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通州上学:网络教研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29:24
网络教研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2011-8-18 11:40:00 | By: 咿然 ] 0推荐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然成了时代的需求。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研的发展,在现今网络环境下,青年教师通过网络教研可以寻求哪些有助于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呢?本文从网络教研的优势、教师专业化的认识、青年教师网络教研的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网络教研  专业化成长  有效途径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每位教师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随着中国互联网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投入的不断加大,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教师教科研方式的不断改革,网络教研,这一新生事物也逐渐产生发展,成为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宠儿,成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上的一个助跑器。

网络教研,意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它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青年教师需要专业成长,需要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方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熟练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专业素质的人,也就是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方面的素质。现如今,中青年教师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而大部分的青年教师更乐意使用计算机开展备课、制作课件、编辑脚本、开展交流等。事实上,互联网中有数以千万G的网络教学资源、有数以千万的网络教育博客、有成千上万的网络教研团队和专家引领者,有青年教师最急需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资料,等等。我们只需合理使用网络,完全可以让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在网络中生根开花,结出硕丽的果实。

那么,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教研提升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

一、       借助网络教研,实现同伴互助成长。

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交流少,时间短;教研活动中的信息很多也被忽略,无法得到记录;有的学校由于学校课程特点,一些主课像数学、语文等有正规的教研活动,而一些小学科任教的人数也较少,所以只有一些零星的培训,很难开展教研活动。这样时间一长,教师之间就会形成明显差距,这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不利的。所以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得过且过,要努力寻求新的教研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网络教研就能弥补了这个缺陷,它不仅信息发布及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教大。浙江省在2007年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时开展了一次网络评课活动,让我印象深刻。为了让全省信息技术教师都能了解到比赛的情况,比赛主办方建立了比赛相关的博客网站(http://eblog.cersp.com/userlog9/102188/index.shtml),将比赛的各类信息通过博客日志的方式展示在网络中,其中的内容包括了比赛通知、参赛选手介绍、比赛内容介绍、选手课题设计、专家评议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客中还有在线评课模块,听课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访问登陆后进行即时课堂评课。这次比赛可以说是参与评课人数最多的一次比赛,很多教师通过网络平台,积极投入课堂评论,即时反馈教学效果。不仅对施教者是一个原始教学反馈的积累,对评论者也是一次很好的评课锻炼。比赛之后,该博客网站得到了浙江省信息技术教师的大量点击,我也是之后才了解到并参与其中的。通过比赛博客网站中的教学视频,结合当时的评论,在比赛后的几天里,我在自己的电脑前面,开展了一次充实的教研活动,不仅听到了省级比赛的优质课教学,而且学到了很多省内同行的教学建议,纠正了许多教学中的不当之处,学到了很多教学新方法,开拓了教学新思路,可以说受益匪浅,我感觉自己成长了。这一次“独立”又集思广益的教研活动让我印象深刻,通过这样的网络博客、论坛、发贴等形式,相互不认识但有着共同职业、从事同样工作的人聚集在一起,开展交流,彼此交换教育教学方式,实现专业成长,对青年教师的我来说是提升专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二、       借助教育博客,加深教学反思效力。

国内博客的出现已经有了六年的历史,教育博客的应用,为教师个人的学习和认识,为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在博客平台中,个人博客、小组协作博客群组、学科博客群组等博客形式为教师网络教研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博客犹如一个收纳盒,我们可以把教育理论学习心得、教育心情故事、教学叙事、教育反思、教育资源、成长经历等等都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中。博客是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的家园,通过撰写博客,青年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思反馈,对于教学中碰到的疑惑困难,也能通过教育博客及时寻求帮助,得到解决。当教育博客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找到和你一样志趣相投的博友共同进步。青年教师开设教育博客,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写博的最高境界是教学反思,我们可以通过撰写教学叙事,记录大量的教育第一手资料,这是教育反思的基础,随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教学个案的积累,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出一些教育规律,再通过博友、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这就是教育博客最终为我们奉献的优势。小小的博客是提升教师自身内在的一种重要工具,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自己的小小坚持,它就成为了我们青年教师有效加深教学反思效力、促进了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利器,

三、       借助城域网络,寻找更多教学资源。

 总所周知,现如今很多教育局、教研实体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资源中心,开设了主题网站。这些网站大部分是对外开放的,网络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浙江省教研室还在2010年初,对浙江省教育资源网中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扩充。我们只需进行简单的注册,便可进入这些网站查阅、下载、使用。特别是一些功能强大的教学积件,都能在网络中找到,网络中开源的教学软件、教学资源的免费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青年教师备课的效率。虽然网络的作用是资源共享,但在这里,我们提倡的是合理地使用资源,并不是指照搬照抄,直接拿来就用;而是要采用鲁迅先生的思想,将网络中的课件、教案资源进行教学再创造,汲取其中优质的教学片断、设计思路,然后综合自身教学特点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也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我们青年教师可以再创造,集百家思想为我所用。

四、       借助主题网站,提升专业知识素养。

    网络的发展,带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瞬时间如雨后春笋般,互联网中出现了许多学科主题网站。这些网站均以某一学科或某一知识为主线,全方位地介绍其相关信心,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我们可以从这些网站中寻求到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媒介,有些是我们做老师的也不曾掌握了解的。这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继续学习的中介,特别是一些专业学科类知识网站,对青年教师专业知识的成长很有帮助。我是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中需要开展小学信息学奥赛的培训辅导工作。当初我寻遍了杭州、绍兴、宁波各大书店,发现小学信息学方面的教辅资料少之又少,学生使用初中、高中学生的教材教学难度非常大。正当一筹莫展之时,我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个江苏的小学生信息学主题学习网站,上面有我理想中的教辅资料。高兴之余,我在他们网站注册成了会员,还加入了他们网站的教师后援团,定期开展网上讨论交流活动。在教师团的QQ群中,有来自全国各地辅导老师写的总结交流材料和学生竞赛卷分析,我们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在QQ中即时留言,马上就会有各种解题思路来帮你解决疑难,当你辅导碰到瓶颈的时候,马上会有同行教给你解决的方法,助你一臂之力。现在,我已经与这个网站一起走过了2年半,期间我学到了很多辅导信息学的专业知识,让我从一名信息学辅导的门外汉成了能独立辅导专职教师。这些成长,都来自于小学信息奥赛网这个主题学习交流网站的帮助。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主题学习网站,适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捷径。

五、       借助网络平台,展示教师职业幸福。

青年教师渴望成功,渴望拥有教师的职业幸福。但是在工作实际中,很多青年教师都是在默默的学习努力的实践中工作着,并没有多少机会去展示自我,发扬个性。网络教研,网络媒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的成功尽管短期内无法显现,但我们的成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一一展示,那可能是源自于网络博客中的一篇论文、一份反思;可以是博友交流中的一个闪光思路;可以是学生的种种作品的展现;虽然这些不是什么鸿篇巨著,但那是我们真心付出、理智思考的结晶,是我们的思想、工作的努力的最好展现,相信今后回收望望之时,我们的内心也会泛起层层幸福的涟漪。

 

以论坛和博客为依托、QQ群组为附加载体,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网络教研,还是一门新生事物。但是对于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年教师来说,应该是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它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而是会在我们的坚持、衷爱下生根开花。网络教研有着无穷的力量,是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应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好各种网络教研工具,演绎出自己教育理念的提升,最终促使个人专业化有效成长。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

2.张学勇 新课程教学法[M]2004.3

3.邓铁 在网络中成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3

 阅读全文(14) | 回复(0) |反映问题 | 引用通告(0)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