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景江南房子年龄:亚里斯多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33:56
★ 健君文荟 欢迎光临 ★

',1)">
亚里斯多德 生平与著作简介
生平(公元前320年到公元前250年)
公元前384年生于卡尔息底斯(Chalcidice)的斯塔吉拉(Stagira),
亚里斯多德的故乡Stagira
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二十年
柏拉图去世后二年,游历各地。
公元前343年,担任十三岁亚历山大的老师。当时
亚历山大继位一年后,到雅典创办吕克昂(Lyceum)学园。史称“逍遥学派” (the Peripatetic)又称廊下学派
亚历山大去世,,被控以“亵渎神灵”罪,为不使雅典人第二次对哲学犯罪,逃出雅典,第二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著作
亚里斯多德的科学分类
全部著作多达1000多卷,现存47篇(只占全部著作的1/5,且不包括一些残篇)涉及逻辑学、自然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语言学和文学等学科,几乎覆盖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
中文译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共计10卷,300余万字。
主要的有《工具论》、《物理学》、《论灵魂》、《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论诗》(亦译为《诗学》)等。
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形而上学
一、四因论
(一)、事物运动的四种原因
所谓的“原因”(aitia),意指一切事物存在和生成
的全部根据和条件。
1、质料因
“质料”指“是者所从出的东西”,即事物由之生成
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
无论是具体的可感物还是抽象物,都由质料构成
{如音节--字母,圆--弧,生命--躯体}。
质料是事物的存在和生成的基础、“载体”。
2、形式因
“形式”的两种含义:
内在形式,即eidos,它是事物的“是其所是” 或“是所是的什么”,即该事物的本质。相当于柏拉图的型相(idea或eidos)。----主要含义和基本用法。
外在形式,即形状(morphe),事物表现于外的那个样子。一般说来,内形式总要通过外形状表现出来,所以,形状也是事物的根本原因。
3、动力因
使事物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如策划者是行为的原因,父亲是孩子的原因等。
由于自然而存在的事物动因在内部
由于技术而存在的事物动因在外部
4、目的因
事物运动的方向、目的或目标。事物的存在和生成“所为了的那个东西”。
(二)形式和质料
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可以合二为一,归结为形式因,与质料因相对应,作为事物的两个根本原因
“后三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合而为一。因为所是的那个东西和所为的那个东西是同一个东西,而运动的最初本原又和这两者同类。”
---- 《物理学》
(潜在)与现实(实现)
1、潜能和现实
潜能指事物具有的能够实现其本质和目的的潜在(还没有实现出来)的力量,“是在他物中或作为自身中的他物的变化的本原”。(例子:建房和医生给自己治病)
现实是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获得了自己本质的事物。“实现”重在活动的过程,“现实”则重在完成的结果。
2、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即潜能与现实的关系。
质料以潜能状态存在着,形式则是实现。质料一旦获得了自己的形式,它就实现出来,成了现实的存在。
事物的生成就是质料形式化,潜能变现实的过程。
二者的关系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
二、存在论
1、系词“是"的逻辑功能
表判断   指称主词自身   联结定义项和被定义项
2、两种意义的存在
“存在"[“是"]本身不可定义,只可说明,即我们说不出它是什么,只能说它怎样是。
由于偶性的存在
某种属性偶然而不是必然地属于某一事物(“这个有教养的人在造屋")
由于自身的存在
是在本性上属于主体自身的东西,即《范畴篇》中列举的十个范畴
3、十范畴
实体       数量        性质       关系        何地(位置)
Substance   quantity    quality     relation      place,
何时(时间)  所处(姿势)  所有(状态)  动作(活动)  承受(受动)
Time           position         state        action       affection.
十范畴概括了事物由于自身的所有存在方式。
4、“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 as being)
(1)何谓“作为存在的存在"
指存在本身,而不是存在的表现方式或部分。
(2)第一哲学(==形而上学)
是关于最初原因和本原的科学,它的对象即“作为存在的存在”
“智慧”(sophia)也就是“哲学”(philosophia),因为学习乃是热爱智慧
对“作为存在的存在"之哲学研究称作ontology(本体论,存在论)
三、实体论
Substance (实体)旧译“本体”
(一) 是者的实体意义
1、实体和属性
逻辑上,只有实体范畴能做主词(subject),其他九个范畴只能作谓语。
主词所属的范畴是实体,谓词所属的范畴是属性。
哲学上,实体是先是的东西,属性是后是的东西。
2、“是者”的中心意义是“实体”
实体独立存在,属性必须依附于是者而存在。
(二)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
1、实体的特性(判断标准)
《范畴篇》提出判断实体的五条标准
第一:“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一个主体的东西”。
不充当宾词,而是主词;不是主体的属性,而是主体自身。
第二:“所有的实体,似乎都在表示某一‘这个’”。
单一的个体。
第三:“实体自身没有对立物”。
第四:“实体没有程度上的差别”。
第五:实体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在数目上保持单一,在性质上却可以有对立面。”
其他范畴不具有这个特征
2、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
(1)第一实体:个别的具体事物
是最根本的实体,它最符合五条标准。
(2)第二实体:包含同类个别事物的属(如“人”)和种(如“动物”)
基本上符合上述标准,实体性不如个别事物。如,它们可以述说主体(比如说“苏格拉底是人”),而且在表示某一“这个”时,也不如第一实体。
属概念比种概念更加具有实体性,因为它更接近第一实体。愈个别的东西实体性愈大,愈普遍的东西实体性愈小。
3、分析:与柏拉图的对立
柏拉图:作为普遍性共相的理念独立存在于事物之外客观实在,并且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亚里士多德:个别的具体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普遍性的形式不能与事物分离而独立存在。
柏拉图对理念论的批判:见课本p65-66
(三)(关于)实体概念的改变
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是亚里斯多德在《范畴篇》中提出的最初的实体学说
《形而上学》对实体学说展开了系统的探讨,观点发生了很大变化。
1、形式或本质是第一实体
本质正是一物内在的本性,是自己本身固有的。是一物的“其所是”
事物由质料和形式组成,质料仅仅是构成要素.形式才使一物是“其所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因此形式或本质才是真正的第一实体。
2、定义就是实体的公式
本质可以通过下定义来认识
定义由种加属差构成。种下的属就是本质的形式[在希腊文中,形式与属是一个字:eidos]
例:“人是两足动物”,“动物”是”种,“两足的”是种之下最切近的属。“两足的动物”就是人的形式。
亚里斯多德实体学说的矛盾,反映了解决个别和一般、特殊性和普遍性这一哲学问题上的困难。
(四)具体实体
1、实体和具体实体
实体:从内在形式、从本质意义(角度)上说。
具体实体:从质料与形式结合,潜能变现实的意义,才运动的角度上说。
2、具体实体的等级
可朽的运动实体:地上的个体
永恒的运动实体:天体
永恒的不动的实体:神
(五)最高实体
1、神是最高实体
神是完全现实的、纯形式的、自身永恒不动却推动万物运动的第一推动者.
第一推动者是理性(思想)自身。因为只有思想是纯形式,是现实的、永恒不动的,是最完善的单一不可分的分的。理性以自身为对象,是思想的思想。
2、神学
第一哲学研究最高原理、终极原因,把高实体作为思想的对象,就称为神学。
亚里斯多德的神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是为了解释世界而做出的理论假定。
灵魂学说
一、灵魂的性质
1、灵魂的本质(定义)
“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躯体的形式”
“潜在的具有生命的自然躯体的第一现实性”。
“灵魂是在自身内具有动静本原的自然躯体的形式或本质”。
《亚里斯多德全集》第三卷 第31-32页
2、灵魂与躯体
I 灵魂和躯体不可分
灵魂不是独立运动的实体(柏拉图)
灵魂与躯体不是两个分离的独立实体(二元论)
正如眼睛既包括瞳孔也包括视力一样,生物既包括灵魂也包括躯体。灵魂和躯体是不能分离的
II 灵魂是有生命躯体的原因和本原
它是躯体运动的始点,是躯体的目的,是一切拥有灵魂的躯体的实体。
二、灵魂的等级和功能
1、植物灵魂或营养灵魂。
“营养灵魂寓于一切其他能力之中,它是灵魂最初的、最为共同所有的能力,一切生物靠了它而具有生命”。
功能:摄取食物和生殖。
2、动物灵魂或感觉灵魂
除营养能力外,任何动物至少拥有一种感觉,即触觉。
功能:感觉、欲望和位置移动。
3、 人类灵魂或理智灵魂
除包括营养灵魂和感觉灵魂的所有能力之外,还有推理和思维的能力,是人独有的。
三、人的灵魂活动
1、感觉活动
感觉接受的是可感形式,而不是可感事物
蜡块说:“感觉就是撇开感觉对象的质料,而接受形式,正如蜡块,它接受戒指的印迹而撇开铁或金,它所把握的是金或铜的印迹,而不是金或铜的本身”    -----《亚里斯多德全集》第三卷 第31-32页
2、理性的活动
I 被动理智(性) :理智作为一种能力,指灵魂用来思维和判断的部分。接受事物的可知形式而不是事物本身。
II 主动理智(性):不是作为思维能力而是作为思维对象存在着的思想自身或理智自身。
当理智以自身为对象时,“思维和被思维是一回事情”,思想就是对思想的思想。
伦理学
一、善和幸福
1、善、至善和幸福
善是各种行为和事情的目的,目的就是可以通过行为达到的善。
并不是所有的目的都是最基本的,至善则是最基本。
至善是我们所要寻求的善,也就是幸福。幸福是最基本的、各种行为的目的。
2、幸福与德行
追求幸福出自人的自然本性
自然的东西都目的和能力相适应的特征。 人的独特自然能力是理性
理性指导行为趋善避恶便是德行
(因此)幸福是由德行的活动状态。
人类之善实际上是符合德行的心智活动。
3、幸福和快乐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德行是幸福的本质
相应于有价值活动的快乐是善,相应于无价值活动的快乐则是坏
思维的快乐优于感觉的决乐
德行和善人是快乐的标准
4、完美的幸福是理性活动
理由一:前面已经说过,幸福是一种活动。这样的活动有三类:
(1)本身是必要的、值得想望的活动,道德的活动便是具有这种性质的活动;(2)令人愉快的娱乐活动,娱乐使人得以休息,恢复精神。但幸福的生活需要努力,它不存在于娱乐中;(3)符合于至善的活动,这就是思想的活动。哲学智慧的活动是各种道德活动中最叫人愉快的。思想活动最具有自足性,哲学家甚至靠他自己也能思考真理。幸福依赖于闲暇安逸,实践的独性表现在政治或军队事务中,与此
理由二:
说思想的活动是人类完美的幸福,也可以通过以下的考察显示出来。神灵在所有幸福的人类之上,我们应把思想的活动归于它们;最与神灵的活动接近的一定最幸福。运用理性.力求与理性交往的人处于心灵的最佳状态、最与神灵接近。假如神灵照管人类事务的话,就会对理性感到高兴,会奖励最
二、中道学说
(一)有意行为和无意行为
1、有意行为
受意志支配的行为,有善恶之分
2、无意行为:
不受意志支配,无善恶之分
(二)实践智慧
1、理论智慧:追求事实的原因:其对象是普遍本质
2、实践智慧:解决具体问题,对象是个别事件
3、思虑和选择:实践智慧的两个活动特征。
对象是可欲的,过程是理性的
(三)中道---德行的标准  实践智慧选择的原则
中道==适中,无过和不及
德行是一种相对于我们而言的适中,是过度和不足所引起的两种恶行之间的中道。就其实质而言,美德是一种中道,就其是最好的、恰当的而言,则是一种极端。
勇敢是怯懦和鲁莽之间的中道
节制是快乐的一种中道。
肉体的快乐和心灵的快乐是有区别的,后者如爱荣誉、爱学问。
节制必定涉及肉体的快乐,但不涉及所有的肉体快乐。喜欢色彩
、图画、声乐者,无所谓节制或放纵;“喜欢如此如此”的人被
称为放纵,是因为他们或者喜欢不对的东西,或者比绝大多数人
所喜欢的更多,或者以错误的方式喜欢。放纵者在这三个方面都
过分了。节制者既不喜欢放纵者最喜欢的东西,也不享受他不应
享受的东西;他不渴望快乐,对缺乏快乐也不感到痛苦;对有助
健康或食物状况的东西,欲求适度,对别的不妨碍这些目的,不与
高尚的目的相反,或离开其中道的东西,也是欲求适度。在节制者
那里,欲望应符合理性的原则。
大方是吝啬和挥霍之间的中道
大方是持中道对待财富的一种美德,它是在关予财富的施予和获
得,特别是施于方面表现出来的。挥霍是在钱财的施予上太过,取
得上不及,吝惜则是施子不及,取得太过。
财富是人生需要的东西,它可以被适当地使用,也可以被拙劣地
使用,因此有这方面美德的人会善用财富,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大方的
人。将财富施于正直的人和从正当的来源取得财富相比,前者更是大
方的特征,施于意味着行善,大方的人几乎是——切行美德的人中最
受爱戴的。
',2)">
您已欣赏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