高中照片:知微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3:46:20

这两个月我一直关注周围的人,没有做科研工作,在对他们有了一些了解之后,都不想做科研了。

实际上,我是解决了科研中的核心问题,才肯拿出时间全力研究周围的人。人类需不需要知识?很需要,对此我有亲身体会。但是,人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行动的主体,人类的需要可以说是需而不求。人类的事业、社会的需要这些词汇都是误导性的,我现在对他们深恶痛绝。行动的主体只能是个人和组织。我们学校的学生追求的是考公务员,一听说公考培训班他们就热血沸腾,一听说写毕业论文就垂头丧气。

以前做公务员的时候有过这样一个困惑,我年轻而没有学识,为什么会得到年长而有学识的人的奉承呢?这是因为我能决定一些对他们很重要的事情,我的职位使我享受这样的待遇。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处境并不是取决于他的学识与劳动,而是取决于他的位置,他离利益越近,享有的利益越多。一次,和一个朋友谈到科研工作者,我说他们研究不出什么东西来。科研成果是很多的,但我当时已经认识到,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说,他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取得一点成果,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成果带给他很少的东西。意识到这些东西,确实让我觉得公务员的生活是不道德的。

与权力相比,专业知识对日常生活的帮助很少。我有经济学学位。经济学教师有一句名言,学习经济不能让你免于失业,但可以让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失业。经济学还算是较为实用的,我的同事王博士研究法医昆虫学,这就完全没有实用价值了。如果他对学生说学习法医昆虫学不能让你免于死后被虫子吃掉,但可以让你知道虫子为什么要吃你,恐怕就要被轰下台来了。王博士在这个冷僻的专业里耕耘多年,据说,现在已经有国际知名度了。别的不敢说,要说在对周围人的知识方面,我可是比他强不少。前不久,王博士跟我谈他为何不参加系里的会议,他觉得大家应该把时间放在科研上,而不是开无意义的会。我们系的会议确实有点多了,好在我这个人喜欢扎堆,还能接受。有一次开会就是专门投票选优秀,在我看来做出学术成果就是优秀,肯花时间去投票的概不优秀(我也是被迫参加),厚着脸皮去拉票的简直就是垃圾了。王博士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他不知道周围的人的需求,狂热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显得与他人格格不入。

在公众印象里,科研工作者大多古怪,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科学与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相差太大了。科学世界里黑是黑,白是白,日常生活中正常是正常,变态也是正常。科学是全球化的,科学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日常生活是地方性的,讲究一人一事地处理问题。科学研究单纯的问题,日常生活却是综合性的。王博士在这个环境里能做出与发达国家的研究者相当的成果,十分不容易。中国的科研人员不管表面多么风光,心里都有一把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