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新民路鑫都酒店:井&湖&溪——记三代父女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21:36

摘自尤今的《爱是一朵花》

 

 

 

井(外祖父)

 

他肩膀很阔,手指很长。深邃的眸子常常在沉思时发出湛湛的亮光,像两盏忧悒的灯。他喜欢穿浅色的长袖衬衫,柔柔的蓝色,或者,淡淡的米色,这些柔淡的色泽,把他魁梧的身材衬托得修长修长的,别有一股飘逸的气质。(外貌)

    然而,这样一个俊秀的男人,在他儿女的眼中,却和老虎并无两样。

怕他,只因为在那遥远的年代里,外祖父和大部分为人父亲者一样,惯于把高高在上的尊严做成一个道貌岸然的面具,长年长日地挂在脸上。对儿女,他话不多,每一开口,从嘴里溜出的每一句话,都好似钢铸铁质的,有不容反驳的威严。他不骂孩子、不打孩子,可是,孩子看到他,便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在地上蠕蠕而行的小蚂蚁,渺小而卑微。

实际上米外祖父感情充沛,但是,他把心门严密地关着,可以不让孩子看到、触到他那颗柔软的心。

母亲说:

“我们心里有事、嘴里有话,都不会就、也不敢向他说。”

曾一度是怡保殷商的外祖父,是通过丰裕的物质供应,静静地传达父爱的。

他好似一口很深很深的井,井里有着清冽甘甜的水,然而,无知的小孩,却都把这一口井看成是危险的象征,不敢、也不肯主动地接近它;更明确地说,他们只看到井的幽深诡谲,丝毫感受不到井水的清凉宜人。

……

那年,我们一家子回返怡保省亲。年过六旬的外祖父,站在祖屋门口迎接着我们。他的脊背,依然直直地挺着,保持着年轻时的良好风度,唯一不同的是,他的眼睛和嘴唇,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满满满满地含着慈和的笑意。

都留在怡保期间,母亲和他,常常在闲来无事的下午,坐在清风徐来的客厅里,絮絮地谈天。旧的事、旧的人、旧的记忆,一则则、一个个、一桩桩,像溪、像河,潺潺潺潺地流到了眼前来。他说说、说说说、说说说,细细碎碎的谈话声,好似无处不在的微尘,飞到祖屋的每一个角落里。

横在父女两人间那一层无形的隔膜,在岁月的冲洗之下,遁去无痕。

然而,这时,外祖父这口古井,已近枯竭了。

七十岁那年,他撒手尘寰。

母亲心里,有着很深很深的遗憾,总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话来不及和他说、来不及听他说……

 

 

 湖(父亲)

 

父亲在我眼中,像湖。

平静、温馨:平和、温和。

他并没有用管理军队那种纪律严明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反之,他注重交流、注重沟通。

小的时候,他说,我听;上了中学,我说,他听;成人之后,双方亦说亦听,彼此有说有笑。

在双方频繁交流的过程当中,父亲把许多可贵的人生哲理和信念刻意传递给我;然而,我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比如说吧,他主张凡事忍让、退让、想让,就算自己吃了亏,也得坚守“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大原则;可我认为,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我愿“牺牲小我”地忍一忍、让一让,但是,如果“忍和让”只为了息事宁人或是姑息他人,我绝不是。尽管看法不同,我和父亲之间却始终不曾有过面红耳赤的争执。

和外祖父那种“我叫你坐,你绝对不能站”的父权至上的管教方式比较起来,无疑的,父亲是倾向于温情的教育方式的。可是,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父亲却也采取了觉悟转圜余地的“铁腕政策”。就拿我结交笔友那是来说吧,父亲便大刀阔斧地来了个“斩草除根”。

……

父亲把我们几个孩子当作是“果仁”,他自己呢,则是果仁外面的那层硬壳,义无反顾地为我们挡风、挡雨、挡霜、挡雪。他密切地注意着果仁的成长,丝毫不让果仁有被蛀虫蚕食的机会。这样的一种管教方式,毫无疑问的,被注入了很多的“保护元素”。在温室里顺畅地成长的孩子,步入五花八门的社会后,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来抵抗外界的风和雨、霜和雪。不过呢,在外面受了伤以后,在流血流泪的当儿,我们总会想到那一个万里无涛的大湖泊,而我们也确知,当我们负伤带血地来到了湖畔时,湖水会以最温柔的呢喃来抚平我们的伤痕。

 

 溪(丈夫)

 

    日胜对她(小女儿)而言,既不像井、也不像湖;像的,是溪,一道源源地流淌在她身畔的溪水。

父女俩的关系,亲切的、亲昵的、亲爱的、亲近的。

她在地上爬行时,日胜为她鼓掌打气;她摇摇欲坠地学走时,日胜伸手扶她;她哇哇大哭时,日胜为她拭眼泪;她牙牙学语时,日胜给她读故事;她会行走时,日胜为她买脚车;她略识之无时,日胜给她买百科全书。

她事无大小,必定向日胜报告。两三岁时,他抱她在怀里,含笑地听;四五岁时,侧耳细听;现在,她时而岁了,依然喜欢踮着脚,把下巴抵在他的肩膀上,再以双手环绕着他的颈项,细声细气地在他耳畔说悄悄话;而他,也总百事不管、全神贯注地听。对于她所说的一切,有时他附和、有时他赞赏;有时他批评、有时他指正。在科技发达而有声媒体发挥着惊人影响的今日,在我女儿的字典里,找不到“俯首称是”或是“唯唯诺诺”的字眼,没回当日日胜对她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时,她总据理力争,日胜从不滥用父亲的权力来剥夺她的发言权,总是好脾气地让她说、让她辩、让她争,从而培养与发展她的逻辑思维。

尽管爱她如珠如宝,可是,日胜并不愿意成为刻意保护她的那一层外壳。他要她自个儿发展出抵抗外界“疾病”的免疫能力、他要她自个儿找出避免虫蛀的良策。

……

在这种兼具感性和理性的教育方式下,我亲爱的女儿,在温柔敦厚的个性里,渐渐发展出一种凡事独力思考的能力。

       

 

小结

     三个不同的时代,三个不同典型的父亲,以迥然而异的方式来包裹他们对儿女的爱。

   外祖父那一代的爱,像榴莲。它以一层尖刺满布的厚壳裹住果肉,果肉虽然知道自己备受保护,但是,那闪着寒光的尖刺,却让人觉得凛然不可亲近。

   父亲那一代的爱,像胡桃。胡桃的外壳是圆的、滑的、玲珑的、可触可亲的。果肉躺在那层硬硬的果壳里,安心、安适、安恬。可是,那一层密不透风的壳,却也严严实实地阻挡了果肉窥探外面世界的机会。

   日胜这一代的的爱,像开心果。果壳微裂,果肉微露,果肉以内,有一个温馨的世界,充满了叫人开心的笑声和笑影;然而,这个世界,不是封闭式的、也不是庇护式的,露在壳外的果肉,必须自个儿去承受外界的风霜雨雪,在自我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慢慢成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