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金文字典:教室里的法则——信任与帮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49:46

教室里的法则——信任与帮助

去年,也就是2010年的暑假,我始终处于一种纠结当中,为我分别带领的2007届与2010届两个班的学生以及他们身上具备的那种班级气质的差异。

2010届的孩子,我带了完整的三年。他们温尔文雅,处世低调,遇事常能反复权衡,并经常征求我的意见,是一群特别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孩子。2007届的孩子,我是高二第二学期接手的,接手时有点“臭名昭著”,他们成绩落后,纪律涣散,经过我的强力调控,历经前后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至高三第一学期开始时才整肃完毕,进入复习迎考状态。也许“我行我素”由来已久,尽管我严加管教并且雷厉风行,但他们的个性仍时有张扬。

鉴于2007届孩子身上的经验与教训,我在2010届高一军训之初,就拟定了N条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之。起初,有些孩子还试图挑战,但终究抵不过我的强势,逃不了被我驯服的命运。我做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以贯之,也就是这批孩子在我条条框框的限定之下温顺地度过了三年。至于曾经违背这些条条框框的孩子,都是付出过惨重的代价的,比如高强度的义务劳动、绕操场跑步或俯卧撑。现在看来,那些犹如悬在孩子们头上的利剑般的条例让孩子们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

高考强烈地竞争,让我的生活失去了许多的乐趣,我没有时间陪妻子看电视,没有时间陪女儿玩游戏,人生的乐趣只剩下偶有的聚会中与同事们的斗嘴。当发现自己的生活被考试无情挤压到如此狭小的空间时,我似乎有了良心的发现,我的那班孩子除了源自高考而有的学习压力,还要时刻注意不能触犯我规定的条律。我想这些,足以让孩子们感到恐惧和压抑,我也逐渐体会到2010届孩子们身上那些所谓优良的品质是以个性的磨灭为代价的。我居然成了某些恶的起源。

不记得是在哪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位教授招收研究生时,往往去掉那些考分第一名的人,理由是有些特别刻苦的孩子是本着改变命运的初衷来读研的,而一旦通过考试命运被改变之后,便也失去了进取的动力,重新回到庸碌的行列。反而那些并不太重视分数的孩子,生活可能还比较优越,他们也不太在乎导师的评价,但他们是因为自己对某个领域的热爱,更确切地讲是源自内心的动力,这能够支撑他们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所以,教授在面试的时候就去判断考生的眼神,是被迫的还是由衷的。

这些,似乎让我明白了一点什么!原来我是在驱赶孩子通往那条所谓的成功之路,通过我制定的条律,通过我的“恐吓和欺骗”逼着他们前行。可是我却忽视了,当他们离开我,离开这些条律之后,他们的动力又将在何处?我一直担心后来的学生都会像我的2007届,担心他们不守规矩,担心他们不务学业。当然,我无法像前面所提的教授那样来挑选我的学生,但是我想,我还是可以改变一些什么的。

2010年9月,我又迎来以班主任的身份所带的第三届学生。这一次,我改变了!我开始变得大器了许多,不去担心他们会冒犯学校的规律,因为关于纪律的遵守,除了如之前般的高悬起条律的大棒,我还可以身正为范、生命在场来告诉他们。除了告诉他们如果高考失败,人生将苦不堪言,我还可以告诉他们学习是一件值得倾心为之的乐事,因为我们未来的成就将给周围的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改变。做一个能够给别人带来方便与快乐的人将是一件无比崇高的事情,但是要成为那样的人,还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学习来实现。

我的目光停留在了另一的地方,我不再在他们还没有犯错的时候就担心他们犯错,当我不再为提防而生活的时候,我轻松了许多,孩子们也轻松了许多。我也不再在他们正兴趣浓厚地探究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去担心他们不用功学习,而是想我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那个正在困扰他们的问题。

我发现,教室的法则应该是信任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