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桌面日历单机版:高校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8:21:08

高校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2011-06-25 12:16:24) 转载标签:

教育信息化

教育

分类: 教育信息化

高校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从发展要素看:

1. 教学科研应用:

高校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高度认可,但大多数应用得不深入、不广泛;

教学信息化的应用层次不够深入、教学模式不成熟,没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规律很好结合和融合,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效率提高不明显;

科研应用处于起步和一般性信息获取阶段,没有为科研过程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并且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学科资源库和科研文献库。

2. 电子校务:

绝大部分高校开展了管理信息化,建立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电子校务系统,但大多由业务管理部门分散建立,不集成、不整合、不共享,只有少数高校实现了信息共享和统一建设;

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不够深入,基于信息化的流程优化与再造不普遍,对管理决策和分析的支持刚刚起步;

面向社会的服务还比较单薄,面向师生的文化与生活服务还不够丰富,基本处于自发状态。

3. 数字资源:

大多数高校建立了数字图书资源(库),但存在单独购买价格昂贵难以承受、各厂商资源管理缺乏规范、不便于整合与检索等问题;

各高校分散建立了不少教学资源,但优质资源结构性短缺,特别是缺少助学型资源,学生对现有教学资源不感兴趣导致利用率不高;

精品课程资源定位不明确,使用对象不清晰,当前资源建设主要是为了申报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已仅成为一种荣誉,资源没有更新机制,使用效率很低;

教学资源对教与学过程和活动没有很好地支持,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困难重重;

学科与科研资源大多数学校没有建设,或局部分散建设。

4. 基础设施:

高校基本建成校园网络,但出口和互通存在问题,并且资费太贵;

数据中心建设发展较快,大部分高校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机房,但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大多没有整合;

高校普遍建立了多媒体教学环境,但大多是教师机-投影机模式;

没有合理的基础设施投入保证机制,运行经费普遍紧张,基本只能解决出口带宽租赁费用;

不少学校开展了与电信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协作、社会多元参与的高校信息化新模式;

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已经比较普遍。

5. 保障体系:

高校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虚”高,口头上都很重视,但是很少优先投入资源,很多高校信息化处于推而不动、推而缓动慢动的状态;

部分高校开始制定专门的教育信息化规划,但总体比例仍然偏低;部分高校开始将信息化经费单独预算,但总体投入仍然不够;

大部分高校建立了信息化管理部门,但实体部门比例偏低,管理作用发挥层面很低,组织协调能力不够强,严重存在学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不能够协调一致的问题;

对信息化支撑队伍重视不够,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支撑能力不够强,没有支持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队伍稳定困难;

对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提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推进缓慢。

6. 研究与产业状况:

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从网络建设与管理、电子校务与电子政务、教育技术、数字图书馆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综合的研究,支撑技术的研究和公共平台的研发还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作为学科的基础研究与面向发展的战略研究薄弱;

国内外不少厂商关注高校信息化市场,但缺少专注于本行业的大型企业;特别是提供软件与服务的企业,仍处于低质、恶性竞争状态,还未能建立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创新也很缺乏,高校信息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堪忧。

从发展阶段看:

1. 信息化先导高校:<1%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数字资源较为丰富,建立了全校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初步建立了关联整合的电子校务系统,建立了统一的信息门户;信息化教学比较普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不断深入,科研应用开始发展;保障措施基本建立;

2. 信息化先进高校:<10%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数字资源建设取得成效,网络教学平台和电子校务系统基本建立,建立了信息门户但应用整合程度不高;教学应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保障措施日趋完善;

3. 信息化平台期高校:~40%

基础设施基本建立,电子校务系统分散建设各自为政,建立了门户框架但整合不了应用,数字资源有一定基础但发挥作用有限;教学应用零星开展但缺乏有效组织;保障措施不到位;

4. 信息化起步发展期高校:~40%

校园网络基本建立但不充分,特别是出口带宽不够;电子校务系统部分分散建立,数字资源建设刚开始起步;保障措施不到位,特别是经费欠缺;

5. 信息化欠发展高校:<10%

基础设施差距较大,数字资源与信息系统非常有限,领导重视和经费投入都不够。

对处于信息化不同阶段的学校提出一点具有针对性的分类参考意见:

1. 信息化先导高校:构建以知识为核心的关联整合的数字校园,促进教育改革创新,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2. 信息化先进高校:深入教学科研,整合电子校务系统,建立个性化信息门户,提供决策支持,推进校园文化;

3. 信息化平台期高校:推动教学应用,加强电子校务系统建设,推动应用的集成与整合;

4. 信息化起步发展高校:强化基础设施,加强电子校务系统建设,增加信息化投入,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

5. 信息化欠发展高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通适性应用系统,提高领导认识与师生信息化素养。

这一切都有赖于强有力的IT治理体制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看看这个图之间的支撑关系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