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人脸通c226s破解:马未都:同仁堂创建340周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48:47

马未都:同仁堂创建340周年

(2009-04-11 10:28:54)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自上而下研究:关键是选准企业

李剑评论:

    在中国,最长寿的企业莫过于中药制造和白酒制造两个行业了。它们有太多的民族文化沉淀,有太多的历史积累,有太多的中国特色。过去、现在和将来,它们都会是中国企业中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我们要经常盯住传统企业中属于“民族瑰宝”型的企业。

   价值投资者都喜欢用“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对当下股票进行估值。我个人从未好好地耐心地运用过。因为一旦深入计算,就会发现这个方法吃力不讨好。特别是“未来”是十年、十五年?还是二十年、三十年?折现率是10%还是8%?等等,都无固定标准,灵活得很。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弄成个糊里糊涂的小会计。我对任何事情,向来喜欢“领会精神”。我想,对待“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这种估值方法,首先要抓住重点。重点是“未来”和“自由”四个字。“未来”的含义是“长寿的企业价值高”、“短命的企业价值低”。企业存续期越长,可能产生的现金流就越多。那就把眼光多放在最长寿的企业上面吧。“自由”的关键是“一家企业不需要很多的资本投入就能够保持持续成长”,那就多寻找那种轻资产的、有品牌的、不会老找你圈钱配股买设备,反而老有现金分红的公司吧。

   因此,我在2001年就在香港市场买入了同仁堂科技这只股票。然而,与2003年买进的贵州茅台、云南白药、张裕B等相比,获利不多。失误在于,对传统企业中属于“民族瑰宝”型的企业,你还得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它们可能经久耐活、品牌卓越,很少有破产摘牌的风险,但我们已经处在生产能力过剩的年代,竞争实在激烈,缺乏创新或管理不利,都可能成长缓慢;第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只是说它们因民族特色而容易与世长存,象埃及金字塔一般;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会很容易走向世界。这也限制了它们的成长。

    这种失误让我感到震惊。这不一定是水平问题,更不是勤快不勤快的问题,而是个不确定性问题。在投资领域,无论你对一家企业研究得有多透,认识有多深,你仍然会失误。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适当分散”。永不要把所有资金全压在一个股票上。

    

         马未都:同仁堂创建340周年

 

 

   今年是同仁堂创建340周年,财大气粗的同仁堂从昨天起就拉开了庆典序幕。一个企业走过340年又是有案可查,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象同仁堂这样持续不断地发展的企业,在中国的确不多,所以应该好好庆祝。

    按同仁堂年谱,它是康熙八年(1669年)始建,主人姓乐,先在前门外开了个药铺,所以清朝至民国时老百姓常以“乐家老店”称谓。过去“老店”的称谓透着一股信任和亲切,同仁堂也就伴随着国人的病患与健康平稳延续至今,成为跨国上市公司。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中国人均占有医疗成本极低,但平均寿命并不短,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依赖了中医中药。中药店最大名鼎鼎的就是同仁堂了,我有物证。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在出版社上班,碰到一位捣腾古玩的残疾人,他告诉我在大户人家意外收到一件宝贝,让我抽空去看。我下班后骑自行车钻进他家的胡同,七拐八拐,好不容易才进了他家,他捧出一件药钵向我炫耀。

    这是一件非常典型的雍正宫廷时期用的霁蓝药钵,使用痕迹明显,药钵内侧已使用得光滑如肤,抚之感慨。底部深刻楷书款《同仁堂制》,与雍正官窑书体风格一致。按今天同仁堂自己的说法,同仁堂从雍正元年(1723年)入宫,一直供奉宫廷至宣统终年(1911年),同仁堂供奉皇上精心不怠,炼就一身炮制技艺。

    我想我手中这件雍正官窑同仁堂药钵是个见证,应是同仁堂的传家宝,见证了同仁堂的历史,也见证了同仁堂对皇上对百姓一视同仁。

                                                                  2009.4.10

    

清雍正 霁蓝釉药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