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狂龙猎艳:牵伸状态下合谷刺治疗梨状肌损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47:10
牵伸状态下合谷刺治疗梨状肌损伤2010-08-07 18:06

胡超伟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年。急性损伤78例,慢性积累性损伤42例。

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暴露患侧病变部位,助手立于患侧床边,一手握住患侧踝关节上部,另一手固定膝关节,将患者膝关节屈曲90度,然后将小腿向外侧扳动,因杠杆作用,大腿处于内收内旋位,此时梨状肌处于紧绷状态(此为梨状肌俯卧位紧张试验),扳动的幅度以患者略感疼痛为宜。助手即以此标准固定患侧下肢。术者立于患侧,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处按压,寻找痛点或条索状物(一般在环跳穴附近),用指甲掐一记号。治疗部位常规消毒,选用0.45 mm×100 mm针灸针,先在治疗点上垂直刺入1针,以针尖穿过梨状肌为度(深度一般在8~10 cm),不提插捻转,待针感消失或明显减弱后将针退至皮下(针感消失时间一般为10~30秒)。再沿梨状肌走行方向,分别向左和右用上述方法向两旁斜刺。使整个刺法形成一个“合谷刺”,最后出针,将小腿放平,在梨状肌体表投影部位轻轻按揉。如有多个压痛点,可以用此方法另行针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腰部及臀部酸胀疼痛消失,行走正常,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局部压痛轻微。显效:腰部及臀部酸胀疼痛消失,行走无跛行,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髋关节旋外幅度明显增大,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好转:腰部及臀部酸胀疼痛较前缓解,跛行程度较前减轻,梨状肌试验阳性,髋关节旋外幅度略增大,局部压痛略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3.2 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痊愈102例,占85.0%;显效12例,占10.0%;好转6例,占5.0%。全部有效。临床损伤性质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

4 典型病例

赵××,男,36岁,体育教师,于1998年10月4日来我科就诊。主诉:右下肢疼痛麻木,跛行2天。2年前有右侧臀部扭伤史,气候变化受凉后症状加重,伴有右侧臀部疼痛。初诊检查右侧臀部压痛阳性,可触及阳性条索状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内收髋试验阳性,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诊断为梨状肌炎。用上述方法经1次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走路恢复正常,共治2次而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5 体会

在针刺过程当中运用“合谷刺”针法,“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梨状肌的上面覆盖有臀大肌及臀中肌,在针刺过程中,上述肌肉因受刺激而产生收缩运动,加上毫针较细韧性强,所以不易刺中部位,而使大腿处于内收、内旋状态,这样就使梨状肌绷紧,就起到固定梨状肌的作用,使针刺部位相对稳定而便于针刺。另外牵伸肌肉后可以使肌肉反射性放松,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在针法上不要求针感,当针刺入肌肉时,被刺肌肉发生快速短收缩,并迅速舒张,针感迅速消失,条索物得到软化,压痛则消失,肌肉功能得到恢复。针感的减弱或消失,标志着肌肉超微结构与机能状态的恢复。针刺可以使病变骨骼肌超微结构扭曲、变宽,恢复正常。就“合谷刺”针法而言,有两针为斜刺,此组合针法以斜刺为主。现代研究证明,斜刺比直刺更能显着的促进负荷后骨骼肌的恢复,所以“合谷刺”针法更有利于梨状肌的治疗。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此针法在对急性及运动损伤的治疗上疗效较好,对慢性损伤功效较弱些,但有效率一致。此方法治疗过程时间短,治病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