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为是什么意思:人生的悲剧却成就了艺术的辉煌——写在徐渭和梵高之间 作者:周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26:03

人生的悲剧却成就了艺术的辉煌  

——写在徐渭和梵高之间

奉化中学       周圆  

内容摘要:  

通过对徐渭和梵高人生悲剧的了解,使我们更珍视他们辉煌的艺术。这些种种遭遇和成就,对我们后人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

徐渭 梵高 人生的悲剧  艺术的辉煌  对后世的启示

引言

在实习备课时,翻关于徐渭的《墨葡萄》文献,发现他的经历跟梵高的经历是如此的相似,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带给我们的,就是给予我们以快乐,勇敢生存下去的启示。

一、人生的悲剧  

梵高说:“芍药属于简宁(jeanin),蜀葵归于郭斯特(quost),可是向日葵多少该归我。”

他不知道,早在三个世纪以前,有一位郁郁不得志的中国人就曾经骄傲地宣布称:“青藤是我。” 这青藤,就是徐渭。

徐渭,字文清,文长,号天池,青藤,浙江山阴人(今绍兴)。徐渭成就辉煌,却一生坎坷。

A、(1)徐渭刚降生的时候,命运就捉弄过他多次:徐渭的生母是其父之妾,庶出的徐渭幼时遭人白眼的境况可想而知;在他出世不到百日时,父亲便去世,幼年的徐渭全靠嫡母苗氏扶养。14岁时,苗氏去世,不得已徐渭栖身于异母长兄徐淮处。20岁他在山阴考中秀才,而后娶潘氏为妻。(2)从25岁起徐渭连遭不幸:长兄徐淮服丹药导致中毒身亡;与豪绅士相争导致家道中落,妻潘氏患肺病不治而去世。一时间支撑他正常生活的条件纷纷失去,他置身于衣食没有着落的清贫中。直到37岁,徐渭到胡宗宪总督府为幕僚,参于抗倭斗争的策划工作,生活才有所稳定。41岁前的徐渭于功名尚未忘情,但乡试八考八落,功名确实与他无缘。在徐渭45岁时候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蕃因通倭罪被杀,其案牵连胡宗宪,徐渭以为自己也不能幸免其祸,便对生的希望彻底破灭,达到“死灰吹不起”的绝望程度。九次自杀,九次不死。此时的徐渭处于癫狂病态中,他疑继妻张氏不贞,失手致其与死,为此他在牢中度过了六年多的囚徒生活。到晚年徐渭已穷到卖书画不足度日的境地。

B、徐渭的人生旅途是坎坷的,而且被命运捉弄甚众,徐渭留在世间的诗文奇逸,戏曲卓绝,书法狂劲,绘画出众。他在科举路上的屡蹶,疯狂时的自趼,以及作品在当时的无人欣赏,种种生活的艰辛与不幸,倒使我想起另一个人,便是荷兰那个世界艺术史上最负盛名的疯子——梵高

梵高,1853年,3月,出生在荷兰格罗渥特——松丹特的一牧师家庭,16岁美术公司当职员经常下派,他用闲暇去博物馆参观,开始业余学画,同时与房东女谈恋爱——失败。精神倍受打击,工作也被辞退,两个月后有进一家美术公司,不能取悦顾客,再度被解雇。1876年,23岁,到伦敦远郊学校任法语教师,出于恻隐之心,少收穷苦学生学费,被辞退。后来到教会的一个寄宿学校教书,与教士相处和谐,他慷慨解囊把一切都给了穷人,自己住木板栅,睡地板,穿破衣烂衣。此种吃苦狂热,反而引起教会的猜忌,撤了他的职。

过了几年飘泊的日子,1880年,梵高27岁,顿悟:应作为一名画家。他决心奋进,一个画商兄弟和表兄给他帮助,但在这一期间与表姐恋爱失败,表兄与他断交,他身心受到挫磨,梵高自知学画起步较晚。1885年后,白天在美术学院人体班画模特儿,晚上,画石膏。夜晚11点半以后,在一俱乐部画画,利用一切时间画画。去巴黎结识了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塞尚,修拉。1888年,梵高来到阿尔,受印象派画家的外光诱惑。由于学了他们的用色方法,他的调色板变的亮畅了,此时他也意识到自己正在获得一种效果。因而重复一种主题,不断画下去,他最爱黄色和蓝色。他本想与高更合作,创立新画风,由于两人气质不同,讨论问题时总要发生口角,就象“两架放电的电瓶”。有一次,吵到激烈时,梵高就向高更扔玻璃杯、剃刀。第二天,梵高把自己的耳朵割下。如此一个月后,他疯病发作(据后人考证,他并非是精神病,乃是一种遗传的癫痫病,同时被忧郁症所困扰。),被送进医院。后来又转入圣雷米疯人院。他在疯人院时,经常作画,有一大堆作品。他看到婚后得了六个子女的弟弟提奥的家庭收入在日益紧缩,而自己的病又越来越严重。1890年7月27日,梵高食枪自杀。梵高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前最后十年中的后五年完成的。至于梵高在生前所卖出的作品,只有一幅油画和两幅素描,而支持他死的那一年才出现,也仅是一篇而已。

徐渭和梵高,他们的人生是坎坷的,多难的;他们在世的时候才华横溢,作品在当时却无人欣赏;他们穷困潦倒,贫病交加;他们是痛苦的。尼采认为,痛苦是增进人生价值的兴奋剂。因为有了它,便会有美的幻想来作安慰调节。痛苦愈大,美与力量的发挥也就更大。人世上遭受最深的苦恼,吃过最多痛苦的人,才算是伟大的人。那么超越自我身心的最大的界限,一生与苦恼奋斗不懈的徐渭和梵高,真可算是度过最大最忠实的人生。

二、艺术的辉煌  

     A.(1)徐渭的绘画以花鸟画为主,兼有少量的山水画创作。他的水墨大写意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观徐渭画作原迹,神气越四百年而未减,以目接读,气势如浪,挟人而行。在他的画前,你很难以沉寂之心进入他的精神世界。其画以无我无他之笔,使元气淋漓之墨,写齐变三形,抒古今之意,发愤世嫉俗之情。笔墨在徐渭手中,如晴空忽至的风云,挟雷电之势纵横广宇;如决堤之澜,翻江之水,痛快淋漓,观徐渭画,你能感觉到生命的炙热,生命的活力,以及入世不屈于俗的狂傲风骨,它有鲜活不滞的灵性。疾风暴雨般的激情和诗意的散溢,于此你可以醒悟,画虽小技,不暢神情为真小;寸心虽微,不接广宇为真微,道在动中!徐渭的画以“似与不似”为其形象的根据。他对自然物象的把握是以生命的体验和认同为根据的,故形象之为用,备形取神,他对实象概况提炼是形远离酷似而生理和神乎的暗合,又使画中之形还其全似。

(2)徐渭绘画,“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山水画丰厚润泽,满纸烟岚,册内所选的《山居图》可见一斑。人物画用笔用墨,甚至用纸都有过人处。如其画竹,破笔,瘦笔,断笔为之。不拘一格,所谓“化工无笔墨,个字写青天”。册内《花卉图卷》中的雪竹,勾画急速,淡墨浑染,雪之重压与竹之倔奇跃然纸上,令后世画竹高手清人郑板桥亦赞叹不已。再看徐渭画葡萄,藤用中峰,任意而为,转折流畅,顿挫有力。其走势状如龙蛇。叶以泼墨画出,浓淡相衬,变好万千而又自然天成。如其《墨葡萄》一幅,“不求形似求生韵”,“信手招来自有神”。叶丛之野逸,藤蔓之飘零,果实之淡泊,既有脱俗的潇洒,又有弃世的落寞,水墨的表现力至此可谓绝矣。而徐渭在画史上还以用生纸见长,生纸之于水墨,最能发挥其浑染丰富,浸渍淋漓效果,正符合徐渭肆意发挥的心态。如其画蕉画荷,多以泼墨为主,取其大块墨色的放任,但徐渭又往往以胶调墨,避免过分的渗散,得其形而纵其意。徐渭之所长也。

B.(1)梵高是谨慎而求面面俱到的完美主义艺术家,神经质的个性使他在艺术上的追求日臻完善,梵高的油画决不是表现了这个画家的不理智状态,他所记录下的一切是自身的写照,也是他心灵的真诚倾诉,梵高的艺术确实为20世纪的现代艺术家所珍视。他在绘画中所吐露的悲怆,激愤和悲观情绪,正是一个如饥如渴地在用绘画表达自己内在精神状态的形象记录,是伟大的心灵艺术。梵高的艺术在本世纪确实有它特殊的作用,他那近乎神秘的狂热与歇斯底里式的创作热情,给现代美术以很大的启迪。

(2)向日葵是梵高最喜欢画的植物。在梵高看来,这种花非同寻常,是阳光和生命的象征;同时也是他内心翻腾的火热感情的写照。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则象火苗,整幅画就象是烧遍画布的熊熊火焰,梵高自己说:“这是爱的最强光”。一生中,他画了十二幅《向日葵》,对完美艺术的追求近乎疯狂。而其中的一幅他认为卖500法郎应不为过,那是1888年。在整整一个世纪后的1987年3月,《向日葵》在伦敦拍卖所得是他估计的398500倍,2.19亿法郎。几年后,他的《蝴蝶花》是3亿法郎。但是梵高已全然不知。与其说这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肯定,倒不如说是艺术史上的一个大恶作剧。跟青藤一样,梵高也受尽了与他同时代的传统画师的嘲弄。

据说说当时在布鲁塞尔举办的一次二十人画展上,有一位名叫歌德鲁士的宗教题材画家甚至不愿把自己的作品与梵高的《向日葵》并列展出,而最终退出画展以示抗议。《向日葵》则是他“感恩的象征”。 梵高曾经自信,但他那脆弱的心灵却承受不住信念被嘲弄的折磨,还有高更对他的压抑。困顿之中,他居然割掉了一只耳朵。他的遭遇与徐渭是如此的相似。绘画史上,梵高因深受日本版画的影响,大胆的应用了色块的渲染力而使他的作品光彩照人。在他把原始的沸腾着的情感之火渲染在画布上时,总能以理性的认识和高超的技巧加以控制。从而使他奔放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具有一种内在的秩序感。而徐渭的绘画精神则跟后来西方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相似,“不求形似但求生韵”,运笔奇肆狂放,势若飓雨疾风,纵横睥睨,以水墨写意抒发胸中的悲愤,每画必题,每题必诗。画面又追求水墨淋漓的效果,不拘泥于物象。

如果谈及明代文学艺术,迈过徐渭,便不成完论。梵高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个性的画家,是西方现代画坛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之一。这倒不单单是徐渭的泼墨大写意技法对后世影响甚大,梵高那狂放的色彩,激情洋溢的笔触使后人被深深打动,里面更有他们一生坎坷的际遇对后世的启示。

三、对后世的启示  

     梵高,徐渭是天才,是狂徒,是悲剧的主角,一个艺术家,当他以毕生之力搏斗时,所展现的就会跟他的意志相反,世事都是属于悲剧性的,因此产生了艺术的根本问题。由于跟社会形成对立状态,而使自己陷入绝境时,那一方面就代表了悲剧的发生,同时那也是我们天才与精力发挥的极致。就因为这样的道理,悲剧可以说是一种精力与天才的化身。他们带给我们的,就是给予我们以快乐,勇敢生存下去的启示。

     以上写于他们的很多相同之处,由于徐渭是生活在明朝(1521-1593)的中国,而梵高是生活在清咸丰(1853-1890)的欧洲荷兰。由于东方文化的底蕴不同,他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从第一部分人生的悲剧中,就可以看出徐渭的遭遇比梵高的经历更曲折一些,我在想假若他们没有这些遭遇,徐渭会怎样?梵高会怎样?也许,徐渭的成就会更大,梵高也许不会去学画。这也是我们后人的一种猜测,假若的话就没有现在的美术现状。还是让我们回头来看看他们在绘画精神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精神比较  

1.西方绘画的主要精神:模仿的方式和数学逻辑构成了西方绘画科学的再现客观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大斗争。梵高的大多数作品都体现了单一,醒目,轮廓分明的简化色彩效果。例梵高的《星月夜》是一幅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的作品。画家以奔放的类似火焰般的笔触,描绘了夜空中奇特月亮和星星。那一大片陷入蓝色和黄色的旋涡之中的天空,好象已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种扩散,使人头昏目眩。

2.中国美学审美观照的方法:它把人们的审美向度完全移至心灵世界中。因此,中国绘画与西笔绘画重视反映客观真实不同,它只还求抒写和寄托主观的感情,使绘画成为心灵的观照,所谓“夫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杨雄《法言》)“画之为说,亦心画也。”(朱带语,见朱存理《铁网珊瑚》静观带出了中国画的美学风貌,中国画家的画不关心对象的数理形式——几何比例,色彩光线和物理时空,而是把自己化入宇宙万物之中。去体味道之浑涵汪茫,悠悠无限和提净自我的胸怀。心灵的深重与美的观照是同步的。中国是封闭式的,自我满足的,它不要求动而要求静。徐渭的画,人们被其淋漓鲜润的墨韵,气势奔放的用笔所震惊,所吸引而深深赞叹。例如《杂花卷》纸连十幅,作水墨花木十三种,分别为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瓜,豆,紫薇,葡萄,芭蕉,梅花,水仙,竹。打破自然时穹的限制,撷四时之精英,集万里于一图,其落款想本身便充溢着强烈的表现意味,突出了主观思想情感对于绘画对象的支配地位,那纵横睥睨,随意挥写,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的磅礴气势和开阔境界,更是追求个性的解放的形象化体现。丰润的牡丹,饱满的石榴,淋漓的莲叶,孤傲的霜菊,挺洁的寒梅,种种画面形象所焕发的笔情墨趣,有轻有重。有冲画外,不见首尾,则如虹贯天,如水行地,收到了振兴全局,涵泳细节之功,居于画卷中段而稍偏后的葡萄,黛叶翻飞垂云雨,老藤腾空如旋龙,颗颗明珠,脉脉新蔓,纷纷攘攘,风施电骋,形成了一个高潮,一个热点。这横长的巨构,是墨的世界,笔的海洋!勾,点,垛,泼,破,醒,化,喜,怒,愤,怨,悱……数不尽的点和线,形和色,灵和肉,在其中啸傲徘徊,奔腾踊跃,或如骇浪,或如烈火,或如轻云,或如堕石,有力量的冲突,有声音的交响,更是血和生命的迸发!

3.中国古典艺术的表现性和西方艺术的再现性

中西,这两种绘画作品,其实是无法拿出来一起比较的。他们的存在有各自的存在价值,但我感觉徐渭的画更含蓄,更具人文气质一点,它意境更深远一点,一般人更难读懂一点。梵高的画更直接更表象,色块的叠加,物化的形象。更使人易读懂一点。为什么他们有如此的区别?中国古典的偏于表现的艺术,侧重在时间中流动,追求心理的时空,西方古典的偏于再现的艺术,侧重在空间中展开,追求逼真的自然时空,绘画本是再现艺术,但中国的画亦如诗乐。追求动(视点角度的游动)而不局限于静(视点的固定),追求诗意的心理的结。中国的古典艺术几乎都是遵循诗意的情感的逻辑,西方古典绘画则刻求形真,逼肖原物,讲求严格的“透视法”。追求立体化。其他艺术也是遵循客观事物本来逻辑。

4.西方艺术的外拓性与中国艺术的内敛性

徐渭的“战线”比较长(涉及领域)

徐渭这座烟云流布的奇异雄峰,是建立在诗文的奇逸,戏曲的卓越,书法的狂劲,绘画的叱纵等综合成就上的。他是一代通才的象征,只要他愿意,信步走向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摘冠而戴,占据这个领域的顶峰。

他的绘画章法潜移默化的被他音乐家的素质所影响。徐渭艺术的本色,是天才,性灵争取自由的表白,是生命能量不失节度的放纵,其表现性基于书法性,其象征性基于书写性,其象征性基于文学性,而贯穿其中者,如袁宏道所说:“胸中有一种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之悲”(《徐文长传》)。正是这股梗慨之气,使徐渭的作品蕴含冲动,充满“生意”,为后世倔强不驯求新求变者所佩服,以致板桥愿为“门下走狗”,白石原为“磨墨理纸”。 徐渭是一个证明,证明艺术和生命体验的深刻联系,证明艺术抵抗世俗,突破传统的必要性,说到底,艺术不过是关于人,关于人的个性的证明。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关于历史关于时代的证明。

而梵高虽用笔再现了物,再现了自己的思想,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但他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似乎少了一点,虽然他也爱读《圣经》,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深受西方宗教性的影响。这也许就是西方艺术的外拓性与中国艺术的内敛性。

西方艺术外拓性:利用透视学,人体解剖学和一切当时咳利用的科学方法,力求在绘画上制造出对象世界的真实面目来。中国艺术的内敛性,指向内部精神的文人画。许多人致以求,“萧散简远”,“ 冲淡平和”。传统的文人画,大多利用有限的题材,相对单纯的水墨形式,或通过“形”“意”和谐的情景结构,或通过含而不露的象征形象,或通过外朴内丰的程式与书法功力。为欣赏者提供出蕴含“象外之象”的画面,让人从中体味出无穷的“韵外致”来。

徐渭是比效长寿的。徐渭(1521-1593)活到七十二岁,梵高(1521-1593)活了三十七岁。徐渭晚年,已穷到卖书画不足度日的境地,数千卷书因此变卖一空,加之老病缠身,腹不能进谷物,终日以蒸糖梨吃。他在凄惨的境况中与世长辞。而梵高自己心想,他早以无法忍受这种生命风波的摧残,于是选择了死, 他的死是从生存中获得解放。

徐渭,梵高,他们在美术史上对于后世的影响可谓深矣。但是他们在世时,则是穷困潦倒,贫病交加。他们并不为当时的社会所垂青,唯有“自以为是”的信念使他们的艺术理想超乎于社会之上,他们的人品才学为后人所理解。伟大的艺术家们不是生活在他们所处的年代,却生活在他们逝去之后的岁月中。这是艺术的不幸,抑或是大幸,我们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