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洁神电话:扶正止鼽汤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60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50:15

扶正止鼽汤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60例

2008-10-10 08:45:36 来源: 中医文献杂志  显示次数:扶正止鼽汤是全国知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张重华教授继承已故中医喉科老前辈张赞臣先生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而总结出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验方扶正止鼽汤组成:仙灵脾12g,黄芪30g,炒白术9g,山萸肉9g,防风9g,蝉衣9g,辛夷4.5g,薏苡仁30g,乌梅6g,煅牡蛎30g,丹皮9g,路路通15g,桔梗4.5g,甘草3g。功用:温肾健脾、益肺固表、祛风散邪、收敛固涩。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服4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内服药。临床应用临床资料: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6~65岁,平均35.6±12.6岁,诊断疗效标准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修订):常年性发病,喷嚏(每次>5次),流清涕和鼻粘膜肿胀,1年内发病次数积累>6月,每日发病时间积累>0.5小时,病程>1年。用药前积分12.3±1.6。疗效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记分的总和,显效:治疗后积分改善率≥51%,有效:治疗后积分改善率21%~50%,无效:治疗后积分改善率≤20%。治疗结果:第2周: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33%;第4周:显效3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67%,2组经Ridit检验P<0.05。所有病人均未发生病情恶化及不良反应。典型病例倪×,女,47岁,门诊号2395496。2001年1月29日初诊。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大量清水涕5年,伴鼻塞、鼻内发酸、头胀,怕冷,动则汗出。长期应用激素和抗组胺类药物及中成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而放弃。检查见双鼻粘膜苍白、水肿,双下鼻甲肿大明显,与中膈紧贴,鼻底清水样分泌物积聚。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脉细。证属肾阳亏虚,肺气虚寒。治以温肾固摄、益气固表。处方:仙灵脾15g,山萸肉12g,益智仁12g,炙黄芪15g,防风9g,蝉衣9g,炒白术9g,煅牡蛎30g,桔梗4.5g,炙甘草3g。7剂。二诊:鼻痒、喷嚏、清水涕明显减少,鼻内仍发酸,头胀痛,口干,鼻腔检查示双鼻粘膜色淡,下鼻甲水肿减轻,鼻道洁。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原方加沙参12g,百合12g,薄荷4.5g,川芎9g。14剂。三诊:鼻痒、喷嚏、清水涕、鼻塞完全消失,唯鼻内仍酸,睡眠欠佳。检查示双鼻粘膜色淡,下鼻甲水肿完全消退,舌脉同前。原方加茯苓12g,黄精12g,炒枣仁9g。14剂。随访至今,无复发。讨论变应性鼻炎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17.6~26.3%,近年由于各种因素而不断增高。西药能控制症状,但停药即易复发;中医能整体调整,从根本上改善人的体质,疗效好而持久,有一定的减少及预防复发的作用。本病属中医“鼻鼽”范畴,张师认为其发病当责之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治疗益肺、健脾、补肾同用。由于临床上鼻鼽患者,常伴有肾阳虚征象,故强调肾阳虚衰为发病之根本。所以扶正止鼽汤方中以仙灵脾为主药,补肾助阳,祛风除湿,有温养补虚作用,而无燥烈之偏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山萸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微温不燥,补而不峻,平补阴阳,两者同用,温肾固涩,止鼽止嚏,使嚏止涕收。根据本病稍遇风寒或刺激即发、突发突止的特点,为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外邪乘虚而入,故重用黄芪益气固表,配防风走表,散风邪,固表而不致留邪,祛邪而不致伤正,为补中有疏,散中寓补之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使气充血旺,肺得濡养,卫表得固,又若脾失健运,水湿停聚,上泛鼻窍,则鼻粘膜水肿、鼻涕涟涟,用白术以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使症状缓解。再配合蝉衣、辛夷、乌梅、煅牡蛎、桔梗等祛风散邪、收敛固涩药,经1个疗程服药,症状大多得以控制,总有效率达86.67%。观察还发现,连续用药时间久,显效率可明显提高,因此认为中药治疗本病,服药需要维持一定的时间,通常在症状控制后宜再继续服药2~4周,停药期间可酌服一段时间金匮肾气丸、玉屏风颗粒或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善后,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