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3有没有礼包:分级基金(杠杆基金)研究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1:19:16

分级基金(杠杆基金)研究分析

 

(一)引言

 

随着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分级基金已经被逐步引入中国市场,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特别是最近来的牛市中,分级基金中的国联安双禧B和银华锐进分别曾经涨停过,更是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

 

分级基金,或者说杠杆基金,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印象:利用杠杆,用一倍的本金,可以获得双倍的收益-----这就是有基友称“我的基金为什么涨停”的原因。

 

当然,“用一倍的本金可以获得双倍的收益”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天上不会掉下来陷儿饼。没有那么好的事儿。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说:“从短期看,股市是一个投票机。但是从长期看,股市是一个称重机。”

 

从短期看,股市是由投机决定的,投机是一个“零和游戏”。分级基金(杠杆基金)本质上是投机性质的产品,能够“用一倍的本金可以获得双倍的收益”,肯定是要付出某些代价的,套用一句北京话:“你哥我不白给呀!”

 

本文试图对分级基金(杠杆基金)的风险/收益做一个研究分析,并进行较为深入浅出的白话说明。

 

(二)一个典型的分级基金合同

下面以“银华深证100指数分级基金(代码161812)”的基金合同为例,进行分析。

银华深证100指数分级基金全称银华深证100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银华深证100),于2010年4月1日起正式发售。是继指数类分级基金国投瑞银瑞和300和国联安双禧100后发行的第三支跟踪指数的创新分级基金。其中瑞和300跟踪沪深300指数,国联安双禧100跟踪中证100指数,而银华深证100则以深证100价格指数为标的。

基本概况:
基金类型:指数型
基金经理:周毅路志刚
运作方式:契约开放式
基金代码:161812(银华深100)、150018(银华稳进)、150019(银华锐进)
拆分及合并比例:A:B=1:1

资产配置:本基金投资于股票的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90%-95%,其中投资于深证100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的资产不低于股票资产的90%。现金、债券资产及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证券品种占基金资产比例为5%-10%。

拆分机制
随着深证100指数的涨跌,杠杆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当银华深证100份额的净值达到2时,进行净值归1的折算。这是为了避免因为锐进资产净值涨幅过高而导致的杠杆比例下降的情况,保证维持较高的杠杆水平。即银华深证100的净值不会超过2。

设计规则:

1.银华稳进份额约定年基准收益率为“1年期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税后)+3%”,1年期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以当年1月1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准。

2.银华稳进的年基准收益每年定期以份额折算方式实现(对于银华稳进份额期末的约定应得收益,即银华稳进份额每个会计年度12月31日份额净值超出本金1.00元部分,将折算为场内银华深证100份额分配给银华稳进份额持有人。稳进折算前后的份额是不变的,以保证稳进与锐进的份额始终保持一致)。每2份银华深证100份额将被视为1份银华稳进份额和1份银华锐进份额参与净值计算。而银华锐进份额的收益体现于基金份额净值中,不进行定期份额折算。

3.银华深证100基金份额折算有三种情况:每个会计年度折算一次(稳进份额、深100份额);银华深证100份额的净值达到2元;银华锐进份额的净值达到0.25元。这么做一是为了尽量保证该基金分级运作机制的延续性,以使各类基金份额维持既有的鲜明的风险收益特征;此外,该设计既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银华稳进份额的本金安全,还能最大限度地给予银华锐进份额利用超高杠杆获取净值增长的机会。

4.从场外申购的银华深证100份额不能直接分离成银华稳进份额和银华锐进份额,投资者如需将银华深证100份额分拆并上市交易,可先将其持有的场外银华深证100份额跨系统转托管至场内,然后申请将其按照1:1比例分拆成银华稳进份额和银华锐进份额。所以该基金的银华稳进份额和银华锐进份额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和赎回,以维持银华稳进份额和银华锐进份额数量1:1的比例关系。投资者只可在场内买卖银华稳进份额和银华锐进份额。

5.套利功能:投资者从场内申购银华深证100份额后,既可以持有银华深证100份额,也可以选择按1:1的比例将银华深证100份额分拆成等额的银华稳进份额和银华锐进份额,然后找机会卖出。同理,投资者可以直接从场内赎回所持有的银华深证100份额,也可以先申请按1:1的比例将其持有的银华稳进份额和银华锐进份额合并为银华深证100份额,然后将银华深证100份额赎回,进行套利。

6.本基金基金份额净值的计算

本基金作为分级基金,按照银华稳进份额和银华锐进份额的净值计算规则依据以下公式
分别计算并公告T日银华深证100份额、银华稳进份额和银华锐进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

(1).银华深证100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计算
基金资产净值是指基金资产总值减去负债后的价值。
T日银华深证100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T日闭市后的基金资产净值/T日本基金基金
份额的总数。
本基金作为分级基金,T日本基金基金份额的总数为银华稳进份额、银华锐进份额和银
华深证100份额的份额数之和。

(2).银华稳进份额和银华锐进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计算
NAV(稳进)=(1+R)^(t/N)
NAV(锐进)=(NAV(100)-0.5*NAV(稳进))/0.5

设T日为基金份额净值计算日,T=1,2,3……N;N为当年实际天数;t=min{自年初至T
日,自基金合同生效日至T日,自最近一次会计年度内份额折算日至T日};NAV100为T日每份银华深证100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NAV稳进为T日银华稳进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NAV锐进为T日银华锐进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R为银华稳进份额约定年基准收益率。

 

(三)分级基金(杠杆基金)的“卖点”

从上面的合同可以看出,分级基金(杠杆基金)的特点,也就是它的卖点,是在于对“投机者”而言,这个基金可以分成两个:稳定收益的一半,和激进带杠杆的一半,稳定投资者和激进投机者可以各取所需。因此这个分级基金(杠杆基金)是为了市场的“投机需求”应运而生的。

银华稳进:保收益年年分配

银华稳进为固定收益类份额,将优先保证其本金安全并获得1年期定期存款税后利率+3%的约定收益,并以类似年年分红的方式保证持有人及时获得收益。
按照目前的利率水平,银华稳进份额持有人的年固定收益将达到5.5%。而且,在目前加息预期大背景下,银华稳进将在每年初根据当时利率水平调整基准收益,收益随加息“水涨船高”。

银华锐进:高杠杆追求2倍收益

母基金拆分所得的银华锐进份额,则将通过杠杆机制,在承担较高风险的同时,追求高杠杆收益。通过计算可知,一般情况下,银华锐进份额将获得高达2倍基准指数涨幅的杠杆收益率。就是为什么在市场上涨时,银华锐进能狂飙突进的原因----此时它的上涨速度接近于深100指数的2倍。自然,这样的“大涨幅”,每个人都喜欢,能吸引所有人。

(四)分级基金(杠杆基金)合同的白话解读

巴菲特说过:“对于金融衍生品厚积如山的复杂的说明书,看过之后唯一的感觉是弄不清楚它的内容还不说,还需要服下一片阿斯匹林。”

对于分级基金(杠杆基金)的合同,虽然没有那么复杂,不过也有几十页。我这里将基金合同用大家都能懂的白话文翻译一下,用寥寥数行,使人能看了明白而不会头痛。

这个合同用白话文解读就是:

(1)甲方(银华稳进投资者)通过中介担保(基金公司)向乙方(银华锐进投资者)提供贷款。

(2)“一般情况下(指基金没有被清仓)”,甲方除了保有本金,每年获得5.5%的利息(利息会随银行一年定期利率变化)。对于每笔交易,甲方需要支付申购赎回费用约1.5%左右。

(3)乙方在拥有自有本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中介担保贷款得到跟自有本金等同金额的贷款,连同自有本金用于投资深100指数(当然,别的分级基金可能投资别的指数)。

(4)乙方除了支付给甲方利息,还需要支付给“中介担保”管理费。

 

(五)乙方(银华锐进投资者)的代价

如前所述,乙方(银华锐进投资者)有可能利用杠杆效应,实际上是从甲方贷了款,“用一倍的本金可以获得双倍的收益”,肯定是要付出某些代价的,套用一句北京话:“你哥我不白给呀!”

那么他们的代价是多少呢?

除了甲方(银华稳进投资者)得到的利息,中介担保(基金公司)的管理费以及银行托管费实际上也是在由乙方承受。

(对这个问题想不通的朋友,可以认真想一下。羊毛出在羊身上,甲方,乙方,中介,这三个只有“乙方”是在做投资(或投机)活动,因此所有的收益来源最终必定是从这个渠道得到。)

管理费是多少呢?

仍然以“银华深证100指数分级基金(代码161812)”为例。目前“银华深证100指数分级基金(代码161812)”的管理费大约是1.2%。但是真正计算时,落到乙方身上的,其实是2.4%。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因为:“银华深证100指数分级基金”是母基金,其中还包含了乙方自己本身一半的钱;对自己贷来的那部分,即甲方的钱,管理费是“表面管理费”的两倍。

(六) 乙方的代价细算

为了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举下面这个例子进行细算,您就明白了:

比方说您有100元,买了100份银华锐进。(实际上您通过证券交易所买到了别人出让的100份银华锐进;这100份银华锐进必然总有100份银华稳进“永远”在跟它配套。)又为了方便计,假定买入时,银华深证100和银华锐进及银华稳进的净值都是1。

假设一年之后,深证100指数没有变化,假定银华深证100的净值仍然是1。那么来看看净资产:

银华深证100:200份(其中稳进100份是配套的),这是“基金公司总资产”;
基金公司收掉管理费:200*1.2%=2.4元-----(这里就看出管理费从哪个基金收的差别了吧!)
甲方资产:100+5.5=105.5元。

剩下的资产就是您乙方的资产了:

200-2.4-105.5=92.1元。

也就是说,您进行这个“杠杆操作”,借“高利贷”(当然了,这个高还是不高,是另外一个话题)进行炒股,利率大概是每年7.9%左右。

这就是目前投资或投机分级基金中激进部分的代价。也是我们投资中需要考量的东西。

当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往往是在平时逐渐收取的;但是基本不会影响讨论的结论。不管是平时收取管理费还是一次性收取管理费,一般情况下,在指数一年后不变的情况下,往往是银华深证100(或者其它基金)一年之后净值会略低于原来的净值。

(七)羊毛出在羊身上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对投机来说,投资或投机银华锐进这样的杠杆基金,重要的是买入后“找到一个愿意出更高价的人,卖给他”,这样,我们或许根本就不会感觉到管理费,或者甚至是支付给甲方的利息的存在。

是的。短期看,投机看,是这样的。

但是,从宏观上来看,羊毛出在羊身上,“从长期看,股市是一个称重机。”付出的大约7.9%的年利率代价,是必然被分摊到平均到银华锐进的投资者身上的。作为一个投资者,如果选择了投机银行锐进,那么应该首先知道有这么个事实。

(八)风险收益比

一个简单的数字计算,能够让我们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分级基金(杠杆基金)跟普通指数基金相比有优势/劣势还是持平。

假设指数一年上涨x(如果下跌,杠杆基金除了支付利息,还有加倍下跌,就不做讨论了),那么对杠杆基金来说,一年后资产大约是:

(1+2*x)*92.1%
投资指数本身,资产大约是:
1+x

如果要求两者持平,我们有:

(1+2*x)*92.1%=1+x

最后我们得到:

x=9.38%

也就是说,如果指数平均一年上涨在9.38%以上,那么投资杠杆基金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否则,一年上涨在9.38%以下,因为要付给甲方较高的利息,杠杆基金就没有优势。

(九)愿意做甲方

跟大多数为银华锐进的杠杆赢利所吸引的投资者相反,我对银华100基金中“甲方”,也就是银华稳进的投资更感兴趣。

想象一下,“甲方”也就是银华稳进的投资,每年能得到5.5%的浮利;如果扣除申购赎回费1.5%,并且假定投资时限一年(也可以多一天,得到赎回费优惠),那么仍然能保留4%的年利率。

相比起来,现在银行的一年定期利率是2.5%。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存在银行一年定期的,都可以有足够的动机,来购买银华稳进,成为投资中的甲方-----同样的时间,获得更多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十)银华深证100基金本身

所谓分级,所谓杠杆,都是在“场内”购买和拆分的产物。分级和杠杆都是在投资的需求下产生的。

如果我们从基金公司或者银行等渠道直接购买银华深证100基金,那么银华深证100基金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指数基金,跟踪深100指数。既没有分级,也没有杠杆。购买该基金就跟购买其它所有普通基金一样。

指数基金无所谓好坏之分(即使有也相差甚微);选择指数基金主要看它的申购/赎回费率,看它的管理费。越低越好。

 

(十一)杠杆系数

杠杆基金相当于借“高利贷”(当然了,这个高还是不高,是另外一个话题)进行炒股,利率大概是每年7.9%左右。

杠杆系数,用白话来说,就是你有一倍的本金,能调动N倍的钱。这个“倍数”就是杠杆系数。

杠杆系数的本质,是从19年代上半世纪的“保证金”和“对赌行”的自动清仓出来的。比方说2倍杠杆,显然在指数下跌一半时,你已经一无所有了,就需要在指数下跌一半之前,“被”清仓。同样地,三倍杠杆,在指数下跌1/3以前,你也要“被”清仓。

利用杠杆,用一倍的本金,能调动N倍的钱。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考虑到其中还需要支付给“中介担保”的费用,使用这把剑,一定要慎之又慎。

    巴菲特16年传授基金投资6招

  高人一句话,胜读万卷书。

  只要听巴菲特的一句话,定期投资指数基金,再也不用选股、选时、选基金,就能战胜绝大多数股民和基民,而且能够战胜大多数基金经理和专业机构投资者。

  为什么呢?

  我在《巴菲特教你买基金》中详细分析了投资指数基金的十大理由。

  前面三个理由是因为指数基金比其他所有基金都更好。

  1.指数基金是长跑冠军:指数基金长期业绩超过绝大多数基金。

  2.指数基金是常胜将军:指数基金大多数年份排名稳居前列。

  3.指数基金是长寿冠军:指数基金持续寿命超过绝大多数基金。

  中间三个理由是,个人作投资,选股、选时、选基金,想要战胜市场都很难。

  4.选股很难战胜指数:宏观、微观板块基本面分析选股很失败。

  5.选时很难战胜指数:散户、机构、专家技术面分析选时很失败。

  6.选基很难战胜指数:评级机构、媒体和专家选择基金很失败。

  后面三个理由是,业余投资者买指数基金省钱、省事、省心,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

  7.买指数基金更省钱:指数基金成本远远低于主动型基金。

  8.买指数基金更省事:不用研究宏观行业个股和策略。

  9.买指数基金更省心:不攀比,不用关心排名以及基金经理表现好坏。

  最后一个理由是:

  10.投资者整体无法战胜指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能,没时间、没精力,也没能力,那么你战胜市场的可能性极小,最好的选择不是去战胜市场,而是跟随市场。就像你去购物一样,如果你不懂,一个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是,看看哪个牌子、哪种产品最畅销,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起,既安全又可靠。更让你想不到的是,投资指数基金是最简单的投资方法,能够让你长期战胜包括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在内的专业机构投资者。

  很多投资者可能会怀疑,中国是新兴市场,只有20年的历史,又是政策市,在中国听巴菲特的话,投资指数基金,业绩会如何呢?

  1990年年底~2009年年底,你从股市赚的钱超过30倍了吗?

  上证指数从1990年12月第一天开盘96点,到2009年年底收盘3277点,20年上涨30多倍。

  如果你听巴菲特的话,购买跟踪上证指数的指数基金,什么股票也不用选,什么基金也不用选,就能轻轻松松赚到30倍。

  可能你又要反驳了:你这么说有问题,万一我是在2007年10月上证指数最高的6124点买入跟踪上证指数的指数基金,即使持有到2009年年底,也只有3277点,还要亏损近一半。

  是的。巴菲特并不否认,如果你一次性买入的话,如果幸运买在最低点就有机会大赚,但如果不幸买在最高点就有可能大亏,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巴菲特建议分期分批定期买入指数基金。不选时反而更赚钱。

  如果你在2007年10月上证指数最高6124点时开始定期定额投资跟踪上证指数基金,每个月的月初以固定金额买入指数基金,后来到2008年10月上证指数跌到1664点,你定期定额投资照样亏钱,但亏的钱要比指数少得多;2009年年底反弹到3277点时,指数还亏损近一半,但你已经开始赚钱了。

  大方向定了,剩下来最重要的是行动。

  明白了要做什么,剩下来更重要的是如何具体操作。

  我把指数基金比喻为饮用水,最简单、最便宜,却最健康。

  但饮用水也有不少品种,有纯净水,有矿泉水,有天然水,同一种饮用水又有很多品牌厂家,到底如何选择呢?

  指数基金根据跟踪的不同指数可以分成不同的指数基金,到底选择跟踪哪一种指数的指数基金更好呢?即使是跟踪同一种指数的指数基金,也有很多家基金公司的指数基金可以选择,哪一家基金公司的指数基金更好呢?我们到底应该何时买入、何时卖出呢?

  我反复仔细阅读巴菲特16年8次公开推荐指数基金的详细内容,忽然发现,其实巴菲特这8段话里隐藏着他想传授给我们大家的指数基金投资6个绝招。

  我这整整一本书,全部都是在解读巴菲特8段话中隐含的指数基金投资6招,并结合中国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具体实践操作。

  按照我们普通人购物的流程,我将投资指数基金总结为6个轻松的步骤,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实践巴菲特的指数基金投资6招。

  第一步--选择: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指数基金?

  第二步--购买:如何以最低的成本购买指数基金?

  第三步--卖出:如何选择合适的卖出时机?

  第四步--定投:如何让懒人不选时,闭着眼睛照样赚大钱?

  第五步--选时:学习大师判断股市长期重大走势的方法,选择低买高卖的时机,让你的指数基金投资业绩锦上添花。

  第六步--组合:如何将指数基金合理组合?衣服要合理搭配,基金也要合理组合,让你的投资稳中求进。

  股神8段话,胜读万卷书,6招投指基,赚钱更幸福。

 

  巴菲特指数基金投资第一招:选择最宽的指数基金

  面对众多不同的指数基金,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2008年5月3日,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蒂莫里·费里斯(TimFerriss)提问:"巴菲特先生,芒格先生,如果你们只有30来岁,没有什么其他经济来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作来谋生,根本无法每天进行投资,假设你们已经有些储蓄足够维持你们一年半的生活开支,那么你们攒的第一个100万美元将会如何投资?请告诉我们具体投资的资产种类和配置比例。"

  巴菲特哈哈一笑回答:"我会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一只成本费率低的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上,然后继续努力工作……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像先锋500指数基金那样的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上。"

  请注意,巴菲特推荐的是一只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先锋基金。

  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6月9日报道,巴菲特与管理着350亿美元资金主要投资于对冲基金的普罗蒂杰公司(Protégé)立下一个"10年之赌"。巴菲特断言一只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未来10年内的收益将会"跑赢"普罗蒂杰公司精心选择的5只对冲基金。

  请注意,巴菲特把100万美元的赌注压在一只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上。为什么巴菲特选择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呢?

  因为这是目前跟踪美国股市最宽的指数的指数基金。

  巴菲特其实教了我们指数基金投资第一招:如何选择指数基金。

  根据巴菲特的论述,我系统总结了他选择指数基金的10个标准,因为指数基金并不完全一样,指数和指数也不一样,跟踪同样指数的指数基金也可能不一样。

  1.选宽指数基金,不选窄指数基金。

  2.选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不选增强型指数基金。

  3.选传统型指数基金,不选创新型指数基金。

  4.选传统型指数基金,不选ETF。

  5.如果只买一只基金,优先选择平衡型指数基金。

  6.主要配置国内股票指数基金,适当配置国际股票指数基金。

  7.选开放式指数基金,不选封闭式指数基金。

  8.选跟踪误差小的指数基金,不选跟踪误差大的指数基金。

  9.选规模大的指数基金,不选规模小的指数基金。

  10.选老指数基金,不选新指数基金。

  和其他书不同的是,我在强调基本原则的同时,也考虑到投资上的灵活运用,但所有原则在运用上都有些例外,我会为你一一道来。

 

  巴菲特指数基金投资第二招:只买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

  选定了一种指数基金,我们到底应该选择购买哪家基金的哪一只指数基金呢?

  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东的信中说:"我给大家提一个投资建议: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股票投资的最好方法是购买成本费率很低的指数基金。通过投资成本费率很低的指数基金,在扣除管理费和其他费用之后所获得的净投资收益率,肯定能够超过绝大多数投资专家。"

  巴菲特其实教给了我们指数基金投资第二招:如何购买指数基金。巴菲特认为:购买指数基金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选择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和购物一样,省钱就是赚钱。

  平时购物我们要省钱,购买指数基金更要省钱,因为你平时购物一次花不了多少钱,能省下的钱其实很少,但购买指数基金稍微留一下心,可能一次省下的钱就够你们一家吃上半年菜了。

  你不理财,财就不理你,我们要把平日购物省钱的本领用在购买指数基金上,省得多就是赚得多。

  结合中国实际,我总结出购买指数基金的十大省钱绝招:

  1.网上银行比柜台申购更便宜。

  2.基金网上直销比银行更便宜。

  3.后端收费比前端收费更便宜。

  4.促销活动比日常申购更便宜。

  5.发行认购比日常申购更便宜。

  6.长期定投比普通申购更便宜。

  7.基金转换比基金申购更便宜。

  8.大量购买比小额购买更便宜。

  9.红利再投资费率为零超便宜。

  10.ETF和LOF比开放式基金更便宜。

 

  巴菲特指数基金投资第三招:长期持有

  购买指数基金之后,持有了一段时间,到底应该何时卖出呢?

  巴菲特说:"我个人认为,如果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每年要被管理费等吃掉2%,那么你的投资收益率要赶上或者超过指数型基金将会相当困难。中小投资者安静地坐下来,放松地持有指数基金,时间过得越久,财富自然积累得越来越多。"

  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如果投资人对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一无所知,但对美国整体经济前景很有信心,愿意长期投资,这种情况下这类投资人应该进行广泛的分散投资。这类投资人应该分散持有大量不同行业的公司股份,并且分期分批购买。例如,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是,当'愚笨'的金钱了解到自己的缺陷之后,就再也不愚笨了。"

  巴菲特其实教给了我们指数基金投资第三招:如何卖出指数基金。巴菲特强调的是要尽可能地长期投资指数基金,频繁买卖反而会使收益更低,但巴菲特绝没有说过死了也不卖。

  很多基金公司和银行总是告诉基民买这个买那个,但很少指点客户如何卖出。就像种菜一样,会种,更要会收,不会收,可能就烂在地里,或者被人偷走了。

  指数基金投资不能走极端,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市场变化灵活应对。一般来说,应该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不要太急躁:短投不如长投。短线频繁买卖,成本更高,收益更低。长期投资,坐看潮起潮落,只要经济持续增长,股市就会持续上涨,正如巴菲特所说:用屁股赚的钱比用脑袋赚的钱更多。

  第二不要太贪婪:该止盈就止盈。买入后就一直持有,死了也不卖,可能不卖就死了。上证指数从6124点一年暴跌到1664点,让你赚到手的钱又吐回去甚至本金也亏损,就是最大的教训。赚钱了,股市被过于高估了,该卖出就得卖出。

  第三不要太固执:该止损就止损。很多人喜欢赚了就跑,有些小利就落袋为安。亏了也不卖,结果越套越深,越亏损越长期持有。其实,如果股市明显过高,该止损就要迅速止损,否则只会越陷越深。

  第四不要太冲动:快止损慢止盈。股市要赚钱,一个重要原则是:快止损慢止盈。因为迅速止损能将你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程度,股市最大的好处是,下跌是有限的,最多亏光而已,但上涨却是无限的,中国股市20年上涨30倍,绝对超出所有人的预料。如果赢利,就继续大胆持有,让你的股票涨个够,等有些回调时再抛也不迟。

 

  巴菲特指数基金投资第四招:定期投资

  可是对于大多数不懂股票、不懂基金、不懂投资的人来说,选择买入时机,实在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呢?

  路透社报道,2007年5月6日,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召开后的第二天,巴菲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一只成本费率很低的指数基金将会打败大多数业余投资者或者专业投资者管理的资金。"

  2007年5月7日,巴菲特在接受CNBC电视采访时表示:"我个人认为,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就是买入一只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并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定期买入。因为这样你将会买入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品种,事实上你买入一只指数基金就相当于同时买入了美国所有的行业。"

  他还说,如果你坚持长期持续定期买入指数基金,你可能不会买在最低点,但你同样也不会买在最高点。

  其实,巴菲特教给我们投资指数基金的第四招就是:懒人如何买卖基金。巴菲特认为绝大部分业余投资者应该定期分期分批买入指数基金。不选时,定期买入,长期业绩反而更好,让你轻松战胜那些绞尽脑汁选时的投资者。

  有人说,世界是懒人推动的,是懒人的需求推动了洗衣机、电饭煲等的发明。

  投资指数基金也可以是全自动的。基金公司和银行大力推广的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就是一例。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基金定投,基金定投有好处,也有误区,当然还有改进提高收益的秘诀。

  以下我总结出指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三个"三大":

  指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三大好处:最省心、最赚钱、成本最低。

  指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三大误区:盲目迷信、预期太高、操作太急。

  指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改进三大秘诀:高抛、低吸、自动高抛低吸。

 

  巴菲特指数基金投资第五招:低买高卖,反向投资

  如果一定要选时的话,有没有什么秘诀呢?

  巴菲特在2004年致股东的信中说:"过去35年来,美国企业创造出了非常优异的业绩,按理说股票投资者也应该相应取得优异的投资收益,只要大家以分散且低成本的方式投资所有美国企业即可分享其优异业绩。通过投资指数基金本来可以让他们轻松分享所有企业创造的优异业绩,但绝大多数投资者很少投资指数基金,结果他们的股票投资大多只是业绩平平而已,甚至亏得惨不忍睹。我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交易成本太高,投资者买入卖出过于频繁,或者在投资管理上费用支出过大;第二,投资组合管理决策是根据小道消息和市场潮流作出的,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量化分析的公司评估结果作出的;第三,盲目跟随市场追涨杀跌,在错误的时间进入或退出股市,比如在已经上涨相当长时间后进入股市,或是在盘整或下跌相当长时间后退出股市。投资者必须谨记,过于冲动与过高成本是投资的大敌。如果投资者一定要把握进出股市的时机,我的忠告是,当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别人恐惧时贪婪。"

  这是巴菲特教给我们的指数基金投资第五招:低买高卖,反向投资。

  巴菲特投资的基本原则是:当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别人恐惧时贪婪。越是大牛市、股市越狂热,越要及时高位卖出,越是大熊市、股市越低迷,越要趁机低价买入,这样反向操作肯定能够使业绩更好。

  买一只股票,像挑来挑去买一个鸡蛋,而买指数基金,就是大家凑钱一下子买了一篮子鸡蛋。

  因此,投资指数基金根本不用选股,决定投资指数基金最重要的是你买入卖出的时机。

  巴菲特、林奇、索罗斯这些投资大师说预测市场是可能的,他们说的是短期市场波动根本无法预测,但长期大趋势还是可以预测的。

  学习这些大师判断股市长期走势的方法,有助于有时间、有精力研究股市的高手们进一步提高投资指数基金的业绩。

  巴菲特预测股市长期走势的指标:他用所有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占GNP的比例判断买入卖出时机,一般在70%~80%就是比较合理的,低于50%时投资指数基金相当安全,高于100%甚至到120%都十分危险。

  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预测股市的两个方法:一个是观察人的鸡尾酒会理论,他说的鸡尾酒会类似于中国的朋友聚餐,谈论股票的人越多,越应该卖出,谈论股票的人越少,越适合买入;另一个是看整个市场的市盈率指标,市盈率越低越安全,市盈率越高越危险。

  索罗斯的股市暴涨暴跌模型:索罗斯将上市公司赢利水平和股市的上涨速度进行对照,当赢利上涨变缓而股市继续快速上涨时,风险就会越来越大。相反,当赢利上涨加速而股市持续下跌时,买入的良机就出现了。

  巴鲁克判断股市大涨大跌的鞋童法则:巴鲁克是美国第一个通过投资股市而成为亿万富翁的人。1929年美国股市暴跌前他就提前抛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去擦皮鞋时,鞋童竟然向他推荐股票,他由此推断,股市已经过于疯狂。他一生的投资经验表明,股市波动反映的是人心的波动,反映的是人心贪婪与恐惧的变化。看透股市首先要看透人性。

 

  巴菲特指数基金投资第六招:合理组合

  市场上有股票指数基金,也有债券指数基金,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合理组合呢?

  1997年巴菲特开始减持股票,"1997年我们买卖相抵后,整个投资组合与年初相比净卖出约5%。其中市值低于7.5亿美元的股票大量减持,此外也有少数市值超过7.5亿美元的重仓股有所减持。1997年我们卖出股票的目的是调整债券与股票之间的投资比例,这与我们对债券和股票市场相对价值的看法一致。这种调整到1998年仍在持续。"

  这就是巴菲特教给我们的指数基金投资第六招:如何配置指数基金投资组合。

  随着股市的涨跌和利率的调整,我们也要相应调整股票指数基金和债券指数基金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在大牛市股市被过于高估时,股票指数基金在整个组合中占的比重也会偏高,而债券指数基金的比重则相应偏低。这时就应该及时抛出部分股票指数基金,用这部分资金去购买更多的债券指数基金,以实现组合新的平衡,从而防止股市大跌坐过山车,而且股市大跌期间,债券指数基金的稳定收益可以轻松战胜股市。在大熊市则完全相反,应该卖出部分比重过高的债券指数基金,在低位大量买入股票指数基金,等到股市反弹,你的股票指数基金赚的钱将远远多于债券指数基金赚的钱。

  吃饭要讲究营养合理搭配,不同的衣服要合理搭配,不同的家具也要合理组合,指数基金最重要的就是合理组合配置股票指数基金和债券指数基金。本书为你总结出指数基金投资组合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决定资产配置:多少钱买股票指数基金,多少钱买债券指数基金。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股票指数基金和债券指数基金。

  第三步,购买股票指数基金和债券指数基金。

  第四步,定期重新调整平衡股票指数基金和债券指数基金组合。

  巴菲特基金投资6招让你轻松战胜绝大多数投资专家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学以致用,和其他绝大部分股票投资书籍不一样,即使是小学毕业,看了本书,也能学会投资指数基金。

  学以致富,和其他讲股票、讲基金的书不一样,本书写给那些忙人、笨人、懒人,即使你是股盲、基盲、投资盲,即使你根本没有时间研究股票和基金,即使你根本懒得或者根本不愿意费心、费事、费时研究股票和基金,照样能够看懂、学会、做好。

  更简单:小学生也能看懂

  更轻松:不用再那么麻烦

  更赚钱:投资业绩长期而言更好

  更省钱:投资成本更节省

  更灵活:投资组合平衡再平衡

  更自动:银行自动帮你定期投资

  你看过的所有投资书籍,你知道的所有基金经理,都无法保证你的投资业绩永远领先于市场。而指数基金却可以确保你的投资业绩轻松同步于市场,不要小看这个成就,它可以让你的长期投资业绩在亿万股市投资者中位居前1/4之列。

  花上60分钟阅读这本书,你就会掌握巴菲特指数基金投资的6招,让你在一个小时内从投资傻瓜变成投资专家,巴菲特指点你的像傻瓜一样长期持续定期投资指数基金,能让你不选股、不选基、不选时就轻轻松松战胜绝大多数股民、基民、专业机构和投资专家。

  巴菲特为我们指明了最正确的投资方向,我们也寻找到了详细且明确的投资路线图,现在让我们开始行动吧!

 

                                                第2部分 如何选?

 

  我们购物主要看两点:首先看东西合不合适,看看选什么最适合你且最能满足你的需要;其次看价钱是否划算,和同类商品比较是不是更便宜。

  指数基金也是一种商品,只不过是一种金融商品。因此买指数基金和平常购物的基本原则完全一样,首先要看这只指数基金是否适合你,再看这只指数基金价格是否划算。

  这一章主要讲如何选择适合你的指数基金的10个标准。下一章再讲购买指数基金时节省成本的10个省钱绝招。

  指数基金有很多种,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根据跟踪的指数不同分为不同的指数基金。比如在中国,分别有跟踪沪深300指数、上证指数、深圳指数、中证100指数等不同指数的指数基金。

  二是跟踪相同指数的指数基金,再根据规模大小、成立时间长短、封闭还是开放、纯股票型还是平衡型、传统型指数基金还是ETF,进行更细的分类。

  与此相对应,我们选择指数基金的10个标准也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跟踪不同指数的指数基金如何选。

  我有个比喻,指数基金就像一只盯住一个目标一直爬行的乌龟。但就像并非所有的乌龟都朝着同一个目标爬行一样,不是所有的指数基金都跟踪相同的指数。

  许多指数基金跟踪的标的指数并不相同。目标不同,路径就不同,业绩也就会有所不同,标的指数对指数基金业绩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我们选择指数基金,首先要看它跟踪的是什么指数。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55只指数基金,跟踪的标的指数各有不同,其中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指数基金有18只,跟踪中证100指数的指数基金有6只,跟踪上证18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的指数基金各有3只。

  那么,选择跟踪什么指数的指数基金更好呢?

  在这里,我提出5个选择标准。

  选宽指数基金,不选窄指数基金

  选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不选增强型指数基金

  选传统型指数基金,不选创新型指数基金

  主要配置国内股票指数基金,适当配置国际股票指数基金

  选开放式指数基金,不选封闭式指数基金

  第二部分是选择了某一种指数,但跟踪这种指数的指数基金有许多,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以下就是我提出的5个选择标准。

  选跟踪误差小的指数基金,不选跟踪误差大的指数基金

  选规模大的指数基金,不选规模小的指数基金

  选老指数基金,不选新指数基金

  如果只买一只基金,优先选择平衡型指数基金

  选传统型指数基金,不选ETF

  有句名言,所有规则均有例外。

  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连真理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的。因此,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一直正确、永远正确的规则,所以说,所有规则均有例外,没有例外,就称不上规则。

  我们提出的十大指数基金选择标准,只是大部分情况下对大多数人比较适用,但在其他少数情况下对少数人不一定适用,对于这些特殊情况,我们必须在运用时灵活变通。

  不论是巴菲特还是博格的指数基金投资思想,都要和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指数基金投资道路。

  有些人是书呆子,当理论和现实冲突时,修改现实。

  我们大多数人是普通人,要赚钱、要生存、要发展,当理论和现实冲突时,我们要么修改理论,要么给理论增加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例外,除此之外,理论继续适用。

  在总结归纳选择指数基金的标准时,我选择的是,保留巴菲特和博格等发达国家投资大师总结的一般标准,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增加一些例外,请大家在实际操作时加以注意。

  选宽指数基金,不选窄指数基金

  2008年5月3日,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蒂莫里?费里斯提问:“巴菲特先生,芒格先生,如果你们只有30来岁,没有什么其他经济来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作来谋生,根本无法每天进行投资,假设你们已经有些储蓄足够维持你们一年半的生活开支,那么你们攒的第一个100万美元将会如何投资?请告诉我们具体投资的资产种类和配置比例。”

  巴菲特哈哈一笑回答:“我会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一只成本费率低的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上,然后继续努力工作……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像先锋500指数基金那样的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上。”

  美国有很多跟踪各种各样指数的指数基金,为什么巴菲特特别推荐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呢?

  美国《财富》杂志曾报道,巴菲特个人和管理350亿美元资金主要投资于对冲基金的普罗蒂杰公司立下一个“10年之赌”。巴菲特断言一只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未来10年内的收益将会“跑赢”普罗蒂杰公司精心选择的5只对冲基金。

  美国有很多跟踪各种各样指数的指数基金,为什么巴菲特特别选择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呢?

  原因很简单,选择指数基金的最基本原则是选宽不选窄,而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目前是美国主要指数基金中最宽的。

  股票指数的基本原理是,从整个市场的所有股票里面选择一部分市值最大的股票作为成份股,用这些成份股市值的涨跌情况代表整个市场市值的涨跌情况。

  举个例子,这就相当于从全体居民中选出一部分作为代表,选出来的代表人数越多,占整体的比例越大,代表性越强。把股票看成一个小镇的选民,成份股就是同样代表,假设一共有1万只股票,500个代表要比50个代表更有代表性,5 000个要比500个更有代表性。 与此相同,以市值为权重的编制方法,选择的成份股越多,就越能代表整个股市。

  因此,我们选择指数基金的基本原则是选宽不选窄,优先选择那些跟踪更宽的股票指数的指数基金。这也是巴菲特特别推荐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股市,选择更宽的指数基金业绩更好

  指数基金采取指数化投资方法,一般将其9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标的指数对应的样本成份股,标的指数的收益率往往占其业绩比较基准的95%以上,因此选择适合的指数基金实际上就是选择适合的标的指数。

  那么是不是同样的编制方法下越宽的指数长期业绩越好呢?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用编制公司相同、编制方法相同、只有样本宽窄不同的三对指数进行对比:

  最典型的是中证指数公司编制的中证指数系列——沪深300指数,中证50指数和中证100指数。

  沪深300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并在2005年4月正式对外发布,同年9月中证指数公司成立后,沪深300指数移交中证指数公司管理运行。该指数由沪深两地规模大、流动性好、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构成,综合反映了沪深A股市场整体表现。沪深300指数也是国内首只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在基金公司开发指数基金的浪潮中,沪深300指数是使用最多的标的指数,截至2009年年底,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投资标的的基金产品达到18只。

  中证50指数和中证100指数是由中证指数公司独立开发,并于2006年5月正式发布的。该指数的样本股选择范围限于沪深300指数的样本股,并在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挑选市值最大的前50只股票和前100只股票,由此构成中证50指数和中证100指数的样本股。该指数综合反映了沪深市场中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最大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截至2009年年底,以中证100指数作为投资标的的基金产品有6只。

  沪深300指数与中证100指数以及中证50指数均是跨越沪深两地市场的指数,汇集了沪深两地市场规模较大的蓝筹股群体,其中,中证100指数和中证50指数成份股更是摘取了沪深300指数中规模最大的前100只和前50只股票。

  在市场代表性上,根据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3月份中证指数月报,截至2010年3月底,在整个A股市场中占比分别为80.75%与80.35%。沪深300指数总市值为16.46万亿元,它与自由流通调整市值在整个A股市场中占比分别为67.67%与59.93%。中证100指数总市值与自由流通调整市值在整个A股市场中占比分别为53.71%与40.44%。

  在行业均衡度上,截至2010年3月底,沪深300指数中前三大行业分别为金融地产、原材料和工业,市值占比分别为38.37%、15.51%和14.2%,其前三大行业占比达到68.08%;中证100指数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金融地产、工业与原材料行业,市值占比分别为50.96%、12.59%和11.02%,前三大行业占比高达74.57%,而且中证100指数几乎一半的市值都来自金融地产行业,行业集中度较高,未来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因此,在市场代表性及行业均衡度上,沪深300指数略胜一筹。

  由于沪深300指数与中证100指数在样本股选择、行业市值分布及占比上的不同,导致其收益率表现也存在一些差异,从长期收益率上看,自2005年6月6日到2009年12月31日期间,经历了A股市场的牛市、熊市转变以及大幅反弹,盘中行业以及个股剧烈波动,期间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率为373%,中证100指数收益率为343%,中证50指数收益率为295%。对比经历牛市、熊市和反弹后的总投资收益率,沪深300指数明显好于中证100指数,中证100指数明显好于中证50指数。

  同一期间,编制方法相同的上证180指数总投资收益率为308%,明显好于上证50指数245%的投资收益率。编制方法相同的中信标普系列指数总投资收益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中信标普A股指数(387%),中信标普300指数(349%)、中信标普50指数(308%),中信标普100指数(303%)。

  有意思的是,同样的编制公司同样的编制方法下,宽窄不同的指数在熊市的最大跌幅几乎完全相同,但在牛市及反弹期间的最大涨幅差别很大。一个关键的原因是,越宽的指数包含越多的成份股,其中包含的中小市值公司股票越多,而这些中小市值股票在牛市的涨幅往往明显高于那些大市值股票。

  我们的结论是,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同样明显地表明,同样的指数编制方法,成份股越多,基准指数越宽,经历牛市、熊市和反弹后的总投资收益率越好。

  以上比较告诉我们,选择更宽的指数,长期收益率更接近于股市整体收益率,更高也更稳定。

  凡是规则,皆有例外

  自己配置一只中证800指数基金,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自己配置,只能过一两个月调整一下沪深300指数基金和中证500指数基金的比例,肯定会有较大的跟踪误差,甚至可能反而不如干脆只买一只沪深300指数基金,又省心又省事。所以对于那些懒人、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和精力投资指数基金的人,买一只沪深300指数基金,可能是最懒却最好的选择。

  当然我们还是呼吁中国的基金公司早日推出中证800指数基金、中证1000指数基金,甚至比中证全流通市场指数更宽的指数基金。

  选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不选增强型指数基金

  我们去买果汁一定要注意,有的是纯果汁,100%都是果汁;有的则是果汁饮料,就是果汁加水,只有一部分是果汁,其余都是水。

  我们去买指数基金也一定要注意,有的是纯指数基金,所有资产都是复制指数;有的则不是,而是掺水的指数基金,只有一部分资产复制指数,另一部分则实行主动型投资,目标是超越指数。

  美国指数基金由三大块组成: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增强型指数基金和ETF(交易所交易基金)。

  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就是传统的纯指数基金,所有资产全部被动投资,完全复制指数,力求按照基准指数的成分和权重进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减小跟踪误差为目标。

  增强型指数基金,就是掺水的指数基金,大部分资产被动投资,完全复制指数,按照基准指数权重配置,努力跟踪指数。在此基础上,同时用另一部分资产进行积极的主动型投资。其目标是在紧密跟踪基准指数的同时获得高于基准指数的收益,力求战胜指数。

  传统指数基金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其市场份额一直保持稳定。

  ETF在过去10年中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美国指数基金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规模上从微不足道发展成可与传统指数基金相媲美的基金。关于ETF我会在后面讲述。

  增强型指数基金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指数基金中一直保持较小的份额。

  我们选指数基金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相信主动型股票基金长期能够战胜市场。增强型指数基金其实是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想要被动投资跟踪市场,另一方面又要主动投资想战胜市场,好像一个战争时期的两面派,想要两面沾光,但最后下场都不太好。两反派很少,增强型指数基金的市场份额也很少。

  与其买这样的增强型指数基金,不如干脆用一部分钱买一只纯粹的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再用另一部分钱买一只纯粹的主动型股票基金,这样挑选余地大,混合比例也可以自由设定,要比买一只混合型的指数基金好得多。

  凡是规则,皆有例外

  说句实话,在熊市,增强型指数基金可以适当减少股票仓位,相对于一直保持95%高股票仓位的完全被动型指数基金来说,下跌幅度肯定要小一些。

  如果你特别坚信你买入基金的时候是熊市,而你又特别想买入基金,这时买入增强型指数基金,可能会比买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要好一些。

  但是既然坚信是熊市,为什么不干脆买指数基金,等牛市来了,再全仓买入高仓位的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呢?

  选传统型指数基金,不选创新型指数基金

  现在,大多数股票指数基金集中投资于跟踪以股票市值为权重的传统指数的传统型指数基金,例如跟踪美国股市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威尔希尔5000指数和跟踪国际股市的MSCI EAFE指数。

  这些传统型股票指数基金的资产规模在过去的40年中有了迅速增长——

  1976年只有0.16亿美元;1986年增长到4.45亿美元;1996年增长到960亿美元;2006年增长到3 690亿美元,相当于所有股票型基金资产规模的7%。

  指数基金的规模越大,这个市场的吸引力越大,指数基金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激烈。

  指数基金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大战,纷纷降低费率来吸引投资者。投资者也越来越明白,指数基金其实都一样,跟踪同样的指数,创造同样的收益,唯一不同的是成本。谁的成本更低,谁的净收益率就更高。于是大家纷纷买入成本最低的指数基金。这也迫使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不断降低。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指数基金,最初的时候,它的管理费率和主动型股票基金一样高,但随着指数基金的数量大量增加,指数基金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开始直线下降。这也导致指数基金给基金公司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微薄。那些老的指数基金有规模、有固定的客户,日子还好过。新成立的指数基金就难多了。那些想进军指数基金的基金公司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于是,一些基金公司放弃成本竞争,开始在指数基金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股票指数是按照市值加权,市值规模越大,在指数里面占的比重越大。

  新型指数,其实是主动型股票策略的伪装,不是按照市值加权,而是根据一些公司的销售收入、现金流、赢利、股利等基本面因素进行加权。

  比如红利指数,就是以上市公司发放的红利多少进行加权的。上证红利指数挑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以反映上海证券市场高红利股票的整体状况和走势。上证红利指数于2005年1月4日发布,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推出上证180、上证50等指数后的又一次指数创新。友邦华泰基金发行的上证红利ETF就是跟踪上证红利指数的创新型指数基金。

  再比如申万巴黎沪深300价值指数基金,它跟踪的是沪深300价值指数,由沪深300 指数样本股中精选出最具价值特征的100 只股票构建。选样基于衡量价值特征的四个价值因子:股息收益率、每股净资产与价格比率、每股净现金流与价格比率、每股收益与价格比率。沪深300价值指数的突出特点是成长稳定、波动相对较小、具有较强的估值优势。统计表明,该指数自公布以来(2005年1月4日~2010年1月27日)累计上涨237.45%,比同期上证指数高97%,而此期间该指数周收益率标准差为4.8%,和上证指数(4.4%)基本持平。此外,该指数2010年1月27日的市盈率为16.52倍,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21.1倍的市盈率优势,具有一定估值优势。

  其实创新指数就是从整个市场中选出一些符合基本面标准的股票,创建这类指数基金的根据是,根据统计分析,参照这些基本面因素选出来的部分股票过去能够战胜市场,也就是战胜根据市值加权计算的传统指数,相应的推论是这种创新指数未来也同样能够战胜市场,因此相应的创新指数基金未来也能战胜传统指数基金。

  但是这些创新指数有两大风险:

  一是数据挖掘的风险。根据某一指标选股能够战胜市场,不过是在过去的数据中进行挖掘,只要你有数据、有软件,任何实际上没有任何关联的数据之间也会找到统计相关性。比如,女性裙子的长短、太阳黑子,据说与标准普尔500指数因果关联度最高的指标竟然是孟加拉的黄油产量。

  二是均值回归的风险。过去能够长期战胜市场并不是好事,可能意味着这是一段时间内的反常,未来反而会长期落后市场。未来不会重复过去,极有可能与过去大相径庭。

  某一板块的指数表现越优秀,追捧这一板块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越多。但是越是在板块指数基金表现优异的时候投资,越容易发生亏损。

  一般而言,市场经常把股票划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股和价值股。

  美国先锋集团1992年11月2日推出了业内第一只成长股指数基金和价值股指数基金,投资者在不同时期对两只基金的不同态度得到的不同回报,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

  1993~1997年,美国股市表现平平,先锋成长股指数基金和价值股指数基金表现基本持平,流入两种指数基金的资金也大体相当。

  此后,美国股市进入新经济泡沫时代,成长股指数一路狂涨,把价值股指数远远抛在后面。1992~2000年,成长股指数基金累计总收益率高达364%,而价值股指数基金累计总收益率只有229%。相较之下,投资者当然更青睐成长股指数基金。1998~2000年网络股泡沫期间,成长股指数基金净申购资金流入高达110亿美元,而同期价值股指数基金净申购资金流入仅仅为30亿美元。

  但随后网络股泡沫破裂,成长股一跌狂跌,投资者也大幅赎回成长股指数基金。2001~2006年,成长股指数基金的净赎回资金流出高达8.5亿美元,而同期价值股指数基金的净申购资金流入量接近20亿美元。

  如果算算总账,大涨的成长股指数基金反而落后于平衡上涨的价值股指数基金。

  成长股指数基金的目标是那些想让财富更快增值而且愿意且能够承受更大投资风险的年轻人。

  价值股指数基金的目标是那些想让更加注重财富保值、更加关注财富稳定增值,并希望能降低投资风险的老年投资者。

  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

  一是成长股指数基金从长期看来没有价值股指数基金涨得多,而且两只基金都没有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涨得多。看来两个板块并未战胜市场。

  二是一些年轻人购买成长股指数基金,追涨杀跌,大进大出,收益反而远远不如稳定长期持有价值股指数基金的老年人。

  事实表明,创新的代价往往是昂贵的。

  创新型指数基金即使有一些超越市场的优势,但并不会太大,只是略胜一筹而已。那些根据投资理论创建并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新型指数基金,长期超额收益率并不高,每年只有1%~2%左右。

  但购买这样的创新型指数基金,同样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一是管理费率高得多。创新型指数基金管理费率最低的只有0.28%,平均水平在0.5%,最高达1.89%,是传统型指数基金管理费率的数倍。这就已经吃掉了其超额收益的一大块。

  二是交易成本大得多。传统型指数基金一般每半年根据指数的调整相应调整少量指标股,交易次数极少,交易成本极低。而创新型指数基金调整的范围和幅度要大得多,因为其据以创建指数的基本面指标变化要比市值大得多,相应地,创新型指数基金调整组合的交易成本也要大得多,因此又吃掉了超额收益的一大块。

  三是模仿成本大得多。如果确实存在超额收益,市场上其他投资者就会模仿,买入同样的股票,从而推高股价,使本来较高的超额收益大幅度减少,甚至变成负收益。而这些创新型指数基金并不能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也不能更改构建指数的基本面指标,还得继续买入,给那些比他们更早,以更低价买入的人抬轿子。

  在股市待得越久,越发现风水轮流转这句话简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越回顾股市的历史,越发现投资者的收益率回归均值的力量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再以我们熟悉的成长股和价值股两大板块为例,两大高手对决,几十年来此消彼长,最终基本上打个平手。

  1937~1967年,成长股指数基金一直战胜价值股指数基金。但是1968~2006年,价值股指数基金一直战胜成长股指数基金。

  一个板块,可能10年甚至30多年一直领先,但领先的时间越久,趋势逆转的可能性越大。市场的变化谁也说不准,唯一确定的是市场的主题永远在变化,绝不会一直不变。

  唯一有把握的是,通过投资于传统型指数基金,长期而言,你能战胜绝大部分主动型股票基金,包括那些所谓的创新型指数基金。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散户和机构而言,胸怀战胜市场的野心只会适得其反,反而会让我们更落后于市场。与其费尽心机、费尽力气,不如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安安静静地与市场同行,投资传统指数基金,以最笨的方法坐拥最好的长期业绩。

  凡是规则,皆有例外

  物极必反。

  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如果你发现某一板块的创新指数,比如说成长股指数已经低迷几年甚至十几年,而你自己分析认为成长股板块的春天快要来临。如果你对自己的分析特别有把握,但对具体买入哪一只股票没有把握,不妨用一小部分资金购买这个板块的指数基金,如果你的分析是正确的,你最后的收益率会比市场整体指数收益率高出相当大的一截。

  不过,我相信,你之所以选择指数基金,就是对自己战胜市场不抱幻想,而是老老实实跟市场走。

  这种选择个别板块的指数基金,其实还是想战胜市场。

  大赌,赢了,会大幅领先市场。

  大赌,输了,会大幅落后市场,输得越多,你越承受不起。

  如果你特别想试试自己的判断力,我建议你小赌一把,小赌意味着,你投入的资金最多只占你所有基金投资的10%以下。

  最多只赌10%,即使亏30%,只相当于整个基金投资组合亏损3%。

  约翰?博格先生推荐小盘股指数基金和价值股指数基金,因为美国的小盘股指数和价值股指数最近十几年都领先于市场整体指数。

  我分析了中国股市不同指数过去5年累计涨幅对比后发现,中国股市小盘股跑赢市场幅度最大,长期投资价值股指数跑赢市场机会大于成长股指数。

  截至2009年年底,沪深300价值指数3年、4年、5年累计涨幅分别跑赢沪深300指数36.1%、10.9%、20%;2005~2009年期间沪深300价值指数年涨幅只有在2007年大幅领先沪深300指数。

  截至2009年年底,沪深300成长指数1年、2年、3年、5年累计涨幅分别跑赢沪深300指数;2005~2009年期间,沪深300成长指数年涨幅在2005年、2006年、2009年3个年度领先沪深300指数。

  截至2009年年底,沪深300成长指数1年、2年、3年、5年累计涨幅分别跑赢沪深300价值指数,从5年累计涨幅来看,沪深300价值指数稍稍落后于沪深300成长指数;2005-2009年期间,沪深300价值指数年涨幅只有在2007年和2008年领先沪深300成长指数。

  沪深300指数是典型的大盘股指数,中证500指数是典型的小盘股指数,截至2009年年底,中证500指数在2007年、2008年、2009年3年年涨幅分别跑赢沪深300指数;2005~2009年间,中证500指数4年和5年累计涨幅领先沪深300指数,如果只从这5年来看,中证500小盘股指数长期表现大幅胜过沪深300大盘股指数。

  截至2010年4月,中国价值股指数基金有300价值指数基金、申万巴黎沪深300价值指数基金、华宝兴业上证180价值ETF及其联接基金。

  截至2010年2月,中国股市纯小盘股指数基金主要是跟踪中证500指数的基金,目前有3只:广发中证500指数、南方中证500指数、鹏华中证500指数。

  另外,由于深圳中小板全部是中小盘股,深证成份股指数成份股中中小盘股较多,所以我们可以把跟踪深圳中小板、深证100指数及深圳成份股指数的基金归为小盘股指数基金。

  严格地说,中盘股和大盘股相比差别很大,和小盘股相比差别相对而言要小很多,因此中盘股也可以说是略大一些的小盘股。目前中盘股指数基金有易方达上证中盘ETF及其联接基金。

  选传统型指数基金,不选ETF

  我并不反对ETF,但我认为,要战胜只收取几个百分点管理费的指数型基金是相当困难的。另一方面,买入指数型基金之后,你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也不会有人催促你下周或下个月必须进行买卖交易,经纪商也不会来打搅你。

  ——巴菲特

  在传统的指数基金以外,最近新出现一种交易所交易基金,简称ETF。

  ETF实际上是一种在交易所交易的一揽子证券产品,但它又可以像一只普通股票那样在一个交易日内随时交易。ETF可以跟踪指数型基金,它的价格随交易而变。共同基金的交易价格一般是在闭市之后确定,一天一个价格。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3月31日,美国上市交易的ETF总额达4 44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

  目前,国内购买ETF和购买股票完全一样,有股票账户就可以随时在交易时间购买ETF,而且免印花税,只收券商佣金。目前券商佣金费率一般是在0.15%~0.18%之间,最低可到0.01%,最高不超过0.3%,与从传统的银行渠道购买指数基金1.2%~1.5%的申购费率相比,无疑便宜了很多。

  因此,很多券商都建议投资者舍弃传统的银行渠道申购指数基金,转而开设股票账户从券商渠道购买ETF。

  巴菲特却表示反对:“我并不反对ETF,但我认为,要战胜只收取几个百分点管理费的指数型基金是相当困难的。另一方面,买入指数型基金之后,你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也不会有人催促你下周或下个月必须进行买卖交易,经纪商也不会来打搅你。”

  一个最关键的原因,投资者很难控制自己买进卖出ETF短期频繁交易的冲动,结果无法长期持有指数基金,而不选时,专心长期持有是指数基金赚钱的关键因素。

  大量研究显示:个人投资者在把握股市交易机遇方面的纪录很差,他们通常跟踪股票的最新表现以及一些利空消息,结果导致他们高买低卖。

  另一位知名投资者、美国基金巨头--先锋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同样反对投资者交易ETF,而建议购买传统的指数基金,认为传统指数基金成本低、纳税比例相对较低的优点能确保投资者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

  约翰·博格认为,ETF产品便于交易,而指数型基金更适合中小投资者。博格2010年2月9日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质疑通过ETF全天交易标准普尔500指数的需求。他说,如果指数型基金的传统模式是长期投资,那么交易ETF就只能被当成短线炒作了。他批评ETF压缩市场空间的举动,他警告说,如果投资者大量交易ETF,经纪费和税费将使其总成本大幅飙升。

  博格也表示,如果投资者持有ETF而不是频繁交易,其收益或许可以与指数型基金持平。从这个角度而言,ETF将是传统指数基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我同意巴菲特和博格的观点,只有坚定的长期投资者,才适合买ETF。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适合购买ETF。

  原因很简单,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交易冲动。中国的投资者交易次数非常频繁,非常喜欢进进出出。

  如果你是这样的短线投机者,就不要买ETF了,干脆从银行买收费更高的传统指数基金,这样做一是没有股票经纪人天天忽悠你买进卖出让他赚佣金;二是可以省下基金一进一出总计2%左右的申购赎回总成本(相当于一年的活期存款利率),因此你可能不愿再进进出出了,反而能够长期持有。

  从银行购买传统指数基金,比ETF还多一个优势,那就是你可以定期定额投资,而购买ETF每一次都需要自己操作买入。定期定额投资的好处是,股市大跌时银行照样会为你自动买入,而自己从股票账户购买ETF,越跌越不敢买,反而容易错失良机。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交易冲动,不如干脆多花一些手续费,多花一些时间,在银行购买传统指数基金。

  凡是规则,皆有例外

  从成本方面比较,目前ETF在中国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中国指数基金收取的管理费、申购费远远高于美国的指数基金,尤其是高于先锋基金公司旗下成本超低、只有万分之几费率的指数基金。不过现在很多基金都和银行合作,申购指数基金手续费打4折,只有6‰甚至更低,相较而言,ETF的成本优势已经越来越小。

  不过最近国内出现了一种把ETF和传统基金结合为一体的新型基金:ETF联接基金,非常值得关注。

  ETF联接基金是指将其绝大部分基金财产投资于跟踪同一标的指数的ETF(简称目标ETF),密切跟踪标的指数表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采用开放式运作方式的基金。通俗地说,ETF联接基金将基金资产的绝大部分(不低于90%)投资于目标ETF,具有和目标ETF相近似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业绩表现,其实质仍然是指数基金,是指数基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ETF联接基金90%以上的资产(投资于ETF基金)豁免管理费和托管费,其他部分按照目前指数基金的最低水平收取每年0.5%的管理费和每年0.1%的托管费,低于开放式指数基金平均水平。作为一种指数投资的全新尝试,ETF联接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众多长期习惯通过银行渠道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在投资ETF产品方面的需求,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工具和手段。

   选开放式指数基金,不选封闭式指数基金

   俱乐部有两种,一种是开放式,来去自由,只要报名,就能参加;一种是封闭式,有名额限制,一个萝卜一个坑,走一个才能进一个。

  基金也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式基金,一种是开放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募集到原定的资金规模之后,想再买基金,可以继续向基金公司申购,基金对所有新的购买者开放。想买随时可以向基金公司申购,不想要了,就向基金公司赎回,把基金份额还给公司,拿回自己的钱。

  封闭式基金:募集到原定的资金规模之后,就不再接受新的资金申购,基金对新的购买者封闭。但是封闭式基金像股票一样,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想买到这只基金,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从原来的基金持有人手里买。卖出正好相反,不能像开放式基金一样进行赎回,卖回给基金公司,只能像卖出股票一样卖给其他人。

  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我建议大家购买开放式指数基金。

  第一,从二级市场购买封闭式指数基金需要开设股票账户,只能在交易时间购买,还得自己判断价格、确定买入时机,从银行购买开放式指数基金相对而言要简单、方便得多。

  第二,从银行购买开放式指数基金,最大的好处可以作定期定额投资,银行会每月定期从你的银行账户中扣除定额资金自动帮你购买基金,这是最省力、省心也是最赚钱的指数基金投资方式。

  第三,从二级市场购买封闭式指数基金,往往容易引起投资者选择交易时机和交易价格的动机,结果选择越多越想抓住短期交易良机赚些短期小利,结果错失长期大利,因为指数基金更适合长期投资。

  凡是规则,皆有例外

  如果你属于极少数非常理性、非常有经验的投资者,能够在大跌时照样冷静买入,能够坚定地长期持有,那么你从二级市场买入封闭式指数基金有三个好处。

  一是价格便宜。封闭式基金购买价格经常比开放式基金便宜得多。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的价格按照基金资产净值进行,而封闭式基金买入卖出根据交易价格进行,只取决于交易对方愿意买卖成交的价格。有意思的是封闭式基金交易价格经常远远偏离其净值,而且经常是低于净值。事实上,除了不能再发行、不能进行申购赎回时只能像股票一样进行交易之外,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几乎完全相同,都是请专业机构管理投资,都是买卖股票,收取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也基本完全相同。由于封闭式基金价格往往在基金净值的价格以下,甚至最低会打到七八折,你就可以以低于成本价即基金净值的价格买入与开放式基金具有相同净值的基金,甚至是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从本质上说,你相当于以更便宜的价格享受了专业机构的投资管理服务。长期持有是好事,正好可以低价买入,但中期持有却不行,以打折的价格买入,往往也会以打折的价格卖出。

  二是买卖成本便宜。买卖封闭式基金,只需付券商佣金,比开放式指数基金的申购费率低很多。而且你可以选择在股市最低迷的时候低价买入。

  三是跟踪指数误差更小。封闭式指数基金的最大优势是,基金原来是多少份额,以后依旧是多少份额,没有新的资金流入,也就不会因为新增资金买入股票需要一个过程而产生跟踪指数的误差。

  如果你能长期持有的话,有时你甚至能够用低于基金净值40%的折价买入封闭式基金,只要你耐心地持有到基金到期日,基金清算时卖出所有股票后会把钱退还给你,即使未来股市一点也没有涨,你也至少能赚到40%的差价。而且封闭式基金折价幅度越大的时候,往往是股市最低迷的时候,此时买入封闭式基金且长期持有,就会取得双重收益,一是到期清算时获得净值折价的收益,二是股市反弹获得估值水平上升的差价,假使后来牛市来了,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价格会从原来低于基金净值有折价,转变为逐步接近基金净值导致折价缩小,甚至高于基金净值产生溢价,这样你就大赚了。

  遗憾的是,1000人里也很难有1个人做到如此冷静地在大跌时买入,而且能够坚定长期持有,包括我本人也做不到,很多大型保险公司、大型投资公司也做不到。

  因此,我还是建议绝大多数人到银行定期定额投资开放式指数基金。

 

选跟踪误差小的指数基金,不选跟踪误差大的指数基金

  投资主动型股票基金,投资者最应该关注的是净值增长率,也就是投资收益率。

  投资指数基金最应该关注的不是净值增长率,而是跟踪误差。

  所谓跟踪误差,是指基金收益率与同期标的指数涨跌幅之间差值的标准差。

  跟踪误差最能衡量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指数基金管理能力。一般而言,跟踪误差越小,证明指数基金运作越精确规范。

  即使跟踪的标的指数是同样的,但不同基金管理公司的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却会有相当大的不同。一般来说,影响指数基金出现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第一,跟踪标的指数成份股的调整会造成跟踪误差。

  一般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成份股,指数基金需要相应调整投资组合。但买进卖出股票不可能一次交易就完成,也不可能买进卖出的价位正好和指数调整的幅度相符合。

  第二,申购赎回对跟踪误差的冲击会造成跟踪误差。

  申购赎回是开放式基金必然面临的冲击,这是无法避免的。

  当出现大比例申购或赎回时,指数基金必须大规模买入或卖出。如果市场大涨或大跌导致买入卖出的价格偏离当天的收盘点位较大,那么买入卖出后保留的现金比例未必符合契约规定,这也会必然导致指数基金与标的指数的偏离度加大。

  第三,指数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冲动容易造成跟踪误差。

  有些指数基金强调是复制指数,但事实上基金经理的操作空间很大。比如在仓位设计上很灵活,可以预留10%~15%左右的仓位,基金经理对这部分仓位有主动控制权。当市场风险较大的时候,这部分仓位可以降到更低,以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基金经理的主动投资操作会对跟踪误差有干扰,不管基金经理的判断操作是对是错,都会导致业绩增长偏离指数。

  就完全复制型的指数型基金而言,其重点不在于打败指数,而是跟踪并完全复制指数的走势,与标的指数走势越接近、跟踪误差越小就越成功。

   选规模大的指数基金,不选规模小的指数基金

  跟踪同样的标的指数,比如都是跟踪沪深300指数,指数基金规模越大,跟踪的误差越小。

  指数基金规模越大,跟踪误差越小,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规模越大,能够买入的成份股越多。

  指数基金规模越大,能购买的指数成份股越多,越接近于标的指数,跟踪误差越小。

  第二,规模越大、管理费越多越能提升基金管理硬件和软件水平。

  指数基金规模越大,收取的管理费越多,越有钱雇用更好的基金经理,设计更好的跟踪指数电脑程序。好像那些食品、饮料一样,规模越大越集中采购,采购成本反而更低。品牌的规模越大,成本反而更低,能以更低的价格销售。有些指数基金规模越大,反而会降低管理费率。而指数基金规模越小,就越不可能降低管理费率,不然就要亏本了。

  第三,指数基金规模越大,机构大量申购赎回影响程度越小。

  如果指数成份股调整,规模大小的指数基金调整卖出成份股和买入新成份股的数量和比例都相同。

  但如果有新增申购资金申购或赎回,指数基金就得按照指数成份股买入或卖出,保证新增资金也能尽快跟踪上标的指数。但买入和卖出股票不可能马上完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最容易产生跟踪误差。

  对于规模小的指数基金,机构申购赎回的资金相对于原有资金的比例越大,也就是资金增长或减少的规模越大,由于加仓买入股票需要一个过程,产生的跟踪误差可能越大。

  相反,规模大的指数基金,新增资金即使绝对数额大,但与指数基金整个规模相比,所占的比例反而不大,加仓买入股票产生的跟踪误差影响会相对较小。

  一定要注意,机构大量申购赎回对基金业绩影响相当大。在基金持有人结构中,机构投资者数量少,但资金量大,其大规模申购和赎回对指数基金操作和业绩影响相当大。

  首先,大量申购会摊平原来持有人的收益率。

  假设一只基金规模是20亿份,这一年取得了30%的收益率。但如果基金持有人在最后一天突然追加买入基金200亿份,那么平均每个投资者的收益率只有4.9%。

  其次,可以确定的是,机构投资者资金大进大出,基金经理就必须让股票大进大出,这样做无疑会增加交易成本,一旦市场时机判断错误将会降低投资收益率,对基金持有人平均收益率影响相当大。

  再次,大规模赎回会导致基金业绩下降。

  对于小规模基金来说,机构投资者的大比例申购与赎回对基金的影响都会变得非常之大。

  一个较极端的例子是规模为10亿元的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资产比例各占45%,现金资产比例为10%。

  如果机构投资者在没有预先通知基金公司的前提下,要求赎回全部份额,假设基金股票持仓比例在90%,现金比例为10%,那么,扣除1%的赎回费,基金经理则需要卖掉至少44%的股票。

  虽然基金可以以大额赎回为由拖慢赎回速度,争取更多的时间套现应对赎回,但最终结果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如果基金持股的公司中,流动性较差的小公司小盘股票较多,短期内难以大量卖出,而且这样大量抛售会导致股价大跌,基金净值的冲击相当大。若遇上市场下跌,再大量卖出,只会越卖越跌,越跌只能再卖,无疑是雪上加霜。

  越是小规模基金,机构投资者大规模赎回的风险越大,甚至会导致小基金清盘。

  最后,机构投资者大规模申购也会导致基金业绩下降。

  巨额申购,现金比例大幅度上升,基金股票仓位比例大幅度下降,根据契约规定,很多基金有最低股票持仓比例,一旦低于最低比例,就要迅速增仓股票。短时间内大规模增仓,会导致股价上涨提高建仓成本。如果赶上熊市,买进就跌,结果更惨。无论熊市还是牛市,巨额申购都会打乱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迫使其购买股票,但短期内大量增仓并完全保持原来的股票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有许多小盘股一买就会突破持股比例不能超过10%的上限。巴菲特说,规模是投资管理人最大的敌人。规模越大,就像大象一样,只会变得行动迟缓。

  机构大规模申购赎回对所有基金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但相对于主动型股票基金,对指数基金的影响要小得多。

  一是指数基金不用为巨额申购赎回改变投资策略。

  二是指数基金主要持股是大市值股票,流动性好,成交量大,即使巨额申购赎回,也可能迅速大量买进卖出,在这些股票每天交易量中所占的比例仍然相当小,短期内大量买进卖出对股价影响不会太大。

  三是指数基金的目的是跟踪指数、复制指数,满仓操作,不择时,因此不会发生择时的错误。

  我们买入指数基金,目标就是尽可能以最小误差跟踪指数,因此最好选择规模较大的指数基金。

  凡是规则,皆有例外

  选择规模较大的指数基金,并非一定要选择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

  其实只要指数基金的规模超过50亿元,规模就相当大了,机构申购赎回的影响程度就相对很小了。

  如果你对这家基金公司的指数基金管理水平、跟踪误差、成本费率、客户服务都相当满意的话,没有必要只选择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满意即可,不要追求最佳,选择指数基金和选择爱人一样,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是第一,这样的理想爱人不存在,这样的指数基金也不存在。

  另外,现在各种各样的指数越来越多,相应的指数基金也越来越多,如果你配置的这种指数基金只有一种,尽管规模不大,但是只要你需要,就可以自由选择。这和买东西一样,不一定非得买大品牌,适合你的才是最重要的。

    选老指数基金,不选新指数基金

  我记得,有个女人,有人问她心目中最理想的终身伴侣是什么样的男人,她明确回答说:"考古学家!我越老,他就对我越有兴趣。"

  --巴菲特1992年致股东的信

  尽管指数基金概念很简单,管理也相对很简单,但并不是随便谁都能管理好的。

  我们招聘员工也想找到有工作经验的,找保姆总想找到有经验的,无论多么简单的工作,有经验的人一般会比新手干的好得多。

  买指数基金时,在管理费率等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选老的指数基金、老的指数基金经理、有多年管理指数基金经验的基金公司,经验越多,跟踪误差越小。

  凡是规则,皆有例外

  在中国,选老指数基金不选新指数基金这一条标准的参考意义不是特别大。

  因为中国的开放式指数基金绝大多数都是近两年才成立的,从运作时间来看,大家都差不多,老指数基金也老不了多少,可以说都是新指数基金。

  因此我建议,在中国选指数基金重点在于选规模大的老基金公司。

  选择指数基金重点在于那套跟踪指数的电脑程序。

  本来指数基金在中国也是2008年以后才快速发展的,也没有落后多少。大公司有钱、有人、有经验,后发制人很容易,也很常见。

 

                                          第3部分 如何闭着眼睛买卖?

 

   指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三大好处:最省心、最赚钱、成本最低

  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是,当"愚笨"的金钱了解到自己的缺陷之后,就再也不愚笨了。

  --巴菲特

  我个人总结,定期定额投资(简称定投)有三大好处:最省心、最赚钱、成本最低。

  定投指数基金,省心又省力,最适合懒人、笨人、忙人

  定投指数基金,和到银行办水电费自动缴款一样简单。

  你只要带着银行卡和身份证,到银行去一次,办好基金定投的手续,就再也不用管了。

  到了每个月约定的日期,银行会自动从你的银行卡上扣掉约定金额的款项,自动帮你在当天购买基金。

  所有扣款自动记录在你每个月的银行对账单上。

  你什么也不用管,什么也不用问,银行会忠实地每个月帮你购买固定金额的指数基金,可以说这是最省心、最省力的一种基金投资方式,和到银行办理水电费自动扣款后再也不用跑来跑去交费一样轻松。

  其实基金定投更像是基金的零存整取,你每个月从银行账户上划出一小笔零花钱,购买基金,存入基金账户。每个月存上一些份额的基金,看起来并不多,但日积月累,就会越来越多。基金定投赛程和银行存款的零存整取非常相似,但不同的是,长期而言,基金定投的收益率要比零存整取高多了。

  定投最大的好处是自动扣款、自动投资,用电脑替代人脑,用纪律替代情绪。

  投资者在股市大跌即将见底前往往会因恐惧过度而过早抛出,结果错失即将到来的大幅反弹,少赚很多,极度后悔也来不及。定投则可以避免这种过度杀跌。

  此外,定投也可以避免过度追涨,在大牛市快要到达顶峰时,涨幅最大,市场最疯狂,人们最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影响而大量追加买入,结果随后暴跌会让追涨的投资者赔得很惨。

  其实指数基金的本质是同时投资所有的股票,根本不选股。定投的本质是分期分批买入,根本不选时。定投指数基金,就是既不选股也不选时,分散投资于所有股票以分散选股风险,分散投资于所有时间以分散选时风险,消除所有人为选择股票和时机的风险,最大程度降低投资收益率的波动性。

  全部资金一次性买入,最大的风险是全部买在最高点,严重被套牢,几年也解不了套;最大的收益可能是正好全部买在最低点,赚得最多。但事实上,我们既不知道何时见顶也不知道何时见底,从来也没有什么人或什么机构能够持续准确地预测到股市何时见顶和见底。既然不知道,我们干脆采取最笨也是最稳妥的方法,定期定额买入,最大程度地减少投资风险。

  定投指数基金,效果好得出奇,长期投资收益往往高于定期存款

  现在经济发达,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开销也日益提高了。尤其是孩子上大学,要花一大笔钱。国内有个调查表明,在中国,孩子从小到大的支出大约占家庭支出的1/3,而抚养孩子的所有支出中教育支出是大头,尤其是大学教育支出。

  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银行有教育储蓄,做父母的可以每月定期定额给孩子储蓄一小笔钱,日积月累,过上十几年就能积少成多,攒下一大笔学费。

  假如你从孩子7岁上小学之前开始作教育储蓄,零存整存,每月存

  1000元,按5年期定期存款3.6%的利率计算,每月复利利率是0.3%,每月储蓄2000元,10年后你的孩子年满17周岁该上大学之前,一共存入本金24万元,本息合计28.83万元,10年总的收益率高于20.14%。

  如果你的孩子在国内读个普通大学,这笔钱还够用。

  如果你送孩子到国外读大学,而且读名校,起码要1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70万元,那可差太多了。

  但是,如果你当时买了上证指数基金,那就够了。

  从1990年12月开始到2009年12月月底不限定开始月份,一共有110个10年期定投,算术平均累计收益率高达74%,折算成年复利收益率为5.67%,明显高于10年期定期存款。同样每个月投资2000元,平均10年后累计本利为41.67万元。

  其中有35个10年期定投累计收益率高于74%,最高的3个10年期定投累计收益率分别高达265%、276%、287%。同样每个月投资2000元,平均10年后累计本利分别为93万元、90万元、87万元,都超过10万美元,足够你的孩子到国外上大学了。

  以过去真实的上证指数收益率来测算,从1991年年初开始每月月初作上证指数基金定投,每个月定投700元,到2007年年底累计投资14.35万元,累计收益率高达6.69倍,年复合收益率高达11.83%,是5年期定期存款3.6%的3.3倍,本利合计95.6万元,负担孩子的学费和生活都绰绰有余了。

  定投既能降低平均买入成本,又可以通过长期复利效应扩大累计赢利,确实可以使投资者获得良好的长期回报。

  参照美国200多年证券市场的历史收益率,股票指数的收益率,也就是指数基金的收益率,长期而言,都明显超过定期存款和长期国债的收益率。

  但要看到,欧美市场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经济周期性十分明显,8%以上的平均年复合收益率是经由200多年的确凿统计数据推算而来。

  1990~2010年,中国股市上涨幅度超过30倍,创下最高6124点后一年内又暴跌到1664点,上涨幅度和波动幅度都很大,并不能以这段时间推断未来20年甚至100年的长期趋势。仅仅计算过去这些年定投上证指数能够取得1%以上的年收益率,并不足以推断未来长期定投指数基金就能取得类似的高收益率。但是,只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股市也就会相应长期持续稳定增长,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收益率,而且进行指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会取得更稳定、更高的投资收益。

  定投指数基金,涨时自动少买、跌时自动多买,全自动价值投资

  如果你采取定投指数基金这种方式的话,你的投资收益率长期而言肯定会超过指数本身的收益率。

  比如说,上证指数从6124点一年之后跌到1664点,过了8个月又反弹到3300点,只有买入时的一半,但定投已经开始赚钱了。原因很简单,定投其实是一种全自动的价值投资。

  投资金额固定,那么股市涨得越高,你以同样金额买入指数基金,买入的指数基金份额就越少;相反,股市跌得越低,你以同样金额买入指数基金,买入的指数基金份额就越多。综合下来,其实你买的成本不是中间的平均值,而是中间偏下的水平。

  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指数6000点,指数基金6元钱一份,定投6000元,能买1000份。

  一年后,指数2000点,指数基金1元钱一份,定投6000元,能买3000份。

  一共投资12000元,一共买了4000份指数基金,平均每份买入价格只有3元钱。

  但指数从6000点跌到2000点,平均点位是4000点,指数基金平均净值是4元,而你定投的买入成本只有3元,低于4元的平均价格。

  这是一个假设的例子,我们用真实的上证指数来看看,在中国定投指数基金的效果究竟如何。

  2001~2008年,中国股市大涨大跌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2001年6月创出2200多点的新高,随后却连续下跌4年暴跌一半以上,2005年6月最低跌到998点。

  随后股市开始绝地反弹,开始了一波大牛市,2007年10月最高涨到6124点,16个月上涨6倍多。但全球金融危机突然来临,股市开始暴跌,到2008年10月,最低跌到1664点,一年跌幅超过72%。

  如果只看这惊心动魄的8年的起点和终点,2001年年初开盘2077点,2008年年底收盘1820点,上证指数不但没涨,8年还下跌257点,跌幅超过12%。但如果这8年间你在银行办了自动扣款定投上证指数基金,每月月初定期定额投资,那么你不但不亏,还会赢利6%。

  以2001年7月到2006年12月的期间为例,中国股市2001年7月初开盘2220点,2005年6月最低跌到998点,2006年年底收盘反弹到2675点,5年半正好经历了一个从下跌到回升的V型反转,这66个月上证指数累计仅仅上涨20%。但是如果这66个月你每个月持续定投上证指数基金,累计收益率则是85%。

  再以2007年10月到2009年7月的期间为例,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开盘5683点并创下6124历史高点后开始大跌,到2008年10月,最低跌到1664点。随后开始反弹,2009年7月反弹到3412点,只相当于开始的6124点的一半多一些,22个月累计下跌40%。但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作了上证指数基金定投的话,尽管股市只反弹了一半多,你却已经赢利21%了。

  是不是感到惊奇,不可思议?不信你自己算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因为定期定额投资实质上是一种价值投资,股市涨得越高,同样多的钱买到的基金份额越少;股市跌得越低,同样多的钱买到的基金份额越多,综合起来平均买入成本在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平均价之下。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股市可能会连续下跌3年甚至5年多,即使作定投,尽管平均购买成本低了,但下跌期间照样赔钱。因此如果你作定投就要作好长期投资的打算,最起码准备作5年的定投。哪怕你是在最高点开始作定投,只要耐心等到股市反弹,即使只反弹了一半,你也已经开始赚钱了。

 

   指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三大误区:盲目迷信、预期太高、操作太急

  现在各大银行、各大基金公司,都在宣传推广基金定期定额投资。

  基本上,银行和基金公司介绍的定投的好处,和我前面总结的最省心、最赚钱、成本最低三大好处差不多。但广告往往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容易给广大投资指数基金的人造成误区。

  我发现,最严重的有三大误区,一定要注意。

  不要盲目迷信基金定投保赚不赔

  基金公司和银行太多的定投宣传,可能会让一些投资者误认为,长期定期定额投资指数基金,肯定保赚不亏。

  我们分别用上证指数从1990年12月到2009年年底和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从1950年年初到2009年年底所有10年期每月月初定投累计收益率进行验证。

  数据表明,长期定投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定保赚不赔。

  从1995年4月到1996年4月这12个月任何一个月开始,每月月初作10年期上证指数基金定投,到2005年到4月至2006年4月尽管这12个10年期上证指数都是上涨的,但10年定投却全部都是亏损的。

  以2009年12月31日为截止日,投资者长期定投标准普尔500指数60年、50年、40年、30年、20年、10年、5年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是1099%、619%、432%、219%、54%、-3%、-5%。定期定额投资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5年和10年却是亏损的,这个结果确实让人感到吃惊。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选择定投结束的时间点恰好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股市大跌之后的时期。选择定投开始的时间点也具有随机性,但这也恰恰反映了当前指数基金定投的一个问题,长期定投并不一定能保证肯定赚钱。

  长期定投不一定能获取正收益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定投虽然是时间风险摊薄的过程,但同时也是本利资金总额规模和风险同时累积扩大的过程。定投的时间越长,所投资的本金越多,万一碰上市场大跌,面临的损失也越多。定投的潜在风险将会随着定投的财富积累慢慢增加而增加。

  我们不能否认,指数基金定投同样存在收益不确定的问题。

  在长期大牛市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指数基金定投是嘴角向上的"微笑曲线",但在长期大熊市的情况上,这段时间指数基金定投是有可能变成嘴角向下的欲哭无泪的"忧伤曲线"。

  不过总体上指数基金定投赚钱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

  上证指数一共110个10年期每月定投中,97个10年期定投是赚钱的,占比88%;75个10年期定投收益率超过30%,占比68%;288个10年期定投收益率超过50%,占比47%。

  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一共601个10年期每月定投中,555个10年期指数基金定投是赚钱的,占比92%;373个10年期指数基金定投收益率超过30%,占比62%;54个10年期指数基金定投收益率超过50%,占比49%。

  而且可以确定的是,长期定投指数基金的收益率,即使亏损,其亏损幅度也大大低于指数的亏损幅度。

  指数基金定投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长期定投就能赚钱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为了避免长期定投指数基金仍然亏损的极端情况,我有三个建议:

  一是尽可能在指数大跌至少20%之后开始作定投。

  二是在指数大涨一倍甚至几倍后适当变现一部分赢利。

  三是只用闲钱作定投,即使出现长期定投指数基金亏损的极端情况,也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

 

  不要对指数基金定投收益预期过高

  定投有很多优点,如积少成多,摊低成本等。对于那些在牛市追涨结果被大熊市无情打击摧毁了信心的基民,在自己买股票、买基金做不到"别人恐惧时,我们贪婪"的情况下,定投指数基金是一个最简单、最有效、最省心、最省力的自动价值投资方法。

  定投的本质是不择时,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股市无法预测。美国股市200多年历史以及中国股市20年的历史表明,没有一个人能够持续准确地预测股票市场走势。既然股市无法预测,我们最好的选择是,干脆根本不作预测,定期投资,不管市场价格高低,一到约定的时期,银行自动扣款。

  第二,股市短期有涨有跌,但长期肯定是持续上涨。定投能够削峰填谷,熨平股市短期涨跌,使总的投资成本处于市场指数平均水平之下。由于股市长期而言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持续增长,最终赎回时基本都能赢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长期定投肯定能够赚钱,绝对不会赔钱。如果你是在超级大牛市的尾声阶段进行定投,投资越多,亏损照样越多。比如在日本,日经225指数1989年末收于38916点,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股市持续走低,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7607点,期间甚至没有大幅的反弹,如果在这十几年间坚持定投,无疑也会大幅亏损。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长期定投指数基金最大的优点是,即使指数大跌,定投也会亏损,但亏损的幅度也要远远小于指数的亏损幅度。

  需要说明的是,定投具有摊低平均买入成本的作用,这是由定投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在定投过程中定期投资同样的金额,在上涨时相对买到的基金份额少得多,在下跌时相对买到的基金份额要多得多,二者一平均,总的买入成本肯定低于上涨与下跌期间基金的平均净值水平。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定投是一把双刃剑。定期定额买入,在摊低了平均买入成本的时候,也摊低了平均投资收益水平。一是因为当大跌接近底部时,基金份额净值处于最低水平,买入成本相对最低,如果此时一次大量买入,未来股市上涨时肯定获利最多,但是定期定额买入限制了你在最低点也只能和在最高点一样买入固定的金额,这就限制了你的赢利水平。相反当股市市场处于最高点附近时,此时买入只会亏损,如果一份也不买,反而会提高总的收益率水平。但是定投决定了银行会依旧扣款持续买入,此时买入的成本最高,随着市场的下跌,你只会亏损,所以,这无疑会降低你的长期收益率水平。

  因此,对于定投指数基金的回报,期望值不要太高。

  在大牛市,指数基金定投回报率要远远低于一次性买入长期持有的市场平均收益率水平,因为你是分期分批持续买入,但股市却在一直上涨。

  相反,在大熊市,指数基金定投回报率要大大高于一次性买入并长期持有的市场平均收益率水平,因为你是分期分批持续买入,但股市却一直在下跌。

  定投的总收益,包括熊市低价位购买时的相对高收益和牛市高价位购买时的相对低收益,但由于低价位时买入的基金份额明显偏多,摊薄的结果是略高于各个时点买入相同份额的平均收益水平。因此,不择时的定投方式隐含着获取略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水平的机制。如果作指数基金定投想取得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那你的期望显然过高了。期望越高只会失望越多。巴菲特说过,幸福的秘诀是降低你的期望。

  总的来看,定投指数基金在熊市则会以相当大的优势战胜指数,但在牛市期间会大幅度跑输指数。

  而中国1990年年底到2009年年底期间正好是一个累计上涨30倍以上的大牛市,我计算了一下后发现,不管是10年、5年、3年、2年,甚至是1年的定投,大部分跑不赢指数。

  这说明了未来定投收益率并不一定不好,因为股市永远是风水轮流转的,过去定投越差,可能预料着未来定投越好。

  原因很简单,过去20年中国股市实在太牛了,未来20年不可能再这样牛气冲天,倘若还这样牛的话,就会远远超过美国股市总市值的好几倍。这是不太现实的。

  未来中国股市可能在震荡中逐步上涨,这种情形下,长期定期定额投资指数基金更有可能取得比指数本身更高的投资收益率。

  定投不要一亏就停,一赚就加

  在与很多银行客户经理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告诉我,很多客户作基金定投,一看对账单,如果定投赚钱了,就赶紧增加定投的额度;如果一看定投亏损了,就赶紧停止。

  这是指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中最大的误区。

  真正正确的指数基金定投方法,正好与之相反,基金定投赚得越多,越要减少定投额度;基金定投亏得越多,越应该增加定额的额度。

  为什么?

  定投赚得越多,说明股市涨得越多,越有可能被过于高估,未来下跌调整的概率越大。

  定投亏得越多,说明股市跌得越多,越有可能被过于低估,未来上升调整的概率越大。

 

   指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改进三大秘诀:高抛、低吸、自动高抛低吸

  指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有三大缺点,这是定投自动投资本身的不足,要想提高定投业绩,只能人为进行调整。

  第一大秘诀是低吸:越是大跌越应该追加投资,该加仓就加仓

  定期定额投资的第一个缺点是,尽管股市下跌,越跌越便宜,但我们每期增持的金额都是一样的。如果去超市买东西,折扣越低,我们会买得更多。但定期定额投资只是让我们增持固定的金额,限制了我们在股市越跌越便宜的时候买入更多指数基金。既然我们相信,股市长期而言会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而持续增长,股市越跌,我们越应该大幅追加投资。这样以后大反弹,我们肯定会赚得更多。

  是的,历史表明确实如此。

  但遗憾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股市下跌会持续多久,下跌幅度会有多大。

  很有可能,我们觉得跌到底了,股市继续下跌,你抄底,结果越抄越低。

  有个笑话影射的是从6124点一年暴跌到1664点的中国股市:

  楼下是地下室。

  地下室下面是地窖。地窖下面是地狱。

  地狱一直跌到第18层,总到底了吧?

  原来是底,现在不是了。

  阎王爷炒股赚了大钱,把地狱给扩建了,从18层扩建到36层了。

  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即使抄底也不要一下子把手头的资金在一个时点全部抄进去。经常有朋友说,太低了,一下子把所有资金都抄进去了。结果股市继续下跌,最后跌得特别低,他再想抄底,却没子弹了。

  我建议大家抄底时采取分期分批抄底的方式。

  假设最糟糕的情况是,我们的总资金是100万元,在指数最高的6000点开始建仓,股票比例最低是20%,最高是90%。

  第一种方法是匀速增持,下跌多大幅度,就增持多大比例的指数基金。假设指数每下跌10%,投资组合中股票占比就增加10%。当上证指数下跌70%到1800点时,股票仓位最高达到90%,股票投资成本累计90万元,买入指数基金份额累计25.48万份,平均成本为3.53元,对应指数点位3530点,低于最高的6000点和最低的1800点二者的平均点位3900点。

  第二种方法是加速增持,根据下跌幅度,逐步增持指数基金,一开始很慢,但会越来越快。假设指数第1次下跌10%,投资组合中股票增持4%,以后再下跌10%,增持比例比上次递增2%。当上证指数下跌70%到1800点时,股票仓位最高达到90%,股票投资成本累计90万元,买入指数基金份额累计28.73万份,平均成本为3.13元,对应指数点位3130点,明显低于最高的6000点和最低的1800点二者的平均点位3900点。

  这种做法看起来很美,但做起来很难。

  遗憾的是,大跌往往会让大多数人恐惧,跌幅越大,尤其是短期内暴跌,往往会让人产生极大的恐惧,甚至恐惧到担心经济大衰退、股市大崩溃,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就导致了全球股市暴跌。

  事后看起来,当时暴跌到1700点之下,股市估值水平很低,市盈率平均水平只有14倍左右,是历史最低,如果当时能够抵抗住内心的恐惧,大量投资指数基金,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赚到一倍。

  但是,当时股市跌得非常之快,非常之猛,谁不心惊胆战?

  只有极少数人敢于在暴跌之后追加投资。很多人不但不敢追加投资,反而减少定投金额,甚至停止定投。

  巴菲特说,投资的最大秘诀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事实上,大多数人是随大溜,别人都贪婪时我也贪婪,甚至更贪婪;别人都恐惧时我也恐惧,甚至更恐惧。

  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真理在大多数人一边。在股市上,大多数时候,真理也在大多数人一边。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非同寻常的时候,真理却在少数人一边。股市上,在极端暴涨、暴跌之后,真理也在少数人一边。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暴涨戒贪婪,暴跌戒恐惧。

  这很难,但和历史上的大英雄、大豪杰一样,只有在最危险的时候力挽狂澜,或者在最得意的时候居安思危,才能长盛不衰,才能基业长青。

  第二大秘诀是高抛:定投并不是只投不卖,该抛就抛

  定期定额投资的第二个缺点是只强调持续买入,没有说明何时卖出,这样时间越长,基金投资金额越大,风险也越大。定期定额投资了很多年,加上股市上涨,基金净值逐步积累越来越高,在股市达到最顶点前后净值最多,但最高点附近没有抛出,股市大跌之后,净值就会大幅度缩水,把你很多年定期定额投资的成果化为乌有。

  因此,千万不要教条地认为,定投就应该只投不卖,相反,上涨很大幅度后,该抛就抛。

  巴菲特说过,投资的最大秘诀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一秘诀应用到指数基金定投上,最赚钱的方法是,在熊市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后开始定投,甚至追加定投金额,在牛市出现大幅度上涨后把过去定投的指数基金适当变现,甚至减少定投金额。

  但和前面讲的越跌越增持不同,下跌幅度最多只有100%,因此我们可以随着跌幅加深,不断增持加大股票指数基金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最高可达90%。

  但我们不能反过来做,股市上涨100%就全部抛出股票指数基金。原因很简单,下跌最多只能100%,但上涨可能是300%,甚至600%,1990年到2009年上证指数就上涨了3000%以上。

  我建议根据市盈率来决定股票指数基金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股市整体市盈率水平低于15倍时可以考虑把股票指数基金增持到80%左右,但股市整体市盈率水平高于50倍时可以考虑把股票指数基金减持30%左右。

  但指数涨得再高、市盈率水平再高我也不建议终止定投,因为谁也无法准确预测股市,把一部分收益落袋为安才是谨慎的选择,但由于大涨就不再投资也未必正确,因为很多时候牛市会涨得出乎意料,而且即使你在上一波大涨的顶点投资后出现一波大跌,但长期而言,只要经济持续增长,股市总会涨得更高,未来的涨幅肯定会超过上一波牛市的最高点。

  第三大秘诀是自动高抛低吸的定投方式:定期定比增长投资

  定期定额投资的第三个缺点是,定期自动买入,投资成本稳步增长,因为股市有涨有跌,基金净值有涨有跌,所以并不能保证你的基金净值一直稳步增长。

  美国人把定期定额投资称为Dollar-costaveraging,直译是资金成本平均投资法,其实它道出了它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本质,你定期投入固定的资金,其实就是以固定的投资成本定期投入。但这只保证成本平均投入,并不能保证基金净值持续稳定地增长,也没有说明何时应该卖出。

  1993年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埃德尔森提出了价值平均投资法(ValueAveraging),解决了定期定额投资的缺点和不足,收益更高,而且更稳定。

  价值平均投资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保证你投资的基金净值定期以固定比例增长。比如说每个月增长1%。

  以指数基金为例,如果这个月股市下跌或者涨幅不足1%,导致指数基金净值增涨幅度低于1%,就用更多的现金购买更多指数基金,使基金净值总额增长达到1%。相反,如果这个月股市大涨超过1%,导致指数基金净值增涨幅度超过1%,就适当卖出一部分指数基金,使基金净值总额增长降低到1%。

  这样以固定的净值增长比例为标准,基金净值增幅超过标准就自动卖出,基金净值增幅低于标准就自动补足,这样就自动高抛低吸。

  根据埃德尔森的研究,根据历史上20年真实数据模拟的市场,每4个月定期投资一次,使用标准的年收益率参数,定期定额投资策略和价值平均策略都按每期增长5%进行增长调整。在100轮市场模拟中,价值平均投资策略96次战胜定期定额投资策略;价值平均投资策略复合平均年收益率为15.59%,而定期定额投资策略为14.31%,价值投资策略明显高于定期定额投资策略。

  可能有人说,这样申购赎回太麻烦了。其实你可以利用指数基金所在同一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市场基金,作为蓄水池,赎回指数基金时,就自动转换成货币市场基金。申购指数基金时,就把货币市场基金转换为指数基金。现在很多大公司都利用其旗下的货币市场基金开设了类似的现金管理账户,这样进行基金转换费率低而且速度快。

  我认为价值平均投资策略,应该叫定期定比增长投资策略,能够保证我们投资的基金净值以稳定的比率持续增长,高于既定增长比例时自动卖出,低于既定增长比例时自动买入,自动实现高抛低吸,很好地克服了定期定额投资的不足,建议大家也试试。同时,也建议各大银行基金业务尽快改进基金定投业务,将这种基金净值定期定比增长的投资方法尽快开发出来,成为一种新的基金定投业务。以后基金定投,就是指基金定期投资,包括定期定额投资和定期不定额投资,这种定期定比增长就是定期不定额投资中的一种创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