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再世为妃 书本网:科学哲学及其诸多主义与学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32:34

科学哲学及其诸多主义与学派

何谓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哲学分支,科学哲学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检验,科学观察与科学理论的关系,以及科学理论的选择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基本问题。

科学哲学的萌芽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对归纳和演绎方法的分析、对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知识增长的规律所作的研究,可被视作科学哲学的滥觞。其后,以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牛顿为代表的对经典科学的哲学探索,丰富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独立的科学哲学学科开始逐步形成。

培根提出科学认识应以实验为基础,通过逐步的渐进的归纳方法获取一般性原理;笛卡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是从先验的一般性原理出发演绎出具体定律的命题等;而牛顿则提倡运用分析综合法和公理法从事研究。穆勒和休厄尔对科学方法论、科学理论的结构及科学发展模式等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作为独立学科的科学哲学的基石。他们各自强调的归纳主义逻辑分析的观点和立足科学史实,从事科学哲学研究的观点,分别成为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中逻辑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两学派的前身。

 “科学哲学”在英语中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philosophy of science和scientific philosophy。虽然它们在汉语中都可以译作“科学哲学”,不过还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关于科学的哲学理论”,后者所说的则是“具有科学性质的哲学”,所以亦译作“科学的哲学”。一般所讨论的是“科学哲学”,即关于科学的哲学理论,而不是“科学的哲学”。所谓“科学哲学”是哲学对科学这一现象的研究或反思,这里所说的“科学”指的当然是自然科学。

西方哲学关于科学的哲学研究由来已久,可以说自从有科学以来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真正成熟的科学哲学却是20世纪的产物。笼统地讲,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始自近代科学,它形成于16世纪左右,至今不过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只有当科学成熟到了一定的程度,研究它的科学哲学才会出现,所以直到20世纪,研究科学的科学哲学才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由此可见,虽然科学哲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但是当我们一说到科学哲学,首先想到的是现代科学哲学。

一般说来,科学哲学研究的是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合理性、科学的研究活动、科学方法论、科学认识论、科学的逻辑结构、科学发展的规律等等,因而它与哲学的许多学科例如形而上学、认识论和逻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科学哲学是形而上学的一部分,而现代科学哲学则是从反形而上学起家的,它在20世纪的第一个系统形态就是逻辑实证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说,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兼具“科学哲学”和“科学的哲学”两重性质,因为它不仅以科学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而且试图使哲学具有“科学性”,当然不是科学理论,而是科学的工具。不过,此后科学哲学的发展出乎逻辑实证主义的意料:科学哲学家们不再关注科学的瞄问题,而是科学的“证伪”(波普尔)、科学的历史性(库恩),甚至科学的多元化问题(费耶阿本德)。就此而论,20世纪的科学哲学具有与20世纪的西方哲学一样的基本特征。

科学哲学的诸多主义与学派

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以马赫、彭加勒为思想先驱,借助于当时物理学革命的推动,由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开创。以维也纳学派为中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作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哲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的诞生。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原则作为意义标准来排除形而上学,把科学哲学归结为以数理逻辑的方法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静态的逻辑分析,并致力于逻辑重建,在数十年内成为科学哲学中公认的正统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哲学在批评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反对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提出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为研究中心,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但仍致力于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和沃金斯(J.Watkins)等。

历史主义学派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汉森、Th.库恩、费耶阿本德和图尔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思潮,揭露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缺陷。认为它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和辩护的范围,单纯研究科学活动的成果——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的研究于不顾,不符合科学的历史和实际。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并提倡不断革命,否认了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也难以与科学实际相一致。历史主义的产生,形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冲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的发展趋势。

核心理论或试金石理论
 
20世纪80年代前后,关于科学的可证伪性标准,人们已欣然接受。然而我们必须认清,那是1930年的经典理论。科学哲学自那以后,已有巨大变化且不断演进。
究竟什么是科学?以及进化是什么理论?必须作进一步的阐明。
众所周知科学理论的特征趋向于层次结构。较晚且较少的理论,依赖于较早且较为基本理论。拉卡托斯将这种依赖,看成是一种相互依赖。
他将基本理论描述为“核心理论”或“试金石理论”,它们被辅助理论层所保护。这种稍加修正和辅助的科学理论,所包含的结构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它解释了为什么核心理论,不能轻易被波普尔标准所证伪,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不符,作为一个科学家,不一定会被迫放弃这个理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或是放弃理论的核心部分;或是调整保护带的辅助理论。

科学实在论

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科学能否向我们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反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

系统哲学或系统科学哲学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系统科学与系统哲学等体系,布达佩斯俱乐部的创始人欧文·拉兹洛提出广义进化理论发展了系统哲学,中科院曾邦哲阐述结构论并提出系统遗传学、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等学科概念、原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