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小时候:国际观察:透过细节看日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48:25

透过细节看日本 

发表于 2009-06-13 08:37:40

        在今天你会看到,硬件上,中国一些城市已经不比日本差了!粗线条的很多东西中国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细节和软件跟不上,你永远谈不上真正的文明与发达。我们正进入一个细节化的改革时代,但是细节化阶段也是最难的阶段。看待另外一个民族,哪怕他就剩一个优点,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实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传授郭靖绝世武功“降龙十八掌”时曾经对自己年轻时学艺不专,贪多求快十分后悔:“当初还不如一掌掌的这么劈下去”。同时很多博大精深的东西往往蕴涵于简单平凡中。张三丰就是看到蛇鹤相斗,受到启发加上自己不断的琢磨和努力。于是融合了蛇的柔韧和狠毒,鹤的迅捷和刁钻,刚柔相济,绵里藏针的太极拳诞生了。武术本没有绝招,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策划市场、管理企业,也都不会有什么绝招。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并不见什么成就;一旦做不好了、做坏了,就使其它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连累,甚至把一件大事给弄垮了。中国人决不乏聪明才智,缺的就是对“精细”的执着。(准确的说应该是该精细的地方不够精细,可有些不必要的地方却精细个没完比如应付领导检查谁也不敢敷衍了事)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留下了多少遗憾。请问:我们城市的道路有多少条没有被“开膛破肚”过?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者有谁想到了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现在好像仍然没有)?我们城市中的立交桥有多少刚刚“完工”就成为新的拥堵点,从而不得不进行一遍遍的改造?我们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真正有创意的有多少?火柴盒楼、四方塔楼,一片片地被克隆着……。
    接着说日本,其实研究和了解这个国和民族还得从细微处入手,透过细节看日本的细节文化和细节战略: 

(1)仁丹广告的秘密:日军侵略中国时,城乡各地到处可见莫名其妙的“仁丹广告”,上面画着个东洋老头留着八字胡子。原来,这是日军的路标暗号。日本侵略者一踏进中国,它的特务间谍机关就制造了这种表面上是“仁丹广告”,实为引领日军行进的路标暗记。其画法内藏玄机:如八字胡子微微向上翘起,表示此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子的左角向下垂,即表示左转弯不通,应向右转;八字胡子的右角向下垂,表示右转弯不通,应向左转;如果八字胡子都向下垂,就表示此路不通,不能前进。 

(2)城市中的田地:在日本很多城市中,都会有一些小片田地,很像农业部门预留的实验田。面积很小,形状也很不规则,但却围了高高的铁栅栏,每到夏季还要在整个田地上方罩上防虫网。实际上,这些都是用于耕种的正式田地。日本的大米自给率为95%,水果自给率49%,肉类55%,蔬菜84%,鸡蛋自给率为96%。应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我看和这种见缝插针般的农业生产不无关系。 

(3)童声广告的猫腻:大凡在中国做广告的日本电器诸如“东芝 吧,东芝!”“松下--电器!”,都采用儿童声和女孩声,或者是儿歌形式,这奥秘何在呢? 人称“点子大王”的何阳,不久前应邀赴日本参观访问,有著名的电器公司给他拿出一个策划案,何阳一看,令他惊诧不已,顿觉汗颜。那底案上竟这样露骨地写道:现在中日电器水平有较大差距,不过,20年后将基本上处在一个并驾齐驱的阶段,到那时,谁的无形资产大,谁的牌子亮,谁就是胜者。用童声做广告,就是为了叫中国的孩子从会听话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收听日本广告,这样,他们长到20岁时,正好是我们日本电器的消费者了。乖乖!此招毒也,绝也,妙也…… 我们国限制了这类广告的播出,英明也。 

(4)把煤沉到海里:日本大量进口中国的煤炭,大多是山西和东北的优质煤。他们进口我们的煤现在不用,而是用巨大的混凝土盒子,把运来的煤装进去密封起来存放到大海里。他们这些年存放起来的煤,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煤田了。 

(5)国旗下的较量:日本人对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这个事实,从来就是含含糊糊,持暧昧态度。在日本有所大学,学校里按惯例每年都要举行"华秋祭"的全校学生活动,由于有外国学生参加,学校需要悬挂每个留学生的国的国旗。在没有征得中国留学生的同意,学校竟然把台湾省的省旗当成国旗悬挂起来,见到这种情况,有留学生当即找到负责老师,跟他们说台湾是自古就是属于中国的,要求负责老师只要悬挂中国五星红旗就可以代表中国大陆、港、奥、台全体留学生,这位负责老师当时怎么也不同意,说这是学校的规定。留学生见无法说服老师,就连忙写了一份抗议信,递送给了学校校长,校长最后担心事情闹大,就只同意悬挂五星红旗。 

(6)雅马哈和《黄河大合唱》:2005年8月15日晚上,我看电视,电视正在播放一场纪念抗战60周年晚会,一位钢琴正在弹奏《黄河大合唱》,我为演奏者的澎湃的激情而感动,可是有个细节,我要告诉同志们,演奏者用的钢琴,是日本产的雅马哈。 

(7) 光子小姐给每人一耳光:日本女人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女人,倒不是她们如何丽,而主要是因为她们对男人的顺从和温柔。这确实很符合男人的自尊和内心的满足。 1984年,一名为美国政府工作的华人专家,受命前往日本监督并接受日本制造的机器设备。一日,他与同伴照例用超声仪器检查设备的焊接状况,忽然发现有个地方焊接的很不好,有蜂蜗状的问题。于是就马上向日本公司提出停止工作的要求并拒绝签字。日本公司的系长马上向课长报告,然后又向次长报告。数分钟由公司赶来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女士—光子小姐。见到光子小姐的到来,日本公司的次长马上就是一个鞠躬,然后站到课长率领的由系长,组长,班长和工人依次序排成一行的人群前头。光子小姐并没有给五十多岁的次长回礼,而是对我们先是一个鞠躬,然后是道歉。听了我们的解释和说明后又是一段日本式的道歉。然后走到排成一行的人群前面,抬手就给头发已经发白的次长一个耳光,然后逐个给每一个人一个耳光。 

(8)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1954年,日本通过立法,强调牛奶必须成为学生营养午餐的一部分,在提供学生午餐的同时提供200毫升的牛奶。20世纪60年代,日本为提高民族素质和人口质量,提出“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从那时起,日本人尤其是少年儿童,每天喝一杯奶就成为时尚。今天,日本的人均奶品占有量已从当初的12公斤上升到现在的91公斤。昔日被讥笑为“小日本”的日本人体质的改善令世人瞩目:平均身高比上一代增加11厘米,体重增加了8公斤,并成为世界上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被国际公认为“人类体质发展的奇迹”。(人家的孩子喝牛奶长个,我们的孩子喝牛奶长结石)。 

(9)一度电的价格:一次,一个中国考察团到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考察。参观完后,与松下公司中国室的人员座谈。日方有人问:“你们上海一度电的价格是多少?”考察团一成员回答说:“大概每度电2角1分。”中国室的室长马上纠正说:“先生,你讲得不对,上海每度电的电价是2角4分。”接着他又一口气报出了沈阳、天津、武汉、南京、广州等七八个城市的电价。考察团成员听了后面面发怵,大为惊愕于日本人情报工作的细致……
(10)神秘的游客:在90年代的时候在美国,一位彬彬有礼的日本游客没有选择旅馆居住,却以学习英语为名,跑到一个美国家庭里居住。奇怪的是,这位日本人除了学习以外,每天都在做笔记,美国人居家生活的各种细节,包括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视节目等,全在记录之列。三个月后,日本人走了。此后不久,丰田公司就推出了针对当今美国家庭需求而设计的价廉物美的旅行车,大受欢迎。该车的设计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考虑了美国人的需要,例如,美国男士(特别是年轻人)喜爱喝玻璃瓶装饮料而非纸盒装的饮料,日本设计师就专门在车内设计了能冷藏并能安全放置玻璃瓶的柜子。直到该车在美国市场推出时,丰田公司才在报上刊登了他们对美国家庭的研究报告,并向那户人家致歉,同时表示感谢。
 

 

(这种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公然煽动日本年轻人反华情绪。)  

    透过细节看日本

 发表于2006-12-3109:58:03     06年夏天,我们组织了一个“中国精细化管理考察团”,对日本的企业、大学和政府的招商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精细化思想已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工作过多年的教授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    我当然会把见闻记录下来,而当我受聘其为评委的《中国商业评论》拟公开发表的时候,我却不由得担心:会不会有人看了此文,就认定汪中求没有民族自尊心了呢,甚或干脆就说我已经是今日的汉奸?因为差距、因为追赶、因为时不我待,我仍然予以发表(《中国商业评论》2006年第12期)。在此分期转载,以飨网友。     压力驱使着日本人拼命工作    日本人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驱使着他们拼命地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互相督促、精益求精。     自觉遵守与相互督促    工作时间,日本男性白领最常见的装束是西装、衬衫加领带,即使夏天室外40多摄氏度的高温也是如此。大热天裹着这么正规的装束,因此业务员在街上中暑昏倒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仅是白领,连出租车司机也都西装革履,尽管热得不停擦汗,但就是不会把外套脱下来。事实上可能没有谁管,但这是他们的职业化习惯。    在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60多岁的警察或保安在跑步指挥车辆,专心致志。书店的工作人员趴在地上擦地,跪下来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去酒店用餐,进餐厅时把鞋子乱糟糟地脱在一起,出来时发现服务员都给我们摆好了,一律头朝外,一伸脚就可以穿上。    在任何单位,如果有人做事不努力或者把事做砸了,就会有好多“好管闲事”的人上来指责:“哎呀,纯子小姐,怎么这么做事啊?”“木村先生,你的失误,让我为你没面子啊!”我跟日本朋友总结说:“日本人是宁可自己付出更多,也必须要获得或保留干预和指责他人的权利。”朋友回答说:“真的是这样。这是一种氛围,逼着你提高。”     忙工作忙得没时间做梦    如果工作的事情没有做完,日本人是不可能下班的,这是他们的一种习惯,很多根本没法一下做完工作的人就只好推迟下班。一天晚上8点来钟,我们路过世界500强之一的住友公司门口,大批员工那个时候才下班。我们很迷惑,是集体加班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晚上11点半,我们在地铁站看到人流如潮。不少人一天打两份工,一上车就睡着了,太累了。    在日本,男士平均结婚年龄是35岁,当父亲的平均年龄是36岁。很多人甚至都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的人更多,特别是职业女性。因为女人一生孩子往往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女人不出来工作,主要原因是小孩没有办法给别人带。请一个人带孩子,比自己打一份工还贵,自己带孩子五六年,没办法再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只好继续做家庭妇女。    有位日本朋友跟我说:“日本人不做梦,哪有时间做梦!”听完,我莫名其妙地伤感。     人际互信与秩序共守    尽管压力巨大,但日本人的生活却从容而有秩序。这点从东京市容的细节上就能感受得到,绿化率极高,几乎没有见到裸露的土地,即使偶尔有一个小角落空出来,都会种上一株树或摆上几盆花。     路不拾遗    东京的房子一般不装防盗门,很多门是非常薄的木板门和玻璃门。偶尔一楼有防盗网,二楼以上我从未看到防盗网。我们很惊讶,他们怎么不担心入室盗窃的问题?此外,多数自行车是不上锁的,连摩托车晚上也是丢在外面,根本不担心什么。    在火车上、在旅店、在会议室,甚至在餐厅,再值钱的包,放在那里根本没有人动。京都火车站人流如织,旁边的餐厅人来人往,餐桌上七八个包丢得零零散散,并不见一个人。所以西方人老听中国人说,“你先去,我在这儿看着。”人家始终不懂这话什么意思,你“看”它干什么?    我们住过的几个酒店没有“查房”之说,你走了就走了,把牌子放在那里,把费用结清就可以。而在中国住酒店,离开时“查房”的程序必不可少,很多酒店还有物品损害赔偿价格表,表现出一种非常深刻的不信任。我们的一位老师,在日本坐地铁,西装放在衣架上忘了取。而捡到的人帮他寄到下一站,等他来取,而且烫好、折好。    在商业闹市区,经常看见女士将翻盖手机架在牛仔裤后兜上逛街,就这么着,谁也不在乎。还见过一个女士,背一个很大的包,朝外的第一个口袋就是钱包,我在1米外都可以看得见,她就这么逛,没有觉得有什么危险。    我们总觉得贫富差距过大才会有抢劫盗窃,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日本也有穷的,至少从各地去的人也有穷的,而且也有流浪者。我这次还找了一个街头艺术家给我画了一幅漫画像,标价1600日元。他画完以后,自己感觉画得不好,就只收了1000日元,还一个劲地道歉。     堵车但秩序井然    日本人很讲究秩序。排队是正常的,而且自觉保持1米距离。在自动扶梯上,人们都很谦和地站在左侧,让有急事的人从右侧快速通过。    在东京,我们见过几百人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没有一个人乱闯的。车辆在通过路口时也没有减速的意思,因为所有的人都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不需要减速,也不可能出现意外。但是,在红灯转为绿灯的时候车辆反而慢下来,车可以通行,走到一半的行人也可以通行,只要有一个人还在穿越,车辆就会让人,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以人为本”。    日本的路并不一定都很宽阔,很少看见超过单向四车道,甚至还有主要公路是双向单车道。有一次高速路堵车,但还不至于堵得不能行走,只是慢,绝对没有人插队,更没有人急着猛打喇叭。    我们的团队每到一家酒店,酒店都有人到前面的路口迎接,指挥车辆怎么开进去,停在什么地方。我们住过的几家酒店,都有一个牌子竖在大堂,写明“某某团队”什么时候出团,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好,这样可以避免若干团队一起出发造成拥挤。如果时间安排出现冲突,酒店会建议某些团队推迟五分钟或者十分钟出发。     深刻的危机意识    日本的版图大概相当于我们一个四川省,但人口密度却比四川还要大。地狭人多,又没什么资源,而且台风、海啸、地震非常频繁,从这个角度来讲,日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日本人有深刻的危机意识。     吃一次涮肉也会觉得无比幸福    日本的学校每月一次防火演习,每季度一次防震演习。每个家庭都备有压缩防灾包,里边搁压缩饼干、纯净水、保暖衣、手电筒和雨披。日本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只有一个信念,我自己要拼命,如果不拼命这个国家就完了。    我们去考察丰田汽车公司,丰田做汽车之前,整个日本是没有汽车工业的,那时的汽车他们叫“自动车”。造“自动车”最早也是由丰田第二代领导人提出来的。他去考察英国的汽车,回来就发奋自己做,把原本很挣钱的纺织放弃了。由于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努力,这个人只活了50来岁。为了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日本很多人都是甘愿做出自我牺牲。    日本虽然是汽车大国,但企业中层及以下员工几乎都不可能开车上班,因为停车费奇贵。东京的许多停车场,100日元只能停车15分钟。多数日本人都买得起车,但是没多少人负担得起停车费!    在我们看来,日本这么发达一个社会,一般人吃饭应该不成问题。但日本人正餐也吃得很少:菜只能遮住一个小碟子的底部,米饭也只有一小碗。我总怀疑日本人很少吃饱饭。至少我在日本工作的朋友,如果哪天能开怀吃一次涮肉,会觉得幸福无比。真不懂日本人这样是为了健康保持七分饱呢,还是为了贯串一种压力意识?     租房要给房东感恩费    日本人住房压力非常大。我大胆猜测这也是日本政府刻意为之。日本房价高是全球出了名的,东京的住房均价是每平方米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万元),一个人辛苦一辈子可能也只能混一个小房间。普通人根本买不起住房,买得起的白领也不过买四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    最奇怪的是日本的租房方式:不仅租金特别高,而且首付得5个月租金。除了当月租金、押金(相当于两个月租金)、中介费,还有一笔感恩费要付给房东。很难理解,日本市场化程度那么高,房客反而要向房东支付感恩费?我觉得他们的政府是故意这么干的,使得整个民族从上到下都特别紧张。     出租车司机给学生上社会课    日本学生上课并不完全在学校内,他们经常把学生拖出去学习。到风景点去参观,去看祖先怎么拼的;到企业去参观,看企业是怎么发展的。让你去思考,看你能否跟得上时代,能否适应社会需要。严格来讲,这是他们的公民意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或者叫德育。    他们对德育很重视,投入也非常大。我们去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清水寺,就碰到很多中学生。学生不是老师带队,而是由出租车司机领着。一个出租车司机带四个学生,他会把社会上很多事情讲给学生听,一两个小时不停地跟学生讲,这是司机必须做的。学生做笔记,回学校还要写感想。    日本整个民族忧患意识非常重,小学课本就告诉学生:这个国家生存是很艰难的;这个国家处境是非常危险的;这个国家是可能随时被别人打垮的。尽管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外来侵略者能够深入日本的本土(二战美国的占领不算侵略),但是日本政治家始终认为外族强盛了,就一定会打进来,别人发达了日本的生存空间就相对萎缩了。     良好的公民素质    日本社会流传一句话:“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每个人都是这么一个信念,整个社会公民素质就非常高。     瓶子扔掉前还要将商标撕掉    日本居民在街上如果一时找不着垃圾桶,就把垃圾带在身上,回家放进自家的垃圾桶。有一位陪同我们的女士,我们有人告诉她:“小姐,你身上有两根头发。”“很抱歉。”她一边说一边把头发取下来,用一张餐巾纸包好,放进自己的口袋。    在自助餐厅吃饭,人人用完餐都会自己收拾桌面,桌上洒的几滴汤会用纸巾擦去,杯盘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    抽烟的人当然还有,但绝不会有人乱弹烟灰、乱扔烟头,在街边吸烟都会带上一个便携式的烟灰缸(我就特意从日本买回来两个便携式烟灰缸)。    在公共场所遛狗的人士,身上一定带着垃圾袋,狗一拉屎,马上小心翼翼地扫起来装到垃圾袋带走,再用纸巾把地面擦干净。    我认为人类的文明和垃圾的处理紧密相关。垃圾的处理可分为四个文明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随地吐痰阶段”,既然随地吐痰就会随地甩垃圾;    第二个阶段是“集中堆放阶段”,北京现在处于这个阶段,垃圾开始集中堆放,不乱丢;    第三个阶段是“分类处理阶段”,日本把垃圾分成三类:可燃物、不可燃物、瓶罐器皿。个人认为中国包括北京在内的大部分城市还没有真正到达这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精细管理阶段”,就不止是三类分放了。比如,通常人们会在可乐喝完后把瓶子扔到垃圾桶了事,而日本人会把可乐瓶上的商标纸撕掉,丢进可燃物的垃圾桶,再把瓶子塞到装瓶罐的垃圾桶内(因为瓶罐回收后也需要工人把商标纸撕掉)。    同样,家里用完了的酱油瓶,日本人往往会用清水把瓶子先洗一洗,再放到垃圾桶里,因为回收后也需要清洗的。摩丝类产品的空瓶子,日本人在扔进垃圾桶之前,会先给瓶身扎一个孔,以免存在不安全隐患。    顺便提及,日本东京有若干大型垃圾处理厂,当然有很高的烟囱,只是烟囱并不冒烟,而且垃圾厂附近必有一个体育场。垃圾焚烧的余热可以供体育场的游泳池保持水温,还可以让大家健身的时候理解自己和垃圾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     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    日本人出门都喜欢带一把伞,而且是长柄的伞(很多出门的人,旅行箱旁边也插一把长柄伞)。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一个机器,里面是塑料袋,把伞往里面一插,套一个袋子再拉出来,提着雨伞进屋内就不会有水滴出来。我们在日本那么多天,只有一天是晴天,但从未感到哪儿湿漉漉的。连公交车上也都有一个放置雨伞的桶。到一些名胜参观,进室内,得把雨伞和鞋子放在门外,等回来再取;如果不从原路返回,就用垃圾袋将鞋装着,提在手上,出口处必定会有一个箱子,用来收集装鞋的垃圾袋。    日本人非常彬彬有礼,一天到晚地鞠躬。我觉得,这种东西不只在表面,是从内心深处对社会的一种认同,知道自己的渺小。大公司的高层也总是低着头走路,微闭着眼睛,自我收缩,甘为渺小。这事实上是一种境界:把别人看得比较高大,把自己看得很卑微。    我们去参观了两所大学,和中国的大学很不一样,没有围墙,也没有气派的门楼,不起眼的大门上只有很小的一块牌子,非常普通。就连丰田那么大的公司,总部大楼也并不奢华,牌子也是很小的一块,很低调,不那么嚣张。    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曾跟我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国民素质相差30年。”    虽然我们不喜欢听,但是我能理解,确实国民素质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