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飞花舞舞蹈教学视频:专题:关于中学生的早恋问题(5)分析学生早恋的原因利弊与解决方法第一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59:41

背景提示:

      近年来,内地中学生“早恋”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前几年,他们往往还偷偷摸摸的,怕别人知道,可现在至少在同学中,男女生相恋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提高,人们对身边一对对穿着校服的“学生恋人”也变得熟视无睹,大街上、地铁里,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中学生“早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何谓“早恋”?在提法上颇有争议。“早恋”一词在《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过早地恋爱,所谓过早就是指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的恋爱,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社会规范来说,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经济生活尚未独立。恋爱的目的是两性结合成婚,这需要经济上独立生活上自立而且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中学生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二是谈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男22岁,女20岁)相差甚远。恋爱是结婚的准备,如果恋爱的年龄与结婚的年龄相差太远,那就有悖常情了。同时,早恋一词,更多地是一个用来形容中学生异性交往过于频繁的词。目前这个词正渐渐有被淘汰的危机。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根本无法将人的恋爱情感用早或不早来区分。但在教育界德育工作中这依旧是一个被频频引用的词,它出现的频率之高是与学生中存在的这一现象之多成正比的。

      早恋一般有几种模式:一是同班同学,二是同校的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三是学生和社会青年,近年还流行“网恋”,学生很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爱得死去活来。

      尽管早恋也能带给极少部分学生上进的动力。但是,有更多的事实证明早恋会带给学生许多弊端。美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显示,在17岁前便谈情说爱的少年人,由于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将为日后患上精神疾病埋下隐患。美国康奈尔大学及北卡罗莱纳大学一些社会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指出,不论这些少年人真的有特定恋爱对象,还是自我陶醉地迷恋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为不懂得处理这段感情而导致日后出现忧郁症及酗酒型的精神病。这项历时4年的研究发现,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被男女的感情关系所伤。研究显示,感情纠葛使女孩子发展成忧郁症的机会增加了三分之一。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何在美国和英国,年轻女子患上忧郁症的机会是年轻男子的两倍,而患相思病的男孩子则比女孩子有更多转向犯罪及酗酒的机会。研究同时指出,女孩子容易受感情伤害,并不是因为女孩子对男女之事较感兴趣,事实上,女孩子对男女感情的兴趣比男孩子少。

      专家发现,一个有感情烦恼的青少年,注意力会不集中,学习成绩及跟家人的关系也会变差。具体危害方面表现为在学习上注意力涣散,上课走神,精神恍惚;在思想上:冲淡对理想的追求,胸无大志;在情感上:好冲动、易转移,早恋只开花,不结果;在意志上:自制能力差,易做出越轨的事。困惑方面表现为:担心影响学习,担心家长老师知道,单相思,不知如何把握双方的关系,少数人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知如何拒绝异性等。

      由此可见,早恋既耽误学业,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早恋,其实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老问题了。老师年年讲,月月讲,家长们只要看出点苗头,就像防小偷似的监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跟踪,然而,在中学里早恋却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有些早恋学生还为“爱”使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了极大伤害,因为无知而怀孕、因为怀孕而偷偷采取极端行为。早恋,老师孩子们恋爱了,老师、家长的心就悬起来了。家庭教育其实是对小孩影响最大、最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面对孩子们的“情不自禁”,大多数家长或老师对于早恋问题一概封杀。一般地,如果学生“恋情”被发现,学校会把家长请来协助教育,但家长一般是两种反应,要不就是因为工作忙无暇理会,把所有责任往学校推,要不就是紧张得不得了,当众对孩子又打又骂。

      专家认为孩子“早恋”现象不能轻视,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全社会都有责任来面对这个问题。

      一、学生早恋发生的原因分析

      1、生活越来越富裕,食物及保健品促使学生身体的早熟。尤其是女学生在生理上比以前成熟早。

      2、学生的心理发育跟不上身体的发育速度,他们的心理上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又不知道掌握分寸,不懂得适可而止。

      3、相互吸引,由于男生具有心豁达,刚健的一面,因此许多女生之间不愿讲话就会和个别男生谈心,而女性具有温柔体贴的一面,男生在遇到一些情况时也希望得到女生的安慰,长此以往,也可能引起中学生早恋。

      4、从众心理影响,一个班只要有一两对学生早恋,如果老师不加以及时引导,就可能漫延,这主要是学生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造成的。
5、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媒体经常播放一些未成年人恋爱的镜头,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了一种深刻的印象,由追星而到模仿,最终误入泥沼。

      6、社会道德舆论对于异性间交往越来越开放。

      7、破罐破摔,有极少数中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自认为升学无望,而平时表现又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及家长的批评,于是破罐破摔,以早恋来打发时光,如此等等。

      8、相当数量的学生“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独生子女的原因致使家长对孩子包的较多,不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走出家门寻找伙伴。造成孩子孤独感较重。

      9、家庭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物质需要,却忽视了孩子对爱的渴求,对性的引导。

      10、因为有心事不合适向父母、同性说,只好找异性倾诉,慢慢就变成了男女朋友。

      11、平时没事干,无聊,就想到“恋爱”好玩。

      12、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问题少年也不断增多。在初中,从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单亲家庭子女出现了很多早恋同学。递条子、写情书、送信物、定约会,处于早恋的“水深火热”之中。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爱和家庭的温暖,他们从小缺少异性的关爱,上中学以后,随着生理的成熟异性吸引越来越强,一旦有异性对其多一份关心或照顾,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早恋,并从同龄人那里寻求安慰。

      13、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在客观上方便了中学生的单独交往。电话、电脑的普及,网吧、游戏机房、迪斯科舞厅等的诱惑,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都对校园的平静产生了冲击。

      14、传统的教育方式,现实的情况是应试教育已让老师们的精力主要放在追求升学率、分数上,老师们又还有多少精力去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去与学生沟通呢?

      15、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遇到粗暴干涉和无端猜疑,致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甚至会弄假成真,走上早恋之路。

      二、学生早恋的几大问题

      (一)早恋的发展过程

      据调查,中学生的“早恋”根据其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三种:

      单纯地对异性的倾慕。这种感情可能会发生在与之接触密切的同学身上,也可能会发生在中学生普遍认同的青春偶像上。

      第二,对异性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这种情感从发生到结束都仅仅停留在当事者一人的心里,都是在心里暗恋对方,而不会主动地去向对方倾吐自己的感情。

      第三,即是“揭开面纱”的恋爱。他们仿效成人恋爱的方式,交往密切。但同时又逃避家长、老师的“耳目”,一般为“地下”或“半地下”情景。二人的关系只有非常“铁”的朋友才知道。

      (二)早恋的几种表现

      早恋期间的学生一般有下列几种表现:

      (1)讲究打扮和发型,在异性面前表现失常;

      (2)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成绩呈下降的趋势;

      (3)沉默不语,不能按时就寝,逃避集体活动;

      (4)出现不正常的交往或来往书信明显增多。

      初恋的高峰年龄段在13—16岁,平均年龄为14.20岁。早恋的学生一部分是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异性,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和追求;另一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学习不好心理压力大,容易移情于两性交往;家庭不健全的缺乏父亲或母爱,感情饥渴,易寻求同龄人的关怀。

      (三)早恋的五大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恋爱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中学生中的“早恋”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1、普遍的特点。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早恋现象。这个“普遍”是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在有的班级中存在早恋倾向的学生甚至多达十几个。存在如此严重的早恋倾向的原因当然很多,但社会的影响应该是起决定作用的。

      5、矛盾性的特点。虽然新的时期早恋问题存在新的特点,但矛盾性还是存在的。例如大胆与害怕并存的矛盾:学生的行为虽较大胆,但还是害怕被老师与家长发现;成人化与幼稚并存的矛盾:学生的行为模仿成人,但没有责任感与义务感的幼稚心理。这些矛盾又造成了学生极为复杂的心理,给教育带来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