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三国:三个苹果(傅佩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14:01
   苹果计算机创办人乔布斯去世的第二天,台湾四大报都以头版作了全版报导,俨然是纪念世界伟人的最高规格。人死为大,乔布斯真有这么伟大吗?这要留待后人去验证。在许多悼念的文章中,有一种观点让人瞩目,就是所谓的“三个苹果”之说,亦即三个苹果改变了人类历史,一是夏娃所吃的那颗,二是掉在牛顿头上的那颗,三是乔布斯所发明的那颗。外国有人这么说,台湾有人这么引用,我们在敞开心胸与世界接轨时,不妨稍加省思此说是否恰当。

    一, 夏娃的苹果

    严格说来,夏娃的那颗不叫苹果,而只是某种“果子”。依《旧约.创世纪》所载,上帝创造亚当与夏娃之后,让他们住在伊甸园中,对他们说:园中所有的果子都可以取来吃,唯独两棵树的果子不许吃,一是生命树,二是知善恶树。

    当时这二人不知何谓死亡,对生命树尚无概念,但是对知善恶树则充满好奇。这时魔鬼出现了,化身为蛇的形象。且不管魔鬼怎么存在,又是怎么溜进伊甸园的,他开始诱惑夏娃,说上帝不许你们吃这两种果子,是怕你们吃了像祂一样。夏娃一时心动,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子,并且怂恿亚当也一起吃。接着发生什么事?“他们眼睛张开,发现自己赤身裸体。”

    由此可知,亚当与夏娃在此之前,无异于其它生物,只能用眼睛向外观察而无法向内自省。一旦向内自省,立即出现自我意识,知道分辨善恶了。他们违反上帝旨意,被赶出伊甸园,从此要努力自求生存,而人类文明也由此开始。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夏娃吃的是生命树的果子,因而得以永生不死,那又会是如何一番景象?

   《圣经》不是推理故事,它是以神话方式描述祖先的起缘,藉以说明人类现状是怎么来的。简而言之,人类的一切罪过是咎由自取,怪不得上帝。后来有关原罪的说法亦由此而来。依此看来,夏娃那颗果子(或者勉强称为苹果)实在太重要了。没有那颗苹果,人类根本无法成为人类。

    二 牛顿的苹果

    牛顿在一六八七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定了古典物理学的基础。在此之前,西方人以及世界其它地区的人都以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这种观念称为托勒密天文学,在西方存续了一千五百多年。十七世纪西方发生科学革命,由牛顿总结其成果,提出三大定律,证明了地球只是太阳的一颗行星。为什么地球本身在自转,又绕着太阳在转,而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不会觉得晕头转向呢?这是最简单的问题。现在牛顿以万有引力定律说明清楚了,让我们见识了真实的宇宙是怎么回事。

    那么,牛顿是如何想到这种可能性的?据说他曾在苹果树下,被一颗熟透掉落的苹果打中脑袋。他想,苹果为何往下掉而不往上飞呢?试问:这颗苹果重不重要?答案不言可喻。牛顿在西方人心目中有多高的地位呢?

    我三十年前在美国念书,周末经常以逛书店打发时间,有一次看到一本厚书,书名是《影响人类的一百个人》。我想知道前几名是谁,翻开一看颇感诧异。排第一名的是创立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排名第二的才是耶稣。当时世界上的伊斯兰教徒有十亿人,而基督徒(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却有二十亿人。为何信徒较少的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反而排在第一名呢?作者解释说,因为伊斯兰教徒的热忱所产生的力量超过了基督徒。人多只是“量”,信徒的热忱则决定了“质”。这种说法也有道理。

    再往下看,不可思议,第三名是牛顿,而第四名是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第五名是创立儒家的孔子。在前后四大教主之间,居然有一位科学家牛顿,这又是什么理由?作者认为,牛顿使现代人成为现代人,摆脱古代蒙昧的宇宙观。他还引用波普(Alexander Pope)的诗,诗中写着:“上帝说,让光明出现吧!于是牛顿诞生了!”牛顿让我们得到光明,可以看清宇宙的真相。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当然,牛顿的古典物理学在二十世纪初期已经被现代物理学(如相对论、测不准原理、量子论)所修正及部分取代了。缅怀牛顿,能够忽略那颗打在他头上的苹果吗?

    三, 乔布斯的苹果

     我对计算机没什么概念,只是偶尔看看自己的博客有些什么响应。至于手机,平常也不在我的使用范围,所以不太清楚乔布斯的苹果如何特别。最近既然坊间报纸与杂志大幅介绍乔氏其人其事,我认真看了一些,稍微知道他是一位富于创意的计算机总裁。苹果计算机的市值如何居高不下,乔布斯创造了多少商机与利润;他的设计如何引领风潮,打败了几乎所有的竞争者。总之,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设计家、经营家、推销家。他能以今日最流行的手机商品使自己站上世界舞台的中间位置。然后,他在生命趋于巅峰之际殒落,在媒体造成的效应可谓空前。

    对现代人而言,像乔布斯这样的一生确实精彩无比。但是,我更想知道的是:他有什么样的人生理念?各大报纸不约而同刊出他在美国史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一场演讲。我仔细拜读了两遍,觉得他语意诚挚,内容感人,有不少深刻的人生体验。但是要推崇这样的演讲如何伟大,则实在谈不上。他最让人传诵的一句名言也不是他说的,而是他引述一本停刊的杂志的告别之语:“Stay hungry,stay foolish”我们把它译得很雅:“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它的意思是:别认为自己足够,别认为自己聪明。

    由于乔布斯刚刚去世不久,许多人对他充满悼念之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五年之后呢?十年之后呢?五十年之后呢?等到新的苹果产品又来吸引大家的眼光,或者另一个像乔布斯一样的天才在某一家公司设计了另一款更流行更精美的手机之后呢?他会不会像篮球场上的乔丹,歌舞台上的杰克森一般,也逐渐消失在人类巨幅屏幕背景中?到了那时,再回顾今天某些人所谓的“三个苹果”之说,会不会觉得尴尬呢?到了那时,我们依然记得夏娃与牛顿,但是还忍心将乔布斯与他们并列一起,谈什么苹果理论吗?

    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位朋友告诉我,说乔布斯留下的数据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宁愿以自己一生在科技上的成就与荣耀,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我听到这句话,也来不及查证,就在心中暗自称赞乔布斯不愧是一个知识分子。他无愧于西方知识分子的传统,因为他肯定精神价值的无比重要。

    苏格拉底是谁?是希腊时代雅典的哲学家。这位老先生每天上街与人聊天,以对话方式探讨真理。当时有个年轻人,名叫柏拉图,他比苏氏小了四十二岁。柏拉图二十岁时,有一天偶尔在街上听到苏氏与人谈话,他立即回家烧掉自己所写的文艺作品,然后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上街听苏氏与人谈话。他后来所写的《对话录》也经常以苏氏为其中的主谈角色。没有苏格拉底,就不会造就柏拉图;没有柏拉图,也无法造就亚里士多德。如果西方文明史上少了这三位先后相承的师生,那又将是如何凄惨的景况?

    于是,我向乔布斯致敬,因为他如此明智,懂得用自己一生的成就也“换不到”与苏格拉底相处一个半天。科技人才能有这样的念头,才配得上知识分子之名。然而,我们的科技界有谁愿意想尽办法与像“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样的贤哲相处半天呢?

三个苹果和三个梨子 两个爸爸,两个儿子去公园,买了三个苹果,怎么分!!(脑筋急转弯) 三个人吃三个苹果,谁最少? 每天吃三个苹果能不能减肥呀? 三个苹果吃了一个,为什么还剩三个? 三个苹果,吃了一个,为什么还是三个? 有三个苹果,吃了一个,还剩几个? 两对父子平均分三个苹果 怎么分 牧场物语 霍安要卖给三个我苹果 干什么用的??? 牧场中三个神秘苹果各有什么作用 三个小朋友吃三个苹果发三分钟,问90个小朋友吃个苹果要发多少时间? 一堆苹果 两个两个得数剩一个 三个三个得数剩两个...........问这堆苹果至少有多少个? 三个苹果,两个盘子,,要求:一个盘子只能放一个苹果,怎么放? 三个苹果,两个盘子,要求:一个盘子只能放一个苹果,怎么放? 将7个苹果放进三个相同的抽屉,允许抽屉里不放苹果,有多少方法? 三个苹果怎样平分给6个人,前提是不能破坏苹果 二个盒子三个苹果,一个盒子放一个苹果怎么放? 苹果?????????? 苹果!!!! 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现在有三个苹果,怎么才能每个人都分到一个苹果呢? 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分苹果,每人分三个还剩二个,如果每人分四个还少三个,至少有多少个苹果? 一堆苹果 两个两个得数剩一个 三个三个得数剩两个...........六个六个得数剩五个问这堆苹果至少有多少个? 现有三个苹果;两个盘子,要求把苹果全部放进盘子里,但是一个盘子里却只能放一个苹果,怎么放呢? 现有三个苹果;两个盘子,要求把苹果全部放进盘子里,但是每个盘子里只能放一个苹果,怎么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