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东汉末txt下载:文革博物馆为何呼之不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30:51
博客网 博客中国 时评

文革博物馆为何呼之不出

作者:刘亚伟 2010-03-19 19:04:44 发表于:博客中国

文革博物馆为何呼之不出

最早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是已故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24年前提出的。2006年,六十三岁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杨匡满,向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递交了一份《反思历史,创造条件,筹建文革博物馆》的提案。

在这份提案中,杨匡满写道:

巴金老人有两个遗愿:一是现代文学馆,二是文革博物馆。前一个愿望在中央关怀下已经实现,后一个愿望还没有音讯。

关于文革,党中央11届6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非常明确:它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决议》也客观、全面和深刻地分析了毛泽东同志领导上的错误的直接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做了正确的历史性的评价。新时期一批优秀的,对于思想解放起过重要作用的学术作品和文学艺术作品,都与反思文革有关。80年代中期,有关领导同志提出对文革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新闻出版部门也规定文革题材作品要严格送审。这是针对一些同志纠缠历史怨结,要求他们向前看,这在当时无疑是对的。

巴金老人在1986年写道: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牢记住十年的惨痛教训,“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要使大家看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最好是建一座“文革”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况,说明二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大家看看它的全部过程,想想个人在这十年间的所作所为,脱下面具,掏出良心,弄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偿还过去的大小欠债。没有私心才不怕受骗上当,敢说真话就不会轻信谎言。只有牢牢记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来。

巴金老人还大声疾呼:为了那可怕的十年,我们也应该对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有一个交代。

时光过去了40年。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对文革几无所知。明天是从昨天开始的,不知道历史就不懂得今天也不懂得未来。这一段历史是回避不了了。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来总结,不来反思,那么不久的将来,后人就会像“戏说康熙”“戏说乾隆”“水煮三国”那样来戏说文革了。

“文革”对于中华民族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道德等等的灾难,比起一场大的战争还要深重。诚然,个人的责任,个人的恩怨,宜粗不宜细,度尽劫波,相逢一笑。但历史的是非,历史的教训,却是宜细不宜粗的,越是细致、具体,才能越深刻、准确,永志不忘。要让每个人的遭遇、记忆、教训成为社会的民族的共同财富。这样才不愧对子孙后代。

德国人全民族对二战的反思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在历史问题上,我们要学德国人,不学日本人。

巴金先生的建议20多年了。我们建了多少工厂、桥梁、园区、大厦,包括多少“形象工程”。当然,建“文革”博物馆容易也不容易,因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文革”的烙印。如何规划,如何把握,都需要斟酌。但是作为第一步:保存资料,收集实物,统筹研究的工作必须先做起来;关于描写“文革”的作品,只要真实,就应该“松绑”。事实上,各种民间的小的“文革”博物馆已经有了,许多记载“文革”真相的回忆书籍也出版了,靠行政命令是挡不住的,也不应该再去阻止。真正写文革、总结文革的有分量的作品、史诗式的学术作品或文学作品还没有。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绕开文革也是不可能的。而让年轻一代真正知道文革,也才能真正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局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民主法制的健全。

为此,我们建议:一、以中央文献办、中央党史办、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及各级政协的文史委员会牵头,要求各地方有关部门配合,先做一个大的框架,先做收集资料和实物的工作,为筹建“文革”博物馆做好先期工作。二、对于回忆、反思“文革”的作品,放宽审查尺度,只要真实,就该放行;对于档案,可以规定一个开放的年限,以便于学术工作者和作家们研究;还应该允许不同的观点讨论。

这份提案得到了4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签署,他们是:

杨匡满、贺捷生、赵丽宏、陈漱渝、王安忆、张抗抗、叶文玲、陈祖芬、李卫、李伟雄、林而达、韩美林、濮存昕、舒乙、李晋峰、杨国祯、陆蠡珠、曾益滔、戎嘉余、朱锦林、刘公勤、张立辰、文喆、徐麟祥、江欢成、杨歧、叶小钢、刘积仁、汪纪戎、张洽、赵展岳、冯平、龚惠兴、陈高华、王明明、唐守正、周远楣、梁裕宁、李春岩、陈竺、冯骥才、叶廷芳、张平、欧阳明高、冼鼎昌、陶斯亮、杨一奔、何慧娴。

现在,距巴金老人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已经24年了,杨匡满的提案也已经提出3年多了,这些年来,我们见证了以鸟巢、国家大剧院、央视新址大楼、水立方为代表的一大批宏伟建筑和各地无数办公大楼、各式各样的形象工程、极尽奢华的娱乐消费场所一个个拔地而起,惟独“文革博物馆”毫无踪影。

在后来的一次交谈中,杨匡满和我又提到这个话题,他说:“我们要记住我们辉煌的历史,也要记住我们苦难的曲折的历史,这样,我们的历史才是完整的,我们的记忆才是完整的。”“不要老是阿Q精神,老是认为‘我们祖上阔着呢’,这和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完全是两码事。我们从没否定我们民族光辉灿烂的一面,但是我们曾经作了一些愚昧的愚蠢的事情,反思一下是有好处的。历史是连续的,不知道过去,怎么面对今天?怎么走向明天?不准这个,不准那个,既有违宪法,也不符合党的决议精神。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提案的出发点。学会反思,学会忏悔,真实坦诚地去面对我们苦难、曲折的历史,将促使我们民族素质实现一次跨越,会成为我们民族真正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