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网络大学:李学举:漫话人生心态ABC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51:40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漫话人生心态ABC

——与民政部青年同志闲聊

(2005年8月15日)

 

  我自任民政部部长以来,与青年朋友集体交流、谈心的次数比较多。之所以这样做,我认为,这是一种责任。青年同志步入社会,特别是进入一个单位,除自身努力适应、提高外,还需要一些老同志真心真情地传、帮、带。作为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帮好、带好青年人健康成长,不但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经常这样想,我部的青年同志,如果都能在民政部工作期间,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这是我最为高兴的事,也是我为党、为民政事业作出的贡献。

  去年,我在部青年干部培训班上,讲的主题是“知不足而奋发”,目的是引导青年人全面、准确、客观认识自己,以此为基础而努力奋斗,讲话的方式是谈心式。今天,我接着这个题目往下讲,内容就是奋发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是心想事成,这也是我对青年朋友的祝愿,讲话的方式是闲聊式,内容是人生心态ABC。

  心想事成,是一句祝愿语。我们常用心想事成来祝愿同学、同事、朋友。“心想”,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追求,或者说是一种目标和志向。“事成”,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成功。“心想”和“事成”两个词组成心想事成词组,也只能表达愿望。因为现实生活中,光“心想”不一定能“事成”,二者没有因果关系。实践的结论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首先要有志向、有追求,而要实现志向和追求,就要为之努力和付出艰辛、代价,这就是奋发。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没有志向、追求不可取,但有了志向、追求,而不去努力,也只能说你的志向、追求是心血来潮的产物,到头来,可能是水中捞月一场空,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前面讲了,“心想”是追求,“事成”为成功。谈到这里,首先,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生的哲学。在人生哲学上,佛家宣扬的是来世,追求的是成佛;道家宣扬的是今生,追求的是成仙;儒家宣扬的是“仁、义、礼、智、信”,追求的是成仁。故此,历史上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之说;有儒家入世,道家隐世,佛家出世之评论。这“三家”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虽各有所重而相径庭,然仍能融合会通、相济相补,构成彼此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这些长期以来都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强势的儒家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渗透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这“三家”宣扬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去研究、理解。那么,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呢?以政治的观点看,共产党员应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作为国家公务员,应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作为普通群众,应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年轻人,应该是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人各有志,志向、追求都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权力确定自己的理想、志向、追求,这是个人的“隐私”,他人无权干预。因此,我无权给青年朋友设个框框,更无权指定每个人的志向、追求。这里,我希望青年朋友都能立“大志”、做“大事”,千万不要追求做“大官”。因为仕途上的过分追求,仕途上的强欲,是一种危险、一种恶果,造成的是无穷后患。“心想”问题,留给青年朋友自主决定,在这里,我着重谈谈“事成”。

  人生的道路,可以用“每个人都能成为成功者,也都可能是失败者”这句话来概括。铸成成功、失败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主要讲成功。讲成功,古今中外,名人名事,名言名句举不胜举,原因道理也可以列举很多。这里,我选择了一个“偏题”,重点讲讲心态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偏题”,一是心态不平衡,在当今社会具有普遍性。我们都知道,我国目前进入人均GDP 1000~3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这个关键时期往往是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动的时期,是既充满各种机遇,又面临各种社会风险的时期。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迅速,各种利益关系愈益复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的差距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社会问题,造成了很多社会成员心理不平衡,出现了不同类别的群体上访不息,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改革发展,同时,也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注重人民群众的心理调整。二是树立健康的心态,对年轻人具有特殊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在这变化中的社会,年轻人保持健康心态,无论对事业,还是对个人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下面,我结合人生道路上的问题,不谈大道理,只讲具体问题,与青年朋友共勉:

  一、少些抱怨,多些满足

  毛泽东主席有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诗句。说的就是要有宽广的胸怀,放眼远望。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引起抱怨的事情很多,自己不满意要发牢骚的事情可能随时可见。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现在社会上有种现象,裁判员太多,运动员太少;指责声太多,赞扬声太少;随声附和太多,主动做工作太少。而且这些现象还相互感染,互相影响。当然,这与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有关,但也有心态上不平衡的问题。心态上不平衡,往往是产生抱怨的原因,一是与攀比有关。同学之间、同事之间、不同岗位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出现待遇差异、职位差异,以及由于不同时期的政策差异而引起的待遇差异,由于不同岗位而出现的利益差异,差异的存在形成了互相攀比,结果就是导致了心态不平衡。比如现在出现的复员退伍军人上访问题,就是互相攀比的结果。事实也是这样,不加理性地分析差异,越攀比,越是心理不平衡,越不平衡,越想发泄,甚至做出一些违规违法行为。二是与对问题怎么看有关。比如半瓶酒放在这里,有的人看了很高兴,得出的结论是“还有半瓶呢”,有的人看了很沮丧,得出的认识是“就剩半瓶了”。这就反映出不同心态的人,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得出的是不同的结论。三是与受挫有关。青年人,特别是刚刚跨入社会的青年人,大多都胸有大志,对未来充满希望。对顺利想得多,对困难看得少,还不知做事之艰难。往往眼光所及之处都是机会,但开始行动时,却发现开着跑车行走的道路,到处都是“红灯”,还常常堵车,也可能遇到根本无法通过的障碍。在这个时候,有的缺乏理智思考,不从主观找原因,仅从客观来认识,好像人人、事事都与自己过不去,对自己不公,怨天尤人,心怀不平,此时就容易灰心和产生抱怨。这种灰心和抱怨,如不及时调整,将成为你事业成功的大敌。肉体的疲劳需要休息调整,心态的平衡,需要思想调整。年轻人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知足者常乐”,这是常讲的一句话,人生有许多事情应当知足,这就是物质享受,有些事情就不该知足,这就是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不能满足。我们都读过《渔夫和金鱼》的寓言,这里,我也将明代王室朱载育的《十不足》,念给大家: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衣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那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渔夫和金鱼》的寓言和这《十不足》歌,讲的就是欲望无底,无法满足。

  二、少些疑忌,多些宽容

  疑忌、狭隘、泄私愤、图报复,是与人交往,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忌,猜疑、嫉妒、隔阂、自私是人与人交往、处理人际关系的荆棘。经常怀疑别人的所作所为包藏不良动机,也难与人沟通思想感情。疑忌,一是对人的一种不信任。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是要有一种信任感。社会上,虽有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丑恶现象,但这毕竟是少数,不能看成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对人,特别是同在一个机关工作的同志,彼此之间的关系,都要建立在互信的思想基础之上。不能无端猜疑,事事猜疑。二是心胸狭窄的表现。过去有一句话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说用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去猜度别人。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性格品德不同,处事待人哲学不同,别有用心的人,可能存在,但不能把别有用心、心怀叵测用在所有人和所有事上。三是缺乏对人的宽容。对人的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对人的支持,现实生活中,宽容不可少。任何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不管能力水平有多高,干事情都有可能出现纰漏或失败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对干事中出现的纰漏幸灾乐祸,对干事的人的失败冷嘲热讽,更不能对干成的事鸡蛋里头挑骨头。一个人有两种意识很重要,一为“自尊”,这就是要自爱,自己对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的人,难以得到他人尊重,也难以谈到对他人负责。二为“自责”,这就是要自觉的反思、谴责自己的过错,做人、处事最怕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如果每个人都有了自尊、自责的意识,就会对己严格,对人宽容。

  三、少些浮躁,多些实际

  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叫《浮躁》,小说通过叙述金狗等人的奋斗历史,透视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这一历史转折时期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态势。目前,浮躁已经成为一些人带有普遍性的心态。这种浮躁往往表现出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偏执性。最近,我看了一个材料,说我国因患忧郁症而自杀的人数在增加,在20~35岁这个年龄段的最多。每年有25万人自杀,有3000万人患忧郁症,这些数字无需去认证是否准确,虽然是极端现象,但说明浮躁的危害。产生浮躁的原因很多,一是有些人经受不住改革开放后的体制、观念及社会结构变化的考验。各种社会问题多了,矛盾突现了,在新的体制、观念面前,一些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无所适从,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乘虚而入。特别是在一些自己切身利益难以如愿的情况下,浮躁的心态更加突出。二是认识的片面和急于求成。这点,对青年人尤为重要。青年人对社会、人生、事业、爱情的认识,都存在一个不断成熟的问题。但年轻人争强好胜的特点,很容易滋生求快、求急的心理,而往往忽视条件的制约,这种认识的片面加上急于求成的心态,极易诱发产生偏执、冲动,甚至出现头脑发热、心浮气躁。三是不能务实地对待人生。工作讲务实,对待人生也要讲务实。不要高看自己,更不能有不切实际的追求,欲望越多,烦恼也就越多,欲望难填,烦恼无限。人生非一朝一夕,应当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向前。花拳绣腿只能虚张声势,长远目标要靠务实实现。关于这点,也要学点柔道战略。柔道比赛中,竞争对手一要移动,让自己处于最佳位置;二要平衡,保持自己进攻的平衡;三要借力,将对手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优势。现实生活也是如此,看到行不通的道路,不要不撞南墙不回头,相信条条大道通罗马。遇到有些问题想不通时,换个位置想一想,调整一下心态,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并要认真学习,转化成自己的本领,相信什么都可以想通。

  四、少些失控,多些修养

  劝解吵架时,往往都说要“压压火气”,处理棘手问题时,往往采取“冷处理”,为什么这样呢,就是人在头脑发热时,都容易出现失控,失控出“狂言”,失控铸大错。人是有性格的,人一生面对的就是两个对象,一是人,二是事。待人、做事,都不能情绪化。人在社会,立身处世,常成于慎,败于纵。不情绪化,就要加强修养,其实是在修德。做人要讲德行,为官要修政德。德,就是思想品德。做人也好,从政也好,都应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范。德,对做人、做事都非常重要。正如孟子所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人的一生,不患名之不著,而患德之不立。就领导干部来讲,无德少才者,不能成为领导干部;有德无才者,无法胜任领导工作;有才无德者,同样难以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就一个人来讲,无德少才、有才无德者,被人鄙视;有德无才者,被人怜悯。只有德才兼备,才被人敬服。修德,一是要注意思想改造。儒家讲正心诚意,道家要求一心一意,佛家则要明心见性,讲的都是要从心灵入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要不断改造人生观和世界观,也要从思想改造入手。这里的共同点,讲的是一个道理,就是要从思想深处修德。二是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修德。要切记,有了权时,不要把它看得太重;有了钱时,不要做守财奴;有了名时,不要被其束缚;有了利时,还要想着穷人;顺利时,不要忘记逆境之苦。三是要学会稳定情绪。情绪,往往反映一个人的修养。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激动时,说话易偏激,处事易莽撞,无法正确应对环境,自然就会失败。如果冷静一点,说话、处理问题就不会出现失误。同样,在顺利时,不要忘乎所以,在遇到逆境或者受到委屈时,也要保持心理平衡。四是要常省吾身。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圣人之言,我们难以做到,但经常进行一下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这对自我修养还是非常重要的。待人、处事要努力做到无私、公正,也就问心无愧,只要问心无愧,就不要怕,即使是瓜田也可以纳履,李下也可以整冠。另外,修养也要注意借鉴,学习榜样。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话可称至理名言。

  五、少些惰性,多些勤奋

  人生活在世上,必须具有生存的技能,这就是知识和才能。知识是对世界和社会的感知和认识,是人类生存的本领。现在进入政府机关的大学生,都是职业竞争中的优胜者,可能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是竞争中的佼佼者,从学校毕业到机关,又是层层竞争筛选出的优秀者。可以说,以前你们都是胜利者。现在进入了机关,虽然说没有学生时代那样激烈的竞争,但仍然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不是一张文化知识试卷,而是一份社会的综合考卷。这张考卷,不是靠一时、一事,单凭文字、数字便可以答出的,而是要靠长期的身体力行。评判试卷人,不是专职教师,而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在学校,得到好的成绩,靠勤奋。在学校的勤奋,靠的是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理解。在工作岗位上的勤奋,靠的是对职业的感情和践行。人的才能,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靠勤奋获得的。人的智力是有高低差异的。如果用智商表示,智商在100上下者,表示智力正常或中等;140以上者,表示智力超常;70以下者,表示智力低常或低能。在全球总人口中,超常者只占1%,低能者占3%,绝大多数都处于中等。现实生活中,智商高的人,也不一定成才,甚至被高智商葬送。我有位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但用的工夫很少,别人不懂的,他一看就会,我想他的智商一定很高。但在处理恋爱问题上,可能因智商高,想得多,猜疑多,总猜对方的想法,结果患了精神病,钻火车压断一条腿,不幸早逝。这说明,智力要用在正处,用歪了,不但毁了自己,也毁了事业。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一些“神童”,很多被录取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这些“神童”今何在?我看到一份材料,很多“神童”大学毕业出国了,其中有一位当时全国知晓的“神童”,后不堪压力,造成研究生不敢考,最后出家研究佛经。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10岁儿童考上大学问题,对孩子的聪颖、家长的培育,无可非议。但人的成长成熟,也和自然界的草木一样,有春芽、夏花、秋实、冬枯,这是规律。超越了这个规律,不是好事。现在一些家长都害怕孩子“早熟”,但在智力开发上,超越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同样可怕。我讲这段话的意思,是想告诉大家,知识要一点点积累,才能一点点提高。超越规律,拔苗助长,都欲速则不达。

  就绝大多数人来讲,勤奋,是提高才能的唯一途径。如何勤奋,无须多讲。这里,只讲两个观点,一是提高靠自己,事可以托人代劳,唯有书不能找人代读,才能提高不能要人代替。二是要承认自己差距。借用林语堂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一个人在世上,对于学问是这样的: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自认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认为什么都不懂;中年又认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认为什么都懂的人,是傻子;认为什么都不懂的人,才很明智。”苏东坡自我认识的对联,也值得深思。苏东坡少时聪慧,自认为少年天才,曾写下:“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发现自己才疏学浅,便改了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鲁迅说过:“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是一首好诗。”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一个人要想独立于社会,并有所作为,不但要读前人的有字书,也要认真读懂社会这本无字书,读无字书,要比读懂有字书难得多。

  六、少些清高,多些交往

  人生活在世上,总是要有人际的交往,没有人际的交往,就没有人类的共同生活;没有了亲情、友情、同志情,也就没有了人生中的乐趣。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于人的性格不同,处事方式不同,有的人乐于或善于与人交往,有的人则不乐于或不善于与人交往。这些都属正常,也无需去刻意改变人的性格。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两点:一是不要太清高。人不能太清高独尊。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事事都认为自己正确,无法与人沟通。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思想需要沟通,工作需要沟通,领导间需要沟通,领导与下属间需要沟通,同事间也需要沟通。思想不见面,工作不透明,肯定建不成和谐机关,也很难同心协力做工作。领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等距离领导,喜欢自我封闭,将自己封锁起来,不与群众接触,造成一种“神秘感”,群众不知领导想什么,自认为这是尊严,结果真话听不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另一种是零距离领导,善于与不同的人沟通思想,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交心谈心,领导想什么,群众清楚,群众想什么,领导明白。这两种类型的领导,我赞成第二种。同志间也是这样,现实生活中,大家对某些人的评价是都说这个人很怪,思维和行为与常人不同,如果处处跟人不一样,办事情也与众不同,那么自己感情违背了大众,行为违背了众愿,结果只能被大家抛弃,自己肯定也不好受。当然,对于性格孤僻的同志,同志之间,也要多加关心,主动沟通,不要将其置于大众之外,要多做融合工作,想法使其融入集体之中。另外,人是需要沟通的,特别是对有的问题想不开时,不要独自消愁,要找人谈谈,可能会打开心灵的窗户。郭沫若老先生,有一次在黄山旅游,发现一个女青年神情颓丧,郭老询问根由,女青年因数次高考未中,感到无颜人世,写了副对联:“年年高考年年落榜,事事难成事事无望。”郭老看了,觉得文底不错,只是过于消极,就改成:“年年高考年年考,事事难成事事成。”女青年幡然省悟,重新振作精神,最终如愿以偿。郭老几个字,救了一条命,同时也验证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效能。二是结交需择善。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里,我们无需将人分成几类。但当今社会交往中,特别是青年人与人特别是社会人交往中,一定要注意选择。这里,我举个例子,我在重庆工作期间,有一位区委书记,水平、能力均属上乘,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并被提升为市级领导。但他结交了一个老板,此人为了从掌权人手中得到好处,不惜重金,送现金、献美色,后竟发展到在宾馆租房,供其淫乐。东窗事发,老板入狱,这位书记受审,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一些贪官的行轨,许多都是栽倒在了结交的人不善的手里。

  七、少些无束,多些自慎

  一个社会要有序,必须有法律规范、道德约束。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除了他律之外,也必须强化自律。自律,就是要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住自己。如果用高标准讲自律,一是要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律。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人前、人后,8小时内外都一样。二是要慎微,就是要时刻警醒自己,即使在“小事”、“小节”上,也丝毫不放松。“小洞不补,大洞难堵”。综观大大小小腐败分子的堕落,开始时,无不是在小事、小节上被攻破防线,最后深陷泥潭。三是要慎始,就是要杜绝与腐败沾边的第一次和“下不为例”,使病毒无可乘之机。这“三慎”,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守势,要真正成为毛泽东主席讲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要把修德当做一辈子的事,要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善于纠正实践中的错误,不断校正、矫正自己。而要修德,首先要做到诚实,这是为人之要、成事之基、立业之本,努力使自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哗众取宠,不弄虚作假,不言而无信。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也是对有作为者人生的总结。大家可以经常读一读,想一想。

  八、少些冷漠,多些爱心

  人是社会的,社会是与人共同产生的。人只有爱自己的同类,才能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外来的灾难。在最初的原始母系社会,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自私和争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了私有制,人也产生了私欲。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际关系何等复杂,人当以爱为本,要珍惜亲情、友情、同志之情、为民之情。这个“情”字,最终体现在爱上。亲情、友情我就不讲了。同志之情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我们部机关来讲,230多名公务员,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在人的一生中,在13亿人口中,大家能聚集在一起,成为同事,其概率是非常低的,如没有这个缘分,可能见面也不相识。这就是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当然,大家长期相处,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甚至产生矛盾。这些应属正常,但一定要将“和为贵”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做生意讲“和气生财”,过日子讲“家和万事兴”,这些都启示我们,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做到这些,关键是不要把“智慧”拉入到算计他人的行列,要去掉人生“两大妒”,即自己无才能,妒忌有贤能之人;自己为非,厌恶他人做善。同时要记住:“经常议论他人的缺点,你可能是一个道德水准低下者;经常议论人类的缺点,你就是一个思想家。”遇事退一步,待人宽一步,为人处世要细心,但不要小心眼。“为民之情”,是共产党人的宗旨,是我们从事民政工作的职业要求。古人云:“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再高,也没有“爱民”这一境界高,一个人的贡献再大,也没有让老百姓快乐贡献大。民是分层的,既有富裕之民,也有贫困之民,政府应该一手拉富人,一手拉穷人。富人发言的机会多,穷人的话语权弱。人穷则友少,我们从事民政工作的人,主要是帮助最需要帮助的穷人,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实质就是为穷人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穷人忧则吾忧,穷人乐则吾乐。克己为济民,施善为最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慈善写入决议,这是慈善事业的最强音。民政人,首先要有慈善之心,我们提倡“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以什么为本,人当以爱为本,以什么解困,人当以助解困。爱是心态,助是行动。爱转化为助,助体现了爱。爱是和谐社会中跳动的负离子,一个充满爱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

  九、少些惯性,多些思考

  有位哲人说“思索使人伟大”。陈云同志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要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些都说明思考的重要。人的思维方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惯性思维,就是根据实践经验或工作规律,形成一种定式思维。另一种是创新思维,就是根据不同社会环境和任务,跳出定式,趋前或针对性思考。这里,我想借用毛泽东主席讲领导的一段精彩话语来说明创新思维的重要。他说:“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这段话,虽讲的是领导,但对我们思考问题很有借鉴。对青年人来讲,由于阅历关系,惯性思维不多,但现在要培养的是要有创新思维。青年人思想少有框子,思想活跃,很少保守,这是创新思维的优势。我在想,现在鼓励年轻人创新思维,就是想用青年人的思想冲击一下像我这样老一点同志的惯性思维,使思考问题更趋活跃,更趋多角度。我们强调创新思维,鼓励青年人多思考问题,不但对青年人成长有好处,对事业也很有益处。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人,看问题少主见,乐于人云亦云,很难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青年人,要想尽快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除多学习、多实践外,一定要多思考,这是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过程。我们都很羡慕有思想的人,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实践的思考中得来的。另外,我国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期,“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我们常讲,这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必须用改革发展来解决。那么,怎么用改革发展来解决,需要创新思维。我们还常讲,对一些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那么,这个长效机制是什么,怎么建立,同样需要创新思维。民政工作也一样,常讲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困难并举。现在的问题和困难很多,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事物矛盾运动变化的结果,而且很多问题错综复杂,十分棘手,复员退伍军人上访就是一例。能不能化问题为机遇,能力是关键。能力首先来自正确的分析判断,分析判断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只有分析判断准确了,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也才有化解问题的本领。

  十、少些失信,多些诚实

  人的品德诸方面,要以诚实为基,诚实也历来是评价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今天,我们讲诚实,就是对党、对事业要忠诚,对人要真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党提出反对形式主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一方面,说明社会上存在着虚假之风,另一方面,也说明诚信对树立党和政府形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可以设想,一个假话遍天下,虚假满天飞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对一个人来讲,也是这样,如果说不出真话,作不了真事,失信于人,也将被多数人唾弃,结论就是“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此人不可交也”。诚实,是要用语言和行为表现的。但语言表达是第一难事,要想把语言运用得好,需要对生活中语言的运用深刻体会。我记得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家生了个宝贝儿子,大家前来祝贺。第一个来祝贺的人,便恭维:“这个孩子真好啊,将来一定大富大贵”,主人听了非常高兴,大加赏赐;第二个人觉得第一个人说的话很虚伪,因为你怎么知道未来的事呢?所以他说实话了:“这个孩子好啊,但他一定是要死的”。他确实是说了真话,但这话谁都不爱听,主人很不高兴,把他轰走了。到了第三个人进来,假话他不愿意说,真话又不能去讲,所以他采取了这样一种方式,笑着说:“这个孩子好啊!”然后就“嘿!嘿!嘿!”,完了,主人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对他怎么好。我讲这个故事,说明真话难说,同时也说明,要讲真话,也要分具体环境、具体场合。就像给人提意见一样,也要考虑听者的感受。如果事事挑毛病,句句不离指责,说得再真、再对,效果也不一定好。可能造成“就你事多”、“就你高明”之嫌。可见说话,虽然一岁就开始咿呀学语,但要真正运用好语言的艺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深刻领悟。我讲这段话的意思,不是让人话到嘴边留半句,该说不敢说,也不是让有话不直说,绕来绕去。现实中人们衡量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往往与人的品德联系在一起,一个忠厚、诚实的人,虽有时话说得尖刻,有些逆耳,但被认为是“忠言”。相反,有的人奸诈、滑头,虽说的话好听,却让人认为是心口不一。可见,人的品德是第一位的。另外,社会上的虚假,甚至骗人宣传太多,使人听了害怕,不知信谁。就拿电视广告来讲,这里随便举个例子,一家服装公司的广告语是“让您每天换一个太太”。一个集团公司在电视中频频播出“吃了旺旺,今年才会旺,不吃旺旺今年不会旺哦”等。当然,这些广告语,是为增加对产品的印象,但太离奇、太虚假,对社会、对人心理影响,也百害无一利。

  十一、少些潇洒,多些压力

  自从“潇洒走一回”歌曲红遍全国后,“潇洒”成为时髦词。“潇洒”本意指无拘无束,但现在成为吃喝玩乐的代名词。致使青年人要潇洒,老年人也想潇洒。如果“潇洒”能丰富人的业余生活,陶冶人的情操,那无可非议,如果“潇洒”成为人生追求目标,成为意志衰退的依托,就要纠正。我今天讲这个问题,是想告诉青年人,现在的青年人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可能还“潇洒”不起来。前不久,有位老同志告诉我,说人生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玩”,主要在学龄前;第二阶段是“学”,主要是学生时期;第三阶段是“练”,主要刚步入社会阶段;第四阶段是“干”,主要是工作几年后的时期;第五阶段是“帮”,主要是退休后的前期,力所能及做些公益事业;第六阶段是“养”,主要是暮年时期。这几个阶段,虽然有不科学之处,但也有合理之点。如按此分析,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是在“练”。练,就要多实践、多磨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年轻人在成长阶段,需要一定的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就少勤奋。刚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不要认为“解放了”,寒窗苦读结束了,因为可能还不成熟,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也可能还不知怎么工作,但一定要树立“今天我还不行,明天我一定能行”的信心。年轻人的压力要有,但也要有度,有压力,但不要把人压垮,不能把压力变成急躁。这里,我虽要多讲些压力,但我还是要讲讲减压的问题。分析整个中国社会,就会发现,中国社会到处都存在着紧张和焦躁的迹象。中国青年报最近调查显示,66%的年轻人觉得自己压力大。这种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承载着家庭的太多期望。许多父母年轻时遇上“文化大革命”,大好前程毁了,于是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一心指望儿女成龙成凤。特别是一些困难家庭的孩子,可以说家长乃至亲友已将全部财力或希望寄托于一人。二是承受着想成功的压力。青年人从步入大学开始,就想干一番事业,就想事业成功。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的成功,对其他年轻人诱惑太大。比如上海盛大交互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云桥,31岁就已经拥有资产10.5亿美元;国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光裕,35岁身价已高达35亿美元;因特网门户网站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30岁出头就拥有资产6.68亿美元。这些超级首富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效仿对象。有些不安于现状,跃跃欲试,想冒险致富,有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见异思迁”。这种急欲成功的心态,很容易产生浮躁情绪,一旦遇到挫折,不是心灰意冷,就是对前途失去信心。年轻人这种浮躁情绪,有的在金钱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有的在职务晋升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应该说这个时代为中国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生活在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代。但一定要记住,成功之路虽在脚下,但千万不要过急,要戒骄戒躁,路要靠一步步走,要经得住成功与失败的考验,经得住顺利与挫折的考验。要明白,失败之时,也可能就是成功之始,挫折之时,也可能就是顺利之始。

  借此机会,我再讲讲职务升迁问题。在国家机关工作,客观上存在着职务问题,职务升迁是每位同志面临的问题。但如何认识和正确对待,确实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一个人想晋升、要进步,立志要在更重要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干一番事业,是好事,无可非议。因为事业要发展,确实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不断涌现出来,广大干部都能从各方面做准备,全面提高自己,胜任更重要的领导职务,事业才能承前启后,兴旺发达。但是,想晋升与要官做有本质区别。任何事情发展都有一个度,一旦超过了度,事情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一个人在升迁问题上想得太多、太急,单纯为升迁而努力,发展下去就危险了。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一旦眼睛老是盯着种种职位,那么腐败便开始侵蚀他的行为”。

  我听说,有一些在机关工作几年的同志,看到同学、同事晋升,就坐不住,好像如果没有个一官半职,很丢面子,在同学、同事面前矮半截,自己的价值也没有得到体现。还有一些同志,在机关竞争中受挫,就想不开,怨这怨那。这些同志中,有的对自己评价太高,好像某个职位非他莫属;有的对自己资历看得太重,认为干了这么多年,论苦劳也应该晋升;也有的对现行晋升制度表示怀疑,认为还是领导说了算;也有的要求加大各级领导班子和部党组在选人用人的权力,人权、事权要统一;也有的说这种竞争制度还是个别部门掌握,存在不公平、不公开现象等。这些都说明,任何一种适合本部门特点的干部选拔制度,都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的,特别是在目前这种国家社会治理结构发生变化的历史时期,都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必须明确的是,我部机关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机关绝大多数公务员已经认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效的,总体上是好的,是有利于干部成长成才的一种好制度、好机制,一定要坚持。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它,而不是推倒重来。

  我们机关,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平等民主竞争制。一般来说,竞争上了岗的,意味着对个人能力和工作政绩的肯定。竞争的过程,是群众比较、选择的过程,这是选拔任用的基础。要升迁,必须干出成绩,让群众认可。但现实又是非常复杂的,也存在干出成绩的也不能都能晋升,这是因为,领导职数是有限额的,而且越往上,位子越少;另一方面,升迁除政绩外,还要受所在单位、机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这点上讲,没能竞争上岗者,不说明工作没有成绩,本人不优秀。关键是不要一头钻进牛角尖里,要看得开一些,想得远一些,多从自身找原因,针对自己不足,继续努力完善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也不要把竞争不上去,看成是丢了面子,自尊受损,其实,结果虽有胜负之分,但竞争本身没有胜负,胜与负都是一种考验和锻炼。竞争上了岗者,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还要经受住履行领导职务的检验。没能参与竞争上岗者,也不要气馁、失落,相信机会总是有的,只要是金子终究会发光,不要为一时得失所困扰,正确对待升迁,接受组织和群众考验。

  这次机关公务员培训班,主要内容是进行《国家公务员法》的培训。明年元月一日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在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学习贯彻《公务员法》,是当前各级公务员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在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做好贯彻实施工作。这次颁布的《公务员法》,将实行职务、级别相结合的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公务员都走职务独木桥的问题。同时《公务员法》也明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是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可以实行竞争上岗,一部分岗位可以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拔。这些都为我部公务员管理提供了依据。我部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法》,不断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共同创造干部职工成长成才的环境。

  今天,我是与年轻人漫话人生心态,所提的问题,不是单指民政部直属机关,而是泛指人在社会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所指的种种表现,也不是民政部直属机关年轻人存在的不足,更多的都是希望和祝愿。就像我们平时祝您身体健康,祝您工作顺利,祝您家庭幸福一样,祝愿并不说明您身体不健康,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幸福。

以长者自居的人,在年轻人面前,往往无忌无束,口无遮拦。今天谈的一些问题,只做茶余饭后的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