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嫁给混混现代:葫芦目 葫芦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0:44:18

葫芦目百科内容来自于: 

 葫芦科(Cucurbitaceae)
秋海棠科(Begoniaceae)
四数木科(Datiscaceae)
四树木科(Tetramelaceae)
棒果木科(Corynocarpaceae)
马桑科(Coriariaceae)
四柱木科(Anisophylleaceae)

葫芦目是一类有花植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纲,本目植物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暖温带地区,大部分是藤本和草本植物,也有部分灌木和小乔木。,本目植物的花为单性,花瓣为5,大部分为虫媒花,有少数为风媒花。 本目植物包括7个科,大约2300种,最大的科是秋海棠科,有1400多种,此外就是葫芦科,有825种。 葫芦目的植物有许多种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例如南瓜、西瓜等瓜类(葫芦科),秋海棠科大约有130中是培植的花卉。 葫芦目是APG II 分类法确定的7个科,根据以前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前四科是被分到堇菜目,其他各科分别属于其他的目。 


  葫芦科(Cucurbitaceae)  葫芦科,双子叶植物,约110属,700种,大部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约29属,142种,南北均有分布,其中有些栽培供食用或药用。草质藤本,有卷须;叶互生,通常单叶而常深裂,有时复叶;花单性同株或异株,稀两性;萼管与子房合生,5裂;花瓣5,或花瓣合生而5裂;雄蕊好像3枚,实为5枚,其中2对合生,花药分离或合生;子房下位,有侧膜胎座;果大部肉质,不开裂,主要为瓠果。有时为一纸质、囊状的干果。我国的主要属有:Actinostemma,Cucumis,Gymnopetalum,Gynostemma,Melothria,Momordica,Thladiantha,Trichosanthis等等。  葫芦科(拉丁语学名:Cucurbitaceae)是植物界中的一个科,其中包括黄瓜、南瓜、丝瓜、西瓜等常见的蔬菜和瓜果。葫芦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植物科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禾本科、豆科和茄科。  大多数葫芦科的植物是一年生的爬藤植物,常有螺旋状卷须,叶互生,形大,它们的花比较大,比较鲜艳。同一植物上有雄性和雌性的花,雌性的花为子房下位花。果实实际上是浆果的一种,称为瓠果或瓜果。  本科植物生长快,叶掌状,柄长,互生。多为单性花,生於叶腋,花瓣5枚,白色或黄色。一年生种类叶柄一侧生有独枝或分枝的螺旋状卷须,多数植物学家认为这是枝的变态。  每朵花5枚花瓣,雄花有5个雄蕊,通常以一种复杂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而雌花一般有3心皮。  果实多为肉质浆果,种子数多,外皮坚韧,形多大。种子扁平,有时有美丽的翅膀。  大多数葫芦科植物会受到一种蛾(Melittia cucurbitae)的幼虫危害。
科内植物
  葫芦目(Cucurbitales)一科,显花植物,118属,845种,可供食用或观赏。包括葫芦、甜瓜、小果南瓜、大果南瓜等。  大多数为匍地或以卷须攀缘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於温带及热带。不耐霜或不能生长于冷土中。多数种类对接近冰点的低温敏感,因此其地理分布及栽培区域有限。该科包括重要的经济食用作物,如南瓜、黄瓜、西印度黄瓜、西瓜、香瓜、夏南瓜、冬南瓜、佛手瓜、香蕉瓜、小果南瓜、葫芦等。葫芦的营养价值一般不高,唯一的例外是冬南瓜──笋瓜(Cucurbita maxima)、南瓜(C. moschata)、西葫芦(C. pepo)等的一些栽培品种。  本科植物生长快,叶掌状,柄长,互生。多为单性花,生於叶腋,花瓣5枚,白色或黄色。一年生种类叶柄一侧生有独枝或分枝的螺旋状卷须,多数植物学家认为这是枝的变态。每朵花5枚花瓣,雄花有5个雄蕊,通常以一种复杂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而雌花一般有3心皮。果实多为肉质浆果,种子数多,外皮坚韧,形多大。种子扁平,有时有美丽的翅膀。
特征
  花——双性;雄蕊5枚,两量结合,1枚分离;下位子房。果实——瓠果。  凡是属于葫芦科的植物,一般都有以上的特征。  包括:  黄瓜是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茎是蔓生的,上面长有细次刺毛。  黄瓜的叶片大而薄,呈五角状心脏形。  黄瓜是雌雄同株的植物,花是单性花,有雌雄两种。雌雄花的萼片和花瓣都联合成筒状,5裂,花冠黄色。雄花有雄蕊5枚,两两结合,1枚分离。雌花有雌蕊一枚,下位,子房成小黄瓜形。  果实是瓠果。表面常有棱,棱上有瘤状突起,突起上长有小刺。  丝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细长,可达10米,有卷须,叶片近圆形,具掌状浅裂。  单性花,雄蕊5枚两两结合,1枚分离。果实是瓠果,呈细长状。
分属
  1. 藏瓜族 Fevilleae Pax  1. 锥形果亚族 Gomphogyninae Pax01. 盒子草属 Actinostemma Griff.  02. 假贝母属 Bolbostemma Franquet  03. 锥形果属 Gomphogyne Griff.  2. 翅子瓜亚族 Zanoninae Pax  04. 棒锤瓜属 Neoalsomitra Hutch.  05. 雪胆属 Hemsleya Cogn.  06. 翅子瓜属 Zanonia Linn.  3. 藏瓜亚族 Fevillinae Pax  07. 藏瓜属 Indofevillea Chatterjee  4. 赤瓟亚族 Thladianthinae Pax  08. 赤瓟属 Thladiantha Bunge  09. 白兼果属 Baijiania A. M. Lu et J. Q. Li  10. 罗汉果属 Siraitia Merr.2. 马(瓜交)儿族 Melothrieae Endl.  1. 三棱瓜亚族 Anguriinae Pax  11. 三棱瓜属 Edgaria C. B. Clarke  2. 马(瓜交)儿亚族 Melothriinae Pax  12. 马(瓜交)儿属 Zehneria Endl.  13. 帽儿瓜属 Mukia Arn.  14. 茅瓜属 Solena Lour.  3. 裂瓜亚族 Sicydiinae Pax  15. 裂瓜属 Schizopepon Maxim.  3. 南瓜族 Cucurbiteae Ser.  1. 葫芦亚族 Cucumerinae Pax  16. 苦瓜属 Momordica Linn.  17. 丝瓜属 Luffa Mill.  18. 喷瓜属 Ecballium A. Rich.  19. 冬瓜属 Benincasa Savi  20. 西瓜属 Citrullus Schrad.  21. 黄瓜属 Cucumis Linn.  22. 毒瓜属 Diplocyclos (Endl.) Post et Kuntze  23. 三裂瓜属 Biswarea Cogn.  24. 波棱瓜属 Herpetospermum Wall. ex Hook. f.25. 金瓜属 Gymnopetalum Arn.  26. 葫芦属 Lagenaria Ser.  2. 栝楼亚族 Trichosanthinae Pax  27. 栝楼属 Trichosanthes Linn.  28. 油渣果属 Hodgsonia Hook. f. et Thoms.  3. 南瓜亚族 Cucurbitinae Pax  29. 南瓜属 Cucurbita Linn.  4. 佛手瓜族 Sicyoideae Schrad.  30. 红瓜属 Coccinia Wight et Arn.  31. 绞股蓝属 Gynostemma Bl.  32. 佛手瓜属 Sechium P. Browne  5. 小雀瓜族 Cyclanthereae Schrad.  33. 小雀瓜属 Cyclanthera Schrad.
分布
  葫芦科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被引种到世界各地栽培。中国原产20属约130种,引种栽培的有7属约30种。
植物分类

翅子瓜亚科

  翅子瓜族 :Fevilleinae亚族:Fevillea属  翅子瓜亚族:Alsomitra属、翅子瓜属、Siolmatra属、Gerrardanthus属、Zygosicyos属、碧雷鼓属、棒锤瓜属  锥形果亚族:雪胆属、锥形果属、绞股蓝属  合子草亚族:合子草属、假贝母属  Sicydiinae亚族:Sicydium属、Chalema属、Pteropepon属、Pseudosicydium属、Cyclantheropsis属

葫芦亚科

  马?儿族  Dendrosicyinae亚族:Kedrostis属、Dendrosicyos属、Corallocarpus属、Ibervillea属、Tumamoca属、Halosicyos属、Ceratosanthes属、Doyerea属、Trochomeriopsis属、Seyrigia属、Dieterlea属、Cucurbitella属、Apodanthera属、Guraniopsis属、Melothrianthus属、Wilbrandia属  Guraniinae亚族:Helmontia属、Psiguria属、Gurania属  葫芦亚族:Melancium属、Cucumeropsis属、Posadaea属、马交儿属、Muellarargia、老鼠拉冬瓜属、Cucumella属、甜瓜属、Oreosyce属、Myrmecosicyos属、红钮子属、Dicoelospermum属  Trochomeriinae亚族:茅瓜属、Trochomeria属、Dactyliandra属、Ctenolepsis属  裂瓜族:裂瓜属  Joliffieae族  赤瓟亚族:藏瓜属、罗汉果属、赤瓟属、苦瓜属  Telfairiinae亚族:Telfaria属  Trichosantheae族

油渣果亚族

  油渣果属  Ampelosicyinae亚族:Ampelosicyos属、Peponium属  栝楼亚族:金瓜属、栝楼属、Tricyclandra属  波棱瓜亚族:波棱瓜属、Cephalopentandra、三裂瓜属、三棱瓜属

冬瓜族

  冬瓜亚族:冬瓜属、Cogniauxia属、Ruthalicia属、葫芦属、Praecitrullus、西瓜属、Acanthosicyos属、Eureiandra属、Bambekea属、Nothoalsomitra属、红瓜属、毒瓜属、Raphidiocystis属、Lemurosicyos属、Zombitsia属、喷瓜属、泻根属  丝瓜亚族:丝瓜属  南瓜族:南瓜属、Sicana属、Tecunumania属、Calycophysum属、Peponopsis属、Anacaona属、Polyclathra属、Schizocarpum属、Penelopeia属、Cionosicyos属、Cayaponia属、Selysia属、Abobra属  Sicyeae族  辣子瓜亚族:Hanburia属、Echinopepon属、Marah属、Echinocystis属、Vaseyanthus属、Brandegea属、Apatzingania属、Cremastopus属、Elateriopsis属、Pseudocyclanthera属、辣子瓜属、Rytidostylis属  棘瓜亚族:棘瓜属、Sicyosperma属、Parasicyos属、Microsechium属、佛手瓜属、Sechiopsis属、Pterosicyos属  不确定:Odosicyos属
植物学
  葫芦科一年或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稀灌木或乔木状(我国不产)。根为须根或肥大的块根。茎匍匐或借助于卷须攀援,常具纵棱沟。卷须侧生于叶柄基部,单1或分叉,常螺旋状。叶互生,通常为单叶,多为掌状分裂,有时为复叶,无托叶。花单性或极稀两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辐射对称,单生、簇生或形成各式花序;雄花:花萼辐状、钟状或管状,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或开放式。  花冠插生于花萼筒檐部,基部合生成筒状、钟状或分离,5裂,裂片在芽中覆瓦状排列或内卷式镊合状排列,全缘或具流苏;雄蕊插生于花萼筒基部、近中部或檐部,5枚或3枚,花丝分离或合生,花药分离或靠合,药室通直、弓曲、S形折曲或多回折曲,5枚雄蕊者的药室均为1室、3枚者,通常1枚1室,2枚2室,纵裂;退化雌蕊有或无;雌花。  花被同雄花,退化雄蕊有或无;子房下位或半下位,通常由3心皮合生而成,极稀4—5心皮,3室或1(—2)室,偶尔为4—5室,侧膜胎座,胚珠通常多数,稀少至1枚;花柱1或稀3,柱头膨大,2—3裂。果小至很大,常为肉质瓠果、浆果或稀为蒴果,不开裂或瓣裂或周裂;种子多数,稀少至1枚,通常藏于果瓤内或纤维中,压扁,无胚乳,胚直,胚根短,子叶大而扁平,富含脂肪。  本科的系统位置,被不同的学者置于不同的系统位置中。在A.恩格勒(A.Engler)系统中,被置于变形花被类(合瓣亚纲),桔梗目(Campanulales)之前,自成一目。现代的一些系统学家则认为葫芦科具宿存的珠心,通常具广袤的绒毡层组织以及两层明显珠被的胚珠等重要特征,与典型的合瓣花类不相符合,发现同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等存在一种并行现象,因此采取Hallier提出的位置,认为该科应与秋海棠科(Begoni-aceae)等组成一目,位于西番莲科及其亲缘科之后。  A.B.伦德勒(A.B.Rendle)、J.哈钦松(J.Hutchinson)等采用了这种观点。A.塔赫他间(A.Takhtajan)和A.克朗魁斯特(A.Cronquist)等也采用了上述类似的观点,将葫芦科放在西番莲目(Passiflorales)之后,秋海棠目(Begoniales)之前,自成一目;而C.杰福勒(C.Jeffrey)却认为该科是十分隔离的,同西番莲科的关系很远。总之,关于该科的系统位置,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习性
  葫芦科约113属800种,多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种类散布到温带。中国有32属154种35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南部地区,少数种类散布到北部;云南有28属97种18变种,分布于全省各地,而以南部和西南部最多。  大多数为匍地或以卷须攀缘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不耐霜或不能生长于冷土中。多数种类对接近冰点的低温敏感,因此其地理分布及栽培区域有限。该科包括重要的经济食用作物,如南瓜、黄瓜、西印度黄瓜、西瓜、香瓜、夏南瓜、冬南瓜、佛手瓜、香蕉瓜、小果南瓜、葫芦等。葫芦的营养价值一般不高,唯一的例外是冬南瓜──笋瓜(Cucurbita maxima)、南瓜(C. moschata)、西葫芦(C. pepo)等的一些栽培品种。  在印度洋西北角靠近非洲大陆的索科特拉岛上,生长着一种非常奇特的葫芦科乔木——黄瓜树。它的树干高6米,粗1米,像个大水桶,茎内贮存有大量水分,以适应当地干旱的气候条件。如果不看花和果实,人们很难相信它与黄瓜是同科植物。  本科植物在营养器官及果实多含有葫芦素(cucurbitacins)和其他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es),种子内含有游离氨基酸亚种子油和贮藏蛋白。约有126属900种,多数种类分布在世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少数分布到温带。中国有32属约160种,主要分布于秦岭、长江以南,少数种散布到黄河以北地区。
药用价值
  ①雪胆属,植物的块根有雪胆素(C32H50O8)及雪胆皂苷,分解后得到的苷元之一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C30H48O3),这些化学成分对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有清热解毒,健胃止痛的功效。该属植物在中国种类较多,资源丰富。代表种有:罗锅底,产云南东北部和中部,生于阴湿山坡灌丛中,多年生草本,块根扁球形;雪胆,产湖北和四川,生于林中或灌丛中,块根肥大。  ②盒子草,中国南北各地普遍分布,生于山坡草丛或水边;一年生草本,叶戟形,雌雄同株,雄花序总状或圆锥状,果实卵形、具2枚种子,种子表面有雕纹状不规则凸起;全草和种子药用,含挥发油,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效,主治肾类水肿、湿疹、疮疡肿毒。  ③木鳖子,分布于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生于山坡和林缘,粗壮大藤木,叶柄顶端或叶片基部有2~4个腺体,叶片3~5中裂或深裂,雄花花梗顶端具大型圆肾形苞片,雌花花梗近中部生一小型苞片;果实卵形,有刺状凸起,种子不规则,呈龟壳状;种子作外用药,对疮疡肿毒、痔漏等有效;此外还可做土农药和榨油,种子含油量达35%,可供工业用。  ④马瓞儿,分布于中国河南南部及长江以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及东南亚。生于水沟旁及山沟灌木丛中;茎细弱,叶片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雌雄同株,花单生或几朵簇生,极小,花冠白色,雄蕊3,花药 2室,果实卵形,桔红色或红色;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效,外用治疮疡肿毒。  ⑤栝楼,产中国北部,广泛栽培;块根圆柱状,灰黄色,叶片3~5浅裂或中裂;雌雄异株,花白色,果实近球形,黄褐色;块根中药称天花粉,能解热止渴、催乳、利尿、消肿毒、镇咳祛痰;果实称栝楼,为镇咳镇静药,有解热利尿的效能。  ⑥王瓜,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生于山坡、沟旁和草丛或灌丛中;块根纺锤形;叶片卵状心形,3~5裂,雌雄异株,花白色;果实球状或长圆状,种子褐色,中部有增厚的环带;块根药用,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⑦罗汉果,分布于广西、广东、贵州等地,尤以广西产量多;野生者产于山坡林中或河沟旁灌丛;草质藤本,茎、枝被黄褐色柔毛,叶卵状心形,背面密生黑色疣点,卷须顶端分2叉;雌雄异株,雄花6~10朵生于花序轴,花冠黄色,密生黑色疣点,雄蕊5,药室 S型折曲;果实近球形,富含葡萄糖、果糖及各种维生素,广泛应用于饮料、调味与药用。  ⑧葫芦,原产印度和非洲,中国古代有栽培;大藤本,茎生软粘毛,叶柄顶端有2腺体,叶片肾状卵形;雌雄同株,花白色,单生;瓠果形状各式,老后果皮木质,可作各种容器、瓢具和儿童玩具;种子含油量达51.5%。可作制皂原料。瓠子是葫芦的变种,果实粗细匀称,圆柱状,绿白色,果肉白色,作蔬菜栽培,供烹调用。  ⑨油渣果,在云南、广西野生或栽培,木质大藤本,卷须2~5分叉,叶片3~5中裂到深裂,花淡黄色;果实大型,扁球形,有12条纵沟,具6枚大型种子(另外6枚不发育),种子长圆形,含油量达68%,可榨油食用,味甘香,也可生食。
研究发现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邱明华研究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通过植物化学的分离提取、结构鉴定、活性筛选等研究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展开了对具有代表意义的葫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结构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不仅为天然产物数据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同时对葫芦科化学成分新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学术和指导意义。其研究成果“葫芦科药用植物活性化学成分研究”日前荣获2008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研究发现了一系列葫芦科化学成分新资源,为葫芦科药用植物,特别是雪胆、罗汉果、棒槌瓜、苦瓜的开发和持续利用提供比较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基础:解析了药物雪胆素的结构,并发现了中华雪胆、大籽雪胆、马铜铃雪胆、藤三七雪胆、肉花雪胆、多果雪胆、金佛山雪胆、大序雪胆、大序大花雪胆9种高含量雪胆素的资源植物;从中华雪胆中发现了具有促溶作用的雪胆皂苷Hma2和Hma3,为深度开发利用雪胆属植物提供了基础;从云南西双版纳产翅子罗汉果中发现新的甜味苷-翅子罗汉果I(siamenosideI),其甜度为蔗糖的563倍,是目前世界上最甜的葫芦烷甜味剂新资源;从棒槌瓜藤茎中发现了含量高达3%以上的达玛烷三萜配糖体棒槌瓜苷A,该植物是人参皂苷类或达玛烷皂苷新资源。  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通过对23种葫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共发现了112个新天然化合物,特别是雪胆植物中的雪胆双糖、雪胆酰亚胺A、十一叶雪胆素A和B、土贝母中的土贝母苷I-III及苦瓜植物中的三降、五降葫芦素等新颖的化合物或结构类型,为天然产物数据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研究还提出了葫芦素类化合物结构分类的新模式,将原来5个结构类型重新分为12个结构类型,对学术界研究葫芦素三萜及变型葫芦素结构分类的判断模式产生了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在葫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产葫芦科植物为主体,从化学系统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葫芦科化学分类学系统,全面地反映了葫芦科植物化学成分结构对Takhtajan分类系统的辅证。
栽培技术

瓜棚建设

  要想让葫芦科植株长的壮实,果实达到高产,我们从育苗移栽到果实采收就得先营造一个好的生长环境,建设塑料大棚就是非常必要的了,所以育苗之前,瓜棚就要得先准备好。我们要选择土壤肥沃疏松、呈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地块上建瓜棚,棚高2—3米为宜,棚顶塑料要铺紧,并能保证良好的通风,塑料上铺设草帘。瓜棚力求紧密牢固结实。

育苗技术

  葫芦科育苗时期各地都有不同,一般大棚栽培的多在春季2—3月或秋季8—9月份进行播种育苗。

选种购种

  葫芦科常见的有黄皮、白皮和丰田系列三类品种,如白皮的白兰品种,黄皮中的伊丽莎白,丰田的金满地都是不错的品种.这几种在栽培管理上区别不大,甚至可以进行混种,我们要根据地方栽培习惯和市场行情选择适宜的品种。栽培香瓜不必自留种,建议到当地种子站等正规销售单位购买新鲜种子。

育苗基质

  葫芦科育苗是在营养钵里进行的,所以我们准备好营养钵的同时,最好到农资站等购买专门为香瓜配置好的育苗基质。我们也可自行配制营养土。营养土以肥沃菜园土和腐熟粪肥按1∶1的比例配制,每立方米配制土中,加入复合肥2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充分搅匀后堆积几天再用。

苗地整理

  育苗地面积可根据育苗多少自定,我们要做成宽0.6—0.8米的平畦,畦坝高15(20)厘米左右。注意要将畦面压平压实,畦坝也要拍压结实一些。然后准备塑料薄膜平铺在畦面上,最后我们在周边盖土压实。  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选饱满粒大,发育良好无霉变的种子。我们可准备清水一盆,兑入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制500倍液,搅匀后放进种子,浸种2个小时左右,捞出控干即可播种。

播种

  首先要将准备好的育苗基质装入钵中,装满后有手下压一下,装进基质的量以下压以后距钵口一厘米左右为宜。将装好基质的钵摆到育苗畦内,每只钵都要紧挨在一起摆放,全部摆好以后,我们往畦内放水,水量以每平方米10千克的标准为宜。放过水后要等待1个小时,塑料钵底部有小孔,待畦内的水全部渗入到钵内的基质内,我们就可以播种了。将处理过的种子点在每只钵的中间,点后最好轻轻下压一下,每只钵播入一粒。播好种后,每只钵内还要填育苗基质覆盖,覆盖高度一厘米左右。将摆放好的钵全部播完就可以了。

播后管理

  播种以后,我们可不能只是光等着幼苗破土而出,还要三天补给一次水分,水量同播种前相当即可。同时注意温度的控制,保证棚内温度不底于20℃。10天左右,这嫩绿可人的小幼苗就拱土而出了,我们便开始进行苗期管理了。  苗期管理  葫芦科苗期时间较短,一般15天左右。这一阶段的温度控制和水分管理是重点,同时我们注意不必进行施肥或喷施药剂,否则会影响植株品性。

温度控制

  苗期务必要保持棚内温暖湿润,通常白天适宜的温度保持在20~35℃,夜间在15℃左右以上。并要注意通风透光,在保证适宜温度的同时,每天最好在中午天气晴好的情况下,打开通风口1—2个小时,利于幼苗更好生长。  水分控制  葫芦科苗期有一定的喜水性,一般五天左右供给水分一次最为适宜。水量不宜过多,每平米给水5千克左右即可。棚内温度过高的话要适当多加。

栽植时期

  苗高10厘米左右便可进行移栽了,一般在每年3—4月份或秋季10月份。
土地选择
  砍瓜幼苗期过后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土质较肥沃砂质壤土均可适宜栽培。不过注意选好茬口,不要选择前茬为茄科、甜菜或其他瓜类作物的种植地。否则受病害严重。

施肥

  有条件的话,到当地的农业站或农资站进行测土,对选好的地进行建议性施肥,对香瓜高产作用明显。方法是在准备栽植的地块不同的位置上取土壤各一份装入同一袋中,混匀后送给专业的测土人员。测土人员会用土壤养分测试仪等检测出土壤的营养成分,并给出专业的施肥建议,之后我们便可以按施肥建议对栽植地块进行有效的施肥了。不进行测土的话,建议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千克,复合肥1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均匀施撒地块,之后深翻并整平即可。

开垄

  整好地后,我们要开栽植垄,垄高20厘米左右,单行栽植垄宽30—40厘米,双行栽植垄宽可在50—60厘米,垄沟宽40厘米即可。

栽植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的香瓜苗装到铁盆等器具里,及时运到栽植地栽植。我们先在栽植垄上挖方穴,穴宽15厘米左右,穴深10——15厘米。将苗从钵内取出,注意保持根部土块完整,将瓜苗带土栽在穴内,之后回填土,至少要将土块覆盖。通常栽植穴距为30厘米,双行栽植的行距在30厘米左右即可。栽后浇足定根水,再覆土3厘米左右。全部栽完我们要在垄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盖完后将薄膜周遍用土压实。最后我们将薄膜在栽植苗的上方撕破一个小口,使栽植苗从小口处露出来便可以了。栽植一周后,我们还要对没有成活的进行补植,补植尽量用同龄苗,栽完不要忘记浇定根水。
载后管理
  栽植后一直到采收结束,瓜棚内白天要到保持在20℃以上,夜间在10℃以上,温度高于38℃要注意打开通风口。保证充足的光照,不要在温度过高的正午时太阳直接暴晒。

除草

  葫芦科苗根部的基质内养分丰富,所以务必杜绝杂草的养分争夺,我们从栽植后开始,便要见草就除,注意最好用手拔草。不必中耕。

吊线绑蔓

  在苗高30厘米左右时,我们要在栽植行上方两米高的位置平行拉铁丝线。我们需准备塑料带或绑绳,取2米左右的绳段将一端栓在植株垂直上方的铁丝线上,绳段下一端就可用于绑蔓了。我们先将绑线拉直,选香瓜秧最下部的一个分叉处,把绑线绕一圈,不必系扣,最后把植株沿绑线缠绕几圈便可以了,我们最好带上手套,以防指甲划伤植株,此时植株被划伤易导致日后生长不良。

施肥浇水

  肥水管理是香瓜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浇水我们以引水或引渠浇灌方式最佳。把水引到垄沟内,我们需要注意控制水量,以浅浇湿透畦面为好。一次浇灌太多,会导致植株烂根。通常每月适时浇灌水两次最佳,到香瓜第一批瓜采收以后,每月浇灌一次就可以了。对香瓜植株的施肥,多是在浇水时进行的。采用水冲方式将养分输送。施肥同时我们首先要注意保证水流均匀分布。我们可在栽植后一个月时,每亩施复合肥60—100千克,以促进植株旺长,在香瓜结瓜前和结瓜第一个月时我们可施撒生根膨瓜壮秧灵30千克,促进瓜果生长。如果植株长势不太好的话,我们还可适时结合施洒瓜类专用水冲肥,专用水冲肥要注意先用适当的水稀释,之后进行充分搅动。再将稀释液倒进水里,以便养分分布更均匀。除了水冲的方式,我们如果同时结合喷施叶面肥,植株长势会更加。我们可在载植一个月时喷施800倍磷酸二氢钾液面肥一次。在植株开始开花座果时喷施座瓜灵1000—1200倍液。

整枝摘花

  要想葫芦科长的好,整枝绝对少不了,整枝是一个较复杂的工作,我们得逐一详述。 栽植半个月以后,我们的小瓜秧发育早的都会长出小花来了。可惜这些小花我们是不欲选留的,得将它们摘去。直到植株爬高到1。5米以上时我们才开始有选择的留花座果。

摘须打杈

  同时在这个时候,瓜秧上会长出一些短须,这些没有用的短须我们也要及时掐断,直到香瓜进入采收期。葫芦科植株在爬到铁丝上之前,我们要对植株进行打杈,即将主枝除外的侧枝或侧枝顶部去,以集中营养促进主枝朝上生长。同时侧枝与主枝分叉处的枝叶也要全部摘除。葫芦科植株在爬到铁丝上之后,我们要对主枝顶部摘除。保留发展顶部以下的一两个侧枝。

摘脚叶

  我们注意要及时将植株底部的脚叶摘除,同时发育不良的叶子也要摘除,否则这类老叶病叶保留的话会引发病害。

辅助授粉

  葫芦科是异花受粉作物,雌花在栽植一个半月左右就要对盛开的花进行人工授粉。识别雌雄花主要看花的基部,雌花的基部具有瓜蒂,而雄花没有。我们可选取正在盛开颜色鲜艳的雄花,将其摘下。然后用雄花去碰触雌花,把两只花紧挨三四下就可以了,一朵雄花可受粉五六朵雌花。授粉时间以早晨5~9时为好。

选留花果

  当植株长到1。5米左右时,我们要开始选留花果并进行授粉,几天以后,选留长势最好的一只小瓜,其余植株上的所有花果都要去除。 直到选留的小瓜长大并快要成熟采摘时,再开始授粉第二批花,选留第二只瓜。这样每一株瓜秧上只有一个瓜的保有量,这样能瓜长的个头大。以同样的方法,每一株瓜秧上能分批培育3—5个瓜。

套袋

  当选留的小瓜长到拳头大小时,我们可以对瓜果进行套袋,方法是准备白色的薄塑料袋,将瓜套进后系紧即可。香瓜套袋工作主要是针对于白皮瓜,如果不套袋的话,瓜皮有可能会长小斑点,影响外观。

拴瓜

  为了防止葫芦科瓜果重量增加而下坠,我们在瓜果接近成熟时可辅助拴瓜,用塑料绳等拴住瓜柄,注意栓扣最好呈圈状,不要系紧在瓜柄上。最后将绳拉直并将另一端系在铁丝线上。拴瓜主要针对个头较大的香瓜品种或个别个头较大的瓜果。
病虫害防治
  规范化的管理,有效的抵制了病虫害的侵袭。使香瓜产品更加接近绿色无公害。我们通常栽植香瓜后一个月时,利用浇灌时间进行水冲多菌灵药剂预防病菌类疾病一次,一般每亩施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克左右。而对蝼蛄和地老虎等虫害,我们可在浇灌时撒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用量以每亩200—250克之间为好。如果管理不善,植株易患霜霉病和白粉病。霜霉病多危害叶面,发病后叶片呈褐色并干枯,防治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四天喷一次,连喷三次。白粉病发病时叶片会布满白斑。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00—2500倍液,或40%福星6000倍液喷雾防治,我们可每三天喷一次,连喷2—3次。而对于蚜虫等常见虫害的侵袭,我们可配置蚜虱尽1200倍液, 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每三天一次,连喷四次即可有效防治。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植株在瓜果结实以后发生病害,若进行喷药防治的话,一定要先将瓜国套袋。
采收贮运
  葫芦科从开花结实到成熟一般要经30—40天左右,当瓜长到25天以后,往大生长便会逐渐停止了,同时颜色开始从青色变黄色或白色。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所以采瓜要掌握好时机,因此我们最好在香瓜开花结实35天以后进行采收,同时也不能采收太晚,香瓜过于熟透不宜采后贮运。每株瓜秧要分批采4—5只瓜,每只瓜可重0.8—1千克以上 ,我们要注意,第一批和第二批瓜尽量用剪刀剪,以防用手摘拉伤植株,以后就可以用手直接连带瓜柄将瓜采摘下了。采摘后要注意轻拿轻放, 采摘后的香瓜在运出之前还要修剪一下瓜柄,瓜柄长不可超过5厘米。香瓜运到收购单位或交易市场以后,经套网,装袋,装箱等便可运往各地或做进一步的加工了。搬运和运输过程中我们注意动作要稳重,同时切记不要被太阳直晒。贮藏的话要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贮藏期不要超过2—3月。最后我们要说明一下,我们要想做到香瓜的产业化、集约化的生产规模,除了政府正确引导,公司加农户紧密结合和扩大销路以外,加强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可是重中之重。据说,历史记载上的香瓜在熟透后能香飘十八里,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至少到香瓜市场上,一定能够感受到那香气会扑鼻而来。
  • 开放分类:

    植物、生物学、科普、葫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