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你崩了txt百度云:肖像描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8:32:15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 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基本简介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主要是脸部)进行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五官或者其不同时期的变化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表达作者文学创作的主旨。好的肖像描写,不仅仅是用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还应该通过人物的外在形象为我们展示出他的思想、性格和气质。写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以下几点

描写技巧

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4)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5)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6)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7)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8)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9)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10)要有顺序。 

描写要求

    1.有序

  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行。如果写了眼睛,接着写头发,又写嘴巴,再写眉毛,而后写鼻子——这种描写不管写得多好,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 

    2.和谐

  这要求所写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比如一位考生在写其中一个小姑娘的眼睛时,这样写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顾盼生辉。望你一眼,便有万千情种。可以说,这个眼睛写得很美,但是如果这样来写一个小姑娘这是不合适的。 

    3.研究性格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第一位好动任性,看问题简单片面;第二位文静懂规矩,能全面地看问题。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描写外貌时就显现这些性格特征。 

    4.抓住关键

  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初到鲁家: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再到鲁家: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这几处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5.细节突出

  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 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 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6.用词准确

  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总而言之,外貌描写要为刻画性格、塑造形象服务。以形写神是外貌描写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使笔下的人物和谐有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描写。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

描写方法

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   

1、简笔勾勒特征、运用修辞手法;   

2、寄托作者爱憎的思想感情;   

3、借助他人眼睛;   

4、相关人物对比;   

5、一人几幅肖像;   

6、结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写要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描写原则

    “

  准就是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实可信。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因素影响。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人的年龄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少年儿童天真可爱,青年人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这一些无不反映其人生的自然规律。   当然人的的习惯不同,也往往显出不同的特征来。如吸烟的人仿佛缺少了门牙,还不时透出烟草气味;不吸烟的人则牙齿洁白。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的描写出来。 

    “

  精就是精心选择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使人物形象精确鲜明。   世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外貌中精心选择其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其它的可省略不写或一笔带过,使人物外貌更精确鲜明。   有时候,我们根据手头素材的实际情况,或为了某种表述的需要,可把外貌描写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如写爷爷的手,硬而裂开许多道口子,虽难看却是勤劳的见证;帮我编玩具,又透出灵巧。这样写了往往会使勤劳而机灵的爷爷跃然纸上。   我们精心选择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加以精确地描写,往往能写出新意来。 

    “

  深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的深度。   我们描写人物外貌,要着重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点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达到神似的境界。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写作的顺序,选好写作的角度,无论前后左右,正视侧视,仰视俯视,近观远看,哪个角度最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就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还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来。 

描写要点

    抓住特征

人物的外貌千差万别,两个人长得再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地方千差万别,抓住特征就是 要写出这个千差万别。 

请看下面的题目和例文: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 坏地方!为什么?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 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 ” 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对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   

分析:一对孪生小姑娘,长相应该是很相似的,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也是服饰一样,从 她俩的语言推测,年龄不超过十岁,性格也天真活泼,但即使是孪生姐妹,也不会一点 区别也没有,或在长相、或在性格总会有点差异。所以,这道题,既写出他们的同,又写出 她们的异,还要体现出年龄、性格等特征来。   

例文: 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 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 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 而响亮。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像两只美丽的蝴蝶,追逐、嬉戏在芬芳浓郁的玫瑰 园 作者从眼睛、鼻子、脸形和服饰上写出了两人长相与性格的不同之处。 

    符合人物身份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会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这些能表现人物特征 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这一个的重要方法。如孔乙己的长衫,少年闰土的 银项圈” ,中年闰土的松树皮一样的手掌等。 例:汗水淋漓不止。黑色的汗水,带着带着黑色的煤尘,沿着铜黑的脸膛,渗如了黑色 的纹沟;乌黑的大手攥着油黑发亮的车把;黑色的躯体,拉着黑色的煤车 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送煤老汉……陈军《生活的浪花》 ) 他(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 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展示人物性格

  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肖像时要善 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肖像特征来写。   例: 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老扬)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 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半斤重。 (赵树理《老扬同志》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时长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特写式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呈现在读 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 ……正在这时候,那位褴褛的广东人,又在湖边吹起了笳笛,他拖着一双泥污的脚,鼓 起了双颊,轻巧地运用着他那多节的手指,一面走一面吹,不管他的衣杉已经湿透,那雨如 珠般饰着他的斑白的头发。 (选自黄药眠的《笳笛》 ) ……直到今天,我仍说不清马先生的年纪。给我们授课时,我就觉得他的年纪很大了, 因为他已经谢顶,清瘦的脸也不光坦;但他穿着米色绸衫、浅色卡叽布西裤,亮洁的三接头 皮鞋,特别是镜片后面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又使他显得非常年轻。 (选自母国政《我的中 学语文老师》 ) 阿九是个女孩子,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 …… 阿九柔软的长发上爱扎着不同颜色的飘带,但大家从不觉得这是在刻意修饰,仿佛这只 是一根彩色的头发。她脸部的轮廓很细腻,皮肤白而娇嫩,高高的鼻子,嘴很小总很湿润, 眼睛不大,却给人一个眯起眼笑的糖娃娃的感觉。…… 

    漫画式

  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对人物的肖像特征作幽默、诙谐的描绘,让读者对人物特征能够心 领神会。   例: 我们这样修福为善的人家,却偏偏的的确确地出了个搅天搅地的活宝——小我五岁多的 弟弟刘大海。仅他的外型就足以让我蒙受不白之冤,因为大海一点也不象大海,而是小眼睛、 小鼻子、小嘴巴、小个子,瘦得的确正看有点像铅笔,倒看像张挂历” ……(选自佚名《活 宝》 ) 郑里力是我小时后的同学,剃着一个小平头,一对小眼睛里充满了狡猾的神情,喜、怒、 哀乐在他脸上无法显露,但他内心潜藏着很深的奥秘。他人很瘦,看上去像一根干柴,衣着 也跟别人不一样,不是肩上镶一块皮,就是裤腿上镶一个三角形。…… 

    浮雕式

就是在立体展示所写人物各个侧面的基础上,在调动起读者一定的审美期待的基础上, 抓住人物在一瞬间表现出来的极富个性的、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貌特征,加以刻画使 你所写的任人物像浮雕一样定格在读者眼前。   

例: 彭德怀速写 丁玲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 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命令去死! 我们就 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的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 ” 这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着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 隐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 前方担任前敌总指挥的工作。 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的布的表面上,薄薄浮起着一层黄的泥灰和黑色的 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适宜,不过在他似乎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 常有许多被寒风所吹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睛转动, 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的顽皮。还有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 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每一遇到一些青年的干部或是什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 些昂昂的心都在他的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温柔起来了。   

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着玩笑,说 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烦的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恳切 地显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这些听着的人便望着他,心在那些话里沉静了起来,然而同时又 更奋起了。但一当他不说话沉思着什么的时候,周围便安静了,谁也惟恐惊扰了他。有些时 候他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虽然在生活上是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了批 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的。 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它们,听老百姓讲家里的事,举着大拇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 摇晃着说: 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那些嘴上长得有长胡的也会拍着他,或是将烟杆送到他 嘴边,哪怕他总是笑着推着来拒绝了。   

后来他走了,但他的印象却永远留在那些简单的纯洁 的脑子里。 例文 山巴佬 他从远远的大山窝里来。 他很瘦,黝黑,但结实。一条明景蓝裤子,膝盖前两只眼睛” ,很显眼。第一次的寝友 见面会上,他讷讷地说: 我从山窝里来。 ” 他好象挺爱收拾,每天早晨把寝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在此之前他会头冒热汗,满脸通红 地从外面回来,我猜他也许是练气功去了,要不就是趁早看街市新鲜,也难怪,山里人吧。 因此谁也不注意他。大伙儿叫他山巴佬” ,他不吭声,只是笑。 迎校庆搞大扫除,天不凑巧——下雨了,阴沟里的垃圾泡在水里,泥糊糊的。大家把扫 帚伸到沟里,往一处扫。沟里的一头马上臃肿起来。没有铲,垃圾勾不上来,怎么办?大家 光看着,不说话,读书做题目,咱们中,有的是里手,可就是这么点事,给难住了。雨下得 很得意,打在头发上,衣服上,肆意的戏弄着。过道上响起了三年级学生敲打饭盆子的声音。 肚子里闹得厉害,有人扛起了扫帚,转身要走,忽然,一条有两只眼睛的明景蓝裤子跃进了 沟里。是他!——山巴佬。他卷起了袖子和裤管。深秋了,风吹得树儿哗啦啦地响,山 巴佬搂起一把把垃圾往簸箕里丢。满了,一簸箕;又满了,两簸箕……大伙儿冻得嘴出唇发 抖,可他的脸依旧发红,就像早晨从外面回来。垃圾搬完了,他跳了上来。大伙儿拍着他的 膀; 好样的他不说话,只是微微地笑了。   

星期三要开校运动会。 五千米谁跑?体委站在讲台上喊哑嗓子敲烂讲台,无人答话。 我班跳舞、演讲倒是很有几个头面人物,五千米这种苦活就都敬而远之了。 我试试。 一个 很小的声音像从鼠孔里钻出来,但很有力,因而大伙儿听得很清楚。是他,——乡巴佬。他 能行吗?瘦精精的,风能吹倒。 转眼星期三到了。短跑我班战绩平平,体委也只得了个铅球第二名。轮到五千米了,体 委有气没力地说: 吧,山巴佬,跑最后也不打紧,只莫摔倒了,咱班的女士都躲到阅览室去 了,没人扶你起来。 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叭! 枪声响了,十几条粗壮的大腿向前冲去,他 果然跑在最后,不过像没事儿一般。加油声震天响,只是听不到我班的金嗓子。看在同寝室 的份上,我坚持看下去。一圈过了,他仍是最后一个,体委平金平静地说: 甭指望母鸡打鸣。 你还是替我起草一份辞职声明吧, 我混不下这个体委了。 两圈过了, ” 他赶上了一个, ” 有人 了一声,三圈了,他又赶了两个,体委站起来伸长了脖子。四圈,五圈……他不断地把对手 甩在后面。我发现敝班那群公主们都挤前面来了,加油声响彻云霄,他准是听到了,越 跑越快,终于冲到了最前面。他依然脸色红红的,头上冒热气,就像他往常清早从外面回来 那样轻松。最后冲刺了,他越跑越快。冲了红线了,不待我们围上去,他一屁股坐在地上, 望着公主们傻笑。 等他歇过劲来,我说:山巴佬,你怎么这么能跑?他笑了笑说: 上初中,每天三十里山 路,今天只算个零头。 他拍了拍膝盖上那两只眼睛的灰尘,脱下鞋提着,很是惋惜地说: 本不该穿鞋子跑的,怕你们笑我山巴佬。 ” 谁还敢笑你呢,啊,山巴佬。 简析: 简析:本文善于运用精当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作者只用了 22 个字,就使一位憨厚、朴实的 山中小伙的形象跃然纸上,用笔极其经济。 写其生活质量之差, 写其劳作奔波之 累, 结实写其经受磨炼的能力之强。最有特点的是作者描述他的衣着: 一条明景蓝裤子, 膝盖前两只眼睛’ ,很显眼” 。   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但这样写非但不给人以累赘之感,还恰 到好处的表现了人物。 

经典描写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 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   

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祥林嫂)   

一头金发、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 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居里 夫人) 

总结

  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 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 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 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 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 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 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 却心毒手狠。   当然有时,通过面部特征的描写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例如鲁迅笔下的范爱农,白眼球多,黑眼球少,看人总像是在藐视。就把范爱农的性格体现出来了。 肖像描写不一定要用很多语言。语言够简练,精准,才能写出好的肖像描写文章。

肖像描写片段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 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技巧

(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4)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5)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6)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7)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8)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9)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10)要有顺序。

    她们是六个美丽的孩子,而她们之中那个顶小的要算是最美丽的了。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

    描写的方法

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   

1、简笔勾勒特征、运用修辞手法;

2、寄托作者爱憎的思想感情;   

3、借助他人眼睛;  

4、相关人物对比;   

5、一人几幅肖像;   

6、结合其它技法。

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 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 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 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 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 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 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 却心毒手狠。   

当然有时,通过面部特征的描写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例如鲁迅笔下的范爱农,“白眼球多,黑眼球少,看人总像是在藐视。”就把范爱农的性格体现出来了。 肖像描写不一定要用很多语言。语言够简练,精准,才能写出好的肖像描写文章。

                                     ——安徒生《海的女儿》

    在尤兰的一个小市镇里有一个寒微的人家,里面住着一个信仰着犹太教的穷苦女佣人。她就是萨拉。她的头发像乌木一样黑;她的眼睛深暗,但是像所有的东方女子一样,它们射出明朗的光辉。她现在虽然是一个成年的女佣人,但她的脸上仍然留下儿时的表情——单独坐在学校的凳子上、睁着一对大眼睛听课时的那种孩子的表情。

                                     ——安徒生《犹太女子》

    那小孩从翠翠估计也将十三四岁了,神气却很娇,似乎不曾离开过母亲。脚下穿的是一双尖头新油过的钉鞋,上面沾污了些黄泥。裤子是那种泛紫的葱绿布做的。见翠翠望着她,她也便看着翠翠,眼睛光光的如同两粒水晶球。有点害羞,有点不自在,同时也有点不可言说的爱娇。

                                     ——沈从文《边城》

    她那副模样是这样的:她的头发是红萝卜色,两根辫子向两边翘起。鼻子像个小土豆,上面满是一点一点雀斑。鼻子下面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嘴巴,两排牙齿雪白整齐。她的衣服怪极了,是皮皮自己做的。本来要做纯蓝的,后来蓝布不够,皮皮就到处加上红色小布条。她两条又瘦又长的腿上穿一双长袜子,一只棕色,一只黑色。她登着一双黑皮鞋,比她的脚长一倍。这双鞋是她爸爸在南美洲买的,想等她大起来穿,可皮皮有了这双鞋,就不想要别的鞋了。

                                     ——林格伦《长袜子皮皮》

    伊丽莎白——也就是人人叫她“贝思”的——是一个脸色红润、头发光滑,眼睛闪亮的女孩,神态羞答答的,声音也怯怯的,那一副安静的神情难得让人打扰。她的父亲管她叫“小安宁”,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她好象生活在自己的快乐天地里,只有在与她信任并喜欢的几个人相会时,她才敢从她的天地里跑出来。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

    十五岁的乔又高又瘦,皮肤黝黑,使人联想到一匹小马,因为对于她碍事的四肢,她从来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又一张坚毅的嘴,一个好笑的鼻子,一双犀利的灰眼睛,这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时而厉害,时而好玩,时而沉思。她浓密的长发是她的美丽之处,但总是被她束在发网里,免得碍事。乔肩膀滚圆,手大脚大,穿的衣服看起来过于宽大,她还带着不安的神情,这是一种快长成妇人却又不喜欢这样的小姑娘特有的神情。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

肖像描写精典片段欣赏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孙犁《芦花荡》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斯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微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老舍:《骆驼祥子》

    至于体格,他身高五尺,臃肿,横阔,腿肚子的圆周有一尺,多节的膝盖骨,宽大的肩膀;脸是圆的,乌油油的,有痘瘢;下巴笔直,嘴唇没有一点儿曲线,牙齿雪白;冷静的眼睛好像要吃人,是一般所谓的蛇眼;脑门上布满皱裥,一块块隆起的肉颇有些奥妙;青年人不知轻重,背后开葛朗台先生玩笑,把他黄黄而灰白的头发叫做金子里搀白银。鼻尖肥大,顶着一颗布满着血筋的肉瘤,一般人不无理由地说,这颗瘤里全是刁钻捉狭的玩艺儿。这副脸相显出他那种阴险的狡猾,显出他有计划的诚实,显出他的自私自利,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和他唯一真正关切的独养女儿欧也妮身上。而且姿势,举动,走路的功架,他身上的一切都表示他只相信自己,这是生意上左右逢源养成的习惯。所以表面上虽然性情和易,很好对付,骨子里他却硬似铁石。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鲁迅笔下的肖像描写技法

    肖像描写是指人物的容貌、体态、神情、服饰等外貌特征的描写。人物的肖像描写是写好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人物的外貌特征往往与人物的职业、教养、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程度和性格特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给读者以人物形象的立体感,而且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从而显示出此人物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物的独特个性来,使人物生动形象,跃然纸上。作家鲁迅很注重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下面,就鲁迅作品中人物的肖像描写谈谈鲁迅笔下的肖像描写技法: 
    一、 工笔描绘法。 
    在小说《故乡》一文中,作者鲁迅就采用此法刻画中年闰土的形象。文章写到“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是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本段文字着意描写了闰土的灰黄的脸色、深深的皱纹、红肿的眼睛、破毡帽、极薄的棉衣、粗糙的手,通过与少年闰土的比较,形象的刻画出中年闰土,饱经忧患,极度贫困,整日在磨难中挣扎的情形 

    二、 简笔勾勒法。 
    作者在小说《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采用此法。文章写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在这里,作者只是了了几笔就勾画出了一个穷困潦倒、懒惰、买弄斯文而又身份特殊的孔乙己的形象。 
    三、 描绘眼睛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在很多作品里作者也很注重描绘人物的眼睛。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就用了此法。如:当酒店里喝酒的人嘲笑孔乙己偷了别人的东西时,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当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时掌柜和他的对话,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以上两处对眼睛的描写,刻画出孔乙己当时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情,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另外鲁迅作品中像对祥林嫂的眼珠、康大叔的眼光、范爱农的眼神的描写也都形象传神,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 突出特征法。 
    写人物,要突出特征,这样写出的人物才有个性,否则,就会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例如: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抓住了孔乙己穿着上的特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一“长衫”就突出了孔乙己迂腐、买弄、死要面子的特点。在小说《故乡》一文中,作者写到少年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样就写出了少年闰土天真、活泼,同时又写出了他的家人对他的疼爱。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刻画藤野时,抓住了藤野先生“黑瘦”的特点来刻画藤野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特点。 
    五、 夸张描写法。 
    有时候文学作品里,适度的夸张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起到重要作用。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中,写到“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以上对杨二嫂的描写,夸张的写出了杨二嫂的身材形状,为刻画她尖酸、刻薄、自私的没落小市民的形象做好铺垫。再如: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也是采用了夸张描写法。作者用夸张、幽默、讽刺的语言刻画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六、 比喻描写法。 
    生动的比喻在刻画人物是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鲁迅在《故乡》一文中,用“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来写中年闰土的手,这一比喻就形象的写出中年闰土的劳碌与艰辛;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个比喻来刻画中年闰土的麻木与无奈;用“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这一个传神的比喻刻画中年闰土神情呆滞与精神麻木。

    肖像描写精彩片段

片段一:这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圆脸蛋润润的,双眉修长,两眼闪动着爽直的、热乎乎的目光;老是未言先笑,语言也带着笑,像唱歌似的。她走路时把身子的重心放在足尖上,总像要蹦跳、要飞。一眼就可以看出,她是个纯真而欢乐的女孩子,奇怪的是她那过分素净的打扮,与她的性格很不相称,也和那些爱漂亮的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

片段二:姐姐十八九岁。由于奔跑和焦急,圆圆的脸上渗出了汗珠儿,仿佛一个沾着露水的熟透的苹果。她的两只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亮晶晶的,闪耀着聪敏、慧巧、活泼和刚毅的光芒;秀长的睫毛,好像清清的湖水旁边的密密的树林,给人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感觉。 片段三:车厢里,一位高挑个儿的姑娘,依窗眺望。她结实,健美。微微卷曲的黑发拢在脑后,扎成两绺,轻巧地垂挂着。深红色的运动衫领子,悄悄地露出深蓝色的外套。可以感觉到,这个姑娘的身上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大家的眼光无形中被吸引了过去,成为一个焦点,聚集在她的身上

肖像描写的主要功能

一、反映社会环境

她的脸是瘦的,她的声音是尖的。她在二十五岁上,人家看成四十岁。她一上五十,就看不出年纪有多大了。她永远不出声,身子挺直,四肢的姿势有板有眼,好像一个木头人,以一种机械的方式动作。([法]福楼拜《一颗简单的心》)[赏析]作者描写的全福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形象。她的瘦,她的早衰,她的默不作声、逆来顺受,她的机械动作,都形象地告诉读者:社会的压榨夺走了她的一切,惟一给她留下的,只是时时凄苦的“一颗简单的心”。这段文字与鲁迅在《故乡》中对老年闰土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揭示人物身份

四凤约有十七八岁,脸上红润,是个健康的少女。她整个的身体都很发育,手很白很大。过于发育的乳房很明显地在衣服底下颤动着。她穿一件旧的白纺绸上衣,粗山东绸的裤子,一双略旧的布鞋。她全身非常整洁。举动虽然很活泼,因为经过两年在周家的训练,她说话很大方、爽快,却很有分寸。她有一双大而有长睫毛的水凌凌的大眼睛,能够很灵敏地转动……当她笑的时候,牙齿整齐地露出来。天气热,鼻尖微微有点汗,她时时用手绢揩着。她很爱笑,她知道自己是好看的。(曹禺《雷雨》)[赏析]丰满的形体,红润的脸色,很白很大的手,略旧的布鞋,纺绸裤褂的整洁淡雅,活泼大方、爽快爱笑的神情,用手绢揩汗的动作都告诉我们:四凤不同于弱不禁风的大家闺秀,又不是腼腆羞涩的小家碧玉,与缺衣少食、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农家少女又有区别,她是个出身于劳动者家庭,在大公馆做工当仆人,美丽纯真但又不谙世事的少女。

三、折射性格特征

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杨沫《青春之歌》)[赏析]人物的穿着爱好、气色神态往往是性格特征的外在表现。作者善于捕捉特征,集中一点略去其余,一个“白”字反复出现六次,折射出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纯真无邪、文雅恬静又不无矜持的性格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暗示作品主题

梅躺在棺里,只露出一张脸。依旧是,眼睛微微闭着,嘴唇微微张开,像要说什么话,却来不及说出来。(巴金《家》)[赏析]作者惜墨如金,只写“眼睛”和“嘴”,却传达着丰富的题旨信息:梅在离开人世时,她的眼睛是“微闭”而不是紧闭,因为她要怒视黑暗社会的魑魅魍魉;她的嘴还“微微张开”,因为她对迫害自己罪恶世界有太多的怨,太多的恨,她要诉说,她要控诉!

学习了名著中肖像描写的主要功能后,我们还应进一步鉴赏名著中肖像描写的艺术手法。

一、前后对比

    这个女大学生看起来真像一个小姑娘。她小巧的身子,瓜子型的脸儿,一头乌黑透亮的好头发,短短地剪齐在耳垂下。她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安静得像一滴水。……她变得多么衰老了啊!原来漆黑的美发已夹杂着银丝,原来润泽的肌肉已经松弛,原来缎子般光滑的前额已刻上了皱纹。那嘴角,那小巧的嘴角也已经弯落下来。啊!她的生命似乎也已像耗尽了最后一滴油的灯芯,只剩下微弱的光和热了。(谌容《人到中年》)[赏析]十八年来,陆文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艰辛的生活使她由一个文静而不失活力的小姑娘变成了头发花白、面容衰老、生命垂危的医生兼病人。两幅对比鲜明的肖像画接通了小说的主题:切切实实地关爱中年知识分子,刻不容缓!

二、侧面渲染

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法]小仲马《茶花女》)[赏析]作者没有细描,只是从侧面描述了观众和演员争相观看的“骚动”,玛格丽特的美貌便给读者留下了宽广的想像空间。这种笔法,同汉乐府诗《陌上桑》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反应写罗敷之美,异曲同工。

三、工笔细描

宝玉早已看见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见礼。归了坐细看时,真是与众各别。只见,两弯似蹙未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红楼梦》)[赏析]工笔细描,字字入微。既有眉、目之状,也有两靥之态;既有动、静之喻,也有体、质之比;既突出美丽多情的性格,又暗示了以泪洗面的遭遇,写出了林黛玉这特定的“这一个”。四、简笔勾勒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茹志鹃《百合花》)[赏析]抓住鼻、眉、刘海、穿着的特征,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幅农村新媳妇美丽、朴素、清纯的肖像画。

五、重笔反复

    他脸上的紫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气来……吴荪甫很暴躁地回答,脸上的小疱一个一个都红且亮起来……他脸上的紫疱有几个轻轻地颤动,他额上的细汗珠渐渐地加多……(茅盾《子夜》)[赏析]反复写紫疱,既突出外貌特征,又作为描写吴荪甫情绪激动的辅助手段,使读者如见其人。

肖像描写中的常见病

    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心情、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对人物肖像作恰如其分的描写,有助于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文章主题。但是,在平日写作中,有些同学却常犯如下毛病:

  一、肖像描写纯属多余

  写人物,常常用到肖像描写手法,但并不是说对所有人物都要来一番肖像描写。请看学生习作《游大泽山》一文中的一段描写:

  我们来到山脚下,眼前出现了三条上山的羊肠小道。到底哪条通向最高峰——歪歪嘴呢?正在我们不知往哪走的时候,从山上下来一位老大爷,手里领着一个小姑娘。那老大爷,两鬓如霜,古铜色的打皱的脸核桃皮似的,一双向里凹陷的眼睛闪着有神的光;那小姑娘,红朴朴的脸,就像一只大苹果,用红绸扎起来的两只小辫儿,向上翘着,怯生生地躲在老大爷的身后边,两颗乌亮的眼珠看着我们,滴溜溜地转。我们向老大爷打听通向歪歪嘴峰的路是哪条,他用手一指,说:“喏,右边那条。”我们谢过老大爷,又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这篇文章,重点应写游山的经过和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至于半路向人打听路,则是非常次要的情节;因打听路而出现的人物也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因此,上面这段文字中对老大爷和小姑娘的肖像描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些描写与文章的主题无关。

  二、肖像描写太多太细

  有些同学描写人物肖像时,从头到脚细描细写,眉毛胡子一把抓。他们错误地认为,肖像描写越细越好。殊不知,写得过多过细,根本抓不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往往给读者以芜杂臃肿之感,因而显得单调刻板、浅薄平庸,甚至有形无神,读来索然无味。例如《一堂生动的语文课》的肖像描写:

  ……讲台上这位年过半百的语文老师,矮矮的身材,胖胖的体态。上身穿着深灰色茄克装,下身穿着蓝色西式裤,脚蹬一双“双星”牌中老年旅游鞋。他的头发已经花白,向后抿着;脸上刚刮过的胳腮胡子茬儿青乎乎的;宽阔的前额上,皱纹清晰可见;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幅眼镜;嘴角上,总是挂着微笑。他环视了一下教室,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

  这篇文章,应当扣住“生动”二字,表现老师讲课的独特而科学的方法,赞扬老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改革精神。因此,对老师的肖像,只要作几笔简单的勾勒,也就行了。像上面的肖像描写,从“上身”、“下身”、“脚上”写到“头发”、“脸上”、“前额”、“鼻梁”等相貌,真是细而又细,面面俱到,结果使人物形象毫无特点可言,读来味同嚼蜡,焉能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三、肖像描写千人一面

  不同的穿着打扮和相貌,能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反过来,不同思想性格的人,其穿着打扮和相貌也往往不尽相同。我们必须根据人物的思想性格,写出人物肖像的典型特征。但有些同学描写人物肖像,往往是一样的打扮一样的相貌,就像“克隆”出来的,根本看不出人物肖像的个性特征。如写武士,都是“虎背熊腰”,“声如洪钟”;写美人,都是“瓜子脸儿”,“柳眉杏眼”,“樱桃小口”;写老教师,都是“两鬓斑白”,“皱纹刀刻似的”;写小姑娘,都是“梳着羊角辫”,“穿着花衣服”,“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如此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岂不是违背了生活真实?又焉能表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独特性?

  要避免肖像描写的常见病,除了要明确描写肖像的目的和技法外,最要紧的是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人,努力捕捉不同人物的肖像特征。只要留心观察,再多做些肖像描写的练习,我们就一定能写出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和文章主题的形神兼备的人物肖像。 (孙鹏霄)

肖像描写的方法

众所周知,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个性特征,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恰如其分的进行肖像描写,有助于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形象。
  下面结合我的经验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来描写。
  写肖像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揭示精神世界,增强艺术魅力。好的肖像描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能通过最简洁的话语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想必读了著名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的朋友至今回想起来,对“我的老师”蔡芸芝先生,还会留有深刻的印象吧。她的“美丽”应该能够过目不忘吧。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有一句“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一颗美人痣,就足以写出了蔡芸芝先生的美丽,让我们永远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如果要对同一个人做多次肖像描写,除了要突出每次所要表现的个性,又要遵循它们间的共性。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大家恐怕都很熟悉吧。在《孔乙己》(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中,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话就总括地勾画出了孔乙己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他“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可以看出他生活潦倒,营养不足,而又经常被打。“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可以看出他懒惰成性,而偏要装出很穷酸的架子,穿着破旧的长衫。鲁迅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既突出了孔乙己的个性,又表现了孔乙己的共性,从而描绘了孔乙己这个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对同一个人做多次肖像描写还要讲究一定的顺序。唐弢在《一面》一文中,对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是一个极好的范例。文中对鲁迅的肖像先后作了三次描写,既刻画得淋漓尽致又讲究了合理的顺序,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详到略,由整体到局部,从而使人物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起来。在三次描写中,作者自始至终抓住了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瘦”加以描写,突出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精神。
  二、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描写人物肖像。
  运用这种手法写人物肖像会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苏教版第三册)中写马玉祥“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就运用了确切的比喻,把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形象地写出了马玉祥——一个来自北国的青年的淳朴的气质。
  再如鲁迅在《高老夫子》中写高老杆肩膀一扇一扇的走路的姿势,“象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在《故乡》中,写豆腐西施是“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写三仙姑“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上了霜。”以上例子中所用的比喻都很确切,因而这种肖像描写都能鲜明地显示人物的性格,但是运用这种手法并非轻而易举就可奏效,它要求作者对人物性格有深刻的理解,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对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然后才能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使人物肖像活灵活现。否则,只能是一般化的泛泛比喻,也不会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肖像,也就不能显示出人物的个性。
  三、用起绰号的方法来概括人物精神面貌和肖像特征。
  鲁迅先生经常用这种方法写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如“红鼻子老拱”是一个酒徒,“雪花膏”是个心灵空虚的纨绔公子,“红眼睛阿义”是个贪婪残暴的牢头。再如“三角脸”、“山羊胡子”、“花白胡子”、“长胡子”、“驼背五少爷”等,都是以绰号概括肖像特征的。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写一个非常肥胖的同学,可以亲切的说“小胖子”等等。记得一次,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题目为“我一眼就记住了他(她)”,大家写他(她)时都用到了人物肖像,但是读了之后都很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没有针对特征起绰号。我对其中一篇文章作了修改,把“一个小孩”改为“一个小不点儿”,并给他取绰号为“阿眯”,结果大家读了之后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讲了人物肖像描写的一些方法。不管什么方法,它都要为真实地反映生活和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服务。因此,要想写好人物肖像首先要从生活出发,作者本人必须对自己所要描绘的对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


多种描写法(包含了肖像、神态、细节、动作、

心理、对话、景物等描写) 

    一、技法讲解

形象丰满法就是在记叙文或文学作品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环境作细致的描摹,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它主要是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方式,塑造丰满可人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觉,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面貌、文化素养、灵魂深度等,让人物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跃然纸上。形象丰满法同时也要借助于细节、情景、环境等描写手段,让人物更加鲜活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因为优秀的文章总是让它的人物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的。《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就是在寄人篱下的一种特殊环境中形象丰满起来的。在写作上,无论是塑造人物,还是叙事写景,都可以使用形象丰满法,变平面为立体,栩栩如生,形象丰满。

    二、教材经典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的《祝福》

精彩句评:祥林嫂因丧夫丧子而陷入极度的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借助于肖像描写活画出一个精神完全麻木的形象。

课文链接:相关课文有《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祝福》《项链》等。)

    三、作家美文

一条棉被

马新亭

天还没亮,娘就说,你爹今天回来。

吃着早饭,娘还念叨了好几句。

刚吃完早饭,娘便撂下饭碗,跑到村头的大道上望东张望,看爹回来没有。

以后,几乎没隔一两个小时就跑出门去看看,每次回来娘都冻得牙齿直打战。

    到晌午时,又下起大雪刮起大风,娘更着急起来,跑到村头的次数更频繁了,但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焦急失望而归。

    中午饭,娘也没咋吃。

    一下午娘重复着一句话,咋还不回来呢?像丢了魂似的。

    娘做出晚饭来,让我和三个弟弟两个妹妹吃得饱饱的。所谓的饭也只不过是地瓜干窝头和咸菜,然后对我说,你和我搭着伙,咱去接接你爹。

    娘牵着我的手走出家门。雪大片大片掉,风大声大声吼。娘和我在雪地里蹒跚,再用力也走不快。

    我边走边问,爹干什么去啦?

    娘说,去孤岛割芦苇。

    割芦苇干什么?

    明年春天卖了,换成地瓜干吃,好不让你们几个挨饿。

    明天年三十吃什么?

    给你们蒸锅馍馍吃。

    太好吃了。

    让你们解解馋。

    年初一能吃饺子吗?

    能,怎么着也得包顿饺子。

    走出几里地,没见爹。

    娘丝毫没有回去的意思,拉着我的手急急地走。

    又走出几里地,还是没接着爹。娘说,孩子,你注意听着点儿,只要有铃铛声响,就是你爹来了。咱家那头毛驴脖子下的铃铛特别响。

    我竖起耳朵用力听,却光听见风在咆哮,别的什么都听不见。

    又走了几里路,雪已经把路全埋在下面。我说,这么深的雪,爹赶着毛驴车能走得动吗?

    娘说,我也很担心,不过,咱家的毛驴很壮能拉动,就指望这头毛驴替咱干活。你爹拖着个病身子,你们又还小。

    我说,我什么时候才长大啊,长大了好替咱家干活。

    娘说,娘指望你长大了好好念书,不希望你好好干活,这也是你爹经常说的。

    为什么?

    好好干活苦啊孩子,只有好好念书才有出息,才享福。你爹和我小时候兵荒马乱的,没捞着书念,不能让你们再走我们的老路。你爹这次临走时还说,这次多割点儿芦苇,春上卖了给你买上个书包哩。

    娘,我走不动啦。

    好孩子,再往前走走,说不定就接着你爹了。我还用地瓜干给你爹换了斤白酒哩,接上你爹回到家,让他暖暖身子。可不许说是我用地瓜干换的,就说我到你姥姥家拿来的。

    嗯,我不说。

    突然,我隐隐约约听见前方传来铃铛声,我说,接到爹了,有铃铛声。

    娘站住,我也站住,仔细听。过了片刻,前方果然传来很细很细的“丁零、丁零”的声音。

    娘和我几乎是不顾一切地往前扑去,我一边踉跄着一边喊,爹,爹——我接你来了……

    终于扑到车前,只见满满一车芦苇,小山一般,却没看见爹的身影。我和娘围着车找。右边的车轱辘变形车胎瘪了。爹在车的左边,两条胳膊紧紧抱在胸前,坐在雪地上,背倚着车。我和娘俯下身拼命叫喊。爹——爹——孩子他爹——孩子他爹,爹却无论如何都叫不醒。

我家那头毛驴在避风的地方拴着。低头吃着地上槽子里的草。吃几口摇摇头,抖落头上的雪。身上盖着一条厚厚的棉被,那也是我家惟一一条厚棉被,是我娘让我爹去孤岛时捎着的。

●技法点评

这篇小说主要通过母子之间对话来塑造父亲的感人丰满形象,同时兼有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场景描写。在极度困苦的生活处境里,家里唯一的一条棉被是全家人的希望;在饥寒交迫中,父亲宁愿自己挨冻,却把唯一的一条棉被盖在毛驴身上,在父亲眼里,毛驴就是一家人的希望。结尾的悲剧,将父亲的正面形象突现出来,让人永远难忘。

    四、考场作文

回味那浓浓的父爱

重庆江津一考生

我以为我可以用所学的知识为父亲写下诗篇,让诗意在黝黑的土地上能独自地奔跑。当笔锋触及那远逝的岁月时,我才发现自以为是的诗行里竟装不下那岁月深处的缺口处,那些错综别致的枝丫饱蘸月色在父亲黝黑的土地上勾勒出的一幅水墨山水画,更装不下父亲瘦瘦的骨头。

古老的石磨仿佛还在吟唱着嘶哑的童谣,把粮食碾成岁月,把父亲走过的桥和路碾成了折折叠叠的年轮,五谷杂粮是父亲的语言,筛去糠,往往就看到了父亲的柔情。

让爱深入骨血。父亲弯躬成犁,在岁月的天空深处,在刚耕耘过的皱纹里撒播下不羁的星星,捧一捧汗水将它灌溉,他深信收获的会是一轮皓月。

犏牛驮着夕阳回家,后面跟着瘦瘦的父亲。岁月的斧子把泣血的夕阳劈开,给母亲当做柴烧,西屋里的凉席上父亲正抽着呛人的烤烟。

六月。麦田里翻滚着金黄的麦浪,父亲像一株被风吹弯腰的麦穗,我是麦穗上的麦芒啊,闪着金色的光芒。舞动的镰刀划伤了脚踝,鲜血滴在麦秸秆上,血色如大地般殷红、鲜艳。我的骨头里刻着你的血啊,父亲。

家乡的老井。湿漉漉的井绳,吱呀吱呀的轱辘,常常刺痛我深夜的梦。岁月的篱笆在不知不觉间隔离了我和父亲的村庄。为了梦想,我必须在阳光下刷新生命的温度。

登上开往城市学校汽车的时候,透过厚厚的玻璃窗,我看见轮子碾过父亲的额头,如碾在我心头一般疼痛。

我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将父亲赠与我的羌笛吹响。星星点燃月亮,借着月光,父亲编织着手里的竹篾,编织着母亲手里柴米油盐,编织着我和弟弟身上的衣服,编织着房屋的砖和瓦。岁月在他的指间,悄然远逝,父亲推砌皱纹的额头变得深沉、凝重。

月亮挂在村头的枯树枝头,不落。城市的风啊可曾将我的思念传达到那里?在寒风的晚上,那颗总在村口焦急徘徊的心,是否收到了我赋予羽毛的那一声问候?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提笔叙写那些岁月深处的日子,发现每一个日子里都有父亲,都有父亲那瘦瘦的身影。

“父亲”,一个多么温暖的词语,我将永生踹怀着这个词,踏上我的人生旅程。

●技法点评

本文运用诗化语言从脊背、眼神、皱纹、劳作等多个角度综合展示父亲的温情可人,塑了人物一个勤劳、朴实、善良、默默耕耘的父亲,形象立体而丰满。岁月的磨砺折射在父亲古铜色的老脸上,生活的艰辛捻出父亲那酷似车辙的额头皱纹,弯躬成犁、舞动镰刀的形象却透着一种苦难中的柔情。

    五、黄金实例

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红楼梦》)

黄金视点:生动细腻的肖像描写勾勒出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

2、单是她们的眼睛就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国土,倘有人错走了进去,那就完了!钩也钩不回,风也刮不出。谁试来描写一下她们的眼神罢:这温润,绵软,甜蜜的眼神……谁知道这样的眼神有多少种呢:刚的和柔的,朦朦胧胧的,或者如几个人所说的“酣畅的”眼神,而且还有并不酣,然而更加危险的——那就是简直抓住人心,好像用箭穿通灵魂的一种。不成,找不出话来形容的。(果戈理《死魂灵》)

黄金视点:局部的眼神刻画,折射着人物的复杂的精神面貌,惟妙惟肖。

3、庭长讲话的时候,不住地变换姿势:一忽儿用左胳膊肘倚在桌上,一忽儿用右胳膊肘倚在桌上,一忽儿靠着他的椅背,一忽儿靠着他的圈椅的扶手,一忽儿把一叠纸的纸边弄齐,一忽儿摩挲一把剪纸刀,一忽儿摸一支铅笔。(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黄金视点:习惯性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立体感,栩栩如生。

谈人物肖像的外貌描写 

    凡是作文,不论写人或是记事,都离不开人物描写。既然作文要写人,自然要描写人的肖像,而人的肖像描写则包括外貌、体形、神态、服饰诸方面,尤其外貌描写通常运用得最多。可是,从大量的作文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并不十分明了外貌描写与刻画人物的关系,以致“眉毛胡子一把抓”,写得面面俱到,却毫无特点可言。

    从报刊上选出两篇同题作文,一篇是《我的爸爸》:“个儿不高,圆圆的脸,眉毛很长,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乌黑的头发,讲起话来十分动听。”还有一篇是《幽默的爸爸》:“他有一个圆圆的大脑袋,头发不太茂盛却油黑发亮,鼻子有点短,显得不太好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张嘴巴能说会道。”这两段外貌描写,除了没写“爸爸”的耳朵以外,其他部位都写到了。这里暂且不说如“眉毛很长”、“头发不太茂盛”、“鼻子有点短”之类用词不当的问题,甚至连两个“爸爸”的说话,一个是“讲起话来十分动听”,一个是“一张嘴巴能说会道”,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又哪里能够分辩出他们的不同性格呢?

这里还需强调指出的是,在众多作文中人物肖像的外貌描写,不仅是千人一面,而且连用词也都大同小异,甚至有不少套话。比如写人物的眼睛,都用“炯炯有神”来形容,除了上述的两篇作文以外,另有《我的语文老师》也是这么形容的:“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这样的事例几乎是垂手可得,俯拾即是。不是说笑话,我曾让当时在三年级读书的外甥写一篇作文,他写家中的小狗,连狗的眼睛也被描写成“炯炯有神”了。至于作文中描写女孩的眼睛,则又都被形容为“水灵灵”、“水汪汪”的,随手又翻到两篇作文,《妹妹》、《给原源画像》就是这么写的,由此足见问题的严重性。

    人物的性格不同,作为人物肖像的外貌描写,应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鲁迅笔下的杨二嫂,也只突出了她“凸颧骨,薄嘴唇”的外貌特征,以表现她尖刁泼辣的性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若在《幽默的爸爸》中赋以“小眼睛、塌鼻子”的外貌特征,似乎尚可体现其幽默、风趣的性格。这里仅作此设想,因为“爸爸”实有其人,只得根据实际去捕捉与性格相适应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但其理由概莫如此。

肖像描写技法摭拾

郭建利

  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肖像描写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外作家莫不悉心摹画。请看武松外貌:“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突出了武松轩昂的仪表和威武的气概。读罢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就雕塑般矗立在我们眼前。《青春之歌》里林道静的出场是白旗袍、白袜白鞋白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连脸色也是苍白的。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纯的学生气。而《雷雨》里的繁漪则犹如一只神情忧郁的黑天鹅:除了脸色苍白,通身皆黑。一袭不协调的黑旗袍就表露了这位少妇的寂寞心境和无言的抗争。

  肖像描写有两种写法:一步到位和逐步展现。前者多出现于短篇,后者是人物登场时先概括描写,然后在情节推移和情境的变迁中分散完成。甚至于省略概描,全靠穿插。如阿Q的外貌描写即是显例。瘦骨伶仃、破夹袄破毡帽、黄辫子癞疮疤……这些特征都是在故事进展时提示的而非集中一处描绘。这种与言行、心理描写结合的写法称动态肖像描写,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阿·托尔斯泰很推崇这种写法,他告诫道:“绝不要用整整几十页的篇幅去描绘主人公的肖像,描绘他的面貌、他的身体,说他长得如何漂亮,之后才让这个主人公去展示行动。……这是一种静态。主人公的肖像应该从运动本身,通过斗争,通过冲突,通过行动显现出来。”(《阿·托尔斯泰论文学》)。

  有的作家喜着意描写某一细部,有的则擅长全面描画突出重点。成功的肖像描写笔墨不在多,而在精。能“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它是开启心灵洞府的钥匙。舜、项羽两人重瞳,阳虎貌似仲尼,但貌同心异,萨达姆等国外政要替身何止一个,媒体上的模仿秀、明星脸多得腻人:这些充其量只是形似而己。无神则形僵,有神则形活,“丹青难写是精神”(王安石)。“画眼睛”是有效也是传统的手法,以一目尽传精神。《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山娃,往往通过占据照片的乌亮的眸子,赤露他们对读书的渴盼之情。像那张用于希望工作的宣传照,的确很动人。孟子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观其眸子,窥其心胸。中外大师都深谙此道,如托翁对安娜,雨果对吉利亚特(《海上劳工》),哈代对游苔莎(《还乡》),莱蒙托夫对毕巧林(《当代英雄》)的眼睛都有字逾双百的精细描摹。至于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对招弟小姐的描绘更是长约260字。这双灵动俏媚的眼睛,凝聚着熠熠的光彩,真是勾魂摄魄。

  “火眼金睛”“豹头环眼”“丹凤眼,卧蚕眉”显系大圣、关张;“鲜鱼眼”“单眉细眼,貌白神清”当属时迁、杨修。至于吴荪甫“霍霍四射的尖利眼光”、葛朗台“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谁人不知?我们不妨玩味一下曹雪芹对眉姿眼态的描写。宝玉“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自不必说;凤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透露出她的风骚、泼辣、机敏和狡诈;黛玉“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分明是自怨身世,为爱心焦;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可见其豪气和胆识。而贾雨村之“剑眉星眼”也点画出他的自负、精干。宝玉挨打后,钗黛各来探伤。宝钗“不觉眼圈微红”,黛玉则“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一个是现场作秀,一个是久哭眼肿,情之浅深,意之虚实,判若云泥。

  谚云: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物外貌的美丑与内心的善恶并非如一。作者往往渲染“心面分裂”,在强烈的比照中显扬人物性格。譬如敲钟人加西莫多心善面丑,王熙凤貌美心毒、口蜜腹剑,我们都耳熟能详。吕布相貌堂堂,器宇轩昂,却是一个有奶便是娘的背主小人。《神雕侠侣》中的女魔头李莫愁、《天龙八部》中的丐帮副帮主之妻康敏,姿容绝世却毒如蛇蝎。尤其后者更是集“仇变”“情变”“孽变”于一身,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肖像描写的角度,除了常见的叙述人角度——直视法,亦即“万能视角”,还可以采取间接描写。

  1.自画法。借镜子、湖面、洗脸水等进行自我观察,勾勒自画像。如“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好半天一动也不动。这是张团团的面孔,弯弯的浓眉毛,像要咬人的嘴巴,七分妖媚三分杀气的眼睛。”(茅盾《锻炼》)

  2.旁观法。他人眼中所见。如刘关张初遇,张关的形貌自刘备眼中写出,“玄德回视其人”,遂引出下文。

  3.互见法。通过人物互相打量,巧妙地描画外貌,从而呈示更多的主观色彩。典型的如宝黛初会。黛玉眼中所见的宝玉:年轻公子的装束、仪表、情态。然后,宝玉细看黛玉形容: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二玉相见,心存默契,顿成倾心知己。

  不难发现,上述四种角度中,直视法最呆板,互见法最高明。

  在中外名篇里,几乎所有精彩的描写范例,都离不开多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而尤以比喻、拟人为最。这已成一条铁律。此谓“引类取譬”。茨威格曾用千字工笔摹绘一双赌徒的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文辞丰赡,摇曳多姿,简直登峰造极。左右手“像两匹暴戾的猛兽互相扭缠,在疯狂的对搏中你揪我压,使得指间发出轧碎桃核一般的脆声……突然,在圆球发出轻微的脆响落进码盘、管台子的唱出彩门的那一秒钟,这双手顿时解开了,像两只猛兽被一颗枪弹同时击中似的。两只手一齐瘫倒……。这两只手像被浪潮揪上海滩的水母似的,在绿泥台面上死寂地平躺了一会。然后……,忽然,这只手猛一下拱起背部活像一头野豹,接着飞快地一弹……那只静卧不动的左手这时如闻警声,马上也惊惶不宁了;它直竖起来,慢慢滑动,真像是在偷偷爬行,挨拢那只瑟瑟发抖、仿佛已被刚才的一掷耗尽了精力的右手,于是,两只手惶惶悚悚地靠在一处,两只肘腕在台面上无声地连连碰击,恰像上下牙打寒战一样。”有谁见过这双“每根筋肉都在倾诉,所有的毛孔几乎全都渗发激情动人心魄”的手?

  设喻作比,贵在贴切、新奇,且褒贬有别。作者惯于在比喻里寄寓爱憎,涂抹感情色调。“这双眼睛活似一只蝴蝶轻盈地短暂地在地面停留一样。长睫毛的眼睛一眨巴,就像蝴蝶在扑翅。眸子恍如翅膀上的不可思议的斑纹”;“这小姑娘像蜥蜴一般灵活、纤弱、黝黑,一对吉卜赛人的大眼睛黑得像两滴墨水……”这是欢快的赞美笔调。蒋介石年轻时两颊微微下陷,长篇小说《关东城播火》以一个妙喻出之,“两腮像磨过多年的灰砚自然地塌下个坑去”,真乃神来之笔,过目难忘。《儿女英雄传》形容半老徐娘的丑相:“擦一层石灰墙也似价的粉脸,点一张猪血盆也似价的嘴唇”(第七回),《日出》里的顾八奶奶“将脂粉砌成一面墙”,在我看来,这些夸张都难敌赵树理笔下的妙喻:老来俏的三仙姑,皱脸抹厚粉,“看起来像驴粪蛋上下了霜。”显然,这是嘲讽的、揶揄的笔调。《复活》里玛丝洛娃“整个脸上现出长期幽禁的人们脸上那种特别惨白的颜色,使人联想到地窖里马铃薯的嫩芽。”作者对遭受肉体和精神双重摧残的、被污损的妓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同时对社会作了无声的遣责。

作文指导:肖像描写

    一提到描写人物肖像,老师们就发怵,他们说:人物肖像最难写了,中国人长得都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区别。这话说的就不科学了,双胞胎都不能一模一样,何况其他的人呢?中国人的长相是千差万别、各有特色的。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人的脸,即人的脸色、脸型、头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为写作打好基础。还要注意从书本中摘抄一些有关肖像描写的语句和段落。观察的人物多了,积累的资料丰富了,写作时就容易抓住人物

的特征,就能够恰如其份地进行描述,当然平时要多实践,多练笔,多写作。

    我到一所中学辅导作文时,先让他们用15分钟写出陈佩斯的肖像,结果40多个学生中,写得像点样的只有几个人。大都写的是:他光秃秃的头顶;他长着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还有两个人写他长得贼眉鼠眼的。

    其实人的眼睛除了大眼睛就是小眼睛,这是普遍性。小眼睛具体到每个人就各有千秋了。于是,我引导学生详细地分析了陈佩斯的五官,让他们用10分钟重新进行描写,发现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又让几个学生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起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最后我把自己写的下水文读给他们听,使他们受益匪浅。趁热打铁,我又让他们描写主持人李咏的肖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陈佩斯的肖像描写

    他长了一个聪明绝顶的大脑袋,脑袋上的头皮光秃秃、油亮亮的,苍蝇落上能打滑,蚊子站上会劈叉。再看他的眉毛,就像两条黑泥鳅,随着主人情感的变化起伏蠕动,左翘右跳的,显得很顽皮。眉毛下方是一对滴溜圆的能聚光的小眼睛,眼神显得聪慧而神秘。更突出的是他那蒜头兼鹰钩式的鼻子,天生有着丑角的滑稽劲儿,鼻子下那张薄薄的嘴唇,两角微微上翘,一笑立刻露出两颗淘气的虎牙。在舞台上演小品时,他挤眉弄眼、眉飞色舞、伶牙俐齿、神气十足,常常把观众逗得捧腹大笑。看他的五官长相就知道是一块喜剧的好料子。

    李咏的肖像描写

他留着齐肩的长发,乌黑发亮,天生的卷曲形成了S状的大波浪,显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他的发际就像两只小鹿的犄角伸向头顶,使原本修长的脸膛又延伸了好几厘米,但那奇妙的五官弥补了这个缺陷。他的两道利剑般的浓眉,仿佛一触即发、腾空万里,剑眉下保护着一双细长细长眼睛,别看眼睛不算大,却目光炯炯、神采飞扬、光芒四射、无限风光。他那长柱形的鼻子散发着古希腊人的艺术气息,高贵而典雅,鼻子下长着一张方唇大嘴,稍厚的嘴唇上跳荡着诙谐与幽默,显示着智慧与机警。舞台上,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妙趣横生,把台上台下人的情感巧妙地凝聚在一起,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使人如醉如痴、如坐春风……

人物描写之一 ——肖像描写写作指导

    一、肖像描写的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有四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我们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我在这里浅谈怎样写好人物的肖像,把文中的人物外貌写“像
  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身材、年龄、服饰、姿态、气质等方面的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描写人物的外貌,不但能够把人物的外部形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还可以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表及里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因此在写人时,恰当地进行人物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人物的思想品质更加突出,文章的主题更加明确,写人的文章,常常在开头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等特征进行描绘,使读者在一开始就能对人物的外形特征有所了解。同学们在运用这种方法开头时,一定要注意:写人物肖像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为揭示人物性格、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切忌为写肖像而写肖像,从头写到脚,面面俱到。

    (一)工笔描绘法。

  在小说《故乡》一文中,作者鲁迅就采用此法刻画中年闰土的形象。文章写到“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是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本段文字着意描写了闰土的灰黄的脸色、深深的皱纹、红肿的眼睛、破毡帽、极薄的棉衣、粗糙的手,通过与少年闰土的比较,形象的刻画出中年闰土,饱经忧患,极度贫困,整日在磨难中挣扎的情形。

    (二)、简笔勾勒法。

  作者在小说《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采用此法。文章写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在这里,作者只是了了几笔就勾画出了一个穷困潦倒、懒惰、买弄斯文而又身份特殊的孔乙己的形象。

    (三)、描绘眼睛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在很多作品里作者也很注重描绘人物的眼睛。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就用了此法。如:当酒店里喝酒的人嘲笑孔乙己偷了别人的东西时,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当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时掌柜和他的对话,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以上两处对眼睛的描写,刻画出孔乙己当时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情,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另外鲁迅作品中像对祥林嫂的眼珠、康大叔的眼光、范爱农的眼神的描写也都形象传神,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突出特征法。

   写人物,要突出特征,这样写出的人物才有个性,否则,就会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例如: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抓住了孔乙己穿着上的特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一“长衫”就突出了孔乙己迂腐、买弄、死要面子的特点。在小说《故乡》一文中,作者写到少年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样就写出了少年闰土天真、活泼,同时又写出了他的家人对他的疼爱。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刻画藤野时,抓住了藤野先生“黑瘦”的特点来刻画藤野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特点。

    (五)、夸张描写法。

   有时候文学作品里,适度的夸张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起到重要作用。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中,写到“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以上对杨二嫂的描写,夸张的写出了杨二嫂的身材形状,为刻画她尖酸、刻薄、自私的没落小市民的形象做好铺垫。再如: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也是采用了夸张描写法。作者用夸张、幽默、讽刺的语言刻画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六)、比喻描写法。

   生动的比喻在刻画人物是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鲁迅在《故乡》一文中,用“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来写中年闰土的手,这一比喻就形象的写出中年闰土的劳碌与艰辛;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个比喻来刻画中年闰土的麻木与无奈;用“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这一个传神的比喻刻画中年闰土神情呆滞与精神麻木。

    二、肖像描写注意事项:

  ㈠写出人物的主要外貌特征。突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与众不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㈡肖像描写还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地位特点。

   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从事的职业不同,天长日久,会造成肖像上的差别。成功的肖像描写,其精髓在于,要从这外部特征上体现出人的本质的东西,

  ㈢肖像描写要在人物的肖像特征上体现人物的思想本质和性格特征。这是最重要的。
  有人说,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的确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相,都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就是一对双胞胎,虽然长相会十分相像,但是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也是不会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人物的肖像,它能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真正的肖像描写要做到“神韵兼备,以形传神”。我们学生写作文,也要按以上的三点要求来写。

只要我们认真领会肖像描写的三点要求,从生活出发,从人物的实际出发,同样能够写出好的人物肖像,甚至可能有精彩之笔。 但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㈠肖像描写不能从头到脚,面面俱到,什么都写,就像一台摄像机,一点也不漏地全部都拍摄下来,然后全部放映也来。结果罗罗嗦嗦,没有特色,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应该根据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选取最能显示人物的个性来写,动笔之前,要选择好,已经写了呢,修改时要舍得删、削。这样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㈡肖像描写不可泛泛地信笔写之,有些习作描写的肖像无特征可言,写得“千人一面”。例如,写小孩子就总是“红红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一笑两上酒窝”;写老人,离不开“满头白发,额上一道道皱纹”;写女青年呢,那就是“弯弯的眉毛,水灵灵的眼睛,一头黑披肩发”。这样,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区别了,谈不上体现什么思想性格了,这样的描写有什么意义? 

三、鲁迅作品例谈
  好的肖像描写,除了要做到以上三点之外,还要灵活运用一定的描写技巧,使描写更具艺术性。下面再看鲁迅作品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
  ㈠白描
  这是一种简笔勾画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的手法,它对肖像不做精雕细琢,浓墨重彩的描绘。鲁迅作品的肖像都是运用这种手法,我们学生写作文,也多用这种手法,它比较简练。
  ㈡变化对比法
  就是对一个人物前后外貌的变化的对比写法,这往往能形成人物前后变化的强烈反差,从而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如《故乡》中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肖像的强烈对比。
  ㈢局部写法
  这种写法仅写人物肖像中有突出特征的部分,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如《阿Q》中阿Q的瘦伶仃,癞疮疤,厚嘴唇和黄辫子的描写,写出他性格的复杂性。局部描写的反之是“整体描写”。
  ㈣分散写法
  就是描写肖像不是一次完成,而是根据需要,将不同的肖像特征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描写,合起来才是人物完整的肖像。如阿Q的四个肖像特征,分在四处来写。它的反之是“集中写法”。
  ㈤静态,动态写法
  如孔乙己肖像的描写;少年闰土刺猹时的肖像描写。
  ㈥反复写法
  不同人物的外貌特征是迥异的,但都有一个最本质的特征,有时候抓住这一点反复描写,更能刻画人物性格。如《祝福》一文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通过这样的刻画,一个立体的祥林嫂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描写好人物的肖像,是写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其中一个元素,只要每一种描写写出特色,文章中心也就更明确,更突出了。


肖像描写课例

教学目的 

 1.了解文章生动细致的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 体会肖像描写中比喻夸张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及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体会肖像描写中比喻夸张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学习本文通过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 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体会文章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一、 导入
伟人就是一座山峰,入山才能采得珍宝;伟人就是天边的大海,入海才能采得珍珠。古往今来,许多伟人都有着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一同去了解一位伟大的俄国作家,与他相识、相知。
二、 简介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 速读全文,思考: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2、明确文章结构:
一(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
3思考: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精读探究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三)学生感情诵读全文,深入体会课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师简要小结: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他眼睛的无比精美,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进一步探究,可以发现,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曾说过:“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四)、课堂小结
《重读大师》一书中王祥夫著文说:“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人能听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深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这 样的评价更多了些理解。
拓展
延伸 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术高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


高考作文如何描摹人物的肖像

    描摹人物的肖像写作指津

    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对人物的外部形态——容貌、体态、神态、声音、身材、衣饰等的描绘。成功的肖像描写是一把理解人物性格的钥匙。鲁迅一簇簇向上竖起的头发,仿佛在告白他与现实社会的不调和与不屈性格,孔乙己身上的一件破长衫是他作为一个落魄知识分子的形象写照、阿Q头上的一顶破毡帽也是他穷困潦倒的体现……所有这些无不表现了他们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往往就能借助于肖像分辨人物的美丑善恶。

    肖像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不能所有的人物都是“瓜子脸”、“柳叶眉”、“明亮的大眼睛”、“健壮的身体”、“古铜色的脸色”、“树皮一样的手”……千人一面,没有特点。写作时要善于抓住人物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写出人物的精神。要使人物的外貌和内心世界统一,做到以“形”传“神”。肖像描写要使人物形象立体化,个性化,避免千人一面,使之成为“血肉之躯”而不是概念的“躯壳”。

    肖像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反映人物的内在心理,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角度也应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而多作变化,可写正面,也可写侧面、背影、倒影;肖像可以写得明晰,也可以写得朦胧。

    请看下面一段肖像描写:

    她的脸庞好像一个红苹果,又像一朵含苞将放的芍药;在这副脸蛋儿的上端睁着两只非常美的大眼睛,四周遮着一圈长而浓的睫毛,睫毛的阴影一直映在眼睛里;下端是一张窄窄的妩媚的嘴,……嘴里是两排细小光亮的牙齿 。

    以上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中对主人公“羊脂球”的一段肖像描写。这是一段静态的正面的肖像描写。主要表现了主人公“羊脂球”的年轻貌美的特点。

请看下面一段肖像描写:

    大自然毫不吝惜地赏给关伯仑许多恩典。它赏给他一张跟耳朵连在一起的大嘴巴,两只扭过来可以碰到眼睛的耳朵,一只奇形怪状、可以架着摇摆不定的小丑眼镜做丑相的鼻子和一张谁看到了都要忍不住发笑的脸。两个洞算是眼睛,一道裂缝算是嘴巴。一个扁平的肉瘤和两个窟窿算是鼻子和鼻孔,脸好像被什么东西压平了似的,   这一切效果是“笑”,很显然,单单大自然是不会创造出这样的杰作来的。

    以上是法国作家雨果《笑面人》对“笑面人”关伯仑的描写。维克多·雨果用辛辣讽刺的笔调,勾画出“笑面人”关伯仑的肖像,避免了概 念化、脸谱化的描写。文章没有一个“丑”字,也没有写獐头、鼠眼、塌鼻、翘嘴、招风耳、水桶腰、大黄牙,而是运用了夸张和讽刺 的手法,抓住人物的特征,为读者塑造了一一个与众不同的丑类。“恩典”和“杰作”隐含嘲讽意味。不说两只耳朵大,而说“两只耳朵拉过来可以碰到眼睛”,这和写刘备“两耳垂肩,两手过膝”有异曲同工之妙,竭尽夸张之能事。把眼睛写成“洞”,嘴巴写成“裂缝”,鼻子写成“肉瘤”,鼻 孔写成“窟窿”,是独一无二的别出心裁。这样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表达了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请看下面一段肖像描写:

    我吃了一吓,赶快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问,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看过《故乡》的人,一定不能忘记这是“圆规”杨二嫂。鲁迅正是抓住了人物的“凸颧骨”、“薄嘴唇”脸部特征和“两手搭在髀问”、“张着两脚”的姿态,勾勒杨二嫂的肖像特征,写出了她泼辣、放肆的性格,给人难忘的印象。

    再看鲁迅对孔乙己的衣着的描写: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正是孔乙己的“长衫”,揭示了一个穷困潦倒而又死要面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形象。

   再看鲁迅《故乡》对的闰土描写: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闰土是“我”小时的朋友,数十年后重逢,自然看得仔细;同时也意在通过较全面地描述中年闰土的肖像特征,塑造出一位困窘、贫苦、麻木的旧中国农民的形象。尤其是通过对脸色、眼睛和手的“昔今”对比描写,深刻地反映出由于生活重压所引起的人物精神面貌的可悲的变化,从而揭示了主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认真观察可以“以眼知心”,揭示其内在特征。如一个人处于兴奋状态,其眼睛可能会“泛着亮光”,“眼睛因高度的兴奋而鼓得大 大的,炯炯有神”,“眼睛笑成了一条 缝”;相反,如果一个人处于痛苦状态。其眼睛可能会“汪着两泓泪水”,“眼睛紧紧地闭着,似乎要将所有的不幸都悄悄地藏起来”,“眼睛因痛苦的失眠而布满了血丝”,“眼睛眨巴了一下,怔怔地停住了”等等。

    请看下面这 道关于肖像描写的专项练习: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握着刺破指头的手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微笑着跑来对 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像,为这两个小姑娘作肖像描写。要求:①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②显示出她们的同和异。③不少于100字。

    上面这道练习,要求写出孪生姊妹肖像中的同中有异,这就要抓住人物性格的不同来完成。第一个姑娘好动,也容易激动(“握着刺破指头的手”),第二个姑娘比较文静(“微笑”)。

    有这么一对孪生姐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一样高矮,一样胖瘦,一样的红苹果似的小脸,一样的亮晶晶的大眼睛。如果你只看一眼,会觉得她俩简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是,你要和她们多呆一会,你会发现区别她俩的地方。一个的头发似乎特别硬,头上的辫子总是翘着,而另一个的头发却似乎特别软,小辫子柔柔地垂在脑后;一个总爱撅着嘴,似乎老在生气,一个总是翘着嘴,似乎有着说不完的高兴事,难怪她俩的妈妈给她们起名,一个叫“苑苑”,一个叫“乐乐”呢!

    这篇肖像描写具体、生动,显示出相似的相貌和不同的个性。在写不同个性的时候,作者能抓住人物的不同特征,并处处进行对比,以显示出孪生姐妹的差异。

高考作文如何刻画人物的动作

    刻画人物的动作写作指津

    老舍先生在谈人物描写时也曾清楚地告诉我们,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立起来,才能是一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一些成功的作品正是写出了人物的行动,从行动中充分展示出人物的性格。如鲁迅的《一件小事》,故事很简单,记叙了一个人力车夫撞倒了一位老太婆的前前后后。老太婆被撞倒后,作者描写了车夫 的一系列动作:立住脚,放下车,扶起老太婆,并搀着老太婆去“巡警分驻所”。人们从这些并不惊人的行动中,看到了一个人力车夫的高大形象。

    由此推演开去,我们可以认识到: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人物正是在行动中站立起来的。同做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做事总是毛毛糙糙,有的人则有条不紊,干净利索。判断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描述行动之所以是人物刻画最有力的手段,是因为这样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宫”,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的。这是文学创作的经验,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描述行 动,要特别注意动词的选择。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掏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作者不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特别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通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典型性的、富有特征性的或习惯性的动作进行描写,就能使人物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读者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做事时的思想感情。方纪在《挥手之间》中,写机场送别的情景时,着力描写了毛主席向延安人民告别的那个动作:“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 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也不动了。”这个动作本是极其短暂的一瞬。作抓住它竭力描写,使之成为一个永恒的、珍贵的历史镜头。这一特定的、富有历史性的动作,表现了领袖、同志、战友以及广大革命群众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表现了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大智大勇。

    描写动作,还要注意选择准确、恰当的动词,使动作能准确地表现人物的个性。请看下面一段文字:“陶绍文背着冲锋枪,抱着爆破筒跳出战壕,向暗堡匍匐前进。暗堡里射出来的子弹在他身边‘啾啾’地响着。他一会儿跳进炮弹坑,一会儿躲在树背后,终于靠近暗堡,爬到了射击口下面。停了一会儿,他猛地站起来,拉着了导火线,把爆破筒塞进射 击口。敌人把爆破筒推出来,他又推 进去,用肩窝使劲地顶住。”“跳出”、“匍匐前进”、“跳进”、“躲在”、“爬到”、“猛地站起来”、“塞进”“使劲地顶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就使一个活生生的爆破英雄跃然纸上了。读者仿佛不但看到了爆破的惊险过程,而且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坚决战胜敌人的英雄人物。在比如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需要提醒的是,描写动作是为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我们要写出人物行动的方式和过程,并通过这种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现人物的性格,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下面再试举一些例子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说明。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 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上面这段文字来源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是栩栩如生,令人感动。

高考作文如何勾摄作文灵魂

    勾摄作文灵魂写作指津

    中学生作文的立意并不要求很高,但要有点意味或有点情趣。

立意的“意”,是我国古代的写作术语,又称为主旨。它和现代常用的主题、中心思想的内涵基本上一致。记叙文的立意就是根据记叙的具体内容确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议论文的立意以后另作解说。

    立意是记叙文构思的中心环节,至关重要。清代文章家沈德潜以画竹为喻,指出写诗要“意在笔先”,不能“临文敷衍”。

    就我们中学生而言,立意的基本要求是正确、鲜明。也就是要积极、正确地反映社会的主流,反映事物的本质;要通过人物、事件的记叙、描写来反映社会,抒发情感,表现思想;更高的要求是独避蹊径,走别人未走过的路,追求新颖、独特;要由表及里,探幽显微,挖掘深意。

    我们的社会 既有主流,也有支流;既有积极的力量,也有消极的因素。进步与落后并存,光明与阴暗同在,这就是社会的实际情况。作为反映生活的作文,总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正面的和反面的社会现实、人物思想。毫无疑问,和文艺作品一样,我们既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又要给人以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鼓舞力量。在同时反映正面和反面的现象时,我们应当采用“扶正压邪”的方法来立意。所谓“扶正压邪”,就是弘扬正气,抑制邪气。它包含两层意思:在积极力量和消极因素的冲突斗争中,充分展示积极力量的生命力,给读者以鼓舞和力量;在同时反映社会的正反两方面现象时,把反面现象作为正面的陪衬,始终让积级力量占主导地位。《天方夜谭》中《渔夫的故事》,既描写了魔鬼的无耻、卑鄙,更刻画了渔夫的勇敢和机智,显然,文中积极力量占主导地位,且给读者以鼓舞和勇气。

    立意鲜明,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旗帜鲜明地表示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立意鲜明,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表现是不同的。记叙文的主题多是从文章内容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其蕴藉愈深,威慑力就愈强,立意也就愈鲜明。主题鲜明,反映了作者思路清晰,认识敏锐,态度明朗。

    如何使主意鲜明呢?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社会,抒发情感。表现思想。这就是“以小见大”。什么是“小”?“小”就是指那些在狭小的空间,在个别人的身上偶然发生的小事情。什么是“大”?“大”就是指小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意义,各种现象所揭示的普遍规律和蕴含的深刻哲理,一句话,就是“大道理”。冰心的《小桔灯》记叙了1945年重庆郊外的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的几个片断,作者写的事情可谓“小”,但是却反映了一个阔大的社会背景,表现出解放前夜,革命人民英勇不屈,顽强斗争,对前途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反映的主题是多么鲜明。

一是用小事情来反映社会热点。

这类事情有着它特殊的时代背景。俗话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件小事则折射着时代的光和影,它是社会的整个大合唱中的一个音符,是滔滔江水中的一朵浪花。时代的特征、主流、变化总会在我们周围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只要我们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总会捕捉到这些闪烁着时代光芒的事情。例如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生活的变化,甚至国际上的战争、动物都会在我们周围引起反映。我们要善于发现它们,表现它们,以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理想状态。第二种表现形式是从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来,从而拨动读者心灵的琴弦。它着眼于瞬间的现象、人物的片言只语、一颦一笑,甚至草木鸟兽的荣枯争斗。虽然它也写事情,但不注重于事情的过程、发展、变化,而仅仅捕捉其中的某个片断,着重发掘现象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要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还可设置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章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是极富有表现力的“凝光点”,可以统领全文的关键性词句。文眼统帅照应着全文的各个组成部分,使之与文章主旨沟通起来,并表现得更加鲜明,更加光彩。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中“驿路梨花处处开”就是一句与主题相辉映的文眼,古人对文眼有十分精辟的论述。刘熙载指出,这种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当然,这三种表现方式不是绝 然分开的,在不少情况下是兼而有之的。设置文眼应当注意两点:一文眼既然是全文的凝聚点,它应力求凝练、醒目。   

二要有铺垫和照应。

文眼的设置要自然、贴切、不能生硬地用套话,也不要用口号式的语句。

文章立意还应当力求新颖,这是我们作文追求的目标。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文章所以精警动人,往往因为它所传递的思想是深刻而新颖的;相反,如果文章所传递的思想肤浅、陈旧,尽管文辞优美,也很难唤起读者的共鸣。”

记叙文的立意新颖,一是思想内容要有新意,有时代气息,能给人以新鲜感。立意要与时代特点、时代风貌、时代气息密切联系,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表现自己的新认识、新感受。二是要跳出陈套,力求别出心裁。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努力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力求“见人所未见,发人所 未发。”其实,每一个客观对象(题目、材料等),都是各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开发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思考,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