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男妻会生崽下载:劫后重生——记著名金融畅销书作家陈思进先生缘来缘去华尔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56:50

 

《长城月刊》2011年9月期
文/文齐

    就在那一瞬间,他像百米冲刺一样正好冲到了一座桥下,一声惊天巨响,淹没了刺耳的警笛和人们的呼号。他惊魂未定地回过头去,看见废墟上腾起了一股烟柱,在刹那间,如同冲天巨浪,滚滚而来……

    他站在桥下,看着这触目惊心的一幕,想起自己刚刚还在世贸大楼的旋梯上随着人流往下走,在他走出楼门口,意识到灾难即将发生的时候,求生的欲望和本能,令他不顾一切地狂奔起来。

    然而,在仅仅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内,世贸大楼在他身后坍塌了——适才,那些还在楼道里不慌不忙往下走着的生命,以及走出楼门,却没有来得及奔跑的生命,或许,他们还未及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和世贸大楼一样訇然倒下了——而自己,绝处逢生,是何其幸运啊!

    他,就是陈思进。两个月前,他二进华尔街。两个月后,他搬进了世贸大楼的八十层工作室。但是,仅仅一个星期,也就是七天之后,就发生了这震惊世界的一幕。

    虽然,陈思进是黑头发黑眼睛的黄皮肤中国人,但是,他和美国人一样,记住了这悲惨的一幕,记住了这梦魇一般的场景,记住了这可怕的一天——2001年的9月11日。

    此后,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都想起了那一天,想起了那一天曾经逃生的细节,想起了数千陨落的生命,想起了人生的繁华、苦难、梦想和欲望,在那一刻纷纷落下——

    没错,对于陈思进而言,伴随着世贸大楼坍塌陷落的,确实有很多很多,包括他毕生的奋斗目标和追求的理想。

    八十年代末期,抚育他长大的最亲的亲人——也就是出生在晚清时期官宦之家的外婆,因其曾在教会学校接受过西方教育。在生命行将结束的最后时刻,她对陈思进说的话是:有机会的话最好出国去多长点见识,你外公这辈子想做事却没做成,你可不要浪费青春年华……

    在政治风云变幻的特殊年代,满腹才学的外公壮志未酬却饱经忧患。因此,到国外去打拼、创业,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切莫辜负了人生,就成了外婆对陈思进的临终遗愿。

    后来,陈思进终于实现了外婆的夙愿到美国留学。

    最初,他攻读的是机械专业,后转为喜爱的大众传播专业。但很快知道,这样的专业对于在美国的中国人来说,绝对是冷门中的冷门,并不吃香。因此,他又再一次转学“计算机专业”。学习期间,随着对美国认识的逐步加深,他越来越向往华尔街——因为,那里是闻名于世的美国金融中心,无数富有才华的有识之士都挤身于此,让无数的财富在这里融合沟通,配置交易。而他们,也毫无悬念的在此获得了比任何行业更加丰厚的报酬。

    那么,做为新移民的陈思进,首先,他需要安身立命。

    其次,做为一位寒窗数年,辗转求学的莘莘学子,他更需要证明自己。

    最后,做为一个丈夫,做为中国文化里传统意义上的一家之主,他需要为所爱的人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

    毫无疑问,华尔街正是最为理想的试金场,不仅能解决他所有面临的问题,也能实现他最大的理想。

    为着这一切,他开始了必要的准备,学习金融专业课程。他知道,他能,只要认准了目标——因为他的血管里流着祖先的血液。令他一生敬重的外公,从小失去双亲,成了一名孤儿,在年仅十六岁的时候,只身进入上海滩在商务印刷馆当学徒,最后却从培养社会精英的金陵大学走了出来,成了国民党财政部的要员。后来虽因看不惯官场黑暗,放弃高薪职位回到了出版界,解放后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外公传奇的人生经历,不甘示弱的性格和从不言败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向着他人生的目标迈进。

    因此,他一次又一次走向了华尔街,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获得了不少面试的机会,遗憾的却是他没有劳动卡,一些大公司又不愿为其提供担保,使其失去了很多进入大投行工作的机会。

    但是,他不屈不挠,终于为自己赢得了机会——那是华尔街一家著名投行Bankers Trust看上了陈思进,他们愿为他提供担保,让他获得了工作签证。从此,不仅使陈思进终于开始了他梦想中的华尔街生涯,也使他成了Bankers Trust风险部门二百多名员工中第一个具有大陆背景的中国人。

    不过,在Bankers Trust长达四年的工作中,陈思进一直都在等待比绿卡的批复还要艰难许多的劳工卡。眼看着劳工卡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获得批准了,但是Bankers Trust被德意志银行并购,陈思进获得劳工卡的希望由此破灭。

    于是,陈思进辗转移民加拿大,到多伦多一家为加拿大皇家银行投行部开发风险管理软件的公司工作。三年之后,陈思进决意重返华尔街,当时是2001年的7月,陈思进终于第二次进入华尔街,并且搬进了公司在世贸大楼的办公室。但紧随其后的是——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了。

    他死里逃生,但却忧心冲冲。

    说实在的,我不能像张爱玲一样,说一场战争是为了一场《倾城之恋》,是为了成就一段爱情一样,说911是为了成就一个作家——因为,张爱玲写得是小说。而911,却是数千鲜活的生命转瞬即失的悲剧,是惨烈、沉痛和哀悼。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911之后,陈思进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地转变。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思考活着的意义。

    是的,人生一世,如同草木一秋,再加上人力不可预知和抗拒的因素,生命更显得是何其脆弱呀!之前,那些他曾为之向往的荣华富贵,成功和梦想,在9月11日的那一天,他眼睁睁地看着——所有的一切,都在刹那间灰飞烟灭!

    剩下的,则是活着的人无尽的哀伤和悲痛!

    在哀痛中,陈思进反复思考和沉淀自己的人生。

    曾经,他进入华尔街是为了能够获得足够享受生活的金钱,但是他发现自己进入了华尔街并获得了不菲的报酬后,却终日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从来都没有机会认真享受过生活。

    那么,苦苦地追求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

    再想想,前前后后,在华尔街工作多年,使他对华尔街金融行业有了更多实质性地了解。华尔街从来都没有真正创造过价值,但是他们却通过种种手段掳掠了社会和他人大量的财富——这和外公外婆一对中国文化人培育给他的思想观念是多么的大相径庭啊!在繁忙的时刻,他无暇思考,也没有时间顾及太多。但是一旦这种认识日益清晰明朗起来的时候,便有了彷徨和忧虑。在万般纠结中,意识中的某些东西也最终像被撞击的世贸大楼,开始了动摇和坍塌。

    确实,如同安迪·凯斯勒(Andy Kessler)书中所写的一样,自己不过是华尔街的一块肉,是华尔街的金融大鄂们用来赚钱的工具而已。

    当这个结论得出的时候,他想到了离开,离开他曾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华尔街,离开他一度付之以梦想的华尔街,离开他为之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华尔街;当然,也离开让他负疚、忧虑和梦碎的华尔街 ,尽管他已经是少有的在美国投行做到了副总裁级别的华人之一,但优越的条件和丰厚的报酬却不能挽留他,他还是决意离开——就像当年享受着高薪厚禄的外公,要毅然决然地离开黑暗的官场一样。

    而离开,就意味着必须要重新开始。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开始?开始干什么?

    曾经,外公做为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不用说,家里的来客和与之进行业务联系的大多都是些文人墨客。而外公本身既是作家又是翻译。自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不免要受到熏陶和影响。所以,长大后要当一名大作家的愿望,就像一粒种子一样不知何时已经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底。

    虽然,一度,要考文科,要出版翻译的作品,终归受到了现实的阻隔。但是历时多年后,何去何从,成了他必将做出决择的人生命题。

    而现在,是最为适宜的时候——种子终于开始了萌发并疯长。

    退出华尔街,揭露华尔街的本质,由此成为一名作家;或者,当一个作家,揭露华尔街的实质。两者不过是次序上的关系,但最终他成功了。从《闯荡北美》的第一、二版发表后,紧接着《独闯华尔街》和《绝情华尔街》相继出版发行。之后,金融学专著《金融让谁富有》、《华尔街这些事》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吗?》都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此央视《人物》专门派了个小组,前后一年,制作了《金融作家陈思进》专题节目,于去年9月16日首播。制片人王越评价道:“从一名奋斗在北美的普通中国留学生,到跨国金融公司副总裁,再到畅销书作家,始终没变的是陈思进那种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独特的人生经历再加上历经风雨后的那份清醒,让他不仅对美国,更对中国社会现状有着更独到的认识。”

    写作,不仅圆了他年少青衫时的梦想,也让他的心灵重获了自由,精神再次得到了重生;更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及时清醒地认识了华尔街诚信背后贪婪、凶残的本性,以使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与华尔街的合作中变得成熟稳妥起来,避免遭受金融掠夺。

    回首华尔街,那是他一度努力追求的梦想,是他反复进入证明了自己的地方,也是他“误入”的歧途。但正是有了在华尔街的那些非凡的经历,有了那么多年在华尔街的兜兜转转,才使他对华尔街的唯利是图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才有了创作的素材,有了对社会和生活更多的真知灼见。

    而所有这一切,恰恰又是他成功转型为一名畅销书作家的先决条件。

    看来,生活从来都没有白走的弯路。

    不过,也有人认为,陈思进不过是远离了华尔街又进入了名利场。   

    已经说过,他要成为一个作家,绝非偶然,因为自小从根子上就接受过良好的熏陶和影响,而他的舅舅最终成为一个大作家就是最好的例证。何况,他还有着那样广泛的阅历和丰厚的底蕴。

    今天,无论他获得了怎样的光环和赞誉,都与他的勤奋刻苦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他是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不可能离开了华尔街,就应该隐居山野,青箬笠,绿蓑衣,成日在江边悠然垂钓。

    他是社会的人,是有上进心的人,既要服务社会,又要实现自我价值,而在这二者想辅相称并不矛盾的情况下,我们都应当给予大声的祝福和热烈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