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地海外集团董事长:少林气功功法荟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30:55
“九步童子功”系少林十大名宗粘衣闪翻门入门必修功法,少林门派一贯以不尚花架、唯求实用为宗旨,其功法亦是综合内外各家之特点,去其糟粕,取精用弘,研炼而成。

 该功主要包括强体功、养生功、护身功三大类,按顺序分九步完成,统称九步童子功。其中强体功包括柔身术、力功、壮法以及九宫闪翻桩等功法。学者经过对这系列功法的习练,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力量性和灵敏性等各方面素质、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养生功系并参佛道二家修炼养生妙法之软气功法。在习练时要求练功者尽消七情六欲,独以健身长寿为念,以达到胸宽腹实,内气充足的地步。主要由静功、动功、首功、肢功、十一节脏腑养护功等组成。

 护身功,即武林中常说的“金钟罩”、“铁布衫”硬气功。它主要由童子金刚体及九步特绝功固法组成,它通过精、气、神三者的有机结合和巧妙运化,加之外练筋骨皮的锻炼,从而达到以意引气,以气摧力,可以产生超乎寻常的冲击力和抗击力,劈砖碎石,易如反掌,腹部支撑数吨重力,亦无惧色,如在指定部位,还可任尖锐物刺击,可任人拳打脚踢,其功力令人仰叹。

 几百年来,少林九步童子功以其独特的技法与练法自成体系。然而界于旧社会武林界深存门户之见,“法不传六耳”,其真功秘技往往是孤线单承,故世人鲜见,知者甚少,竟濒于失传之危境。

 今逢振兴中华之尚武盛世,挖掘、整理、发扬光大古国文明遗产蔚然成风,观百家争鸣,群星竞辉,不胜热血沸腾!一种为抢救和继承祖国武功瑰宝之责任感,驱使我征得
少林粘衣闪翻门第十四代传人刘敬发先生应允,将所承技法逐一整理成文,并借《搏击》杂志之宝地公之于众,以飨读者。

 萤虫献辉,不求名利,但乞海内名师高手不吝教诲。

 童子金刚体功法内容

 (一)静功部分(盘法)

 第一法 松静童子桩 第二法 化气炼金丹 第三法 吐纳运丹法

 (二)动功部分(操法)

 第一法 前推八马 第二法 倒拽九牛 第三法 大鹏展翅 第四法 举火烧天 

 第五法 双龙归洞 第六法 仙人指路 第七法 左右冲拳 第八法 金钢打坐 

 第九法 铁牛耕地 第十法 力劈华山 第十一法 一躬到地 第十二法 白鹤亮翊 

 (三) 功序安排 
第一法 松静童子桩

1.动作说明:
练功者两脚平行着地,与肩同宽,全身重量分落两足。两膝微屈,松腰圆裆,提肛收腹,头正颈直,口唇轻闭,舌尖轻抵上颚,闭目勾腮。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
腋松腕,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平心静气,自然呼吸。排除一切杂念,开始意守丹田,想象丹田部位有温火一团,温煦周身。

2.功理揭秘:
“松静童子桩”是整套功法的起势,其功能在于达到心安神静,气息通顺,为下一步功序打好基础,其姿势的导引目的在于松,而松的目的在于求静,其功能虽有不同,但总起来说是循经导气。现将本法的秘点及其行练过程中提请注意的要点细述如下。

第一点是双足平立,足者,人体的最后部位,所谓顶天立地,顶天在百会,立地于涌泉。足乃根基也,必须深扎地下,而后方可枝繁叶茂。为了打好这一基础,有采取内八字或
外八字的,其随遇而安。本法采取两脚平行,脚趾向前之势,目的在于重心平分,达到吻合五趾与涌泉,使腰和尾闾不受压迫,给松腰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点是屈膝,膝关节是下体的重要支柱,承受身体重量的三分之二,为通足气血的主要关节,它因力之不足而遭受损害,以至形成关节炎,往往引起严重后果。膝节疏缓,不僵直,则利于气血的流通,乃合乎自然之势,屈有含蓄之意,直则易受外伤,是宜屈不宜直,屈则气易下沉,稳固若磐,直则无回旋之余地,易遭颠覆。

第三点是松腰,腰不松,气不能沉丹田。松腰即脊椎直立、松落。做法是肩上耸,立即下松,深吐一口气,则腰即松,松腰是全身放松的关键。真正做到松腰,则要骶骼松动,而骶骼为假关节,一般人不能活动,只有妇女怀孕晚期,此关节才能松张。不过,经常练习气功的人,元气充足了也可冲开此关节,此节一开丹田域界便可扩展,元气蓄积量亦倍增,可为日后通关奠定基础,对习练胸腹排打亦大有益处。

 

 


第四点是圆裆,圆裆的第一步动作是开膝;第二步是扣膝,与髋关节放松相结合,扣膝时提髋下则轻灵;第三步是吊裆,即提会阴和微提肛门。因裆的功能是使会阴穴不受压挤而又不敞开,达到气机畅通,“地户永闭”,气不外溢的目的。

第五点是收腹,即向内回收趾骨以上的小腹,不能使腹部肌肉紧张,收腹可帮助丹田元气内敛,加强内压促进内气周身运转。

第六点悬顶,头为六阳之首,即手、足太阳经,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三阳之会,尽于头上。脑是身体各部的司令部,一切都由此发号施令。头顶如悬,悬则虚灵,“虚灵顶劲”,因此头必须摆正,头正而周身皆正。正顶虚悬不仅是周身中正,“斜中寓正”的关键,而且导引内气沿督脉直上百会,以养脑营神,使主宰全身活动的“司令”的机能增进,从而使人的精、气、神旺盛。另外悬顶在铁头功中亦是致关重要的。

第七点是闭目勾腮,要求目似垂帘,上眼皮自然下垂,但不要将眼闭死,眼闭死则上下眼皮紧张。微合双目,则神光内敛,内敛则安神、宁魂。眼光平视,平视则可调整颅腔静脉压,同时可以避免久行静功而易出现的垂头昏睡状态。勾腮者,下颌内收,头顶百会穴方可正悬,才能使呼吸通顺。

第八点是合唇舌抵上颚,唇齿轻轻合拢,臼齿咬住,则为气功升阳之法,合唇则内气不溢。舌舐上颚实际是舌舐内龈交,不要用力硬顶,应以轻轻接触为宜,以免舌头发硬和头晕,血脉不能畅通。它的作用一是起“鹊桥”作用,俗名“搭桥”。搭桥之意在勾通督任两脉,使其两脉内气连接在一起。督脉总督诸阳经,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至头巅百会,循额至鼻柱;任脉总任诸阴经,起于胞宫,循会阴上行经关元、气海至承浆。两脉相通则阴阳交流,可以祛病延年,强身壮体。两脉合一至于鼻,止于口,以舌沟通,故名“鹊桥”。另外,在呼吸过程中,用舌点上颚,还可以避免灰尘直接入肺,保持清洁。

第九点是含胸拔背,含胸是含而不露,决不可挺胸,挺胸就要束腰,那是外家拳的姿势。胸椎部位向心虚含则要胸肋部外开,外开与内含构成的整体,就能使胸部放松。这样既可使胸部开扩,降心火于丹田,神气相抱,又可使胸肌不致紧张。拔背是使脊骨直立中正,关键在于垂肩,两肩平落,腰节伸直,胸与背是身躯的主干部分,前胸为阴,后背为阳,背要挺直,胸要虚含,这是一体两面,矛盾的统一和对立。含胸与拔背的功能在于安然心肺,心肺居于胸中,心主神明,又主血脉运行,胸腔开阔,脊背正直,则心安神静,肺
叶清朗。含胸拔背,胸背放松又利于任督二脉的通达。

第十点垂肩坠肘、虚腋松腕,练气功一般有两个重要的要领,一是要周身放松,二是要心静。放松就能达到运转自然,心静就能保持安定。如何能够保持周身放松,其关键在于肩,肩一松,两臂就自然下垂,如同晒衣服时,两肩挂在挂钩上,衣服的水就顺着流下去了。肩是上肢的主要关节,以肩领肘,以肘领手,一节放松,节节贯通。垂肩要将腋下虚空,关键在两肘尖向左右外开,注意不可溜肩,亦不能端肩,虚液则上肢气血流通。肘欲下坠则先要略屈,下坠感须注意到肘尖,下坠要悬空,否则会使肩肘重滞。松腕实际包括腕松、掌涵、指舒。松腕则使腕间腧穴贯通臂指,掌涵指舒拢是要自然伸屈,不可僵直,也不要曲指,掌涵指拢则气不外溢。

“松静童子桩”初看似动作简单,实则不然,其中奥妙万千,功理无穷,想真正练好,却决非易事。万事开头难,练功亦然,所以行者一定要细细体会,把功理搞透搞懂。

http://www.cngongfu.net/shaolin/01.htm

 

 

 

金刚掌法功理高,刚柔相济是其妙。
   功夫无息法自修,日久天长自然到。
   如是徒得外形似,亦为枉费心神劳。
   祖师留下此妙诀,口传心授不枉教。
   
   金刚掌是少林功夫的重要功法,被视为“镇山之宝”,历代单传,门内视若拱壁,口传心授,故流传不广。笔者有缘拜在嵩山少林寺一代宗师释德戒大师门下,习练正宗少林功夫。此功法原秘不外传,今在恩师指导下,将此技加以整,并公诸于世。
功法内外双修,刚柔相济。金刚掌虽属不传之秘技,但易学易练,短时间修炼即可应用于实战中。功成之时,阳劲可开砖碎石,折铁碎碑,击裂敌骨,锐不可挡,威力无穷;阴劲伤人内脏而皮肤无异。本功法共分四式,现介绍如下。?
第一式 金刚炼气
金刚炼气养真元,日日勤炼莫等闲。勿忘勿助要牢记,功中一切均自然。
练法:每日晨一起选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先活动全身数分钟后,面向南方,盘膝坐于地上,会阴穴与百会穴成一直线,脊椎要直,头正提肛,轻闭双目,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双手轻按膝,逆呼吸三次,口呼鼻吸,先呼后吸,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外突。本式旨在吐浊纳清。然后双手成,掌心向前,鼻呼鼻吸。随着呼吸,双掌在胸前收进推出。吸气时,双掌收至双肋旁;呼气时,双臂向前推直。心法:吸气时,意念天地之精气自头顶百会穴、掌心劳宫穴、脚底涌泉穴吸入,并送至下丹田(脐下一寸五分)。呼气时,意念丹田内气自劳宫穴向外涌出。练功中,意念要做到勿忘勿助。此式主练内气,功成后内劲大长,从而掌劲大增。练本式时,呼吸要做到“细、匀、长”,即尽量使呼吸绵绵不断。练功时,意念要不即不离,以一念代万念。若杂念纷纭,则一切顺其自然为要。
第二式 金刚摩天
  金刚摩天临太空,气自丹田贯臂中。直呼曲吸要分清,力在两膀肩勿从。双掌撑地与肩同宽,手臂伸直,双脚并拢伸直,以脚尖着地,腰胯尽量向后弓挫,臀部突起,腹部内收,采用顺呼吸法,鼻呼鼻吸,精神集中。然后均匀地深吸一口气,于吸气未尽时,以喉头配合吸气动作吞入一口气,并以意念导引至下丹田。然后闭气,双肘弯曲,全身向前向下探,头、胸、腹、胯几个部位略近地面一滑而过。身体下探时,以鼻均匀喷气,至身体前探至极限,手臂伸直时,气刚好呼尽。呼气的同时,意念导引丹田内气上提至中丹田,分别由两腋下贯入双手掌心劳宫穴。然后吸气,伸臂挺腰,身体尽量向后弓挫,臀部向后突,身体亦随之后移,恢复原来姿势。吸气同时,意念内气从手外侧返回丹田。如此,前探后突,循环往复,力尽为止。此式初练数次便力疲气尽,但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长进。直到能做百余次不费力时,则换单臂做。若单臂能做五十余次时,则功小成。此时臂力已非同一般,再在脚下用砖垫高。直至能使身体完全倒立仍可做三十次,则功成。
第三式 金刚挥斧
金刚挥斧式不同,力有千钧气如虹。行功须要逆呼吸,拧腰转胯记心中。取一平台,上面放长宽各一尺的正方形卧袋,袋内充以八成铁砂、二成绿豆和少量胡椒。练功时,距台一尺处,马步站立,双手抱拳于腰间,采用逆式呼吸,鼻吸口呼。先练右手,后练左手。以鼻吸气满时,上身右转,右手臂向后向下抡起,上身继续向左拧腰旋转,右手继续向上、向前、向下以掌面拍击砂袋,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同时,口中呼“哈”发声以助力。吸气时意在丹田,呼气时意念内气自丹田贯至手掌,左右手如此反复百余次。
以上为掌面练法。尚有掌根(手掌根部)、掌刀(小指一侧)、掌背(手背)三处可练,练法同掌面,各百余次。此势主练手掌爆发力与硬度,行功时切勿用拙力蛮打,以自然下坠之劲即可,如此方能练出爆发力与穿透劲来。切记!
第四式 金刚推山
金刚推山练阴劲,化刚为柔阳生阴。
此功若能得大成,出手定使鬼神惊。 
 取灯一盏,置于桌上。练功者马步站立,与灯相距三尺远,头颈正直,双手抱拳于两腰际,双目平视,以鼻呼吸,气沉丹田。然后左手变掌,向前立掌平推而出,同时以鼻呼气,以意导引丹田内气上注掌心,向外穿透而出(将丹田气向外引出时,不要意想从经络穴位经过,快速自然即可)。然后吸气,手掌回收,以意引气自掌心回归于丹田。此为左手练法。右手与之相同,各百余次。待一掌可将灯击灭后,再拉远距离。如距灯三米仍能将灯击灭,则功初成,内气神力已具。然后用牛皮罩灯,能一掌击去牛皮无损而灯灭时,功大成,此时金刚掌已达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矣。此式主练阴劲,练时须澄心静气,敛气专神,尚意不尚力。金刚掌前二式主阳刚之劲,其力实;第四式主阴柔之妙,其力虚。所以先学阳后炼阴,刚极则柔,厉害无比。

  辅助功
   1.每日无事时,随时意注于丹田,并尽量使呼吸轻出缓入。本式旨在把练功融于日常生活中,力求“行立坐卧,不离这个”,以陶冶情操,于养生言之,益莫大也!
2.在树上缠一布片,每日用掌推砍数百次,配合喷气,至掌发热发红、疼痛难忍时即止。

  注意事项及几点说明
1.此功适合未婚、健康的青年练习。每天必先打坐炼气,然后再正式练功。本功每日必练,否则气散,收效不大。行功期间要注意睡眠及  补充营养,有病时不练。
2.本功法上功极快,练功十天时,双手推出有热气感,丹田有温热感。练功一至二个月,热感加大,并且伴有“咕咕”声。每天做任督二脉小周天循行,时间长短自定,可使劲力倍增。行功百日,开砖如泥。 
3.练功地点须清静。练功未满百日者,不能纵欲。练功以单手双手,视个人情况灵活而定。练功前,要把双手反复搓热,功后半小时内严禁接触冷水。每日必练,每次不得少于一小时。练功初期,可用药水洗手(药方见后),以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练功应循序渐进,不可因求成心切而蛮练。如手受伤,则等伤愈后再练。 
4.腹式呼吸包括顺呼吸及逆呼吸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吸气时小腹凸,后者吸气时小腹不凸。 
5.因本功威力强,故练习者应有一定的武德修养。功成后,只可用于自卫擒匪,切忌好勇斗狠。 
洗手药方:川乌、草乌、天南星、蛇床子、半夏、百部、秦艽蒂各5克,花椒、藜芦、龙骨、狼骨、地骨皮、透骨草、红花、海牙、青盐、地丁、硫磺、刘寄奴各50克。将以上药加醋、水各五大碗,煎至五碗。洗手时,将药水放火上加热,把手放入,至药水极热时将手收回。每33天换药一次,百日后根基已立,可逐渐停药。
注:此药有毒,切勿入眼入口!

 

 

指导:释永信(嵩山、少林寺主持,第29代方丈接法传人)
 整理:侍延德(俗名严占据,永信大师得意弟子,少林寺功夫传人)
 佛门狮子吼,乃是少林寺秘传稀释奇功之一,此功为人体丹田内气外发,发声吐气之功法,功成之后遇敌交手,发功呼啸,则犹如讯雷疾泻传出数里之外,令敌肝胆剧烈,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往往一声长啸即使对手不战而败,相信广大武友在武侠小说及影视录像中并不少见,但都是之其大名而不之其内容,此功法源于<<狮子经>>,原喻本师释迦佛文说法如狮吼.有震慑人心的不可思议之威力.后经少林寺祖师们的研练,遂成一门克敌只绝技.秘传至今,今世俗很少有人窥其三味.常有武术爱好者寻问此功法,将此奇奇功整理面世
第一步: 
 于清晨寅时(3-5点)择柏树多、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之处,先随意活动头、腰、手等关节数分钟后,面南向北,盘膝坐于地上,头正身平,百会与会阴穴成一条垂线,双目微闭,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然后,口吐浊气.吐气之法:开口放气,不可令粗急,以之绵绵恣气而出,意想身中百脉不通处,放息随气而出,次当闭口以鼻纳清气,如是至三.待身息调和然后将目光自鼻尖下注于下丹田,意守于此.呼吸要避免风、喘、气作到息。风喘气皆为不调相。何为风相?坐时则鼻中息出入有声是风;何为喘相?
 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也;何为气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也;云何为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此是息相也。守风则散,守喘则结 ,守气则劳,守息则定。总而言之,不涩不滑四字为要。中意守要顺其自然,勿忘勿助。“顺其自然曰勿助,守其自然曰勿忘。”刚开始时,杂念纷纭,这就要以一念代万念。慢慢在功夫有了进展之后,杂念会越来越少而渐入神定之境界。那时,意守就会自然舍放,如《金刚经无得无说分第七》云:“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法”此意守如筏,筏乃载人过河之船,过了河就要舍弃船,当然,这就是很高的境界了。练功过程中,口内生津,增多满足,有的会很香甜,这时千万不要吐掉,应分三次用意念缓缓送到下丹田。古代养生家称此津为“天河水”“玉液金津”对于人体十分有益.有一个要点就是要提肛,提肛谓之“搭下鹊桥”。舌抵上腭谓之“搭上鹊桥”。搭鹊桥是为了内气在体内运行,如同将自来水管接起来,水就会流动自如。如是练习半至一小时,即可收功。
 
第二步:
 立起,将气慢慢吸如下丹田,气吸足后,口中猛发一声“哈”。发声时气从丹田猛冲而出,应内气十足,一气呵成,不可只用口腔发声。如是反复81次,再打坐10分钟即可收功。如此半年下来,再找山顶无人处,立定,双脚分开略宽于肩,双手自然下垂,立身中正。然后缓缓吸气;同时身体坐下,坐成马步时,气吸满,然后突地束身而起,同时发声吐气。如是反复81次后,打坐10分钟,再起身来回走动数次收功。如是练习3年,发出啸声,不异于天空炸

 注意事项:
1,练功应循序渐进,不可为贪求功效而蛮练,每天必须打坐炼气,否则气散,收效不大。
2,练功时要保持精神愉快,情绪安泰,身体各部位不要紧张,要松静自然,心平气静,避免七情六欲干扰,如心情不佳、动怒、悲伤忧愁等,当日不要练功,遗精次日不要练功。
3,打坐入定后,或经过一段时间练功,身体和生理上会发生一些变化,这是正常现象,不要惊慌,一切顺其自然。
4,练功未满百日者,其根基未立,严禁性生活,功成则不拘,但不能纵欲,切记!
5,练功者尽量避免抽烟、喝酒。烟使气散,酒使气缓,从来未听到有武林高手是烟鬼酒鬼。
 此功法能够与读者见面,实为不易,乃是嵩山少林第二十九代方丈上行下正大和尚在一九二八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之前,从藏经阁借出未及归还,恰好未同藏经阁其他经书秘笈一同焚毁,得以流传下来,实是万幸。我在师傅永信大师指导下,将此书所载之功法整理出来在《少林与太极》杂志上发表,一者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二者藉此告慰上行下正大师及少林与历代祖师之灵。

 

 

地功术亦称地躺术、地功拳,以跌扑、滚翻等攻防性较强的技巧动作为中心.对提高人体各器官的稳定性,发展其灵敏、协调、力量、速度素质和培养其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均起着积极作用,而且其实战应用价值也相当强,故千百年来一直是广大武术爱好者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拳种,同时也成为各家门派的闭户路术,从不轻易示人。

 今将少林粘衣闪翻门的传统地功术“滚躺翻体用法”呈予广大读者,不为名利,唯求抛砖引玉,以共同繁荣和发扬中华武术事业。
第一招 罗汉上炕(仰摔)

1.动作说明:

a 两脚并步,直膝立正,双手自然下垂,含胸、拨背、全身放松,头正颈直,目视前方,成立正之势,b承上姿势,两腿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屈肘握拳提于胸前,拳心相对,高于胸齐,目视双拳,自然呼吸,c接上动,重心有移,有腿稍伸直,同时左脚提起向前弹出,膝关节挺直,脚面绷直,含胸拨背,上体紧缩、团身,两拳稍回收,目视前下方,配合吸气(图3),d紧接上动,下颌收紧,重心后移,挺髋伸腿,上体后倒以肩背部着地,右腿屈膝,脚跟提起,左腿前伸,脚尖绷直,送髋展腹,目视左脚尖,同时配合以鼻短促喷气。

2.技术要领:

仰摔时注意强调全身紧缩,下颏内收,头向前上方顶,颈项肌肉紧张,以防止后脑触地,造成自伤;当肩背着地的一瞬间要迅速舒胸、展髋、伸左腿,左脚尖绷直前伸,防止造成身体松懈不挺;同时注意倒地时一定要配合好呼吸。

第二招 太妃醉酒(侧摔)

1.动作说明:

a 按立正姿势站好,b双臂屈肘,两手握拳交叉于胸前,右拳在上,左拳在下,目视双拳,呼吸自然,c上动略停,身体后仰并稍向右扭转,右脚前伸膝挺直,左膝随之半蹲,脚跟稍提起,同时左臂屈肘向左侧顶撑,右臂向右斜后方直臂摆出,拳眼向上,目视右拳,配合吸气;d紧接上动,身体继续向右转,重心下沉,右腿随之深屈,同时右脚掌外侧擦地前滑,挺膝展髋以脚外侧与小腿外侧撑地,上体随侧立,右拳在接触地面的一瞬间擦地前探以拳和小臂撑地,使上体悬空;左拳收抱于腰间,目视右拳,并配合用鼻子短促喷气。

2.技术要领:

上体后仰时,右脚尽量前伸,挺膝、脚尖绷直;倒地时,左右脚用力撑地,送髋挺腹,右臂前伸,拳与前臂向下用力撑地,使上体悬宽,以免内脏因大幅度的跌扑动作遭受振荡。

3.实际应用:

例一,实际交手中,对方乘我不备,由身后连同双臂将我抱紧,欲意将我制服,我迅速两腿下蹲,两小臂向上弯屈,肘部向两侧用力外撑,双手紧扣住对方两腕处,随之弯腰弓身,将对手过背投摔于身前,乘对方摔倒地混身疼痛,尚未反过劲儿来时,迅速滑步侧摔,贯全身之力用右小臂狠劲砸击对方颈部,颈部乃呼吸道上口,两侧有颈动脉血管,此处受制,可造成血液流通不畅,大脑供血不足,致敌以昏迷。

例二;敌我双方对峙,对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起右脚,直奔我胸部扫踢而来,势不可挡,挡则必倒,此刻,我方切不可与之力抵,而应采取以巧破千斤的策略来对付,即顺势滑步侧摔,待对方右腿由我头上扫空而过之际,迅速弹起左腿,狠踢其后腰。

第三招 懒驴打滚(后滚翻)

1.动作说明:

a 按立正姿势站好;b右脚后撤一步,右腿屈膝半蹲,同时上体挺身后仰,左腿伸直,脚尖绷平,两掌至臂上摆至胸前,掌心朝前下方,指尖向上,目视双掌,自然呼吸,c上动略停,重心下沉,右腿屈膝全蹲,左腿前伸,同时上体后仰,目视前方,d上动不停,臀部着地,上体继续后仰倒地,同时右脚前伸与左脚并拢,随之一起向上、向后摆动,两腿伸直,两臂屈肘,双掌后伸,e承上动,身体继
续朝后卷屈,迫使低头、下颏触及胸前,同时两腿伸直稍分开继续向后摆动,脚前掌着地,两臂弯屈,双手撑地;身体后滚满一周,上体稍抬起,两腿稍屈,双臂伸直扶地。

2.技术要领:

动作要求园活、连贯,下蹲、后仰、团身、后滚和两手撑地一气呵成,后滚时身体要尽量成圆形,滚动速度,要快、敏捷。

3.实际应用:

双方交手时,对手快步向我冲来,扭抓我双肩,欲地我扑倒;对方身高力大来势凶猛,我可借其前推之力,双手顺势抓住其双臂向后猛拉,迅速屈膝下坐后倒,同时抬起右脚牢牢蹬住对方腹部,将其蹬悬空,仰面平摔而过;上动不停我两手拉其臂不放,顺势后滚翻,并骑坐于对方胸部之上,并用双手卡住其咽喉,或用拳肘贯击其太阳穴,以控制其头部,令其无法反抗。

第四招 龙盘虎踞(盘腿跌)

1.动作说明:

a按立正姿势站好b左手握拳屈肘上提至左胸前,右臂侧平举握拳,目视左侧;c随之右腿向左前方上步,脚尖略内扣,左脚跟提起,两腿膝关节稍屈,上体微向前倾,d紧接着右脚蹬地,纵身而起,左腿屈膝上提,同时两臂向左上方领起,上体左转270度;e身体在空中继续左转90度,同时右腿伸直上摆里合,左腿屈膝收起,f身体在空中继续左转,同时上体侧倒,右脚随之下落于左上方成剪状盘跌,以左腿外侧和两前臂着地,两臂屈肘,掌心朝下;g紧接着,右腿后摆,左腿前移,伏地剪腿)。

2.技术要领:

两手着地时不可挺肘,而应以前臂和手掌着地,以减缓重力,防止手腕撑地,扑跌时腰部要紧张、上提;盘跌时两腿膝踝关节要固定,肌肉要保持适度紧张,右脚以脚掌主动触地;伏地剪腿时,两腿要挺直,充分体现出“剪”的含意。

3.实际应用:

实战中,我方面对的是手持凶器的对手,对方主动进攻,用右手中的刀子或匕首向我迎面刺来,此时我可迅速上右步,向左后方拧转身躯,避开凶器锋芒,并猛将左膝提起挡截对方右臂肘,随之旋起右脚,以里合腿摆踢对方面门;待我跌扑在地上后,立即将两腿叉开,使对方下盘处于我的“剪口”之内,随之乘对方面部被踢尚未清醒之际,迅速错动双腿,剪倒对方

 

 

大力金刚掌属南少林六大绝枝之一的手上硬气功此功内外兼修。功成后可开砖碎石,用于徒手技去威力无穷。此功分三部修习
一、丹田内功法
 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故于双腿外侧,站时含胸拔背,双目平视,全身放松,用口将体内浊气从O中呼出三次后,双脚微屈,似马步状双手呈抱球状置于胸前,掌心相对,距离约50厘米,十指张开销内收.双肘处距身约15厘米左右做好上述要求后,将双目微合,开始调息,吸气时存想天地方物之精气经双手劳宫穴、头顶百会穴、双脚涌泉穴涌涌不断地吸入丹田呼气时意想气在丹田聚集、采用顺式呼吸法、一呼一吸,练习30分钟初时桩可站高些,随着功力的增加可逐渐站成低桩(注:此功是强化式功法。练者于练功三天后即可体会气感,一般劳宫穴首先发热。而后丹田穴,部分鲸功者会出现气机在全身各部出现气流感,此时继续鲸下去。气埂可沿经绪归行至丹田练此功时不讲究气的运行。一般应顺其自然为好)
二、金刚推山掌
 通过上述内动法的修炼后,学者可感觉气机通畅。内气充盈,此时可将双脚分开比肩略宽。双膝蹲成弓步,双目前视。舌抵上腭,腰背挺直,双手握拳置于双侧,意守丹田,将真气调聚成气团后,用口呼气(发嗨声),意想丹田之气向右掌奔诵而出。同时右掌向前冲出,并掌指向上、掌心向前,,{这期间应用足气力:,1接着闭气3至5秒后,掌向外转变成拳状收回置于腰间,后换左掌。练至纯熟后可双掌齐出、双掌按地等,此功贵在练习爆发力及丹田内气的运行,有条件者亦可以掌击打砂袋,砂袋重量从25公斤起逐渐增至乃公斤为度。
三、金刚脐碑手
此功即外家铁砂掌练法,练者置砂袋于凳上(砂袋内装铁砂〕,作马步站立,以双手党的流击打砂袋,每次力尽而止,,运气法见金刚推山掌一式,每次练功完毕之后应辅以用醋方洗手,方可使之事半功倍具体洗手方是:取生锈的铁钉或铁块5公斤将其浸在醋中一星期后,将铁钉等取出,例入少量烈性酒即成醋方鲸功毕后,将双手放在盆中浸洗,药水以温热为佳(此法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简便洗水方),学者切莫花费财力去购买贵重的药方因功夫贵在勤学苦练,高深的功夫还取决于人的悟性

注意事项:
1.如果练丹田功法出现内气散乱。可盘膝打坐。以第一式的调气法,将内气归引入丹田丁一般练功者可在3至6个月后自然打通小周天。无需用意导引。
2.有病者不可修习第三式,因此式损耗真气较大,应待病愈之后方可习之老年人仅练习第一式就可起到养生之目的。

 

 

少林内外轻功秘诀旨要


原著:明·少林武尊者 整理人:邹骁

由明代少林还俗武僧武尊者(隐名)所著的《内外轻功秘诀旨要》所戴之功均系少林真体,虽简实深,如能依此勤习苦练,可臻大成望各位读者,切莫因其简易而小视。要知道简可驭繁,易而生奇啊。因此书原文全系文言,古奥晦涩,编者特将其译为白话文,且将残破的图式重绘附上,使之更加详明易懂。 

自 序 

我中华大地的武学,奥妙精深。但从大的方面来说,可分为内外软硬,有形无形的区别。注重于外,修炼筋骨皮肉的是有形的功夫;注重于内,调养内气;修炼精神的是无形的功夫。这两类功夫必须经过长期的苦练精研与聪敏颖悟才能达到极高的境界,这种人武林中称为绝手。 
凡学过一些拳功的人都听过“力不打拳,拳不打功”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力量虽强,却不如习练过拳技的人灵活敏捷:而精于拳技的人,又比不上功力精深的高手。譬如挑夫苦力,负重力量很大,这是拳师不如的。但是他们要是与拳师傅斗起来,就必然是晕头转向,手足失措,空有几百斤的蛮打印无用武之地。拳技娴熟的拳师.身手敏捷,身法灵活,对付一般笨拙的入。实在是轻而易举。但是,如果遇上内外功达到一定境界的高手,他们的攻击就象蚂蚁去摇动大树一样,一触其锋立刻溃败而无还手之力。我们看山中猿猴狡兔。虽善于腾跃纵驰,一见虎豹之威慑则无不束手就擒。这就是一个明证。 
道理人尽皆知,但是照此而行的人在武林之中是很少的,这都是因为练拳技容易而精功大艰难。再者如今传拳的人,自秘其技,大多口教拳技不教真功。以致拳道衰微实在是不幸啊! 
儒家亚圣孟子曾说:“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古往今来的奇人异士,并非天生过人,都是历经千辛万苦。百炼而成的高超功夫。只要功夫精纯、达到一定层次,就自然会融汇贯通,神乎其技,并没有其它的捷径可言。 
我所继承的是少林一脉,少林门中自古练功法门众多,为武林入所知的有易筋经、达摩罗汉十八手内功,大小无相禅,少林七十二绝艺,梅花桩、舍利子(暗器)、达摩渡江(一苇空行)轻功……等。各种神功的习练要真传,要得洁,而且不是一天两无可以练成的。练习神功首先应以软皮术(柔软法)来磨炼柔转初学拳功者的肌肉筋骨,再炼忧陀那(今丹田穴,位于脐下腹中)中真气内佐行功,方能有较高的成就。少林隐传的《易筋教内录》记载:“无相神勇法,是名易筋经。示之于外相,坚强在内机。安虑似地藏,狮子急奋迅。法界广大海,芥子胜须弥。”极言了拳功夫外相成,体用合-则威力无穷的道理。 
现在,我将我所知道的一些内、外、轻功少林宗门里秘传方法记述下来,用以传示后学,使其不要偏入歧途而空耗时光,仅以此微小的功德,愿得到的人依照本书勤下苦功。而他的成就也将会真实不虚。能这样的话,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也就达到了。 

嵩山少林门下武尊者
抄 本 附 记 

几年前,我们这里匪盗横行,其中有几个匪首,原来当过嫖头或者从过军。有一定的武艺。乡中的兵勇每次与他们拼斗总是落败,后来从河南来了一位侠士,途经本地,听人们述说匪盗为害,兵勇无力的疾苦后、于当天晚上领了乡里几名体壮年轻的汉子,连夜杀入了匪盗的山寨,手提朴刀(注:古用长把短刀)冲入群匪中间,杀死匪首及众匪近百余人,叱咤神勇,所到之处,贼盗逃窜不及。自此我地盗患平息,乡众钦佩地的高超功夫,纷纷请他传教乡中子弟以强身御寇。盛清之下这侠士在我们这里留居了两年有余,传弟子有六十多个。都练出了一身好武艺,到了他要走的时候,他向弟子们传示了他手录的秘本,由其中几名文字较好的传抄了出来。后来他就走了,听他自己说是要去川西一带会友。从此便再无音讯。至于他的姓名,他只说姓施,子弟们都以“师(施)父”来称呼地,据他所说。他是少林门下,师父自号“武尊者”.原是少林僧人,后还俗。这抄本便是他师父留下来的。乡人得到这本书的都委托我把这些记录下来成文,以明来源。特此为记。 

鄂东张生记

内功章 第一 


我听传言说,现在有内家武当,重在内修;外家少林纯系外壮,这种说法太荒谬了。少林拳法首先以内功为他的精义,此外更有禅修悟道的法门.练气行功《少林洗髓易筋经》就是少林派的内功大法。再说,武当派阻师张三丰真人,原本就是从少林龙、虎、豹、蛇、鹤五拳的精髓变化脱衍而成武当阴阳和合,刚柔互用。以柔反刚的拳法的。世俗的人仅仅从外形动作上视刚猛雄浑为外家,绵软周流为内家,实在是不明内、外的含义。所谓外.是指少林是佛门,方外之人;所谓内,是指武当为道门,方内之人的意思罢了,其实,武当、少林本是一脉两枝,到了他们的高深境界则必然有他们独特精奥的内功修法,仅以一般粗浅皮毛的功夫是无法成为一代高手的。
守 元 

凡是练拳习功的入,第一紧要的是固其精气,守其元阳。精稳则真气旺盛。真气旺盛则精神焕发,化精转气,传布到全身内外各处。则可身体健壮,百病难生,气力强大。为练真功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守元这一步、最重要的是平心静气。提高精神修养,见色无心,心无杂欲,持之以悟)意欲不兴则无阳自固。平日勤苦得来的功夫,切不要贪一时的欢乐而前功尽弃,否则真功难成,望学习的人时刻收束身心,谨记莫违。
知 止 

拳法的内功,以止心系念,专心一致,心乎气和为初步要求心念止住,精神就安定;精神安定,就可以专心练功习拳,自然技术易掌握而劲气的周运也能细心体会出来了.如此也就渐渐进入。了神妙的境地。今有一种方法,我在这里简略的讲一下。无论盘坐、倒卧还是站桩静立,只要一开始行功,就把一切杂务乱想都放下,将意念放出到无限远与法界虚空相合,静心保持沉稳安祥,一灵独觉的状态,直到渐渐地感觉不到自己和外界的存在。自觉要收功的时候,返回神意进入体内忧陀那(下丹田)片刻,使神气回归集聚而没有遗漏。之后,再双手叠合搓热,裸露出腹部以脐为中心,正反各摩四十九转,接下来浴面,揉耳、拍头散火以全功。止念静定当中,神静了下来就可以体觉到细微的感应,有的时候耳朵里各种声响越来越大甚至落针的声音听起来象个炸雷”经络,皮下气血串流或痒或跳。脑袋中光彩眩目,见到鬼怪仙佛。这些都是人功后自然产生的现象千万不要惊慌恐惧,立即收功。只要一心静定,任其自生自灭,忽然精神一片空寂而心中感觉一片朗朗光明,又是别有洞天了

 

 

     (四)行气论 
    歌诀曰:任他勇猛气总偏, 
    此有彼无是天然; 
    进截横巧横截直, 
    一气催二二催三。 
    又曰: 
    任他归快是路远, 
    守吾安然自粘连; 
    如问是谓何妙诀, 
    只在行气一动间。 
     (五)阴阳入核论 
    练气不外阴阳,阴阳不明从何练起。先始之督脉,行于背之当中,统领诸阳经。任脉行于腹之当中,统领诸阴经,故背阳腹阴。二经上交会阳、下交会阴。一南一北、子午相对。又职坎卦,阳居北之正中。离卦阴居南之正中,一定而不移也。故俯势为阴势,宜俯却又入阳气。盖督脉领诸阳经之气,尽归于会阳上之前也。仰者为阳势,却入阴气,盖任脉领诸阴经气,尽归于会阴上之后也。 
     (六)入阳附阴、入阴附阳说 
    以背为阳,大俯而曲,则督脉交任,过阳入阴,阳与阴相附也。大仰而曲,则任脉交督,过阴入阳,阴与阳相符也。阴推阳、阳推阴,循环无端,凡旋转势用之。以俯势入阳也,不将阴气扶起则偏于阳,必有领位前跌之患。以仰势入阴气,不将阳气扶起则偏于阴,必有掀翻后倒之忧。故俯势出者,落点即还之以势,使无偏于阴也。阳来阴送,阴来阳送,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落点还原,所云“停”字。即是此法。 
    推而至于曲者,还之以伸;伸者,还之以曲;高者,还之以低;低者,还之以高;侧者,还之以正;正者,还之以侧,以及斜歪、缥旋、往来,无不皆然。逐势练法,则阴阳交结,自有得心应手之妙。其扶气之源也,通于四梢,气之注也。如通行之道路,总要无壅滞,无牵拉也。方能来去流利,捷便莫测。故上气在下欲入上,莫牵其下;下气在上欲理其前,而后气自去;右气在左,留意于左;左气在右,留意于右。 
    如直捶:手入气以前,不勒后手,后肘气不得自背而入。上冲手:下胸不开,则气不得上升,而入于后。合抱势:背不开,则气不得裹于前。直起势:须勾脚。直蹲势:须缩项。左手气在右手,右手气在左手。俯势、栽势、掀其后脚跟。坠势者,坐其臀。起势者,颠其足。栽盖莫跷脚,恐上顶也。仰勿伸脚,虑下拉也。扩而充之,势势皆然。 
    总之,气之路也,归着一处。气之来也,不自一处,惟疏其气,其所源通,则道流利,自不至步步为营,有牵拉不前之患矣。 
     (七)阴阳并入并扶说 
    此反势。反势阴阳,各居其半。故左反势者,右边之阴阳并入以左之,左边之阴阳并入以扶之。故右反势者,左边之阴阳并入以右之,右边之阴阳并入以扶之。 
     (八)阴阳分入分扶 
    此平转开合势。开胸合背者阴气,分入阳气。开背合胸者阳氯,分入阴气。势分两边,故气也从中劈开分入分扶之。 
     (九)阴阳旋入旋扶 
    此平抡势、纽缥势、摇晃势也。势旋转而不停,气亦随之旋绕不息。阴入阳分,阳入阴分,接续连绵,并无休歇。左旋右旋,阴阳旋相入扶也。 
     (十)阴入阳扶阳入阴扶 
    此直起直落不偏不倚势也。直身正势,阳不得入于阴分,阴不得入于阳分,各归本分。上归百会穴而交,下至涌泉穴而合,阴阳之扶在两穴也。 
     (十一)阴阳斜偏十字入扶 
    此斜偏侧身俯仰势也。左斜俯势。阳气自脊背右下提于左上、斜入左前阳分。右斜俯势,阴气纂工下提于右上、斜入右前阴分。斜劈、斜邀手用此。左斜仰势,阴气自腹右下提于腹左上,斜入右后阳分。斜擢、斜提手用此。 
     (十二)阴阳乱点入扶法 
    此醉形式是也。醉形者,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忽俯、忽仰,忽进、忽退、忽斜、忽正,势无定形,气也随之乱为入扶也。 
     (十三)刚柔相济 
    势无三点不落,气无三点不尽。此阴转阴蹭一阳,阳转阳蹭一阴之谓也。盖落处尽处气凝血口口口口之。所用刚法,则气扑满身。而兼阴阳,是气血流行之时,宜用柔法。不达乎此纯用刚,则气扑满身,牵拉不利,落点必不猛勇。纯用柔法,则气散不聚,无所归着,落点必不坚硬。应刚而柔,散而不聚;应柔而刚,则聚而不散。皆不得相济之妙。故善用刚法,落点即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善用柔法,遇气如风轮旋转,滚走不停。若是刚柔相济得宜,方无气歉不实,涩滞不利之患也。 

 

 

    以上总论:一身之大阴阳,俱以入其扶。至于手背为阳、膊外为阳。三阳经得于手背之外也,太阳经起于手之小指背,少阳经起于无名指背,阳明经起于食指背。皆上循转外而赴头也。手心为阴,膊内为阴。三阴经得于手膊之内也。太阴经止于手大指内,厥阴经止于中指内,少阴经止于小指内皆阳经止于足小趾外侧,少阳经止于足大趾内及小趾内及小趾、次趾间,阳明经止于足大趾及次趾背。三经皆循腿外,而止于趾背。足心为阴,腿内为阴。三阴经行于足腿之内也。足太阴经起于足大趾侧下,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内侧上,足少阴经起于小趾过足心涌泉穴。三经皆循腿内。 
     (十四)三尖为气之纲领论 
    事专一,则治于以其有主宰之统。虽有千头万绪之多,而究之总归一辙也。如行军有主帅之运动,治家有家宰之规范方能同心协力于事。筋经贯气,动关性命,其气统领之归结,不可不究哉。夫头为诸阳之会,领一身之气,头不合,则一身之气不入矣。 
    如左侧俯势:而头反右歪,则右半之阴阳不入。右侧俯势:而头反左歪,则左半之阴阳不入。直起势:头反缩,则下气不得上升。直落势:头反顶,则上气不得下降。旋转而右,头反左顾,则气不得右入。旋转而左,头反右顾,则气不得左入。 
    三阴至于手内,三阳起于手背,为臂膊往来气血之道路,指法之曲伸、手腕之俯仰、伸足乔 , 
    则气不入矣。如平仰手直出,反掌勾手气必不入。阴手下截者,掌足乔则气不入。仰手上出者,掌足乔则气亦不入。平仰手前荡者,腕勾则气不入。平阴阳手截者,腕勾则气亦不入。侧手直打者,足乔手则气不入。侧手沉打者,足乔手则气不入。余可类推。 
    三阳止于足之背,三阴起于足之下,为腿胯往来气血之道路。一足之尖、跟、棱、掌、脚脖之伸足乔,内外一有不合,则腿气不入。如仰势,脚尖若介,则阳气不入。俯势,脚尖若足乔,则阴气不入。起势直跟躐者,脚尖若介,则气不得上升。若落势下坠,脚尖若足乔,则气不得下降,皆不可不知也。 
     (十五)三尖照说 
    练气不外动静。动则气檠不散,静则如山岳而难摇,方能来去无失。视俗手动静俱不稳妥,盖亦未究三尖照与不照耳。 
    三尖照则无东歪西斜之患。不照则牵此拉彼,必有摇晃之失。如十字势:左脚前、右手前者,右手正照左脚尖,头照右手,则上中下一线,不斜不焉必稳。侧身右脚前,右手前之顺势,头顺势照右手,右手照右脚必稳。余可类推。又有三尖不能强照者,则与十二节照之,纽缥必用之。 
     (十六)三尖到论 
    三尖到则一齐俱到也。不然此先彼后,此速彼迟,互有牵拉而不利也。右手正照右脚尖,盖气之着落点。虽云:“一尖二催”,此一尖之气者在全身。一尖不到,必有牵拉,身气不入矣。自练不灵快,催不坚刚,皆是此类不照之患。练形者,须刻刻留意此三处,方为中的。 
     (十七)十二节、往来、气落、内外、上下、前后论 
    三尖为气之领袖,乃气所归着之处。人且知此三处,宜坚实勇猛,全体坚如石,方能不怕人之冲突,不虑我之不敌也。其所以坚硬者,则在逐处之骨节。盖骨节之空隙乃一人之经脉、神明之所流注此处。精神填实,则如铁如钢,伸之不能曲,曲之不能伸,气贯方全。起手有肩、肘、腕三节;腿有胯、膝、足三节,左右相并共计十二节。手之能握,足之能步,全赖于此。如百沙袋逐层填实,虽软物可使之坚硬,此雷同气贯筋经之理也。气落全势有前后、内外、上下之分,宜明辨之。如侧身直势双手前推者:肘心气填于上、手腕气填于掌、足乔于肩。双手下劈者:肘心气填于手腕、气填于下,前肩脱下,后肩提起。正身前扑:两手平托、肘心气填于上、手腕气填于内。膝足乔与脐平:气实腿外侧、脚脖内侧、着力胯外间。上下节数随之起落运动。余可类推。 
     (十八)檠停成论 
    歌曰:天地交会万物生, 

 

 

    不偏不倚气均停; 
    千秋万载气停聚, 
    惟有和合一气通。 
    此交手法也。檠者:非交手先将中气吸入中宫,满腹坚硬如铁,全体振动,勃然莫遏。如行军未对之先予将士鼓其勇气,以待敌至,使其根非空洞虚壳也。停者:已交手也,落点不前不后,不偏不倚,阴阳均停,不多不少也。成者:已交手至落点之后,仍还俟再发也。落点气不还原,气散不聚,后不可继,再发发甚矣。故阴势阳出者,仍还之以阴。阳势阴出者,仍还之以阳。成住不散,生生不穷。虽千手万手,气总不散败,更兼内丹,素成食气不绝,即不得食,而真气充之,自无饿馁之患。历数古之名将,愈战愈猛、勇增百倍者,皆是此诀作用无穷也。 
     (十九)点气论 
    词曰:似梦地着惊,似吾道忽醒,似皮肤无间燃火星,似寒浸骨里打战冻。想情形快疾猛,原来是真气泓,浓震雷迅发离火焰烘,俗不悟元中究,丢却别寻那得醒,着人胁肤坚刚莫敌形,而深入骨髓截断营。 
    已刚在于气所着,未有疼痛。疼则不通,通则不疼,理应然也。能隔断气血之道路,使不接续;能壅塞气血之运转,使不流通。可以粉骨绝筋毙性命于顷刻。气之为用大矣哉,但须明其方、知其发、神其用、方能入壳。如射之中,得先正形体,不偏不倚。如矢之端正,簇羽之停,习口中气,神凝气充。再如开弓弛、张弓圆、斩满而其中得之神通可于此,可穿七扎,乃在放散之灵不灵耳。故气之发也。当如炮之燃火,弓箭之离弦,陡然而至。熟玩此词,自然会得心应手,切勿作闲话略过也。 
     (二十)过气论 
    落点坚硬猛勇莫敌,赖全身之气尽握一处也。然,有用之,而气不至,气去而牵拉一利者,未知过气之法也。盖人身之气,发于命门,气之源也,着于四梢,气之注也。而其流行之道路,总要无壅滞、无牵拉,方能手法流利,捷便莫测。故上气在下,欲入上莫牵于下,下气在上,欲入下莫滞于上。前气在后顺其后,而前气自入;后气在前理其前,而后气自去。左气在右,留心于右;右气在左,留心于左。 
    如直撞手:入手气于前,不勒后手掌,后肘气不得自背而入。上冲手:下手不下撞,肩不下脱,气不得自筋而入。分摆手:胸不开,则气不得入手后。合抱者:背不开,则气不得理于前。直起势,须勾其脚:直落势,须缩其项。左手气在右脚,右手气在左脚。俯势、栽势、前探势,掀起后脚跟也。坠势,坐其臀。举势,踮其足。栽盖莫足乔脚,恐上顶也。仰盖莫伸脚,虑下拉也。扩而充之,势势皆然。 
    总之,气落也,归着一处。气求也,不自一处。惟疏其源,通其流,则道路滑利,自不致步步为营,有牵拉不前之患矣。前叙二十法论,乃为筋经贯气之秘诀。 
     (注)此拳谱为手抄传本,错字漏句颇多,因系前人所作,不敢妄猜强改,姑且依原样公诸于世,仅供同道研究参考

 

    以上总论:一身之大阴阳,俱以入其扶。至于手背为阳、膊外为阳。三阳经得于手背之外也,太阳经起于手之小指背,少阳经起于无名指背,阳明经起于食指背。皆上循转外而赴头也。手心为阴,膊内为阴。三阴经得于手膊之内也。太阴经止于手大指内,厥阴经止于中指内,少阴经止于小指内皆阳经止于足小趾外侧,少阳经止于足大趾内及小趾内及小趾、次趾间,阳明经止于足大趾及次趾背。三经皆循腿外,而止于趾背。足心为阴,腿内为阴。三阴经行于足腿之内也。足太阴经起于足大趾侧下,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内侧上,足少阴经起于小趾过足心涌泉穴。三经皆循腿内。 
     (十四)三尖为气之纲领论 
    事专一,则治于以其有主宰之统。虽有千头万绪之多,而究之总归一辙也。如行军有主帅之运动,治家有家宰之规范方能同心协力于事。筋经贯气,动关性命,其气统领之归结,不可不究哉。夫头为诸阳之会,领一身之气,头不合,则一身之气不入矣。 
    如左侧俯势:而头反右歪,则右半之阴阳不入。右侧俯势:而头反左歪,则左半之阴阳不入。直起势:头反缩,则下气不得上升。直落势:头反顶,则上气不得下降。旋转而右,头反左顾,则气不得右入。旋转而左,头反右顾,则气不得左入。 
    三阴至于手内,三阳起于手背,为臂膊往来气血之道路,指法之曲伸、手腕之俯仰、伸足乔 , 
    则气不入矣。如平仰手直出,反掌勾手气必不入。阴手下截者,掌足乔则气不入。仰手上出者,掌足乔则气亦不入。平仰手前荡者,腕勾则气不入。平阴阳手截者,腕勾则气亦不入。侧手直打者,足乔手则气不入。侧手沉打者,足乔手则气不入。余可类推。 
    三阳止于足之背,三阴起于足之下,为腿胯往来气血之道路。一足之尖、跟、棱、掌、脚脖之伸足乔,内外一有不合,则腿气不入。如仰势,脚尖若介,则阳气不入。俯势,脚尖若足乔,则阴气不入。起势直跟躐者,脚尖若介,则气不得上升。若落势下坠,脚尖若足乔,则气不得下降,皆不可不知也。 
     (十五)三尖照说 
    练气不外动静。动则气檠不散,静则如山岳而难摇,方能来去无失。视俗手动静俱不稳妥,盖亦未究三尖照与不照耳。 
    三尖照则无东歪西斜之患。不照则牵此拉彼,必有摇晃之失。如十字势:左脚前、右手前者,右手正照左脚尖,头照右手,则上中下一线,不斜不焉必稳。侧身右脚前,右手前之顺势,头顺势照右手,右手照右脚必稳。余可类推。又有三尖不能强照者,则与十二节照之,纽缥必用之。 
     (十六)三尖到论 
    三尖到则一齐俱到也。不然此先彼后,此速彼迟,互有牵拉而不利也。右手正照右脚尖,盖气之着落点。虽云:“一尖二催”,此一尖之气者在全身。一尖不到,必有牵拉,身气不入矣。自练不灵快,催不坚刚,皆是此类不照之患。练形者,须刻刻留意此三处,方为中的。 
     (十七)十二节、往来、气落、内外、上下、前后论 
    三尖为气之领袖,乃气所归着之处。人且知此三处,宜坚实勇猛,全体坚如石,方能不怕人之冲突,不虑我之不敌也。其所以坚硬者,则在逐处之骨节。盖骨节之空隙乃一人之经脉、神明之所流注此处。精神填实,则如铁如钢,伸之不能曲,曲之不能伸,气贯方全。起手有肩、肘、腕三节;腿有胯、膝、足三节,左右相并共计十二节。手之能握,足之能步,全赖于此。如百沙袋逐层填实,虽软物可使之坚硬,此雷同气贯筋经之理也。气落全势有前后、内外、上下之分,宜明辨之。如侧身直势双手前推者:肘心气填于上、手腕气填于掌、足乔于肩。双手下劈者:肘心气填于手腕、气填于下,前肩脱下,后肩提起。正身前扑:两手平托、肘心气填于上、手腕气填于内。膝足乔与脐平:气实腿外侧、脚脖内侧、着力胯外间。上下节数随之起落运动。余可类推。 
     (十八)檠停成论 
    歌曰:天地交会万物生, 

 

 

 

    不偏不倚气均停; 
    千秋万载气停聚, 
    惟有和合一气通。 
    此交手法也。檠者:非交手先将中气吸入中宫,满腹坚硬如铁,全体振动,勃然莫遏。如行军未对之先予将士鼓其勇气,以待敌至,使其根非空洞虚壳也。停者:已交手也,落点不前不后,不偏不倚,阴阳均停,不多不少也。成者:已交手至落点之后,仍还俟再发也。落点气不还原,气散不聚,后不可继,再发发甚矣。故阴势阳出者,仍还之以阴。阳势阴出者,仍还之以阳。成住不散,生生不穷。虽千手万手,气总不散败,更兼内丹,素成食气不绝,即不得食,而真气充之,自无饿馁之患。历数古之名将,愈战愈猛、勇增百倍者,皆是此诀作用无穷也。 
     (十九)点气论 
    词曰:似梦地着惊,似吾道忽醒,似皮肤无间燃火星,似寒浸骨里打战冻。想情形快疾猛,原来是真气泓,浓震雷迅发离火焰烘,俗不悟元中究,丢却别寻那得醒,着人胁肤坚刚莫敌形,而深入骨髓截断营。 
    已刚在于气所着,未有疼痛。疼则不通,通则不疼,理应然也。能隔断气血之道路,使不接续;能壅塞气血之运转,使不流通。可以粉骨绝筋毙性命于顷刻。气之为用大矣哉,但须明其方、知其发、神其用、方能入壳。如射之中,得先正形体,不偏不倚。如矢之端正,簇羽之停,习口中气,神凝气充。再如开弓弛、张弓圆、斩满而其中得之神通可于此,可穿七扎,乃在放散之灵不灵耳。故气之发也。当如炮之燃火,弓箭之离弦,陡然而至。熟玩此词,自然会得心应手,切勿作闲话略过也。 
     (二十)过气论 
    落点坚硬猛勇莫敌,赖全身之气尽握一处也。然,有用之,而气不至,气去而牵拉一利者,未知过气之法也。盖人身之气,发于命门,气之源也,着于四梢,气之注也。而其流行之道路,总要无壅滞、无牵拉,方能手法流利,捷便莫测。故上气在下,欲入上莫牵于下,下气在上,欲入下莫滞于上。前气在后顺其后,而前气自入;后气在前理其前,而后气自去。左气在右,留心于右;右气在左,留心于左。 
    如直撞手:入手气于前,不勒后手掌,后肘气不得自背而入。上冲手:下手不下撞,肩不下脱,气不得自筋而入。分摆手:胸不开,则气不得入手后。合抱者:背不开,则气不得理于前。直起势,须勾其脚:直落势,须缩其项。左手气在右脚,右手气在左脚。俯势、栽势、前探势,掀起后脚跟也。坠势,坐其臀。举势,踮其足。栽盖莫足乔脚,恐上顶也。仰盖莫伸脚,虑下拉也。扩而充之,势势皆然。 
    总之,气落也,归着一处。气求也,不自一处。惟疏其源,通其流,则道路滑利,自不致步步为营,有牵拉不前之患矣。前叙二十法论,乃为筋经贯气之秘诀。 
     (注)此拳谱为手抄传本,错字漏句颇多,因系前人所作,不敢妄猜强改,姑且依原样公诸于世,仅供同道研究参考

 

 

气法真言秘要
第一步养气功夫:
一般没有练习拳法的普通人,大多不是气虚就是气实,身体虚弱的人元气不足,血行不旺,叫做气虚。而多数身体看似强壮的人,血气方刚,但气浮且燥,叫做气实。这两者都是不正常的状态。因而内功第一步就是要纠正这两种状态。平衡气血阴阳,使虚弱的人强壮,使气实的人沉实,然后才能说到练习拳法武功。
(一)弥陀登天立足法: 本法可以调补身心,使人元气充足,通达周身,转弱小而成强壮。其法虽简,效力宏大,素为少林僧众入门必习的功夫。先选择一个空气清新的场地,收整身心使安定下来,两足开支等肩宽。胸平背正,头领目张,闭口抵舌。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摆好姿势后,先深深地吐三口浊气然后再尽量习、缓、深长地向忧陀那(丹田)吸气,同时脚后跟提起。吸足气后再缓缓以口呼气,脚跟下落。初时以四十九次起落呼吸为度,日后渐增。 
(二)立地成佛沉气法 气实浮燥的人虽然强壮,但稍经运动劳累就全身颤抖面青嘴白,气喘吁吁。这是因为他们的气血运行状态不稳定,后劲不足,元气不沉实不牢固的结果。本法乃我少林高僧结合禅法而作的秘传功夫,专门对治中气不定气燥浮扬。其法先用高位马步桩,双手合十于面前鼻下,或系心于呼吸,或走念于忧陀那(丹田)、或想佛与菩萨的庄严宝像。总以有为人无为,念念不生,由静而走*散火收功的方法依旧是摩腹,浴面,拍头,不可马虎、务必使气尽归气海藏于芥子。此法行功以一时辰为度,若有余时也可增加时间,总而言之是一分练一分功。第二步调气功夫: 元气因养面得到壮大,但仍然要经过调练才能使之或出或入,或上或下,或显于外,或行于内,运使自如。因此养气功夫练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加练调气功夫。 闭息法: 姿势取或坐或立,选取空气请新的场所。先尽量缓慢地将全身浊气呼出体外,再均匀地分三口吸气入忧陀那(丹田)部位。如此反复十余次后,再用吸气、尽量闭气保持,后以口发“扑”音喷呼体内之气,再闭气一会,吸气,反复行之,多多益善,本法调节呼吸,调换全身清气浊气、使气血运行,内力充沛、实在是一大妙门 
运使法: 此法在于练习拳术的过程中,采用柔缓慢练的方法,身心状态自然而已着,将呼吸配合于拳法招式中。凡是出手出脚,就呼气至手心(天空)、脚心(地空)、顶心(天极)凡是收束手脚身形就吸气沉入忧陀那(丹田)。呼气则舒展于全身,吸气则收敛于内密务必使呼吸深长柔顺,元气自然通畅,绵绵不绝,不勉强、不郁结,不喘息。久久纯熟,拳技的运用就气力充沛沉稳,收枚自如,变化莫测。 世人不知内壮则外强的奥妙,练拳习功所用都是较低级的纯外功练法,例如插砂、击铁、石担、石锁等。凡练习外功首先必须具有-走的内功功底,再配合真传外功秘法将气血贯注在全身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则内部坚实、外部钢筋铁骨,神勇无敌。少林宗门之下外功练法众多,尤其是“遍体铜人”一法,世俗人很少知道,即使知道的也不很全面,属于“偷艺”之流:想当年师门高僧练功之时闪转翻腾、如飞鸟穿林一样灵敏飞纵;遍身芳是法,象猛虎扑食那般威猛,然而时至今日,真功绝技已将近失传了,故此,我特将“遍体铜入”的练法又称弥勒布袋活步功记述于下,以期前承后教,艺术绝传。

 

 

遍体铜人法(弥勒布袋活步功)

布袋制法:

练功所用的布袋,要受到人量的冲撞击汀,因此戍选择坚韧牢实的札料多层缝制,市袋的尺寸,高约一尺二寸余,中空直径约八寸在布袋中装入石砂或铁砂.重量由二十四斤、三十六斤、四九斤的数目增加)袋口牢牢扎紧后用一根粗绳约二尺许将布袋吊挂空中,袋高约齐人的胸口.这叫做“走马一元袋”,也林为“单袋”。当“单袋”练习纯熟后,可再照前面所说的制一个布袋,将两个市。袋用一根长的山丈六尺的粗绳,各系于两端,绳上距离各袋口三尺高处各安放一个木抽(注:滑轮),吊袋空中,两袋相距约丈余,袋与人腰部同高,这叫做“双环朝坤袋”,又称“阴阳袋”。在这之后则更有四方袋,九宫袋等法,均以上述制法多制布袋,在练功房中分四方或九宫悬挂、此不多言。
走马一元袋(单袋)练法: 

立步于袋前,以拳法招式出击将布袋推动,待布袋荡回之时,以头、肩、肘、手、膝、足、胯、正侧各面迎击布袋,将其再次冲出,如此循环练习,时间以长为妙、力尽为度,初习时用力应由轻渐重,仅以进退部练习。久后可以加练转环步、七星步等活步击打。

 

 

依法勤习一月即可初步功成,功效可达气运周天、单掌开石、铁头断砖、钢筋缠颈、铁指断石等20余种功,用于技击之中可护体闭穴,力大惊
人,浑身杀手,集技击健身于一体,其妙无穷。 现将功法介绍如下,望好者珍之。 
 
第一式 金刚站桩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脚成外八字站立。膝微屈似坐,双手提抱于胸前,与胸相距约30公分,手指似弯非弯,似夹非夹、劳宫相对、身体正直、两眼微闭、舌抵上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全身关节成三角状弯曲,体会“全身皆气”的感觉。
第二式 霸王举鼎 接上式,自然呼吸,吸气,意念人中穴,呼气,意念双脚大拇指,微微调息六次。随后,全身似一大磁铁,有很大的吸力,使空间气体围绕全身各部,有些感觉后,舌尖放平,眼平视,脚跟自然落地,双手成掌,平置于肚脐,肚脐放松,双掌渐渐合拢,掌心照肚脐,“气贯丹田”自然呼吸9次,后双手置胯侧,重复上述动作6次。
第三式 铲膀压气
接上式,立身正直,脚距与肩同宽,曲肘举臂,掌心向内,两掌之间距一尺左右,中指尖高与眉齐,意守人中穴,继之,眼神注视右掌,待右掌发热后向外翻转,重心右移,此时左掌下压,开左虚步,坐右胯成仆步势。当全身有气感时,左臂自右而左压气铲掌,右臂外翻撑掌,掌心向天,重心随之左移,丹田下压,成左弓步,有全身热量,气感大增之感,并贯注掌、指部。此时,只要右掌托天,丹田下坠右肋便可抗打。立身直,左向练功。动作意念皆可同右势,一左一右各做六次。
第四式 马步练气 
站马步桩站立,鼻吸气至胸际,重心下落双腿成骑马式,同时挺胸折腰,正头,两手握掌,曲肘平行上抬,拳心朝上,至头部前上方两肘弯90度,肘尖停于头斜上方止,闭气,恢复立式,吐气,反复练功20次。
第五式 迎面抬肘
两拳从腹前向上,经胸前向两肩前方摆起,肘关节弯曲,两前臂怀地面垂直,拳心朝里,同时吸气。随之体左转,右脚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右臂成肘随转体向前摆起肘尖向前,意肘关节似挂重物,肘抬起后重物来回摆动。随呼气,恢复立式。随后面重复上述动作连做20次。
第六式 铁牛拱地
接上式,弯腰垂头,头顶百会穴抵住地面,开始是软土地进行,十日后可改在水泥地或硬地面进行。同时两手放于脊背上,两腿叉开伸直,舌抵上腭,吸气入丹田,呼气意守百会,行功三分钟左右(不可贪多)即可立身正直接作下式。
第七式 玉兔踢门
选一僻静的石壁之处,以右脚站立,抬左脚向石壁踢击,随后可换右脚行功,如此反复左右脚轮换踢击。待脚掌外沿有疼感时,可双脚外侧着地,来回走动,疼感消失后可重复上述动作,反复数次做下式。
第八式 金刚指劲
侧身立于桌前,左手五指置于桌沿,右手持厚5公分、宽8公分木板一要,放于指上,以意领气上升膻中穴经左侧下沿手臂内侧运于手指,闭气,然后右手指持木板用力搓碾左手指,随后呼气,放松。至将五指搓热发红为度,换右手习之。
收功
自然松立,意念丹田,感觉热、动感。随后搓手、干洗脸、拍打全身即可成功。

 

 

高 翔
   一、少林太祖门之源流
   《太祖秘谱》载:“打遍天下第一家,太祖功夫最可夸。大宋皇帝赵匡胤,少林寺里传秘法。”“十八绝技第一先,古刹练到金銮殿。若问此拳名和姓,少林定宋太祖拳。”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在未成大业之前,曾经出家到少林寺里做俗家弟子,学习正宗少林拳棒,历经多年苦练,独有心得,遂以少林为根,自开一门,即太祖门。
   后来赵氏离寺,挟技闯荡江湖,因其武功高强,被官府征招留军,战绩卓著,后升至大将。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作为马上皇帝,成为宋朝第一代开国帝王。赵登基后,招集天下英雄好汉,凭武术考试,选拔其中优秀拳种十八家,分门分派,定势下传,以太祖门居首,而后即流传开来。
   太祖门的近代传人中,以张世德最为著名。张世德,太祖门三十四代掌门人,原籍河南开封,后因战乱,辗转定居在河南虞城利民镇。生于1893年,35岁时,获中央国术馆第一届国术国考优等奖。同时获优等奖的共37名,其中有著名武术家马英图、郭长生、佟忠义、杨松山、刘丕显、韩化臣、胡凤山等(证明资料可查阅1928年《申报》与《大公报》,或1934年10月2日出版的《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术国考专刊》第13页中所附第一届国术国考考试人员录)。
   张世德传子张铁林。张铁林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享年83岁,是太祖门第35代掌门人,得其父真传,以大力金刚手著称。张铁林授徒范玉修、高翔等人。
二、丹田混元气功
   “混元气里有神奇,万两黄金买不去。练功先练丹田功,太祖功夫它第一”。丹田混元气功,是太祖门第一功,所有功夫皆以此为基础,此功不成,余也难成。其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求丹田内气,兼得腰力内劲。
   “先天元气生丹田,师传秘法来修炼。调动先天真元气,再加后天成混元”。元气是人生来就有的,故称“先天元气”。它来源于父母,由先天之精生化而来,是人体生命的原始动力。元气和人呼吸之气(后天气)关系甚密。
   “太祖气功有秘传,练门选在下丹田。太祖丹田是一片,不是穴位不是点。上至脐位下至阴,丹田位在两中间”。太祖气功首从丹田练起,因为丹田是“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此处有命门穴、气海穴、会阴穴等人体大穴,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经脉聚汇,有肾、肾上腺、生殖系统、肝、肠、膀胱等重要器官,有大量的植物神经和神经节,能生气、存气,故把丹田作为气功练门。
   “练成后天气混元,丹田好似火药弹。不怕生来力量小,瘦子也能倒嵩山”。混元气是指在人体元气的基础上,通过练功获得的一种内气,首先产生于丹田,故称“丹田混元气”,丹田混元气,随意念受人精神影响,可以运行于体内,是一种集中的内在动能,具有强大的能量,一旦练成,运到手节,通过手节,可以产生惊人劲力。
   1.站丹田(朝佛势)。此势是丹田混元气行功练最常用的姿势。
   正身直立,面向前方,两腿并齐伸直,脚尖自然外分。双臂弯曲,双手合十,掌心相对,掌指向上,高与鼻齐。两眼睁开,向前平视。双唇闭住,牙齿相合,舌抵上腭,全身肌肉放松,然后排除杂念,专心练气(图1)。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此呼吸法,叫“顺呼吸”。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呼气时,腹部自然回收。丹田混元气所有行功,皆用此法。
   “练气行功三要领,讲给门人仔细听。一要肌肉来放松,周身紧张气难通。二要思想来入静,精神混乱气乱行。三要呼吸深而匀,出入匆忙气不停。三要缺一也不可,百练混元气自成”。
   练功不几日,丹田之处会产生一种温热感,似有微动,似有物生,此乃丹田混元气初萌之状。但不可执著,不可强求,似有似无,随其自然。如此秘法,正确习之,一般百日后,丹田混元气萌生、凝聚渐渐充盈。久而久之,鼻只一吸,心念一到丹田,混元气即至,此功大成。

 

 

   
   2.蹲丹田(马步势)。双腿成马步桩,膝节弯曲,头正脊直,睁眼平视。双掌合十,掌指向上,高与鼻齐。全身放松,不可蛮拙紧张。排除杂念,聚精会神,意守丹田。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练气(图2)。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此势是“站丹田”之进势,功量加大了。但要循序渐进,初习时,膝节稍屈即可,功深后再加大幅度。
   3.坐丹田(端坐势)。上身正直,双目平视,端坐椅上,全身放松。双掌合十,掌指向上,高与鼻齐。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意守丹田。闭口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练气。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象。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4.卧丹田(仰卧势)。仰卧床上,身体正直,全身放松。双眼闭上,也可睁开。双掌合十,也可放于其它处。精神集中,排除杂念,意守丹田,闭口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练气。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此势也是站丹田之辅势,睡前或睡后,加习片刻,有助长功,也可专练。
   5.贯丹田(顺气势)。正身直立,两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掌指向上,高与鼻齐。闭口合齿,舌抵上腭。双目平视,即“站丹田(朝佛势)”。全身放松,心意入静,然后练气。
   由鼻吸气一口,同时双掌向下推按,动作要慢,按至丹田处即停,两臂适当弯屈,掌心向下,掌指相对。吸气要深长匀细,意念守住丹田,感觉气随手按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图3)。
   然后呼气,意念仍存丹田,双掌收归原位。如此反复练习。手动意随,意到气到,丹田贯注,自有其妙。
   此法与下势“扭丹田”、“压丹田”、“开丹田”、“揉丹田”、“走丹田”同属动练气,上述“站丹田”、“坐丹田”、“蹲丹田”、“卧丹田”属静练气。而动练气是在静练气的基础上加些动作,以强化意念,提高气感,还能通关荡滞,强筋壮肌,增功助力。如此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丹田开功静练气,再用动法加把力。动作千万别慌张,缓慢柔和不着急”。外动而内静,动作与呼吸、意念要协调一致,动作营自然,起得稳,练得稳,收得稳。
   6.扭丹田(侧扭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两腿伸直并齐,双掌合十,高与鼻齐。意念守住丹田,思想集中,全身放松,即“站丹田(朝佛势)”。眼向前平视。闭住嘴唇,牙关相合,舌抵上腭,用鼻吸气。
   当气吸满后,身体即开始动作,侧扭腰节,带动肩背,但脸方向不变,眼依然平视前方,手形、桩形亦不变。同时用鼻呼气,意念仍存丹田。先向左复向右,或先向右复左,顺序自便(图4)。
   呼完后,仍回归原预备势,再行扭动,收势过程中,即行吸气,回到原位时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动作要缓,呼吸要慢,意念要淡。外动和意念及呼吸要协调自然,沉稳平和。   
   7.压丹田(鞠躬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两腿伸直并齐。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向前平视。闭住嘴唇,牙关相合,舌抵上腭,即“站丹田(朝佛势)”。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念守住丹田,用鼻吸气。
   当气吸满后,身体即开始动作,向前探背,腹臀后送,下颏随抬,但面部方向不变,眼依然向前平视,手形不变,桩形不变,同时用鼻呼气,意念仍存丹田(图5)。
   呼完后,收归腰节,回原静势。收势过程中,即开始吸气,回到预备势时正好吸满。接着反复练习,动作要缓慢柔和,不能猛烈急促。

  8.开丹田(后仰势)。
   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两腿伸直并齐。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向前平视。闭住嘴唇,牙关相合,舌抵上腭,即“朝佛势”。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念守住丹田,以鼻吸气。

 

 

   当气吸满后,身体即开始动作,向后仰背,腹臀前送,但头节向前勾屈,而不后仰,眼依然向前平视,手形不变,桩形不变,同时用鼻呼气,意念仍存丹田(图6)。
   呼完后,收归预备势,再行练习。收势时即行吸气,回到原位时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9.揉丹田(掌盖势)。身正直立,两腿并齐伸直,双掌相压,掌心盖住丹田,掌指横放,左掌压右掌,或右掌压左掌,可以自便。
   然后划圆揉动,先向左或先向右,互换揉动,各揉数十圈,多多益善。如此可以调动真元,生精益气(图7)。
   练功时,全身放松,心念集中,呼吸均匀,意守丹田,内外结合,缓缓习之。不可太轻,也不可太重,轻重要适当,更不能乱揉一通。
   10.走丹田(散步势)。身正头平,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念仍存丹田,呼吸细匀,而后缓缓行走。如平常走步,可直走,可走圆。
   此功既是一种练功法,随意练之,有助长功;又是一种收功法,在练本功后,用此法可以卸火通经,舒筋顺气,长用有大益处,不要轻视。
   “丹田混元气”是一种武功,旨在积聚内气内能,为高层绝艺打下根基。同时又可用于治病保健,对于神经、脑、肺脏、肠胃、肾脏、性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强壮作用。
   作为内功,一样的练法,因体质、心智等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内景、功效等,还可能因对功法不了解而出现偏差,所以学者一定要吃透功法方可使用,不能生吞活剥,贸然乱习。
   
   三、大力金刚掌功
   “太祖大力金刚手,赵门神功世罕有。铁手一发夺人命,功成江湖任意走。运气发气正宗艺,苦练硬功称魁首。拳似油锤掌如刀,不遇狂贼不出手”。(太祖门还有大力金刚捶功,与大力金刚掌功同称大力金刚手)
   大力金刚掌是太祖门的绝艺,属阳刚之劲,重在伤人,数年纯功即可开砖断石(图8,图9)。
   1.大力金刚掌运气功。“混元内气已大成,再练秘法运气功。先吸后呼是要窍,先聚后走是要领。吸时心守丹田处,呼时意随内气功。运气千万不能快,快则气散白练空。心领意引一路走,哪里需要哪里停。打通道路气方顺,百练功纯自通灵”。
   
   (1)推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双手即开始动作,向前缓缓平行推出,手为五峰掌型,五指开张,掌指斜指向上,掌心向前,臂同肩平。同时用鼻呼气,意想丹田内气缓缓上提通臂,并渐渐贯注于双手。至臂直时,正好呼完。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0)。
   然后缓缓收归原预备势,收回时吸气,回到原位,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2)撑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双掌即开始动作,向左右缓缓撑出,五指张开,掌指向上,掌心向外,臂同肩平。同时用鼻呼气,意想丹田内气缓缓上提通臂,并渐渐贯注双手,臂直呼完。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1)。
   呼净后,缓缓收返原预备势,收回时吸气,如此反复练习。
   (3)托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双掌即开始动作,缓缓向上平行托出,五指开张,掌指向后,掌心向上,臂宽同肩,同时用鼻呼气,意想内气渐渐贯注双手,至臂直后完成呼气。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2)。
   然后缓缓收回预备势,收时吸气,回到原位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4)按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双手即开始动作,缓缓向两胯外下同时按出,掌指向前,掌心向下,五指开张,同时用鼻呼气,意想内气缓缓贯注双手,至臂直后完成呼气。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3)。
   然后缓缓收回原势,收时吸气,到原位后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5)担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身体与双手即开始动作,腰向侧扭,双掌前后担出,掌心向外,五指开张,掌指向上。若向右扭,则左掌在前,右掌在后。若向左扭,则反之。先左后右或先右后左,顺序自便。臂高同肩,同时用鼻呼气,意想内气渐渐贯注双手,至臂直后完成呼气。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4)。
   然后缓缓收回原势,收时吸气,到原位时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运气贵乎缓!随动而运,使意气相合,要求加强心意体会。其呼吸用“顺呼吸法”,吸气时腹鼓,呼气时腹收。气到双手,有热胀之感,觉双手气聚生劲。运气功成,双臂经脉通灵,意之所动,内气即动,意到双手,气即贯注。
   双手底功已备,则可发气断物。
   
   2.大力金刚掌发气功。“练罢运气练发气,发气全在一气疾。吸聚呼发三节动,以气摧力大无比。意气力合成一体,内劲一出人惊奇。再加外功铁手硬,走遍天下无人敌”。
   运气有成,即练发气,以获得双手劲力。
   (1)拍发势(太祖拍案)。发气前先做好预备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扬起右掌,扬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然后向下拍击而出,掌心向下,掌指向前,五指并紧。两腿变成左弓步。拍掌时要用全力,即以腰发劲,同时以鼻快速呼气,气流从鼻孔短促喷出,意在掌面,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5)。
   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势,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
   (2)推发势(单掌推碑)。先做好预备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右掌拉撤,撤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然后向前全力推击而出,掌心向前,五指并齐,掌指向上。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以鼻快速呼气,气流短促喷出,意在掌根,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6)。
   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势,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
   (3)劈发势(力劈华山)。先做好预备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右掌扬起,扬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然后向下全力劈击而出,掌心向左,五指并齐,掌指向前。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以鼻快速喷气,意在掌棱,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7)。
   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式,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
   (4)削发势(宝刀削喉)。先做蓄气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右掌提撤,提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然后用全力向前削击而出,掌心向下,掌形平卧。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以鼻快速喷气,意在掌棱,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8)。
   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势,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
   以上为金刚掌发气四大母势,动作皆按右后劲势为例。
   发气贵乎急!先蓄后发,配合手动,以气催力,提高速度,加大冲量。气在先行,力在后随,气到则力到。练习日久,即聚即发,随意蓄发,气劲合一,大有妙用。
   3.大力金刚掌硬功。“内练丹田混元气,外练双手筋骨皮。砂袋木板砖石具,你不吃苦不成器。先轻后重要渐进,先软后硬要循序。肉手成铁真绝艺,打人如同打稀泥”。
   硬功主修外刚,坚硬双手,以气功为根,再加用砂袋、木板、砖块、石块等硬物操练,使肉手似铁,双掌如刀。
   (1)铁砂袋:用细铁砂或粗铁砂,加布作一袋状,大小适中,先练小后练大。
   铁砂袋练功有两种置放法:一种卧放,放置于椅上、凳上或桌上;一种挂放法,挂在墙上或树木上。
   卧放操练力劈华山、太祖拍案。挂放操练单掌推碑、宝刀削喉。都按发力要领打。
   (2)木板:用小木板或大木板,卧放或悬挂。
   卧放操练力劈华山、太祖拍案。悬挂主要操练单掌推碑,辅练宝刀削喉,都按发气要领打。
   (3)砖块:准备普通砖几块,卧放于地上或置放于桌凳上。
   操练力劈华山、太祖拍案。按发气要领打。
   (4)石块:自制大石块,置于桌上。
   主要操练单掌推碑,辅练宝刀削喉。按发气要领打。
   初习时,可在砖块上或石块上加覆书本、毛毡等软物,由软渐硬,可防受伤。高度要适当,动作要准确,不要急于求成。
   练硬功要循序渐进,发力由慢到快,打击由轻到重,功量由小到大。最忌急躁蛮暴,否则不但功夫无进,而且有害于身体。尤其打砖石时,稍有不慎,即致损伤,此时必须立即停止练功,调养后再练。重者须疗治。

 

 

罗汉气功,亦名少林十三功、长寿功。系王俊杰老师世代祖传,法源于河南步林。王师坚持练功五十余年,潜心研究,现虽年逾古稀,体魄健朗,可与少年竞攀峨嵋金顶。
罗汉气功,结构严谨,动作淳朴健美。十三式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是一种动静相兼的内功,呼吸和意守与其它功种基本相似,易学易练,对强壮身体有良好功效,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达到预期教果。
兹征得三俊杰老师同意,将罗汉气功的具体练法、注意事项,以及适应证等分别介绍如下。
练 法
预备式 两足并立,双手自然下垂,目平视,呼吸自然。待情绪安定后,两足分开,成内八字形站立,双腿蹬直,勿弯曲,眼由平视变为下视鼻尖。口微张开,鼻吸口呼,行腹式呼吸。意念集中在下丹田。身体正直。
第一式(双手面肾腰):双手由体侧慢慢移至体后,向上提起,掌变为拳,两拳面抵住两腰眼,拳眼向上,足势不变。
第二式(双手推舟):两拳放松,慢慢由体后下移至大腿两侧,双拳变掌。两臂向前向上摆动,两掌心相贴。待手臂与肩平,停止上摆。两臂内收至胸前,手腕翻转,指尖朝胸,掌根用力外撑。双肘比肩略高。足势不变。
第三式(二郎担山):翻转手腕,两掌心仍相贴,指尖向前,双臂前伸。双臂伸直之后,两手腕同时转动,掌心朝下,两大拇指相并,两臂分别同时向两侧缓缓展开,到身体两侧停下。双臂与肩平或略高。两掌心朝下。足势不变。
第四式(采和挎篮):两腕翻转,掌心朝上。两臂收拢,掌变为拳,停于两肩侧约两拳远处,拳比肩略高,拳眼向体后。足势不变。
第五式(海底捞月):两臂向肩外平伸,拳变为掌,掌心向上。两臂伸平之后,两腕同时翻转,掌心向下,双臂如捞物状从上往下捞划,掌心朝身体方向。下划至腹都前约一拳半处停下,指尖相对,相距一寸远,掌心向上。足势不变。
第六式(双手托天):两掌背相贴。由下至上缓缓上举,上举至最高点对,两掌分开与肩同宽。掌心相对,指尖向上,用力上伸。足势不变。头面朝天。
第七式(钟鼓齐鸣):双手缓缓放下,至两耳侧,两掌变拳,距耳廓约半拳远处停下。拳面对准耳孔,拳眼朝体后。两手收回的同 时,将意念从上丹田移回下丹田。足势不变。
第八式(罗汉抱肚):双拳松开变掌,指尖向下,沿左右胸前慢慢放下。至小腹部前方约一拳远处,两腕同时翻转,掌心向上,两掌置髋关节外侧约半拳远,指尖朝身体方向。足势不变。
第九式(左韦陀献杵)。左掌顺腰部前移,至下腹前一拳远之处翻腕,用力下按。右掌与左掌同时动作,顺腰部往后移,至腰脊后半拳远处停住,用力上提。足势不变。
第十式(右韦陀献杵):右掌顶腰都前移,至下腹前一拳远处翻腕,用力下按。左掌与右掌同时动作,翻腕,掌心向上,顺腰部后移,至腰脊后半拳远处停住,用力上提。足势不变。
第十一式(童子拜观音):左掌顺腰部前移,至腹前时,右掌心与左掌心相贴,合十,翻腕,指尖向上。整个身体同时缓缓下蹲,成半蹲半立状。足仍成内八字形。
第十二式(左练少阳):身体恢复原站立势。两手向前慢慢平伸。左足上前一步,成左弓步。两手用力向体左后侧平伸,掌心向下。头向左转。
第十三式(右练少阳):手足均回复原站立势。右足上前一步,成右弓步。两手用力向体右后删平伸,掌心向下。头转向右。
收功式:右足收回,双足并立,两手自然下垂于体倒。身体正直。自然呼吸。双目慢慢睁开。
接着双手手指交叉而握,翻腕,弯腰,下撑至足面(腿勿弯曲),先由下至左至上、至右至下环转三周,再由下至右至上、至左至下环转三周,形似车轮,眼随手动。
接着,站立。左掌由左胁肋向右下腹部揉擦,至小腹部停止,收回。右掌由左胁肋向左上捏部揉擦,至小腹部止,收回,左右各十八次。
然后进行拍打:
一、上肢:先用右掌拍打,从左肩胛部开始,由上臂处侧至肘部,再拍至左手背,指尖,转至左掌心,再拍至左肘内、左腋,至胁下腰部止。共三遍。接着用左掌拍打右上肢,顺序同上。共三遍。
二、下肢:双手扶足跟腿部开始拍打,沿双小腿肚、腿弯、大腿后侧、臀部,直拍至腰部止。共三遍。接着双手从胸部开始拍打,沿腹部、大腿前侧、膝盖、小腿前侧,至足面止,共三遍。
三、背部:用左、右手反掌拍打。共三遍。
注意事项:
练功时间可选在早晨五点左右,中年二点左右,晚上七点和十二点左右。一般可在早、晚练习,也可以只练一次。
饭后练功,应至少休息一个半小时后方可进行。
练功场地,应选择清洁安静、植物茂盛之处;亦可在室内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进行。
雷雨时切忌练功;凡风、雨,雾天气,不宜在室外练。
练功站立方向,“面日而立”,上午朝东,下午朝西。
练功时,腰带、鞋带要放松,不能戴手表。
在练功初期,应注意节制房事,最好禁止性欲三个月。
正功十三式,每式锻炼时间不得少于三分钟。但病弱者可酌情少练,循序渐进。
第一式是全功的基础,必须认真练习。十三式可全学全练,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练其中几式。但第一式非练不可。
适应症
罗汉气功,动静相兼,全功均采取站式。既能强身,又可治病,而并非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疗病功种,系通过长期锻炼,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胃肠功能,平衡和调节神经,从而使多种疾病获愈。实践证明:对神经官能症、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胆功能不全、筋腱肌肉损伤以及呼吸道疾病等均有较满意的疗效。
如单为强身,可通练十三式;倘有神经官能症,则可重点练采和挎篮、双手托天,钟鼓齐鸣等式,有心血管疾病,不宜练双手托天(如要练,也只能稍稍摆个式子后即转入下式);胃肠道疾病,可多练双手托天和罗汉抱肚;肝胆疾患,可多练左、右练少阳;呼吸道疾病,可多练双手推舟。

 

 

头上抬,臀后部拉紧。同时脚趾紧抓地,少腹收紧、紧缩肛、紧缩外肾,腰背向前紧贴。意念将丹田气运贯周身达枝梢、皮毛。尔后意念将周身运行之气全部向丹田集中。身姿不变。引丹田劲,腰向左慢摆动,左手臂随腰动、臀部尽力向左摆动、夹档劲与膝关节、躁关节随腰动尽力扭摆,双脚抓地原位,保持不动。目贯劲扫视。摆动至左大腿外侧停。略停3秒,左手掌反抓变空心拳握固。
意念引气回归丹田,守定。
再,意念引丹田气运达左手后,左手如提重物上拎,肘渐弯曲,臂向胁间收靠,成抱拳,乳旁停,同时上身慢慢直立,身姿转正,戍抱拳立正站立。吐气,调息养气。
要领:练功时身心愉快,松静自然,慢稳含蓄。
目的:对疾病防治如上势所述。
四、右青龙探海势
功法:候气充盈。缓缓吸气,接作右青龙探海势,此势要领与目的都同于左青龙探海势。唯动作方向相反。
五、左青龙探腾势
候气充盈,缓缓吸气,演练左青龙探腾势。此势动作和要领都同于左青龙亮爪接星势。练完后接做下势。
慢吐气,左手掌转变托天之势,同时颈向右转动,上体随颈向右转向正前方。两腿内侧夹紧,身体重心仍在双脚掌。目、耳贯颈配合。势定吐气尽,目神内敛,守定养神。
候气充盈,吸气,意念引气贯达上肢,掌似托千斤,尽力上托,脚趾抓地收紧,脊椎有拔长之感月1气分贯百会与足心。头上顶,少腹收紧,紧缩肛、缩外肾,双膝绷直,上体慢向正前方俯屈,约成90。。手掌向前撑足,臀部后溜。要达到神、形、意、气集中合一境地。
尔后,双膝慢屈上蹲,两腿内侧夹紧,左手臂撑劲不能松动。上身随屈膝之劲慢慢正直。
调息后,丹田提劲使身腰向左转,左手臂随身摆动,致左侧平举,双脚趾原地抓紧,但双膝随身姿摆转,臀部随姿后溜摆转,颈随姿向左扭转。耳根贯劲凝神。势定后,左手掌慢转反抓变空心拳握固。
再,意念引气运达左臂,左手如拎重物上提,肘逐渐弯曲,直至臂贴胁,拳拉置乳旁抱定,右肘贴胁夹紧,目神内视,左肢演变之状。丹田提劲,紧收腹、紧缩肛、缩外肾、臀部肌收紧、双脚紧抓地、两腿内侧夹紧,气贯百会,目、耳根贯劲、身躯慢直起立。势定后,颈随身姿转动成正位。吐气,全身随之放松。调息养气。
要领:练功过程中要保持精神愉快,思想高度集中,忌用蛮劲,松静自然,圆活演练。
目的:练功时,在内劲支配下,身躯充分伸展、特别是腰腹、臀部协调收缩、两腿夹档劲进行有节
律地上下起伏、左右摆动,这对人体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具有调节能力,具有增强微循环自律运动功 i能。控制和预防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对肝、脾、肾的
生理功能活动具有增强作用。对微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有预防种控制作用,能秃盈网气。培壮丹田、遮经脉。使神气合–。

六、右青龙探腾势
功法:候气充盈。缓缓吸气,接作右青龙探腾势,此势婆领与日的都同于左青龙探腾势。唯动作方向相反。
七、双龙出求掇腾势
功法:调息养气、气沉丹田。图凝砷”视。攘上繁,双拳抱乳旁亚立势。候气允盈,深吸气。意念引气运贯双臂。达指悄。双拳变掌”四指详披。大拇指屈弯,五指贯劲。随吸气双臂向上沿耳旁,馒馒上伸,直至过头,臂尽力伸直,芋指尽力上够,芋心朝后,抬头,目光视天。瞥部收紧,紧缩肛,缩外肾。少腹收紧,腰脊向前紧贴,使命门。气海两穴之气粕合。至双足跟离地后,身体重心落在双脚趾,脚尖用力上踞,内气随意念上下畅行。神态似青龙出水腾跃飞天之状。要求身躯充分伸展。两腿内侧夹紧。身姿保持轻灵,还能左右摆动。
当双手臂伸至极点后,闭息,双手慢转成托天之势,头颈正直,目神视正前方。接着双足跟随呼气猛落她,振颠身躯,使振颠劲沿腰脊达脑后。随势全身放松,身体重心降落双脚锺。但要求以自身重力振颠,不能加蛮劲。以兔发生脑震伤。意念引气沉丹凹。势定静守。
候气充盈,深吸气,意念引气运贸双臂迭指掌,双掌似托干斤闸,尽力上托,脚趾抓地收紧,脊惟有拉长之感月1气分贯百会与涌泉穴。头上顶,少煽收紧·紧缩肛、缩外肾、双膝绷直。档夹紧,畅胸拔背。上体慢向正前方俯屈约成90。。双掌向前方撑足,臀部后溜。耍使全身肢体劲力合一,达到周身筋膜、皮毛似有得气感。

 

 

朱砂掌练法
 朱砂掌是以内气贯达双手,五指分劲,以气发力的掌功。常练此功能起到疏通经络,调离气血外强筋骨,内壮脏腑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目的。初练珠砂掌功夫一般者打上时感觉不大,但过不了几天就显出朱红色手印,故得其名,功夫深的人则其双手可以发气放电。 

  练功时双脚平直与肩同宽,双膝微恋,身躯正直,两目平视,鼻尖与肚脐成一直线,双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口微闭,舌抵上腭,姿式摆好后,即以意领气做功。 
第一式:  
  两手变掌,掌心向下,手指朝前,匀、快、深地吸气,用意送入丹田,十趾抓地,收腹,提肛,吸气用意将气自丹田贯达双手,意念气走,手掌猛地下按。一般做四十九次。 

第二式:
   双臂向前平伸,手掌心向前,十指朝上,匀、长、深地吸气,用意送入丹田,十趾抓地,收、腹,抻肛,吸气,用意将气贯达双手,意念气走,手掌猛向前推。一般做四十九次。 

第三式:
   两掌内旋,双臂上举,手掌托天,掌心向上,掌指向后,匀、长、深地吸气,用意送入丹田,十趾抓地,收、腹,抻肛,吸气,用意将气贯达双手,意念气走,手掌猛向上推。一般做四十九次。 

第四式:
   两掌向左右平伸,掌心向外,指掌向上,匀、长、深地吸气,用意送入丹田,十趾抓地,收、腹,抻肛,吸气,用意将气贯达双手,意念气走,双掌分别向左右猛推。一般做四十九次。 

第五式:
   两手变掌,掌心向下,指掌向前,上身以腰部为轴先向左转,但脚的部位保持不变,同时双手由外向里交叉向上画弧,匀、长、深地吸气,用意送入丹田,当双手画弧交叉于头顶时,上身正面恰好向左,继而双手向外画弧,随之向外撑开,掌心向外,掌指向上,用气贯达双手,意念气走,双掌猛向外推。同时收腹,收肛,十趾抓地,呼气,两臂随之慢慢收回成预备式,再向右,动作与向左时相同,交替进行,一般做四十九次。 

要点:
   鼻吸鼻呼、先吸后呼、双掌向外推出时,手指要用力,但不要用僵劲,勿过猛,十趾抓地,要如要如树生根,意如苍松之屹立。

 

红砂手功法能使双手力大无穷,有强筋健骨、流畅气血、提高内脏的功能,却病延年的功效。相传红砂手武术家运内气贯于手掌后,击掌时没有什么感觉,几天后,伤处就出现朱红色的手掌印,故有此名。    

  预备式:直立,两脚分开等肩宽,含胸收腹,全身放松,舌抵上腭,思想集中,鼻吸鼻呼。   
   两臂下垂,掌心向下,手指朝前方。吸气,吸时要缓慢,进入丹田(脐下1寸3分处),同时,两臂上收。呼气时,脚趾抓地,提肛,少腹外挺,意想气从丹田贯彻双手掌,两手掌慢慢下按复原。如此做四十九次。   
   两臂朝前平行伸直,掌与肩平齐,手心向上,呼吸要求同前。吸气时,两臂收缩,意想贯气到手掌慢慢向前推回原处。如此做四十九次。 
两臂向上直举,手掌托天,呼吸要求同前。吸气时,两臂收缩,意想贯气到手掌后,手掌慢慢上推回原处。如此做四十九次。 两臂左右平行伸出,成一字形,手心朝外,手指向上,呼吸要求同前。吸气时,两臂收缩,意想贯气到手掌后,手掌慢慢向外、左右推回原处。如此做四十九次。   
   两臂下垂,掌心向下,手指朝前。吸气时,以腰为轴,先向左转,脚不动;左转时,双手向里交叉贴身向上画圆弧;当上身完全朝左时,双手向上画弧,交叉在头顶,然后左右分开,掌心向外,同时吸气变呼气。呼手时,脚趾抓地,提肛,少腹外挺,意想气从丹田贯到手掌后,手掌向外按,慢慢下落,身体逐渐转回原来姿势。然后,再向右转,动作呼吸同左转。如此做四十九次。    

  注意事项:本功法运动量较大,要求练功者体质较好,最好没有疾病。练功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晨,于公园、林间等空气新鲜处,面向东方,吐出浊气,吸入清气。练功期间,要注间营养,保证睡眠时间,节制性欲。练功时手要圆活,用内劲,不要僵硬做作。这样持之以恒,定会功到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