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帝时期名将:赵孟頫/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真书行书最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26:16
致景亮书册-书法欣赏
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昴,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信佛,与夫人管道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书法欣赏以行书为最佳。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
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交友甚广,与高克恭、钱选、王芝、李衍、郭祐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点的有陈琳、唐棣、朱德润、柯九思、黄公望、王蒙等。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
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迹有大德七年(1303)作《重江叠嶂图》卷、元贞元年(1295)作《鹊华秋色》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皇庆元年(1312)作《秋郊饮马》卷,现藏故宫博物院。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
父与翚(1213-1264)字中文,号菊坡,好书画,收藏甚富。妻管道昇,亦善书画。弟孟*,字子俊,能作人物、花鸟。子雍亦工画,赵家艺风,世代相传。
温雅清朗元代赵孟頫行楷书法欣赏【十札卷】
书法欣赏-十札卷
元代至大三年,书法家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对他发生了兴趣,拜赵孟頫翰林侍读学士,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頫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元仁宗又将赵孟頫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
元代赵孟頫十札卷书法真草间用,笔意婉转,妍润多姿,抑扬欹侧,洋溢着温雅清朗的审美意蕴,展现了赵氏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十札卷为元代书家赵孟頫所书的十通尺牍合装卷,现藏上海博物馆。《十札卷》为赵孟頫致好友石民瞻的信九札,致高仁卿的信一札。十札系赵氏盛年所书。赵孟頫是元代书坛的领袖,这十通信札随手写来,自然地流露出书者的性情意趣、功力修养。
赵孟頫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元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赵孟頫小行书书法欣赏:优雅散淡闲雅风神
书法欣赏【洛神赋】
赵孟頫的小字书法,优雅散淡,充满了优美平和的意境。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初见赵孟頫,惊为神仙中人。从书写技术的角度来说,赵氏小行书,不故弄玄虚,笔画平实,每一笔都清楚明了,其稳健程度令人钦服。学习赵字,要体会他的用笔。赵孟頫很重视用笔,有“用笔千古不易”的名言。赵氏用笔,看似简单,但其切入、行笔、收锋的动作,在简单中寓有机巧。
书法作品-行书
书写时,注重笔意的表现,赵孟頫的闲雅,结字简净,章法平稳疏朗,尽量贴近赵孟頫,追求闲雅的情怀。近年眼界提高后,又常将赵帖置于案头观览。经历各种书风、流派的洗礼,重温赵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赵书佳妙者为小字,其名作《前后赤壁赋》、《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书法作品均为小字。元代赵孟頫是一位受到双重争议的书法家。一方面,他的书法备受推崇,《元史》记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而另一方面,因“薄其人遂薄其书”,认为赵书过俗、过媚的也大有人在,书史上赵孟頫毁誉参半。但我认为赵孟頫的书法是古人中最具情调的。
书法视频【杜甫诗】截图
细思赵字闲雅风神的来源,发现章法是这种风神的支撑点。如果写得像王铎书法作品那样紧密,就显示不出平和了。这一点,临写时要把握好。最难的是他对笔锋弹性恰到好处的把握,将笔毫的弹性运用得出神入化,如一些竖画、反捺等,既饱满厚实,又灵动挺拔,充分展示了书写的律动感。赵氏作品,章法平和,除却手札,余则以疏朗匀净为主。
赵孟頫书法欣赏:建立在对晋人书法的误读
书法欣赏-赵孟頫
对比隋唐前王氏家族书法与隋唐后尤其宋元人书迹,可以看出隋唐前人的法隐于潇洒之中,而后人则以法为法者多,少了魏晋人的倜傥性格。赵书虽在承传晋书举措上有“讹”意,但其形式本身不恶,作为初学,可从其停匀的结字、清秀的笔致中得到雅的初级审美体验。古雅在美学上具有崇高地位,在其蕴含复杂、微妙。秀多出于嫩,清多出于顺,古则须有反意,即老而秀,奇而朴者为古。雅的审美层次很丰富,有秀雅、清雅、古雅等。
唐人书法摹本存有质量之别,或可能改变古人精神气质,而后学者的眼力局限,更可能改变其一生的价值观。赵孟頫的复古,正是建立在其对晋人书的误读之中,而晋人重质、重势、重力、重变化的理念,赵孟頫却未能悟得。赵孟頫被认为是复古晋人的书法家,他曾对南宋以来以当朝书家为尚的风气提出了批评。不过,纵使赵孟頫能在《定武兰亭》后写下十三篇跋语,他对晋人之法的领悟仍仅仅停留在表层。魏晋书家承隶之古,在潇洒使转中依然质地遒劲,体势多变,尤其右军书,将力量、节奏、空间浑然统一。
书家临古是学书的必经之路,但有的却令后人误读前人,这可能是当初临者所始料不及的。赵孟頫之所以让许多人相信其复晋人之古的举动,在于古人既没有机会看见右军真迹,又没有现代高超的印刷术。所以,古人以讹传讹代复一代,自在情理之中了。赵之复晋,极有可能是学了传为右军的《七月帖》、《都下帖》、《游目帖》这类摹本。笔者以为此数帖与《丧乱帖》、《远宦帖》、《二谢帖》等判若天壤,无论用笔、线质、节奏、结字及行势、整体空间都相去甚远,倒与我们所看到的赵体行草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