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信息大厦产权问题:芒果画报-诗意栖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9:47:10
【策划】诗意栖居
11-08-01 21:38:47 来源:10

不诗意,无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生活。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刘禹锡的生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生活。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是舒婷的生活。
他们都是诗人,他们都很诗意。
原本,活着就是一种诗意。现在,我们却要去找寻诗意的生活。
什么夺走了我们的诗意?
诗意,是一种心灵对生活方式的自我追求和自我陶醉。就像诗一样,形式优美而简短,感情含蓄而充沛。它就是人们对藏于心灵深处的乐土的期盼和向往,就是这么简单。
什么能夺取我们的诗意?可能是对物质的占有,对名利的追逐,对超出能力之事的固执;也可能是对现实的听之任之,对周遭的麻木不仁,对生活状态的混沌迷茫。
当传统社会中那种注重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的人际关系开始淡漠,社会竞争意识和功利意识开始不断侵蚀人们的思想领域的时候,诗意就慢慢从生活中抽离开来。过多的精力让步于感官的享乐和对虚荣的追求,必定导致精神世界的低迷。内心缺少了诗意的向往,会导致心灵的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这是一个以“成功”为主流评判标准的时代,“成功学”的理论和实践使逻辑和理性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强势地统治人们的思维和心灵。工作理性、实证主义、语言逻辑深深统治了我们的大脑,我们追求社会发展,经济上扬,科技领先,文化渗透,一切能够用数字和指标说话的状态都在不断被定性和定量。
科学的发展彻底揭掉了人类想象、猜测的面纱。科学告诉我们没有神仙、没有上帝、没有时光机、没有UFO……告诉我们能够思考的不是灵魂。所以,当山丘变成公路,河堤变成灰墙;当梧桐树给地铁让道,公园里建起海盗船;当悬崖峭壁挂上观光电梯,当城市中心建起人工沙滩,潜意识中的诗意和灵性就被万能的机器碾成了碎片。
失去诗意,我们的心灵回归何处?
纵使物欲横流,缺少向往美好的心灵也是一潭死水。
诗意也许很虚渺,但幸福很实在,自由很真切。把生活过得绚丽多彩是诗意,把生活过得淡泊宁静也是诗意,失去对诗意生活地追逐,就等同于放弃对幸福和自由追求。
有人说,社会太现实,诗意太矫情。但是,无论社会有多现实,每个人内心深处一定潜藏着一个纯净、隐蔽而美好的世外桃源。为什么人人都追求幸福而自由的生活?甚至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和自由,贪图物欲,迷恋权钱,最后竟走向了幸福的反面?没有人可以否认潜意识中那个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灵魂正在跳跃。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的栖居。以淡泊的内心世界处世,往往能探索出人生的神圣。海德格尔后来总结到:“贫困时代的真正的诗人之本质就在于,在贫困的时代中,诗的活动在他身上成为诗的追问,他必须把自己诗化为诗的本质。只有诗性才适合于这个年迈已衰的世界的命运。……哪里有贫乏,哪里就有诗性。”
胸怀诗意往往能获得幸福与自由,弃诗意如敝帚则会与理想生活背道而驰。本末倒置的人连方向都是错的。心灵力量之强大,就在于它可以影响大脑,而大脑则控制我们的一切行为举止,只有当三者朝同一个方向努力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
其实人生就像一幅画,诗意就是其中的留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拥挤不堪的画面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只有适当留白的图景才让人意犹未尽。
重新找回心灵的诗意
就像诗永远不会从文学中消失一样,诗意也不会远离我们的生活。当每颗心都藏着诗意的时候,生活是否诗意,全看你要不要将心灵的诗意紧紧抓牢。
心灵的诗意并未走远,它时时刻刻地守护在我们身边,若隐若现。
你是否曾因登上某个山顶而欢呼雀跃,你是否曾眺望夕阳而心旷神怡,你是否曾因天气阴霾而心情不佳?
你是否曾因一部电影而感动流泪,你是否曾对着镜子顾影自怜,你是否曾对朋友的处境感同身受?
你是否曾因品尝到一杯下午茶心满意足,你是否曾因饲养一只小乌龟而全心投入,你是否曾因听到一首歌曲而产生共鸣?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诗意。
没有缺少诗意的生活,只有不关注诗意的心灵。一个忙于奔波只顾向前的人只能感到生活的沉重,他只关注前方就会完全看不到从他身边迅速划过的好风景。但是,只有放慢脚步,回顾四周,就会发现诗意的生活就在身边。
像海子所说:“撷取一枚树叶、一枚花瓣胜过拥有整个季节。是的!能捕捉到微妙瞬间的快乐已然拥有相挽的幸福。”或者像苏轼所说:“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只要满足,诗意就在生活中;只要追寻,生活就在诗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