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事迹简写10字:如何消除机关“中梗阻”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20:24
如何消除机关“中梗阻”现象 【发布时间】 2011年8月19日 14:19         【字体】 大 中 小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医学上,“梗阻”是一种肠道多发病,表现为肠道被阻塞而上下不通。在机关,“中梗阻”现象是指少数机关中层岗位干部在行政服务过程中,居关设卡,一推二拖三刁难,使群众办事渠道不畅。“中梗阻”现象的存在,势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破坏政府机关形象,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整治“中梗阻”现象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优化发展软环境,促进经济建设。资金、资本、人才、技术可以转移,唯独环境不能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决定发展速度,环境出竞争力、出生产力。而在环境建设上,软环境往往比硬环境更重要,软环境也是资本。当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的“中梗阻”现象,就是破坏发展环境的具体表现,已经在干部队伍中、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如不及时加以改变,势必愈演愈烈,害人害己害事业。二是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层干部地位特殊,是各地、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处于承上启下、内联外接的关键位置,承担着大量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部门整体形象。只有切实解决好在中层干部中存在的“中梗阻”现象,才能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有利于改进作风、提升效能。“中梗阻”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危害极大,造成作风不实、政令不畅、效能低下。整治“中梗阻”就是要让中层干部受到思想教育,得到作风锤炼,接受工作检验,在思想观念、服务态度、工作纪律、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有改观、有突破,从而推动作风改进、效能提升。
    消除“中梗阻”现象的措施。一要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事。切实可行的制度将触到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者的痛处,是消除“中梗阻”的有力措施。要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对中层岗位的监督管理要有章可循。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结合群众、企业、基层等服务对象和领导集体意见对中层岗位作出科学评价。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率高的中层干部在提拔使用、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者要严肃查处。二要广泛公开,实施阳光作业。对办理事项应公示的全公示,包括公示中层岗位的办理事项名称、法定依据、流程等,以及收费标准和依据,每个事项的受理、办理、缴费、结果领取等四个环节不仅要做到办理人员心中有数,办事人员也能通过公示栏、互联网、电话随时查询。三要开展效能动态监察和跟踪监察。整合纪检监察机关效能监察、执法监察、案件查处和纠风等工作职能,通过明察暗访、走访座谈、发放意见征求表、民主评议等形式,开展部门重点岗位效能动态监察,发现并查处“中梗阻”问题。四要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机关以及社会监督员、人民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督合力,有序开展日常监察、民主评议、社会满意度评价。(作者 姜曦 四川省安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游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