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可以吃羊肉吗:为人有三级处世需五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52:00
 
  1第一部分  第1节:与上级相处 计一 为上级着想(1)  与上级相处
  作为下级,不要以谈论“上层秘闻”来炫耀自己有多么了解上级;不要把了解到的上级的隐私再乱加猜测、肆意传播作为自己“聪明过人”的表现;不要笃信“密不避亲”,而以向亲朋好友吐露鲜为人知的“上级秘闻”为乐趣。
  计一 为上级着想
  1.观察表情
  上级的脸色会因遇到不幸或霉运而改变。“喜怒不形于色”的人的确很了不起,但是这种人很少有。很多上级都已届中年,他们的地位越高,责任就越重。如果工作能顺利进行,他们就会有很高的成就感,喜形于色;如果不能,他们就也会有很强的挫败感,不快的情绪也溢于言表。尽管失败并不常常发生,但是因为畏惧失败,他们的心态常常都是不安的。万一某事失败了,上级心中的悲伤是一般的部属所无法想象的。
  由此可知,上级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很荣耀,事实上他们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工作上的事暂且不论,在家庭中,他们也肩负着很重的责任。如果有一天他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悲伤的话,很可能是家中出现了问题。
  虽然努力抑制不说出来,但苦恼仍然会在他的脸上流露出来。对这位上级来说,这实在是件很难堪的事。为了不让下级知道,他还会在表面上极力装得若无其事。午餐后,用呆滞的眼神望着窗外,此刻他那带有迷惑惘然的脸已失去了昔日的朝气。你对这种脸色和表情的变化应当予以注意。
  对这一现象,你应作敏锐的观察才对,“我的上级是不是遇到了不幸的事?是不是太太病倒了?或者是小孩成绩不好?夫妻失和?与孩子意见不合,导致双方互不说话?太太嫌他收入不多……”你可以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不要只是徒劳地说:“哼!这家伙终于也碰到困难了。”存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是不对的。你应找出上级真正苦恼的原因,并对他说:“科长,家里都好吧?”以随意问安的话来开启他的心灵。
  “哎!我正头痛呢!我太太突然病倒了。”
  “什么?你太太生病了?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其实也不需要住院,医生让她在家中疗养。只是,太太生病后,我才感到很多的不方便。”
  “难怪呢。我就觉得您的脸色不好,我还以为您有什么心事,原来是太太生病了。”
  “想不到你的洞察力这么敏锐。”
  上级一面说着,一面露出以往从未有过的笑容,此刻,你可以知道你成功了。
  在人性脆弱的时候安慰上级是当属下的人应有的善意和体谅。
  即使不理会上级的私事,你也不会受到责备。但如果你感到幸灾乐祸并在心中暗说“哼!活该”,这就不对了。要本着同情的心情去了解、关怀上级。
  由于悲伤,上级的心灵往往呈现出较脆弱的一面,此时,我们不应再去刺激他,而应尽量设法让他的悲伤心情逐渐淡化。治疗他伤痛的方法也许很简单,你只需常常问他太太的身体近来是否好了一点,以及听听他的苦衷就可以了。在上级的苦恼尚不为人知晓以前,自己主动地去了解。相信你的这份善意,即使是平日严肃的上级也会被感动的。
  2.体会暗示
  暗示,也就是用间接含蓄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态度。
  在与上级相处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上级对你的暗示。同时,为了维护上级的尊严和威信,你也需要及时准确地给上级以某种暗示回应。这种相互暗示的过程也是配合默契的过程。
  首先,要先学会怎样领会上级的暗示。
  要学会听“弦外音”。语言是心灵的窗口,上级的想法、观点、意图等都会通过他的言谈表露出来。因此,好的下级完全可以凭借“弦外音”就能与上级“心有灵犀一点通”。听出上级的“弦外音”,并尽可能地满足上级的要求,这是赢得上级信任的重要方法。当然,上级也会通过旁敲侧击、点到为止等方法来表达他的意见,及时暗示你不该说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这种暗示有时很深沉、很含蓄,不用心体会是不能明了其中的意思的。
  第2节:与上级相处 计一 为上级着想(2)  要善于察言观色。上级的一个手势、一个皱眉、一个呵欠,有时就可能表达一些他不愿用语言去表达的意思。因此,你必须留心观察上级的一言一行,以把握上级的心理。仅仅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善于观察上级神态的人,往往会在上级面前“碰钉子”;有的下级常常我行我素,引起上级反感时也全然不知。这种情况是必须避免的。当然,察言观色也并不完全是指时时处处都看上级的脸色、眼色行事,而是要做到善解人意。
  要有一点“灵气”。在上级身边工作,说话办事呆头呆脑不行,当“马大哈”不行,太精明,整天神经过敏也不行。要做到灵活、机灵、灵敏。作为下级,有时需要有点“敏感”,并善于举一反三,这样才能适应上级对你的要求,协调好与上级的关系。
  而下级如何给上级以必要的暗示呢?这里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第—个例子载于《韩非子》中。
  楚庄王执政三年,从来不发什么命令,在政治上也无所作为,文武百官莫名其妙。有一天,右司马在马车里悄悄对楚庄王说:“大王啊,我听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山之上,三年不飞不叫,也不理羽毛,默默无闻,这是什么道理呢?”楚庄王答道:“三年不动翅膀,是为了让羽毛更加丰满;三年不飞不叫,是为了窥看民间的情形。虽然不飞,但一飞就冲天;虽然不鸣,然一鸣就惊人。你所比喻的意思我知道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暗示上级的时候,要尽量委婉一些。叙述时点到为止,让上级自己领悟,说得太“白”了,就失去了暗示的意义。
  第二个例子载于《左传》中。
  晋灵公劳民伤财要建九层高台,并下令任何人不得劝阻。大臣苟息笑着说:“大王,我给你表演个小把戏吧。”晋灵公问:“是什么小把戏?”答曰:“我可将九个棋子垒起,上面再加十二个鸡蛋。”于是晋灵公很感兴趣,让他表演,苟息把棋子垒完,又把鸡蛋一个、两个地加上去。这时,晋灵公情不自禁地喊道:“危险!” 苟息淡淡地说:“这没什么,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接着痛切地说道:“大王为造九层高台,到处征集民夫,造成地无人耕、布无人织,国家已近灭亡。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吗?”晋灵公幡然醒悟,于是便下令停建高台。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暗示上级的方法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要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上级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暗示。
  3.让出功劳
  每一个人都喜欢好的东西,越是好的东西,越舍不得让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比如小孩子吃饭,只要妈妈端出来好吃的菜,他们就会很快吃掉。没有人喜欢吃人家剩下来的东西,也没有人喜欢吃不好吃的东西。
  然而,你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你需要懂得“忍耐”。
  好吃的“菜”,应该先让上级“吃”,即使自己垂涎三尺,也要对上级说:“请您先吃吧!”
  当然,这里并不是指吃的东西,而是指工作上的利益。
  某项工作顺利完成,你要自觉地把功劳让给别人。你也许会说:“我自己立下的汗马功劳,何必让给别人?”我们知道,大家都不愿意把功劳让给别人,但是你要知道,这其中大有玄机。
  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那么,你立功的机会还很多。克制自己的情绪而将功劳让给上级,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只要得到下次做事的机会,你就很有可能再次立功。
  在大多数人都不肯把功劳让给他人的时候,如果有人肯大方地把功劳让给他人,一定会让受到礼让的人大吃一惊,他们会觉得“真的吗”?等到上级了解了事实真相后,一定会感激你,并对你产生好感。
  对事业应怀有一份赤诚之心,这是极其重要的。只会打眼前的算盘、短视近利的人,将来一定会吃大亏。受礼让的上级会觉得“我欠了此人一份人情”,从而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此人很体谅我,所以才会把功劳礼让给我,他挺了不起的。”于是对你产生了好感。
  第3节:与上级相处 计一 为上级着想(3)  你建立功劳的事已经使上级对你的才能很有信心。而此时,你又能将自己所立的功劳礼让给上级,这会使你的人格在他的心目中变得更伟大。总有一天,上级会设法还你这笔人情债,给你再次建功的机会。
  但是,有一件事你必须注意。那就是你让功的事要由受礼让的人而不是你来宣布。在你把功劳礼让给上级同时,请不要到处对外宣传。如果你不能遵守这一戒律,那么你最好还是不要礼让。
  把功劳让给上级是为了在将来的工作上得到上级帮助的机会。当然,我们不可以只打功利上的如意算盘。在组织中,一项工作完全无误地完成,并不是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办到的,而是要借助众人的合力,尤其是上级的帮助。因此,把功劳让给上级也是理所应当的。如果你们因此而成为朋友,那你将来立的功劳会更大。届时,你可能会得到上级更多的奖励。
  “欲取之,必先予之”。将好的东西先让给上级,上级一定会找机会回报你的。
  万一并没有得到上级的回报,你也不应该生气。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上级对你所怀的善意对你来说仍然是很有利的。记住,千万不要到处宣扬你让出的功劳,否则你的善意将化为乌有。
  4.做好自己
  常常听到一些职场新人抱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其实,当你不知要做什么才好时,就去做一些对他人有益的事。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往往会使你碰壁,应该以对方为中心,或者以大局为重。这样的处事方式,上级一定会十分欣赏。
  日本早川电机公司的董事长早川德次年轻时是东京装饰品公司的工人。由于公司业务进展顺利,老板除了装饰品外,也经营一些其他的生意(例如铅笔)。然而不久之后,公司却因经营不景气而倒闭了。老板受了刺激病倒在床,工人们深感前途无望,纷纷各自寻求生路,只有早川德次一个人留了下来。
  他看到老板事业失败又病倒在床,便不忍心离开他,于是将工厂所制造的铅笔拿到深川八幡庙附近卖,他摆了一个夜摊。这些铅笔虽然都有一些小瑕疵,但由于他能坦诚相告,于是得到了顾客的谅解,因而以便宜的价格全部售出。
  铅笔卖完了,他又制作灯笼,仍每天拿到八幡庙附近去卖。夜色黄昏时,他就把两个箱子分立两旁,在箱子上各竖一根竹竿,在两根竹竿间拉一条铁丝,把自己做的灯笼摆上去,十分引人注目。因此,他的灯笼很畅销。
  当他把所赚的钱都交给老板时,躺在病床上的老板感动得流下泪来。
  在天色尚未昏暗而夜摊的工作已准备完毕之时,他就努力地读《日本少年》这本杂志。他每天学一个字,这样一个月就学了30个字。小学二年级就辍学的早川,之所以能认识许多字,就是因为他好好利用了夜摊买卖的间隙。
  有一名肉商被这名16岁少年的奋斗精神所感动,就问他: “你将来想做什么呢?”早川回答说:“我想像你一样成为一名肉商。”肉商说:“不要开玩笑了!卖肉的人才不会像你这样认真,你很有前途的。”肉商又问他:“你为何要摆夜摊呢?”早川详细地说明了缘由。
  肉商听后十分感动,说道:“真了不起!你今后可以将东西摆在我这里卖,我给你提供最合适的场地。”此后,他便给了早川许多方便,使早川的生意越来越好。
  你是否认真做事旁人一眼就能看出,事实上,人们也总是喜欢帮助这种人。
  工作用心去做且成绩出色,上级一定会注意到你并逐渐接近你,亲切地对你说:“到我这里来工作如何?要不要在我这里试试看?”
  在繁忙的工作中,上级总是睁大眼睛寻找能干的人。你应该相信上级的眼光,踏踏实实地工作,恪守本职。
  5.消除不安
  上级常常容易处于不安的情绪中。因为,他一方面很想使事业更成功,另一方面又担心被下级追上。这种想法与他对工作的自信心有很大关系。
  如果一位上级常常担心自己已有的地位不保,那他就会觉得不安。因为地位不仅能维持生活的安定,也是社会身份的象征。对很多人来说,没有比地位更重要的了。因此,他们极力地想要把握它,并争取得到提升。
  第4节:与上级相处 计一 为上级着想(4)  没有地位的人会羡慕有地位的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他们一样。因此没有地位的人会在有地位者面前求助,希望能多给予提拔,给自己一个机会。这样想来,当上级的人也确实不容易。
  退休是最令上级感到不适应的。还能不能升到更高一级的职位呢?前途未卜令人越想心里越没底,这就是一般上级的心态。
  孔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现在四十多岁的人,却仍存有许多迷惑,而五十岁的人也往往并未大彻大悟。有些人甚至在退休以后仍无法安慰自己,依旧感到惶恐不安。
  如果你的顶头上级是这种人,你应该同情他而不要轻视他。“反正迟早是要退休的,又何必这样彷徨不定呢?”如果你这样想就太不通达人情了。你应该想到:“他孜孜不倦努力了三十多年,还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果断地处理日常业务,这样的上级可说是非常了不起了。而我现在却坐享他的奋斗成果,实在应该心存感激。”
  大部分的人往往都不会这样想,但如果你能对年纪大、工作认真、事事关心的上级说:“您真是辛苦,以后委托我做就可以了。”如果上级主动对你说“我能有今天的地位,是辛苦工作的结果,今后轮到你们年轻人了。只有年轻活泼的你们更努力,公司才能发展得更好,委托你,我就可以放心了”,那么,你就是个有前途的人。
  我们不应该让上级常常担心现在的地位,而应多多支持他,让他工作得更起劲,让他觉得自己很适合现有的地位。并衷心地表示出你对他的尊敬和信赖。
  6.准备进谏
  韩非子首先提出下级向君主贸然进言的十种危险,告诫人们对上级进言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仔细准备,而不应采取轻率的态度仓促行事,否则不但进言不成,还会给进言者带来祸患。因此,在向上级进言时,一定要做到有备而来,力求达到“言而有功,劳而有获”的效果。
  中国古代一向强调“伐谋”和“未雨绸缪”的策略。在现代社会,管理科学则强调做事的计划性。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所计划,要做充分的准备和论证。只有这样,事情才会进展得比较顺利,不致半途而废。向上级进谏,既关系到你的建议能否被上级采纳,又关系到上级对你的看法和评价。对于这等大事一定要认真对待、周密准备,以便能取得最佳效果。
  首先,在向上级进谏时,一定要使你的论证周密。作为下级,一定要注意进言的方式。你始终要明白进言的目的是要力求使上级采纳你的建议。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使自己的想法不断地成熟、完善,能够经得起反诘和置疑。有时,上级是需要思想火花来启发其思辨的,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所需要的是可行的方案和可信的论证。只有这样,他才会郑重地权衡利弊,做出采纳与否的决定。如果你的观点论证不充分,缺乏有力的论据,甚至漏洞百出,经不起上级三言两语的询问,那你的建议就只能被驳回,需回头再重做工作,给上级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其次,要多准备几个方案。下级向上级提建议,要既知进、又知退。不能让上级感到除了接受你的建议外别无选择。应事先多准备几套方案供上级进行选择。多套方案会提高上级接受你的建议的可能性。因为你的方案中会包含着更多的合理性,较之单一方案当然更易提高上级接受意见的概率。如果上级决定采用你的某一方案,或者准备将你的方案进行重新组合,那就表明你的建议真正起作用了。准备多套方案会显得你做事严谨、周密,考虑问题全面而仔细,从而赢得上级对你的好感。或许在以后的某个时候,他会在准备决策时把拟订方案的任务交给你去完成。而更为重要的是,多套方案是给上级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使他能够充分显示自己的高明,增强其成就感。许多上级往往都有认为自己比下级强的优越心理,有些上级还试图不断向下级证明这一点。多套方案可以使上级不必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方案,他可以换种方式提出其实已包含在你的建议中的方案,他还可以在你的诸多方案中各取所需进行组合,甚至他可以单单选择某一方案以表现自己的决断力。总之,无论如何你都创造了一个让上级感到自我满足的机会,这个机会不但有助于你的建议被采纳,而且还会使上级对你产生好感。
  再次,要研究你的上级。不同的上级具有不同的个性、习惯和思维方式。对于特定的问题,他们当然可能会有不同的考虑和看法,而这些都有可能影响着你的建议是否会被采纳。因此,下级要做到“百战不殆”,就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不仅要学会了解“对手”,还要学会“对症下药”。知事固然重要,而知人则更是重中之重。如果你不了解上级,就不能轻松做到“投其所好”。
  第5节:与上级相处 计二 让上级放心(1)  计二 让上级放心
  1.留下印象
  第一印象是相当重要的。一旦下级给上级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即使以后再如何努力改变,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下级,你应该对这点予以重视,千万不要给自己的上级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能给上级留下个好印象,那么即使你在将来的工作中出点小错,上级也会比较容易原谅你。
  那么,怎样才能够给上级留下较好的印象呢?具体而言,应该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当你与自己的上级接触时,一定要真挚、诚恳。高谈阔论或大谈自己如何出色的话都是不妥的,只能使上级觉得你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相反,诚恳地谈谈自己的情况,包括一些优点,也包括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往往会给老板一种实实在在、谨慎有礼的感觉。
  第二,与上级相处时,最好要做到活泼而不轻率,开朗而不狂放,精明而不奸诈。不要过于轻率地回答上级的提问,更不能表现出狂妄的样子,深思熟虑后再作答可以更好地展示出你的思维的敏捷和思考的周全。对于自己不太明白的问题更要慎重考虑,实在回答不出则要如实相告并谦逊地求教。即使你对某一问题特别熟悉,也不要摆出一副“专家”的架子大发议论。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停顿几秒钟,做思考状,然后用平缓的语调有条不紊地阐述你的见解,回答完后询问一下上级的意见。例如“王总,我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很深入的研究,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您多多指教。”这样一来,上级自然会对你有好感。
  你想显示自己的精明时,不能使上级感觉你奸诈。即便上级本人是一个有心机的人,他也不希望有一个奸诈的下级。
  南宋时期的秦桧,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十分奸诈的人。他有一个下级,为人也很奸诈。为了讨好秦桧,这个下级有一次送给他一张地毯。秦桧把这张地毯往屋里一铺,正好合适,不多一寸也不少一寸。秦桧由此想到,这个人太精明了,他连我屋子的大小都已丈量出来了,还有什么事情能瞒得了他呢?有了这种想法后,那个下级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过于精明只会适得其反。聪明有度远比精明过度更能得到上级的认同。
  2.化解嫉妒
  嫉妒是人类的天性,妒火可以使天使变成魔鬼。当握有权力的上级对你产生嫉妒时,作为下级的你迟早会因此大吃苦头,并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当下级开始受到上级的嫉妒时,一定要想办法处理好。虽然你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消除上级心中的妒火,但是如果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使它降低到某一均衡点,这样至少能保证你可以安心工作。
  上级之所以会嫉妒下级,往往是因为下级具备了某些他自己不具备而又十分重要的品质,或者是因为下级拥有了某些他自己没有的东西。作为上级都有这样的心理:自己应该比下级强;自己在各方面都应该优于下级;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下级更不能得到;下级得不到的东西,自己则应该得到。一旦下级得到了某种东西而上级没有得到,上级的心理平衡就会被打破,于是就产生了失落感。作为对这种心理落差的填补,上级的嫉妒之情油然而生。
  一旦上级对下级产生了嫉妒心理,下级就要想办法消除他的这种情绪,否则便会贻患无穷。为了消除上级的嫉妒之情,下级可以对他传达某种心理暗示来弥补其心理落差,使他达到心理的自我平衡。
  作为上级,他当然绝非“一无是处”,肯定有其引以为傲的地方。下级就应该抓住上级的这些品质,表达自己的羡慕,进行赞扬,从而使上级产生满足感和优越感,让他觉得没有必要、没有理由去嫉妒这个下级。同时,下级还要低调处理自己先前的优势,不能在上级面前抬高、吹嘘自己。
  第6节:与上级相处 计二 让上级放心(2)  一次,某公司的副经理因为成绩突出而在全公司的表彰大会上大出风头,引起众人的关注。相形之下,其顶头上级却被冷落了。散会后,上级不无妒意地握着副经理的手笑着说:“祝贺你呀,感觉不错吧!”副经理很机敏地回答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还有那么多的上级,说实在的,讲话的时候我还真有些紧张,生怕什么地方说错了。要都能像您每次在台上那么镇定自若就好了,您有什么秘诀呀?”经理心中不禁觉得好笑——堂堂副经理,上台讲几句话还这么紧张,看来还真是没见过什么场面啊。于是,经理暗暗有些得意,态度明显缓和多了。
  这位副经理真可谓聪明!他抓住了上级的心理,只几句话就讨好了上级,迎合了他的优越感,化解了上级的嫉妒心理。
  可见,作为下级,懂得如何在上级面前遮掩自己的“锋芒”、消除上级的妒意是很重要的。
  3.注意保密
  赢得上级信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要守口如瓶。在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克服高人一等的心理。在上级身边工作的下级,权力不大,但影响大;职位不高,但消息多。正因为如此,往往使其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优越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行动上的随便、高傲,甚至骄横。有一些下级,一旦得知上级研究决定了某件事,他马上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到处口若悬河地乱吹一气,生怕别人不知道。似乎不这样做,就不足以证明他的身份。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由于工作关系,你比别人掌握更多的机密,但这根本不足以成为你炫耀自己的本钱。相反,此举不仅不能提高你的身份,而且可能会危及你原本的职位。因而要克服这种不应有的优越心理,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增强责任感,保守机密。
  要经得起诱惑。很多人想让你喝得酩酊大醉,实际上是想使你“酒后吐真言”;他们上门给你馈赠重礼,是希望从你嘴里掏出实情;他们好像在与你闲聊,实际上是一步步引你上钩让你进入他们的圈套,从而了解到他们所需要的情况。因此,作为一个好的下级,必须经得起金钱、美色、威吓、人情等的考验,始终不失志、不失态、不失言。要做到这几点其实也并非很难,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另一方面要少管“闲事”。由于你与上级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所以求你办事、打听消息的人—定会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尽量不主动找事、不主动揽事,因为多管“闲事”往往免不了会涉及应该保守的秘密。只有做到不该管的事坚决不管,你才能有效地保守秘密。同时,要学会正确表达,有句话叫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特别是在上级身边工作的下级,人家知道你掌握不少机密,有时会有目的地与你接触,你不注意说漏了嘴,别人就会如获至宝。因此,可以多用一些含糊的词,以便达到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效果。这样做不是狡猾,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上级要求保密的事一定要保密。上级要求下级保密的事,除了工作的事项外,可能还有一些属于上级私人的秘密。管理者要和各方面的人打交道,处理各种矛盾,有时他会非常强硬,有时则会妥协让步;有时他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有时则只对自己的“知音”倾诉难言之苦等等。作为在上级身边工作的下级,上级如此复杂的感情、情绪的变化,是可以通过其言谈举止有所领悟的。所以,下级只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切不可外传。此时,有三点是要特别注意的:一是对上级之间的矛盾不要多言。管理者在一起工作,难免产生一些意见分歧,甚至较大的矛盾,作为上级身边的下级,你完全没有必要介入上级之间的矛盾中去,更不应该说三道四,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矛盾。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对上级一视同仁。二是对上级的失误和缺陷要保密。当上级工作上产生失误时,要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此时作为好的下级,应该多做工作以弥补上级的失误,而绝不应该把上级的失误当作小道消息四处传播。对于上级素养上存在的缺陷,更应该区别情况,从关心、爱护上级的角度给予提醒,而绝不应该嘲笑、挖苦。三是对上级个人的私事要保密。特别对上级个人生活上、心理上、婚姻上、子女教育上等有难言之隐的事情,更应该注意保密。
  第7节:与上级相处 计二 让上级放心(3)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任何人在贴身侍从眼里都成不了英雄。也就是说,侍从跟随上级时间久了,什么也瞒不了他的眼睛,尤其对上级的缺点和不足也比一般人看得更清楚。因此,下级要从维护上级形象的角度出发,学习上级的长处,坦然掩饰上级的缺点。这样做,必然会赢得上级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使上下级关系变得愈融洽。
  4.不要声张
  当你发现自己被上级利用了以后,千万不要大喊大叫、怒不可遏,一副非要澄清事实不可的样子。这样不留余地、四处声张,只会将上级逼上“绝路”,使你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俗话说:“光棍不斗势力”,你要学会忍耐,等待机会。
  实际上,最明智的举措就是不声张、不宣扬,无声地承受下来,静悄悄地来解决问题。一旦声张,你就会得不偿失,不但失去的回不来,甚至还会失去更多。
  当然,在适当的场合、适当时机,适度地向外宣扬自己被上级利用了,不失为向上级施加压力的方式。但在多数情况下只会是适得其反。这样做其实上是在败坏上级的名誉,而名誉又关系到上级的权威,因此,这种行为是上级不能容忍的。倘若如此,他就会怀恨在心,日后会尽量想办法惩罚你。这样一来,不但你的损失无法得到补偿,而且还会因此而失去上级的信任。从这个角度上说,对外宣扬所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
  你也不要奢望上级会屈从于你的压力。除非是事关重大,否则他是不会向你公开屈服的,因为这样正是给了别人口实。聪明的上级会私下安抚住你,然后再找机会把你这个麻烦给处理掉。
  公开叫嚷被上级利用的人,一般而言也不会得到别人的真心同情。更可能的情况是,同级们聚在一起,幸灾乐祸地将你引为笑柄。如果说你的宣传确实产生了什么效果的话,那就是证明了你的愚蠢。别人会认为你是罪有应得,是过分贪婪所得到的报应。这样,你不但不会得到同情,反而会受到猜测和攻击。
  如果你真是一名无辜的受害者,那么大家都会心知肚明,即使你不去宣扬也会博得众人的同情。
  因此,权衡各种利弊后,你还是应该尽量秘密地解决为好。秘密地解决问题、不气势逼人,一方面会使你避免出丑;另一方面也会使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
  所谓的“秘密解决”,就是要通过种种暗示来向上级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为了你的事,我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你应该对我有所回报,否则的话……”让上级觉得对你有所歉疚,使你在上下级的关系中赢得一定的主动权,也为妥协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对上级来说,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他会感到有必要做出弥补;对下级来说,就像发放出去一笔贷款或做了一项投资,你会逐渐有所收获。这恐怕比“针尖对麦芒”地争个鱼死网破要划算多了。
  5.保持距离
  如果你的上级对待下级的方式非常民主,他愿意聆听下级的意见,愿意与下级沟通交流并保持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如果你的上级性格温和,待人充满温情;如果你的上级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那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
  与上级保持适度的距离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果你曾经是或正在成为上级的密友或哥们儿,你更应该把握好尺度。如果常常当着其他人的面与上级称兄道弟,以显示出你与上级的特殊关系,那么,从现在起,你应当意识到这种行为是相当危险的。
  再民主的上级也需要一定的威严,即需要一定的上级形象。当众与上级称兄道弟很可能会降低上级的威信,损害上级的形象,从而导致上级的命令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当上级发现他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而你却是损害他威严的“元凶”时,你的结局很可能是被上级疏远或者被迫离开。
  有些上级为拉拢人心,喜欢与自己的下级交朋友,特别是一些刚被提拔上来而权力不够稳定的“小头头”。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为人憨厚耿直的阿坚与办公室副主任阿强是很要好的朋友。不久,阿强的办公室副主任一职被“扶正”,阿坚很为朋友感到高兴。但不久他发现,阿强的口气里有意无意地多了一些官腔,干涉他干这干那。如果阿坚还像以前那样提出不同意见,阿强的脸色就会变得很难看。如果阿坚表示不接受任务,后果更是难以想象。一天晚上,阿坚照样像往常一样叫阿强去吃宵夜,可阿强说他有个材料要写。
  第8节:与上级相处 计二 让上级放心(4)  阿坚觉得阿强变了。按照他的个性,他会找阿强说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呢?两个人前不久还是好兄弟呢。
  其实,是阿坚自己不明白他与阿强的友谊是有“场合性”的,他不理解阿强此刻的心态——自己身份不一样了,要显示权威,要树立他的主任形象。
  再者,一个和上级关系太近的人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知道上级过多的隐私,从而成为其“心头大患”。
  所以,作为下级,还是要与上级保持一定距离为好。你不知道哪一天你们之间会因利害关系出现裂痕。上级会翻脸不认人,过去的“隐私”反成最大的心病。想真正地找知心朋友,还是去别处吧!
  当然,能够同上级交朋友,说明你已经能接近你的上级了。不过,这种朋友关系的最佳状态是业务上的朋友和工作上的挚友。如果能推动上级在公司中的地位,树立起他上级的权威和形象,你才可能成为他最好的工作伙伴。
  记住,上级起用你绝不是为交朋友,而是为了让你为他服务。
  6.兑现承诺
  在与上级相处的过程中,要使上级对你放心,感到你靠得住,一条重要的秘诀就是兑现你对上级的每一个承诺,树立“言必信,行必果”的形象,始终做到“言而有信”。
  战国时期,泰国的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法令,但是他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于是他就先叫人在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儿,南门口围了一大群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个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赏十两黄金?”有的说:“这是成心开玩笑吧。”大伙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可能,还是没有人上去扛。正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就真的把木头扛起来,一直扛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两也不少。这件事传了出去,一下了轰动了秦国。老百姓都互相传告说:“左庶长(商鞅的官名)的命令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作用了,于是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命令很快得到了执行。
  说到做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更是人在职场的重要素质。
  在我们周围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有的人本来很有才华,工作也很卖力,但并没有给上级留下好的印象,上级要么置之不用,要么让他“跑龙套”,就是不让他“挑大梁”。原因何在呢?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是这个人“言而无信”,办事不牢靠。往往在上级交办事情时,左一个“保证”,右一个“一定”,而最后并没有按上级的意图把事情办好,最终逐渐地失去了上级的信任。
  与上级相处时,最要紧的是你在向上级做出某种承诺前要慎之又慎。起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不要急于表态。当上级给你交代任务下达指示时,你应该洗耳恭听,认真听完,中途不要打断上级的话,更不要在听懂一些皮毛的时候就自以为完全明白了上级的意图,随便做出保证或承诺。你一定要耐着性子仔细地琢磨上级的每一句话,并真正弄懂原意。对于没有听懂的地方,在上级讲完后,可以提出细节性问题向上级讨教,直到弄清上级的意图为止。急于表态,尤其是上级没有把话讲完时你就做出某种表示,好像早已成竹在胸甚至比上级还要高明。这种做法只会让上级反感,从而留给上级不好的印象。
  表态时不要信誓旦旦。办任何事情,都要“从最坏处着想,往最好处努力”,不可想得太天真,以为什么事都是可以顺利办成的。因此,不论上级交给你的事情是大事还是小事,是难事还是易事,是急办的事还是可以从容办理的事,你都要全力去办。尤其是交代一些看来是易事、可以从容办理的事的时候,不要不屑一顾,甚至在表态时大言不惭地乱说一气。这容易让上级产生一种浮躁、不踏实的感觉。事后即使你把上级交办的事情办得很出色,但只要有一点不如你说的那么漂亮,就马上会给上级留下“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印象。
  第9节:与上级相处 计二 让上级放心(5)  承诺时要留有余地。有把握也好,没有把握也好,都不要把话说得很满,说过了头。尤其是预感到完成上级交办的事情有困难时,更不能违心地说空话,盲目地表示“没问题”。一般要表示“我努力去办”、“我争取提前完成”、“有问题我及时向您报告”等。对难度越大的事,你在表态时越是要留有余地。这样,事情顺利办成了,上级自然会明白你作了很大努力;事情办得不圆满,那也是在上级预料之中的。
  做出某种承诺后要使上级对你充满信心。前面所讲到的,做出承诺时要慎重,要留有余地,但这绝不是说,无把握时吞吞吐吐,有把握时也唉声叹气。如果这样,那你永远无法树立你的得力助手和参谋的形象。不论向上级做什么承诺,都应使上级觉得你想得很周到,你会尽全力去办理这件事,尤其是在你提问题摆困难时,要使上级觉得你的态度是严谨、积极的,而绝非那种唯命是从、看上级眼色行事的人。这样,更容易赢得上级对你的信任。
  在对上级做出某种承诺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努力兑现你的承诺,用实践证明你是值得信赖的。
  7.莫问前程
  俗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与上级相处的过程中,下级也应该做到:“只干工作,莫问前程。”绝不应该因为出了一点力就觉得很了不起,就以此为资本向上级“伸手”要这要那,讨价还价。如果有了一点成绩就想在上级那儿得到“补偿”,彼此就不可能建立起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就算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关系,那也是不可能长久的。
  公元前257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魏国的信陵君率兵解救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信陵君。在马上就要见到赵王的时候,唐雎对信陵君说:“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忠告信陵君应当忘掉解救赵国的事。信陵君接受了唐雎的忠告,受到了赵王的隆重欢迎和接待。
  唐雎对信陵君的忠告用于协调好上下级关系很有意义。在这方面,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绝不向上级提非分要求。无论做了多少工作、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要多想上级和同级们的关心和帮助,少想自己付出的劳动。要把做好工作、取得成绩看作情理之中的事,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要把“只干工作,莫问前程”看作是一种美德。就是在别人没有你工作做得好,却得到上级的奖励甚至重用的情况下,也要不为之所动、心怀不平,仍是一门心思地好好干工作。一个人工作做得如何,该不该受到奖励和重用,是由上级和同级评定的,切忌自视清高,恃才傲物。
  每天从零开始。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上级交代的工作。不能靠一时的热情和冲动,也不能陶醉于一时一事的成绩,必须每天从零开始。周恩来总理曾说,他每处理一件事、每做一个决定,都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能囿于自己已有的经验,满足以往的成功。上级识别和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一时一事,更不是看表面的东西,而是要看你的全部工作和表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坚持每天从零开始,每天都以蓬勃的朝气投入工作,并积极创造新的成绩,时日一长,你定会在上级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越是“只干工作,不问前程”的人,越能够受到上级的褒奖和重用。
  不要故意炫耀自己的工作成绩。做出了工作成绩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有一点成绩就到处炫耀,那就只会给自己制造包袱,好事就会因此变成坏事。一个人受到上级表扬或奖励时,应当产生“不要骄傲”的自我控制意识。否则一旦做出成绩却没有得到上级的肯定或上级没有满足其某种要求时,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从而在不理智的状况下,不恰当地夸大自身的成绩,甚至不谦虚地表白自己所做的努力,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困扰。因此,要做—个“彻底无私”的好下级,首先必须努力摆正自己与上级、同级的位置。其次要不计名利、甘愿寂寞,无论何时都要一如既往地干好自己的工作。这样,才可能最终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
  第10节:与上级相处 计三 让上级满足(1)  计三 让上级满足
  1.执行指示
  对于上级的指示,执行时一要态度坚决,二要认真负责。这是下级应尽的职责,是尊重上级、维护上级威信的具体表现。
  所谓“态度坚决”,就是指对上级指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不执行,不得随心所欲、只取所需。作为上级,总是希望令行禁止,各项指示、指令都能得到贯彻落实。这不仅是关系上级活动成败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上级个人威严的问题。任何对上级指示采取拒不配合的态度,都将被上级视为对自己权威和尊严的冒犯。因此,对上级指示必须坚决及时地执行。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下级对待上级的指示往往采取不正确的态度。要么是借口本部门情况特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吹毛求疵、百般挑剔,甚至找“茬”闹事,“抬杠”对着干;要么是随心所欲地筛选上级的指示,专拣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执行,对自己不利和好处不大的方面就弃之不办。这些情况的发生,有的是属于下级心理品质的问题,不把上级放在眼里,认为自己比上级更为高明,因而不服从上级。而就多数有此类错误行为的人来说,是由于其没有认清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树立起以大局为重的思想,遇事只考虑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得失而不顾全局和整体。
  不管下级的主观动机如何,这种错误态度和行为在客观上都构成了对上级权威的蔑视和对上级尊严的冒犯,使上级的指示没有得到全部贯彻或直接成为一纸空文,从而破坏了上下级关系的和谐。因此,作为下级,应牢固树立起尊重上级、服从上级的意识,即便是上级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
  上级居于把握全局的地位,掌握全盘情况。一般来说,考虑问题比较周全,能够从大局出发做指示。长期来看,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下级执行指示、维护全局利益,实际上也就维护了自己的局部利益。当然,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也会有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下级如果能拿出与上级意图趋于一致或基本接近的可行性方案,使上级指示和自己的局部利益两不误,那就再好不过了。但如果无法两全其美的话,就要牺牲局部利益,以大局为重,无条件地服从上级指示。
  执行上级指示时,不仅要坚决,而且要认真负责。所谓认真负责地执行上级的指示,就是指对上级的指示不要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是要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事业负责两者统一起来,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上级指示。一般来说,上级的指示是原则性的东西,在执行上级指示时要有创造精神,即善于把上级指示与工作中的客观实际紧密结合,使之更为具体和完善。这绝不是否定上级指示,违背上级精神另搞一套,而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上级指示。与之相反,对上级指示不加思考地简单照抄照搬、脱离实际,最终只会使上级的指示精神无法落到实处,甚至会造成工作的失败,从而损害了上级的威信。这其实不是对上级命令的真正服从。从上级的角度来看,他也并不希望自己的下级只是一个“收发室”,一字一句地执行自己的命令。
  2.不即不离
  生活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形,与上级距离远了,你会觉得上级不了解你,不重用你;与上级距离近了,又会有人议论你“巴结上级”、“溜须拍马”,有时甚至连上级也会烦你。很多下级对此烦恼不已。
  其实,处理与上级的距离就像炒菜一样——需掌握好火候。
  所谓“掌握好火候”,就是要做到不即不离、不温不火。
  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首先要让彼此互相了解。因为不管你多么有才华,多么志向高远,如果没有得到上级的重用,那也是枉然。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上级都会对于你的命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能对上级的习惯、方法、嗜好等有所了解的话,你在上级面前说话就会更得体,工作就会做得更合他的口味。这样一来,就更容易得到上级的赏识。而你的才华一旦能被上级赏识,如果有适合你做的事情,他自然会想到你。反之,如果上级只知道有你这么个人,但对你了解不多,你也就没有机会一显身手了。
  第11节:与上级相处 计三 让上级满足(2)  距离太远,自然看不太清,因而要敢于和上级接近,去了解他。
  上级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也有七情六欲,他当然也希望能够被人理解。他需要接近、了解下级,而你同样需要接近、了解上级。这是正常的人际交往,不必担心别人的妄加议论而不敢接近上级。如果希望上级喜欢你、赏识你,你首先得让上级看得见你、认得清你。
  接近上级,可以使自己不会成为“被上级遗忘的角落”。
  但凡事不要矫枉过正,接近上级要讲究个“度”,即要做到“不即不离”。
  上下级在组织中的地位毕竟不是平等的,交往甚密就易于产生平等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让你栽跟头。
  距离太近也会产生一些对你不利的因素。因为距离太近,上级就会把你看得一清二楚,自然你的缺点也让上级一览无余。若是某一天哪个缺点触动了上级的“神经”,他把你的优点一并抹杀也不无可能。
  刻意地接近上级,不仅会让同级看不过眼,也往往会让上级觉得不自在。倒茶让座,陪着聊聊天,这是人之常情。可事无巨细地往前凑,就不足取了。有一位女下级,经常帮助上级洗衣服,时间一长,流言蜚语不绝于耳,连这位上级也有些受不了,其后果可想而知了。
  还有一种接近的方式也会让上级生厌,那就是不分场合和不论什么事情都去接近。有些下级做一项工作,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去请示,弄得什么事情上级都要为他操心,替他拿主意。时间一长,上级就会认为这人什么都干不了。如此一来,下次的机会可就不属于他了。能自己解决的事情就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减轻了上级的负担,又能展现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下级才能得到上级的赏识。
  综合来看,接近上级有三个途径:一是工作接近,二是生活接近,三是思想沟通。不论哪种接近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必要性,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好事变成坏事,贻害多多。
  3.留意言行
  在上级面前展现才华,并不单单是靠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就能实现的,要懂得 “敏于事而慎于言”。
  一件事情八字尚未有一撇,就在上级面前大谈宏伟构想,尽展胸中经纬,这很容易让上级想到纸上谈兵的赵括。因为经验相对丰富的上级,对于事情成功之前可能会遇到的阻力,分析得会比下级更清楚一些。
  只有干出了一些眉目,才能对事情分析得更为清楚透彻。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还能埋头做事,才是上级所真正欣赏的下级。这就是所谓的“敏于事而慎于言”了。
  更具体点说,“敏于事”就是要善于领会上级的意图。
  如果你对工作所订的目标、工作的先后次序与上级所设想的不一样,或是自己以为事情再清楚不过了,可是上级却仍无法明白,那该怎么办呢?
  按照“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原则,正确的做法如下:
  别忙于说出你们之间的分歧,先坐下来想一想你和上级之间的看法到底有何不同?他认为你在做什么?他的看法到底是什么,有道理吗?弄清了这些问题,你就不会被他的决定搞得迷迷糊糊了。如果上级的决定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你可以寻找适当的机会与其再次沟通,保证你们之间的一致性。接下来你所要做的就是要尽职尽责地做好分内的事了。
  工作做好了,一些人便有了邀功讨赏的念头,但在争功时要谨慎。下级喋喋不休地向上级提出的利益要求一旦超出了上级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使他感到压抑、烦躁,从而产生对下级的反感情绪。退一步想,你所得的利益如果仅是靠嘴皮子争来的,上级即使暂时满足了你的愿望他也不会愉快,并且他很有可能会在心里认为你是个“格调”较低的人。 最好的办法是让上级主动给你奖赏,这当然要靠你敏于行事了。
  把你的工作干得漂亮些,尽最大努力满足上级的要求,并且工作做得要有特色,有创造性。这样,明白的上级自会犒劳你的。
  第12节:与上级相处 计三 让上级满足(3)  别说是有了功劳讨赏时说话要谨慎,就是说上级的好话时都得小心。在上级面前,即使好话连篇,也难免一语不慎,祸从口出。切莫以为每句好话上级都爱听,说好话也要慎于言。
  民间有一则笑话:一个财主走路,一家丁相随。途中,财主忽觉腹中不爽,一屁骤响,家丁忙用鼻子闻,赞道:“这屁比兰花还香!”财主闻言放声大哭,家丁惊问其故。财主说:“听人说,放屁不臭,离死也就不远了!”家丁急忙又嗅了嗅,说道:“现在已慢慢地臭起来了!”
  这家丁实在伶俐,能够急语补救。这则笑话虽有讽刺意味,但仍可看出在上级面前“敏于事而慎于言”的重要。
  可见,无论是请功还是奉承,都须有“度”。过了“度”,让上级听出问题来了,还不如不说。
  4.勤于报告
  如果上级说“那个人真叫人伤脑筋!”那么,不要理解为一定是那个人的工作能力不强,也不是说他的工作业绩不好。相反,他的工作能力可能很强,工作业绩也可能很突出。但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在一些细小问题上,他却使上级感到不安与反感,结果失去了上级的信赖。这种情况在现实中相当多。
  推敲其原因,可能是下级因工作驾轻就熟而忽略了上级的存在,没有表现出对上级应有的尊重,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没有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
  一般说来,任何一位上级都比较看重两样东西:一是他的上级是否信任他;二是他的下级是否尊重他。而上级判断一个下级是否尊重他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下级是否经常向他请示汇报工作。心胸宽广的上级对于下级较少向他汇报工作也许不太计较,有时还会好心地认为,也许是工作太忙,没必要汇报;也许这本身就是他们职责内的事情,没必要汇报……但对那些心胸狭窄的上级来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他就会做出各种猜测:是不是这些下级看不起我啦?是不是这些下级不买我的账啦?甚至这些下级是不是想联合架空我?一旦这种猜测在他的心中形成某种定式,他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从而做出一些对下级不利的事情。
  其实,上级也有上级的难处,他与下级所处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考虑也不尽相同。下级往往只需要考虑自己分内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单纯;而上级的头绪更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很多,他必须及时了解各个下级的工作情况,为了能从整体上对情况有所把握,也只有如此才能顺利推动本部门的工作。
  这里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下级都愿意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做事,另一方面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总存有不放心的心理。那么,什么是矛盾的主体呢?这就要看下级和上级谁对谁的依赖性更大。一般来说,在下级和上级的关系中,上级总是处在主导地位。原因很简单,他能够决定和改变下级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甚至工作职责。一句话,在很大程度上,下级的命运是由上级掌握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上述矛盾,通常的情况是下级应适应上级的愿望,凡事多汇报,这对那些资历深、能力强的下级来说,就要解决一个心理障碍的问题——即不管你怎样资历深、能力强,只要是下级,你就只能在上级的支持和允许下工作。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持和允许,你就无法工作,更别说创出业绩了。
  因此,下级要经常地、及时地向上级报告工作,这是对上级工作的支持,也是对上级应有的尊重。这种支持和尊重不仅是上级的工作和地位所要求的,也是理顺上下级之间关系必备的态度。
  5.谨防越级
  任何下级都有自己的直接上级。通常情况下,下级总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为直接上级服务。由于某种原因,某些下级越过直接上级,与更高层的管理者建立了工作关系或者服务关系,这种行为被称之为“越级”行为。
  “越级”现象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通常表现为有些下级拼命扩大“表现”和“推销“自己的市场,眼睛盯着握有更大权力的上级,主动向他们靠近,创造为他们直接服务的机会,有的甚至建立了比较稳固的服务关系。
  第13节:与上级相处 计三 让上级满足(4)  下级“越级”行事,一方面会引起直接上级误会、怀疑、妒忌、不满的情绪,给正常的工作关系撒下不协调的种子;另一方面会引起同级的不满、妒忌情绪和不好的舆论,影响自己的人缘。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越级”行事;必须“越级”时,要慎重行事,规范“越级”行为的内容,讲究方式方法。
  因工作需要而必须“越级”是正常的。比如,受直接上级的指示,向更高一级提供工作服务,汇报工作,请示工作,因特殊工作需要,与上级直接进行工作接触等。这样的“越级”行为,如果是以直接上级的认可为前提,是可以被接受的。
  因工作需要而和上级接触,首先要以你的直接上级的名义出现,阐述他的思想、观点以及他对问题的分析和看法,不要说“我”如何如何。当存在有些问题与直接上级的看法不尽相同时,最好放弃个人意见,忠诚地按直接上级的意见向更上层管理者汇报。
  向更高层管理者反映情况时,不要有意地对本单位的情况进行溢美或贬低,也不要吹捧直接上级或说直接上级的坏话;而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也不缩小。讲成绩、缺点时,如果上级有“口径”,就要按上级的“口径”去讲;如果没有“口径”,就要如实描述。
  对于更高层管理者的指示和要求,要主动回答:“我马上汇报,落实情况后再向您报告。”不要代表直接上级做轻易地承诺。只有这样,直接上级才会认为你做事踏实稳健,才会放心地将事情交给你去办。
  一般来说,上级是不喜欢下级的“越级”行为的,尤其是对那些“不召即来,挥之不去”,不为工作、专为跑官谋私利的人持有反感和警惕的态度。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免于被人评价为“远君子、亲小人”。
  频繁地“越级”行事只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从此获得“不守本分”和“不仁不义”的恶名。所以,如果不是为了公事,不是万不得已,千万不可贸然“越级”。
  6.赞美上级
  你是否经常听到你的上级讲他怎样击败竞争对手的事?他在谈这些“光辉业绩”时,是否常常眉飞色舞,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遇到这种情况,你是如何表态的呢?是态度冷漠、不屑一顾?还是大加吹捧,让人感到“肉麻”?抑或是谦恭有礼,真心地赞美上级?
  如果你是上级,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很漂亮的工作,而此时如果下级对你说这件工作完成得太棒了,而且满脸真诚,你是否会真的感到很高兴?
  一般来说,相比较起来,委婉客气地批评上级要比干净漂亮地赞美上级容易许多。但其实如果你认为上级做得漂亮,为什么不当面向他表示祝贺呢?
  你可能会说,你的上级从来没有注意到你,或者说也从来没有对你说过赞美你的工作干得很出色的话。这个道理与结交朋友有些相似——那些经常抱怨自己没有朋友的人很少主动去结交别人,他们总是等着别人来找他;而那些朋友多的人之所以能够“左右逢源”,是因为他们擅长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主动结交他人,并从心底里接纳他人。
  因此,如果在上级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之后,你能向他表示祝贺,那么上级同样也会在你顺利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向你表示祝贺。有人将这贬低为“相互捧场”的游戏,但事实上它却在客观上促使团体更好地合作。
  如果是年轻的上级,或者是一位新来的上级,他可能在某一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因而事情做得不是很圆满,但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失误或严重的错误,下级就不要对他“求全责备”。不要因为他是上级,就要他事事都要比下级强。你应该找他做得好的方面去赞美鼓励他,使他在更有信心的同时也感受到下级对他的尊重和支持。你可以对他说:“您才来就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真的很不容易!”“您还这么年轻就能做得这么好,真是不简单!”等等。
  学会欣赏上级、赞美上级,这是下级必修的一课。请记住,它不同于“拍马屁”,而是融洽上下级关系所必需的,因为只有相互欣赏的人才能合作愉快。因此,作为下级,不要怕什么流言蜚语,而要顶得住压力,学会赞美上级。
  第14节:与上级相处 计四 让上级轻松(1)  计四 让上级轻松
  1.不形于色
  对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脸色的下级,上级是比较难以驾驭的。
  这种人不会卑躬屈膝、强作笑脸,也不会为了奉承上级而强作笑脸,而是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喜怒不形于色。
  对年轻人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但只要你想做,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每天都可能碰上令人生气或不愉快的事,如果每天都动怒,肯定会影响你的情绪,更会影响到你的工作。
  当你在工作上遇到麻烦时,突然被上级看到,你却不形于色,上级会无法摸透你的底细,从此对你加以关注。
  无论上级如何斥责、嘲讽、冷淡,你都能默默承受,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种修养需要有相当的自信才可做到。在你失意时都能泰然自若,不表现出不悦之色,即使不相干的旁人,也会觉得你很豁达、乐观,从而乐意接受你。
  这并非意味着失败时也不道歉、不认错,应该道歉时就要道歉,应该认错时就要认错,没有必要因此而感到自己很糟糕、不中用。你要做的是一个负责任但不卑躬屈膝的人。因为一次失意而闷闷不乐,因某事而过分拘泥不化是不可取的。自卑是最愚笨的事,而道歉并非是卑躬屈膝的低头,而是坦然的低头,不伤害自己的尊严。
  经常不露声色的人若有一天突然展颜一笑,会令人感到有无限的吸引力,那将是多么动人的魅力呀!上级也会因此对你更加倾心。
  人之所以会被人吸引,因素之一就是可爱——让人觉得很爱慕、有人缘而想去接近。而人之所以能表现得这么可爱,其源泉来自于内心的善良。
  一旦成为一个可爱的人后,同级和众人都会亲近你。如果你的嘴角也常常带有亲切的笑容,那就更理想了。倘若具备了敏锐的头脑、果敢的行动、强烈的责任心,但却缺少人情味,那么其个人魅力就会大减。当然,一个人总会有一些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太过于完美,反倒会让别人不敢接近你。
  与上级意见发生分歧时,倘若你有十足的把握,就要信心百倍地谈论你的道理,要井然有序、有理有据。留有退路更是争辩时所需的重要技巧。有时为了保全上级的面子,你必须中肯地说:“我不敢跟你强争,否则会伤感情的,但请你多多考虑。”这样,上级的抗拒心也会相应地减少。但如果你逼他太甚,一定会激起上级的怒火。造成大家势不两立争辩到底的态势,一场争斗就避免不了。“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更何况与上级相争,其结果往往会对你不利。所以,我们要为双方留有退路。
  当你的上级向你表示屈服时,你也一定要表示出你的诚意,以低姿态来跟他说出你的用意,事后才不会留下祸根。例如,“因为我有我的理由,因此不得不向您提出这些违背您的议案。事实上,我并不是要反驳您,只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才这样做的,这点请多多包涵。我知道我有失礼之处,但也是为了企业的进步,请您原谅。幸亏能得到您的谅解,让我松了一口气,今后还请多多指教……”
  要让上级始终认为,你是“对事不对人”。上级会认可你是个具有潜力的得力干将:“这个人的头脑真好,做人也真不错,看样子我原来误解了他。”他会重新评价你,此后也会多多考虑你的意见。
  2.保持冷静
  无论是谁,受到警告、谩骂,或被指责缺点时,心里都会不痛快。人性的弱点在于,即使知道失败的责任在自己,在内心也仍然会想“这实在是不得已”等等,总是想出多个理由来替自己辩解,设法减轻责任。
  于是,如果有人当面斥责你,你便会生气,认为“不必你说我也知道”,并怒气冲天,脸红脖子粗。倘若此时压不住情绪冲动行事,事后你一定会懊悔不已。所以当你想要发怒时,最好在心中默念“等一等”,这句“等一等”也就是要你多多忍耐。当你将挨骂时,或正在挨骂时,不妨使用气氛转换法,使用诸如将火柴棍一根根折断等方法来抑制怒气。性格较为乐观的人,也许在被上级责备后就没事了。而那些消极的人,在被上级斥责而感到羞辱后,他们不但不会发脾气,反而会产生“我真不行”的想法,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会叹息气馁。
  第15节:与上级相处 计四 让上级轻松(2)  计四 让上级轻松
  1.不形于色
  对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脸色的下级,上级是比较难以驾驭的。
  这种人不会卑躬屈膝、强作笑脸,也不会为了奉承上级而强作笑脸,而是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喜怒不形于色。
  对年轻人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但只要你想做,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每天都可能碰上令人生气或不愉快的事,如果每天都动怒,肯定会影响你的情绪,更会影响到你的工作。
  当你在工作上遇到麻烦时,突然被上级看到,你却不形于色,上级会无法摸透你的底细,从此对你加以关注。
  无论上级如何斥责、嘲讽、冷淡,你都能默默承受,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种修养需要有相当的自信才可做到。在你失意时都能泰然自若,不表现出不悦之色,即使不相干的旁人,也会觉得你很豁达、乐观,从而乐意接受你。
  这并非意味着失败时也不道歉、不认错,应该道歉时就要道歉,应该认错时就要认错,没有必要因此而感到自己很糟糕、不中用。你要做的是一个负责任但不卑躬屈膝的人。因为一次失意而闷闷不乐,因某事而过分拘泥不化是不可取的。自卑是最愚笨的事,而道歉并非是卑躬屈膝的低头,而是坦然的低头,不伤害自己的尊严。
  经常不露声色的人若有一天突然展颜一笑,会令人感到有无限的吸引力,那将是多么动人的魅力呀!上级也会因此对你更加倾心。
  人之所以会被人吸引,因素之一就是可爱——让人觉得很爱慕、有人缘而想去接近。而人之所以能表现得这么可爱,其源泉来自于内心的善良。
  一旦成为一个可爱的人后,同级和众人都会亲近你。如果你的嘴角也常常带有亲切的笑容,那就更理想了。倘若具备了敏锐的头脑、果敢的行动、强烈的责任心,但却缺少人情味,那么其个人魅力就会大减。当然,一个人总会有一些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太过于完美,反倒会让别人不敢接近你。
  与上级意见发生分歧时,倘若你有十足的把握,就要信心百倍地谈论你的道理,要井然有序、有理有据。留有退路更是争辩时所需的重要技巧。有时为了保全上级的面子,你必须中肯地说:“我不敢跟你强争,否则会伤感情的,但请你多多考虑。”这样,上级的抗拒心也会相应地减少。但如果你逼他太甚,一定会激起上级的怒火。造成大家势不两立争辩到底的态势,一场争斗就避免不了。“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更何况与上级相争,其结果往往会对你不利。所以,我们要为双方留有退路。
  当你的上级向你表示屈服时,你也一定要表示出你的诚意,以低姿态来跟他说出你的用意,事后才不会留下祸根。例如,“因为我有我的理由,因此不得不向您提出这些违背您的议案。事实上,我并不是要反驳您,只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才这样做的,这点请多多包涵。我知道我有失礼之处,但也是为了企业的进步,请您原谅。幸亏能得到您的谅解,让我松了一口气,今后还请多多指教……”
  要让上级始终认为,你是“对事不对人”。上级会认可你是个具有潜力的得力干将:“这个人的头脑真好,做人也真不错,看样子我原来误解了他。”他会重新评价你,此后也会多多考虑你的意见。
  2.保持冷静
  无论是谁,受到警告、谩骂,或被指责缺点时,心里都会不痛快。人性的弱点在于,即使知道失败的责任在自己,在内心也仍然会想“这实在是不得已”等等,总是想出多个理由来替自己辩解,设法减轻责任。
  于是,如果有人当面斥责你,你便会生气,认为“不必你说我也知道”,并怒气冲天,脸红脖子粗。倘若此时压不住情绪冲动行事,事后你一定会懊悔不已。所以当你想要发怒时,最好在心中默念“等一等”,这句“等一等”也就是要你多多忍耐。当你将挨骂时,或正在挨骂时,不妨使用气氛转换法,使用诸如将火柴棍一根根折断等方法来抑制怒气。性格较为乐观的人,也许在被上级责备后就没事了。而那些消极的人,在被上级斥责而感到羞辱后,他们不但不会发脾气,反而会产生“我真不行”的想法,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会叹息气馁。

  2第二部分  第16节:与上级相处 计四 让上级轻松(3)  可是,上级对他的表现并不领情,反而还别有深意地对他说:“好表现自己的人,最终会脱离群众,我们需要的是内部的和谐。”
  M对此颇为不解,一位即将离任的上级帮他解开了这个谜团:“你可能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没想过要表现自己,但你的表现却会让人觉得你在表现自己,这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你要明白,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你,他们常常对你的每一个举动进行着评价。除非你能用行动使他们——尤其是你的顶头上级放心,才能让他们觉得你是值得信赖的。不然的话,你就会永远在别人的审视中过日子,而他们也会不断给你找麻烦、出难题。”
  于是M开始变得谦恭起来,工作也不像以前那样拼命地超前了。尤其是上级在的时候,他更是谨言慎行,让上级“占尽先机”。终于,他又慢慢赢回了上级的微笑和同级的好评。
  下级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把眼光放远一些,把心境放平和一些,不要急于表现自己,而是要尽快地融入既定的关系网络中。只有在具备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之后,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与上级形成默契和谐的工作配合,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才干。
  事实上,你根本不必急于表现自己。即使上级对你的态度很冷淡,他也无法忽视你的存在。他的“若无其事”往往是装出来的,在背地里他很可能也会议论你,并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想要知道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对他自己构成威胁吗?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吗?是否可以做朋友或“心腹”呢?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基本回答之前,他是不会失去对你的兴趣的。你毕竟不是一盆花,有与没有对他而言绝不可能毫无关系。相反,你的存在就好比竞技场上又多了一名对手,谁能不在乎呢?
  是金子就总是会发光的。如果你有真才实学,就不要害怕自己被埋没;而如果才学和经验尚欠火候,你就是怎么表现自己,也只能贻笑大方,暴露自己的才疏学浅。
  表现自己,只会给上级留下一个“好出风头”、“有个人主义倾向”的坏印象,有百害而无一益。下级在和上级相处时,要准备打“持久战”,要克服急躁心理和短视行为。不要过于急于求成,要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5.协助上级
  作为下级,你应该认识到上级不是完人,他也有无知的地方,也有无助的时候。因此,他也需要下级为他排忧解难。
  通常,上级都是具备某种技术特长或专业知识的,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仅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技术特长和专业知识只能保证做好某—项工作,而管理工作却要统筹各方,可以说是千头万绪。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带来困扰,上级由原部门调任到—个新的工作环境,他原有的知识结构可能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这会使他在新环境下显得有些无措。如果你能帮助上级及时弥补对那些知识的欠缺,对他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协助。 在协助上级的时候,你需要时刻注意技巧。“好心无好报”往往是技巧不足或使用不当的结果。
  首先,你要确认上级在哪方面存在不足。比如,一个长期担任总经理秘书的人被提拔为人事部门的经理时,他也许对人事部门的工作欠缺很多知识。
  接着,你可以先预计一下上级的知识不足的程度,然后在实践中加以证实,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得出结论。最好能有个清楚的把握。
  然后,你要在实际工作中自然地帮助上级弥补其不足的方面。比如你可以争取做一些上级并不是太了解的工作,而把上级可以顺利完成的工作留给他自己。切记,不可当面或在公共场合指出上级的不足。无论这在客观上是否真实,他主观上都不太愿意承认。你可以在一些非正式场合,特别是没有他人的时候,直接向上级灌输弥补他的这种不足的知识。当然,一定要采用比较婉转的语气和方式,然后在闲谈中有技巧地告诉他有关知识,让他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增长见识、弥补不足。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有这样一位下级,他在一家公司的公关部门任副经理,其外事工作知识相当丰富。在公司的一次人事变动中,来了一位新上级。这位上级在人事部门工作了三年,成绩斐然,看来公司正准备重用他,在此之前把他派往—个部门先锻炼一下。
  部门副经理发现新上级在外事知识上很欠缺,甚至缺乏接待外商的基本常识。在走马上任的头几天里,这位上级出了一些洋相。
  有一次,公司需要接待一名前来访问的外商,上级为了表示足够的重视,决定亲自布置接待场面。这位下级发现上级不知道该放一些什么样的鲜花和装饰品,于是他便劝阻上级,说这些小事无须上级亲自操刀,由他代劳即可,上级欣然同意了。结果,这次接待活动搞得非常成功。
  在事后的宴会中,他与上级闲聊时,透露出外国人都有什么禁忌和偏爱,并夹杂一些故事和笑话,使得上级在言谈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这实在是个聪明的下级。
  第17节:与上级相处 计五 让上级接受(1)  计五 让上级接受
  1.善于交涉
  我们每个人不仅是某个社会集团或组织中的一员,而且还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个体。这就决定了我们不仅要维护自己所在集团或组织的利益,而且还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需求。我们所扮演的这两种角色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但是也有不能统一或不能完全统一的情况。有时候,我们在维护整体利益的同时,也需要替自己想想,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怎样与上级“讲价钱”?
  要与上级“讲价钱”,首先是弄明白什么叫“讲价钱”。所谓“讲价钱”,就是在做“买卖”时,彼此讨价还价的过程。要“讲价钱”,自己手里要有“筹码”才能说服对方,使自己获利。
  与上级“讲价钱”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尊重上级,时时刻刻都给他应有的尊重。对于上级说的话、下达的命令,都要尽心尽力地予以落实,要将每一件事情办好,使上级满意,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一贯如此,就是与上级“讲价钱”的最大“筹码”。上级的工作需要下级的帮助和支持。没有这些帮助和支持,上级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因此,上级最看重下级的一点,就是下级对自己讲的话能够做到“言听计从”。如果下级在平时能够表现出对上级的应有尊重,能够把上级交办的事情办好,那么与上级“讲价钱”就容易多了。对于这样的下级,上级也会心中有数。你在他心中的地位怎样,他准备给你什么样的奖励,他早已有了分寸。
  在与上级“讲价钱”时,自然要采取完全服从的态度。你尽可以把你的想法和“筹码”和盘托出,大谈你的理由,也可以与上级进行一番“辩论”,但不能忘记服从的原则。如果在—番艰苦的交涉之后仍不能使上级改变主意,那你就最好退一步,你可以对他说:“我服从您的决定,可能这个问题我想得还不是很周全,我回去后再考虑一下。”切不可摆出“一决胜负”的架势,非要上级“就范”不可,这样讨价的结果只能是自己吃亏。
  要与上级“讲价钱”,你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筹码”。除了要将上级交代的工作做好外,还要充实自己的实力。因为实力会给上级带来利益,实力会影响上级权力的发挥。你实力越强,价值也就越大,自身“分量”也就越重。
  当然,谦恭的态度是在与上级讲“价钱”时必须始终保持的。
  2.表面文章
  有时,上级做出一项决定,下级明知道不对也不能提出反对意见,原因是上级是个独断专行的人,而且又极爱“面子”。如果下级敢对他说一个“不”字,那就得“吃不了兜着走”,轻者挨骂,重者被“炒鱿鱼”。对这样的上级,下级就只能顺着他。
  但是完全顺着这样的上级,按他说的去行事,往往又只能招致失败,给某个部门甚至整个组织带来损失。这就将下级放在了“两难”的境地——顺从不行,不顺从也不行。有些不负责任的下级可能会“舍大义而取小利”,为了表现对上级的忠心,明知他说错了也照办不误。这种做法虽可“明哲保身”,但却为一些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下级所不齿。从长远来看,当上级的决定产生了不良后果,甚至威胁到他的“乌纱帽”时,他恐怕不会因为你当初对他“言听计从”而感激你,相反,他会对你心存不满,因为你明知错误而不去提醒他,明知不可行而依然执行。大多数时候,上级是以结果来看待一个人忠诚与否的。
  第18节:与上级相处 计五 让上级接受(2)  因此,如果十分肯定上级的决定不可行,而且还会产生不良后果,那你就不要不折不扣地去贯彻落实上级的决定。这时候,不妨先做点表面文章,一方面可以遮人耳目,让人觉得你正在执行上级的命令,不致引起上级对你的猜疑和不满;另一方面,表面文章也就意味着你没有真正按照上级的指示办事,因而就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表面文章可以说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不要认为“阳奉阴违”都是坏事,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做表面文章这种“阳奉阴违”是值得提倡的。有朝一日,当上级发现自己的决定失误,而下级都在分头执行时,他的心里该有多着急啊!收回命令为时已晚,恶果就要出现,他能不着急吗?如果这个时候,他发现你并没有像别人那样执行错误的决定,而是按照正确的方针办事,并且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成效显著,他又是多么高兴啊!当然,这时候,你应该主动找他谈谈,说明你没有执行命令的原因,并请他原谅,态度要诚恳,言辞要委婉,要让他真正感到你的一片苦心。这种说明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上级都很看重自己的权威,即使自己错了,也不希望下级有反对意见,更不能轻易容忍下级“阳奉阴违”的行为。
  需要说明的是,表面文章不能常做,而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偶尔为之,如果习以为常,当成“家常便饭”,那就不但不能将工作做好,而且还会被上级看成“两面三刀”的小人,最终被上级疏远。
  3.延迟申辩
  上级交给你一件任务,这件任务对你来说非常困难,甚至是根本无法完成。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是否会向上级直言相告,说你完成这项任务有困难,因为你对这种工作根本不熟悉。如果这样说的话,上级多半会对你不满,认为你根本就不是不熟悉工作怕完不成任务,而是不愿意接受任务,故意找借口推托。这样的话,他对你的印象必定要打折扣,甚至会认为你不尊重他,不支持他的工作。也许,他会当场将你训斥一顿,甚至会当着其他同事的面将你羞辱一番,让你大出其丑。或者,在将来的某一天,当你兴高采烈地去要求承担某项任务时,他会冷嘲热讽地说:“你对这项工作不熟悉,还是交给某某去做吧!”这样一来,你可能会失去很多机会,而你还不知道这是因为上次你当面推辞了一项工作,没有给足上级“面子”。
  明智的下级不会在上级刚交代完任务时就立刻解释说自己不能接受这项任务,而是会非常“愉快”地接受任务,即使他明知道自己无法完成,即使他心里并不“愉快”,甚至在离开上级的办公室时,他也不忘记说一句“谢谢您对我的信任,谢谢您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一定努力,不会使您失望的”这样的话。而实际上,他回去以后根本就没有开展工作,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缓兵之计”。也许过一两天,他会主动找到上级,向他阐述自己不适合做这项工作的理由,上级也不会因为他这样做而对他有所猜疑,因为在上级的心目中,他已经尽力了,不是他不想为上级分忧,而是确有客观原因。也许上级还会想自己的这位下级一定在近一两天内绞尽脑汁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因为实在无能为力才不得不找自己的。对这样的“好”下级,哪个上级不喜欢呢?下级在推掉任务以后,还应当向上级推荐一些合适的人选去完成任务,以表示自己的尽职尽责。
  这是一种绝妙的做法!我们称之为“先说可以,再申辩理由”法,也叫“两步走”法。这“两步”之间到底间隔多长时间,要视情况而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4.学会请教
  下级提出建议,试图让上级接受,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建议内容本身的合理性,还取决于下级提意见的方式。
  许多经验表明,以请教的方式提出建议更易让上级接受。
  请教,就是一种低姿态,它的潜在含义是尊重上级的权威,承认上级的优先地位。这就是说,在提出建议之前,下级已经仔细研究过上级的方案和计划,下级是以认真、公正的态度来对待上级的思想的。因而,下级的建议是在尊重上级的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上级观点的有益补充。这样的态度和印象无疑会使上级感到安慰,从而减少或消除了对下级进言的敌意。
  第19节:与上级相处 计五 让上级接受(3)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小朋友充满敬意地向你请教问题时,无论多么忙,你都会带着一丝骄傲来解答他们那些显得有些幼稚的问题,并从他们的目光中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静下心来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成就感是那样牢固地植根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别人向你求教,就表明你在某一方面优于他们,你受到了别人的尊敬和重视。在被别人请教之时,你心中所涌起的愉悦感和自豪感可能并不为自己清楚地意识到,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你的情绪。每一个健康的、心智正常的人都渴望有这种成就感的体验。上级自然也不例外。
  变换请教的方式,不仅仅是在形式上,更有着内容上的意义。下级在请教上级时所听到的他在某一方面的见解,可能并未在公开场合说过,这一见解可能正是下级在考虑问题时忽略了的重要方面。在提出建议之前,先请教一下上级的看法,可以使下级进退自如。一旦发现自己的想法欠妥或考虑不周,便可立即住口,回去将自己的建议完善一下。如果发现自己的建议毫无意义,那么你该庆幸还未将自己的见解说出去,从而使你避免了在上级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
  向上级请教,有利于找出你们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既包括在方案上的一致,又包括双方在心理上的相互接受。
  有经验的说服者常常事先了解一些对方的情况,并以这些情况作为“立足点”。然后,在与对方的接触中首先求同,随着共同的东西的增多,双方也就会越来越熟悉,越来越能感到心理上的亲近,从而消除对方的疑虑和戒心,使他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
  下级在提出建议之前要先请教一下自己的上级,就是要找出谈话的切入点,以建立彼此互动的心理基础。
  如果提的是补充性建议,你要从明确肯定上级的大框架开始,提出你的修正意见,做一些枝节性或局部性的改动和补充,以使上级的方案和观点更为完善、更有说服力,更能有效地执行。
  如果提出的是反对性意见,你一定要注意共同心理的培养,使对方愿意接受你。虽然可能不赞成上级的观点,但你一定要表示尊重,表明你对该问题所作的理性思考。你要设身处地的从上级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并以充分的事实材料和精确的理论分析作依据,上级一定会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立场,仔细倾听你的建议和看法。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上级是很乐意采纳你的意见和建议来完善自己的方案的。
  请教会增强上级对下级的信任感。当你用诚恳的态度来与上级沟通时,他会逐渐排除你在有意“挑刺儿”的想法,并逐渐理解你的动机,恢复对你的信任。
  5.谨慎解释
  在与上级相处的过程中,下级难免会受到上级的批评。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批评是对的,但也有上级做出错误批评的时候。在上级批评错了的情况下,下级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上下级的关系。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面对上级的错误批评时,下级不必马上解释。因为你越是急于解释,就越会使上级觉得你不诚恳、不虚心,不乐意接受他的批评。
  常常有这种情况,有的人对上级的提醒、劝告乃至批评都听不下去并不愿表示诚恳地接受,而是急于将上级“顶回去”,有时甚至喋喋不休地表白。久而久之,就会引起上级的反感,对他的前途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与上级相处时,一定要谨慎地使用“解释”。
  那么,面对上级的错误批评,应该如何解释呢?
  要事后解释,不要当面解释。上级的批评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做出的,上级之所以会做出错误的批评,往往是主、客观两面的原因。比如说,他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听信了别人的误传等等。而且,处在上级的位置,一般是不会对人或事轻易地做出批评的,一旦对某人进行批评,那往往是他自认为有一定道理。同时,上级的批评也会伴随着严肃的面孔、严厉的言词,甚至大声的训斥。碰到这种情况,确实也不是每一个下级都能够承受的。但是,为了保持良好的上下级关系,考虑到今后的工作,下级应该忍耐和克制,不要一触即跳,给上级“火上浇油”。即使受了很大的委屈,也不要当面顶撞,可以在事后一个适当的时候心平气和地向上级说明原委。这种事后解释的好处很多,既可维护上级的威信,又表现了你良好的修养;既维系了上下级之间的正常关系,又增加了上级对你的信赖和爱护。一般来说,如果上级事后知道自己批评的不妥,也会在内心主动地做自我批评。如果你当面顶回去,就不可能收到这样好的效果。
  第20节:与上级相处 计五 让上级接受(4)  要间接解释,不要直接解释。一般说来,间接解释比直接解释好。间接解释是指通过第三者或者通过电话、文字材料等中间媒介进行的解释。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上级觉得真诚可信。在你受到很大委屈,往往自己又不便说时,采用间接解释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要“有选择”地解释,不要“面面俱到”。无论是当面向上级解释,还是通过其他途径向上级解释,都要本着“宜粗不细”的原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点到为止”,切不可纠缠于细枝末节,只要在大的方面解释清楚就行了,切忌喋喋不休地逐个问题逐个细节地给上级解释。如果你不得要领,不把大的问题解释清楚,反而在枝节问题上滔滔不绝,那么,即使你本来有理,恐怕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所以,在向上级解释前必须认真思索,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楚,弄清何以要向上级解释,哪一点或哪几点必须解释清楚,这样才不至于在向上级解释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都想说却又什么都说不清。
  要真诚解释,不要宣泄不快。下级主动向上级做解释,这本身可以看做是“高姿态”,但如果指导思想不正确,说话态度不诚恳,特别是借解释之名宣泄情绪、“秋后算账”,那么,“高姿态”便成了“低水平”,其后果也是可以想象的。作为下级,对上级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的批评,都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严格地检查自己的不足和过错。上级工作繁忙、头绪很多,说错话、办错事也是不足为怪的,而当他意识到自己批评错了,下级又能原谅他、体谅他时,无形中就增进了上下级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如果下级有错不认错,或者一味地责怪上级,或者等待上级首先向自己认错,就只能导致上下级关系的紧张了。
  6.恰当劝谏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上级也一样,只要他工作,就免不了会有失误或不当。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下级做了错事或工作中出了什么小毛病,上级就可以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给予批评,而无须有诸多顾忌。批评的人,觉得理所当然;被批评的,觉得天经地义。
  当然,随着人际关系的改善,干群关系、上下级关系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也会相互尊敬、相互谅解、平等亲近。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习惯于上级批评下级,而并不敢于也不善于向犯了错误的上级提出批评。其实,既不是上级不犯错误,也不是上级批评不得,关键在于你会不会把握时机和掌握分寸。
  在劝谏之时千万要记住,上级终究是上级,下级毕竟是下级。既然如此,上级自然而然就有一种不容忽视的“权威”存在。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单位,也不管这个单位是大是小,都必须使全体人员具有尊重权威的意识,并且要依据权威的指令去办事。技术有技术权威,管理有管理的权威,只要充分利用权威的说服力,就能消除许多工作上的疑虑,使大家勇于冲刺,使事业欣欣向荣。
  但是,如果你身为单位的上级,偶尔不慎做出错误的决定,就意味着你的权威将会受到影响。但是此时,假如下级直接指出或揭露出错处,你难免会认为下级是在向自己的权威挑战,伤害了自尊,而有些下不来台。应该说,任何一位上级大概都不会希望这样的局面出现。
  在历史上,不乏忠贞之士因直谏皇帝后落得惨淡收场的事例。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劝谏者没有推敲处于上位之人的心态,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当其自尊心受挫之后,感到自己威信受挫,进而恼羞成怒,直谏者的末日也就到了。当然,现代社会不会再出现这类封建王朝时代的悲剧了,但搞得不好,也会使上下级之间心存芥蒂、耿耿于怀、终日不快。如若碰上心胸狭窄、刚愎自用的上级,也许还会被降职、调离、甚至被炒鱿鱼。
  所以,身为下级,如果你真的发现上级工作中出现了错误或问题,并且决意要向他指出的话,那么你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采用合适的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最佳效果。
  第21节:与上级相处 计五 让上级接受(5)  由于每一位上级者的脾气、性格、学识、资历、兴趣、爱好及习惯各不相同,所以指出上级缺点错误的时机和方式也应因人而异。比如,你可以趁着与上级一起外出共进午餐或去外地出差时,以自然、随便、朋友式的态度,以及低柔的声音和委婉的语言向他指出其不是之处。但切记不要过火、不要没完没了,而要轻描淡写、旁敲侧击。要学会察言观色,如果他毫无悔意,竭力为自己辩解,你就要收口了,千万不可一口咬定他的错处,更不要强迫他承认他有错处,因为有时他可能心里已经承认了他的错误,而且也接受了你的规劝,只是碍于尊严和脸面,在口头上做一下挣扎罢了。这时,你就应该立即巧妙地转移话题,最好能不露痕迹,让他重新感到心情舒畅。当然,假如他能够诚恳虚心地接受你的批评,且坦率地表示自己有错时,你也应该见好就收,适可而止,还可找一些客观原因替他开脱,使他在心理上轻松一些,而不必过于自责、难过。倘若这样,你的上级肯定会把你当做他的知己。
  反之,如果见到上级承认了自己的缺点,你就以为“这下可被我抓住了,一定要教训教训他,让他也尝尝我的厉害”,便毫无顾忌地对他进行“轰炸”,那么,即便是最宽宏大量的人也终究难以忍受的。
  总之,劝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下级是否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劝说的时机、方式和方法,当然,强烈的责任心也是其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7.礼重于理
  “礼”和“理”,同音却不同义,二者的差别也是十分大的。“礼”是指“礼貌”;“理”则是指道理、理由。
  与上级相处,既需要讲“礼”,也需要讲“理”。然而,相比之下,“礼”往往比“理”显得更为重要。
  无论是谁,都喜欢讲“礼”的人,因为这能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没有谁会对一个讲“礼”的人表示讨厌。然而,“理”就不同了,虽然在很多场合中,需要讲“理”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果。可是,讲“理”的情形,一般都是发生在没有等级差别的场合中。与上级相处,如果你总是想着要和他讲道理,一味地摆出自以为有“理”的样子,就必然会引起上级的反感。上级有上级的道理,最起码,你和他摆起架势来“讲理”这件事本身就会使上级认为你并不是一个讲“理”的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下级不能同上级讲理,我们所提倡的是要在适当场合、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和上级沟通。
  对于“礼”,大家有一些比较一致的看法。一般说来,“礼”的原则在古今中外都是大同小异的,比如握手、鞠躬、微笑等行为举止,还有“请”、“谢谢”等言辞,都是一些讲“礼”的表现,是对对方的尊重。
  所以,在你想和上级讲“理”的时候,最好也要按照“礼”的要求去做。
  首先,在交谈时,应该表现出对上级应有的尊重。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显出无精打采、漫不经心的样子,太过无所谓的态度,必然会大大伤害上级的尊严。
  其次,无论上级是对是错,你都要先听他说,然后再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上级的观点是正确的情况下,下级对他应表现出应有的尊重。但是,假如你觉得上级错了,下级一般心里就会憋不住气,想和上级理论一番,甚至直接指出他的过失。这样,上级虽然在心里认为你可能是对的,但在面子上会挂不住,一定会把你视为一个难“搞”的下级,从而可能在晋升和加薪时还你以颜色。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中国人其实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实际上,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是如此,这本来就是人性上的一大弱点。处于上级的位置上,由于要维护他的权威,树立他的良好形象,在下级面前,上级会更加重视维护他的面子。因此,即使上级做错了,你也要恭敬地向他提出,而不是马上对他进行攻击、责难和非议。
  如果你总是这样有“礼”的话,那么上级心里就会对你产生好感。因而,当你准备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创新或对上级的失误提出迂回变更的方案时,也应该以有“礼”的方式来表达,上级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有时,以“礼”服人要比以“理”服人强得多。
  第22节:与上级相处 计五 让上级接受(6)  由于每一位上级者的脾气、性格、学识、资历、兴趣、爱好及习惯各不相同,所以指出上级缺点错误的时机和方式也应因人而异。比如,你可以趁着与上级一起外出共进午餐或去外地出差时,以自然、随便、朋友式的态度,以及低柔的声音和委婉的语言向他指出其不是之处。但切记不要过火、不要没完没了,而要轻描淡写、旁敲侧击。要学会察言观色,如果他毫无悔意,竭力为自己辩解,你就要收口了,千万不可一口咬定他的错处,更不要强迫他承认他有错处,因为有时他可能心里已经承认了他的错误,而且也接受了你的规劝,只是碍于尊严和脸面,在口头上做一下挣扎罢了。这时,你就应该立即巧妙地转移话题,最好能不露痕迹,让他重新感到心情舒畅。当然,假如他能够诚恳虚心地接受你的批评,且坦率地表示自己有错时,你也应该见好就收,适可而止,还可找一些客观原因替他开脱,使他在心理上轻松一些,而不必过于自责、难过。倘若这样,你的上级肯定会把你当做他的知己。
  反之,如果见到上级承认了自己的缺点,你就以为“这下可被我抓住了,一定要教训教训他,让他也尝尝我的厉害”,便毫无顾忌地对他进行“轰炸”,那么,即便是最宽宏大量的人也终究难以忍受的。
  总之,劝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下级是否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劝说的时机、方式和方法,当然,强烈的责任心也是其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7.礼重于理
  “礼”和“理”,同音却不同义,二者的差别也是十分大的。“礼”是指“礼貌”;“理”则是指道理、理由。
  与上级相处,既需要讲“礼”,也需要讲“理”。然而,相比之下,“礼”往往比“理”显得更为重要。
  无论是谁,都喜欢讲“礼”的人,因为这能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没有谁会对一个讲“礼”的人表示讨厌。然而,“理”就不同了,虽然在很多场合中,需要讲“理”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果。可是,讲“理”的情形,一般都是发生在没有等级差别的场合中。与上级相处,如果你总是想着要和他讲道理,一味地摆出自以为有“理”的样子,就必然会引起上级的反感。上级有上级的道理,最起码,你和他摆起架势来“讲理”这件事本身就会使上级认为你并不是一个讲“理”的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下级不能同上级讲理,我们所提倡的是要在适当场合、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和上级沟通。
  对于“礼”,大家有一些比较一致的看法。一般说来,“礼”的原则在古今中外都是大同小异的,比如握手、鞠躬、微笑等行为举止,还有“请”、“谢谢”等言辞,都是一些讲“礼”的表现,是对对方的尊重。
  所以,在你想和上级讲“理”的时候,最好也要按照“礼”的要求去做。
  首先,在交谈时,应该表现出对上级应有的尊重。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显出无精打采、漫不经心的样子,太过无所谓的态度,必然会大大伤害上级的尊严。
  其次,无论上级是对是错,你都要先听他说,然后再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上级的观点是正确的情况下,下级对他应表现出应有的尊重。但是,假如你觉得上级错了,下级一般心里就会憋不住气,想和上级理论一番,甚至直接指出他的过失。这样,上级虽然在心里认为你可能是对的,但在面子上会挂不住,一定会把你视为一个难“搞”的下级,从而可能在晋升和加薪时还你以颜色。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中国人其实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实际上,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是如此,这本来就是人性上的一大弱点。处于上级的位置上,由于要维护他的权威,树立他的良好形象,在下级面前,上级会更加重视维护他的面子。因此,即使上级做错了,你也要恭敬地向他提出,而不是马上对他进行攻击、责难和非议。
  如果你总是这样有“礼”的话,那么上级心里就会对你产生好感。因而,当你准备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创新或对上级的失误提出迂回变更的方案时,也应该以有“礼”的方式来表达,上级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有时,以“礼”服人要比以“理”服人强得多。
  第23节:与同级相处 计一 协助和谐(1)  与同级相处
  《论语?颜渊》中有一句话:“君子成人之美。”“成人之美”,意思是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现实生活中,当同级在工作中遇到麻烦时,要伸出援助之手,热情地给予帮助。
  计一 协助和谐
  1.团结协作
  管理者所担负的工作在客观上虽然都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以及与此相关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是它们之间更多的是统一性和共同性。管理层是一个组织系统,即所有成员都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有一种唇亡齿寒的互动关系,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全局。
  因此,同级管理者要树立起全局意识、整体意识,既要把分管工作切实抓好,又要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当其中某一位同级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或挫折时,要热情主动地给予帮助。切不可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
  我国古代有“房谋杜断”之说,讲的就是房玄龄与杜如晦密切合作、共同辅佐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开国初期,许多规章法典都需要重新制定。由于房玄龄善谋,太宗每每同他研究安邦国策时,他都能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具体办法来,可是对这些好的建议,他却很难决断颁布哪一条。这时,太宗就得请教杜如晦,杜善于分析,精于决断,经他一审视,决策很快就能做出来。正是在二人密切合作、精心辅佐下,唐太宗才得以更为有效地治国安邦。
  管理层中的各个同级管理者,能力、知识、经验、个性必然存在差别,大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密切合作、和衷共济,才能取长补短,在提高了自己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整个管理者班子的战斗力。
  同级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竞争中也要注意分寸、讲究方法。当对方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不让其落后,以求共同进步。适度竞争能分出学识的高低、比出能力的强弱、赛出成绩的大小,并能培养友谊,增进团结,使同级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步调更加一致。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管理层的整体功能。相反,在对方处境不顺时,袖手旁观甚至冷言冷语,想用对方的挫折和失败来衬托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只会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2.积极配合
  所谓配合,就是同级间的协同合作。协同论告诉我们,协同导致有序,不协同导致无序。任何一个系统内部的结合能力都来自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同一组织的管理者群体也是如此。一个群体的团结、稳定与有序就是来自各个管理者个体的协同作用。
  如果同级成员亲密合作、协同一致、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就会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组织的总目标。设障碍,是一种消极的明争暗斗的表现,实质上是一种内耗,它使同级之间背道而驰、互相干扰、互相冲突,从而使整体目标无法实现。
  同一组织内的同级管理者之间,分管工作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但大家都必须为组织的总目标服务,并且在实现该目标的过程中,要进行合作。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同级管理者之间应该积极配合、同舟共济。
  要做到积极配合、和衷共济,首先要有集体观念。任何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总目标,都有与其所有部门、成员都息息相关的集体利益。目标、利益的一致是管理者群体形成内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条件,是同级之间能够协同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然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同一组织内的不同部门之间也都存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虽然一般来说,组织的总目标和整体利益包括了部门的目标和利益,整体与局部之间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也有冲突的时候。
  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整体目标和利益往往不能得到所有部门始终如一的认同,当整体与局部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部门管理者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局部目标和利益,而忽视了整体目标和利益。失去了对整体目标和利益的认同,势必造成各行其是的态势,使同级管理者之间无法协同合作。
  要改变这种情况,管理者必须有全局观念,做到以大局为重,牢记组织的总目标和整体利益。当全局与局部发生矛盾时,不计较个人得失,牺牲局部保全局,只有这样,同级管理者之间才有可能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协作、同舟共济的局面。
  要克服主观主义的工作方法。克服主观主义并非老生常谈。主观主义历来是人际关系中的大害,其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现实中,有的管理者还在有意无意地犯着主观主义的错误。诸如瞎指挥、命令主义、一意孤行、听不进不同意见、独包独揽、唯我独尊等,都是主观主义的具体表现。这种工作方法会严重损害同级关系,无法与同级形成互助合作的局面。
  须知,同级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谁都不能以管理者自居,对同级发号施令。谁都不能认为自己无所不有、无所不知,并因此而目中无人。同级之间的互助合作只能建立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因此,管理者必须克服主观主义,加强调查研究,谦虚谨慎,主动征求同级意见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共同奋斗的局面。
  第24节:与同级相处 计一 协助和谐(2)  3.不要插手
  分工和职权范围一旦确定,每一个管理者就应该独立自主地履行自己的职权,只负责好自己分管的分内事务,这是对其他管理者充分信任和尊重的表现。无论是上级还是同级,都不应插手别的管理者的工作。
  有一名矿山中学的教师想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但需要得到矿管理者的同意,于是他来到矿长办公室请矿长签字。不巧得很,矿长因工作的事情到局里开会去了。然而报名在即,找不到矿长,报考的事情就会落空,情急之中,这名教师找到了矿党委书记。
  他想,反正都是“头儿”,只要有一人同意就可以了。矿党委书记了解到情况,认为考研是好事,于是大力支持他,并说了些鼓励的话。
  这位教师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喜出望外,于是高高兴兴地走了。这位教师走后,书记突然想到,考研报名涉及人事问题,这应该是矿长职权内的事情,自己并没有权力决定。于是,他赶忙让人将那位教师找回来,向他说明自己无权决定是否同意他考研的事情。看到这位教师很着急,他拨通了矿长的电话,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矿长,让他决定,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这位书记的做法可以说是很明智的,他发现自己有插手同级工作的现象,及时纠正过来避免了因插手同级工作而影响同级关系的结果。那位矿长也一定非常感激自己的这位同级,因为他尊重自己,能够以敬重的态度对待自己。
  作为同级,如果经常插手别的管理者职权范围内的事,就会使他人产生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甚至产生一种被人“夺权”的想法,其自尊心受损自然会对你耿耿于怀了。当然,不插手同级的工作并不是对同级工作不闻不问,在同级遇到困难时,袖手旁观看热闹,这种做法也不可取。
  一个管理者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在有能力和有必要帮助他人工作时,自然要帮助他人,只是在帮助时要掌握分寸和尺度,把握好时机和方法,做到“过问不揽权,支持不包办”。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管理者都能像例子中的那位矿党委书记做得那样好,有些管理者明知自己在插手同级的工作,但仍不思改过,反而将之作为一种“揽权”的方式,结果弄得同级间的关系相当紧张,这样带来的后果,更多的时候只会伤害到“揽权”者自身的利益。
  4.避免拆台
  同级管理者之间最怕互相拆台。本来很有可能办好的一件事情,有人拆台,结果办砸了;本来眼看就要成功的事情,有人拆台,结果功败垂成;本来就没有多大成功希望的事情,有人拆台,那结果更是可想而知了。拆台不仅会把所做的事情搞糟,而且会使被拆台的管理者颜面尽失,不仅会引起上级的不满,而且会使他在下级面前威信尽失,从而使今后的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人事部最近新来了一位经理,工作认真负责,下级对他也很尊敬。但是有一次在工作接触中,业务部王某不经意地向人事部的一位秘书透露了一个消息:人事部经理是某董事的亲戚,要不按照他的资历,根本不可能坐上经理的“交椅”。言谈之间,王某流露出颇为不屑的神情。这个消息在人事部很快传开了。但那位新经理却不知情,仍然像往常一样工作着,他只是觉得下级的态度似乎有所改变,以前下级见到他总是热情地主动打招呼,现在却似乎老远就躲着走了;尤其是资格较老的几位副经理,言谈举止间颇有些不敬之意;以前他每下达一项命令,总是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但现在“阳奉阴违”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甚至有人当面提出反对意见,使他面子上很过不去,工作阻力越来越大。后来他了解到,所有这些不好的转变都是由王某的一句话引起的,两人良好的工作关系顷刻就崩溃了。
  拆别人台的人,也必然会遭到别人“反拆台”的报复,你今天打他一“拳”,就要提防他明天还你一“脚”,恶性循环之下,最终只能导致两败俱伤。
  拆人家台的人,必然不会有好“人缘”。因为在别人眼里,你不够光明磊落,而是—个喜欢给人“下绊子”的“小人”,不仅同级对你不满,不愿与你合作,就是上级甚至自己的下级,也不喜欢“拆台”的人。上级需要自己的下级精诚合作,有大局观念,这样才能把他布置的任务很好地完成,如果下级之间相互拆台,交给的任务不能完成,怎能不令他头疼呢?对于自己的下级来说,他们也喜欢自己的管理者做一个“正人君子”,跟着这样的上级,脸上也有光彩。更何况:喜欢拆台的人一般都心胸狭隘,这样的人能干出什么大事业来呢?
  第25节:与同级相处 计一 协助和谐(3)  因此,要想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就不要做喜欢拆台的“小人”;不但不能拆台,而且还要想办法“补台”,给同级“打圆场”、“争面子”,支持他把工作搞好,这样也就等于给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同盟军”,何乐而不为呢?
  5.帮助他人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谁都会遭到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谁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同级相处也是如此,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携手共进。
  有的人信奉“天上下雨地下滑,自个跌倒自个爬”、“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之类的“至理名言”,认为帮助别人是自己吃亏。殊不知,帮助他人最后只会让自己受益。
  查尔斯是纽约一家大银行的经理,奉上级之命写一篇关于吞并另一个小银行的可行性报告,但事关机密,他知道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他拥有他非常需要的那些资料——那人曾在那家银行效力十几年,现在是他的同级在另一部门当经理。于是查尔斯找到了这位同级,请他帮忙。当他走进这位叫威廉的同级的办公室时,威廉正在接电话,并且很为难地对电话那端说:“亲爱的,这些天实在没什么好邮票带给你了。”
  “我在为我12岁的儿子收集邮票”,威廉一边挂电话一边对查尔斯解释说。
  查尔斯说明他的来意,开始向威廉提出问题。但也许威廉对他过去的组织感情颇深吧,竟不太愿意透露机密,因此说话含糊、模棱两可。他不想把心里话说出来,无论查尔斯怎样好言相劝,都没有效果。这次见面的时间很短,查尔斯没有达到目的。
  查尔斯很是着急,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中,突然想起威廉正在为他儿子收集邮票的事情……查尔斯有一位朋友在航空公司工作,曾一度喜欢收集世界各地的邮票。
  第二天一早,查尔斯带了一些以一顿法式大餐为代价换来的精美邮票,坐在了威廉的办公桌前——这回,威廉满脸带着笑意,客气得很。“我想乔治一定会喜欢这些”,威廉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一面抚弄着那些邮票,“瞧这张,这张定是无价之宝。”
  于是他们花了一个小时谈论邮票和乔治的趣事,然后威廉又花了一个多小时,向查尔斯提供他想要得到的资料,而且还当即打电话给他以前的同事,把一些事实、数字报告和信件中的相关内容全部告诉了查尔斯。“帮人最终帮自己”,这成了查尔斯后来一直信奉不疑的真理。
  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你自己,“需要”和“被需要”的满足是相互的,人际交往的目的就是满足彼此的需要。经常帮助别人,才能在自己危急的时候不至于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多多帮助他人,其实能获得更多的回报,也在一定角度上帮助了自己。
  使别人得到幸福的人,自己也是幸福的。《论语?颜渊》中有一句话:“君子成人之美。”“成人之美”,意思是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现实生活中,当同级在工作中遇到麻烦时,要伸出援助之手,热情地给予帮助。
  当然,帮助同级也不能勉强,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帮助他。在保证将自己的工作做好的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去协助同级将工作做好。实际上,同级之间的工作总是相互关联的,它如一台机器上的各个齿轮,彼此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如果其中一个齿轮出了问题,自然会影响到其他齿轮的正常运转,只有保证各个齿轮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整台机器不出故障。同级之间的工作也是如此,要很好地完成一项任务,没有相互之间的协同合作是不可能的。因此,帮助同级不仅是同级间友好关系的表现,是助人为乐美德的体现,也是做好工作的客观要求。试想,如果同级那里的工作出了问题,那么,必然或多或少地对你的工作也会有影响。所以,当同级陷入困境时,要在可能的情况下,主动为他分忧,使他摆脱困境。
  虽然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什么回报,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古训总是被人们自觉地遵循着。谁都不能肯定地说自己在工作中不会遇到麻烦,即使你很有才能,也难免会有你无法招架应付的时候,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同级便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帮你走出困境。他会很乐意这样做的原因是你也曾帮助过他。
  第26节:与同级相处 计一 协助和谐(4)  因此,同级之间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前进。
  6.甘当配角
  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一个主要负责人。之所以需要有一个主要负责人,是因为责任落实到某个人头上,便可极大地调动他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他将工作干得更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如果工作出现纰漏,上级也可以找到负责人,及时纠正错误。
  一项工作不可能有几个主要负责人,如果有,则会产生相互扯皮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一般的做法,是由其中一个人负主要责任,其他人协同配合、分工负责。
  主要负责人,一般是对某项工作很内行的人,或者曾做过此类工作,有相关经验的人。这些都是上级在布置工作任务时所要考虑的。
  因此,如果上级给你和你的一位同级布置了一项任务,让你们共同去做,而且还让你的同级负主要责任,让你协助他的工作,那么你千万不要有什么气馁或不满的想法。上级让你的同级负责,肯定有他的理由。总之,同级比你更适合担当大任,不要直接认为是因为上级偏心,也不是上级用人不明,而更多的是出于对工作的考虑。
  因此,你应该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因为做了同级的助手而感到难为情或者心怀不满,你要与他紧密配合、尽心尽力,将工作做得更为圆满。
  同级与你研究问题,你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同级不正确的看法或决定也要及时指出来加以讨论。同级交给你的任务,你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不要扯同级的“后腿”,更不能挖他的“墙角”。要知道,你与他现在是合作关系,那就只能同舟共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了。工作一旦出了问题,受质问的不仅是同级,别人也会对你的工作能力提出疑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你与同级只有齐心协力完成好任务,才能最终实现双赢乃至多赢。
  当需要你为同级做助手时,那就争取做个好助手吧。
  7.让出机遇
  有些管理者总担心机遇错过了就不会再有,对自己能否争取到下一次机会颇为疑虑,因此机会来了,便想不失时机地抓住,即使可能要与同级一起竞争,也想努力试一试。其实,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人与人相比确实千差万别,因而俗语常说:人比人,气死人。为什么要生气?表面上看是因为有差别。实质上则是因为不自信,或者说不够自信。在你的同级中会有人收入比你多,资格比你老,但这并不能成为你不够自信的理由。不自信的人是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人,因而自然会在这些不可避免的人际差别面前失去心理平衡。
  这种消极心态对具有自由平等意识的良好的人格具有极大的腐蚀和破坏作用,会使某些管理者在与同级相处时不可避免地抱有偏颇的态度。
  有什么方法能够消除这种“心患”呢?唯一的“药方”大概就是自信自爱、心态积极了。若指望你与同级之间差别很少甚至没有差别,这是不现实的。无论现实环境变化多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拥有他人所没有拥有的东西。只有自重的人,别人才会同样给予敬重。这是一个自强和行动的时代,而不是抱怨和失落的时代。没有积极的心态与行动,谁也不可能在人际交往与关系上实现双赢。当然,一个不能主宰、赢得自己的人,怎么有能力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呢?
  在管理者与同级相处中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怎样看待机会。人的发展是需要机会的,但机会却总是让人感到“僧多粥少”。如果我们能坦然对待,相信自己总会有机会的话,就不仅可以在职场人际关系上“双赢”,也能使自己过得潇洒和舒心,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有些管理者,在公司升职务、加薪时,总是奋勇向前,唯恐落后。他们认为一方得益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应受损,因而只有争胜才能对自己有利,完全忽略了双方皆赢的可能性。
  其实,这也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态。在心理健康的人看来,现实当中存在许多机会,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些人因为相信自己,所以乐意与他人分享机会。收益、荣誉、地位和权力,固然能为自己带来各种有利的可能和选择,但若是有了良好的心态,即使自己处境不利,也能积极地去寻找和创造机会,而不会因为别人的得益而心理失衡。
  实际上,一个人或一项事业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非要以他人的失败为代价。因为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而不是战胜别人。真正的成功意味着一个人在与他人的相互影响方面取得成功,使每一个相关的人共同获益。
  因此,你要学会认同自己,对自己要有足够的信心。一旦你深信在你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机遇等着你,那么,这次机遇不妨让给其他同级,助他成功。
  第27节:与同级相处 计二 尊重为上(1)  因此,同级之间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前进。
  6.甘当配角
  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一个主要负责人。之所以需要有一个主要负责人,是因为责任落实到某个人头上,便可极大地调动他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他将工作干得更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如果工作出现纰漏,上级也可以找到负责人,及时纠正错误。
  一项工作不可能有几个主要负责人,如果有,则会产生相互扯皮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一般的做法,是由其中一个人负主要责任,其他人协同配合、分工负责。
  主要负责人,一般是对某项工作很内行的人,或者曾做过此类工作,有相关经验的人。这些都是上级在布置工作任务时所要考虑的。
  因此,如果上级给你和你的一位同级布置了一项任务,让你们共同去做,而且还让你的同级负主要责任,让你协助他的工作,那么你千万不要有什么气馁或不满的想法。上级让你的同级负责,肯定有他的理由。总之,同级比你更适合担当大任,不要直接认为是因为上级偏心,也不是上级用人不明,而更多的是出于对工作的考虑。
  因此,你应该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因为做了同级的助手而感到难为情或者心怀不满,你要与他紧密配合、尽心尽力,将工作做得更为圆满。
  同级与你研究问题,你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同级不正确的看法或决定也要及时指出来加以讨论。同级交给你的任务,你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不要扯同级的“后腿”,更不能挖他的“墙角”。要知道,你与他现在是合作关系,那就只能同舟共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了。工作一旦出了问题,受质问的不仅是同级,别人也会对你的工作能力提出疑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你与同级只有齐心协力完成好任务,才能最终实现双赢乃至多赢。
  当需要你为同级做助手时,那就争取做个好助手吧。
  7.让出机遇
  有些管理者总担心机遇错过了就不会再有,对自己能否争取到下一次机会颇为疑虑,因此机会来了,便想不失时机地抓住,即使可能要与同级一起竞争,也想努力试一试。其实,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人与人相比确实千差万别,因而俗语常说:人比人,气死人。为什么要生气?表面上看是因为有差别。实质上则是因为不自信,或者说不够自信。在你的同级中会有人收入比你多,资格比你老,但这并不能成为你不够自信的理由。不自信的人是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人,因而自然会在这些不可避免的人际差别面前失去心理平衡。
  这种消极心态对具有自由平等意识的良好的人格具有极大的腐蚀和破坏作用,会使某些管理者在与同级相处时不可避免地抱有偏颇的态度。
  有什么方法能够消除这种“心患”呢?唯一的“药方”大概就是自信自爱、心态积极了。若指望你与同级之间差别很少甚至没有差别,这是不现实的。无论现实环境变化多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拥有他人所没有拥有的东西。只有自重的人,别人才会同样给予敬重。这是一个自强和行动的时代,而不是抱怨和失落的时代。没有积极的心态与行动,谁也不可能在人际交往与关系上实现双赢。当然,一个不能主宰、赢得自己的人,怎么有能力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呢?
  在管理者与同级相处中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怎样看待机会。人的发展是需要机会的,但机会却总是让人感到“僧多粥少”。如果我们能坦然对待,相信自己总会有机会的话,就不仅可以在职场人际关系上“双赢”,也能使自己过得潇洒和舒心,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有些管理者,在公司升职务、加薪时,总是奋勇向前,唯恐落后。他们认为一方得益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应受损,因而只有争胜才能对自己有利,完全忽略了双方皆赢的可能性。
  其实,这也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态。在心理健康的人看来,现实当中存在许多机会,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些人因为相信自己,所以乐意与他人分享机会。收益、荣誉、地位和权力,固然能为自己带来各种有利的可能和选择,但若是有了良好的心态,即使自己处境不利,也能积极地去寻找和创造机会,而不会因为别人的得益而心理失衡。
  实际上,一个人或一项事业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非要以他人的失败为代价。因为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而不是战胜别人。真正的成功意味着一个人在与他人的相互影响方面取得成功,使每一个相关的人共同获益。
  因此,你要学会认同自己,对自己要有足够的信心。一旦你深信在你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机遇等着你,那么,这次机遇不妨让给其他同级,助他成功。
  第28节:与同级相处 计二 尊重为上(2)  其二,宣扬同级的“家丑”,是为了“打倒”对方,乘机取利。
  某公司的企划部经理由于工作需要调走了,上级决定从两名副经理中挑选一人接替经理的工作。这两名副经理无论是资历、能力、工作经验等都不相上下,经理的“宝座”最后归谁,还是未知数。这时候,其中的一位副经理,姑且叫做B吧,为了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便将对手以往工作中的失误公之于众,结果使得这位同级的威望和形象在上级和其他同级的心目中遭到损害。当然,B最终也没有达到目的,因为他既能揭对手的“短”,对手自然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况且上级管理者也不喜欢下级之间搞“内讧”,不得已,只得从其他部门调去一人担任经理职务。
  有时候,同级会把自己的一些秘密,甚至是一些“家丑”说给你听。这说明他信任你,把你当成知己看待,相信你不会将这些“丑事”传出去。一旦你辜负了他的一番心意,将这些事传开,甚至以此作为“要挟”同级的手段,那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从合作转向对立,从朋友变成仇敌,使得两人的友谊和工作都因此笼罩上阴影。
  还有一些人不注重维护本单位或本企业的形象,总是在对单位感到不满时,向本单位以外的人诉苦:“我们公司的××真差劲,他……”于是同级的“丑事”满世界乱飞。殊不知,这样做损害的不光是某一个人的形象,而且整个组织的形象也会遭到损害。组织内部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管理者干部,都是组织形象的代表,组织是一个整体,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外,在你向外宣传同级的“丑事”时,很有可能会将单位的一些秘密一并传出去,这样就会给单位的竞争对手提供可乘之机。
  总之,别人的家丑不可外扬,它不仅影响同级之间的关系,影响组织内部的团结,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发展。
  3.维护面子
  俗话说:“树活靠树皮,人活靠脸皮。”“面子”在人际交往中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一旦“面子”受到损害,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去维护,而那些损害自己“面子”的人,也会被当作一定程度上不足够尊重自己的人来对待。因此,我们在做事说话时,一定要先顾及他人的“面子”,伤人“面子”的话不说,伤人“面子”的事不做。有时给足了别人“面子”,就会被认为是给了别人最大的“人情”。
  在与同级相处时,“面子”问题是需要被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维系同级间的感情,不要做有损同级“面子”的事,不要说有损同级“面子”的话,并且还要想办法给同级“面子”,让他感受到来自同级间的“人情”。当然,在考虑给同级“面子”的同时,要以不违反党纪国法和原则为前提,为了同级的“面子”违法乱纪、置原则于不顾,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常听人说:“看在某某的面子上,这件事就……”听到这样的话,那位“某某”一定会非常感谢说话者的“深情厚谊”。在与同相处中,你不妨也说些“看在某某的面子上”的话,做些“看在某某面子上”的事,当然这都是要以不能违背工作原则为前提的。这对于增进双方的感情、融洽整个组织的气氛都是非常有益的。
  某厂二车间的一位主任,有一次下夜班回家,走到厂门口时,发现有一名本厂工人鬼鬼祟祟,手里还提着一包东西,想趁门卫不注意溜出去。这位主任当即叫住那名工人,对他手里的包进行检查,检查后发现包里是一些机器零件,原来这名工人想将这些零件偷出去卖掉。这位主任本想马上报告保卫处,但一问这名工人,得知他是一车间的。而这时厂里正在开展“技术大比武”,一旦让厂里知道这件事,一车间的成绩肯定要受影响,而且还可能引起一车间主任的猜疑,认为他是在关键时刻给自己“下绊子”。因此,这位主任没有报告保卫处,而是将此事交给一车间主任处理。一车间主任严肃处理了那名工人,同时对他的那位同级深表感激,因为他给了他“面子”,使他在关键时刻没有丢掉名誉。从那以后,他们成了事业上的好搭档。
  第29节:与同级相处 计二 尊重为上(3)  这样处理事情的方式也许不那么“合法”,但却很“合情”,不仅解决了问题,还给足了同级“面子”,并为自己赢得了职场同盟,可谓是一举多得。
  4.隐藏优越感
  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管理者,他虽然思路敏捷,知识丰富,但一说话就让人感到他的狂妄,因此使人很难接受他的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自以为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使自己在同级中遭受孤立。
  在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理应是平等和互惠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那些谦让、豁达,能平等待人的人总能赢得别人的尊敬,而那些妄自尊大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使人对其敬而远之,厌而弃之,并最终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因而在交往中会不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对手过分地显示出其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就是在无形之中对自己的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和轻视,这样一来自己对他的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在这样的心态主导下,双方当然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合作了。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仇人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让朋友表现得比自己优越,是一种策略;不要表现得比朋友优越,则是一种态度、一种涵养、一种平等待人的处世方法。这句话在处理同级管理者间的关系中尤为适用。
  某工厂人事处调配科科长是一位相当有人缘的人,按说搞人事调配工作是很难不得罪人的,可他却是个例外。当然,这也是长时间积累经验而成就的结果。在他刚做调配科科长的那段日子里,在同级中几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因此每天都使劲吹嘘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每天有多少人找他帮忙,哪个几乎记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同级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还是由当了多年管理者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症结所在。从此以后,他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级之间的谈话,因为他们也有许多事情要“吹嘘”,把他们的成就说出来。后来,每当有时间与同级闲聊时,他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欢乐炫耀出来并与对方分享其成就,而只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成就。
  我们对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要尽量让别人在自己面前有优越感。
  5.遇事打招呼
  与同级管理者相处,互通声气,彼此敞开心扉是很重要的,这样也可以减少误会、取得同级间的信任。
  有些管理者,他们往往只考虑到自己或某个部门的利益,而没有全局观念,因此有什么有利的事情都不愿告诉别人,生怕别人抢了去,他们习惯于孤军奋战,不愿意取得“外援”。即使原本有人出于好意,真心想帮他一把,但是由于他不愿透露消息,所以别人也无法着手帮忙。有事不说,首先就是对别人的不信任。一个不信任别人的人,别人自然也不会信任他,更不会将他当作朋友和事业上理想的合作伙伴,结果只能是自我孤立起来。
  当然,有些管理者并不是害怕同级“拆台”才不愿声张,而是性格使然,或者是一种工作方式。如果是这样,那就要好好改一改,在今后的工作中,让自己在其他同级面前多增加一些透明度,使同级对你多一些了解,这样才更有利于你的工作。
  另外,假设上级做出一项决定,要处理你的一位同级管理者,而上级又指派你去调查这件事情。本来,你与这位同级管理者的关系很好,现在却让你去调查他的事情,一定非常为难。但是“上”命难违,你最好先同那位同级打个招呼,说明你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不是有什么个人恩怨,而是“上支下派”。并事先说明,一旦开始调查,那就要公事公办,请他一定要先有个思想准备。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手”,倘若你这样做了,那么以后即使出了问题他也不会怪你,因为你有你的苦衷,他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没有这样做,而是上级一下令你就手持“上方宝剑”,摆出一副“钦差”的架势,即使你是秉公办事,对方也会怀疑你是在“公报私仇”,想乘机“整”他一下。这样,不论调查结果是有事还是无事,他都会忌恨你,原来很好的关系也会因此断送。
  第30节:与同级相处 计二 尊重为上(4)  遇事先打个招呼,一方面体现出自己对同级管理者的尊重,让他觉得是在礼貌待他;另一方面,你先给他打了招呼,就可以让他对某件事情、某个决定、某项决策先有个了解,那么他就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帮你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如果你们是同一部门的同级管理者,那么这样做就更加有必要了,一旦事情没办好,那你也可以和他一块儿承担责任,这总比你一个人担责任要好些吧。
  6.换位思考
  拿破仑?希尔曾指出,要试着去了解别人,就要从他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这样做能创造生活奇迹,不仅使你得到友谊,而且能减少人际交往中的摩擦和困难,同时也能促进同级之间的平等合作。
  有时,同级可能完全错了,但由于他还没有这样的意识,所以并不认错。此时,先不要指责他,而要试着站在他的立场上去了解他的想法。同级之所以坚持自己的立场,一定有他的原因。你尽力去找出那个隐藏的原因,就等于拥有了理解他的行为的钥匙。
  试着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事物,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立场上,我会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态度呢?”认真考虑之下,这样就会帮助你节省不少时间并减少相应的苦恼,因为“若对原因发生兴趣,我们就不会不喜欢结果”。把你对自己事情的浓厚兴趣与对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的态度,互相做个比较,那么你才会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因而,换位思考是人际交往技巧中最难掌握的一种。
  在吉拉德的《打入别人的心》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你表现出你认为别人的观念和感觉同你自己的观念和感觉一样重要时,谈话才会有融洽的气氛。在开始谈话的时候,要让对方提出谈话的目的或方向。如果你是听者,你要以你所听到的话来约束自己的言语。如果对方是听者,接受他的观点将会鼓励他打开心扉来接受你的观念。”这话用在处理同级关系上同样适用,要想让同级敞开心扉,你就必须尊重他,以平等的姿态接受他。
  有一次,卡耐基慌慌张张地跑到一位警察面前,告诉他有一场火在公园里迅速蔓延,希望他赶快通知消防队。但警察竟然漠不关心地回答这不关他的事,因为这不是他的管区,卡耐基很失望。所以,后来到公园里去骑马的时候,他的行为就像一位自封的管理员,试图保护公园里的树木。
  那时,卡耐基一看到树上着火,心里就很不痛快,因为心里一着急,处理事情的态度就有些过火了。他骑马来到那些玩火的小孩子面前,警告他们说,他们可能因为在公园里生火而被关进监牢去。卡耐基以严厉的口气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拒绝,他就威胁要叫人把他们逮起来。他在尽情地发泄他的不痛快,而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结果虽然那些孩子们屈从了,但等卡耐基骑马一跑过山丘,他们又把火点燃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卡耐基开始懂得要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事情。于是对那件公园失火的事件的处理也许他会采取另一种处理方式了。骑马到那些顽皮的小孩面前,说出大约像下面的一番话:
  “玩得痛快吗?孩子们。你们晚餐想煮些什么?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生火——现在还是很喜欢。但你们应该知道,在这公园内生火是十分危险的。我知道你们已经很小心了,但其他人可能就没这么小心了。他们生了火,而后来回家时却又不把火弄熄,结果火烧到枯叶,蔓延开来,把树木都烧光了。如果我们不多加小心,以后我们这儿会连一棵树都没有的。你们生起这堆火,就会被关入监牢。我很高兴看到你们玩得十分痛快;但能不能请你们立刻把火堆旁的枯叶全部拨开,并在你们离开之前,用很多的泥土把火堆掩盖起来,你们愿不愿意呢?下一次,如果你们还想玩火,麻烦你们能不能在山丘的那一头生火,在那儿生火,就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后果……真谢谢你们。孩子们,祝你们玩得痛快。”
  这样的说法也许就能获得大为不同的效果,孩子们会非常欣然地接受意见。因为他们并没被迫接受命令,而是被给予了选择正确处理此事的权力,这使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尊重。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卡耐基先考虑到了孩子们的看法,从他们能接受的角度来处理这件事情。
  在处理与孩子们的关系时,要注意从他们的观点出发来看待事情,那么处理与同级管理者的关系时,更应注意如何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同级之间平等相处,密切合作。

  3第三部分  第31节:与同级相处 计三 诚恳待人(1)  计三 诚恳待人
  1.真实自然
  表现真实的自我,开诚布公,是与同级相处的一个要诀。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对自由,随心所欲,信口开河,甚至意气用事;也不意味着通过表现个人的本性来对抗他人,或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尽管有些人会喜欢你的倔强或霸道。我们所说的真实自然,不能违背和损害自由平等、展现魅力、有效沟通这三个基本的原则和目标。
  真诚对待同级不等于“赤身裸体”,坦诚率直不等于必须坦白自己的任何一种思想、感情和行为,不是要求不加区别、没有目的地主动提供内心的一切真情,也不是要求不请自来、好为人师地对别人评头论足、吹毛求疵,当然,即使有同级请求你评论,你也不能毫无保留地发表评论。
  所谓自然地表现,不等于表现随便,不等于不要沉默,不要修饰,不要选择,不要深思熟虑,不要精心设计,不要用心倾听和观察,不要注意说话的策略和分寸。
  实际上,如果损害了人格魅力,阻碍了有效的沟通,这样的表现就不能算是真实自然。艺术趋于自然,就达到了最高境界,但它并不是表现自然,而是自然地表现。与同级相处,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真实自然和尊重别人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在与同级交往中,当别人感到你真实自然、有情趣、有个性的时候,你对他们的尊重才体现出来,并能为有效沟通打下基础。同样,当你感到同级尊重、接受并喜欢你的时候,你才会表现得真实自然,具有人格魅力和个性风采,你也就更加尊重他人。
  我们可以领悟一下平时看电视的体会。我们从荧屏上看到的不论是主持人、演艺人员还是各种各样的访谈对象,那些让我们感到真实自然,甚至生动感人的表现,并非是完全自然的形态,而是经过了一定的选择、构思、设计安排以及仪表的修饰、言辞的冶炼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充分说明了真实自然的表现并不等于表现自然的真实。
  我们不需要学会表演,与同级相处时演戏只会为自己带来困扰。表现真实的自我,是指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的真实,更是指言谈举止真实自然、恰到好处,并适时适度地自我坦白。换句话说,真实自然地表现就是要依据场合、对象、内容的具体情况,恰当而灵活地与同级交往。
  2.切勿张扬
  俗话说得好,谁求不着难?求人总是相互的,今天你有求于我,明天我有求于你。因此,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帮了同级的忙而自鸣得意,向人自吹自擂,四处张扬。这种态度是很得罪人的。
  某公司进行了一次大的人事变动。原外事部经理H任人事部门经理,而由原营销部经理A接替他原来的职务。
  这位新上任的外事经理A虽然在原来的岗位上成绩斐然,受到上级和同级的一致好评,但对外事知识却是“半瓶子醋”。在上任后的几次外事活动中,由于他不熟悉业务,几笔和外商较重大的谈判都宣告失败,给公司造成了不少损失。
  A非常着急,自己以前没怎么接触过外商,更不知怎么与他们谈判,面前还有几笔与外商的业务需要处理。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他的前任、现在的人事部经理H。H在与外商打交道上颇有一套,是公司里有名的“外事通”。于是,A急忙拜访了H,请他给予帮助。H也很爽快,知无不言,把A想要知道的都告诉了他。
  A千恩万谢,高高兴兴地告别了H。回去后,A又将H告诉他的东西重新梳理了一遍,并邀集几名部属进行了几次模拟演习。由于A精心准备,所以在之后的几次谈判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级对他也很满意。A成功不忘“恩人”,亲自向H表示感谢,还说了许多恭维的话,使H颇觉飘飘然。
  之后,H逢人便说,“A能将事情办得那么漂亮,其中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呀”、“A曾来我这里问了一些外事知识,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要说起来,我还是他的老师呢”……A刚开始听到这些话时,心里虽然颇不以为然,但想到H的确曾帮过自己,对自己有“恩”,所以也就不说什么,一笑了之。
  第32节:与同级相处 计三 诚恳待人(2)  但这样的话H说的次数太多了,公司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了。有些人在看到A时,还会在背后议论:“要是没有人家H经理的帮忙,他现在恐怕早就不在经理的位子上了。”这些话极大地挫伤了A的自尊心,他心想,H不就是帮了一点小忙吗,有什么了不起,干吗这么吹嘘自己?渐渐地,这两位经理关系越来越疏远,有时还面对面地发生冲突。
  本来H做了一件好事,但最终却变成了一件坏事。究其原因,是H不该在做了好事之后大肆宣扬。人人都有自尊心,管理者更是如此,过度炫耀你对他的帮助,是在另一方面证明他的愚蠢,反衬你的高明,这样一来,无形之中大大损伤了他的形象,以后还怎么让他管理下级、开展工作呢?
  所以,帮助了同级,不要老记在心上,更不能老挂在嘴边,不然,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3.言而有信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既需要十分诚实,更需要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古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迄今仍是引导我们行动的基本准则。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际媒介。如果我们在与他人的交际中言而有信,即使把握不了高超的语言技巧,也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如果我们失信于人,即使巧舌如簧,也无从维持威信。所以,在和自己的同级相处时,要做到有言必行,言行一致,否则就会“无信不立”,被同级唾弃。
  交际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图等,因而,当你对同级说“这件事交给我办好了”时,绝不可以把它仅仅当作应酬之辞一说了之。既然你说了这样的话,就要努力将事情办好,而且还要将事情的结果通报同级,让他感觉到你是守信的。如果同级因一笔买卖没有做成,受到老板的责备,而你知道这件事不能全怪同级,于是你说:“这件事我会替你向老板解释的”,说了这话之后,你就要尽量的努力为他开通“罪责”。如果你没有把握,就最好不要给人以绝对的答复。
  “我实在无能为力”、“我试试看吧”和“我绝对可以办到,放心吧”,三种方式表达了三种不同的意思。这就要按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应该说哪句话。如果你没有能力帮忙办到而违背实际情况,大包大揽,轻易答应同级而又失信于他,那么,即使你不是存心骗他,也会引起误会,伤害到他的感情,并最终影响到你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答应了同级某件事,就要扎实履行,若因为不得已的原因而无法做到时,也要及时通知他,并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歉意,并尽可能地对此予以补救。
  同时,你也不能在失约之后还为自己做种种辩护,即使在极不得已的情况下失信了,也应该坦白地承认自己的过失,诚恳地向他道歉。失信而又事后极力辩解,想证明自己毫无过失的人,无论理由多么充分,都很难博得他人的谅解。
  诚恳地向同级表示歉意固然能够得到别人谅解,但切不可因此而频频失信于人,否则,就会成为同级不愿结交、反感的人,进而影响自身的人际交往,甚至阻碍工作的正常开展。
  诚实守信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崇尚的美德。言而有信,不失信于人,这是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士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而这一点对于管理者而言更为重要,因为管理者拥有一定的权力,其影响力更要大于一般人,管理者言而无信会带来更为恶劣的后果。因此,管理者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自己的诺言,尤其是在和同级交往当中,更要注意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整个团队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的融洽气氛。否则,只能是“人情没送成,反蚀一把米”。
  4.巧送人情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有人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这是因为人情送得不彻底,把前面送出的人情也抵消了。
  古代有个郭解,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跑到郭解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第33节:与同级相处 计三 诚恳待人(3)  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
  照理说,郭解能够不负人所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解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巧妙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让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
  郭解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现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侠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作他们完成此事吧,拜托了。”
  这个故事说明,人情通达之人切不可送“半截”人情,因为这种举动不仅等于白送人情,甚至还会为自己惹来麻烦。
  在与同级相处时,不妨也学学郭解的做法。比如,你和同级帮助某人办成了一件事,这个人首先来向你表示感谢,因为你对他的帮助最大。这时,千万不能忘记你的那位同级,你应该告诉那个人,让他去感谢你的同级,你可以说:“其实这件事我也没帮上多少忙,要不是某某帮你,恐怕事情不会这么快得到解决,你还是要去感谢某某。”你帮了多少忙,出了多少力,别人自然心中有数,绝不会因为你说了这番话,就忘了你的好处,但是你说了这番话,不但听话的人会钦佩你的“高风亮节”,而且若是同级知道了你这番话也会对你刮目相看。为人办了好事可以得到多少好处是小事,也不值得为此而高兴,但同级若因此事事想着你,处处表现出对你的尊重,那才最令人高兴。这种做法可谓是一举多得。
  如果你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欣然领受,那效果肯定要差很多;如果你为了揽功,当着别人的面将同级贬低一顿,那更会引起反感,本来对你的一点感情也会随之消失殆尽;若不幸被同级知道了,轻则鄙视你,重则与你反目。送了一个不彻底的人情,反而为自己招来不是,这种事情未免太过可惜了。
  “人情送到底,送佛送到西。”这话要牢记呀!
  5.改正错误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明明是自己错了,却偏不承认,更不肯改,还不肯从自己身上找错误之处,甚至还埋怨朋友关键时刻不肯向前,自负地以为别人在嫉妒自己,这种行为举止是职场禁忌之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旦犯错,老用争辩、掩饰的办法来“掩耳盗铃”,反而更不能得到同情和谅解;爽快地、坦白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才更容易得到宽恕。只有无能的人才试图努力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强词夺理,这样做只会使你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在与同级相处中,自己做错了事要敢于承认,勇于认错。豁达开朗的人往往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同级会因为你的坦诚负责而更乐意和你合作。“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你一意孤行,不知悔改,违背人心,那只会将自己孤立起来。一个不肯承认错误的人是不能得到别人的原谅的,自然也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
  知错,认错,归根到底还要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为最终目的。我们都知道“将相和”的故事。倘使廉颇知错不认错,一味胡搅蛮缠,则赵国将国无宁日。认错而改错,则更让人觉得廉颇了不起。蔺相如若不能全心与之和好,将相失和,无以依靠,强秦吞赵就更容易了。正是由于廉颇能知错改错,两相才能一心为国,全无私心,使赵国繁盛起来。
  由此看来,犯了错的人不能一根筋,错了就是错了,要敢于承认。去掉感情上的“不好意思”,搬开面子上的障碍,勇敢地说声“对不起”,并以实际行动全力纠错,你的同级自然会因为你的光明磊落、坦然赤诚而原谅你,还会因此而尊重你,喜欢与你共事。
  第34节:与同级相处 计四 巧妙应对(1)  不能认错,自然不会“和衷”;没有“和衷”,又怎么能够做到“共济”呢?
  6.化解矛盾
  与同级相处难免有磕磕碰碰的地方,矛盾一经产生,便会妨害相互间的沟通。共识没有了,交往起来也就比较困难了。与同级“结仇”,既不利于开展工作,也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冤家宜解不宜结”,人人皆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但冤家既结,当如何破解呢?
  “冤家”者,误会也。其形成可从主体、客体两方面找原因,或是因自己的言行不慎而致,或是由于对方过于敏感,误会了你的意思。因而,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你化干戈为玉帛。
  同级中有一个“冤家”,会让你在工作中很不自在,办事也会遇到重重阻碍,不那么得心应手。因此,对于同级冤家间的隔阂,一定要积极面对,积极化解,从而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以下几个小诀窍可以促进有效沟通:
  其一,要学会制怒。被人误会了,不要大光其火,而要以平静的心态回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产生误会和矛盾的原因,再决定采取什么分寸予以澄清。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被人误解确实是让人烦恼的事,但一定要努力平抑怒火。发怒只能扩大矛盾,处理不当会引发大乱,甚至酿成悲剧。制住怒火,能让你冷静地分析问题,查明原因,有效地解决问题,化解怨恨。
  其二,要战胜自己的怯懦心理,消除自己的委屈情绪。消除误会就要把问题说清楚,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不要怯懦,要敢于当面把问题讲清楚。要亲口向对方恳切地说明事情的前因后果,直截了当地把问题讲清楚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结果。消除自己的委屈情绪,可以清除妨碍交流的心理上和思想上的障碍,同时也能更加冷静地为对方着想,追究出事情出自何因,究竟是自己错了还是对方的过失。不要总以为自己委屈,可能事情的症结就出在你自己身上。另外,委屈有时还会影响你的交流,有些人被同级误会时,总因为感到自己委屈,不愿意与人交涉,宁愿独自生闷气,把话憋在心里,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利于解决问题的。
  其三,不要在背后指责同级,而要主动与之当面交流,说明你的想法。背后指责,只会使人误以为你心存忌恨,挟私抱怨,这样一来只能加深误会,让自己再背上黑锅。
  其四,消除误会不可放过大好时机,因为会越拖越被动。抓住好时机,就是说不能为把问题当面讲清楚而不顾时机,审时度势地澄清误会才是上策。简而言之,就是要选择一个对方心情比较愉快、神经较为放松的时机把事情讲开,把误会澄清。若是自己实在不能解开误会,可以请上级或其他同级帮忙。工作中产生的误会,上级、其他同级作为旁观者更能明白个中是非,自然也就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才更容易解开你们的“结”了。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人们都愿意多交朋友、少结冤家,一旦不慎结怨,一定要积极、有效地解开这个“结”。
  每个人都会有众多的同级。仕途中离不开同级的关心、帮助、鼓励,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和衷共济,才能使职场大道平坦宽敞。
  计四 巧妙应对
  1.警惕危险者
  办公室中往往存在着一群“危险人物”,与之交往不慎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损失,甚至引来意外之灾。因此你要小心提防,学会应付。
  信口开河的人。这种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你喜欢听这样的话,然而话一出口他立刻忘怀,不能信守诺言。比如,他说帮你引见一个客户,当你做好准备要和客户见面时,他却想方设法推辞,让你的努力付之东流。管理者初遇这种人时难免要上当,此时你就要认清他的本质了,以免第二次再上当受骗。
  事事同意的人。这种人对任何建议都给予鼓励,因为他不想压制别人的创造性。他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我同意”、“可以这样干”。对任何建议一视同仁地给予赞成的他绝不会真正给予你一些切实的帮助,听从他的话就盲目行事,只会耽误你自己的时间。因为,计划的成功与否,对他来说无关痛痒,对你来说却是关系重大。
  第35节:与同级相处 计四 巧妙应对(2)  无事不通的人。这种所谓的“活字典”,世上万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对他来说,万宝全书也没有他这么全。当他信心十足地发表意见时,你一定要明辨真伪,他的“金玉良言”很有可能是断章取义或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这种不切实际的假消息只会将你引上歧途。
  僵化人格的人。这种人极易受上级的赏识——他长时间加班工作,在每个细节上大做文章,对自己的要求也定得很高。但是,对他的总结进行认真考评时,你会发现,其过多关心无关紧要的细节,使工作乏善可陈。他非常紧张地撑着船,哪怕完全不知道这只船应去的方向。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千万不要为细节决定成败所蒙蔽,如果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那么纠缠于细节只会让你更加损失惨重。
  多嘴多舌的人。这种人爱管闲事,整天啰嗦不停。过度的窥探欲使他行走在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眼观四方,耳听八路。与这种人交往的好处是,每当他从你这得到一点消息,他就会告诉你一点有关别人的秘密。但是,他既然能向你公开秘密,那他下一个谈资交换目标很有可能就是你了。
  依赖性强的人。这些人表现出的不会用计算机、复印机等,实际上是想要别人帮忙。他甚至无法应对一件小事,只好常常求助于你。也许,你会说,同事间相互帮助不必太计较吧。但你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是不是因为帮他做了过多的琐事了呢?这样的人通常而言也就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一切正常时,必然会有他在场,需要担负责任时他则溜之大吉。
  真正无能的人。这种人就想靠着油嘴滑舌、阿谀奉承来博得上级的好感,为自己赚取向上爬的资本。当把任务真正交给他时,却发现这种人其实什么都干不了。
  同以上各种类型的危险同级交往时,一定要多个心眼,这样才会使你在协调同级之间工作与人际关系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2.应对小人物
  “小人”无处不在,你的同级当中很有可能就有这样一些人存在。
  大体言之,“小人”就是那些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他们的言行有以下一些特点:喜欢造谣生事——他们造谣生事都另有目的,并不是以造谣生事为乐;喜欢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同级间的感情,制造不和与矛盾,好渔翁得利;喜欢拍马奉承——这种人虽不一定是小人,但这种人很容易为获得上级的宠幸,而在上级面前说同级的坏话;喜欢阳奉阴违——这种行为颇能代表这种人的行事风格,因此对你也不可能表里如一;喜欢“西瓜倚大边”——谁有用就拉拢谁,谁没势就抛弃谁;喜欢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也就是利用你为其开路,而你的牺牲他是不在乎的;喜欢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倒,他们会走上来再补一脚;喜欢拉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反而拉别人做“替死鬼”,不仅如此,还要在“替死鬼”身上踩上一脚。事实上,“小人”的特色远远不只是这些。
  那么,该如何妥善处理与同级中的“小人”的关系呢?以下几个准则可以作为参考:
  第一,不得罪他们。一般来说,“小人”比“君子”更敏感,因为他们的心里是很自卑的,所以与他们相处时,要注意千万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与他们发生纷争,尤其不要为所谓“正义”而揭发他们,这样做没有什么好处,相反只会害了你自己。
  第二,保持距离。别和这样的同级过分亲近,保持一般的关系就可以了,当然也不能过分疏远,因为你们毕竟还有工作关系。一旦疏远了他们,会让他们觉得你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这样也会给自己惹来麻烦——“小人”会为此而报复你。
  第三,说话要小心。见面说些“今天天气不错”的话就可以了,如果谈了别人的隐私,谈了某人的不是,或是发了些牢骚不平,就会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用来兴风作浪或整人的素材,这无疑是损人不利己。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工作以外的交谈。
  第36节:与同级相处 计四 巧妙应对(3)  第四,不要跟他们“拉帮结派”。“小人”常常结党营私,互相勾结。你千万不要想与他们合谋从而能分得“一杯羹”,否则,你就会渐渐越陷越深,最终无力自拔,害了自己。
  第五,吃些小亏无妨。“小人”有时也会伤害你,如果是小亏,就算了,因为你从他们那里不但讨不到公道,反而会结下更大的仇恨。若是吃了大亏,那也绝不能放任,你可以运用舆论的力量或依靠组织来解决这个问题。
  3.应对狂妄者
  “狂妄”这个词,词典里面的解释是“极端的自高自大”。现实生活中,人们把“狂妄”的人定义为:举止高傲、自命不凡、语调亢奋、用词尖锐、待人接物不屑一顾的人。
  我们应该如何同这种人交往呢?
  了解其“狂妄”的根源是相当重要的。细加剖析狂妄之徒,就不难发现,其本源有两个:一是自信,一是自负。对这两种看似相同、其实不同的心态绝对不能笼统对待,必须严格区别。
  “自信”,是创造意识的反映,是一种积极的正面的品质,它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横溢的才华之上。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有掌握真理的能力。他们不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不会去质疑自己的全部意识是不是符合客观规律。他们能够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诸如高傲、自命不凡、不屑一顾等词语,实际上是他们的自信心在某种性格条件下的无意流露。他们信服的是真理,而不是人。他们注意获取信息,却又不愿与众人苟同。因此,在社会交往中,他们中的一些人会让人觉得有些特立独行,甚至为人所不容。
  翻开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页都渗透着不苟同于众人、不苟同于权威的“自信”与“盲从”的斗争。布鲁诺大义凛然地踏上火堆为真理献出生命就是一例。
  亚里士多德著《天论》,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是宇宙的中心,即所谓“地心说”。这个学说被基督教所拥护,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条。哥白尼经过30年的研究,推翻了“地心说”,发现了“日心说”,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于他逝世的那一天才公之于世。布鲁诺传播“日心说”,被咒为“疯子”、“魔鬼”,被反动教会判处火刑。而他却从不动摇,坚定信念,最终为真理献身。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自信”的“狂妄”者,往往是“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人。这种人大多是社会的中坚,我们为什么不与之交往与结谊呢?
  同这种“狂妄”者相处,其方式可以为:请教、探讨。请教式相处,就必须注意在对方说话时不可随便插话;探讨式的相处,就必须使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准达到与之协调的层次。另外,这种人一般都比较忙,都很珍惜时间,所以不要经常打扰,而且谈话时间应以短为宜。
  “自负”,则是自以为了不起的人。自负的人,一般对自己缺乏科学的认识和评价。他们实际上没有多少学问,往往是自我吹嘘,夸夸其谈。他们所表现的高傲、不屑一顾等神态,实际上是一种作为心灵空虚的补充剂,以维持其虚荣的心理平衡。这种“狂妄”的人,乍看起来似乎视野开阔,天南海北,无所不谈,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其实则是“嘴尖皮厚腹中空”。因而,与之相处时,一旦就某一问题深入地探讨,他们就会很快露出马脚。与这种人相处,若是能第一次就认清其本质并给予“下马威”,把他们的放荡行为严肃地“镇住”,往后的交往就能势如破竹,顺利许多。
  4.应对贪利者
  在现实生活中,谁都喜欢和那些豪爽热情、慷慨大方的人交往,而不愿意同贪小利者打交道。这种心理无可非议。然而,如果你这样做,那也存在一个问题——缩小了自己的交往圈。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动与动机,并非完全是一对一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同一动机可以有不同的行为;同一行为亦可以有不同动机。“贪小利”是行为表现,并不一定完全是浑身沾满铜臭的利己主义的反映;即使是利己主义者,亦非不可救药。更何况各人表现程度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贪小利者有两种:一种是生活习惯使然;另一种是生活观念所支配。因此,与不同心理状态的贪小利者相处,就应持不同的态度,用不同的钥匙去打开他们的“心锁”。
  第37节:与同级相处 计四 巧妙应对(4)  一些人贪小利的毛病是受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这种人往往缺乏远大的理想、胸无点墨、自我要求低、生活作风随便、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然而这种人的心地一般也不坏,且一般而言其性格内向、无所隐讳,很容易被深入了解。
  同这种贪小利者打交道要注意正面引导,引导他们在学习上和工作上下工夫,以提高其理想层次。理想层次提高了,自尊的要求就会随之增长,贪小利的毛病就会相应地得到克服。对这类人贪小利的毛病,切不可“姑息纵容”,否则就会加重这种不良生活习惯。另外,也不可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因为讽刺挖苦会影响其自尊的提高。
  还有一种贪小利的人,他们的行为是受一定意识形态支配的,反映着其生活观念。这种人往往具有比较特殊的生活阅历,在生活中受过磨难,世界观常常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同这类贪小利者打交道,采取一般化的说理方法是无法解决其观念形态问题的,而应当真诚地与之相处,用自己的博大胸怀去感化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真诚地、无微不至地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行动中得到感化。比如,外出时,热情地拉着他一起坐车、吃饭、喝酒,出差时争着花钱,而且要注意不要对他表现出不满与鄙视。平时,还可以常常讲一些他所钦佩的人的宽宏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例,使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管出自哪一种心理状态,要他们一下改掉缺点并不现实,只能潜移默化。如果一个人去感化嫌力量不足,可动员一些和他要好的朋友来共同感化他。当贪小利者真正理解了你一颗真诚的心后,他是会永远感激你的,由此所建立起来的友谊,也一定是纯洁而牢固的。
  5.应对急躁者
  性情急躁者,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兴奋,容易发火,自我控制力差,动不动就发怒,甚至不惜与人争斗。
  首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范特霍夫提出碳原子新理论之后,遭到德国有机化学家哈曼?柯尔比的强烈反对。范特霍夫当众表示:“柯尔比先生的宏论,从头到尾没有推翻我研究出来的铁一般的事实。”柯尔比是位典型的性情急躁者,他听到此话后,怒气冲天,不惜千里跋涉赶到荷兰。范特霍夫热情相迎,礼貌接待。待柯尔比发完了火,他再冷静而谦逊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柯尔比很快消除了误解。两位科学家从此“化敌为友”,欣然携手合作,彼此取长补短,共同为化学事业贡献聪明才智。
  聪明的人若能从这则故事获得人际交往的重要启示,就会明白,对待性情急躁者的急躁与粗暴,最为明智的是遵循三个原则来予以化解:
  第一,冷静。当性情急躁者向你发怒时,不管其怒气如何,你都要保持冷静,始终保持一种泰然处之的微笑。这种微笑,对自己而言可以摆脱尴尬局面,对对方则无疑是泼了一盆冷水——一方面可以使对方欲进不能,避免事态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对方理智复苏,平息怒气。
  第二,谦逊。当性情急躁者向你冒犯时,不管其语言多刻薄,语气多生硬,都应心平气和地听,边听边分析概括其意旨。如果确实是自己有些地方不对,应坦然承认,并致以谢意。如果是对方错了,亦应从中找出其所以导致错误结论的原因,然后采用“你说的话不无道理,但是……”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既保全了对方的自尊,亦能澄清事实,两全其美。
  第三,大度。对待性情急躁者的冒犯,要显示出自己的“海量”,以柔克刚。
  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一只巴掌打不响,干戈就动不起来。在你的大度中,对方迟早会自觉没趣,进而收敛。倘若对方动真格,你也动真格,针尖对麦芒,最后连你自己也会陷进难以自拔的窘境。
  心理学家认为,性情急躁者是胆汁质气质的人,这种人精力充沛、热情、直率,其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来得猛烈,去得也干净,颇似六月天的雷阵雨。待雷声过,雨点也很快就停了,呈现的天空将格外蔚蓝。
  第38节:与同级相处 计四 巧妙应对(5)  实践表明,性情急躁的人大多言必行,行必果,敢作敢为。同这种人交往,只要避过其一时锋芒,待他情绪平定之后,其分辨是非的能力甚至比一般人强得多,在真理和事实面前低头亦比一般人来得容易,来得彻底。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肝胆相照的朋友,往往就是这样“不打不相识”的,范特霍夫与柯尔比的情谊不就是这样结成的吗?
  6.应对嫉妒者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是中国人很熟悉的一句谚语。据说,有位科学家将这句话翻译给一位美国教授听,那位教授惊讶不已:“为什么?为什么中国人怕出名?中国的猪怕壮呢?”要讲清楚这个道理,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因为就其实质用两个字就足够涵盖了——嫉妒。
  一个人干事,三个人反对,五个人调查,十个人传播流言蜚语,这种现象不能算是极个别的。“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类可怕的“警告”都说明嫉妒者专门为贤者设置障碍。面对这些嫉妒你的人,该如何处理呢?如果你在同级中遇到这种人,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第一,把别人的嫉妒当作一种荣幸。我们不仅要克制自己的嫉妒心,而且要忍受住他人对自己的嫉妒。也就是说,在自己取得一定的成绩,别人以各种方式嫉妒自己的时候,应该不为这种嫉妒而改变正常和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以某种科学的方式认识这种嫉妒,才能够忍受住他人的嫉妒。
  第二,把他人的嫉妒当成你的动力。有时,在他人的嫉妒中,可能会有一些刻薄的挑剔和在鸡蛋里找骨头之举,这是十分正常的。因为通过这种挑刺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贬低你所取得的成绩与价值,从而实现他们否定你成果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正确思想应当是把他人的这种嫉妒当成自己的一种压力或动力,作为自己进一步提高的台阶。这里的正确思想是指以一种真的、积极的方式去理解他人的假的、消极的挑刺,对方的用意是嫉妒、否定和攻击,而自己的态度是学习、接受,并积极地将这种影响转化为动力。
  第三,不能刺激别人的“嫉妒”之心。受嫉妒者最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谨防孤高自傲的形象。对他人的“嫉妒”之心,应回避而不宜刺激。嫉妒之心像马蜂窝一样,一旦被捅,就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这样一来只会影响你的工作进度,成为你顺利开展工作的阻碍。
  第四,不要损伤自己的锐气。应当认识到,嫉妒行为虽然颇能给人制造一些痛苦和障碍,但是嫉妒者必有能力上的缺陷,或者在对手面前自感能力不足。嫉妒的起源就其本质可能就是惧怕在事业上和成就上与对手竞争,与能者进行正面较量。所以,嫉妒行为可以被认为是掩盖自己软弱无能的行为,是内在虚弱和自私的直观反映。
  嫉妒是不健康心理的一种,嫉妒及其消极作用是不可能彻底被消除的,但可以减弱。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办法:
  首先,名至实归,谦逊谨慎。帕金森在《管理艺术精神》中说:“大多数组织在结构上像一座金字塔。当一个人向金字塔顶端爬去的时候,最重要的岗位越来越少。”因此,一个新近被提升的管理者,一定要特别谨慎小心。上级最首要任务就是要使他从前的大多数同级深信自己是理所应当被提拔的人员,而不因他们的没有提升而不快。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个被提升的管理者必须想尽办法表现出谦逊而不盛气凌人——他一定不能忘记他从前的共事者。”
  其次,对嫉妒自己的人体贴关心。对嫉妒自己的人,不但不恨,反而为他们排忧解难,铺路架桥,这是减弱嫉妒的妙法。
  最后,对小名小利退避三舍。事业上获得成功,已经成为嫉妒的目标,在引人注意的小事上还要争先、拔尖,就真可谓是火上加油了,这实在是非常不利于自己发展的下下策。
  当然,上级的作用也至关重要,若在整个工作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按照原则协调各方关系,那么,你所在的工作圈也就会是一个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场所。
  第39节:与同级相处 计四 巧妙应对(6)  7.应对虚伪者
  虚伪高傲的人总是追求片刻的荣耀。高傲自大、爱摆架子,说到底也无非是将“自我”提高起来。这种爱虚荣的观念一旦在某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就很容易产生渴求人家颂扬的心理。颂扬和谄媚,对他来讲是不能抵抗的。这种人因过分的注重虚荣,养成了一种十分幼稚的习惯。内心过分的虚荣,使他们难以摆脱夸夸其谈的恶习,却不想在夸耀自己的同时,表露了他的种种弱点。因此只要我们能顾全他那可怜的虚荣心,就能轻易地驾驭他了。
  美国的钢铁与煤炭大王佛立克在他的早年时期应对一举扫除障碍走入坦途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勤劳吃苦,还因为他善于应对虚伪高傲的人。
  佛立克出生于一个偏僻的小乡村,最初在一个小店里当伙计,以求温饱。随后在马克伦姆和伽里大商场做店员,每月收入也很少。当时工作的地方共有二十多个伙计,个个努力工作,拼命竞争,而佛立克是最后一个进店的店员。不久以后,他在店员名册上居然名列前茅。这本来就令人刮目相看了,但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与所有在各方面都不如他的人都有着相当好的友情,别人对他都抱以好感。
  在佛立克尚未步出众人行列之前,有位叫做柏莱尔的店员,颇得人们的赞许。他不但被认为是“领袖店员”,并且还享有“服务于头等客人的权利”。对于这些“特殊”的客人,其他店员只有拱手相让。
  当时,佛立克想攻击和击倒的便是这种特殊的店员,以及这种特殊店员的特殊权利。不过,佛立克并没有想到以敌意去对付他。他先把柏莱尔认真地品评一番,知道了柏莱尔富有虚荣心,而且傲气十足,自以为是。佛立克断定柏莱尔所企盼的只是让人知道他如何的了不起,他认为这是一种既简单又容易满足的企求。针对柏莱尔的这一性情,佛立克轻而易举地制服了他。
  虽然佛立克的取胜使柏莱尔感到“悲酸苦涩”,有些时候很是不自在,但他却能够理解。不久,佛立克便以圆滑温和的手段笼络了全体店员,并博得了他们的爱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佛立克的为人处世是多么老道、成熟。
  对于虚伪高傲的人,我们应将他各方面的表现结合起来,再加以品评、判断,以明了他的真实情况。这样做的益处,一方面可以免除我们的失望,另一方面也省得他人的不良动机得逞,妨碍我们的事业。
  事实上,这种类型中的部分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自觉不如人,并逆向地表现出一种骄傲的心理、思维与行为。
  对待这种伪装高傲的人应当以信任的方法来补救,在适当的场合给他一点取胜的机会,让他把自信心建立起来,并且要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习惯,以代替那种为满足自己虚荣心而表现出来的盛气凌人的傲慢态度。大凡高傲自负的人,通常都有一颗纤细的心。因此,对待这类人,绝不能简单粗暴地予以否定,而要给他表现自己真实才华的机会,要赞颂他、鼓励他、肯定他。
  此外,还有一种虚伪的人,那就是将他的傲气潜藏在虚伪和谦和之中。这种人虽然有着谦和的外表,而实际上他无论到什么地方,总是以为“人不如我”。那么,怎样对付这样的人呢?有位名家说得好:“有些人,赞美他不免是件危险的事,因为他自命不凡,一经抬高,他就要跌得粉碎。狠狠地揍他一顿,也许是良策益方。”这种方式在特定情况下也是值得借鉴的。
  8.应对犯错者
  对同级中的后进者和犯过错误者,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团结他们、帮助他们,使他改正缺点和错误,放下包袱,变后进为先进。就是尽一切可能使其能与我们一起为实现其目标而努力。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这八个字的意思是交朋友的目的有三:一是情要相投,互相关心;二是切磋琢磨,互相帮助;三是箴言规劝,互相勉励。这些话适用于一般的朋友交往,更适合于同后进者和犯过错误者相处。
  第40节:与同级相处 计四 巧妙应对(7)  后进者和犯过错误者在家里往往会常挨斥责,在上级那里常受批评,在人前常被讥讽。因此,他们的心理与常人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普遍比较自卑和悲观。特别是犯过错误者,更要经受就业的歧视,行为也更易于被误解。对于他们而言最为强烈的需要就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在此基础上再获得正确的社会指导,他们很可能一反从前,“浪子回头了”。反之,若长期处于被歧视的艰难处境,破罐破摔就会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最终的选择。
  因此,要记住,我们与后进者和犯错误者相处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主动去关怀他们,帮助他们认识之所以后进、犯过错误的原因以及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危害。要帮助他们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弃旧图新。与此同时,还要主动地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学习上和工作上的困难。
  “悟往者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实践证明,要使后进者或犯过错误者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社会冷漠阴影下的他们对任何刺激都会首先做出“不信任”的反应,持消极否定态度。因此,我们与之相处的第二个原则,是在真诚取得他们信任的基础上,设法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种。通过一些活动,让他们表现能力去取得成绩,一则使他们能取得别人的赞扬,二则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领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让他们切实领会到人们(社会)反对的是“害群之马”,而对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们的事则是欢迎的。这种潜藏于后进者和犯错误者心灵深处的自尊心是可以重新唤起的。
  然而,也有俗语说,“茅坑拆了盖房子,根基仍是臭的”。他们过去的错误,不仅给自己留下痛苦的印记,也给他人留下深刻甚至难以泯灭的厌恶。因此,尽管决心痛改前非、拼命干活、任劳任怨、处处做好事,周围的人们还可能会对他们投以异样的目光,并不把他们视作同路人。这个时刻,正是后进者和犯过错误者处于人生十字路口挣扎,最难熬的时刻。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必须帮助他们锤炼意志,做好经受长期考验的思想准备。这是与后进者或犯错误者相处的第三个原则,使得他们能够下定决心,用几倍于他人的汗水去洗刷曾经蒙在自己身上的灰尘,把一个新“我”的形象展示在人们眼前。从这一点上说,人们一时的不信任,对他们来讲,并非都是坏事。
  犯了错误,贵在敢于正视,善于总结,并抛开过去,继续前行。一个犯过错误而又痛改前非的人,最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也最懂得如何防止错误和改正错误。然而,后进者和犯错误者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是顾虑重重,不敢提出批评,明哲保身,这也会大大妨碍他们前进的步伐。因此,同他们相处的第四个原则就是鼓励他们放下包袱,挺直腰杆当主人,勇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一旦他们遭到任何形式的报复,我们都要坚决地当他们的后盾,伸张正义。
  9.应对异性
  如果你有一位异性同级,该怎样与他(她)相处呢? 当有这种情况存在时,务必注意把握自己的做人准则。
  物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一定律放到人际关系上来看也颇有其适用之处。但是在处理同级关系时你一定要尽力避开它,对你的上下级也应该这样。因为一旦这种关系处理不当,会使双方都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职场上,一旦你遵循了“异性相吸”的原则,与异性同事的关系更为密切,那么,你不仅会遭到同级的议论和讥笑,而且还会被上级视为一个“不祥之人”,从而把你排斥在晋升者的行列之外。
  对男女关系问题,世人往往具有一份特别的“热衷”,似乎从对这些事的窥探中能获得一份特殊的快感。假如你不幸成为人们眼中的靶子,你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出于明哲保身的目的,其他同级也会自然而然地开始疏远你。
  在公司里,遵循“异性相吸”的法则,就是在进行“自杀行动”,倒霉的必然是自己。因此,在与异性同级相处时,首先要做的是只把他(她)看成你的同级同事,而不要去管是同性还是异性。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相处时也就十分坦然自如了。
  第41节:与同级相处 计五 灵活相处(1)  在与异性同级相处时,要举止得体,谈吐慎重,还需要注意行为举止不能过分随便。不开过头的玩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长时间单独相处,而且谈话时最好有第三者在场,这些基本法则需要严格遵循。
  此外,与异性同级相处,还要注意相互尊重。尤其是对女性同级,更要表现出应有的敬意,不能有丝毫的轻视怠慢。现在仍有一些人,甚至包括一部分管理者,“重男轻女”思想还相当严重。他们仍然抱残守缺地认为,女性只能“相夫教子”,而不能干事业,更不可当管理者。这种思想一旦表现在行动上,不仅会损害与异性同级间正常的关系,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更会给组织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计五 灵活相处
  1.坚持双赢
  与同级相处,大体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模式:一是我输你赢;二是我赢你输;三是双方皆输;四是双方皆赢。
  显然,除了双方皆赢,其他几种模式都不好,或不够好,但也不宜做绝对的否定。某些特定情况需要选择我赢你输,或我输你赢以及其他模式。如参加某些人才选拔的活动,就要我赢你输。如果大家都不想争第一,那竞争还有什么意义?但这种争夺仅仅是在分数和名次上的,并不是整个人的谁输谁赢,这在商战中并不少见,但这仅仅是处理问题的策略而已,也不是根本上的谁输谁赢。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最佳选择只能是双方皆赢,其他的选择都行不通,至少效果不会太好。
  与同级相处不易,若想做到双方皆赢更不容易。除了敌对性的冲突外,我们若想与同级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只能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选择双赢策略。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的,确实存在着优胜劣汰、冷酷无情的一面,但生活的本质、人际关系的本质并不是竞争的,而是以相互依存的。事业上的成功,大都是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和坚持双方皆赢的方针的结果。损人利己者虽然能得逞一时,但从长远来看,一时之利带来的却是长久的损失,因小失大,最终难免失败的结局。
  在现代社会中,比较典型的主导意识与策略大体有两种:一是相争,二是合作。相争的特征是竞争的双方你争我斗,互不相让,非要分个高低胜负不可,最终造成两败俱伤、“渔人得利”的结果。这种相争的事情在同级之间颇为常见。不论是我赢你输,还是双方皆输,对于处理相互关系,树立各自的信誉和形象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合作是一种竞争双方既是对手又是朋友的最佳选择,也是一种最明智的竞争策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与同级友好相处、公平竞争,避免伤害对方而招致对方的暗算;另一方面,这种真诚友善、团结合作的态度还可以树立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争取到更多外部公众的认可。
  总之,你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首先满足他人的需要。与同级相处,要坚持双赢原则,我好,你好,才能大家都好。
  2.绕过陷阱
  在与同级相处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出卖、敌意、中伤等种种料想不到的事情,犹如设在你面前的种种障碍与陷阱。如果能够事先预料到这些事的发生并一一克服,便能安然过关。
  与同级交往时,必须练得人与人之间虚虚实实的进退应对技巧。自己该如何“出牌”,对方会如何应对,这可是比下围棋、象棋更具趣味的事情。与形形色色的同级打交道,你可千万不要因为对方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厌恶他,不妨学习与这种人交往的办法,这样你自己也会得到锻炼,从而使自己能更好地避过陷阱与危险。
  下面是绕过同级陷阱的几种策略:
  第一,与同级不可随便交心。这并不是说不能交心,而是说在交心时要小心。在现实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职场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中,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祸从口出,招惹是非,授人以柄,因而职场人士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改造环境,顺利取得成功。说话小心,为人谨慎,避开生活误区,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人,是不会受到同级欢迎的。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
  第42节:与同级相处 计五 灵活相处(2)  社会交往不免与人有关。下班之后,与同级一起喝酒聊天,不但有助于日常工作,还可能知道与单位有关的一些消息。因此,单位所办的各种聚会自然要参加,与同级打一两场“社交麻将”也有必要,但随便交心却是大忌。
  同级之间,只有在大家全无竞争关系的情况下,才会有较为纯粹的友谊存在。职场较为常见的无奈很多常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甲与乙是同级,而且是好朋友,只有一个升级的机会。结果甲升了级,乙却没有升,乙的心里难免有些疙瘩。再者,如何处理他们的相互关系也颇费周折,乙如继续与甲友好,免不了会被人认为趋炎附势;甲主动与乙友好,也并不自然。由此可见,身处职场,随意交心只会自寻烦恼。
  第二,孤军作战时要注意保全自己。白领之间,尤其是管理者之间,往往摆脱不了相互之间的竞争。这时你一方面要友好竞争,另一方面更要在竞争中保全自己。要学会夹紧尾巴,千万不要露出要向上爬的样子,以免成为众矢之的。俗语说:不招人忌是庸才,但在一个小事情上招人忌的就是蠢材。
  第三,不要替人背黑锅。有些人在遇到麻烦时,会拉别人替他背黑锅。要避免成为替人背黑锅,最易行的办法就是不冒险,不马虎,事事有根据,白纸黑字,即使出事也有充分理由解释。
  第四,沉着应对各种试探。怀着试探同级目的的相互试探颇为常见,有时可能是善意的提醒,有时却可能是阴险的套话。因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试探,沉着应对才是最为恰当的。
  一天你因公事与某同级一起出差,对方突然问你:“你和拍档间似乎有点问题,是吗?”你一直觉得与拍档相处融洽,公事上大家都很合作,私人间是客客气气的,何来问题呢?冷静想一下,世事难料,这当中可能发生了什么问题,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总之不简单。
  但在表面上,你必须表现得落落大方,笑一下,反问对方:“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你听到了什么?”对方若是支吾以对,你可以继续说下去:“我们一直相处得很好,我从未觉察到有什么问题,亦未因公事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
  若对方存心挑拨或试图获取情报,你的一番话就没有给他留下半点线索,而且间接地还拆穿了他。对方要是真的想透过某些蛛丝马迹或小道消息希望让你明白什么,你的表现也表明了你的宽宏大量。
  很多事情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背后可能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精明的人必须提防同级的陷阱,小心被人暗算。
  3.保持中立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上“人事问题”,你要特别当心,不要被人利用,给别人当枪使。特别是在权力倾轧的环境,你应该有自己的立场,才能够“生存”下去。
  例如,两位同级大斗法,你是中间人物,应该如何应付呢?
  最大的可能性是,两人都想拉拢你,却又不能太露骨,在言辞上表达,在工作上给甜头,你当然明白其用意。同时,你是不可能一直装蒜下去的,必然要表明立场,否则会被视为两面派,那就更不妙了。
  那么应如何抉择呢?要顺利地在仕途上走下去,你当然得对这两个同级比较一番。例如,业务部经理能力强、有前途,而且跟你比较有共同语言,那么你在内心自然是倾向他那一边了。但你的难处是,也要与另一位经理和睦相处,才能使他不至于对你怀恨在心,不至于给自己埋下定时炸弹,树立大敌。因而,你和业务部经理在一起时,不要随便提意见,尤其是不要讲另一位经理的坏话。同时,在后者面前,要有意无意地表明你对他本人没有成见,只以事论事。
  遇上这类问题,你最好保持中立。
  例如,有同级犯了错,其他同级有可能找你倾谈,想听听你的意见。面对这种情况,你须好好应对。同级找你,无非是探口风或想看风使舵,这种人得罪不了,但又要防被他出卖。
  总之要避免被同级当枪使,中庸立场确实相当必要。
  再者,如果保持这样的中立,技巧性的应对方式也不可或缺。比如,平日与你关系密切的几位同级突然发生内讧,弄得十分不愉快,成为公司里的话柄,甚至有些人以为你必然对此事了解甚多,纷纷向你打探。
  第43节:与同级相处 计五 灵活相处(3)  此时,你应避开是非中心,尽量减少与这些同级的接触,可能的话,一切联络交由秘书去做。既然没有直接接触,那么,你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自然是不大了解的。因此,即使有人诉苦,也等于是“对牛弹琴”了。
  4.表现个性
  许多社交指南的书籍和文章,无一例外地指导人们待人处世要态度谦恭、忍让大度,并且还要赞美别人。这些要求当然不错,但必须要在表现自己个性、能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去做,而不能一味地迎合别人,以致失去自我。
  当你与同级交往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我怎样表现自己,装出什么样子,才能让他认可和满意”,还是“我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就要真实自然地表现”呢?这两种不同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在与同级交往中是否人格平等,是否具有个性魅力。
  后一种选择能使你在与同级的交往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表现真实的自我、展现自己的个性毕竟比矫情、虚饰要容易,同级交往关键是要突破心理上的障碍。
  首先,应立刻停止掩饰,不必藏拙,不必害怕露怯。当然,也不必到处宣扬自己或自家人的缺点,只是不要过度掩饰,以免使自己的心理受到压抑,而且一旦掩饰失败,反而会弄巧成拙,使同级感觉你相当虚伪。
  其次,不要为一些渺小而平凡的缺点或过错而耿耿于怀。没有几个人会因你的不够完美而大惊小怪或恶意中伤。因为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每一个人,不论他是穷是富,是美是丑,是聪明还是愚笨,都有独立自主的权利。每个人都有他的难言之隐。在这个世界上,你并不是最糟糕、最倒霉的人。别人也没有多少兴趣和时间去窥探你的难处,大家本来就彼此差不多,你何必要把自己“打入另册”?要知道,自我放低和压抑,不敢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这和肆无忌惮地盛气凌人、强加于人的霸道表现,同样有害于人际交往。唯有真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促进同级之间自由而平等的交往。
  你知道同级有时说得不对、做得不对,但你却从来不敢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使他主观武断、指鹿为马,你仍要称颂他,说他干得漂亮;你和某个同级有隔阂,你很清楚这次是他的错,是他冒犯了你,而不是你的错,你却在为该不该去主动和解的问题上大伤脑筋。如此屈就自己的结果会如何呢? 前一位同级会觉得你没有自己的主见,是个“随风倒”的人;而后一位同级会觉得你太软弱,是个“好欺侮”的主儿。也或许对方并没有多大的反应,但你却在其他人心中留下了平庸与怯懦的形象。要记住,不亮出个性,是不可能展现你的人格魅力的。
  5.争大放小
  我们说“该争则争”,言外之意就是“不该争就不要争”。那么,什么事情“不该争”呢?
  在一个公司或企业中工作,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这样那样的机遇,在这些事情或机遇中,有大事也有小事,有决定你前途命运的机遇,也有一般的无足轻重的机遇。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把这些事情和机遇都抓在手里呢?答案是否定的。
  一方面,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件事情都要跟同级争一争,恐怕任何人都难以做到。如果每事必争、寸利不让,只会把你自己弄得筋疲力尽。而且你事事插手,力量必然分散,以自己的一部分力量与同样很有“能力”的同级管理者竞争,其结果往往只能是失败。另外,以疲惫的身体、分散的精力去干工作,也一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事事都要争一争,必然惹得同级心头“火”起,认为你是故意与他作对,要不怎么会连“芝麻绿豆大”的小事都要与他一争高低呢?如果遇到一位宽宏大量的同级,他可能会忍让你一次、两次,但事不过三,如果你“穷追不舍”,那么他也只好“反戈一击”了。人总是这样,你敬他一尺,他会敬你一丈;你“寸土必争”,他也会“寸利必得”。一旦激起某个人的好胜之心,他会不计后果,与你周旋到底,直至两败俱伤。如果你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每一位同级,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他们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你,让你遭受“灭顶之灾”。
  第44节:与同级相处 计五 灵活相处(4)  在小事上“争”个不休,既显不出你的才能,又得不到什么实惠,只会落得人人切齿、结怨于人的下场。
  因此,我们要坚持争“大”放“小的原则,集中精力在大事上竞争一番。争“大”不会引起同级们的非议,因为人人如此,而且谁都明白争“大”的重要性,如果不争,那倒成“异类”了。
  比如,当公司里有了疗养指标时,你不妨趁机“表现”一下,将指标主动让给体弱多病的同级。这样,不仅他会感激你,而且其他同级也会对你刮目相看。看似你失掉了一个修养的好时机,其实你却“赚”了更多,因为你不仅赢得了人心,而且若是以后有了什么好机遇,比如一笔生意或一次到国外培训的机会,他也不好意思与你竞争了。
  6.争而不吵
  当你与同级为某一件事展开竞争时,当你与同级意见不一展开争论时,你是不是常常压不住自己的“心气”而与同级大吵特吵?
  如果是这样,那你就要注意改一改了,因为争吵只能将事情弄糟,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争吵中,由于各自都要争个我是你非,我赢你输,这就必然要把争论变成一场极力维护自己面子的激烈战斗,这也就如同用熏鱼引诱猎狗的嗅觉,把要说清辩明的问题推离了正常的轨道,偏离了本来的主题和事实,反而是集中精力在一些非本质、很次要的小问题上去挑剔对方的毛病,责怪对方的态度。你要争个我是你非,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样对方也要吵个我赢你输,竭力要占上风。如此抬杠对抗不休,自然就会把人际交流引入歧途,要用对方的一切缺点和过错来证明我对你错,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地尽可能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本来,当一个人指责别人的过错,或是被别人指责的时候,就有可能落入情绪对立、人身攻击的陷阱,而一旦争吵起来,不正是掉入这样的陷阱了吗?
  争吵中,各自往往不达目的不肯罢休。那就必然迷失方向,非要把对方揭露个体无完肤,“批倒骂臭”不可。
  发生争吵—相互指责—人身攻击—贬损侮辱,这个公式就是争吵的发展逻辑。很明显,争吵的焦点和特点最后几乎必然会落到人身攻击、相互贬损侮辱的地步,因为双方在争吵过程中,出于维护自己和利益的目的,情绪会越来越激动,理智的控制力会越来越弱,这时候往往一切都不顾了,只把“批倒批臭”对方当作首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而其初衷往往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可以说,在争吵中,没有一方会赢,双方只会都输。如果你词锋不利,气势虚弱,最后无话可说,那自然是输了;如果你强词夺理,气势逼人,使对方招架不住,看起来你是赢了,其实同样是输了人气。争吵抬杠,已经像毒药一样毒化了你们之间的关系,即使你是对的,但你伤害了对方的颜面,人家对你心怀怨恨,即使口服心也不服,迟早会在别的问题上找你的碴儿。而你的短处也在争吵中被“曝光”,这使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使自己在竞争中的实力同样遭到削弱。同时,同事之间吵吵闹闹,影响恶劣,这也是一种没有涵养、缺乏大局观念的表现。对于这样的下级,上级又怎敢委以重任呢?
  所以,争吵只能导致两败俱伤,最终得利的是别人。“争”要靠实力,而不是“吵”出来的!
  7.消除隔阂
  在工作中,同级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隔阂,为了消除同级之间的隔阂,可以尝试如下几种办法:
  第一,“治人”和“治己”相结合。同级之间产生隔阂有多种原因,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对方的原因,还可能有“第三者”的原因。因此,要消除隔阂,作为矛盾的双方,都应该先从“治己”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寻找自身的原因开始,确定消除隔阂的最佳方式。即使造成隔阂的主要原因在对方,也应该这样来做,从实质上来说,“治己”既是“治人”的前提,又是“治人”的策略。在多数情况下,做好“治己”就能产生强烈的“治人效应”,进而使隔阂得到消除。相反,如果一味地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只“治人不治己”,就会引起对方反感,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事与愿违。但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无度地迁就。尤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坚持原则,该“治人”时也一定要治。
  第45节:与同级相处 计五 灵活相处(5)  第二,“回避”与“等待”相结合。同级之间产生隔阂是常有的事,只要双方都出于公心,没有个人的私怨,即使争执起来,也不难和解,只要大家都愿意诚意和解。但是,社会生活是复杂纷繁的,再小的隔阂处理不当也会引起私怨,甚至导致冲突。当同级之间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隔阂,并且一下子难以解决时,应暂时回避一下。暂时回避似乎是消极的做法,但是在对方成见比较深时,暂时回避能起到“冷处理”的作用。回避不是逃避,而是为了不让隔阂加深,在回避中等待解决问题的时机。任何事情,都要给人留有一定的思考和选择的时间。等待,不等于放弃。同级之间的隔阂,常常在回避中自然化解。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回避是处理同级关系的一种艺术。当然,什么样的矛盾与隔阂应该回避,还是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第三,“求同”与“存异”相结合。对于同级之间的一些隔阂,可以采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加以解决。而所谓求同存异,就是在相互之间,暂时避开某些分歧点,求得某种共同点,以达到消除隔阂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和人之间一旦能存在某种“认同”,就会相互之间在心理上产生“自己人”效应,在“自己人”效应下,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就容易消除了。而心理学中的“认同”,其方式之一就是生活中常讲的“求同存异”。在工作中,具体的“求同存异”有以下几点:
  一是寻求过去交往中的共同点,如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观点等。当同级之间产生隔阂时,回忆或寻找以往相互交往中的共同点,可以增加彼此的亲近感,从而淡化相互之间心理上的隔阂。
  二是寻求现实交往中的共同点,如现存的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目标等。在寻找到这些共同点之后,就自然会产生一种“顾全大局”的心理,也就是产生一种求同存异的感觉和要求。在这种感觉和要求的作用下,同级管理者之间就会淡化冲突意识,使隔阂逐渐消除。
  三是寻求未来交往中的共同点,如未来的共同命运、共同前途、共同的合作关系等。在同级交往中,寻找未来交往中的共同点,也会使同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减弱,隔阂消除。
  要做到以上这些,关键的一点就是同级管理者要胸怀宽广,顾全大局,有主动寻找消除隔阂的办法和途径的意愿,而不要挟私抱怨,扩大矛盾,加深隔阂。
  8.赞美对方
  “好汉出在嘴上”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一张能说会道、善于称赞的嘴可以使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喜欢,最终成为有人缘儿的“好人”。
  如果你心里对某个人很佩服,但是没有表达出来,那么在他看来你并不欣赏他,他和你的关系自然也不会变得十分密切;相反,如果你心里对某个人并没有太多的好感,但总能抓住时机适时地“捧”他几句,那么你们的关系也会由疏远变得亲近起来。
  说说一些“场面话”,客套地称赞别人几句,会使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场面话”和赞美的话并不需要你付出什么代价,既不需要你花费金钱,也不需要你耗费太多的精力,但是你却可以因此得到人情。
  在与同级相处时,为了跟同级拉近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也需要时不时地说点“场面话”。
  比如,某一天你看到同级领着小孩一起逛公园,你可以走上前去,打个招呼,逗小孩子玩玩,然后向同级把他的小孩大大夸赞一番,并称赞他教子有方……这种场面话有的说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有相当的差距,听起来虽然不太舒服,但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之八九都会感到高兴,而且周围人越多时效果越好。也许第二天上班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那位同级忽然对你特别亲热,似乎一夜之间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你不要感到有什么意外,这正是你昨天的几句“场面话”得到的回报。
  再如,你到同级的办公室来谈工作,看到他的下级都在静静地工作,就是你走进来时,也没有一个人抬头来看一眼,更没有谁说一句问候的话,这可能惹得你心里很不痛快,甚至有些恼火,你会想:“这些人真没教养,也不知我那个同级是怎么教育下级的。”你心里可以这样想,但表面不可露出来,你要装作赞许地扫视一下同级的这些下级。当只有你们两个人时,你可以顺便说几句“场面话”,比如“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你老兄是怎么教育出这样好的下级的,难怪你的工作效率总是那么高”、“老兄真有一手,本来散漫的人来到你这里也能这么埋头工作,能不能将秘诀传授给我”……你会发现,当你说完这番话再谈工作时,居然出奇的顺利,你与同级间原来有那么多的共同语言,而这是你以前所不知道的。
  说些“场面话”,送点人情给你的同级,你会发现同级间的关系原来并不难处。人情换人情,你今天送出的人情,明天就可能加倍收回来。
  9.关心同级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艾德勒在《哪一种生活对你有意义》中指出:正是不关心别人的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大,给别人造成的伤害也最大,而也正是这种人的存在导致了人类的种种失败。不关心别人的人,别人自然也不会关心他,也就更谈不上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了。
  人际交往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同级的好感,这与—个人的思维方式有直接关系。当同级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若能以亲人般的热情去帮助他,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友谊。只有怀着深切的关心,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带来感情的一致,让对方从心里倾向于你。所以,当有同级向你倾诉烦恼时,即使你感到枯燥无味,也应以充分理解的态度认真倾听,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学会分担别人的痛苦和烦恼。
  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不与同级分享快乐,也不为别人分担痛苦的人,是难以在职场如鱼得水的。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碰到各种事情,对那些与自己有密切工作关系的同级,我们尤其要予以理解。例如,在某个场合,你与同级因工作中的事情发生了摩擦,或者是同级冒犯了你的自尊心,你千万不可耿耿于怀或伺机报复,也许,那位同级是因别的原因导致心情不好,如受到上级的批评,正巧迁怒于你呢?所以,对同级间的合理“摩擦”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无损于自己的人格,便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
  理解是“和衷共济”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双方在交往中就某—点达成共识。因此,理解就是要找双方的共同点。
  同级在一起工作时间长了,对彼此志向、追求、个性等方面也会了如指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同级因共同理想、事业和目标而发展成为朋友。
  有的人因觉得与某些同级兴趣不合而逐步疏远他们,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真诚的理解和同情是有效的良药,它医治的不仅是人们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病痛,而且还会为今后的友好相处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中,遇到不善合作的同级,自己首先要冷静下来,设身处地,体谅别人的难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自然就会风平浪静。此外,还要学会感恩,对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帮助过你的同级,你要真心感谢他们。这样不仅会使同级感到亲切和温暖,也会使你获得好人缘。
  没有关心和理解,也就不会有“和衷共济”。因此,对于同级,要多一些关心和理解,多一些心理上的接近,以便能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事业上有更多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