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国土变化:《我与丁玲五十年》(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32:49
(二)丁玲说:如果我和彭德怀结合,只能做一个官太太
西战团确定为半军事化的文艺工作单位,配备了三个军事班长。西战团未出发前,三个军事班长一次在背后议论说,丁玲不懂军事,让她担任西战团的负责人不合适,到前方后我们找机会把她换掉。这事不知怎么汇报到了支部书记吴奚如那里,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此,西战团临出发前开了一次支部会,揭发批评他们的错误言论,会后将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那三个班长便调走了。
毛主席多次说过,艺术要接近民众,要老百姓喜闻乐见。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努力。西战团一成立就开始搜集、整理民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李劫夫,在西战团,他是艺术全才,小提琴拉得好,也会弹三弦,拉二胡,为京韵大鼓伴奏。我们业余文娱活动扭秧歌,敲锣打鼓非常热闹,李劫夫鼓足腮帮吹唢呐伴奏。我们当时考虑,如果把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带到前线,把它变成宣传抗战的武器,一定会受到欢迎。我们就把秧歌稍稍加进了抗日的内容,演员化装工、农、商、学、兵、日寇、汉奸,边舞边唱,最后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万民同乐,欢呼狂舞。我们给这个节目取了一个吉祥的名字:《打倒日本升平舞》。西战团就这样第一次把秧歌舞搬上舞台,并且使它成为西战团最受欢迎的保留节目。我在这个节目里扮演的是人人痛恨的汉奸,至今我还保存着一张演出的剧照。
通讯股有位同志叫高敏夫,是陕西人,人称“老夫子”,会唱许多陕西民间小调,李劫夫把这些谱子记下来,通讯股的黄竹君、史轮等几个秀才填写新词,旧瓶装新酒,就变成新民歌了。这些民歌内容是新的,曲调是老百姓熟悉的,所以能很快流行。1938年新年,从上海来的音乐家贺绿汀与西战团在山西相遇,特别赞扬了这些新民歌。
西战团开工作会议时,主任、副主任和各股股长参加,一起研究、布置工作,我和丁玲的接触也就多了起来。我以为她和吴奚如都是作家,主要精力应放在写作上。宣传工作的一些杂务,我们应该多做,做这些具体工作,我有热情,也比较熟悉。丁玲对人、对工作都很热情,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从善如流,唱歌、排戏和大家一样,很投入,她唱得并不好,常常跑调。尽管我和丁玲接触较多,但只是尊重她,感到她平易近人,并没有产生特别的感情,我也不觉得她对我有什么不同。那时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想到恋爱。
对于恋爱,在上海时我就有自己的想法,当时的年轻人都讲“追求追求”,似乎只有追求才能得到爱,我不这样认为,也不这样做,我认为爱情的到来应当自自然然,追求得来的爱情不一定可靠。
西战团筹备之初,团员有的住在城里,有的住在城外。后来人多起来,就集中住到东门外原抗大四大队队部所在地,丁玲也从城里搬到城外,和大家住在一起。丁玲初到延安时,住在城里一家老百姓的院子里。院子朝南的正屋,住着抗大校部的供给部长,丁玲住对面的北屋,靠墙还存放着老百姓的一口空棺材。那时丁玲担任中国文艺协会主任,没有其他职务,只是搞创作。她在延安的知名度较高,抗大的许多知识分子经常走访,她的住处常常是人来人往,高朋满座。她也去抗大听课,但没有去抗大讲过课。西战团成立后,她就经常和西战团的同志们在一起。住到城外后,她更是整天和大家在一起,早晨起来做操、跑步,白天一起练习发声、唱歌,与大家相处得很融洽。
在延安时,有同志好心,有意将丁玲和彭德怀往一起掺和。丁玲后来对我说:如果我和彭德怀结合,只能做一个官太太。但我只想当作家,所以这事是搞不成的。
明日请看:毛主席亲自过问和安排丁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