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地凛子为何喜欢染谷:适应海外“自主学习”,先学会找资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38:52
高校图书馆、教授接待制度、英语写作服务都是“资源库”

适应海外“自主学习”,先学会找资源


日期:2011-11-03 作者:潘霁 来源:文汇报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潘霁
    
    金秋十月,浦东机场又上演着一幕幕父母与孩子依依惜别的场景。这让我想起多年前自己也曾拽着四个大包,满怀期待与忐忑地与父母告别,赴美求学。我想与如今这群孩子分享的是,在即将开始的留学生涯中,越早了解到西方校园内外各种可用的学术资源,越快领会国外高校对“自主学习”的要求,才能更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并由此培养起终生学习的习惯。这是我在美国的几年时光逐渐领会到的。
    
    教师一般假设学生是“能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第一堂课上,他们会提供一份课堂大纲,并列举师生双方的权利义务,学生若同意按大纲形式授课,就继续听课;若否,请另选它课
    
    同中国高校比,西方高校更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若把求知比作一次心智探险,美国学校会先给学生提供“地图”(某一领域基本概况)、“旅伴”(学习团队),以及“指南针”(参考资料)等准备工具和基本培训,此后学生就得用已有资源去探索未知。
    
    具体来说,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需要比在国内时更积极主动。美国高校的教师一般都假设学生是“能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并不过多督促和检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第一堂课上,老师会提供一份详细的课程大纲,并列举师生双方的权利义务,其作用类似于一份师生合同,若学生同意在学期中按大纲要求行事,可选择继续听课;否则,可另选其他课程。
    
    一旦签了“合同”,学生就有义务按大纲行事。课前,须按大纲所列的参考书目,阅读各类资料。老师并不逐一检查学生是否完成课前准备,但课堂参与讨论是最好的检验方法,笔者的切身经验是,不读材料就贸然去课堂,在课堂讨论无从插嘴,真会有呆若木鸡、如坐针毡的尴尬。另外,课堂讨论还是课程最终得分的重要决定因素,占课程得分的15%到20%。
    
    上课过程中,多数老师不会整学期“满堂灌”地做讲座,课程一般还包括团队合作项目、课堂陈述、专题讨论等。中国学生一般在课堂陈述,专题讨论和团队合作活动中不特别积极,这样常会让人误解为学习态度、能力甚至性格有问题,影响课程表现。
    
    在课后作业部分,老师通常要学生自己去资料中寻找答案。老师的评估原则是鼓励学生有自我观点,并符合逻辑地加以论证,学生倒不必顾忌标准答案。那些敢于和老师课前课后“商榷”,以理性的方式有力挑战教师观点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真正进行思考的好学生。
    
    不要小看图书管理员,他们中不少人是相关文献的大半个专家,碰到资料选择和获取上的问题,不妨大胆向他们求助
    
    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主学习”需要学校提供资源加以支持,所以,新留学生一开始就要清楚如何最有效地找到、并合理使用“资源”,它包括大学图书馆、教授接待制度,以及各种校园服务。
    
    大学图书馆是新生必须尽快学会使用的关键资源!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和馆藏,与国内高校大相径庭。以笔者曾就读的学校为例,图书馆会在秋季学期开始时,举行几次图书馆服务介绍,管理员或受雇研究生会向新生介绍图书馆各部门的服务和功能、电子数据库在不同地点的使用,以及专业资料在书库的分布。介绍一般耗时半小时到三刻钟,帮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馆藏中尽快摸到“门径”。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小看美国高校的图书管理员,他们中不少人对自己负责的特定专业资料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是相关文献的大半个专家,如果你碰到资料选择和获取上的问题,不妨大胆向他们求助。笔者曾拿了一个研究话题,去图书馆找资料,负责该领域的管理员不仅告知了资料所在地,还提供了一份涵盖主要文献的参考书目,为我节省了大量时间。
    
    另外,美国图书馆馆藏丰富也是出了名的,笔者的一位教授朋友还曾半开玩笑地说,“美国大学图书馆里没有找不到的书。”其实这并非说美国高校图书馆真的包罗万象,而是指美国高校图书馆另一项功能:当你找不到所需书籍时,可通过大学图书馆系统向全球联网的图书馆调用,一般几周后就可拿到所需书本;遇到实在找不到的书籍,还可向图书馆申请通过专项基金添购。
    
    鉴于美国书本价格普遍比较昂贵,每学期开始时,不少学生会提前预借下学期需要用的教材和参考书。建议留学生早作借阅计划为好。
    
    英语写作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支持中心,是留学生往往忽视的好资源,所谓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善用资源,科研学习生涯也将事半功倍
    
    新生还要学会利用高校教授接待制度。美国的各级教授(包括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在课堂外,每周还会有两到三小时的办公室答疑时间。当然与教授交流也不拘泥于办公室答疑时间,多数情况下,只要教授办公室的门是敞开的,都会欢迎学生去提问讨论。
    
    我感觉,中国学生尤其需要利用这段接待时间,带着问题去“叨扰”老师。这有几个好处:一来,可通过讨论解惑;二来,和教授交流,可让老师知道学生的程度和困难,相应调整教学进度;三来,毕业后升学求职往往需要教授推荐信,与老师接触多的学生,老师印象会比较深刻,也更乐意帮忙写信推荐。
    
    另外,高校里的英语写作服务中心和信息技术支持中心,也是留学生们不可忽视的好资源。为帮助非英语国家学生,美国大部分大学会开设英语写作服务中心。学生同中心电话预约后,可与中心雇佣的写作专家面谈,他们会就各类文稿的写作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对留学生帮助极大。
    
    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则是学生的另一个好帮手。它主要负责设置手机和电脑无线网,保证学生在学校内外都能上网查阅电子数据库。同时,他们还经常向学生提供一些免费的办公杀毒软件,或按学生优惠价出售专业硬软件。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善用资源,科研学习生涯也将事半功倍。
    
    以上是美国高校对学生的一般期望和学生通常可用的校园资源,具体学校还应有所差异。笔者的经验是,留学生如果利用这段异国求学时间,学会最大程度地整合运用各种资源为我所用,不仅对完成学业至关重要,对日后走上社会自我充电、自主学习也大有裨益。学习习惯的养成将终身受益。
    
    (作者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Research 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