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有哪里好玩的景点:《月相变化》模拟实验装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53:44
:“月相”模拟实验装置(2008-09-17 12:43:39) 转载标签:

杂谈

《月相变化》自制教具

玉海中心小学   陈婷婷

一、教具名称:“月相”模拟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一课,安排了一个模拟月球绕地球一周,地球上的观察者观看一个月月相的活动。

教材设计的活动是:在一个墙面上贴上太阳(代表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黑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当月球分别运行大1~8的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通过地球上的观察者对这8个月球运行轨道的观察点的观察和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到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也对月相变化的形成的原因有所认识。

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有许多问题:

首先是场地布置的问题。①在教室内画上两个圆圈,小圆内站着地球上的观察者,所以这个小圆并不小,对于圆,学生的位置较难做出规划,只要站在圆内是很随意的。②月球运行轨道上的8个观察点位置的确定和规划,要做记号在大圆圈上,而月球运行会导致学生踩踏轨道,这记号很容易被擦而变得模糊,其他小组的活动就会受到妨碍。

其次,实验操作和记录的问题。①实验过程中,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以及对观察月相的方式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很容易导致所有的观察者都跟着月球转动,而且观察时都会随意扭着头,斜视月球,所记录下的月相就会有偏差,导致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不科学,对实验结论的得出就产生了影响。②对于月相的记录,通常都是在白纸上画上看到的月相,月相的颜色就不能显示原本的月亮颜色;那么,相对于月相的颜色,白纸本来颜色还比较合适,但如果用其他颜色代表看到的涂黑的部分,这样学生参与记录的不是月相,又容易与学生的前意识里看到的月亮相违背。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直径140cm的圆形泡沫纸一块、画圆的记号笔和圆规、排球一个、黑色颜料、白色颜料、颜料笔、8张10×5cm的长方形泡沫纸、铅笔等。

2、制作过程

在圆形泡沫纸里面画一个同心圆,大约直径为80cm,要能站得下8个学生,表示地球。将圆平均分成8份,用记号笔画出分割线,在小圆和分割线的交点分别标出1~8的序号,表示8名学生观察月相站的固定位置。同时分割线与大圆的交点,即表示月球运行轨道的8个观察点;将排球用颜料涂成一半黑一半白;在8张长方形泡沫纸内,画上大小相同的圆,并标上1~8的序号,作为模拟实验时8名学生在各自的位置记录月相所用。

3、装置图

 

 

四、教具使用说明

使用时,在教室的墙面或黑板上贴上一个太阳图片。圆形泡沫纸的1号点要正对着太阳照射来的方向,地球的同学站在内圆圈的8个点上,并且要求面朝圆外,观察者要正视前方观察月球经过时看到的白色部分。

排球代表月球,一半白一半黑,白色部分代表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黑色部分代表没被太阳照到的部分。代表月球的排球绕圆形泡沫纸运动时,排球的白色一面要始终朝着太阳,1号点代表农历初一,2号点代表农历初三、初四,3号点代表农历初七、初八,4号点代表农历十二、十三,5号点代表农历十五、十六,6号点代表农历十八、十九,7号点代表农历二二、二三,8号点代表农历二七、二八。

8位同学把在自己所在固定位置上,月球经过前面时看到的白色部分的形状,用粉笔描画在发给他们的一张蓝色长方形泡沫纸上。

实验结束后,一个小组集体汇报。要求按照序号顺序,将一个组的8张长方形泡沫纸贴在黑板上。从中,学生都能认识到一个月月相变化的规律。

 

五、效果分析

用这样的模拟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学生在实验中可以按照严格的实验要求“定点定位”地进行实验,实验更严谨了,操作也更简便了,这样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模拟实验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都有各自的任务,只有经过小组合作,正确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记录,才能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重大任务中的明确分工,让每位学生都有了使命感,既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也让小组的合作变得更加默契。

实验装置中的泡沫纸轻便携带方便,耐用,可随意擦洗。尤其是做为记录单的8张泡沫纸,让学生用白色粉笔涂出看到的月相,蓝色为底表示天空,白色和蓝色有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实验汇报时,展示在黑板上并且其他同学都清晰可见。白色粉笔在清洗时可以直接用湿布擦干净,即可重复使用,这样既节省了材料,又省去了重新制作的麻烦。

整个模拟实验下来,学生是通过亲身体验模拟实验,对记录整理而获得一个月月相的变化规律的,并且对于月相形成的原因能初步感知。原本抽象的天文现象变得真实,课堂气氛被激起,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也体现了这个模拟实验装置的价值。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