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力排行榜:道家思想中的管理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43:01

                 道家思想中的管理智慧

浏览次数:181  发布时间:2010-5-24   

李长江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内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的许多深遂的思想和内涵是极为有意义的。老子的《道德经》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尤其是其“无为而治”的道治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怨报德的领导方法以及以柔克刚的企业生存之道,对企业管理有重要启示。

如果说管理科学是知识,管理哲学则是智慧,管理哲学以形而上的视角审视人类管理的现象,并加以归纳,概括和抽象,从而成为管理实践的思想灵魂。根本讲,这就是管理哲学的价值所在。如此,管理哲学就要思考管理实践中最为根本的一些问题,如管理中的有为与无为,约束与自由等,就是普遍存在的矛循,既对立又统一,管理作为组织的管理,首先是一种约束,一种制度化的控制,借助这种行为控制而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总之,“有为”是管理的基本内容,所以,一个规范的跨国公司,有着周密的制度设计,有着极其细致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每一步都有着既定的安排,那么,实践中是多一点约束好还是多一点自由好,是倾向“有为”还是“无为”,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实现约束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这是一个管哲学的理念问题,需要智慧,对此,道家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启发。

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时曾经说过:“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在道家思想中尤以“无为而治”和“宁静致远”思想突出,其在现代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实际意义。管理学的概念是一个近代词汇,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很难找到这样一个词,但又不能说中国古代是没有管理思想的。因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最大的特性就是整体性,即它是不分类的,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墨家、法家,在他们的思想中都包含有各种各样的思想,诸如政治、经济、军事、学术方面,管理思想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传统思想是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包罗万象,影响深远,不仅对古人,而且对今人也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作用。不探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深处,就不可能对近代以来的思想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但是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却包含有诸多丰富的、深刻的管理思想,而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思想、行为、情境都受所处环境、文化、习俗的影响,不研究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就不能了解传统文化、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因为传统的管理思想从实践的历史意义上说,它深刻地表现出古人在认识、辨析、策划和管理等方面的智慧水平及学术功力;勾勒出中华民族古代管理主体朴实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意识形态。理解和研究它们是为了更好地古为今用,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好地运用管理技术与艺术,达到管理的目的。无独有偶,17世纪苏格兰地区的一群伟大的思想家群体将类似的见解表述为“自发秩序”,他们的名字也已经为中国的读者所熟悉,他们就是斯密、休谟等。“自发秩序”表达的是这样一个道理,社会在每一个个体的自我努力下,能够在整体上良好地运转,而无须太多外来强制力的干预。我以为,无为而治与自发秩序思想,是东西放最智慧的哲人具有高度共识性政治智慧的表达。

一、管理智慧之宁静致远
在与其它各家管理思想之比较之后,道家“宁静致远”的管理思想是其思想的一个
亮点。从管理目的上讲,静是管理的最终追求,也就是通过管理要达到一种稳定和谐,我们说和平与稳定”是我们国家管理的一个根本目标,因为只有和平稳定才能发展,才能更好地生活,才能追求更大的效率,所以不管采取了什么样的管理措施,最根本的还是要复归为静。所以说静不仅是出发点,是方法,还是归宿。

首先,“宁静”对管理者品性提出的众多要求,对企业管理者而言仍意义。如要有至公无私的忘我作风;无贪欲;多抓实干,不就空话、大话、假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身体力行“,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的表率精神;要理性、理智、不主观主义、感情用事;虚怀若谷、豁达大度。总之,做到自知、自明、自见而不是自是,是领导者做好其他工作的坚实基础。

其次,在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里,领导者应善于授权,把更多的权力下放,让下属能更好的根据实际情况办事,而自己则“抽身谋大事”。在日本有“经营之神”美称的松下幸之助说:“我虽然是经理,但我并不是站在前头拼命工作,儿是站在后面,由各从业人员替代我做事”。掌握“宁静”智慧,遵循放权原则,是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之一。

第三,现代社会随着人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已不是传统上认为的经济人或社会人,他们要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求被重视和主体参与,建立在经济人、社会人理论上的一套管理理论已日益漏出其弊端,新的管理理论却发现从道家“宁静致远”思想中可汲取许多营养。

“宁静”思想强调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因性,强调自任、尽能、自为的因才量用观及顺人自信的水式疏导法。由此,企业对员工管理时重点应放在:给他们提供利于自我勉励、自我评估与自信的环境,领导者不该扮演拿着鞭子驱赶别人的角色;实行岗位责任制;注重感情投资和建设便于职工参与的渠道等等。这些“软”性管理相对于重制度、效率、措施的“硬”性管理,更能满足员工的荣誉感、归宿感,从而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宁静”思想中的去私除欲、否定以自我为中心、为目的,以“道”的德性即为万物服务而不占为己有,为社会整体服务,以实现大局来实现小局;大公无私、为而不争、以退为进等的观念对企业竞争很有启迪。懂得“宁静”智慧的企业家会在竞争中,以“人”(包括顾客和员工)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了解人、为了人,了解社会需要、诚心为大众服务,生产人民需要的产品,对人民有益的产品。以此建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以市场需要为主导,奉行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的信条,排斥以自身的产品和利润为着眼点的“推销术”。越出“同行相妒”的狭窄范围,开阔视野,豁达心胸,不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与别人竞一日之短长,根据“有无相生”的思想结合现代商品周期性理论,生产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以新取胜”、“以先取胜”为原则;树“填补市场”、“组装市场”“、有形与无形市场”、“现实与潜在市场”的新理念。这样与竞争中,以退为进,似弱实强,因“不争”而无人能与之竞争“,后其身”而“身先”,真正是“为无为,则不为。”

二、管理智慧之无为而治
无为是道家的又一极为重要的哲学思想,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给瑟将其译为“禁
止违反自然的行为”。阴变阳合有其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改变。事物的变化乃自化过程,干预它便会走向发展的反面。因此顺应自然而为,无背道之行为,即“无为”,乃治世之良方,成就事业的发展。无为,并非无所事事,而是为而不争,是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有机统一。《礼记·中庸》曰“: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无为在最初原始科学的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动,强调凡不合适的事不强而行之,势必失败的事不勉强去做,而应因势利导之;“无为而治”实际上是一种“上德无为而不为”的管理思想,是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的科学管理方法。实践证明,企业家运用这种理论管理中层人员,可以达到选拔人才、笼络人才、调动下属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遵循大千世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无为”本是道家核心思想,但同样也是佛家与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的“缘起性空”思想与“无为”是相通的,“空”与“无”的内涵是一样的;儒家倡导积极入世,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以道德伦理为核心思想,提倡以德治天下,以德服人,孔子认为古代圣王舜就是无为而治的典范“: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以德行天下本身就反映了儒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文化管理时代,道家的自然哲学与生命哲学及“宁静致远”“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越来越闪烁出超人智慧的光芒。只有站在时代的尖端和科学的高峰,具有向前看的眼光,恢宏的学术气度,高深的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发掘其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