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到14亿了吗:第54集团军沿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58:49
             第54集团军沿革军部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原代号为54774部队,2003.12后为71521部队。隶属济南军区。是1985年由陆军第54军改编而成的,辖160,162师和原43军127师共计三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原161师改编为集团军炮兵旅.现任军长黄汉标,政委魏纪章。 李九龙,梁光烈,何其宗,韩怀智都曾担任过54军军长,杨德清,张文台也担任过54军政委和政治部主任 
     该集团军所属的荣誉单位有:
                        红军师、铁军----步兵第127师;
                        红军团----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第380团、步兵第162师第485团;
                        叶挺独立团----步兵第127师第379团;
                        瑞金团----步兵第162师第485团;
                        猛虎扑羊团----步兵第162师第486团;
                        刘老庄连----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第4连;
                        钢刀连----步兵第162师第484团第1连;
                        金汤桥连----步兵第162师第485团第7连;
                        能攻善守英雄连----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第9连;
                        阻击英雄连----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第1连;
                        英雄侦察连----步兵第127师侦察连;
    
    第45军的前身是红9军团,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在抗战中担负留守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军东北,与冀热辽部队编为热辽纵队,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黄永胜任司令员,刘道生,邱会作先后任政委。在1947年东北秋季攻势中在九纵配合下在辽西三战三捷,使东北我军在冀热辽战场掌握了主动权。在平津战役中,天津战役中,第135师迅速突破民权门,与第38军胜利会师金汤桥,将天津南北守敌一举割裂。在衡宝战役中,第135师孤胆楔入敌人纵深,击退了优势敌军的多次进攻,扭住敌人,腰斩七军。南下衡宝时,该军第135师在师长丁盛指挥下以勇猛顽强的动作孤军插入敌重兵身后,为战役全胜做出重大贡献。
   第54军组建完毕即于1953年2月抗美援朝战争后期入朝参战,130师在67军指挥下参加了金城战役。7月13日,战役开始,除第134师集结于洗浦里,为兵团预备队外,第130师配属第68军向梨实洞、北亭岭之敌发起攻击,第135师配属第67军由庆坡山向梨船洞、金城川之敌发起攻击。当日第130师即攻占424.4高地及866阵地;第135师攻占了梨船洞、芦洞里等地。尔后,各部即转入防御作战。在阵地防御作战中,第404团第1营第3连2排长麻俊坤在自己3次负伤、双腿被打断的情况下,仍忍着剧痛趴在阵地上指挥,连续打退敌10余次进攻,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战后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第3营第7连第3排长王占山在坚守阵地战斗中,指挥机智灵活,连续打退敌40余次攻击,出色地完成了坚守阵地、阻击敌人的任务,战后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停战以后,该军即在西起桥田里,东至北汉江地段担负三八线前哨阵地的守卫任务。为防止美军和李承晚伪军撕毁停战协定重新挑起战争,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战备施工。1954年4月中旬,奉志愿军总部命令,将金城池地区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部队移防至元山北玉坪里、文川、龙潭里、高原、永兴地区,担负守卫东海岸的任务。
    1955年3月,又将东海岸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调防上端洞、宣川、古邑、定州、下端地区,守备西海岸。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军涌现出“国际一等功巨连”等先进集体和麻俊坤等许多英模人物。 停战后,参加了朝鲜的重建工作。1958年5月随撤离朝鲜。回国后驻重庆,随即参加奔赴西北、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投入平叛肃匪作战。1959年参加西藏平叛作战。在1962年的对印度自卫还击战中第130师在军部指挥下取得“瓦弄大捷”,给印军主力第四军以歼灭性打击。
    1968年移防云南大理,1969年再移防河南新乡,留下部分人员在云南组建了第11军。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时,第54军各师分别改为第160、第161和第162师。1979年参加了广西方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第160师配属第41军;第161师配属第55军;第162师由军区前指指挥,用于第42军的方向;第54军军部一开始没有任务,后来第20军58师参战,由第54军军部指挥,作为军委的战略总预备队。其中第162师作战勇猛,势如破竹,扭转了战局。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表现最好的三个师之一。    
    1985年陆军第54军改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原属第43军步兵第127师调入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第161师撤销,改编为集团军炮兵旅。    步兵第127师最早的前身是“大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北伐战争中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大革命失败”后,经历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是“朱毛红军”——红4军、红1军团的骨干部队。作为主力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历次重大战役行动,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1937年8月,该部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940年挺进华中,先后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5纵队1支队、教导1旅。1941年2月改编为新4军3师7旅,转战苏北抗日根据地。在著名的刘老庄阻击战中,该旅17 团4连顽强抗击3000余日军的进攻,最后82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被延安《新华日报》誉为“刘老庄八十二壮士”。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军东北。1946年2月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开创东北我军歼灭美械国民党军的先河。10月部队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6师,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1948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然后随第4野战军南下。1950年4月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战役。 建国后该师参加了广西剿匪,1951 年驻防海南岛,第43军撤销后改为广州军区独立师。1968年重建第43军时第127师移驻广西桂林,1969年调往河南。1979年2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协助会攻谅山,五战五捷。1984年师侦察连赴老山、者阴山前线,表现突出,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称号。1985年第43军建制撤销,步兵第127师改归第54集团军建制。
    1989年5月,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第162师进入北京执行戒严任务。此后,步兵第162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应急机动作战师(即“快反部队”)。1990年代初全国闻名的见义勇为模范徐洪刚便来自步兵第127师380团。1998年后,步兵第127师改装为轻型机械化步兵师,步兵第160师改编为摩步旅。属第20集团军的装甲第11师与第54集团军装甲旅对调,高炮旅则改编为防空旅。在199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以该集团步兵第127师部队组成了车辆第2方队(88C式主战坦克,步兵127师装甲团)、第6方队(92式轮式步兵战车,步兵127师379团)和第12方队(95式25mm自行高炮,步兵127师装甲团)。2003年,摩步第160旅撤消。
     属下的127师和162师装备的都是我军一流的机械化装备,130师是混成师,都部署于京广陇海线上,与第15空降军毗邻,战时可以实施快速投送,是我军最靠近台海前线的战略预备队。第54集团军还辖有军属直升机大队、电子对抗大队、特种兵大队、第?坦克师、防空导炮旅、地炮旅等技术兵种,全集团军8万9千人,镇守中原,向北增援北京,南可驰援南京、广州战区,是担负战略任务的快速反应部队,集团军的主要作战和保障部队只要6小时即可动员完毕,投送至北京或台海前线只需15小时。       第127轻型机械化快速反应师(71282部队 铁军,叶挺独立团,洛阳 )
      该师前身是大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北伐战争中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大革命失败”后,经历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是“朱毛红军”——红4军、红1军团的骨干部队。1928年4月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3年6月,与红22军第64师整编为红军第1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历次重大战役行动。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1938年底,东进苏鲁豫边区,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0年8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11月改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作为新四军军部机动部队,转战于苏北两淮地区。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第3师第7旅奉命挺进东北。1946年10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6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平攻坚、东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辽沈、平津、进军中南、解放海南岛等重要战役战斗。该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最为悠久的部队。1961年8月,陆军第43军撤销,127师改归广州军区直属。1963年被确定为战备值班师。1968年9月,归建重建的陆军第43军。1969年10月,移防中原,随军编入全军战略预备队序列。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在师长张万年率领下,协助会攻谅山,五战五捷。1984年该师侦察连赴老山、者阴山前线,表现突出,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称号。  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90年代初期,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7年,改建为全军第一个轻型机械化步兵师。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该师现辖步兵第379团(叶挺独立团)、步兵第380团(秋收起义红二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然后随第4野战军南下,1950年4月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在战争年代,朱德,陈毅,林彪,粟裕,肖克,杨成武,耿飙,杨得志,彭明治,吴法宪,梁兴初,李作鹏,王东保,张池明先后担任这支部队的领导. 建国后该师参加了广西剿匪,1951年驻防海南岛,第43军撤销后改为广州军区独立师。1968年重建第4 3军时第127师移驻广西桂林,后调往河南。1979年2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师  长
      李作鹏(48.11-49.05)        王东保(49.05-50.06)        吴纯仁(50.06-55.10) 
      胡海晓(55.10-60.02)        贾清江(60.02-61.11)        魏凯江(61.11-63.05)    
      张荣森(63.05-64.12)        马庆功(64.12-68.12)        张万年(68.12-79.03) 
      曹大力(79.03-83.05)        黄汉标(83.05-88.11)        钟声琴(88.11-90.06) 
      马光云(98.10-02.03)        徐经年(02.03-05.07)        杨  剑(05.07--    )      政治委员
      张池明(48.11-49.05)        刘锦屏(49.05-50.03)        宋维栻(50.03-52.07)  
      郁  文(52.07-56.08)        单印章(56.08-59.12)        张立宪(60.01-63.05)  
      魏凯江(63.05-64.12)        于兴化(64.12-67.08)        王大举(67.08-68.12) 
      关光烈(68.12-71.10)        阎尚杰(71.10-78.12)        蔡春礼(78.12-79.03)  
      董国庆(79.03-83.05)        魏华政(83.05-85.08)        王玉发(85.08-94.11)
      刘从良(98.10-03.12)        周和平(03.12-07.12)        127师机械化步兵第379团
      机械化步兵第379团前身是红1军团2师4团,即着名的叶挺独立团。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年12月,中共广东区委以周士第等刚刚毕业的第1期共产党员黄埔生为骨干,会同工农积极分子,在广州建立了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建队时官兵不过120人,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部队。这支铁甲车队其实并不驻在大元帅府,队部在郊区大沙头。部队成立后即配合广东工农武装行动,参加了打击地主海匪武装、封锁香港等战斗,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工农子弟兵的本色。
     1925年11月,经中共广东区委决定,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一个团的正规部队。除了铁甲车队原有的骨干当干部外,陈延年、周恩来等区委负责人又派出一批共产党员黄埔生到团内担任军官,再按旧军队的雇佣法招募士兵,以刚刚从苏联学习回来的叶挺为团长,于广东肇庆成立了第4军12师34团,次年改称第4军独立团,这支北伐开始前只有2100人的部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山鼻祖。
      北伐期间,叶挺独立团在战功最为卓着的第4军又以战斗力最强着称。北伐军攻克武昌后,第4军获得刻着"烈士之血,主义之花;铁军威名,远近弥遐"字样的铁盾,被人们称为铁军,叶挺独立团又是铁军中的骄傲。该团在北伐后期扩编为24师(第70、71、72团)、第25师(第73、74、75团)和第2方面军警卫团(即后来的红4军31团、现步兵第136团)。其中第73团是叶挺独立团的老底子,而第74团是国民党拨给的,虽归第25师建制,却不是共产党的武装,后来在南昌起义时也拉不走。所以统算起来,在大革命的高潮中,叶挺独立团扩编为6个团。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日,73团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潮汕地区受到敌人重兵围攻,遭受重大损失。朱德率以73团为主力的第25师,在叁河坝和敌3个师激战3天3夜,伤亡很大。余2000多人,加上其他起义部队的零散人员,南昌起义的30000多人至此只剩下共约2500人了。起义军余部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向闽、赣、湘边界进军,几经艰苦转战,人员又减少一半,进入湖南时,只剩下800骨干。
      为了隐蔽保存这支部队,该部采用了国民革命军第5纵队、国民革命军第16军47师140团的伪装番号。1928年1月,朱德率部脱离范石生部,发动了湘南暴动,将起义军余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1928年4月,朱毛会师宁冈,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4军,这是全国第一支正式红军。南昌起义军余部、工农革命军第1师改编为红4军10师28团。
      1929年3月,28团改为红4军第1纵队。1930年10月,红1军团在江西吉安整编,1纵队改为红4军第10师(第28、29、30团)。1933年8月,中央红军在江西永丰县藤田整编,决定取消军机关,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红10师改编为红2师第4团,原28、29、30团依次改编为红4团的第1、2、3营。1933年10月,红军长征,红4团担任前卫,连续突破4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开辟草地通道、奇袭腊子口,立下了赫赫战功。1935年9月,红4团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4大队,1935年11月,又恢复为红2师4团番号,随后参加直罗镇战役、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斗。
      红4团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坚决执行了党的正确路线,英勇作战、顽强突击,被红1军团誉为"英勇冲锋的红四团"、"开路先锋"等光荣称号,红4团2连被红1军团授予"全面模范连"称号。
      叁、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8月,红4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营。9月,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12月,1营随团(缺第2营)东赴苏北湖西,在丰县扩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大队。1940年初,1大队护送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到皖东北。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第1团。10月下旬,改为八路军115师教导第1旅第1团。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1团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正式划归新四军建 
      制。10月,19团挺进淮北,参加程道口攻坚战。1943年3月,19团4连奉命在淮阴北刘老庄阻击敌军,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指挥下,全连英勇抗击合围敌
      军3000余人的轮番冲杀,从拂晓到黄昏,4连浴血奋战10个小时,以82人和极其有限的武器弹药,毙伤日军500多人,最后全部壮烈殉国。战后该连重建,被3师命名为"刘老庄连"。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称赞:"全连八十二人全部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以后19团以每年3月18日为纪念日。
      四、第叁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19团北上出关,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2月,参加秀水河子歼灭战、二战四平等战斗,给敌以重大杀伤。1946年9月,19团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6师第46团,随后参加叁下江南作战。1948年9月,参加辽沈战役,在辽西会战中,46团占据腰家窝棚,顶住敌军轮番冲击,顽强阻击一昼夜,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粉碎了廖兵团北逃企图,为全歼该兵团立下奇功。战后,1连荣获"英雄连"、2连荣获"钢铁连"、警卫连荣获"突击连"称号。
      1948年11月,46团改为四野43军127师379团,从那时起,379团的番号再也没有改变过。不久,该团随大军南下入关,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2月,该团作为四野先锋,南下进入大别山,5月渡江,为四野主力顺利渡江打开前进道路。9月,从江西出发,向广东挺进。10月11日,379团和380团协同攻打佛冈,歼灭敌美械装备号称"钢铁团"的39军103师307团。13日,参加广州入城式。这支当年北伐"铁军"一脉相传的英雄部队,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地行进在大街上,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1949年11月,该团参加追歼桂东南逃敌,活捉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12月26日,379团追击至大洞圩,歼敌46军188师,俘敌2000余人,缴获汽车百余辆。1950年3月,参加海南岛战役,又一次充当全军先锋。3月31日,379团分叁批乘船冲向海口,4月1日凌晨,抢占滩头阵地。3日,遭敌6个团合击,全团指战员英勇战斗,奋力拼杀,叁战叁捷,歼敌1000余人,保证了全军主力顺利登岛。4月23日,随师攻克海口市。10月,379团奉命开赴钦廉地区剿匪,8连被记大功,获"剿匪叁好优 胜连"锦旗。
      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52年7月,379团二进海南岛,驻防礼义,担负守卫南疆的光荣任务。1955年9月,379团3连获海南军区颁发的"战备训练成绩显着"锦旗一面。1957年初,陈毅元帅到该团视察。1964年大比武,379团10连班长杨迪铣(现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带全班参加总参组织的刺杀比赛,获第1名。11月,随师担负全国战备值班任务。
      1967年1月,379团从广东移防至湖南长沙,参加叁支两军。1968年9月,43军127师与47军141师换防,379团南进广西,驻桂林市。1969年11月,该团北调中原,驻河南洛阳市。
      1979年2月,379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果显着。9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能攻善守英雄连"荣誉称号,1连被广州军区授予"阻击英雄连"称号。1980年11月,参加军区在河南临汝地区进行的"加强陆军师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进行战斗协同训练试点"演习,受到总部、军区的高度评价。
      1985年全军整编,该团改编为济南军区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师第379团,继续担任战备值班任务。
      1989年5月,379团奉命进京参加戒严,时任团长徐乃飞(现任第1集团军副参谋长),政委张文品(现任河南省军区鹤壁军分区政委)。该团英勇顽强、忍辱负重、奋力挺进,全团大部被打伤,其中重伤149人。6月4日凌晨到达天安门,并参加清场任务,承担对正阳门西侧进行警戒任务。7月27日,军委授予379团3营炮连班长余爱军以"共和国卫士"荣誉称号。1990年2月,军委又给379团记集体一等功。
      1998年8月,379团参加长江抗洪,再现铁军本色。9月回营后,即进行改装训练。1998年底,列装100多辆92式轮式步兵战车,开始改建为轻型机械化团。1999年10月1日,379团参加国庆50周年首都阅兵,组成地面车辆第6方队(轮式步兵战车方队),光荣地接受了国家和人民的检阅。2001年6月,该团党委被总政表彰为全军和武警部队先进团以上党委之一。2001年初,379团成建制形成新装备战斗力,在豫西验收演习中,受到了军委首长的高度称赞。
      379团原代号54781部队,现代号71702部队。团长刘法峰,政委黄成友。      130师的前身是1945年12月由冀热辽军区第15、第16团和晋绥军区直属第32团合编组成的辽西军区保安第1旅。1947年4月改为西满军区独立第1师,8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师,1948年11月改为第44军130师。先后参加了血战四平街、锦州战役、天津战役和广东战役。是有名的邓华纵队的主力师。      第162摩托化步兵快速反应师(71352部队 "腰斩七军"英雄之师,号称"猛虎师",瑞金团,军委快反部队  安阳)
      该师部队前身是1945年11月由挺进东北的冀中31团、延安教2旅1团和冀热辽军区特务团合编组建的冀热辽军区第27旅,1946年1月改称热辽纵队第27旅。4月27旅与热东分区合并为冀热辽军区第18军分区,1947年5月改称冀热辽军区第18旅,8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为24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24师。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5师。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1952年10月,54军组建,135师归其建制。1953年5月,135师入朝参战。1958年7月回国。1963年1月,135师被军委确认为全国战备值班师。1969年12月,该师改番号为陆军第54军162师。1979年参加对越作战。1985年11月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62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89年4月,被确认为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后,该师下辖步兵第484团、485团、486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是我军仅剩的两个六团制步兵师之一。       师  长 
      李九龙(81.10-85.08)        宋得开(85.08-90.09)         黄栋甲(90.09-92.10)   
      刘顺开(92.10-95.07)        王太顺(95.07-00.12)         李晓星(00.12-03.12)  
      戎贵卿(03.12-07.06)        胡武帅(07.06--    )      政治委员  
      胡永柱(83.05-90.01)        梁广双(90.01-92.09)         李明海(92.09-94.12) 
      魏纪章(94.12-97.12)        王洪尧(97.12-00.08)         高建国(00.08-03.12) 
      李景文(03.12-06.12)        李振领(06.12--    )      第11装甲师(71811部队 信阳)
      1968年9月以武汉军区机关、信阳步兵学校、军区独立坦克修理营等在河南省信阳市成立坦克11师,10月206、207、212、45团归坦克11师建制,15军29师副师长卢化义任师长,政委唐德庆。1970年3月坦克11师编入统帅部战略预备队。1976年1月坦克11师整编为甲种坦克师。1982年12月坦克11师整编为乙种坦克师。1983年3月划归43军领导指挥,其建制归武汉军区,作战任务由武汉军区直接赋予。
      师  长 
      游爱宁(98.10-01.07)        卢长健(01.07-07.07)        石正露(07.07--    )
      政治委员 
      章立品(98.10-03.12)        姜思源(03.12-07.07)        李  宇(07.07--    )      步兵第160师
      该师前身是1945年10月组建的辽吉军区保安第1旅,1947年5月编为西满军区野战军第1师,同年8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0师。参加了四战四平、东北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湘赣、广东等战役战斗。1952年10月,第44军番号撤销,130师改隶新组建的第54军。1953年2月入朝参战,参加金城战役,1958年5月回国。1959年参加西藏平叛作战。1962年,该师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1969年12月,改称陆军第160师。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该师也成为我军唯一的参加过抗美援朝、对印、对越三次重要对外作战的步兵师。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60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10月,缩编为步兵第160旅,2003年12月撤销番号及建制。
      炮兵旅(71426部队 焦作)
      第1防空旅(71834部队 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