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不了二维码付款:毕业班作文的复习与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3:39

我感到,我们作文教学之所以效益不高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可能跟一个我们习焉不察的现象有关:哪就是我们可能只注意到了“多写多练”,但比较忽略了“一练一得”,往往指导一篇就一篇,学生写完一篇便“完了”。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靠“写”出来,更是靠“悟”出来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多写”,简单地重复,机械地训练,作文成效恐怕不会高。记得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就曾提倡学生的作文训练不宜过多,他说:“每学期作文次数至多两三次……我主张少做是做一次必将一种文做通。如此便做一篇得一篇的好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华书局1929年版)。

当然,梁启超先生说“少做”是从强调“做一篇得一篇的好处”说的,先生并不是否定多写多练的重要性,他还说过:“尚有补助法,使学生在课外随意做笔记,以为作文的补助,比出题目知然得多。”这说明,他并不是否定学生生活性强的大量的属于“生命写作”的随笔、日记等的写作,而是认为作为课堂教师指导训练的属于“生存写作”的作文,不宜多,宜精简,以求实效。我是很赞同先生的这种观点的。

    我觉得,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写”得多,“悟”得少,是作文教学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重”结果,“轻”过程,可能是效益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学生作文的完整过程,经历了哪些“旅程”,历经了哪些“磨合”,他是怎么选材、构思的?在行文过程中他又做了哪些调整,为什么这样调整……学生写作的全过程,我们关注得很不够,过于注重学生成文后的“作品”,并对此“品头论足”,指导修改。这是远远不够的。梁启超先生倡导“做一次必将一种文做通”就是要我们注重学生由材料到构思到成文的写作全过程的指导,注重学生的作文过程,讲究指导方法,力求每作必得,形成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认为在计划和进行作文复习之前,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设计多少题目,让学生写多少题目,而是与儿童一起回首细细品味我们所走过的“习作教学”之路,特别近两年,也就是课标所说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走过的“路”,体悟“成功”,总结“经验”,感悟“作文应该这么写”和“不应该那么写”。

前面表12比较清楚地勾勒了我们所走过的作文教学的大致轨迹。当然,这条轨迹主要是参照教材的编排进行的,不同教师具体的习作指导之路自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轨迹。疏理我们走过的“轨迹”,可以进一步研读教材,进一步领会和把握编者的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我们习作指导和复习的思路,使我们的指导立足于学生原有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突破,新的提高。

 

   从整体上观察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三学段的习作训练设计安排,对照课标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北师大小学第三学段教材习作训练有下面几个特点:

1、         突出活动  淡化习作

我们知道,北师大实验教材进入第三学段之后,原有的“语文天地”开始“变脸”,即:五年级每册10个主题单元中各安排了2个“综合活动”,而到了六年级教材,每册8个主题单元干脆不再设“语文天地”,全部设计成“综合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不再像传统教材那样,在一个单元中安排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去写。而是围绕单元“主题”,在精心设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尝试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学写作,练写作。即使在五年级其他仍然保留的“语文天地”中,也不是简单地拟一二个题目让学生去写,也是扣紧单元“主题”,在前面“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之后,再安排“笔下生花”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习作,体现习作与活动、与生活的密切结合。

所以说,我认为,突出“活动”,淡化“习作”,是北师大实验教材习作训练安排的一个突出特点。其突出“活动”,突出“综合”,淡化“习作”,淡化“刻意”,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写作不是外在于生活而是融于生活之中的东西,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本身也即是生活。同时力求淡化习作的痕迹,减少儿童对写作的畏惧,激发儿童对习作的兴趣。

我认为,这种设计与安排是多么独具匠心,独具慧眼啊。

2、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明确的,“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一个是“能写”,一个是“学写”,显然,“能写”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北师大版第三学段教材安排的习作训练内容,绝大多数是是训练学生写记实性作文的,可谓重点突出。同时又统筹兼顾了想像作文和常见应用文的训练。

毫无疑问,通过比照分析,我们作文复习的重点应放在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之上。同时要兼顾若干应用文的训练。

对于使用北师版教材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应主要抓哪些“应用文”训练呢?我以为主要应抓4种训练:

一是读书笔记,如读后感、缩写和改写(估且归入应用文);

二是书信的写作;

三是倡议书、挑战书;

四是解说词、说明书,广告辞。

这是因为,这几种应用文最常见,虽然课程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要学写哪几种应用文,但我以为作为小学生来说,经过六年的训练,这几种应用文在生活中很常见,因此应列入“主要学习”的范畴。

3、突出“多元”  形式多样

这主要指的是作文训练的命题形式,突破单一直接命题的形式,力求多样化。综观第三学段教材安排训练的各个“作文命题”,基本上囊括了目前常见的作文考试的主要命题形式,也体现出了目前作文考试“题型上多元化,内容上生活化”的特点。

其主要命题形式与题型有:

1)全命题作文   如《生日》《往事》《清明时节》

2)半命题作文   如《最   的生命》《一件    的事》

3)话题作文    

值得指出的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所选择的绝大多数“主题”都是作文很好的“话题”。这些“主题”有许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容易引发儿童的兴趣,激发儿童的联想,唤醒生活的积累和记忆,焕发表达与写作的冲动,是让儿童作文的好“话题”。如五年级的“面对错误”“礼物”“书”“真诚”“心愿”“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等,六年级的“高尚”“美与丑”“往事”“乐趣”“珍惜”“冲突”等。

下面具体举一例加以说明:

如五年级上册第3主题单元“变化”:生活在今天的时代,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突飞猛进”“万象更新”。你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变化,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这些变化,反映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吗? 这是“综合活动”的导入语,可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导入语,“主题”可看成是“话题”。教材中“写一写”的提示,可看成是对“题目自拟,体裁不限”的具体提示。“我自拟题目,写一写××(如电视、笔、住房)的变化”“我参考《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写了一首小诗”“我参考《中国一日》写了一篇新闻,题目是‘班级一日’或‘我家的一日’”……

4)材料作文

如五年级上册5单元“笔下生花”作文题:

魏明不想劳动,又想得到表扬,于是花钱雇李冬替自己做值日,还不让李冬说出去。由于教室打扫得清洁整齐,在周末卫生评比中,魏明受到老师的表扬,并获得了“卫生流动小红花”。

分角色对上述事件展开辩论,议一议,评一评。评判后,选择一个人物,把他最后的认识写下来。人物:魏明  李冬  老师  旁听者

这次习作,虽然严格意义上讲只是一个小练笔,要求写对一个人物的认识或看法(小评论),但“人物评论”的写作显然不是小学生习作的训练要求,这里只是最初步的议论和评判罢了。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不是典型的“材料作文”吗?

假如我们稍加改造,比如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这件事情写具体,并把你的看法写下来,题目自拟。这就是一篇完全意义上的“材料作文”。

   5)看图作文

这一类作文题型所占比例常小,在第三学段教材中暂无此类训练,或者说只有个别“准看图作文”,如五年级上册主题单元1“马”中“语文天地”,在“初显身手”栏目中举例性地安排了徐悲鸿的“奔马图”及另两幅艺术品,在“笔下生花”中让学生选出自己搜集的最喜欢的有关马的艺术品介绍给大家。

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收获”中有一道习作训练题目,则是典型的“看图作文”。教材中提供了一幅金黄的“丰收图”,要求学生“欣赏下面的画,想象自己是画中的人物,写一篇习作。”

看图作文多以漫画、照片、招贴画等形式,引发考生从构图、内容、寓意等方面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和积累,创设情境,多角度立意。我们组织学生复习时,可根据相关的“主题”,给予适当的补充,做适当的训练。如选若干“环境保护”“文明礼貌”为主题的漫画,让学生看漫画,写漫画等。

 

二、重温课标,把准作文教学的要求

 

我们不妨重温《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三学段的主要要求: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分析课程标准对要求的表述,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毕业班作文教学的重点:

1、从文体上来看,以能写“简单的记叙文”为主。

这种简单的记叙性文章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包括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两大类。至于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还属于“学写”阶段,不宜作为一个重点来要求学生。

2、从内容上来看,以“真实具体”为基本的追求。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不管是做人还是作文,都应该引导学生“讲真话,说实话,表真情”,真正做到“文道统一”。这是内容表达上首要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课标只有到了第四学段也就是初中阶段才提出了写作要有“中心”的要求,我们切不可在小学阶段拔高要求,追求文章的立意,讲究什么主题的新颖、深刻。要注意防止儿童作文(习作)的成人化、文学化、空泛化倾向,积极鼓励儿童表达真情实感,表达童心童趣,让他们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儿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综观现有儿童大量的“优秀作文”,我们尴尬地发现,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思想”,不是“主题”,不是“中心”,而是“纯真”,而是“童趣”,而是“真情”。我们不需要儿童作文的“故作高深”,我们更欣赏儿童作文的自然率真。

——具体是文章的“血肉”。这里很有必要对“具体”的概念做一个界定。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什么情况下可称作“具体”,什么情况下可称为“不具体”,没有一个绝对的、客观的标准。如果说要有标准的话,那就是要看在表达“中心”上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但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不是“创作”,更不是“文学创作”,不要求学生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只要求其将要叙述的事情表述清楚即可。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作文的要求也只是提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对小学生来说,写“具体”,就是能“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把自己的“意思”用“文从字顺”的话而不是“生动形象”的话“表述”[而不是“描述”]清楚,就算是“具体”了。对小学生来说,习作在40分钟内“不少于400字”,就算是“具体”了。

指导学生作文和复习时,应注意不要刻意地、一味地追求“具体”,不宜提倡长篇大论,字数以不超过600字为宜。高考也只要求学生写800字左右,哪种让小学生动辄写“千字文”的文章,拖泥带水,并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文风。

3、从形式上来看,以“分段表述”为基本的要求

注意,这里只提“分段表述”,不是提“条理清楚”或“逻辑严密”。北师大实验教材在第三学段提出了若干个“有”:有根有据,有情有意,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有详有略,可能是出于前后对应一致的编写需要提出来的,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作为一个导向性的目标,而不是全体学生必须达成的刚性目标。

因此,我们要把握这个基本要求,儿童只要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懂得“分段表述”即可。由于我们主要练习的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叙事表达一般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而且写的多是一二件“简单”的事,学生叙述下来都会“有条有理”,绝不可能“颠三倒四”。我们只要训练学生根据内容,一层意思一层意思分段表述就行,懂得一自然段表述一个主要意思即可,完全没有必要过于强调学生习作的所谓“条理性”。

概括地说,作文复习与指导,一定要把握恰当的要求,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把儿童习作引向文学化、成人化、空泛化的误区。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致力于学生“真实具体”的表达之上,致力于学生“文从字顺”的表达之上,致力于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表达之上,致力于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培养之上。

谈到良好的作文习惯,请大家注意引导学生讲究“文面”,注意书写工整,正确运用标点符号,防止和减少写错别字。参照今年高考语文的规定,错别字每出现一个扣1分,我想,小学生习作对此也应该严格要求,卷面糊涂,错别字肯定是要扣分的,这点要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

 

三、引领“发现”,积累习作丰富的素材

 

罗丹有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不是儿童习作缺乏素材论的赞同者,相反,我认为儿童世界丰富多彩,儿童生活也绚丽多姿。对儿童作文来说,并不是他们缺少生活,没有什么东西好写,他们缺少的是“发现”,是“感悟”,是“积累”。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以一双“慧眼”,认真“审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寻找、发现自己熟悉生活中的真、善、美,拿起手中的笔,讴歌这种真善美,当然也可以用儿童的视角抨击社会现象中的假、丑、恶。

复习中怎样引导学生“发现”和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呢?

1、积累生活素材

我们可以尝试设计若干主题,若干类别,按不同主题和类别来引导学生发现和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当然,我们这种积累不是为了作文而作文,不是为了积累而积累,而是在“主题”阅读、实践活动中完成的,是和阅读、综合活动、习作练笔密切结合一起的,这里只是为了叙述方便,才分列述之,所拟“主题”也是列举性质,仅供参考。

感恩篇:引导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老师,感谢同学,感谢许许多多为我们服务的陌生的叔叔阿姨。在“感恩”中回顾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加以简要的记录。

亲情篇:引导学生关注亲情,讴歌亲情。回忆与亲人相处的甜蜜岁月,回忆与亲人相处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引导学生体会,许多事情都是因爱而生,因爱而起,所以哪怕是打、是骂、是怨,都是“亲”都是“爱”,“恨铁不成钢”中的“恨”其实也是“爱”的另一种体现啊。

成长篇:在成长的日子里,小学生也有许多自己的独特的感悟、体验。挖掘成长岁月中值得品味的东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可以围绕“成长”,展开讨论与交流,发现和积累习作的素材。

校园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地方除了家园外,就是校园了。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最爱最熟的,“校园”要胜过“家园”。他们上学、放学、上课、下课,他们读书、讨论、作业、考试,他们交流、讨论、争吵甚至斗殴……在小学生临近毕业将要告别母校的时候,回想起来,这一切是多么让人留恋啊。这是以“场所”为焦点,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积累生活素材,从途径上来看,可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点滴积累”。前述列举即是引导学生按“主题”把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见闻、感受和碎思及时记录,再加工整理。

二是“以小见大”。琐事不小,要引导学生从琐事中挖掘出内涵,思考出道理来,小中见大,才有价值。

三是“翻陈出新”。建议结合六年级下册最后一次“综合活动”——制作童年纪念册,引导学生好好收集整理自己近两年的佳作,“旧作新读”,从旧事、旧文中引发新思考,结合现在的感悟赋予新的内涵。还可以选一些作文,有意地进行“旧题新作”,“一题多作”的练习。

2、积累阅读素材

这里不是指那种以“阅读素材”代替“生活素材”的急功近利做法,不是指让学生“套用”“改编”他人作品作为自己谋取作文高分的手段。而是指在整个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过程中,都要坚持让学生天天阅读,大量阅读,同时定期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主题阅读”,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积累(语言积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情感认知,使学生在做相关主题作文时,能产生相关联想,产生相关迁移,使自己的作文内容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充分。

北师大实验教材提倡和指导学生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复习中要继续引导学生读书——笔记,同时开展读书笔记交流与展评活动,开展读书报告、经典诵读、片断赏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果这样,其意义又不是仅在于“积累阅读素材”了。

 

四、加强“综合”,训练实际应用的能力

 

复习过程中,要整合教材相关主题,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创造性地设计若干“主题综合活动”,在综合活动中训练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的能力。本着“做一篇得一篇好处”的精神,把若干次“活动”做扎实,把若干次综合活动的“作文训练”做扎实,力争“以一当十”,让学生“举一反三”;力争“受益非浅”,让学生“终身难忘”。果如此,则成效大矣,功德大矣。

由北师大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制作“童年生活纪念册”,想到人教版实验教材类似综合性学习活动——“难忘的小学生活”,参考有关资料,下面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主题,介绍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活动导语】

同学们,你们不久将小学毕业。面对熟悉的校园,看着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相信每个同学都充满眷恋之情。

翻开相册,一张张照片能勾起你对小学生活的回忆;浏览奖状,一个个喜人的成绩,会让你对老师更加感激;读读日记,一段段生动的故事会使你内心深处泛起阵阵涟漪……啊,我么难忘的小学生活呀!让我们共同回忆,共同梳理,共同记录,让金色的童年成为我们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活动过程】

    一、读故事,口头交流感。

(人教版教材安排了三篇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主题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老师》《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

二、写故事。

1、照片——美好的回忆

整理自己小学阶段的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好。请同学和你一起回忆照片上的情景,把时间、地点、人物,当时的具体情况做成卡片。再从中选取一张印象深刻的照片,写一写这张照片引发的美好回忆。

2、老师——难忘的启蒙

请你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回忆,小学阶段有哪些教师教过你,把他们的名字写进你的毕业纪念册里,有条件的可以请这些老师写一句鼓励的话。再想一想,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位教师给你润物无声的影响,使你在不知不觉中进步?哪位教师育人方法独特,给你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挥之不去?写一写你老师之间的故事。

3、同学——真诚的友谊

现在的同学中谁是你的好朋友?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回忆小学阶段你们班先后共有多少名同学,谁曾在班中学习过,后为转学了,他(她)现在怎么样了?如果方便的话给他(她)打个电话或写封信。

六年的小学时光,你结识了许多同学,有的和你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她)们成了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同学,你最了解谁?提起笔来,写写关于这位同学的故事,形象地表现他(她)的特点。

4、课堂——难忘的地方

六年前,你还是一个无知的孩子,一堂堂生动有趣、滋养生命的课使你渐渐变得有知识、有思想。六年来,你上过的课中有哪一节还在你脑中萦绕,老师和同学的声音还在你耳边回荡,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三、动手做

(一)我成长的故事

1、你可以把自己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奖状、证书、奖牌……搜集出来,可以以时间为序,也可以级别分类,从成绩中发现自己成长的足迹。

2、你可以把自己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课堂习作、日记,发表的优秀作文整理出来。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装订成册,给这个集子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在班中传阅,也可以送给老师、同学作纪念。

3、你可以把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期末综合评价单整理出来,看一看12学期的学习成绩,比较一下12个学期的综合表现,读一读老师对你的寄语……

你可以把小学阶段的作业本收集起来,看看本子的变化,看看自己的字迹变化;你也可以到校医室查查相关数据,看看自己六年来身体成长的变化,身体健康情况;你还可以……

(二)班级成长的足迹

方案1:全班同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资料,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同学整理资料,以手抄报形式呈现出班级成长的足迹。(参考主题《成长的足迹》《我们这样走过》《金色童年》)

1、获得的各种奖励及相关证书、奖状;

2、学生在低、中、高年级经常读些什么课外书;

3、班级在低、中、高年级各组织了哪些活动,提供相应的照片。比如,每年过六一儿童节的照片。

4、班级一至六年级元旦联欢会的主题与照片。

5、其他。

方案2:有条件的学校和班级,可以制作以“成长的足迹”为主题的网页,永久保存,学生可以随时查阅。

四、汇报交流

1、实物展示

把你收集到的实物展示给大家(如:相册,个人习作集等),一边展示,一边做相应的介绍。

2、优秀习作交流

把你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内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朗诵相关诗歌

(转引自人教社网站《同步解析与测评》)

    这种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很好地将儿童的阅读、生活、实践给合在一起,肯定会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还会不断“生成”许多新的认知,新的感悟,这些又可以成为他们习作新的素材,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用文字记录下来,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五、作文命题设计举隅

(一)全命题作文

1、直接命题

题目1  好想说声对不起2007年山西省中考题)

2、命题前有材料或提示语

题目向你致敬

提示与要求:沐浴母爱,你应该向母亲致敬;得到帮助,你应该向伸手扶你的人致敬;拥有洁净的环境,我们应该向辛勤装扮城市的工人致敬;感受良好的社会风尚,我们应该向爱心致敬……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向谁致敬呢?请根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以“向你致敬”为题,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二)半命题作文

1、提示填写内容

题目3             的瞬间”或“瞬间的           

提示:

 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挺胸冲刺的瞬间,创造了中国田径运动的奇迹;在印度洋海啸,在巨浪突进的瞬间,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老师,在课堂上微笑的瞬间,鼓起了你举手发言的勇气;妈妈,在床前抚摸的瞬间,让你进入了幸福的瞬间……

瞬间,展示的是结果的辉煌,隐藏的是过程的艰辛;显现的是力量的迸发,蕴含的情感的积聚。瞬间创造历史,瞬间凝集永恒。善于捕捉和感悟生活的瞬间,人生才会变得丰富而精彩。请以“         的瞬间”或“瞬间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给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字数400字左右。

题目最美丽的          

提示: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要求:请先写出完整的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00字左右。

2、开放填写内容

欣赏         

提示:欣赏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相信大都会认可这样一个答案:欣赏是一种美好的情怀。因为,没有理解和信任就不会有欣赏,没有肯定和赏识就不会有欣赏,没有激励和引导就不会有欣赏。欣赏,可以使人们的内心变得纯净,变得温馨,变得宽容,变得博大。

请以“欣赏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400字左右。

6           让我欢喜让我忧

(三)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字数400字左右。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四)话题作文

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拒绝,真不容易。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过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的经历。拒绝了陌生人的不明要求,我们可能不会上当受骗;拒绝了师长们的劝诫,我们可能会误入迷途;拒绝了友谊,我们就会孤独;拒绝了虚伪,我们选择了真诚;而被人拒绝,我们往往会感到失望。

请联系生活实际,以“拒绝”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在慢慢长在,父母却在渐渐老去;煤油灯成为古董,管道天然气进入厨房,电脑也挤进我们的生活,真诚和友谊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时尚的春风吹遍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五)看图作文

10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画,发挥想像和联想,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