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仪器厂:我国青少年体质整体下滑何以堪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00:57
我国青少年体质整体下滑何以堪忧 [编辑] [删除]
博主:浦江客  发表时间:2010-04-12 09:06:43
中国的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比赛  (图片摘自网络) 感谢博客日报首页[编辑推荐]栏目推荐 我国青少年体质整体下滑何以堪忧——阅报随话(81)      四月初的两个双休日,民航上海中专举行了今年空中安保专业的招生面试。尽管报名者十分踊跃,然而考官们却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考生“软肋”——身体素质太差,与空保专业要求尚有不小距离。本来要测试3000米耐力跑,但许多学校却不敢采用长跑选拔,原因是很多学生根本跑不下来,主考学校还要担心万一有个跌倒损伤甚至更严重的事故,麻烦就大了。然而,即便是俯卧撑、行进踏步走这样几个最最简单的动作,不少考生还是出尽了洋相。俯卧撑时要么臂力不够,要么由于发胖导致动作极不到位。行进走时,有的考生不是抬不起头挺不起胸,就是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很差。    无独有偶。2008年,兰州市对全市7447名7至18岁在校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抽查监测。从数据看:相较2004年,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低下率上升了7.4%;50米短跑、男女生立定跳远、女子800米和男子1000米总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有个17岁的高二学生在学校举行跳绳比赛后,感觉腿经常麻木,甚至抽筋。经去医院拍片检查是小腿胫骨骨质疏松,这是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啊!经分析,一周前的跳绳比赛是李文博发病的诱因,由于平时孩子运动时间不规律、运动量也小,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才让病情加剧凸显出来。    据今年3月初一份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结果公布,我国青少年近10年来体质整体下滑!2005年,学生肥胖率检出比2000年增长近50%,小学生近视率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76%,大学生为83%,而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2002年的一份青少年体质监测报告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连续18年呈下降趋势。青少年的体能素质下降、心肺功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青少年肥胖人群大幅增加。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现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病症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患病年龄提前了10到20年。据一份新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相比2007年略有好转,这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下滑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整体水平仍令人担忧。尤其是在肺活量、肥胖率、近视率、速度、耐力、血压调节机能等人体基本素质上,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整体水平仍悬在不合格的边缘。    同时,一份报告更让人忧心忡忡:2000年时中国中学生与日本中学生进行同龄组比较,只有17岁女生的平均身高高于日本,其他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均低于日本。2005年,中国中学生与日本中学生进行同龄组比较,只有14岁和17岁女生的平均身高高于日本,其他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均低于日本。2000年,中日两国小、中、大学生进行同龄组体能测试(立定跳远、握力和50米跑),中国10岁和16岁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19岁女生的50米跑成绩与日本接近,其他成绩均低于日本。2005年时,中日两国小、中、大学生进行同龄组体能测试(握力和50米跑),中国学生的成绩全部低于日本。前些天,听上海一位体育官员讲起,前些年上海组织中日中学生足球比赛,前半场中国学生还可以抵抗一阵,可下半场体力不支,惨败告终。赛后,有个日本教师讲:原来我们担心中国经济将会超越日本,看到中国学生这样的体质,我们不会担心了。    面对我国青少年近十年来体质整体下滑的现状,不少有识之士疾呼:如果眼下中国的这一代青少年再不加强锻炼,他们将可能成为新的“东亚病夫”!全社会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采取切实对策!  
韩国小学生参加军事训练营以锻炼意志和体力 
韩国中学生参加“魔鬼”冬训 
中国的家长有谁舍得自己的孩子像韩国孩子这样去冬训
     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校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虽然从2006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阳光体育锻炼”项目,令学校轻视体育锻炼的状态有所改变,但学生的锻炼时间仍不多,尤其体育活动课流失现象仍时有发生。在上海,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学生活动课,八成多学校能保证每周2节学生活动课,但据调查沪上还有13%的学校只有1节或没有活动课,学校体育活动课经常被文化科目占用;有的学校甚至挂出两套课表,一套应付检查,一套是真正执行的“少活动”课表;体育活动课的随意性也较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教室做作业。而同时我们不无难堪地看到,日本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普遍多于中国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中国学生仅为6.3%;每天锻炼3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而中国学生仅为1.3%。日本青少年研究所2000年对中日美三国初、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美国5~12年级学生每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平均为12.6小时,每周体育课时间平均为2.35小时,学生体育活动主要靠课外。我国学生远达不到此水平。    再比如;体育场地受限也成为学生体育锻炼时的瓶颈之一。以兰州市为例,目前城区学校普遍场地不足,乡村学校则普遍器械不足。有的学校有体育馆,但也仅对运动队训练开放,其他的学生几乎无缘进去活动。学校缺乏运动场所,而社区中适合青少年锻炼的场所也很少,能看到的只是一些供幼儿玩耍的滑梯和适合老年人锻炼的体育器械。    还比如;学生课外活动的认识偏差。经调查,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我国74%的家长从来不带孩子一起运动,近70%的学生放学回家后就不允许出去运动。当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他们选择的减压方式是上网、听音乐、看电视、和同学聊天,选择打球跑步等体育运动的只有约32%。    诸多原因中,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应试教育”的体制和理念造成了这种状况。现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英雄。上级部门评价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为主,中考、高考体育成绩没有决定性意义,这就使得教师也好,家长也好,只追求升学率,把体育课当成了“鸡肋”,可有可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有调查显示:在升学和考试压力下,我国近70%的毕业班学生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参加课外辅导,平均每人要参加3个辅导班,最多的要参加6个,将近70%的学生在上课日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超过两小时。    应该讲,国家对青少年体质问题还是相当重视的。2006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阳光体育锻炼”项目,令学校轻视体育锻炼的状态有所改变。2007年中央下发的7号文件中,部署了70余项具体工作,比如配备充足的体育教师;完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等。刚结束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坚持全面发展,包括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但总体来讲决心不大,措施不实,见效不快。为此,在今年3月初的全国两会上,有委员提案建议,从明年起全国高考统一增加体育考试。该提案得到大多数网友的支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征求意见期间,又有不少网友建议,将体育测试纳入中高考。一些中学校长也认为,将体育测试纳入中高考,虽然令体育锻炼被迫跟着“升学指挥棒”走,但从一定程度上却能促进学校、学生甚至家长更加重视体育锻炼。一些专家认为,将体育纳入中高考测试,从某种程度上能令人对体育提高重视,有助于推动学生体育锻炼,但锻炼需要的是长期坚持,而非为拿高分、功利化的短时突击训练。我也认为,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和理念无法短期内得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将体育测试纳入中高考不失为一种促进青少年体质提高的办法。只是既然要搞,就必须认真去搞,否则做做样子,应付应付,还不如不搞。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整体体质下降的现实,着实让人忧心。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不仅是学知识、学文化,而且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刻,青少年的体质,对其本人、家庭和社会都影响甚大。身体是干事业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保证想干任何事业都难以成行。即使学识再高,才能再强,到头来也将力不从心,难以体现。学生体质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影响着国家未来的竞争力。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民族和政府,是应该无时不刻关注自己民族、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身体素质健康的。
参考链接:http://huangpuweimin.bokerb.com/blog.php?do=blog&event=view&ids=9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