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嵘实业公司:皇家庄园-承德访古 D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25:35

承德访古 3 

    承德避暑山庄距北京230公里,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的狭长谷地上。占地面积560多万平方米,几乎占承德市区面积之半。相当于北京紫禁城的8倍,颐和园的2倍,是清朝所建离宫别苑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园内有楼、台、亭、阁、殿、轩、斋、榭、庙、塔、廊、桥等各种建筑120多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一起,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避暑山庄规模宏伟,但在风格上却与其他的古代皇家宫苑截然不同。它并不以辉煌的皇家建筑取胜,而是纯粹借用自然山水的本色以突出自然之美,只是在为了满足实用需求时,才随形置景地布置一些殿阁亭台。我国著名园林大师汪菊渊先生将此种类型命名为“自然山水宫苑”,并且认为,“自汉唐以来,无论元明,还没有一个像避暑山庄那样的表现自然美,即天然山水见胜的宫苑”。

    避暑山庄的营造大体分为康、乾两个阶段,前后经历了89年的时间。康熙、乾隆祖孙两代皇帝虽然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审美标准却并不一样,这也导致了避暑山庄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自康熙四十二年至五十二年(1703-1713年)的十年间,康熙皇帝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建宫室,以朴素淡雅的山林野趣奠定了山庄的基本格调。而从乾隆六年至乾隆十九年(1741-1754),则兴建日繁,陆续在园中建造了寺观九处,琉璃瓦顶,金碧彩画,突破了山庄原有的朴素自然格调。同时又要“移天缩地在君怀”,在山庄中仿造江南名园,增筑了众多的轩、阁、亭、榭,虽然其中不乏匠心独运的创作新意,但总的说来已是风格渐变,于汉唐宫苑亦步亦趋。

 

    山庄内的平面布局,大体上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而苑景区中又分为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

 



    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务以及帝后休憩之所,位于避暑山庄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自成一区,只占山庄面积的极小部分。

 

宫殿区

    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占地一万平方米。包括九进院落,采用了汉族宫殿传统的中轴对称格局,与北京故宫一样,也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整体建筑风格朴素淡雅而不失帝王之居的庄严,现已辟为避暑山庄博物馆。

    正宫的主殿称为“澹泊敬诚”,初建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原为松木结构,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改建时,完全替换为珍贵的楠木,故俗称“楠木殿”。

 



    楠木属樟科,产地分布于南方各省。其木质呈较深的橙黄色,质地温润柔和,阴雨天则发出阵阵幽香。因其伸缩变形小,易加工,耐腐朽,因而被视为最好的软性木材。楠木又分为水楠、香楠和金丝楠三种,金丝楠的木纹中隐隐透出金丝,有些材料甚至会结成天然的花纹,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楠木生长缓慢,成为栋梁之材需要上百年的光阴。由于古代(尤其是明代)宫廷建筑的大量伐用,野生的大型楠木已不多见了。1999年8月4日,楠木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在明清两代的宫廷里,重要宫殿的梁柱都要使用楠木,并配以紫檀或黄花梨等硬木家具。但即便是在宫廷里,全部架构统统使用楠木的建筑也并不多见,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明长陵的棂恩殿,以及北海北岸西天梵境内的大慈真如宝殿。这两处殿宇都是始建于明代,所有结构全部采用金丝楠木,殿宇内外完全不施彩绘,因为金丝楠木的本色就是最高档的装饰,那是任何人工装饰永远无法企及的。

 

明长陵棱恩殿



北海大慈真如宝殿

 

    澹泊敬诚殿采用的就是金丝楠木,除梁头上略有绿色彩画外,全然不施彩饰,连天花板也是以楠木板镂雕为之。粗看起来,像是朴实无华的北方农户人家。但细看起来,楠木纹理犹如金丝,木香清馨,看似大拙,实为大雅。

 

楠木窗棂

楠木雕镂的天花

 



澹泊敬诚殿之偏殿



    然而,澹泊敬诚殿室外的梁柱上却布满了人工刮擦的痕迹,完全看不到楠木构件发出的自然幽光。不知是什么原因,回来后查资料也没有查不到。后来偶然看到马未都先生在CCTV《百家讲坛》里讲古代家具的用材,其中却说到了这个掌故。说是20世纪70年代搞文物保护,主持施工的人就把澹泊敬诚殿一通的油漆彩画,变成了一个浓妆艳抹的村姑。待到验收时自然是通不过,当年专家只说出了一条理由,这座大殿历来就是以“无漆”著称的,施工方只好再把那些花花绿绿的油漆彩画一刀一刀地刮了下来。

    这个故事虽然贻笑大方,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倒也并非孤例。1970年天安门落架大修,不同样把原先的“大点金旋子彩画”改成了“和玺彩画”,为了避免“封建色彩”,还将“和玺彩画”中间的条条金龙换成了西番莲图案,屋顶上的一个个龙纹瓦当也全部换成了向阳的朵朵葵花,连城楼的总高度都增加了0.78米。直至1984年再次大修,才重新恢复了“金龙和玺彩画”。

    澹泊敬诚殿的后面,还有属于前朝部分的四知书屋和十九间照房。后寝正中则有“烟波致爽”殿,那是皇帝的寝宫。楼左右置有四个供嫔妃居住的小院。寝宫后另有高楼突起,可眺望庄内别苑和远处山峦的景色,因此叫作“云山胜地”。再往北是正宫的后门“岫云门”,门外就是别苑部分的“驯鹿坡”了。

 

烟波致爽殿



烟波致爽殿西暖阁

 

    自康乾盛世以后,嘉庆和咸丰两位皇帝都是在避暑山庄过世的。嘉庆皇帝是按照祖制避暑期间病亡,暂且不论。而咸丰皇帝则是被英法联军攻入京城,焚毁圆明园,名为“秋狝”,实为落荒逃到这里来的。直至在“烟波致爽”殿的西暖阁中批准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这才撒手人寰。因沙俄借口对英法“斡旋有功”,并以“兵端不难屡兴”相威胁,咸丰皇帝批准的条约中,除中英、中法两份外,还包括《中俄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除将乌苏里江以东约140万方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含库页岛)划给俄国外,还明确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淖尔、特穆尔图淖尔(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 据此,1864年10月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44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走。东西两部分领土的总面积达我国现国土面积的20%。依康熙大帝当年建立避暑山庄的初衷而论,做出这种事情来的真可谓不肖子孙了。

    正宫东面,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起以供皇太后居住的一组八进院落,名为松鹤斋。当年的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乾隆帝诗),庭院中还有驯鹿悠游其间,所以在乾隆三十六景中题名为松鹤斋。大部分建筑早已无存,现有建筑为1998年复建。

    在松鹤斋的东面是东宫的遗址。面对东宫的宫墙上另辟大门,称德汇门,形制与山庄正门丽正门相仿。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原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以及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等。其中的清音阁俗称大戏楼,与现存故宫畅音阁、颐和园中德和园大戏楼形式相近。1945年,东宫失火全部烧毁,现仅存基址供后人凭吊。

    松鹤斋后面的“万壑松风”,位于行宫背后的山岗尽处,据岗背湖,风景绝佳。当年康熙帝常在此处理政务。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夏,皇帝传旨将和硕雍亲王胤祯之第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送入宫中。同年夏,弘历由父母带领,随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帝将 “万壑松风”赐给弘历居住,平时进宴或批阅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诲。弘历继位后,将这座殿宇题名为纪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帝撰写《避暑山庄纪恩堂记》,以纪念康熙皇帝对他的眷顾养育之恩。

 



万壑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