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9剧本超时空:讲给学生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2:48

1、人生,挫折伴你行

导语:当你读完下面这篇语言铿锵,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的散文诗以后,你还会因为挫折缠身而苦恼吗?是的,“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要知道“从不存在没有挫折的人生,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你应该为遭遇挫折而倍感幸运。

人生是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你而行。即使当你获取成功后的煌,感受辉煌后的喜悦之际,挫折也并未远你而去,却是隐没于朝霞的明艳中……从不存在没有挫折的人生,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

挫折像雨,冰冷的雨点使你惊悸,促你清醒;     

挫折像风,它会鼓胀你已调整的风帆,使你乘风破浪,昼夜兼程,驶向成功的彼岸;         

挫折像闪电,刹那间照彻大地,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挫折像分水岭,人生在世,烦恼如发,苦痛如海,挫折如林,不甘沉沦的奋进者不以挫折为羁绊…… 在一次次挫折中使生命的意义得以升华;         

挫折像镜,可照出世态炎凉、冷暖人情;

挫折像一把剑,它能斩断你不醒的梦,也能斩断你彷徨的心;    

挫折像一支歌,它能唱出你“大江东去”的豪情,也能唱出你“晓风残月”的悲愤凄清;     

挫折像一双手,将攀岩的勇士拉上希望的峰顶,也能将懦弱者推下绝望的深渊。

挫折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超越; 挫折是一种困惑,也是一种选择; 挫折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责任; 挫折是一种失落,也是一种挑战; 挫折是一种知足,也是一种追求; 挫折是一种厌世,也是一种觉悟; 挫折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丰收; 挫折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确认; 挫折是一种愚蠢,也是一种成熟; 挫折是一种死亡,也是一种再生。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2、时     

导语:高尔基发表于1896年间的这篇散文,仅有短短的400来字,而所阐述的道理却是非常深刻的,论述中处处闪烁出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它的议论同抒情有机结合,深刻的见解是借充满热情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因此它在理智与情感两方面都对我们有激励作用。给人,尤其是给青少年的启示也是巨大的。他以睿智的思考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要让自己的一生灿烂辉煌。“追求进步,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目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里必定会有许多顶顶美好的时刻。”文章结尾的话说得多么好啊!青年朋友们,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实践这个至理箴言吧!

滴答! 滴答!

倘若您深入地思索一下,您在时间的无限运动中是个什么角色的话,您将会由于意识到自己是那样无足轻重而十分沮丧。这种认识定会使您感到屈辱!也定会激发您的自尊,从而仇视把您贬低的生活,而您一定将会与它斗争。为了什么而斗争呢?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时,它就授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从那时起,人便开始不自觉地、本能地追求着美好的事物,目标越来越高!让这种追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吧,让人们懂得,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会有真正的幸福。不要埋怨自己力量的菲薄吧,什么也不要埋怨。您的牢骚可能给您的唯一东西只是精神贫乏者的怜悯和施舍。所有的人都很不幸,但是最不幸的是那些用不幸来装饰自己的人。就是这些人最希望别人关心他,而同时又最不值得别人关心。追求进步,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目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里必定会有许多顶顶美好的时刻!

3、时    

导语:人们珍惜时间,重视时间,讴歌时间……谁都想做时间的主人。可是,在实际上,人们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耗费时间,过后又特别懊悔。而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否有所作为,对时间的态度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南斯拉夫的伍里凯维奇的这篇散文从一个较新的角度强调了时间的意义,而“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应该说是文章的主题。

我从母亲那儿学会如何工作,曾憎恶懒惰。她常说:“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她还常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时间就是我们拥有的唯一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别荒废它吧……谁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呢。”

时间!然而,这个词意味着什么?我们诞生,我们活着,我们死去,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按时发生的,仿佛时间是某种巨大、崇高、宽广和深邃的东西;仿佛它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天体,包容着一切发光的世界,包含着生命和死亡,而这个地球像是蓝色的大海,无数的鱼在其中相聚相依,同泳同游。我们把已经做过的一切叫做过去;把正在做的一切叫做现在;而我们将要或试图去做的一切则称之为未来。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我们身内,不在我们身外。过去了的存储在我们的记忆中,现在正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而将要来的则包容在我们的希望和期待之中。

我们总是在期待着什么;我们的生命就是在期待中耗费掉了;我要说,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期待。我们认为某个时刻将会到来,而且一定会到来,那时我们的期待将会实现。在某种情况下,满足和实现我们的希望似乎依赖于时间。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坚定地相信并且确认,时间依赖于我们,而我们并不能使它缩短或延长。

我们把时间分为时代、世纪、年代,并给这些虚构的划分取上名字,把它们看作是某种真实的存在它们自身之内并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某种东西。我们相信我们真正量度了时间,而实际上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不存在什么东西;在我们的书籍之外也不存在什么东西,在书中我们写下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谬见和我们的空虚的言辞。时间在其自身中什么也不是;它不是实在,不是实体,而是人们的思想、观众,书中的一词,石头上的一道刻痕。

亲爱的死去的母亲,当你说:“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或许你说出的是一个巨大的真理,或许你的朴素的思想所要表达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父亲!一个人在他的民族中是个伟人,在上帝面前也是正直的,他也许会这样祈祷:“教我们计算我们的日子吧,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使我们的心灵专注于寻求智慧。”

我注意到天才和头脑简单的人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他们都能够显示真理:前者通过理性的力量得到它,后者则通过他们的心和爱。庸人并不是真正的人。

4、生    

导语:R·罗兰,法国著名作家,一生著述丰富,广为传诵。重要作品有《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等等。他是一位善于独立思考,挖掘人生真谛的作家。在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诗中,他向读者揭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能够被杀死而不能被打败的,因此,在灾难面前要直面灾难,在不幸面前要直面不幸,“战胜自私”,“努力激发你心中的光明和力量,激发那无私的爱和奉献的喜悦。”青年朋友们,我们应该将这篇散文诗放在书桌旁,时时诵读,牢牢记在心中,作为战胜“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战胜自私的助手。

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上最大的罪过。即便在各种各样的灾难面前,也决不能走这条路。

人生是场无休止的激烈搏斗。要作一个真正的人,就得随时准备面对无形的敌人,面对存在于自己身上能致你于死地的那股力量,面对那乱人心志引你走向堕落和毁灭的糊涂念头。

一切能激发生机的思想都是美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私,它能使生命之泉变得浑浊和涸竭。努力激发你心中的光明和力量,激发那无私的爱和奉献的喜悦。

5、守   

导语:在现实生活中,常可以看见许多人埋首于求这求那,总以为拥有得越多越好,总以为灯越红酒越绿越惬意。他们把追求物欲当作最大的满足,把安逸当作最大的幸福。他们在躁动不安中,忘却了远大的理想,忘却了心中的目标。守不住自己是人生的悲剧,更是青春的悲歌。

守住自己,譬如守住一方麦田,一本好书,抑或一面飘扬在我们心中的旗帜。

因为四周纷纷扬扬的铜钱雨,我们曾经把手伸出去老远,来不及收回的双手却因此失去了出击的力量;因为空中闪闪烁烁的繁华美景,我们的目光变得游离和散漫,我们的双脚也正在远离我们脚下平朴而坚实的土地……

赶上一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只要我们攥紧拳头,世界就在我们手心攥着。不幸的是,年轻的我们在过分追求人生自我价值体现的同时,又错误地选择了急功近利。茫茫人流中,随处可见的是浮躁不安的忧烦和力不从心的疲惫!

不经意地,我们就失落了一颗平常心。

既然执著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营养,我们为何不去守住那份执著?     既然淡泊是一种大音稀声的境界,我们为何不去守住那份淡泊?     既然清爽是一种青松傲雪的风骨,我们为何不去守住一身清爽?

流动的生命是鲜活的。守住自己不是固步自封,更不是不思进取。只是,在我们躁动着背起行囊的时候,别忘了检查自己是否备足了干粮。     因为,苦涩的是青橄榄,断折的是嫩翅膀。

守住自己,如海边的望夫石守望忠贞不渝的爱情;     守住自己,如街旁的梧桐树坚守默默无闻的岗位; 守住自己,如带露的白玉兰守护冰清玉洁的生命。

青春年轮总是在投入和汲取中茁壮。让我们对自己说,守住自己。然后,把目光投向遥远。

6、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

导语:富有的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值得我们深思。其实,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一辈子的时光。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光的过程。一个人的一生中,有的人需要地位,于是就用自己的时光去换取权利;有的人需要财富,于是就用自己拥有的时光去换取金钱;有的人追求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逸中从容不迫地度过自己的时日。青年朋友,你打算怎样支配自己所拥有的时光呢?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管理的国家,在那里,婴儿一降生,医院就会立即打开计算机,通过户籍网络查看他是这个国家的第几位成员,然后以此为编号,开始在户籍卡上输入这个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用的都是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1998年,南美的一个黑客通过互联网侵入瑞士的户籍网络,他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注册为瑞士人后,开始填写有关的表格。在填写“财产”一栏时,他随便敲了一个数—3·6万瑞士法郎。这个黑客在确认自己做得天衣无缝之后,关掉了机器。他以为几年后作为瑞士人的亲属,进入瑞士将不成问题。然而不到3天,瑞士当局就发现他们的国家多了一位假居民。

查处这个假居民的并非瑞士的户籍管理人员,而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在为自己的女儿注册户口时,对前一位在“财产”栏填3·6万瑞士法郎的人产生了怀疑,因为所有的瑞士人都知道在为孩子填写所拥有的财产时,填写的都是“时间”二字。他们认为,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所拥有的财富,除了“时间”以外,在不会有其他的东西。

理所当然,这位做了三天瑞士人的假居民在被查出之后就被抹掉了。

7、谁是     

导语: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有工作,就会使人快乐。有人曾给患忧郁症的病人开过一个处方,让他每天想着法子工作,想着法子如何使他人欢喜,结果病人在14天内就痊愈了。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就必须充满想象,对未来充满希望,始终保持童心,并懂得自得其乐。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那种无私的、不计报酬的爱。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只有这样的人,世人才会给他最美妙的报酬,正所谓予人快乐予己快乐。

有一样东西可以让你获得你想要的一切:和谐的人缘、美满的家庭、满意的工作。这就是快乐。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编辑们从应征的8万多封来信中评出4个最佳答案:①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②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③为婴儿洗澡的母亲;④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8、比尔·盖茨的自我实现之路

导语:有的人把挣钱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于是在挣了数额可观的钱以后会变得不知所措起来—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这样和一堆钞票画等号了吗?而比尔·盖茨却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捐出所拥有的1000多亿美元财产,帮助全球遭受爱滋病和疟疾困扰的病人,只留给他的孩子每人1000万美元。尽管留给孩子的已经是让人咋舌的天文数字,但毕竟只是他全部财产的零头,而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几都将捐献出去,以至《财富》杂志这样评价他:“盖茨根本就没有掉进钱眼不能自拔。他已经说了,他打算把自己的财富赠送给世人。他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他捐助了170亿美元(当时的金额)的盖茨夫妇基金会,不仅是全美实力最雄厚的基金会,也是全世界所有基金会望尘莫及。他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人物之一。”盖茨明白,自己不是救世主,他只想在穷富之间的鸿沟上搭建一座“桥梁”。但是他却能昭示世人,一个人能够攀登到多高的山峰。《比尔·盖茨的自我实现之路》一文的作者是美国的莫克和李群。

稳坐世界富豪排行榜第一把交椅的盖茨,发了大财之后怎么花钱,有很多人替他操心。他并不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出差不坐头等舱,平时不开豪华车。常常身穿T恤衫、背一个双肩包,出现在微软帝国在某个国家的总部。他之所以拼命工作,挣到天文数字那么多的钱,除了让他从思维中享受到极大乐趣外,另一个动机,就是用挣更多的钱来证明自己的本事。他可没有想到,花钱也要本事,正如他后来有一次很感慨地说:“有效地花钱与起初挣到这笔钱相比,几乎是同等困难。”

花钱还不容易,不外乎消费和投资吧?可盖茨花钱,高就高在:他大把大把地将钱花在捐献上。

盖茨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梅琳达等人到非洲旅游,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盖茨心灵的震颤:这个世界实在有太多的溃疡,贫困的阴影在遍及全球的许多国家里蔓延,盖茨感慨之余扪心自问:“我能干什么?”老盖茨对儿子说,应该建立基金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慈善工作。比尔·盖茨欣然应诺,建立了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

基金会最初的重点是向学校和图书馆赠送电脑,并在纪念盖茨母亲逝世一周年时,捐赠给华盛顿大学1000万美元,建立玛丽·盖茨奖学金;又捐献了100万美元给西雅图的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1998年以后,基金会的重点转向卫生保健领域。几年来盖茨不断地向他的基金会以及其他慈善机构大掏腰包:1999年,捐出50亿美元——那年他的财富总额是850亿美元,他捐出了十七分之一;2000年,捐出20亿美元……

2001年1月,他们将原来重点是改善全球卫生保健状况的盖茨基金会,以及侧重普及现代科技的盖茨学习基金会这两个机构,合并成了一个庞然大物: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简称“盖茨夫妇基金会”)。资金总额达到242亿美元,成为当今世界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非营利性慈善机构。这个坐落在西雅图联合湖湖畔一幢旧建筑里的基金会,业务分布于四个领域:一,全球保健;二,教育;三,图书馆和使用公共信息;四,美国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的发展。其中“全球保健”是盖茨夫妇基金会投入金钱和人力最多的项目,最能体现他们的初衷,它基于这样的信念:非洲儿童死亡具有的悲剧色彩并不少于美洲儿童的死亡。

从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的一年之间,盖茨夫妇基金会的捐款项目多达60个,捐款总额高达14·4美元,比美国政府还多出了3亿美元。据美国《慈善记事》半月刊2002年年初公布的资料,受经济困难、股市崩盘等因素影响,2001年美国私人慈善捐献总金额为46亿美元,比上一年110亿美元减少了一半多,但在美国前10名最大数额私人捐献名单中,盖茨仍然高居榜首。

9、我 

契诃夫是俄国的著名作家,擅长于短篇小说的创作,以幽默见长。《我的“她”》以诙谐的文笔,独特的构思,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了懒惰的危害。于忍俊不禁的笑声中给人以深刻的教诲。青年朋友们,认真读一读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思考思考她给我们的启示,用实际行动驱走“她”吧!

我的父母和长官非常肯定地说,她比我出生早。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否正确,只知道我的一生中没有哪一天我不属于她,不受她的驾御。她日夜都不离开我,我也没有打算立刻离开她,因此,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牢固的……但是,年轻的女读者,请不要忌妒……这种令人感动的关系给我带来的只是不幸。首先,我的“她”日夜不离开我,不让我干活,“她”妨碍我读书、写字、散步、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我写这几行时,“她”就不断地推我的胳膊,我为“她”,为“她”对我的依恋而牺牲了一切:前程、荣誉、舒适……多亏“她”的关心,我穿的是破旧衣服,住的是旅馆的便宜房间,吃的是粗茶淡饭,用的是掺过水的墨水。“她”吞没所有的一切,真是贪得无厌!我恨“她”,鄙视“她”……我早就该同“她”离婚了,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离掉,我这并不是因为莫斯科的律师要收四千卢布的离婚手续费……我们暂时还没有孩子……您想知道“她”的名字吗?请您听着……这个名字富有诗意,与莉利娅、廖利娅和奈利娅(俄语“懒惰”一词的发音与这几个名字的发音相似)相似……

“她”叫懒惰!

10、被活活饿死的毛毛虫

导语:这个实验告诫世人:一定不要受定势的桎梏,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模式,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在法国,一位名叫法伯的科学家做过一个很有名的“毛毛虫”实验。

法伯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盘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它们喜欢吃的松针。由于这种虫天生有一种“跟随”的习性,因此只见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缘一圈又一圈地爬行。时间慢慢地过去了,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毛毛虫就这样兜着圈子。在连续7天7夜之后,它们饥饿难当,筋疲力尽,结果全都死去了。

在对这次实验进行总结时,法伯的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稍为与众不同,它们就能够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11、心     

导语:怎样才能驱逐时时都会产生的烦恼,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舒展?这肯定是我们经常想到的问题,而下面的文章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自己想望得太多。想望不是坏事,但想望的太多,而自己能力又不能达到,则会构成长久的失望与不满……

对那些太急于求好,或急于求功的人们来说,他们需要学会一份心灵上的舒展。这种心灵上的舒展是让自己能把一切看平淡些,看轻松些。不要巴望得太高,不要过分地求全苛刻。固然,在正常的情形之下,我们都要求自己上进,要求自己做事要精确、要成功、要胜利、要超然;但是在这一切要求之上,还必须有另一种要求来使它平衡。这要求便是使自己“量力而为”,要“轻松平淡”。

一个人的智力、体力、领悟力与适应力,都有一定的限制和范围,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一路领先,胜过所有的人。我们必须承认有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之处,必须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我们达不到自己所要求的目标时,除去准备继续努力之外,还必须对自己能存几分原谅……

对一个过于求全的人来说,他如想真正得到成功,必须首先让自己学会几分平淡,否则单是那种急于求功的紧张焦虑,就会使他的精神无益的消耗,以致一事无成。

世上真正成功的人,常能举轻若重,履险若夷、临危不乱。这是一份定力,也是一种智慧和胸襟。

凡事在于自己尽力而为,只要自己已经尽力,成功与否,或是否胜过别人,那就不是自己的力量所可操纵,多去忧虑反而分散了自己的精神与心力,削弱了成功的可能性。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名言不但是我们做事为人的一个守则,也更是应付得失问题时的最佳箴言,同时也是一项真正帮助我们达到成功目的的信条。因为我们在耕耘时,如果分心去巴望收获,或因急于收获而不耐烦去脚踏实地地耕耘,都足以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步骤,而减少或失去了应得的收获。

个人的成就与竞争时的得胜,固然是值得快乐的事,但假如一个人处处想得胜,要争强,则不但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反而充满了惟恐被别人超越的苦恼。……

聪明勤奋和平淡轻松是成功的两翼,缺少其一,都将使你不能成功。

12、魔     

导语:魔鬼城到底有什么秘密?为什么在600年间,凡是走进小城的外地人,没有不上当受骗的?又是为什么那位希腊哲学家却能完好无缺地走出来?原来谜底是哲学家留下的那句话:“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人能够欺骗你。”告诫人们一定要诚实,不要被贪欲迷住心窍,这应该是这个故事的主旨吧!

埃及的迪拉玛,被称为魔鬼城。它处在帝王谷的入口处。从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600年间,凡是走进小城的外地人,没有不上当受骗的。

史书记载,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外地人是位阿拉伯商人,他想贩些银器回去,结果被一个带路的小孩骗走了脚上正穿着的一双皮靴。还有一个来自大马士革的旅行者,他想到帝王谷去探宝。进城不到一刻钟,就被一个吉卜赛人连钱带行李骗了个精光。据传,印度一位道行最高的巫师漫游至此,也没逃出被骗的厄运,身上唯一的一件东西——铜蛇管,被一个哑巴骗走。

对于魔鬼城之迷,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迪拉玛是狮子、水牛、天狼三个星座在地球上的重心投射点,地理位置特殊,外地人走进这里头脑都要失灵;也有的说,是埃及法老图特安哈门的咒语在起作用,他说:“凡扰乱法老安宁的人必死”,在这个入口处,他在用“让你破财”的方式,仁慈地提醒你不要走进帝王谷。

然而,自从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来到这里,这些说法就被动摇了。因为作为外地人,他在城里住了一年,不仅头脑和原来一样清晰,而且随身携带的东西一件都没丢。有个罗马商人得知后很兴奋。他想,一个能清醒地走出迪拉玛的人,一定是破解了法老咒语的人。……罗马商人决定去拜访那位希腊哲学家。他随自己的商队来到希腊,可惜那位哲学家已经去世5年了。希腊人告诉他,哲学家临终前曾在摩西神庙的石壁上留下了一句话。那句话是哲学家从迪拉玛漫游归来后写上去的。于是商人来到神庙,凝视着哲学家留下的话,禁不住喃喃自语:说得多好啊!说得多好啊!然后匍匐在地,表示对哲学家的敬意。

2300年后的一天,一位考古学家在迦勒底山脚下挖出7个巨大的石碑。其中的一块刻着这么一行字:“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人能够欺骗你。”这句话,正是那位哲学家留下的。

13、不      

导语:中国第二届科学奖获得者王选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说出下面一段令人深思的话。事业获得成功靠什么?学习获得成功靠什么?一生获得成功靠什么?人们或许有许许多多的答案,但是王选所讲的“不靠幻想靠奋斗”应该是最正确的解释。不管人们用什么词汇,但是奋斗应该是成功二字的精髓。青年朋友们,人生在世,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想摘取丰硕的果实?那么,就让我们像王选院士所希望的那样,抛却幻想,努力奋斗吧!

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衡量的标志,不仅在于分数的高低,重要的要看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体现在多方面。年轻人一定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现在有些二三十岁的青年很浮躁,不愿做脚踏实地的努力,有的以为靠炒股就可以赚几千万美金,说30岁就可以退休了。其实,他们想得太简单,他们不懂高科技的积累是长期的。有人只看到比尔·盖茨的财富,不知道他青年时期受的磨难,他从13岁一直拼搏到30岁,苦苦奋斗17年。为了事业的成功,他经常连续工作,疲劳了就睡在地板上。

一个人取得成就,要付出很多代价的。王选的创业过程也是与艰苦相伴的。1958年大学毕业后到1962年的几年间,正是王选搞计算机的最初阶段。60年代初期我国经受自然灾害,王选搞科研每天到深夜,晚上也就只能喝三小碗稀粥。到中年后,王选在18年科研奋斗过程中没休过假期,大年初一都在做实验。“文革”前每天工作在13个小时以上。科研切忌急功近利。那种幻想着有朝一日不经艰苦努力就能一举成名,或者一夜之间就成为百万富翁的想法,是没有可行性的。……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像前辈那样刻苦、扎实,耐得住寂寞……

14、找回属于你自己的快乐

导语:这篇散文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的安德鲁·马修斯,他以谈心的形式,开导人们要 笑对人生,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当我们对生活不满足的时候,我们就坠入了欲望和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之渊。对生活,我们不再心存感激,取而代之的是失意、沮丧、愤恨、埋怨……不管生活赐予我们多少,我们总不知足,我们的心灵,因此丧失了永久的宁静,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快乐。不少人甚至因内心失衡而走上报复生活的邪恶之路。懂得知足,学会感激生活一死一缕的给予,我们的心灵才能安享宁静的幸福与快乐。

你有没有期望过你的钱可以多一点儿?考试过得轻松一点儿?或者你的父母是其他人?你是不是觉得没人了解?—恭喜你,你即将变得很快乐!

……你或许会问:有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有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是的,比如,你根本没有可能换自己的父母,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容貌。可是,这又算什么呢?上帝给你的一切都有它的道理,你在一方面欠缺,这或许会促进你在其他方面超人一等。你不是有钱人的后代,或许是有钱人的祖先。

我的朋友约翰·福佩天生没有手臂,但他获得了传播学硕士学位,还到世界各地的公司和学校演讲。他从来不会问:“为什么我天生就没有手臂?”他只问自己:“我怎么去克服它呢?”所有你用手做的事情——梳理头发、点钱、开车、开门——他都用脚来做。与约翰到中国餐馆吃饭是一件有趣的事。当其他人用刀叉吃饭——他们认为用筷子实在太难了——约翰却表演他的一流筷子技巧,而且是用脚趾。约翰说:“我接受我自己。没有了这些挑战,我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我。”无疑,他是快乐的。

……其实,经济和一个人的快乐程度确实有关,但这不是唯一的。想想看,你现在挣的钱可能是以前的两倍,但是你的快乐程度也许并没有以前的两倍。我觉得,金钱只能够支付你最基本的用度就可以了。比如衣食住行。如果你连这最基本的钱都挣不到,那就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了,问题一定出在你的身上。

事实上,一切关于不快乐的追问都是有意义的。这表明我们有向上的精神。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或许你会觉得今天的不快乐会换来明天的快乐,因此,你宁肯在不快乐中日日消磨,这是错误的!快乐应该就在当下!你所要关注的是怎么样把你每天的24小时过好。只要你有这样的信念,一定会赢得源源不断的快乐。相反,如果你想得过多,你的包袱就太沉重了。如果你总是担心你未来的生活,你生命里就有不能承受之重了。

15、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

导语:我们常说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怎么去做——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就是了。

这是一则同法国著名画家柯罗有关的逸事:有位年轻画家很仰慕柯罗,一天,他拿自己的得意之作请大师赐教,柯罗耐心地挑出了画中的几处缺陷,年轻画家很是感激地说:“等明天,我一定按您指教的去改。”柯罗激动地说:“为什么不是今天?要是你今晚死了呢?”

诚然,除非有什么天灾人祸,年轻画家是不会在半夜猝死的。其实,柯罗的话,正好代表了这样一种处世哲学: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

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说的杰出代表还有一个巴尔扎克。这里有一份巴尔扎克的时间表:

8:00——17:00出吃饭外,修改校对作品清样;     17:00——20:00晚餐之后外出处理出版事务,或走访一位贵夫人,或进古玩店过把瘾;     20:00——0:00就寝;     0:00——8:00写作。

这就是那位只活了51岁、身高不足1米60、每天只睡4小时的作家;这就是那位演绎了《人间喜剧》的文学巨匠!

如果不是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如果不是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历史岂会给那个矮子那么高的定位。

16、人生最大的需要是什么

导语:人生最大的需要是什么?不是金钱、地位、美女、香车乃至一切身外之物,而是被需要。这是我们的快乐之源。需要是一种索取,被需要是一种忘我的付出和满足,它使我们在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常常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欢乐。为人处事中,我们尽管大量地给他人以鼓励、帮助、掌声,而那些东西在我们本身是不会因“给予”而减少的,反而是我们给别人的越多,自己的得到的就越多。许多人被我们铭记在心,就是因为他们奉行了“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这一原则。

从前,在迪河河畔住着一位磨坊主,他是英格兰最快活的人。他从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生活虽然很难,但他每天忘不了像云雀一样欢快地唱歌。他乐于助人,他的欢乐带动了整个农场,以至于人们能从很远的地方听到从村子里传出来的欢声笑语。这一带的人遇到烦恼总喜欢以他的愉快方式来调节自己的生活。

这个消息传到国王耳朵里,国王想,一个贫贱的农民怎么会有那么多快乐呢?他生活贫穷需要财富,他田地贫瘠需要良田,他生活忙碌需要轻松。国王决定去拜访这个磨坊主。

国王坐进磨坊后,就听到磨坊主在唱:“我不羡慕任何人,只要我有一把火我就会给别人一点热;我热爱劳动,我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家庭,我不需要别人的施舍;我要多快活就有多快活。”国王说:“我羡慕你,如果我能像你一样无忧无虑,我愿意和你换个位置。”磨坊主说:“我肯定不换。你只知道需要别人,而从不考虑别人需要你做什么。我自食其力,因为我的妻子需要我照顾,我的孩子需要我关心,我的磨坊需要我经营,我的邻居需要我帮助。我爱他们,他们也很爱我。这使我很快乐。”国王说:“你还需要什么?”磨坊主说:“我希望别人更多地需要我。”国王说:“不要再说了。如果有更多的人像你这样,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啊!”

17、李远    

导语:“我们应该羡慕一个人的能力与学识,不要羡慕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受。”李远哲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一心追逐物质享受,那么就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去做学问。李远哲之所以能够获取诺贝尔奖,是与他的生活观息息相关的。从补丁上可以走出科学巨匠,而锦绣衣衫难以支撑艰难攀登者的步履。

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与复旦大学生谈话时说:“……我在大学一年级时穿的一件衣服是我父亲留下来的,有很多补丁,每个礼拜天我都要补几针。穿的袜子破了,就要把电灯泡摘下来,袜子套上去,自己补。确实,那时生活很清苦,但我们自得其乐:我想,吃得饱,有地方睡觉,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大概会满意的……我要说,衣服是穿暖和的,而不一定要穿好的……如果你真是喜欢学问,想买本原版书,穿戴也就不可能在你的考虑之内了……我们应该羡慕一个人的能力与学识,不要羡慕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受。这样,生活就会好过多了。

18、换个角度看世界

导语:人生在世,需要知识,也需要智慧。智慧可以让人战胜困难,走出低谷;智慧可以让人更加聪慧,获取成功。而换个角度看世界,就是一种智慧。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的事例证明换个角度看世界是一种超凡的智慧,是一种走出困境的法宝。

据说鞋子是这样发明的:有个猎人外出时被尖锐的石头刺破了脚。妻子为他包扎伤口时心疼地说:“要是能把你打猎时走过的森林、原野全部铺上动物的毛皮就好了,那时你就不会把脚刺破了。”这当然是异想天开,绝对不可能实现。但猎人却由此受到启发,尝试着把一块坚韧的兽皮绑在脚上。从此,他再也不用担心石头刺破脚了。这就是最初的鞋子。

故事里的猎人没有能力把大地全部铺上动物的毛皮——很明显,这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但他却给自己制造了一块跟脚一起移动的毛皮,这就达到了把整个大地都铺上毛皮的效果。

有许多故事,都需要放弃用毛皮铺满大地的想法,去为自己做一双跟脚的鞋子。     你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可以用灿烂的笑脸改变自己的命运,让别人感觉到你的可爱;

你不可能改变自己卑微的出身,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让别人不再轻看自己;     你不可能改变已经发生的错误,但可以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让自己尽快与成功相约;

你不可能重新选择职业,但可以试着让自己热爱手头的工作,并认认真真干好它;     你不可能让每件事情都遂心如意,但可以全力以赴尽力而为,让自己不会因为疏忽而懊悔;

你不可能让每天都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可以在出门的时候为心灵撑一把伞;     你不可能让花朵永远在枝头绽开,但可以用眼睛留住那最美丽的瞬间;     你不可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可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把握自己;  你不可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不懈的奋斗,让它不断地粗壮起来,绚丽起来。

19、把缰绳拴得再短些

导语:饲养员将缰绳拴得短些再短些,看似残忍,实则是出于培养其生存能力的苦心。人是一种高等动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人人明白的道理,更应该自觉地把自己身上的“缰绳” 拴得短些,再短些!

一个生长在农村的青年,三十年后对一位生产队饲养员的话还记忆犹新。

当时,生产队搞运输主要靠马车,各个生产队都建有马号。一次,这个青年发现,马号外总有几匹半大的马被很残忍地拴在马桩上。说残忍,是因为那缰绳拴得很短,被拴的马只能围着马桩打转而无法卧下。一次,他看见一匹马想要卧倒而让自己的上半身挂在了马桩上,缰绳将它的嘴勒得鲜血淋漓,真是可怜呀。他走向前,准备帮它解脱困境。

“把缰绳拴得再短些!”他的身后传来饲养员的声音。这个青年十分纳闷。饲养员解释说:“这些年轻的马再过一两年就要拉车干活了,现在需要的是锻炼。留的绳子长了,它就会卧在地上,它连站的脚力都没有,将来又怎么驾车上路呢?不干活的马只能进屠宰场!” 饲养员的残忍原来是对它们的爱护啊!

马,本来是一种无自觉的动物,它们依靠自己的本能生活。当环境给了它们“躺下去”的机会,它们自然会全盘接纳。但这种接纳也为它们埋下了祸根——最终丧失了面对困厄而生存下去的能力。

20、你    

导语:文中获聘者的答案是完美的,也充满了智慧。生活的征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选择横亘,应该怎样选择?怎样的选择才是明智的?我们应该好好思索。

一家公司招聘职员,有一道试题是这样的:

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三个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第一个是看上去濒临死亡的老妇;第二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但你的汽车只能再容下一位乘客,你会选择谁?     这是一道人格测试题。每个人的答案都有他的理由:也许你会选择老妇,因为她就要死去,我们应该挽救她的生命;也许也会选择医生,因为他曾经救过你的生命,现在是你报答他的最好机会;也许你会选择你的梦中情人,错过这个机会,也许你就永远也找不会她(她)了……

在200个候选人中最后获聘的一位答案是什么呢?这个答案是:“我把车钥匙交给了医生,让他赶紧把老妇送往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着我心爱的人,一起等候公交车的到来……”

21、自救   

导语:假如你现在身处枯井,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可驴子教会了我们,走出绝境的秘诀是拼命抖落掉在身上的泥土,使之成为自救的台阶。自救靠的是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人们正要填一口枯井的时候,一头驴子掉到了井里。井很深,那头驴子又很老,人们想尽办法,也没能把驴子拉上来。尽管驴子哀怜地求救叫喊,无奈之下,人们还是决定埋了它。

当第一铲泥土落在枯井中时,驴子叫得更响了。它显然明白人们的意图。可是,当第二铲泥土落到井里的时候,驴子却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铲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惊人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们踩在脚下,让自己登高一点。

人们不断地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并把它们踩在脚下。就这样,驴子随着泥土的抖落不断登高,最后竟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地走出了枯井。

22、跳     

导语:不少人在做事之前,首先设想的是困难,仿佛下面文章中那被罩上玻璃罩的跳蚤。玻璃罩一再降低高度,跳蚤变成了“爬蚤”;在自行设想的玻璃罩——困难的束缚下,人们一再自行降低奋斗的标尺,丧失了斗志与勇气。青年朋友们,即然已经设定了奋斗的标尺,就要坚定不移地前进。向上跳跃,向上跳跃,即使有“玻璃罩”,也不要松劲。不要随意降低标尺,可以跳过1米5,决不只跳1米2;可以跳过1米8,决不只跳1米5。千万不要委屈自己!     科学家做过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后来,科学家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接下来,科学家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跳跃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跳蚤已无法再跳了。于是,科学家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跳蚤变成“爬蚤”,并非跳蚤已失去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最可悲之处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跳蚤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

23、快乐,不是教育的唯一

导语:下面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很值得思考。学习是艰苦的劳动,它不可能总是充满快乐;同样道理,生活也是充满痛苦,布满荆棘的。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困难与艰辛。     也许是由于受了“快乐足球”的影响与启发,如今凡事讲“快乐”似乎已成了一种时尚。表现在教育上,就是一些学校和老师也大力提倡“快乐学习”、“快乐考试”。

轻轻松松地学习,快快乐乐考试,人人上大学,个个能成才,世界上有这等好事?不要说我国目前的同龄人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五的人能够上大学,即使一些发达国家百分之六七十的升学率,也没有说搞什么“快乐学习”和“快乐考试”。如果说要问小学生什么使他们最快乐,我想十有八九的人会说是看电视、玩游戏,因为这是人的天性使然。     从一个人掌握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来看,学习绝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考试更是不快乐的,除非不认真学习,不想取得好成绩。如果要想学有所得或学有建树,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不下一番功夫,恐怕是达不到相应高度的。对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来说,除了让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还应该使他们懂得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培养毅力、成长自己的过程。因此,从小培养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精神,就应该从学习开始做起。 米卢倡导“快乐足球”是有它的背景的,因为“国足”那些球员往往在重大赛事中容易紧张,发挥不出平时训练时的水平,从而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因而说米卢用的是一种心理疗法更为确切。“快乐足球”并不排斥平时训练时的刻苦,位置竞争的激烈。我们倡导“快乐学习”、“快乐考试”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有学生感到学习和考试都不快乐,是否就可以不学习、不考试?所以,“快乐”不是学习和考试的前提,更不应该成为学习和考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一点我们应该清楚。

24、爱·成功·财富

导语: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创造一切财富。爱是一种能量,它可以产生巨大的财富。爱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激活能量。许多奇迹的产生,都缘于爱。爱可以唤醒人们体内巨大的潜能。没有爱,再多的财富,也不能使人幸福。没有爱,再大的成功,也不能使人快乐。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在一户人家的门口,来了三个人,一个叫财富,一个叫成功,还有一个叫爱。他们问这家人,需要他们三个中的哪一个?但前提是只能选择一个。     这家人开始了讨论。     一个说:“让财富进来!有了财富,我们就可以过上幸福的日子。”另一个说:“让成功进来!只有成功,我们才有成功感,我们就可以感到快乐了。”又一个说:“让爱进来!我们更需要爱,只有爱,我们才会感到温暖。”     到底是让谁进来呢?最后,他们选择了爱。     那个叫爱的便走了进来。可不一会儿,财富也走了进来,成功也走了进来。这家人很纳闷,问:“我让爱进来,你们两个怎么也进来了?”财富和成功回答:“我们是和爱在一起的。只要有爱,就会有财富;只要有爱,就会有成功。只要有爱,才会有真正使人幸福的财富。只要有爱,才会有真正的成功。”

25、迎向风雨道路宽

导语:在自然界,我们可以看到恶劣的环境锻炼了羚羊、斑马、梅花鹿的生存本领,而人工豢养的猛兽,因为生活条件优裕,而渐渐失去了活力,变得“手无缚鸡之力”了。登山,迎向风雨道路宽;在人生的征途中,不也是如此吗?     有人问一位登山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的风雨不是更大吗?”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了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26、一    

导语:这篇短文告诉人们:对待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关键在于,我们应该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不是裹步不前。     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了一大半,忽然跌落下来。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     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随后,他想:我遭到了一点挫折,我能气馁、退缩、自暴自弃吗?     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唉,可怜的虫子。”随后,他想:反省我自己,我正在做的事,一再失利,我应该学得聪明一些……     第三个人询问智者:“观察同一只虫子,两个人的见解和判断截然相反,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可敬的智者,他们哪一个正确呢?”    智者回答:“两个人都对……太阳在白天放射光明,月亮在夜晚投撒青辉——它们是相反的……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是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受就不同,他们获得的启示就不同……形式的差异往往蕴涵着精神实质的一致;表面的相似, 倒可能掩蔽着内在的不可调和的对立……”

27、人     

导语:如果我们具有“人生只有三天”的意识,那么我们一定会百倍珍惜时间,我们的人生自然会更加辉煌。

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学生们每天上课前总要全体虔诚地祈祷,祈祷词是:     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

28、愿望     

导语: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下面文中林肯的感悟,很有哲理,充满辩正的味道。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完全可以迁移到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之中。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一位叫马维尔的记者去采访林肯,他们有这么一段对话。

马维尔: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成就英名?     林肯: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     马维尔还没来得及继续问,林肯的马车就出发了,因此,他一直都没弄明白林肯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近50年了,马维尔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在这里,林肯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

29、搀    扶

导语:青年朋友们,当我们与人交往时,千万不要忘了“搀扶”这个词。把“搀扶”当作溶剂,人与人之间就会消除了隔阂、矛盾、自私,而变得分外亲密、友好。     你的脚陷进泥淖,搀你一把就会走上来;我的身体失去平衡,扶我一把就会站稳。生活中,你我——需要搀扶!//     搀扶,一种心灵的抚慰,一种友情的闪烁。有时就这么平易的举动,就能帮你摆脱困境的苦恼,就为我绽开信心的花蕾。//     无需躲避直率的目光,这是发自心灵的呼唤。搀扶的力量在你我之间架起了桥梁,还惧怕什么山川沟壑?//     来,伸出你的手吧,伸出我的手吧,让我们用心紧紧相握,共同搀扶着跋涉人生。

30、每      

导语:这是美国作家奥斯卡·契斯盖尔的作品。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以大量确凿的事实,深刻地而又令人信服地论述了时间的意义,给人们指出切实可行的利用时间的方法——仅仅是每天抽出一小时而已。“每天花一小时来干你想干的任何事,这有助于挖掘出你身上的潜在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若不去挖掘,它很容易消失。抓住这点时间,就能使你的心灵变得更美,生活更有情趣,生命更有意义。不信你就试试,看看结果会如何。”此文结尾的这段话很值得深思。     一位名叫富兰克林·费尔德的人曾精辟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么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紧凑的年代里,人们似乎每天都有充裕的时间去做完想做的事,所以许多念头就此打消了。但世界上仍有许多人用坚定的意志,坚持每天至少挤出一小时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事实上我注意到,往往是越忙碌的人,他越能挤出这一小时。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蜂鸟(一种世界上最小的鸟),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做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出作品。     休格·布莱克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他从百忙中每天挤出一小时到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包括政治、历史、哲学、诗歌等方面的书。数年如一日,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也从未间断过。后来他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这时他已是最高法院中知识最渊博的人士之一。他的博学多才使美国人民受益非浅。     要挤出这一小时并不容易,需要有恒心和决心。关键还在于如何设法得到这一个小时,并且有效地利用它。我的朋友威尔福莱特·康,前半生奋斗了40年,成了全世界布业的巨头之一。尽管事务十分忙碌,他仍渴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说:“过去我很想画画,但从未学过油画,我曾不敢相信自己花了的力气会有很大的收获。可我最后还是决定了,无论作多大的牺牲,每天一定要抽出一小时来画画。” 威尔福莱特·康所牺牲的只能是睡眠了。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唯一的办法是每天清晨5点前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他说:“其实那并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每天清晨这个时候,渴望和追求就会把我唤醒,怎么也不想再睡了。”他把顶楼改为画室,几年来从不放过早晨的这一小时。后来时间给他的报酬是惊人的。他的油画大量地在画展上出现了,他还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画以高价被买走了。他把用这一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变为奖学金,专供给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     每个人的脑子都有能力去创造和想象,为自己寻找到机会。一位名叫尼古拉·格里斯多费罗斯的希腊籍电梯维修工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他每天下班后到晚饭前,总要花一小时攻读物理学方面的书籍。随着知识的积累增多,一个念头跃入他脑海。1948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计划。这种加速器比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器造价便宜而且更强有力。他把计划递交给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作实验,又再经改造,这台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7000万美元。格里斯多费罗斯得到了1万美元的奖励,还被聘请到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工作。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战争最艰难的年代里,时常强迫自己挤出一小时来集邮,借以摆脱周围的一切。他时常到一栋房子,把自己关在里面,摆弄着各色邮票。来的时候,他脸色阴沉,心情忧郁,疲惫不堪。等到离开时,精神状态完全变了,变好了,似乎整个世界变得明亮了。对这位总统来说,这点时间的独自清静换来了新的精神面貌。     ……亨利·索罗说:“我从没找到过这么一个伙伴,他能像这一小时那样长期地陪伴着我。”每天花一小时来干你想干的任何事,这有助于挖掘出你身上的潜在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若不去挖掘,它很容易消失。抓住这点时间,就能使你的心灵变得更美,生活更有情趣,生命更有意义。不信你就试试,看看结果会如何。

31、与书为友

导语:书籍是人类杰出的创作,书籍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结晶。历史上,凡成就功业者无不是酷爱书籍的人。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是壮大自身,充实自身,发展自身的捷径。凡立志要有所作为的青少年都应该确实地“与书为友”。“了解一个人,你可以看他读什么样的书”,“(读书)年轻时让我们从它那儿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亲抚和安慰”,“一本好书常可视作生命的最佳归宿,作者一生所思所想的精华尽在其中”,“好书是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的总成,令人感铭于心,爱不释卷,成为我们相随的伙伴与慰藉。而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会像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只要翻动书页,伟人的话就会历历在目”,“书籍将我们引入一个高尚的社会”……这些至理名言都出自英国作家斯迈尔斯的《以书为友》这篇文章,请青年朋友用心阅读,你将获益不浅。

想了解一个人,你可以看他读什么样的书,正如看他交什么样的朋友。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该找最佳最善的为伴。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无改变,两心相伴,其乐陶陶。当我们身陷困境或处于危险,好书决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让我们从它那儿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亲抚和安慰。

同好一书之人,往往可以发现彼此间习性也相近,恰如二人同好一友,彼此间也可引以为友。中国有句成语:“爱屋及乌”,若引申为“爱人及书”,更不失为一智语。人们的交往若以书为纽带,情谊将更为真挚高尚。对同一作家的钟爱,使人们的所思所感,欣赏与同情,都有交相融会。作家与读者,读者与作家,也能相知相通。

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入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今犹记。书中别人的事,能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无论何地,好书无须倾囊而购,就能得到。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因之充满了书香之气。”

一本好书常可视作生命的最佳归宿,作者一生所思所想的精华尽在其中。对大多数学子而言,他的一生是思想的一生,因此好书是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的总成,令人感铭于心,爱不释卷,成为我们相随的伙伴与慰藉。而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会像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磨蚀。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却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翻动书页,伟人的话就会历历在目,犹如亲闻。时间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名言才能传世。

书籍将我们引入一个高尚的社会。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教诲,亲见所行,心心相印,欢娱与共,悲哀同历。我们仿佛嗅到他们气息,成为与他们同时登台的演员,在他们描绘的场景中生活、呼吸。

凡真知灼见决不会消逝于当世,书籍记载的精华远播天下,至今为有识之士侧耳聆听。古代先贤影响,仍融入我们生活的氛围,我们仍能时时感受到逝去已久的人杰们一如当年,活力永存。

32、坚    

导语:许多成功者,他们与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是机遇,更不在头脑是否聪明。而只在于成功者多坚持了一刻——有时是一年,有时是半年,有时是一天,有时仅仅只是一遍鸡鸣。青年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毅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而成功有时就在坚持一下之后。

人们是怎样从米的白、高粱的红、葡萄的紫里发现了酒的透明与清醇? 传说:有两个人偶然与神仙邂逅,神仙授他们酿酒之法叫他们选端阳那天饱满起来的米,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水,调和了,注入深幽无人处千年紫沙土铸成的陶瓮,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菏覆盖,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像每一个传说里的英雄一样,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齐了材料,把梦想一起调和密封,然后潜心等待那个时刻。

多么漫长的等待啊。第四十九天到了,两人整夜都不能寐,等着鸡鸣的声音。远远地,传来了第一声鸡鸣,过了很久,依稀响起了第二声。第三遍鸡鸣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来?其中一个再也忍不住了,他打开了他的陶瓮,惊呆了,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酸。大错已经铸成,不可挽回,他失望地把它洒在了地上。

而另外一个人,虽然也是按捺不住想要伸手,却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三遍鸡鸣响彻天光。多么甘甜清澈的酒啊!只是多等了一刻而已。从此,“酒”与“洒”的区别,就只在那看似非常普通的一横。

33、诺贝尔奖得主谈成功秘诀

导语:2002年6月17日下午,参加清华大学“前沿科学研讨会”的四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与清华大学的130多名同学聚集一堂,畅谈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科研体会。他们是朱棣文(1997年获奖)、Robert B.Laughlin(1998年获奖)、Gerardus’t  Hooft(1999年获奖)和Erie A.Comell(2001年获奖)。这几位大师的谈话,对希望自己早日成才的青年学子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成功的三大要素:好奇心、勤奋、机遇

“好奇心每个小孩子都有,但很多人到了成年就没了。是否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这是成功科学家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 Robert B.Laughlin这样认为,“我的快乐就是把整个世界变成物理公式。对我来说,搞科研完全出于好奇,绝不是为了赚钱。”朱棣文说。

在常人的眼里,科学研究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过程往往十分枯燥,科学家要想成功,就要非常执著、非常勤奋才行。这四位科学家都认为,勤奋对于科学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但同时,他们却否认了科学研究很枯燥的说法。

很有意思的是,尽管在场的很多清华学子认为,天赋对一个成功科学家很重要,但四位科学家却没有一位选择天赋。40岁即获得诺贝尔奖的Erie A.Comell称自己是个来自小“potato”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小“potato”。朱棣文说:“我们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人,出生时谁的脑门上也没有成功标志。”而Gerardus’t  Hooft则干脆说,天赋与勤奋差不多是同一个词,让人想起爱迪生“天才就是百分之九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的名句。

这四位科学家一致选择了“机遇”作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世界上有好多聪明的、有才能的人,但只有一部分能够成功”。在朱棣文眼里,机遇意味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朱棣文生长在一个书香世家,当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工作的实验室只有20来个人,却有五、六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Robert B.Laughlin对学生说:“……你们要想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要专注于做那些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生命的过程很短。而每个人都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个世界更美好。”

Robert B.Laughlin有过功课不及格的经历,他说:“重要的是你是否理解它,要坚持不懈地提问,即使答案正确也应该问为什么正确,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朱棣文看来,考试并不重要,学生也不要只满意一个解决方案。“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科学直觉的习惯,用不同方式看待问题,以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即使你对一个问题了解很深,也不要就此停止,要练习用5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一个问题。”

选择职业:从事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

朱棣文小的时候,画画很好,父母都希望他成为一名建筑师。但朱棣文却对物理情有独钟。尽管其母与杨振宁是同学,母亲是学物理的,但她不太赞成儿子学物理,因为担心他学物理“生存不下来”。朱棣文说:“我只能学物理,我太喜欢物理了。我自己听我自己的。”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朱棣文对学子的建议是:“不要为父母的高兴,或社会地位、或金钱而选择你的职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对科学感兴趣,就去做!而如果你对赚钱感兴趣,也去做好了!”

Gerardus’t  Hooft的父亲是工程师,他希望儿子能子承父业,然而汽车与轮船不能吸引Gerardus’t  Hooft的注意力。他说:“这些都已经有人发明了,我要有自己的创造。”当有同学问选择研究领域时是选难一些的还是选容易一些的,Gerardus’t  Hooft回答说:“30年前我也曾面临这样的选择。高中物理课讲到原子核的内容时,很难,很有挑战性,而这更激发了我对物理学的兴趣。年轻人应尽量开拓自己的兴趣,根据直觉来选择,不必听我们这些老家伙的意见。”

34、树立远大目标是重要的

[导语]  下面的材料以准确的数字、确凿的事实告诉我们“树立远大目标是重要的”这个道理。青年朋友们,当你们在人生长河中扬帆远航的时刻,千万不要忘记树立远大目标。远大目标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它可以不断地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使其永葆内在的青春。若没有远大目标,就不会有生活的信心,向上的动力,就像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样,只能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临出校门,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1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 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外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35、命运并非上天安排

[导语]  这是选自报刊上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张学党。文中的“我”对生活对命运对荣誉对挫折对情感的感悟给人们以丰富的启迪,作者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也值得我们思索。

我不知道此生命运如何,可我知道,它就握在自己手中。命运并非上天安排,从来也没有什么救世主。要获得幸福拥有辉煌,就得去耕耘去铸造,就得左右自己,做命运的主人。

我不知道前行的路上有几多挫折,可我知道,前面的道路有风雨有泥泞。只有迎着风雨踏着泥泞前行,人生之路才会留下深深的足迹,人生才有缤纷的色彩,生活才不会让人乏味。

我不知道摔倒之后还能不能站起来,可我知道,就此躺下,人生之路就会就此中断。倘若还能支撑,就应坚强地站起来继续前行,否则就会成为生活的懦夫、命运的俘虏。如果实在是筋疲力尽已尽全力,可以无怨无悔。

我不知道耕种了是否会有收获,可我知道,不耕种就永远不会有收获。耕种了,即便没有预期的秋的收获,至少种下了春的希望,因此就有了盼头,有了盼头也就有了活力有了充实的人生。这样精神的田野才不会杂草丛生荒芜一片。

当鲜花和荣誉抛来的时候,我不知道会不会沉醉,可我知道,人生的追求不应停止。如果就此止步,就只能是暂时的胜利者。要知道最高的荣誉和最美的鲜花还在最前面等待人去摘取。

我不知道捧出了真诚是否会赢得友情,可我知道,坦诚以待是交友的根本准则,是获得友谊的前提。重要的是,我们每捧出一份真诚,生活中就多一份纯洁多一份温馨,自己可以活得坦荡荡,活得实在幸福。我不知道投入了真情是否会赢得芳心,可我知道,如果不及时挽住每个机遇,爱神就会从身边溜走,也许让人后悔一生。……要爱就勇敢一些果断一些,敢爱敢恨才是真实的人生。

36、吃苦也是一种资本

[导语]  能够认识到“吃苦也是一种资本”,这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感悟,这是一种超越,这更是一种飞跃。生活中,不可能没有苦,要取得成绩,乃至成就,就不能不吃苦。怎样看待吃苦,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事业大道上能够走多远。青年朋友们,如果我们能够高声说:“吃苦也是一种资本。”那么,你一定能够有个辉煌的一生。

吃苦 ,也是一种资本。说你可怜,你一定没吃过苦,你就不具备这种资本。

只是在影片里见过那被击倒的拳击手,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浑身伤痕累累,嘴角还淌着血,却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花,为他鼓掌;只是在旅途中看过那拉脚的纤夫,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弯腰垂背将沉重的纤绳勒进隆起的胸肌……

你充其量是个旁观者。

没有经历过饥饿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种者的可敬,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者伸手乞讨的可悲和可怕。

没有经过寒流的抽打,你的血液里,你的骨髓中,就不能孕育出抗争的细胞。你必然十分脆弱,容易发抖,容易胆寒,周身缺少足够的热流和火焰,靠什麽温暖爱人冻僵的脸庞和手指?

没有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脸,过多的奉承让你长出发育不全的性格,突然有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失宠;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你绝对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因此,吃苦也是一种资本。

37、永    

[导语]  永远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将激发人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下面文章所讲的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正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残酷”的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怀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前排”的教导。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其实,玛格丽特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以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面,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当年她所在的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正因为如此,44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4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38、面   

[导语]  如果灾难突然降临,怎么办?让自己的心中充满阳光吧,没有一个心灵黑暗的人会走到未来。坦然面对,心态宁静,我们才有可能战胜灾难。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的心中如果阳光灿烂,灾难也就会失去威力,那么你的前程必定是一片光明。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场大火吞噬了一位老人的科学实验室、毕生的研究资料,还有财产。他从另外一间屋子叫出了夫人和孩子们,他高兴地对他们说:“看哪,也许我们这一辈子只能见到这一次。”

这是一个疯子吗?不,他就是爱因斯坦。这场大火几乎让他以不名一文。但是,大火并没有摧垮他,几年后,他便“东山再起”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家失窃,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连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窃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39、要学会给别人鼓掌

[导语]  这篇文章选自1998年第五期《青年文摘》,作者是董保纲。这里的故事很平常,这里所传达的感情却让人刻骨铭心。确实,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会给别人鼓掌。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班里有个叫英子的女孩,沉静漂亮,但总是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早早来到,放学后最后一个离开。后来得知,她的腿因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小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即低下头。老师刚刚调来,就一直点英子的名,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大家注意到英子的眼圈红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她讲得成功,结束时,班里又一次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她很礼貌地向老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从此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与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还走进了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物理与数学,高二那年,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奖大赛。后来,她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她给母校的老师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从那次以后,这个班的同学学会了给别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40、给予与  

[导语]  只想获得,不想给予,难免会喝下苦酒;而一心给予,没有想到回报,竟会让人绝处逢生。青年朋友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抉择,应该如何选择,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读过下面的短文,你明白怎样做了吗?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小屋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小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然又发现旁边有一把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道:“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满满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不是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他最终还是按照纸条上说的去做了,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将水壶装满了水,塞上木塞,并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命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41、学   

[导语]  克制是一份内省,一份从容,克制更是在匆忙中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寻找机遇的一份成熟。梵高在后来的绘画生涯中以坚韧的毅力克制了种种诱惑,克制了种种干扰,成为著名的印象派大师。在今天,我们同样需要学会克制,克制外界的种种诱惑,保持一份内心的平静,克制畏惧困难、怨天尤人、心猿意马、好高务远等等不良情绪,在生活中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在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矿工一起下井,在升降机中,他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之中。颤抖的铁索在轧轧作响,箱板在不停地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台机器把他们送入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但是,梵高注意到有一位老矿工神态自若,像没事一样。事后,他悄悄地问那位老矿工:您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矿工却回答:不,我永远不会习惯,永远会感到害怕,只不过我学会了克制。

梵高牢牢地记住了老矿工的话,在后来的绘画生涯中以坚韧的毅力克制了上流社会名利场的诱惑,克制了挫折、失败、冷落、窘困和病魔等逆境的干扰,潜心创作出《向日葵》、《农民》、《囚徒放风》等不朽之作,成为著名的印象派大师。

42、跷跷板互惠原则

[导语]   “跷跷板互惠原则”是在同事、朋友、夫妻……之间相处时,所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不是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就是要高低交错,如此整个过程才好玩,才会快乐。俗语说:助人为快乐之本。一个永远不吃亏的人,即使占了很大便宜,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的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互动却失去了应有的乐趣,对自己或对方都是一种遗憾。

彼特是个会计师,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企业新贵。他告诉自己,凡事一定要精打细算,绝对不能浪费任何资源,绝不放弃任何机会,要让自己随时保持优势状态,无论大、小事情,绝不能让别人越雷池一步!他甚至还运用一些神不知鬼不觉的手腕,把许多同业人士压在自己底下,以确保自己的地位。

果然,彼特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占尽了所有的好处,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商场大亨。可是,他并不快乐。总觉得生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于是他越来越忧闷,越来越没笑容,最后,他得了轻微的忧郁症。一个朋友介绍他去看一位心理治疗师。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治疗师在医嘱上写了一句话:“每天去帮助一个身旁的人。“然后,便要他拿回去,两个礼拜后再来回诊。彼特莫名其妙,但还是把处方单拿回家了。

两个礼拜后,彼特又来到治疗师面前,但这次却是堆满笑容地推开门。“情况怎么样?”治疗师问。彼特开心地回答:“真是太奇妙了!当我肯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去给别人服务,反而得到一种说不出口的欣喜感。”

43、欣      

[导语]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同样,每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他人。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和理解,一种信赖和祝福。欣赏和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愉悦之心、仁爱之心,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心、向上之心。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学会欣赏应该成为做人的美德。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与情况。后来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对作者的欣赏和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特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连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寞的,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巨著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44、信任的力量

[导语]读完下面的小故事,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给别人以宽容,给自己以信心,将来也许就是一个全新的局面。

有一个年轻人好不容易获得一份销售工作,勤勤恳恳干了多半年,非但毫无起色,反而在几个大项目上接连失败。可他的同事,个个都干出了成绩。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在总经理办公室,他惭愧地说,可能自己不适合这项工作。

老总沉默了一户一会儿,平静地说:“就这样走了,以失败者的身份离开?你真的甘心?”年轻人沉默不语。“安心工作吧,我会给你足够的时间,直到你成功为止。到那时,你要走我不留你。”

老总的宽容让年轻人很感动,他想,总应该做出一两件象样的事情再走。于是,他在以后的工作中多了一些冷静和思考。

过了一年,年轻人又走进了老总的办公室。不过,这一次他是轻松的,他已经连续七个月在公司销售排行榜上高居榜首,成了当之无愧的业务骨干。原来,这份工作是那么适合他。他想知道,当初,老总为什么会将一个败军之将继续留用呢?

“因为,我比你更不甘心。”老总的回答完全出乎年轻人的预料。年轻人大惑不解。老总解释道:“记得当年招聘时,公司收下一百多份应聘材料,我面试了二十多人,最后却只录用了你一个。如果接受你得辞职,我无疑是非常失败的。我深信,既然你能在应聘时得到我的认可,也一定有能力在工作中得到客户的认可,你缺少的只是机会和时间。与其说我对你仍有信心,倒不如说我对自己仍有信心——我相信自己没有用错人。”

45、一臂之力与十四亿资产

[导语]陈玉书成为世界景泰蓝大王得益于当年的一臂之力这桩事情,至少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1、一个人做的一点点善事,竟然可以带来如此大的益处,善莫大焉;2、生活从来不说什么,会用时间诠释真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翻开世界“富翁史”,世界景泰蓝大王——香港亿万富翁陈玉书的创业经历有着传奇色彩,可以说他成为富翁的第一步,是得益于一件偶然的小事。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政治上的原因。陈玉书离开了任教的中学,身上只有50元钱,寄身岳父“篱下”,做地盘工人。一天,辛劳了一个星期的陈玉书到维多利亚公园游玩,看见一位妇女将孩子抱上秋千,可是体弱无力,几次都无法把秋千荡起来。见此情景,他走上前去,加力推了一把,秋千立刻大幅度地荡起来。母子俩高兴得眉飞色舞。后来在交谈中得知这位太太是印尼华侨,其夫在印尼驻香港领事馆工作。可巧的是,在公园与那位太太相遇的第五天,他遇见了另一位印尼华侨。在与这位印尼华侨的交谈中,他无意中得知印尼华侨遇到了一个大困难:由于领事馆的商业签证问题遇到麻烦,一批准备运往印尼的货物迟迟不能起运,时间一天天耽误,令其十分焦急、苦恼。陈玉书听完,忽然灵光一闪,脑际间显现出刚刚认识的那位太太,于是他要帮忙。他接过文件,带上礼物,来到那位太太家。这位太太看在那一臂之力的分上,将他引见给丈夫。这位领事馆的官员了解了个中原委后,立即补了一些手续,便把签证办了。朋友得到这个意外喜讯,兴奋得不得了,当即给陈玉书5万块钱,充当谢礼。

陈玉书以这5万块钱为资本,涉足商场。他稳扎稳打,搏击10年,终于成功,如今已成为拥有14亿资产的世界景泰蓝大王。

46、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

[导语]每个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可我们是不是都用心记住这些,并因此多了一份感恩之心呢?其实,如果我们能怀着感恩之心面对生活,那么即使处在最困厄的环境里,我们也能看到生命的绿洲,从而怀着更多更大的希望面对未来。感恩之心还是一颗美好的种子,假如我们不光懂得收藏,还懂得适时播种,那么我们就能给他人带去爱和希望,并因此挽救他们,或是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美国,感恩节是个快乐的日子。可在许多年以前,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却是以绝望的心情迎接它的到来,因为他们太穷了,想都不敢想节日的“大餐”。看着心情糟透的父母大吵起来,独生子只能无助地站在旁边。正在这时,响起了敲门声。男孩看到门外站着一个满面笑容的男人,手里还提着一个大篮子,里头装满了各式各样过节用的东西。这家人一时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人说:“这份东西是别人托我送来的,他希望你们知道还有人在关怀和爱着你们。”看着这份陌生人送来的礼物,夫妇俩推辞着。可那人把篮子搁在男孩子的臂弯里就转身离开了,临走时还留下一句温暖的话语:“祝感恩节快乐!”

感恩之心在男孩子的心底油然而生,他暗暗发誓:日后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去帮助别人。

18岁那年,男孩子终于可以养活自己了。虽然他的收入很少,可在这年的感恩节,他还是花钱买了不少食物,装做一个送货员,把这些食物送给了一个很穷的家庭。当他走进那破落的房子时,前来开门的妇女警惕地盯着他。他对那妇女说:“我是受人之托来送货的,请你收下这些东西吧!”说着从他那辆破车上取下食物,孩子们高兴地欢呼起来。“你是上帝派来的使者!”那妇女语无伦次地说。“不,不,是一个朋友托我送的,祝你们快乐!”说完他把一张纸条交给了这位妇女。字条上写道:“我是你们的一位朋友,愿你们能过个快乐的节日,也希望你们知道有人在默默地爱着你们。今后如果你们有能力,请同样把这样的礼物送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这个年轻人怀着一个美好的心愿生活着、奋斗着,终于成为影响了许多美国人心灵的大师。他的名字叫罗宾。

47、贪    

[导语]现实生活中,似乎没有下面文章中的乞丐,但是,仔细想一想,对于生活而言,我们有时就像这个贪心的乞丐。我们向生活乞讨享受、幸福、快乐与满足,乞讨健康、友情和爱情……当生活将我们索要的一切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又得寸进尺,把生活的赐予视为理所当然,于是便慢慢地失去了对生活的感恩之心,开始变得贪得无厌,不满足已取得的一切,总是把手伸给生活,固执地说:多给我一点,再多给我一点!这时的我们,不也成了一个让生活讨厌的“贪心的乞丐”了吗?

有一个贪心乞丐的故事:一个善良的人常常周济住处附近的一个乞丐,每个礼拜经过,都会给他几百块钱。后来,那个善良人结婚了,周济的钱改为100元。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有了小孩,只好给20元了。没想到这次乞丐竟然把钱丢了回来,并且很不高兴地说:“这点钱哪里够用!”善良人很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结婚生子了,所以给的钱就少了。”乞丐竟然忿忿地说:“谁叫你把我的钱拿去养家糊口?”

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说:“不知足为人类大恶。”海伦凯勒一生只享受了19个月的光明,较之一般人,她遭遇了更多的生活不公。可她却时时心存感激地歌颂着社会2的每一丝给予,不带丝毫怨恨地感知着生活的美丽,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也成就了她自己辉煌的人生。

48、点   

[导语]下面第的文章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阐述了真诚就可以赢得一切的道理。对文章中所讲到的主人公连一个朋友也没有,要正确理解。可不能成为自己不注重培养交往能力的托词。

有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叫丽薇的女孩,可是女孩的父亲却拒绝了年轻人的求婚,理由是对他的为人不太了解,除非他能提供有关他品性的材料。年轻人没有气馁,他请6位知名人士给他写了份证明材料。不料,这些材料中所讲的多半是对他加以指责的话,而且对这门亲事显示有意的反对。尽管这样,年轻人还是把材料交给了丽薇的父亲。

李维的父亲看完材料后沉默了许久,最后他紧盯着年轻人问:“这是谁写的评语,难道你在这个世界上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吗?”年轻人直率地回答:“看来的确是一个也没有了。”丽薇的父亲出人意料地说:“那麽我将成为你的好朋友了。你和我的女儿结婚吧!我对你要比他们对你了解得多,因为你首先是个诚实的人,不隐讳别人对你的看法;其次你是个勇敢的人,敢于把对自己不利的材料拿出来,向我的女儿求婚。”

这个年轻人就是马克·吐温,他以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幸福的婚姻,同时把这一美好的品质融入了作品中,使作品朴实而不乏深度,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49、最好的教育

导语:长辈的教育往往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其实这不起眼的“一粒米、一根线”也许就是百尺大厦的基点,是人生长途的起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切切不可轻视“一粒米、一根线”。伟大往往起源于平凡。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有一个外商来到他的公司,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谈判结束后,他邀这位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只小笼包子。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装在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第二天,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席间,外商轻声问他:“你受过什么教育?”他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父母说俺们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自己的事就中……”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端起酒杯激动地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

50、只因她将钉子敲平

导语:有的人总是怀才不遇,总想干一番惊天地动鬼神的大事。于是他们看不上小事,更不屑于着手去做小事,于是他们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机会。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件小事往往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心地、素养。

一个女孩,在一所中专学校读书。她得知母亲患不治之症后,想利用暑假挣点钱减轻一点家里负担,于是她到一家韩国公司去应聘,韩国经理看了她的履历,没有表情地拒绝了。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站起来,觉得手被扎了一下,看看手掌,上面沁出了血珠,原来椅子上有一只钉子露出了头。她见桌子上有一条石镇纸,于是拿过来用它将钉子敲平,然后转身离去。可是几分钟后,韩国经理派人将她追了回来,告诉她被聘用了。在一件很细小的、与己无关的事情上也能体现出对别人的体贴和关心的人,她所受到的爱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51、只是比别人多弯了下腰

导语:一个青年人因拾起一颗小螺丝,而重新找到了工作;一个年轻人因拾起满地的白纸而未经考试,就被录用。考官或无意或有意,通过小事检验了考生;从些微小事中看出应试者的思想品德。他们是见微知著。而在生活中,又有多少可以培养或检测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众多小事啊!的确,从一滴水,可以看见太阳的光辉;从些微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我们万万不可忽视小事呀!

一青年下岗之后,想重新找份工作,几次应聘都未被录用。其原因,不是工种不对口,就是缺乏竞争力。他感到很沮丧,他父亲总是劝他别灰心。终于,他被一家企业录用了。并非他的才智比其他应考者高,而是应考前他在办公楼下拾一颗未曾用过的小螺丝。拾螺丝时,恰好被厂长看见,于是厂长就录用了他。其实,他拾那螺丝是出于长期的习惯。过去,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工厂,他都十分爱惜财物。因为,他父亲60年代就是节约标兵,他从小就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勤俭节约的精神。这种精神使他重新找到一只饭碗。当然,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一位见微知著的厂长。

有一次,深圳一家纸厂招聘工人,考场设在办公楼前。众多应考者只顾应考,对满地白纸熟视无睹,惟有一个年轻人把地上一张张白纸捡起来。捡完白纸,考试已近尾声。当他把上千张白纸交给考官时,考官说:“小伙子,你被录用了。”年轻人说:“我还没考试呢!”考官说:“还用考吗?冲你这节俭精神就该录用了。”年轻人惊喜万分。他当初只是觉得雪白的纸不该糟蹋,根本没想到满地白纸是考官出的一道考题。

52、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

导语: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不珍惜一分钟,觉得那是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的,于是无情地耗费着生命。其实,只要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了理想的人生。每分钟过得精彩,一生才会灿烂。

著名的教育家班杰明·D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救电话,并与那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青年人约好了接见的时间和地点。待那个青年人如约而至时,班杰明的房门大敞四开着,眼前的情景却令青年人颇感意外—班杰明的房间乱七八糟、狼藉一片。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班杰明说着就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班杰明就又打开了房门,并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客厅。这时,青年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在淡淡的香水气息里还漾着微波。可是,没等青年人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班杰明讨教,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干杯。你可以走了。”

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楞住了,既尴尬又非常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向您请教呢……”“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微笑着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轻声细语地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班杰明舒心地笑了。青年人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向班杰明连连道谢后,开心地走了。

53、细节之处显神通

导语:下面的几个故事反映的是企业的理念和经营哲学,正所谓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难怪被日本企业界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一再告诫人们:不要放过任何细节。

日本东京一家贸易公司的一位小姐专门负责为客人买车票。德国一家大公司的经理不久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他去大阪时,座位总在右边的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是坐在左边的窗口。那位经理便问其中的缘由,小姐微笑着答道:“车去大阪时,富士山在您的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就在您的左边。我想,外国人一定喜欢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所以我每次总是特意为您买下不同位置的车票。”这位德国经理十分感动,就把与这家公司的贸易额由400万马克一下子提高到1200万马克。德国经理说,就这样一件小事,这家公司的职员都能想得如此周到,跟他们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在法国巴黎的里兹大饭店,每当客人乘坐的出租车在饭店门口停下,便会有看门人及时帮助顾客打开车门,待顾客下车后马上记下车牌号码。对此饭店解释:客人有时会把物品遗失在出租车里,记住车号,以便帮助客人找回遗失在出租车里的东西。同时,我们还必须记下客人的行李件数,一旦发现有问题,我们就能很快查实行李丢失在哪里。正是基于这些认真又热忱的小节,在餐饮服务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巴黎,里兹大饭店生意异常兴隆,且长年不衰。

54、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导语:我们总在想着改变世界,以为那样就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幸福。其实,人生在世,有时改变自己是明智的选择。

传说鞋子是这样发明的: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徒步到一个离王宫很远的地方巡查,回到王宫后,不停地说脚痛,抱怨道路的漫长崎岖。于是,他向臣民发布了一道诏书,要求他们用皮革把每一条路都铺好。这需要无数张牛皮,花费巨额的金钱,而且是不可能的事。

一个聪明的大臣献计道:“陛下,为什么您要花那么多不必要的金钱呢?您何不减一块牛皮裹自己的脚呢?”听了大臣的话,国王稍加思索后,接受了大臣的建议,位自己做了一双厚底牛皮靴。从此,国王走遍了他的国土再也没有嫌过路长,也没喊过脚疼。

55、成功就翻越远方的大山(刘翔)

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我想每一个练跨栏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就像踢足球的人知道贝利,打篮球的人知道乔丹那样。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必须承认,他已成为我的一个偶像,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2001年,在埃德蒙顿举行的国际田径锦标赛上,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和约翰逊的第一次碰面。

很遗憾,那时的我还略显稚嫩,虽然说跑了13秒51,基本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但这个成绩摆到世界的范围来看,就显得太普通了。也正因如此,我没有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那风驰电掣一般的速度。那次他得了冠军,成绩是13秒04。我暗暗地问自己:“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2002年,我参加了在希腊雅典举行的国际室内田径锦标赛。那是我第一次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是我和他第一次同场竞技。但真的是很遗憾,那次比赛,我在跨越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没有完成比赛,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

随着我的成绩渐渐提高,出国比赛的机会也多了起来,而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我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回首那段经历,我自己也禁不住有些气馁,整个2003年,我和约翰逊大大小小比了近10次,我全军覆没,没有一场胜利。但可以看到的是。我的成绩,从原来徘徊在第四五名慢慢进步到了跻身前三名。更多的时候,我一直拿第二名,而约翰逊一直是第一名。

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山那样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这座大山已远不像当初那样遥不可及了。我甚至觉得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翻越它!

2004年5月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我等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跑了13秒06,而约翰逊的成绩是13秒13。我第一次面对面地战胜了约翰逊。此前在瑞士的洛桑,我曾跑出13秒12战胜过他的13秒17,但那时我们并不是在一个组,称不上是面对面,我也丝毫没有战胜他的感觉。

然而,当我第一个冲过终点,第一次让约翰逊看到我的背影的时候。很奇怪,我并没有特别的兴奋。尽管,我跑出了13秒06的成绩,打破了自己当初创造的13秒12的亚洲纪录,而这个成绩也是当年的世界最好成绩。

但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还是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是约翰逊让我意识到,这是真的。比赛完,他第一个走向我,同样是那个友好的微笑,他拍拍我的肩膀,说了一句:“干得漂亮,祝贺你!”

那一刹那,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击败了世界“跨栏王”!

56、最傻的人成功了

导语:作为学生,不光需要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一种一丝不苟的精神。特别是年轻人,往往急于求成,容易忽略细节。

1862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的亨尔教授迎来了他的新学生。

开学不久的一天,亨尔教授突然把自己多年积下的论文手稿全部搬到教室里,分给学生们,让他们重新仔细工整地誊写一遍。

但是,当学生们翻开亨尔教授的论文手稿时。发现这些手稿已经非常工整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根本没有重抄一遍的必要,做这种没有价值而又繁冗枯燥的工作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搞研究。他们的结论是,傻子才会坐在那里当抄写员。最后。他们都去实验室里搞研究去了。让人想不到的是,竟然真有一个“傻子”坐在教室里抄写教授的论文手稿,他叫科赫。

一个学期以后,科赫把抄好的手稿送到了亨尔教授的办公室。看着科赫满脸疑问。一向和科赫蔼的教授突然严肃地对他说:“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孩子!因为只有你完成了这项工作。而那些我认为很聪明的学生,竟然都不愿做这种繁重、乏味的抄写工作。”

“我们从事医学研究的人,不光需要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一种一丝不苟的精神。特别是年轻人,往往急于求成,容易忽略细节。要知道,医理上走错一步,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而抄那些手稿的工作,既是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也是一种修炼心性的过程。”教授最后说。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科赫年轻的心灵。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科赫一直牢记导师的话,他老老实实做最傻的人,一直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研究作风。这种做事态度使他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了结核茵、霍乱茵。而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于病原体感染而造成的人。也是这位叫科赫的“最傻的人”。1905年,鉴于在细茵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瑞典皇家学会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了科赫。

57、永    

导语:永远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将激发人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下面文章所讲的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正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残酷”的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怀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前排”的教导。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其实,玛格丽特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以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面,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当年她所在的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正因为如此,44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4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58、树立远大目标是重要的

导语:下面的材料以准确的数字、确凿的事实告诉我们“树立远大目标是重要的”这个道理。青年朋友们,当你们在人生长河中扬帆远航的时刻,千万不要忘记树立远大目标。远大目标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它可以不断地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使其永葆内在的青春。若没有远大目标,就不会有生活的信心,向上的动力,就像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样,只能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临出校门,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以后的25年,他们穿越玉米地。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 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外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59、分解目标

导语:善于将目标分解,是一种智慧,也是成功的保证。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自己能实现的小目标,会使困难的事情变得不在困难。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会给你带来成功的体验,从而给你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60、看清楚心中的目标

导语:只要心中的目标清晰,就有胜利的希望。如果心中的目标模糊,即使胜利近在咫尺,也可能半途而废。这是第一位游过卡塔利娜海峡的妇女——弗洛伦斯·查德威克以行动告诉世人的一个道理。让我们早早确定心中的目标,并且看准她,咬定她,矢志不渝地奔向她。

弗洛伦斯·查德威克向前望去,除了浓浓大雾,眼前什么也没有。她全身麻木,已经游了将近16个小时。她已经是第一位从两个方向都游过了英吉利海峡的妇女。34岁的她现在的目标是成为第一个从卡塔利娜岛游到福尼亚海岸的妇女。

1952年7月4日早晨,海水冰冷刺骨,大雾浓重,她甚至都很难看见旁边保护自己的船只。她忍受着冰冷的海水继续向前游去。

在弗洛伦斯身边的一条船上,她母亲和教练在鼓励她,告诉她已经不太远了。可是,她所见的仍然只有大雾。他们敦促她不要放弃,她也从来没想过放弃,只是后来……当只剩下最后半英里时,她提出放弃。

几个小时后,还在设法使冰冷的身体缓和过来的她对一名记者说:“瞧,我并不是给自己找借口。可是,我要是能看见陆地的话,也许就已经成功了。”既不是疲劳也不是冰冷的海水挫败了她,而是大雾使她无法看到自己的目标。

两个月后,她又重新开始了。尽管这次也有浓雾,但她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心游着,脑中清晰地浮现着自己的目标。她明白大雾后面某个地方就是陆地,这次她成功了。弗洛伦斯·查德威克成了第一位游过卡塔利娜海峡的妇女,并比男子记录早了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