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喜欢乔任梁吗:[野史乱弹]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12:17
  细说两晋南北朝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1-23 16:39:27 
回复 
             九十五、刘赵灭亡
  
  
  晋成帝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当江南刚刚平定了苏峻之乱、各巨头忙着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度过严冬的石勒也在策划着给予刘赵帝国以最后的打击。
  不过,假如没有刘赵帝国内部的混乱,他的灭亡似乎不会来得那么快。实践证明,失去刘曜的刘赵帝国上层,已经从内心方寸大乱了,虽然刘胤饱经磨难,但是,尚不具备驾驭全局的能力,而长期长于深宫、舞文弄墨的太子刘熙更难以适应这一乱世,他们不仅没有让自己的属民感到镇定,反而将自己的恐慌带给了全体的臣民,刘熙、刘胤和刘咸等刘赵帝国的高层决定放弃长安,退保陇西的秦州!
  也许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刘曜带走了全部的精锐部队,这让刘熙等人感到不如远远的躲避,以苟延残喘。但是,从以后发生的事情上来看,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长安城内尚有数十万部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兄弟两人要放弃长安西逃呢?此时,石赵帝国并没有主动出兵进攻长安,而潼关等天险似乎也还在刘汉帝国之手,唯一的理由可能就是:无能和胆怯!
  当刘胤等人提出此议的时候,尚书胡勋提出异议,他说:“现在我国虽然失去了君主,但是,领土并没有受到一点损失,将士仍然忠于国家,不曾离叛,正应该集中力量,防守险要,一旦失败,再退不迟啊!”但是,刘胤不从,而且,以为胡勋阻扰大计,一怒之下,将其斩首。
  此时的刘赵帝国高层已经失去了正确判断能力,于是,在咸和四年二月,也就是在陶侃等人攻下建康的时候,刘汉帝国大司马刘胤等人率领百官逃奔上邽。太子刘熙将首都都放弃了,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呢?刘厚、刘策等方镇众将也都丢下各自防守的城池,逃到上邽。即使在和平时期的迁都行动都会引发一系列的动荡,更何况在这败军杀将的危难之时,一时间关中地区一片混乱。
  刘汉帝国蒋英、辛恕拥众数十万,占据了长安,并派出使者去石赵帝国投降,请求石勒派兵进入长安,于是,石勒命令驻守洛阳的石生率领洛阳的部队,兵不血刃地控制了长安。
  刘胤等人自乱阵脚,让石生轻松地占领了长安,可是,等到石生占领长安以后,到了咸和四年8月,刘胤、刘遵又率众数万,从上邽出发,屯兵雍城,要夺回长安。陇东(甘肃省平凉市西北)、武都(甘肃省成县)、安定(甘肃省镇原县东南曙光乡)、新平(陕西省彬县)、北地(陕西省耀县)、扶风(陕西省眉县)、始平(陕西省兴平市)诸郡的胡人和汉人都起兵响应刘胤。刘胤这一系列举措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可谓是庸人误国。
  去时容易,再来就难了。
  刘胤大军进至仲桥(陕西省礼泉县),而石生则固守在长安。石勒闻讯,立即命令石虎率领2万骑兵,星夜兼程,入关解救长安的石生。
  一见到石虎的精锐骑兵,刘胤就开始胆寒,双方尚未接战,刘胤即命令部队向西北撤退,石虎则率军追至义渠(甘肃省宁县、西峰市一带),大破刘胤军,刘胤部队被杀5000多人,刘胤本人狼狈地逃回了上邽(甘肃省天水市)。
  石虎并没有给其喘息的机会,他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上邽城下。他一路边追边杀,近千里上都布满了刘胤士兵的尸体,等石虎大军抵达上邽城下,上邽顿时惊溃。在石虎进攻上邽之前,西保陇山的氐王苻洪归降,石虎大喜,拜其为冠军将军,把秦州以西地区的事务委托给他,并上书石勒任命苻洪为监六夷军事;羌族头领姚弋仲也从陇上投降石虎,石虎攻克上邽之后,姚弋仲对石虎说:“明公握兵十万,功高一时,正是行权立策之时。陇上多豪杰,秦地民风彪悍,国家安定的时候,最后归附,国家变乱的时候,最先叛变。因此,应该将陇上的豪杰都迁徙到襄国。”石虎接受了,并启奏石勒任命姚弋仲为代理安西将军,六夷左都督(旧史以为六夷是指:匈奴、羯族、氐、羌、鲜卑、巴蛮,此处当为概指)。
  于是,石虎将太子刘熙、南阳王刘胤以及大小诸王、大臣、公侯共计3000多人,全部抓获,也全部斩杀;将未被杀的文武官员、关东流民、秦雍大族共计9千多人全部迁到襄国;同时,又在洛阳将抓获的五郡匈奴屠各贵族共计5000多人,也全部活埋。石虎斩杀刘氏皇族和屠各贵族,其目的就是为了斩草除根,从根本上消除匈奴族咸鱼翻身的机会。
  自公元318年10月,靳准之乱、刘曜登基为帝至今,整整十一年。刘赵帝国于公元329年(己丑年)灭亡了。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1-24 12:41:21 
回复 
             九十六、石勒称帝
  
  
  石虎攻克上邽之后,派遣主薄赵封将缴获的传国玉玺、金玺、太子玉玺各一枚,送给了身在襄国的石勒。
  石虎在上邽又出兵进攻河西的集木且羌,俘获数万,秦州、陇上全部平定。张骏则趁着刘曜被俘,又收复了黄河以南之地,一直到狄道(甘肃省临洮),并设置了武街(甘肃省临洮县东)、石门(甘肃省临夏县西南)、候和(甘肃省固原县北)、漒川(青海省东南部)、甘松(青海省东南部)五屯护军,与石勒为界。石虎又将十五万落关中的氐羌迁徙到司州和冀州。就这样,石勒粗定了北中国。
  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二月,石赵帝国的群臣都以为石勒功业既隆,宜上尊号,于是,以石虎为首奉皇帝印绶,请求石勒即位为帝,石勒不同意。石赵帝国群臣再次强烈要求,石勒终于同意称赵天王,代行皇帝职权。此年,石勒年龄57岁。
  回顾起来,太安年间(公元302年到303年),将近30岁的石勒被作为奴隶卖到冀州,于永兴初年(公元304年),他召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共8骑为群盗,后来,郭敖、刘征、刘宝、呼延莫、张噎仆、郭黑略、张越、赵鹿、支屈六、孔豚十人又加入,石勒手下共有这18骑。永兴二年(公元305年),成都王司马颖被杀以后,司马颖的旧将公师藩起义,时年32岁的石勒作为汲桑的部下加入到公师藩的队伍,从此,石勒从一个打家劫舍的群盗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两年以后,到了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汲桑被乞活军所杀,石勒则投奔了并州的刘渊。又过两年(公元309年),石勒被刘渊委以山东之事,连下巨鹿、常山,众达10多万,并注重接纳汉族士大夫,成立了君子营,引张宾为谋主,其年,石勒36岁。此时,石勒就想经营冀州,但是,却被王浚引段氏鲜卑大军击败,被赶出了冀州,石勒只好渡过黄河南下,在豫州,他相继攻陷南阳、襄阳等地,收降侯脱等当地流民军,军威复振。到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时年38岁的石勒所统领的大军已经成为刘汉帝国一支力量很强的主力部队,就在这一年的4月,石勒大军于苦县宁平城歼灭了晋太傅司马越的主力部队,此时,距离石勒起兵之时仅仅7年时间。
  在歼灭了司马越的主力部队以后,石勒曾经打算经营江南,但由于军中大疫、断粮,于是,听从张宾之计,复北上经营河北。在永嘉六年即公元312年占领了襄国,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18年。公元314年灭掉王浚,公元316年赶走刘琨,公元318年平定刘汉帝国靳准之乱,并于公元319年称号赵王,那一年,石勒46岁,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如今,石勒已经剪除北中国的群雄。
  石勒从赵王晋升为赵天王以后,尊其爷爷邪为宣王,父亲周为元王,立正妻刘氏为王后,世子石弘为太子。封其子石宏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大单于、秦王;左卫将军石斌为太原王;小儿子石恢为辅国将军、南阳王。封中山公石虎为太尉、守尚书令、中山王,邑万户;石生为河东王;石堪为彭城王,石堪本姓田,被石勒收为养子;封石虎之子石邃为冀州刺史、齐王、加散骑常侍、武卫将军;石虎儿子石宣为左将军;石虎儿子石挺为侍中、梁王。又任命左长史郭敖为尚书左仆射,右长史程遐为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左司马夔安、右司马郭殷、从事中郎李凤、前郎中令裴宪,均为尚书,参军事徐光为中书令,领秘书监。其余文武,都依次封赏,共封赏开国郡公文武21人,侯24人,县公26人,侯22人,听从侍中任播等人的建议,以水为德,旗帜红色,祭祀用牲畜为白色,以子月祭祀土地神,以丑月祭祀众神。
  石勒下令:“从今往后,有疑难大事部长级官员和中央中级官员一律到东堂开会讨论,遇到紧急或者军国要务,可以不分寒暑,不分昼夜,随时进宫面奏。”
  又过了半年,石赵帝国群臣再次请求石勒即皇帝位,于是,在咸和五年即公元330年的9月,石勒正式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建平,追尊其高祖为顺皇,曾祖为威皇,祖为宣皇,父亲为世宗元皇帝,母亲为元昭皇太后,立妻子刘氏为皇后,定昭仪、夫人位为上公,贵嫔、贵人相当于列侯,各一人;三英、九华,相当于伯爵;淑媛、淑仪相当于子爵;容华、美人相当于男爵,不限人数。
  中山王石虎自以为有大功于国,自己盘算着一旦石勒即位,那么,管辖六夷的大单于位置一定属于自己,但是,出乎石虎预料的是,石勒却将大单于的位置给了太子石弘。石虎对此十分恼火,他对自己的儿子石邃说:“主上自从入居襄国以来,只是动动嘴皮,指挥指挥,而是我亲自冒着枪林弹雨。二十年来,我南擒刘岳,北走拓跋,东平齐鲁,西定秦雍,攻克平定13个大州。成大赵基业的,是我石虎!大单于之位,众望所归,应该给我,却给那个黄口婢女的小儿,每当让我想到这件事,都会让我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等到主上去世以后,不足以给他留下后代了!”
  石勒的长子石兴早死,石弘是石勒的二儿子,并非刘氏所生,而是徐遐妹妹的儿子,因此,石虎才有此说。石弘,字大雅,史称其“虚襟爱士,好为文咏,其所亲昵,莫非儒素。”是一位典型的文学青年。石勒此时所面临的问题,与数年前刘曜面临的一样,他曾对徐光说:“大雅性格平和,太不像一个将门之后了。”徐光回答:“汉高祖马上取天下,汉文帝用清净无为在守护,圣人一定会出现厌弃杀戮的后代,这是上天自然的道理。”石勒听了十分高兴。徐光趁机对石勒说:“中山王勇武权智,群臣没有超过他的。应该慢慢地夺取他的权力,让皇太子早早地处理朝政。”石勒采纳了,但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
  此时的北中国,除了羌族姚弋仲、氐族苻洪以外,尚有丁零翟斌、凉州的张骏和乞伏鲜卑。丁零过去一直居住在中亚的康居,西晋大乱以后,逐渐迁居中国,此时也入朝称臣,被石勒封为句町王(《晋书,石勒载记》记载,过去,丁零翟鼠曾经背叛石勒,攻下常山、中山等地,此处的翟斌当与过去的翟鼠有渊源,大约也居住在并州北部一带)。对于凉州的张骏,石勒在本年的6月,派遣鸿胪孟毅拜张骏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加九锡,但是,张骏不愿作为石勒的臣子,将孟毅扣押。等石勒称帝以后,由于石虎对匈奴屠各贵族的屠杀,原来已经投降的休屠王石羌又发生了叛乱,秦州刺史临深派遣司马管光率军讨伐,反为所败,驻守长安的河东王石生率军进击。休屠王石羌的侄儿石擢与石羌不和,石生贿赂石擢,结果石擢临阵叛变,休屠王石羌大败,逃到了凉州,石生将秦州豪强5000多户迁到了雍州。石赵帝国军队的这一胜利,极大地刺激了张骏,他感到十分恐惧,很快就接受了石勒的封号,将孟毅送还,并派长史马诜带上地图,与西域的高昌、大宛、于阗、鄯善使者,大批金银财宝,称臣于石勒。
  而乞伏鲜卑却没有向石赵投降。在陇西的鲜卑原来共有如弗、斯引、出连、叱卢四部,其中乞伏部出自如弗,乞伏部逐渐成为四部的头领,到乞伏佑邻的时候,又吞并了居住在高平川的鲜卑鹿结部7万余落,乞伏佑邻的孙子乞伏利那分别在乌树山击败鲜卑吐赖、大非川击败尉迟渴权,收众3万余落。后,利那儿子乞伏述延又击败鲜卑莫侯部,移居苑川(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大营川),以斯引乌埿为左辅将军,镇守蔡园川;以出连高胡为右辅将军,镇守至便川;以叱卢那胡为率义将军,镇守牵屯山。乞伏述延死后,儿子乞伏傉大寒立,刘曜灭亡以后,乞伏部又往东北迁到麦田(甘肃省靖远县东北)的无孤山,随时准备逃往塞外。乞伏傉大寒死后,儿子乞伏司繁立,又将部落迁到靖远县西的度坚山。
  除了上述势力之外,在秦陇以西、凉州西南地区,还有鲜卑吐谷浑。吐谷浑与在辽西的弟弟慕容廆一样长寿,其部落占据西零以西甘松之界,一直到青海湖西的白兰(青海省玉树县通天河流域)。习俗父亡,妻其群母,兄亡,妻其诸嫂。有城不居,逐水草,住帐篷,西北杂胡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吐谷浑有子60人,72岁去世,长子吐延继位,吐延身高1米95,号称项羽,此时的吐谷浑汉化程度很高,吐延曾慷慨地说:“可恨不能生在中国,处于汉高祖、光武帝之时,与韩信、彭越、邓禹、吴汉并驾齐驱,让名字记载在史书上,却逃窜在穷山恶水,不能在京师听到礼教,不能成为朝廷的大臣,活着与麋鹿同群,死后成为穿着毛裘之鬼,即使能抬头偷偷地看看日月,难道心中就不惭愧吗?”吐延性格残忍,结果被羌族头领姜聪派人刺杀,剑还在身上,吐延让召开部将纥拔泥,说:“我们部落之所以能够控制羌人,是因为有我在,我死后,要好好辅佐我的儿子叶延,往西退保白兰。”吐延有子12人,在位13年,叶延是长子,年仅10岁,叶延十分孝顺,用草结成一个姜聪的草人,每天往草人射箭,母亲生病5天吃不下饭,他也5天不吃饭。长大以后,十分好学,他根据礼法记载:“公孙之子可以用爷爷的字作为姓,”于是,改部落名号慕容为吐谷浑。
  此时在石赵帝国的北境,有已经臣服石赵帝国的拓跋翳槐,还有奉东晋正朔的日渐强大的慕容廆,另外还有与石赵帝国亲近、但屡遭慕容部打击的宇文乞得归以及依附于慕容部、依违于石赵帝国和慕容部之间的段氏段辽这四支政治态度各异的鲜卑部族。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1-26 16:03:38 
回复 
           九十七、刘胤之死          在石虎灭掉了刘曜的儿子南阳王刘胤之后,东晋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刘胤的人也将面临血光之灾。
  骠骑将军、江州刺史温峤死后,江州立即成为了东晋朝廷各方大员垂涎欲滴的必争之地。我们说过,江州兼有地理、人口、粮食等重要地位,如果陶侃能够得到江州,则直接可以染指朝廷;如果庾亮得到江州,将使自己实力大增,改变如今蜗居侨郡豫州的态势;如果王导得到江州,那么,既可以东向牵制庾亮,又能西边抗拒陶侃。因此,江州刺史的位置势必是大家争夺的焦点。
  然而,奇怪的是,朝廷很快就下达了就地任命温峤的军司刘胤为平南将军、都督江州诸军事、代理江州刺史、假节的命令。当时,朝廷上下都认为刘胤不是合适的人选,尤其是陶侃和郗鉴都说,刘胤没有独挡一面的才能,但是,王导不听。有人问王导的长子王悦说:“如今大难刚过,秩序紊乱,从江陵到建康三千多里,南下的流民数以万计,大多都聚集在江州一带。江州是国家的南面藩篱,要害之地,而刘胤却奢侈浪费,悠闲地应对这种局面,没有外患,必有内忧。”王悦说:“我听说温峤对我老爸说,接连做噩梦,思考继任者,梦中有人说可用刘胤。这都是温峤的注意,不是我爸爸的本意。”话说到此,将刘胤之命推到了死去的温峤身上,也就死无对证了。
  关键是,刘胤身为温峤的军司,温峤在临死之前,建议让其代替自己,似乎也合乎情理。然而,关于刘胤江州刺史之命的原因,史料仅有王导最亲爱的儿子王悦的话,的确难以让人信服。难道说王导对于死去的温峤就如此言听计从么?或者温峤对刘胤竟无一点认识?
  考察《晋书,刘胤传》,我们似乎能够发现一点问题的端倪。刘胤本是东莱掖人,过江后,曾担任司马睿的丞相参军,史料称:“王敦素与胤交,请为右司马。”由于知道王敦有不臣之心,所以,刘胤就称病不办公,从而得罪了王敦,被任命为豫章太守。从王敦与刘胤之间的关系上看,刘胤与王导之间似乎也并非没有关系。也许,任命刘胤正是王导试图在陶侃与庾亮之间打入一个楔子的尝试呢?我们不知道。不过,如果有温峤的推荐,应该有温峤的正式上书,而决非王悦所云的那样,温峤仅对王导说自己做梦之类荒诞不经的话而已。
  当时,苏峻之乱刚刚平定,百废待兴,建康朝中百官连工资都发不下来,粮食、日用品都依靠江州。然而,刘胤却“矜豪日甚,纵酒耽乐,不恤政事。”除此之外,他还趁机以私废公,低进高出,往建康贩卖物资,从中赚取利润,搞得名声狼藉。
  于是,有关部门上奏罢免刘胤的官职,王导的本意是,将刘胤罢免,而任命各方也都能接受的大尚书孔愉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孔愉作为“会稽三康”之首,在司马睿时期,就曾因为劝谏司马睿不要疏远王导,而被贬为王导司徒左长史,此后,王导与孔愉之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关系,起码在此时,孔愉是可以被看做是王导的人的,这大约是王导有此任命的根本原因。
  然而,接到诏书的刘胤却并没有立即解职,而是在反复上书朝廷,解释说明,希望继续留任。而就在此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后将军郭默自从在大业之战中丢下部队逃脱以后,就跑到了江州。当时,刘胤的手下张满等人对郭默十分鄙视,郭默上门拜访,张满等人竟然赤身裸体与郭默相见,这让郭默切齿痛恨。此时,郭默也被朝廷征召为右军将军,郭默与其他流民帅一样不愿去朝廷上任,他对刘胤说:“我能够与胡人作战,朝廷却不用我。右军将军管着禁军,边境一旦有警,如果让领兵出征,才临时调配给部队,将领与士兵平时都不认识,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恩义,用这样的部队与敌人作战,没有不打败仗的。现在应该是给官职选择才能的人,如果让人人去选择官职,那么,天下怎能不乱?”郭默是想让刘胤替自己说说话,但是,刘胤自身难保,那有闲心去管他人?他说:“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事不是小人我所能管得了的。”郭默回京需要路费,他问刘胤索要盘缠,刘胤又不给。郭默更是恼火,在腊日祭祀的时候,刘胤送给郭默一坛酒,一头猪,郭默对当着刘胤使者的面,将这些东西都倒入江中。过去,此地的流民盖肫,趁着苏峻之乱,抢了被祖焕所杀的孔炜的女儿为妻,如今大乱平定,孔炜家要求将女儿要回,张满等也下令让盖肫将妻子送还孔家,盖肫不同意,因此,与刘胤和张满也有矛盾。
  此时,盖肫看到郭默对刘胤不满,就趁机挑拨离间,他对郭默说:“刘江洲不立即接受诏命,而与张满、荀楷等人日夜密谋,将要发动叛乱,只是因为顾及郭将军一人,所以,才没有发动。听说他们将在杀死你以后,就要起事。大祸将要降临了,请你秘密做好应变准备。”郭默接受了。
  这面,刘胤在府邸的东面开了一个门,术士戴洋对他说:“东面是天牢,牢下开门,我担心天狱就会降临。”刘胤不听。到这一年(咸和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戴洋又提醒刘胤说:“腊日将近,建议关闭大门,用五十人作为警卫,并且用一百人防备东北方向,以抵御害气。”刘胤仍然不从。
  十二月二十四日凌晨,郭默带着自己的随身亲兵早早地等在刘胤的府邸门外,等天亮开门,郭默等人一拥而进。刘胤的将吏要阻挡郭默,郭默呵斥道:“我奉诏讨伐贼人,敢动的诛灭三族。”于是,刘胤的亲卫无人敢动。
  郭默一直闯进刘胤的卧房,刘胤正与小妾睡觉,郭默从床上将其牵下,斩首,刘胤死时49岁。杀了刘胤,郭默又抓获了张满、荀楷等人,诬称这些人犯有大逆之罪,全部予以斩杀。然后,郭默命人将刘胤的人头送到建康,自己又写了一份假诏书,向内外公布,又将刘胤的女儿和小妾、财宝全都抢到自己的船上,对外声称自己将要奉命回到建康。
  但是,经过认真思量以后,郭默以为就这样回到建康,也可能会被处以擅杀大臣之罪,于是,他又从船上回到刘胤的府邸,招江州的另外两个实力派人物桓宣和王愆期。王愆期害怕,来见郭默,并劝郭默自己做江州刺史,郭默同意了,王愆期从郭默那里逃出以后,就逃往庐山,而桓宣却固守自己的防地,不理会郭默。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1-26 16:33:29 
回复 
                九十八、讨伐郭默
  
  
  刘胤的人头,与郭默要求担任江州刺史的奏表一前一后被送到了建康。
  虽然郭默此举使自己的亲信孔愉的江州之命,化为泡影,但是,如果能够借此任命郭默,郭默当然会对自己感恩戴德的。这也符合王导一贯的不愿折腾的原则。王导相信,只要施以恩德,即使是原来的敌人如匡术、路永等辈,也会为我所用,更何况郭默呢?
  于是,王导顺势于咸和五年(公元330年)正月初一,宣布大赦天下,将刘胤的人头悬挂在朱雀浮桥,并以朝廷的名义,正式任命郭默为西中郎将、江州刺史。
  郭默事件发生以后,武昌太守邓岳立即飞马南下报告驻军岳阳的陶侃。
  陶侃听说后,一甩袖子,腾的一声站了起来,说道:“这其中必有诈!” 立即派遣将军宋夏、陈修率兵占领湓口,陶侃大军随后出发。郭默闻讯,赶紧派遣使节给陶侃送上妓婢、绢百匹,并抄写了朝廷任命自己为刺史的诏书副本,让陶侃看。陶侃的部下都劝说陶侃:“郭默如果没有朝廷的命令,怎敢擅自做下此等大事。如果要进军,应该等待朝廷的命令。”而陶侃早都对江州垂涎欲滴,此时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他怎能放弃?
  于是,他厉声对下属说道:“皇帝年龄尚小,命令都不是皇帝本人的意思。况且,刘胤虽然不是做刺史的材料,但是,素来被朝廷尊重,有什么理由就加以极刑?郭默虓勇,所到之处专为暴掠,他以为大难刚刚平定,法制宽简,不过是想利用这个机会以达到他非分的目的罢了。”话虽这样说,但是,陶侃也感到有必要向朝廷报告一下,于是,在他整军出发的同时,向朝廷上表揭露郭默的罪恶。
  陶侃对郭默的分析当然很对,但是,陶侃如此激动地匆忙讨伐郭默,却有自己的打算。我们还记得不久前的苏峻之乱,当时,温峤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陶侃出兵勤王,陶侃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在紧要关头,他还数次要散伙回家,那时候的陶侃,并没有将皇帝的生死放在心上,更不用说国家的安危了:那时的晋成帝,好像就是庾亮的皇帝,而苦难中的人民就象是温峤的人民一样,陶侃根本漠不关心。白石垒、石头城等战斗,全部是温峤和庾亮的部将在立功、部队在作战,陶侃的大军只是在一边声援、助威而已。那么,此时陶侃内心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消灭郭默,全取江州!
  陶侃在进军途中,给王导写信,斥责道:“郭默杀刺史,就任命为刺史;那要是杀宰相,就任命为宰相吗?” 王导看到陶侃已经出兵,赶紧见风使舵,命人将刘胤的头颅拿了下来,他回信辩解说:“郭默位居上流之势,加上有船舰等现成的战备物资,因此,朝廷才苞含隐忍,让他暂时拥有那块领地。这一个月来,我们在京师都是暗中戒备,您的部队就到了,这才能够迅速与您的部队会合,这难道不是遵养时晦以定大事的么!”陶侃读罢王导的书信,给气得笑了起来,说:“什么遵养时晦,简直就是遵养时贼。”
  此时,豫州刺史庾亮也上书要求讨伐郭默,于是,王导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庾亮以本官,加征讨都督,领将军路永、毛宝、赵胤、匡术、刘仕等,率2万步骑,与陶侃大军会合,一同讨伐郭默。
  郭默听到陶侃出兵讨伐自己的消息,赶紧派遣桓宣的儿子桓戎去武昌桓宣那里求救,桓宣假装答应了。西阳太守邓岳、武昌太守刘诩都怀疑桓宣可能与郭默同谋,豫州西曹王随说:“桓宣尚且不从祖约,怎会追随郭默?”邓岳和刘诩就让王随去桓宣那里探明情况。王随对桓宣说:“大人虽然内心与郭默不同,但是,无以自明,只有将桓戎交给我就可以了。”于是,桓宣就让儿子桓戎跟着王随去见陶侃,陶侃就任命桓戎为参军,上书朝廷任命桓宣为武昌太守。
  郭默本来想要放弃浔阳(江西省九江市)南逃到豫章(江西省南昌市),但是,他想着桓宣能在上游抵挡一阵子,因此,没有马上撤退。结果,出乎他的意料,桓宣并没有抵挡陶侃大军,因而,他还没有来得及跑,陶侃的大军就已经进抵浔阳城下。
  等到3月,庾亮的部队也到达了浔阳城下,陶侃、庾亮大军将浔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在城下堆积土山,朝城内射箭。陶侃此行自是想得到江州,而并不想对郭默怎么样,因为,此时的陶侃还有些非份之想,史书称,他“惜默骁勇,欲活之,”就派曾经与郭默在一起战斗过的李矩的外甥郭诵,去城中劝降,经过郭诵的劝说,郭默同意归降陶侃。
  但是,郭默的部将张丑、宋侯等人却害怕被陶侃所杀,提出了不同意见,所以,郭默并没有按照约定开城投降。
  于是,陶侃、庾亮开始组织部队对浔阳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眼看抵挡不住,到了5月,宋侯抓获了郭默父子五人及张丑,开城投降,陶侃将郭默在军门斩首,郭默同党一齐被杀的有40多人。
  郭默在中原长期与刘汉帝国、石赵帝国交战,以武勇闻于敌国,而陶侃讨伐郭默,兵不血刃就将其擒杀,石勒也更加敬畏陶侃。
  得知陶侃攻下浔阳,斩杀了郭默,身在朝廷的王导为了安抚陶侃,赶紧以成帝的名义下诏,任命陶侃为都督江州诸军事,兼江州刺史,增加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4人,掾属12人,以邓岳都督交州、广州诸军事,兼广州刺史。陶侃顺利将江州纳入囊中,回师巴陵,接着,又移居江州治所武昌。此战庾亮是白白出力,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眼看着陶侃拿到了江州,自己无力与之抗衡,庾亮的内心可想而知,庾亮回到芜湖,不受朝廷的任何赏赐,陶侃看到庾亮这样,搞得自己很没意思,就给庾亮写信说:“赏赐惩罚、提拔降职,这都是国家的大信,我奇怪你为什么独自高洁,做个君子呢?”庾亮回信说:“上有元帅你的指挥,下有武将们的效命,我庾亮能有什么功劳!”于是,他始终没有接受朝廷的封赏。
  我们不知道,这里面是否有一点没有得到江州的郁闷和赌气呢?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1-27 20:35:00 
回复 
           九十九、谋废王导
  
  
  此时的太尉陶侃名义上让了交州和广州,但是,却拿下了富饶的江州,名副其实地全据了长江中游。
  武昌,这个特殊的地方,似乎王敦的影子总无法散去,在此镇守的大员总会产生一些非份之想,只有温峤在此的时候,他命令从墙上刮去了王敦的画像,以表达对忤逆臣子的厌恶之情。实践证明,在温峤短暂的江州刺史任上并无染指朝政,或者以江州的兵力威胁朝廷。在咸和五年陶侃刚刚平定郭默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从史书中透露出的种种迹象表明,志得意满的陶侃似乎也要走王敦第一次反叛的老路。
  而陶侃趁势进攻建康的借口就是废黜王导。这一点,从数年之后,庾亮给郗鉴的信中可以得到确认。彼时,庾亮在信中称:“昔于芜湖反覆谓彼(指王导)罪虽重,而时弊国危,且令方岳道胜,亦足有所镇压,故共隐忍,解释陶公。自兹迄今,曾无悛改。”说的是,在庾亮此时担任豫州刺史之时,他曾经反复劝说陶侃,虽然王导罪孽深重,但是,因为国家残弊,加上地方大员都十分正直,身在中央的王导应该会有所收敛。陶侃试图废黜王导,大约也可以从前面其与王导之间的书信中,探寻出一点蛛丝马迹。陶侃对于王导一向持一种十分鄙视的态度,这在石头城的时候,他嘲讽王导之节不似苏武节中,就能看出端倪,而其后,当王导承认了郭默占据江州的既成事实以后,陶侃竟说出了“害宰相就用为宰相”的狠话,也许这句话恰恰正是陶侃内心深处的真实反映。那么,如果陶侃要废黜王导,理由又是什么呢?
  一是,王导目无主上。《晋书,王导传》记载,初,成帝幼冲,见导,每拜。后来,成帝有一次曾经亲自给王导写手诏,用“惶恐言”、“顿首”、“敬白”等语,中书省作诏则用“敬问”,从此,就成了规矩。成帝去王导的家里,还对王导的妻子行拜见之礼,王导每年元旦上殿,成帝都站起身来迎接。咸和五年(公元330年)郭默被杀的时候,王导54岁,而陶侃比王导大17岁,已经71岁了,而且,从理论上说,陶侃的官职应该位居王导的前面,而王导如此作为,对于陶侃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心理刺激。
  二是,愚弄主上。我们从庾亮后来的书信中,能够看出,王导出于个人目的,对成帝并没有尽到一位师长和纯臣应尽义务,而是采取了“愚君”的政策,即,不是为成帝的成长考虑,在年幼的成帝身边安排德高望重的老师,而是让小皇帝“入则在宫人之手,出则唯武官小人;读书无从受音句,顾问未尝遇君子。”(庾亮与郗鉴笺中语)作为年少的成帝,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以为身边的这位老者十分可亲,这是自然的,而王导恰恰是利用了小皇帝的这一点,从感情上控制小皇帝,以达到自己左右政局的目的。
  三是,昏聩之政。《晋书,庾亮传》称:“时王导辅政,主幼时艰,务存大纲,不拘细目,委任赵胤、贾宁等诸将,并不奉法,大臣患之。”《晋书》虽然将此句话系于咸康年间,但是,王导的这种“宽纵”,乃至“昏聩”之政,是一贯的。《晋书,山涛传附山遐传》记载,山涛的孙子、山简的儿子山遐,曾经做余姚县令,当时,“法禁宽弛,豪族多挟藏户口”,作为自己的私人奴仆,地方豪强的这种行为无疑极大地影响到了政府的兵员和税收,山遐到任80天,一个县就核查出被隐瞒的农户有上万人,可见,当时扬州地区这种情况是多么严重,这也是我们看到史书上南北朝时期人口锐减的原因之一。当时,余姚县的一位名士虞喜也因为藏匿户口,按照法律应当斩首,虞氏是余姚大族,县里的豪强就以虞喜有高节,不应受到此种追究,又以山遐擅自改建县衙为由,要求王导罢免山遐的官职。山遐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会稽内史何充写信说:“我请求再留下100天,将逃亡的隐匿人户抓获,再接受朝廷的处罚,再无遗憾。”何充也替山遐说好话,但是,王导不听,最终还是将山遐免官。考察《晋书,何充传》记载:何充“贼(指苏峻)平,封都乡侯,拜散骑常侍,出为东阳太守,仍除建威将军、会稽内史。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也就是说,何充担任会稽内史恰恰是在苏峻之乱平定之后,再据《晋书,王舒传》称,苏峻之乱刚刚平定之后,王导的堂弟、会稽内史王舒就去世了,何充接任王舒职务当在此时,而王导在王氏子弟无人的情况下,让自己一直十分欣赏的外甥何充入主王氏家族的后院会稽郡,当属情理之中的事。也就是说,王导昏聩之政的典型例子——罢免山遐事件,大约也就发生在陶侃欲废黜王导前后。除了对山遐如此,对于其他人也是这样。据《晋书,孝友传附颜含传》记载,颜含“拜侍中,除吴郡太守。王导问含曰:'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答曰:'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弊家丰,执事之忧。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导叹曰:'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未之官,复为侍中。”颜含拜为吴郡太守是因为“豫讨苏峻功”,因此,正是在王导执政之时,当王导听到颜含要清理户口的时候,就不让其去吴郡上任了。颜含是《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的9世祖,唐代颜真卿的13世祖。
  四是,委任武人。王导要主政建康,当然需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这是王导拉拢武人的主要原因,也情有可原,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却毫无原则地重用一切武人,并且,无视朝廷的规矩加以使用,这不仅在王导的政敌眼里感到难以接受,而且,即便是本来属于王导身边的士大夫、或者中立派人士,也都感到不能容忍,到后来,甚至王氏家族的人也都不看不惯王导的做法,而加入到他的政敌庾亮的阵营,后来,王羲之拒绝加入王导的幕府而远去庾亮的幕府,就是一个明证,这以后我们还会说到。王导任用的降将主要有匡术、贾宁、路永、匡孝等人,这些降将土匪作风严重,多不奉法,王导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加干涉。人们对王导的这种做法普遍不满意,王濛是西晋北军中侯、太原王佑(在杨骏时期曾经昙花一现)的孙子,又是颍川庾子躬的外孙,(《世说新语,赏慕》40:“王长史是庾子躬外孙,王氏谱曰:“蒙父讷,娶颍州庾琮之女……”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子躬,子嵩兄也。《世说新语,赏慕》30注引虞预《晋书》曰:“琮字子躬,颍川人,太常峻第二子,仕至太尉掾。”但是,按《晋书,庾峻传》称,峻二子,即:庾珉、庾敳。而庾珉字子琚,因此,庾子躬究竟是何人,尚存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庾亮是王濛的堂舅。)王濛是一妙人,也是位名士,被王导引为司徒掾,当时,王导也想把匡术的弟弟匡孝引入幕府,王濛给王导写信说:“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你依靠德义管理天下,正要澄清伦理,推崇名器。军事与政治作用不同,文官与武将也不一样,怎能泾渭不分,怎么能给天下树立榜样?”但是,王导不理睬。《晋书,孔愉附孔群传》和《世说新语,方正》都记载了孔群与匡术之间的过节,可以参看。当时,在苏峻之乱时,孔群与孔愉堂兄弟二人与匡术在横塘相遇,孔愉与匡术交谈,而孔群看都不看匡术一眼,匡术大怒,抽出佩刀就要砍孔群。孔愉赶紧抱住匡术说:“我这个兄弟是在发疯,请你看在我的老脸上饶他一命!”等到苏峻之乱平定之后,王导知道孔群喜欢喝酒,过去,王导曾经劝过孔群说:“你没有看看你家盖酒缸的布,都叫酒腐蚀烂了吗?”而孔群却说:“不对,你没见到经过酒腌制的肉放得更久吗?”因此,王导趁着大臣们说笑饮宴之际,就让匡术出来给孔群倒酒,孔群拒绝接受和解,他说:“我孔群不是孔子,而受到的灾厄却像孔子在匡地受到匡人围困那样危险,虽然布满阳春温暖之气,凶残的老鹰化作了温顺的斑鸠,但是,对于有见识的人来说,仍然憎恶他那双凶残的眼睛。”说得王导很难堪。这只是一例,往后王导还做出在一般士大夫眼中看来更为出格的事情,我们以后再说。
  当然,陶侃想要废黜王导的直接理由,还是纵容郭默,让朝廷无法无天。如果象王导这样下去,任何一名将领都有可能诛杀上司,从而取而代之,这让陶侃不能坐视。
  但是,从事情的发展上看来,陶侃这一计划并没有实施,其根本原因是郗鉴反对,而庾亮也不十分赞同。郗鉴当然与王导关系较近,同时,身处京口的郗鉴,距离建康较近,且北有石赵,南要仰食三吴,《舆地纪胜》卷七“丁卯港”注引《舆地志》称:“晋元帝子哀镇广陵,运粮出京口,为水涸,奏请立埭。丁卯制可,因以为名。”今镇江市东南郊运河沿岸有丁卯桥,可能就是古丁卯埭所在处,广陵的军粮,由三吴经运河北运至京口。因此,他只能作为建康方面的有利支持者而存在,失去了兼扬州刺史王导控制下的三吴地区,郗鉴的京口也难以独存。而庾亮在陶侃拿下江州以后,也不愿看到陶侃再控制中央,因此,庾亮和郗鉴的主要理由是大乱过后,不想再看到内斗。由于陶侃要兵下建康,就必须要经过庾亮控制的芜湖地区,同时,郗鉴京口兵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于是,在两人的反对下,陶侃这才作罢,在得到江州以后,陶侃佯佯而去。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1-28 19:06:55 
回复 
  一百、暗藏觊觎
  
  
  很难说陶侃谋废王导之举,就没有半点私心。
  我们说过,《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曾梦生八个翅膀,飞到天上,看见天上有九个天门,已登上八个,只剩下一个门进不去。看门人用棍棒打他,因而从空中掉到地上,折断了左边的翅膀,这就是陶侃的“折翼之梦”。另有一名叫师圭的相士,曾对陶侃说过:“您的左手中指有竖纹,能做到三公。如果竖纹直达手指顶端,就贵不可言。”陶侃用针决之见血,将血洒到墙壁上,也出现“公”字,这就是陶侃的“决指之血”。据此,后人对于陶侃的忠奸评价议论纷纭,这留待我们以后再说。但是,这两件事可能也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之事。前江州刺史应詹由于是前荆州刺史刘弘的外甥孙儿,而刘弘在荆州威望甚高,并对陶侃有知遇之恩,应詹因此与陶侃有过同僚之宜,我们还记得,当应詹去世前,特意给陶侃写过书信:“今神州未夷,四方多难,足下年德并隆,功名俱盛,宜务建洪范,虽休勿休,至公至平,至谦至顺,即白天桔之,吉无不利。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足下察吾此诚。”仔细品味书中的语言,大约应詹也觉察出陶侃可能会有“窥窬之志”,才拳拳相劝吧。
  其实,陶侃的私心在平定苏峻之乱以后、要求处理卞敦一事上,就已经昭然若揭了。在平定苏峻之乱中,温峤殷勤于前,毛宝固争于后,然而,陶侃开始迟迟不进,继而又中途撤军,他自己的行动与卞敦相比好不了多少,他切齿痛恨卞敦可谓是五十步笑百步,但是,却表现出对卞敦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态度,这也不过是对朝廷暗示要取卞敦而代之罢了;讨伐郭默也是如此,正如吕思勉先生说的那样:“夫郭默所传之诏虽伪,王导所发之令则真。籍口国家年少,不出胸怀,遂不尊奉,则当主少国疑之际,不亦人人可以自擅乎?”
  那么,如果兵下建康,废黜王导的话,陶侃肯定是要入主朝廷。而对于庾亮而言,如今已经失去母亲的成帝,已经完全成为实力派可以随意摆布的傀儡,假如陶侃入主朝廷,那肯定是要直接控制建康及其周边地区的,庾亮乃至郗鉴自身难保。而且,一旦行此大事,陶侃以后的所为将难以预料,正如魏武帝曹操那样,陶侃即便是为自己的身价性命着想,也不可能中途罢手,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更是庾亮和郗鉴担心的问题所在。另外,庾亮本人与陶侃素无交情,甚至还有过节,仅仅是前此一年,因为温峤的从中斡旋,才得以暂时缓解,如今温峤已死,庾亮与陶侃之间再无感情纽带,如果陶侃得志,庾亮未必能够自保,如今,陶侃已经打破了势力平衡,再不能让其一支无限膨胀了。
  由于庾亮和郗鉴的坚持,东晋政府又一次躲过了一场浩劫。
  回到武昌以后的陶侃,在个人秉性上一如既往,仍然还是那么明察秋毫,《晋书,陶侃传》记载,他曾经命令各部队义务绿化武昌,在武昌城种植柳树,都尉夏施将公家的柳树移栽到自己的门前,陶侃看到以后,停下车子问:“这颗柳树是武昌西门前的,谁把它偷栽到此处?”夏施赶紧惶恐谢罪。但是,陶侃的幕府也逐渐表现出“霸府”的特征,个人行为也与曾经的陶侃有些许的不同。《汉语大词典》对霸府的解释:“是指晋﹑南北朝和五代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中国历史大词典》解释为:“指魏晋南北朝时期,控制朝廷,作为称帝准备的权臣的府署。”
  一是培植自己的势力。陶侃到了武昌以后,就开始了报恩行动:陶侃年轻的时候本来是鄱阳的县吏,因为孝廉范逵路过他们家,陶侃的母亲湛氏将头发卖掉换来了酒肉,招待得很好,吃好以后,陶侃又亲自送上百里之遥,范逵才将其推荐给当时的庐江太守张夔那里,此时,陶侃任命张夔的儿子张隐为参军;任命范逵的儿子范珧为湘东太守。陶侃曾经在前荆州刺史刘弘的手下,此时,陶侃任命刘弘的曾孙刘安为掾属。在王敦要杀掉陶侃的时候,当时王敦的谘议参军梅陶、长史陈颁曾劝说过王敦,此时,陶侃“表论梅陶”,当指在明帝丧期,尚书梅陶私奏女伎,被御史中丞钟雅所奏,当时虽然没有深究,可能对梅陶的仕途有一定的影响,如今,陶侃上书朝廷要求免除对其的处罚。史书称:“凡微时所荷,一餐咸报。”报恩当然无可厚非,但是,陶侃在报恩的同时,实际上也在荆州和江州培植了一个很大的势力网。
  二是,极力笼络士人。当时,“武昌号为多士”,殷浩、庾翼等人都在陶侃的幕府,这都是霸王扩大政治影响的手段,这在曹操、司马昭、司马越、王敦等人的幕府中,我们就已经似曾相识。
  三是,骄纵不法。据《世说新语,方正》:“梅颐尝有惠于陶公。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日:'天子富于春秋,万机自诸侯出。王公既得录,陶公何为不可放?’乃遣人于江口夺之。” 梅颐是梅陶的弟弟,陶侃借此来报答梅陶。陶侃对于朝廷的命令,每每以皇帝年龄小为借口,不中意的,就不奉行,如果总以此为借口,那么,同样是皇帝的诏书,让你当江州刺史,你怎么不说皇帝年龄小,说的不算,我不当呢?陶侃解救梅颐,是不问三七二十一的,就是因为梅颐是梅陶的弟弟而已。
  因此,在后来,当文士袁宏在写《东征赋》的时候,江左重臣都一一提及,唯独对陶侃只字不提。《世说新语,文学》对此有过精彩的描写:“袁宏始作《东征赋》,都不道陶公。胡奴(陶侃之子陶范)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曰:'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宏窘蹙无计。”袁宏此举固然有看不起出身寒门、武夫的因素,但是,陶侃以及陶氏子弟在武昌期间,专横跋扈、令人侧目,未必不是另一个原因吧。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1-30 20:21:20 
回复 
  一○一、治国之道
  
  
  石勒于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9月正式登皇帝位,这一年石勒57岁,到咸和八年(公元333年)7月石勒60岁去世,在这2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东晋与石赵帝国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
  对于年老的石勒来说,虽然尚有北方的慕容部抗命,但是,总体来说,已经削平群雄,统一了北方,这显然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高句丽、东北的肃慎部落都献上楛矢,宇文部的宇文屋孤派遣使者献上名马;凉州的张骏已经称臣;甚至是东晋的荆州刺史陶侃,也因为石勒杀了他的杀子仇人而派遣长史王敷前来报聘,送上了江南的奇珍异兽。
  乱久必治。年老的石勒似乎也意识到,在他的有生之年可能无法统一全国,而事实上,即使是北方地区,象张骏、慕容部等独立的势力,石勒似乎也没有吞并的打算了,更不要说遥远而又潮湿的南方了。他想先把拿下来的地方治理好,再说其他。
  上溯至石勒占领了冀州之时起,在局势稍微企稳以后,石勒在自己的统治区内就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劝课农桑。过去,石勒就因为国家粮食不足,下令禁止酿酒;还任命近臣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人深入各个州郡,招抚背井离乡的流民返回家园,核定户口,劝课农桑,对于农桑最优的农夫,赐五大夫爵位。在襄国设立桑梓苑,石勒登基以后,也象中国古代其他的帝王一样,举行耕籍田的仪式,亲自耕种土地,并制订赋税减免制度。
  二是发展工商业。设置尚方、御府、织锦署和织成署等机构,用来管理官府工商业生产;制定金融政策,铸造“丰货”钱币,统一了后赵国的度量衡。
  三是重视文化教育。其实,在石勒尚未称赵王之前,就已经十分重视将领豪强下一代的教育,曾在襄国的四门建了十余座小学。石勒不仅建立了学校,而且,还经常亲临大小学,亲自出题对学生进行考试,对于成绩优异的,赏赐布帛。石勒登基称帝以后,又下令让各个郡国设立学官,每郡设置博士祭酒两人,弟子一百五十人,经过三次考试,如果成绩突出,就可以被直接任命为官员。另外,他还注意弘扬汉族传统文化,他主持钦定了重要文化的典籍很多,如续咸的《远游志》和《汲家古文释》,韦谀的《典林》,卢湛的《祭法》和《庄子法》,荀绰的《晋书十五篇》等。此外,石勒还任命衙门王波当记室参军,专门整理包括儒家在内各种学派的学术著作,制定考试儒家学派经典制度。在科技方面,石勒命令尚方令解飞制作司南车、像车,其设计、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四是统一法律。在石勒称赵王前后,他下令制订简明扼要的法令,于是,法曹令史贯志制订了《辛亥制度》五千字,施行十几年;登基以后,石勒又下令:“从今往后,所有处罚事宜全部按照法律办事,我自己有时候因为忿怒而下发的诏书,如果针对的是德望和职务较高的人员,你们就不用按照我的命令处罚;或者针对的是那些因王事而死的后代,只是因为偶然原因犯罪,门下省的官员要一一列出上奏,等我情绪稳定,经过认真思考以后,再执行。”有一年大旱,石勒还亲自到廷尉去断案,对于5年徒刑的罪犯全部从轻发落,对于5年以上罪重的罪犯,赏赐给酒食,让其洗澡,等到秋后再次审理下判。史书记载,石勒还没有走回宫,天上就下起了瓢泼大雨。除了制订法律、审理案件之外,石勒一次微服私访,到襄国各个城内贿赂把门士兵,要求放行,永昌门侯王假拒受贿赂,并要逮捕他,石勒深为感动,擢升他为振忠都尉,赐爵关内侯。
  五是用人制度。石勒称赵王以后,当时就命令张宾清定五品,后又改为九品,命令州郡每年都要选拔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各一名,并任命张离、张良、刘群、刘謨等为门生主书,专门管理胡人出入,加重对胡人的处罚,严禁侮辱晋人士族。登基以后,另外要求公卿百僚每年举荐贤良、方正、直言、秀异、至孝、廉清各一人,口试优秀的拜议郎,良好的拜为中郎,一般的拜为郎中。并且,被荐举的人士也可以相互再荐举,拓宽选拔人才之路。
  五是加强督查。石勒在每一郡、部都设置了都部从事,类似丞相司直,负责纪律。除此之外,石勒还到冀州各郡巡视,亲自接见老人、孝悌、力田、文学之士,并下令远近地方官通知各地,有什么话要向石勒说的,不要隐瞒。
  六是建设邺城。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石勒计划将首都迁到邺城,晋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夏,石勒下令建筑邺城宫殿,廷尉续咸上书切谏。石勒大怒,说道:“不斩此老臣。朕宫殿盖不成啊!”命令御史去逮捕续咸。中书令徐光进言说:“陛下天资聪睿,超过了上古的明君唐虞,但是,您却不想听忠臣之言,难道说您是夏桀、商纣一样的君王么?续咸的话能够采纳,就采纳;不能采纳,也特意要包涵,怎么能因为直言而马上要杀掉重臣呢?”石勒叹息说:“为人君还是这样不自由!难道我就不知道这是忠言吗?刚才是说着玩罢了。平头百姓家里有百匹布帛的资金,还想着再买一处宅院,更何况是有天下之富,万乘之尊呢!终究需要做这件事。暂时下令停止建设,以成我这位直臣之气。”于是,赏赐给续咸绢百匹,稻百斛。续咸在《晋书,儒林传》中有小传,史称,师从杜预,“博览群言,高才善文论”。果然,到了这一年的九月,石勒再次下令开始建筑邺城宫殿,命令少府任汪、都水使者张渐等负责实施,石勒亲自就宫殿的规模等作出指示。同时,石勒以为洛阳处于天下之中,又有最终迁都洛阳的打算,于是暂时将洛阳作为南都,在那里设置行台治书侍御史。
  七是禁止淫祀。禁州郡诸祠堂非正典者,全部废除,至于“能兴云致雨,有益于百姓者,郡县更为立祠堂”。但是,第二年,石勒的统治区内发生了大范围的恶劣天气:襄国暴风大雷雨,震死了5个人;西河介山,下了鸡蛋大的雪雹,人畜死亡上万,受灾范围包括太原、乐平、武乡、赵郡、广平、钜鹿,纵横千余里,树木折断,庄稼无存。石勒穿着朝服坐在东堂问徐光,古代有没有类似的自然灾害。徐光回答说,有,不过,也许是去年禁止了寒食节,可能触动了上天,应该在介山附近,还让百姓敬奉。徐光自然是要保存一下汉族的民风民俗,于是,石勒同意了,恢复并州百姓过寒食节的习俗。
  八是尊崇佛教。建国后,石勒在大和尚佛图澄的倡议下,将佛教定为国教,允许汉人从事译经、传教、建寺等佛事活动。因此佛图澄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争取到最高统治者把佛教纳入国家保护之下,是“佛号世尊,国家所奉”的一代名僧。石勒下令佛图澄及弟子以襄国、邺城为基地,组建了中国佛教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僧团,巡行各州郡,弘扬佛法,并在后赵国境内先后建立了很多座佛寺。
  同时,他还下令以胡人为国人,但是,改变过去的习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禁止国人兄弟娶寡嫂,以及在亲人丧期结婚。不过,即使如此,石勒与刘汉帝国一样,并没有处理好民族问题,而是继续采取了“胡汉分治”的政策,设置内史专门治理汉人,另置大单于来镇抚百蛮。分治政策,是在民族不佳之时的临时性措施,用起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帝国的稳定有百害而无一益;而帝国内部民族统一统治,则在开始的时候,施行较难,但是,从长远来看,经过了阵痛之后,将对帝国长远的发展、民族融合有利。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统治者要想保持帝国的长治久安,就要在各民族之间“求同”,而不是“存异”,如果满清还让汉人保持明代衣冠服饰的话,也许满清不能统治那么多年了。我们设想一个小例子:假如一位留着小辫子的满人与一位明朝衣冠的汉人发生一件稀松平常的争斗,让人很容易上升到民族矛盾;而假如是衣冠服饰一样的满人和汉人发生同样的争斗,则起码在表象上看,只是一件国民内部的纠纷而已。
  而前后赵的统治者,包括后来的慕容燕国,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种采取“隔开”、“立异”的措施,只能使民族之间原有的不同点更加不同,距离越来越大,在帝国统治强盛的时候,倒可以相安无事;一旦帝国出现危机,民族间的矛盾将会突然爆发……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2-01 20:59:18 
回复 
  一○二、最后较量
  
  
  虽然在这两年的时间里,石勒没有大规模灭晋的计划,但是,双方之间并没全然和平。
  石勒尝试着从两个方向对东晋发起进攻,一是攻击襄阳,二是绕过长江、淮河防线,从海路直捣东晋三吴腹地。拿下襄阳,这是北方势力进攻江南的老路,曹操、司马炎均做过,这当然是看中荆州地区位居建康上游的有利条件,从南阳南下进攻襄阳,就是蚕食荆州的第一步。而绕过江淮防线,直接从海路突进到三吴腹地,进而立下脚跟,切断建康的粮道,这也不失为一着颠覆传统的妙棋。
  先说一说淮河下游来自石赵帝国的海上寇掠。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年)5月,几乎与东晋太尉陶侃平定郭默同时,石勒将领刘征(当为石虎平定曹嶷留下的那位青州刺史,石勒最初18骑之一)率领数千部队,乘船从东海南下,抄东南诸县,进攻南沙(今常熟西北南沙乡),当时,在此东晋政府设置有司盐都尉,在交战中,都尉许儒遇害,刘征的部队遂进入海虞(今常熟),抢掠而去。第二年正月癸已,刘征再次乘船南下,进攻娄县(今昆山),抢掠武进(今常州)。刘征的两次海上入寇,迫使东晋政府采取应对措施:一是构筑沿江堡垒。在刘征第二次南下不久,东晋政府就任命司空郗鉴为都督吴国诸军事,统一部署自京口、晋陵、吴国沿江防守;郗鉴开始建筑京口城,《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五把京口之于建康,比之于孟津之于洛阳,孟津为洛阳门户锁钥,京口亦为建康门户锁钥。同时,吴郡太守虞潭也“修沪渎垒(在今上海市西北)以防海抄,百姓赖之。” 二是,保障京师的粮食供应。由于石赵部队的寇掠,致使京师建康粮食供应发生困难,朝廷下令,调发“王公以下千余丁,各运米六斛。”到晋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2年)3月,晋将赵胤、匡术率军进攻石勒马头坞(今安徽怀远南),石堪派遣将军韩雍率军救援,结果等到韩雍援军到达的时候,马头坞已经被晋军攻克。于是,韩雍遂率军从淮河入海南下,进攻南沙和海虞,俘获了5000多人而去。
  据《晋书,蔡谟传》的记载,其所统“东至土山(即北固山),西至江乘,镇守八所,城垒凡十一处,烽火楼望三十余处。” 在郗鉴与其继任者蔡谟的精心部署下,东晋政府沿江防线渐成规模,自此来自海上的寇掠也逐渐减少了。
  西线就是陶侃驻守的荆州地区。在刘征第一次南下寇掠数月之后,也就是石勒登基的同月,即晋成帝咸和五年9月,石赵帝国荆州监军郭敬从南阳率军南下进攻襄阳。这位郭敬当是石勒年少时的那位恩人,而当时东晋襄阳的守将则是南中郎将、监沔北军事周访的长子周抚。石勒对这次襄阳之战十分重视,他亲自用快马给郭敬送去诏书,对襄阳战斗作出具体的指示,命令郭敬率军退回汉水北岸的樊城,并且,让郭敬所部偃旗息鼓,好像城内没有多少军队,如果周抚的侦察兵过江侦察,就对他们说:“你们好自为之,等七八天之后,大军即将抵达,相互策应,到时候,你们想逃也逃不掉了。”七八天之后,郭敬命令部队到汉水边上的渡口附近洗马,洗完一群拉回城,又拉出来继续洗,周而复始,昼夜不绝,好像石勒的大军真的已经到来,即将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石勒的这一疑兵之计运用得十分成功,周抚听到报告,非常恐惧,率众南逃到武昌,于是,郭敬兵不血刃进入襄阳,留在襄阳城内的中州流民全部投降了石赵帝国。周抚南逃,襄阳易手,立刻让襄阳南边的石城暴露在石赵帝国的攻击之下,此时的石城守将是东晋平北将军魏该的弟弟魏遐,魏遐也感到无力抵抗,于是,率领部众从石城北上投降了郭敬。郭敬将汉水南岸的襄阳城毁掉,将襄阳城内的居民全部迁到了汉水北岸,并构筑樊城进行防守,石勒任命郭敬为荆州刺史,周抚因此被免职。此时,石赵帝国的势力从南阳延伸到了襄阳。
  不过,等郭敬毁掉襄阳城、退屯汉水北岸以后,陶侃又命令部队重新建筑了襄阳城,与郭敬隔汉水相持。到晋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2年)4月,郭敬再次率军渡过汉水,攻下了襄城,这次,他没有毁掉城池,而是留下少数部队驻守。
  紧接着,同年秋天,郭敬率领自己的荆州部队继续南下,寇掠东晋江西地区(即汉水东岸、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
  面对郭敬咄咄逼人的攻势,太尉陶侃采取了避实击虚之法,命令儿子平西参军陶斌、南中郎将桓宣率军乘虚北上,置南进的郭敬以及汉水南岸的襄阳于不顾,全力进攻郭敬的南方立足点樊城,一举攻下了樊城,将敌人全部俘虏。攻下樊城以后,东晋军队并没有止步,陶侃命令侄儿陶臻与竟陵太守李阳继续北进,攻下了新野(即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对南下的郭敬形成了远距离的大包围。
  此时,已经南下的郭敬如果再不北上的话,将面临灭顶之灾。郭敬听说自己的后方被东晋军攻拔,赶紧回师解救,桓宣所部已经离开樊城,与桓宣所部在涅水(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即今的赵河)发生激战,郭敬前军大败,而桓宣也死伤大半,只将郭敬南下掳掠的人口、物资夺回而止。郭敬不敢恋战,匆忙北撤,于是,桓宣、李阳回师将囊中之物襄阳夺回,襄阳在丢失了三年以后,再次回到了东晋手中。
  于是,陶侃命令桓宣镇守襄阳,并以其淮南部曲成立义成郡,“侨置淮南之平阿,下蔡县属焉”,治所襄阳。史书称:“宣招怀初附,简刑罚,略威仪,劝课农桑,或载鉏耒于轺轩,亲帅民芸获。在襄阳十馀年,赵人再攻之,宣以寡弱拒守,赵人不能胜;时人以为亚于祖逖、周访。”由于此战之功,东晋政府拜陶侃为大将军、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即上殿时不解佩剑、不脱木屐,入朝时不用快步小跑,奏事时不用通报性命,陶侃拒绝推辞;也由于此战的胜利,使得在石勒时代,东晋与石赵的荆州地区边境维持在襄阳、南阳之间,也促使石勒于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正月26日,派出使者请求与东晋和好,但是,东晋政府却下诏焚烧了石赵帝国送上的财物,显示了不与石赵妥协的态度。对此,王应麟的《困学纪闻》称:“焚石勒之币, 江左君臣之志壮矣。僭号之国十六, 而晋败其一(指苻坚),灭其三(指李势、慕容超、姚泓),不可以清谈议晋”。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2-02 11:53:23 
回复 
  一○三、石勒之死
  
  
  反观这两年双方之间的较量,也许只是石勒谋求实现与东晋的和好而实施的“以战逼和”的策略而已。因为,在年老的石勒看来,帝国内部的危机显然要比来自东晋的压力严重得多。
  史书记载,虽然石勒本人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是个文盲,但是,却勤于学习,经常让身边的书生给自己读历史书,因此,他对于历史还是很有了解的,如今,石勒已经年迈,让他最为操心的当属在自己去世以后,如何给太子石弘留下一个安定的帝国,而中山王石虎能否辅佐石弘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石虎曾经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也惟其如此,才使得石虎权倾朝野,并且,石虎为人残暴,善于用兵,而太子却懦弱好文,如果不除掉石虎,一旦其不为石弘所用,太子决不是他的对手。但是,反过来想,石虎毕竟是自己的骨肉至亲,而如今正处于乱世之秋,石赵帝国名义上统一了北中国,但是,北面尚有慕容部、段氏、宇文部、拓跋部,西面还有氐王杨难敌、凉州张骏,西南还有成汉帝国,南方还有东晋朝廷,如果杀掉石虎一家,岂不自毁长城?
  这种两难抉择让石勒痛苦不堪。
  早在晋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2年)正月,石勒借着招待高句丽、宇文屋孤的使者,等到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石勒问中书令徐光:“你看朕与古代开国皇帝中哪一位相仿呢?”徐光回答:“陛下神武谋略超过汉高祖,雄毅卓绝高过魏武帝,自上古尧舜禹以来没有人能够比过您,应该是始祖轩辕黄帝之下吧!”这当然是徐光的阿谀之词。不过,石勒倒很有自知之明,他笑着说:“人谁会没有自知之心?你说的也太离谱了。朕如果遇到汉高祖的话,我甘愿北面称臣,与韩信、彭越等人持鞭争先;假如和光武帝刘秀相遇,我会与之角力于中原,鹿死谁手还不好下结论。大丈夫处事,当磊磊落落,象太阳、月亮那样光明,无论如何也不会象曹操、司马懿父子那样,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如狐狸一般鬼鬼祟祟盗取人家的天下。朕的才能在汉高祖与汉光武之间罢了,岂能与轩辕黄帝相提并论呢!”听了石勒的一番话,群臣全部跪在地上磕头,口喊万岁。
  与群臣一起跪下山呼万岁的,当有中山王石虎及其儿子石邃等人。石勒的这番话,表面上是对自己的总结评价,然而,其中表示对曹操、司马懿父子盗取天下的不屑,其实就是说给在场的中山王石虎听的,也隐约地反映出石勒对于身后之事的担忧。在告诫石虎的同时,石勒也没有忘记时刻安抚石虎,石勒曾经去邺城视察宫殿建设,顺便到了石虎的府上,对石虎说:“基础设施建筑不能同时进行,等到宫殿建设好以后,我会为王盖府邸,不要因为现在的府邸狭小不高兴啊!”石虎赶紧脱下帽子拜谢,石勒说:“朕与王共有天下,还拜谢什么呢!”
  然而,石虎郁郁不乐的真正原因可不是因为府邸狭小,而是另有隐情。
  就在石勒说出自己才能在汉高祖与光武帝之间的话前后,太子的舅舅程遐对石勒说:“中山王石虎勇武权智,群臣中间没有能比过的。我看此人的心志,除了陛下你之外,他是一个都瞧不起。并且,由于他统领军队时间比较长,威震内外,本性又不仁慈,残忍无赖。他的孩子们都成年了,并且都有军职,手握兵权。陛下健在,当然没事,但我恐怕他不会辅佐少主。应该早早将其除掉,以安国家。”石勒回答:“今天下尚未平定,兵难尚多,而大雅(石弘字)年纪还小,应该有一位强有力的辅政大臣。中山王是佐命之重臣,形同鲁国、卫国与周王朝的关系一样,我正要交给他伊尹、霍光一样的重任,何至于象你说的那样呢?你不过是顾虑辅佐幼主的时候,不能独自专擅国舅的权力罢了。我也会把你引为顾命大臣之一的,不要因此多虑了。”程遐哭泣着说:“臣下我说的是为国至公之理,可是,陛下您却拿私情来揣度,拒绝我的建议,这怎么说明主敞开胸襟,采纳忠言,而忠臣尽忠许国的道理啊!中山王虽然是皇太后所恩养,但并非是皇上您的骨肉,不能用亲情来期望于他。他依仗着陛下的谋略,建立一点鹰犬所立的功劳,陛下对于他们父子的酬报和恩荣,也足够了。曹魏任用司马懿父子,最终使得国祚沦丧,以此观之,中山王石虎岂能对于帝国的将来有益?臣因际遇侥幸与太子有亲戚之义,我不把心中的话全部说给陛下,还能有谁会说啊!陛下不除中山王,臣已经能看到社稷宗庙将不再有祭祀了!”石勒不听。
  徐遐退出以后,找到石勒最信任的徐光,将石勒的话转述给了徐光,并说:“主上刚才就是这么说的,太子必然危险,你说怎么办呢?”
  徐光说:“中山王向来切齿痛恨我们两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不但国家危险,而且你我身家性命也不保,为了安国宁家,也应当尽力去做,不能坐视。”
  于是,徐光趁着闲暇,对石勒说:“陛下荡平八州,拥有海内,但是,却神色不太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石勒说:“吴地、蜀地还没有平定,文字与度量衡也不统一,司马氏还盘踞在建康,我担心后世之人会以为我所建立的帝国不是代表中华文明的正宗。每当我想到这一点,不由自主地脸上带有忧郁之色。”
  徐光劝说道:“臣下我还以为陛下您在忧愁腹心之患,哪有功夫去忧愁四肢啊!为什么这么说呢?曹魏继承汉朝,是代表中华文明的正统,刘备虽然兴于巴蜀之地,但是,也不能不说汉朝已经灭亡了。即使有吴国跨居江东,谁能说曹魏不是正统?陛下您既然已经囊括了长安、洛阳两都,为中国的帝王,那司马家的小儿与蜗居蜀地的刘备又有什么两样?如今盘踞在巴蜀的李氏又与三国时候的孙权吴国相同。中华正统不在陛下,能在何处?这不过类似是人体中的四肢上的小毛病而已!中山王凭籍着陛下的指挥,天下人都说他的英武仅仅亚于陛下,加上他为人残暴多奸诈,见利忘义,没有伊尹、霍光的忠诚,他们父子爵位很重,权倾王室。看他一直心事重重,常有不满之心。最近,在东宫饮宴,他透露出轻视皇太子之色。陛下隐忍宽容,但是,臣担心陛下去世之后,宗庙必然会生出荆棘,这是心腹之患啊,请陛下认真思考。”
  石勒听后无言。虽然没有对石虎采取措施,但是,石勒还是让皇太子石弘主持政府日常工作,并派中常侍严震辅佐太子,除了征伐、刑杀等大事上呈石勒以外,其他事务全部交由石弘处理,自此,严震的威权超过了尚书令石虎,石虎的府邸门前再也没有了奔走请托的人群,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石虎更加怏怏不乐。
  这就是石勒去世前,石虎闷闷不乐的真正原因。
  晋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5月,石勒本来是要去城外的沣水宫,结果却生病了,只好返回襄国宫中。石勒召中山王石虎与太子石弘、中常侍严震等人共同住在宫中伺候,石虎矫诏命令太子石弘、中常侍严震以及内外群臣、皇亲等人不得入宫探视,石勒的病情外面无人知晓。同时,石虎又矫诏命令石勒的儿子、都督中外诸军事、镇守邺城的秦王石宏以及石勒的养子彭城王石堪返回襄国探病,石勒的病情稍轻,看到石宏以后,不禁大惊,说道:“秦王你为何前来?我让藩王镇守各地,正是为了今天。谁让你来的?还是你自己来的?要杀掉召你来的人!”石虎在一旁大惧,赶紧说:“秦王思念父亲,暂时回来,马上就遣还。”过了几天,石勒又问石虎:“秦王去了吗?”石虎回答:“奉诏已经遣还,现在已经走到半路上了。”但是,石虎却对宫外的石宏假传石勒的旨意,要求他在宫外等待,不让其回邺城。广阿(河北省隆尧县东)一带发生了蝗灾,石虎秘密命令自己的长子石邃率领三千骑兵在灾区巡逻,以备不测。
  到了这一年的7月,石勒的病情加重,传出遗诏:“死后三天就埋葬,埋葬以后,内外百官即可除去丧服,不要禁止民间婚娶、祭祀、饮酒、吃肉,各地大员不得擅离职守到京师奔丧,大殓之时,还穿着平时的衣服,尸体用平时常用的车子运送,坟墓里不得埋藏金银宝贝,不得放置器玩陪葬。大雅还小,恐怕不能完成我的遗志。中山王以下官员要各司其职,不能违背我的命令。大雅与石斌要相互帮助,司马氏子弟相互残杀的教训是你们的前车之鉴,务必要相互亲爱。中山王你要深思周公、霍光的事迹,不要为后人留下话柄!”
  咸和八年(公元333年)7月21日,石勒病死,享年60岁,自石勒319年即赵王位算起,共在位15年。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2-03 17:09:58 
回复 
  一○四、血腥报复
  
  
  石虎一直忍耐到石勒断气。
  等到石勒刚刚死去,石虎立即命人将皇太子石弘抓住,强拉到大殿的平台之上,强迫他传令逮捕右光禄大夫程遐、中书令徐光,送交廷尉;另传令征召其子石邃率兵进入皇宫,担任宿卫,文武百官吓得莫不四散奔逃。
  皇太子石弘更是吓得魂不附体,他请求让位给石虎。石虎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要取而代之,不过,此时还不是时候,他对石弘说:“主上晏驾,世子继位,臣下我怎敢!”石弘本来就十分柔弱,自小恭顺、谦让,此时看到石虎拒绝接受,不禁落下眼泪,坚持要求石虎做这个皇帝,一直说得石虎感到十分不耐烦,他不禁大怒,嚷嚷道:“如果你真不堪大任,天下自有公论,现在何必说这事!”
  于是,石虎逼着石弘继位称帝,将第二年改元为延熙元年,文武百官进位一等,并诛杀徐遐、徐光二人。当天深夜,石赵朝廷将石勒的尸体暗中埋葬在山谷之中,没有人知道确切的位置,到7月24日,又组织盛大的埋葬仪式,将一口空的棺椁,埋葬在高平陵(竟然也叫高平陵),谥号为明皇帝,庙号高祖。
  新君石弘策命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加九锡,以魏郡等十三郡为魏国,总摄百揆,这完全是司马昭的老套路。石虎假装推辞,很久才接受任命,大赦魏国境内死刑犯以下,立石虎妻子郑樱桃为魏王后,长子石邃为魏太子,加封石邃为使持节、侍中、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录尚书事;次子石宣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冀州刺史、河间王;三子石滔为前锋将军、司隶校尉、乐安王;四子石遵为齐王;五子石鉴为代王;六子石苞为乐平王(石苞、石鉴均与西晋大臣重名);迁徙新皇帝石弘的三弟、太原王石斌为章武王。
  石虎将石勒的文武旧臣全部改任闲差,而将自己的亲信幕僚全部安插到朝廷中的关键岗位,为了切断石弘与皇太后之间的联系,石虎还将太子宫改名为崇训宫,把石勒的妻子刘氏以下嫔妃迁往那里,同时,将石勒宫中年轻貌美的宫人以及石勒的车马、珍宝、衣服中精美的,全部送到自己的府邸。任命自己的亲信镇军将军夔安(石勒原18骑之一)为尚书左仆射,尚书郭殷为尚书右仆射。
  石虎以迅速动作控制了石赵帝国的朝廷,谁都知道,这不啻为一场政变。淮河北岸的石赵帝国将领石聪、谯郡(安徽省亳县)太守彭彪各自派遣使者,请求投降东晋,石聪本是汉人,冒姓石氏。东晋朝廷派遣将军乔球领兵前去救援,但是,还没等东晋的军队到达,石聪、彭彪等人就被石虎斩杀。
  被赶到崇训宫的皇太后刘氏,是石勒的正室夫人,刘氏一直是石勒的贤内助,经常与石勒一起讨论军国大事,很有胆略,史称“有吕后之风”,但是,却不像吕后那样嫉妒。此时的刘太后对石勒的养子、彭城王石堪说:“先帝刚刚去世,丞相就这么快地欺负我孤儿寡母,皇家灭亡就在眼前,不知大王有什么办法?”石堪回答:“先帝的旧臣全部都被排斥在外,部队再也不听从我们的指挥,京师之内再没有办法。臣请求出奔兖州,占领兖州收复廪丘(山东省郓城县西北),挟持南阳王石恢(石勒的小儿子)为主,向天下征镇大员宣布皇太后的诏书,让大家一起出义兵共同讨伐逆贼,这样才能成功。”刘太后说:“事情紧急,赶紧行动,以免事久变生。”
  9月,石堪换成百姓服装,率领少数轻装部队,偷偷出了襄国,袭击兖州。但是,却因为没有按照原来计划的时间抵达,没有攻下廪丘,于是,石堪只好往南逃往谯城。石虎命令将军郭太等人率军追击,在城父(安徽省亳县东南)抓获了石堪,送到了襄国,石虎将石堪用火活活地烤死。接着,石虎征召南阳王石恢回到襄国,不久,刘太后的密谋也随之败露,石虎将刘太后废黜,然后处死,另立石弘的亲生母亲程氏为皇太后。
  当时,河东王石生镇守关中,武卫大将军石朗镇守洛阳,10月,两人都起兵反抗石虎,石生自称为秦州刺史,派遣使者投降东晋,氐王蒲洪自称雍州刺史,投降了凉州的张骏。
  石虎将长子石邃留在襄国,亲自率领步骑7万从襄国出发,前去平叛。石朗驻守在金墉城内,在石虎的打击下,金墉城很快崩溃,石虎抓获石朗以后,将其两脚砍掉,然后砍下人头。平定了洛阳,石虎立即率军西征,命令石挺为前锋大都督,进攻盘踞在长安的石生。石生派遣将军郭权率领关中鲜卑涉璝的两万部众,迎击石挺,石生则率领大军作为郭权的后援,驻军蒲坂。
  郭权与石挺所部在潼关大战,大败石挺所部,石挺以及丞相左长史刘隗均战死,刘隗应该是公元322年逃往石赵的那位东晋大臣。石虎退军渑池(河南省洛宁县西),尸体堆积了三百多里。
  退守渑池的石虎却采用了反间之计,与鲜卑涉璝秘密勾结,许以重赏,于是,鲜卑部队背叛了郭权,从内部反攻石生。驻守蒲坂的石生并不知道郭权前此已经取得了潼关大胜、斩杀石挺之事,当他听说鲜卑背叛的消息以后,吓得只身弃军单马逃回长安。郭权收集残余三千部众,与越骑校尉石广在渭河入黄河河口之处相持。
  逃回长安的石生再次感到长安也不安全,他留下将军蒋英驻守在长安,自己则远远往西逃往鸡头山(甘肃省成县西南)。
  石虎听说石生逃亡的消息,立即率部西上进攻长安,攻击十余天,石虎部队攻下了长安城,斩杀了蒋英等人;石生部将看到大势已去,就斩杀了石生,投降;郭权也率众西逃到陇右地区。
  攻下长安以后,石虎分别派遣部将镇守汧水(发源甘肃省,在宝鸡东流入渭河)、陇山,扼守关中的西大门。石虎另派遣将军麻秋率军讨伐蒲洪,蒲洪率领两万户再次投降石虎,石虎封蒲洪为光烈将军、护氐校尉。蒲洪来到长安以后,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他劝说石虎将关中豪杰、氐羌部众全部迁移到东方,并说:“氐人都是我蒲洪家的部曲,我带头服从,谁还敢不听?”其实,这话在5年前石虎灭掉刘胤的时候,姚弋仲就曾经对石虎建议过,于是,石虎将秦州、雍州之民以及氐羌部众共计十万多户全部迁往关东。石虎另任命蒲洪为龙骧将军、流民总督,率领氐人居住在枋头(河南省浚县东南淇门渡);任命羌人头领姚弋仲为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封襄平县公,率其众数万迁驻在清河的滠头(河北省枣强县东南,《元和郡县志》称:“枣强县本汉旧县,属清河郡,县外即姚弋仲之故垒也。”)这两支部族东迁,对于石虎和两支部族而言,可谓是双赢,对于石虎来说,两支部族的东迁,使得关中地区再无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的势力集团;而对于两支部族而言,迁徙到文化程度较高、生活条件较好的关东地区,对于部族人员素质的提高和部族的生存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两支部族自此一直在关东地区生活了十八年的时间,直到石赵帝国灭亡,这十八年来的关东生活,为两支部族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2-04 09:50:00 
回复 
  一○五、石虎篡位
  
  
  逃往上邽的石生原部将郭权于石生败亡后月余,即咸和八年(333年)的12月,从上邽派出使者请求归顺东晋朝廷,咸和九年正月,东晋朝廷下发正式诏书,任命郭权为镇西将军、秦州刺史。《晋书,成帝本纪》、《资治通鉴》均作“雍州刺史”,但是,《晋书,石勒载记》记作“秦州刺史”,据《宋书,天文志》记载,“郭权以秦州归从”,理当被任命为秦州刺史。
  在郭权的煽动下,关中地区的京兆郡(陕西省西安市)、新平郡(陕西省彬县)、扶风郡(陕西省兴平县)、冯翊郡(陕西省大荔县)、北地郡(陕西省耀县)等地纷纷响应。石赵帝国镇西将军石广与郭权所部交战,被打得大败,一时之间,关中一片扰乱。
  咸和九年(334年)4月,石虎命令大将郭敖与章武王石斌(《晋书,石勒载记》在记述石勒登基封王之时的顺序时,似能断定石斌为石勒之子或养子;而其后在记述此事时,又称为“虎遣……及其子斌”,似乎又是石虎的儿子,也许本为石虎之子,而曾被石勒收养?此处存疑。)率领4万步骑兵入关,进攻郭权,部队进驻华阴(陕西省华阴县)。同月,上邽豪族诛杀了郭权投降,石虎命令将秦州的三万多户民众迁移到青州和并州一带安置。在石赵大军的压力下,仇池氐王杨难敌也向石虎送上了人质,表示归顺。而长安一个叫陈良夫的人却北逃到黑羌部落,招诱北羌的四角王薄句大等人率领羌族部众骚扰北地郡、冯翊郡,与石虎派遣的石斌部队相持。章武王石斌与乐安王石滔合击薄句大,石滔率领骑兵从薄句大之众背后抄掠,大败薄句大之军,薄句大率众败逃至马兰山(陕西省白水县西北)。石赵大将郭敖等人率军乘胜追击,然而,马兰山属于羌人长期居住之地,此地的羌人号称为马兰羌,羌人对于此地的地形十分熟稔,当郭敖所部抵达之后,遭到了羌人的伏击,被打得大败,几乎是全军覆没,被斩杀的有十分之八九。石斌等人收拾残军败将撤退到三城(陕西省绥德县东南),石虎闻讯,不禁大怒,立即派遣使者于军中斩杀了郭敖,要知道这个郭敖是长期追随石勒的一员大将,秦王石宏口出怨言,被石虎逮捕软禁。
  经过一年多的杀戮,石虎顺利地清除了反对派,牢牢地控制了朝廷大权,废黜石弘仅仅只是时间问题了。而石弘和自己的母亲徐氏也深知这一点,徐氏的哥哥、石弘的舅舅徐遐早被石虎诛杀,以石虎的性格绝不会留下这一对母子的。主动让位,争取主动,兴许尚能唤起石虎的恻隐之心,侥幸保全性命?
  于是,在这一年的10月,石弘手捧皇帝玉玺,再次亲自走出皇宫,来到石虎的魏王宫,请求石虎接受印绶,登基称帝。石虎还是一年前的那句老话:“天下人自然会有公议,你自己又何必这样呢!”石弘只好流着眼泪,回到宫中。
  石弘知道,石虎是根本不接受自己的善意,也就是说,自己将要性命难保,他见到母亲程氏以后,哭着对母亲说:“先帝的子孙真的要被杀光了啊!”
  当时朝廷官员上奏称:“请求依照上古尧舜禅让的礼仪,接管国家。”石虎说:“石弘愚蠢昏庸,在丧期举动无礼,不可以君临万国,自然应当被废黜,还说什么禅让!”
  11月,石虎派遣部将郭殷手持符节,领兵进宫,宣布废石弘为海阳王。
  石弘早知今天,他神色不变,平静地走上车子,对群臣说:“我昏庸无能,不能继承皇位,愧对诸位大臣,这也是因为天命去了啊,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身边的群臣没有不落泪的,而后宫也是一片恸哭。
  石虎将石勒的三个儿子前皇帝石弘、秦王石宏、南阳王石恢以及前太后程氏全部软禁在崇训宫内(即原东宫),不久,就全部诛杀,石弘被杀时年仅22岁。
  于是,百官请求石虎即位称帝,年届40的石虎假意谦虚了一番,他给群臣发布诏书称:“王室多难,海阳王自弃,因为国事重要,所以,我只好接受大家的推举。朕听说思想符合乾坤的才能称作皇,德行能够协调人神的才被称为帝,皇帝这个尊号不是我敢当的,暂时可以称作居摄赵天王,以顺应上天和万民的愿望。”
  石虎即位以后,大赦境内,改元建武。任命夔安为侍中、太尉、代理尚书令,郭殷为司空,韩晞为尚书左仆射,魏概、冯莫、张崇、曹显为尚书,申钟为侍中,郎闿为光禄大夫,王波为中书令,立长子石邃为太子。
  当时的谶文上有:“天子当从东北来”这样一句话,石虎为了符合谶言,带领皇帝仪仗队前往位于襄国(河北省邢台市)东北的信都(河北省冀州市),又从信都回到了襄国。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2-05 09:11:58 
回复 
  一○六、慕容内乱(1)
  
  
  几乎与石勒去世同时,石勒的老对手、远在北方的慕容廆也去世了,慕容廆于咸和八年5月去世,终年65岁,石勒仅仅比他多活了两个月。石勒的去世引发了一场石赵帝国的内乱,而慕容部也是如此。
  慕容廆一共在位47年,这确保了慕容部政坛的长期稳定,也让四面皆为敌国、原本并不太强的慕容部得以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并逐渐强大。除此之外,慕容部从慕容廆的曾祖莫护拔开始,就仰慕汉文化,因此,一直在名义上接受晋政府的领导,虽然在晋武帝时期,因为武帝拒绝慕容廆出兵攻击宇文部的请求,而短暂与晋政府为敌,但是,在被晋政府打击以后,慕容廆很快就又归附了晋朝。慕容部上层这种接受先进文化的态度,不仅促进了本部落人员素质的提高,而且,也使得统治者无论是在统治手段,还是在军事谋略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慕容部注重吸引战乱中的中原汉人避难至此,这些避难到此的汉人,有士大夫也有平民百姓,他们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武器制造技术和优良的谷物种子,而他们本身就是谋士、将军、农夫、商人和士兵,反过来,又进一步让慕容部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在晋武帝太康时期,慕容部已经组织本部人众“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到了永嘉之乱后期,慕容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更是大量接受了流亡汉人,慕容廆专门给汉人设立了冀阳郡、成周郡、营丘郡和唐国郡,分别安置来自冀州、豫州、青州和并州的流民。同时,还大量任用汉族士大夫担任官职,史称:“以河东裴嶷、代郡鲁昌、北平阳耽为谋主,北海逢羡、广平游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奭、河东裴开为股肱,渤海封弈、平原宋该、安定皇甫岌、兰陵缪恺以文章才俊任居枢要,会稽朱左车、太山胡毋翼、鲁国孔纂以旧德清重引为宾友,平原刘赞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其世子皝率国胄束修受业焉。” 慕容廆在闲暇之时,也亲自去刘赞的课堂上课,于是,在统治区域内道路上都能听到读书之声,人们也处处讲究礼仪谦让。
  内政修明,才能有效地抵御外侮。
  在慕容廆时代,慕容部与周边其他势力多次发生过战争,除了在初期因慕容部灭亡扶余、被晋帝国击败之外,其他数次战争均取得胜利,而战争形态多为慕容部先守后攻。由于慕容廆的父亲慕容涉归与宇文部有仇,这一仇恨导致了宇文部与慕容部长期为敌,太安初年,宇文部十万大军围困慕容部首都棘城,但最终被击败;永嘉初年,慕容廆借辽东内乱之机,出兵辽东,平定了鲜卑别部素连、木津之乱,吞并了两部;太兴初年,平州刺史崔毖暗中联系高句丽、段氏、宇文部,攻击慕容廆,慕容廆采取离间之计和各个击破之法,击败三国之兵,并吞并了辽东;石勒想与慕容廆和好遭拒以后,让宇文部进攻慕容部,而此时的慕容部已经越来越强大,这次竟攻下了宇文部的首都,将宇文部数万部众全部迁往国中。
  随着慕容部的日益强大,慕容廆的职务也节节提升:开始是自称鲜卑大单于,后来,王浚拜其为散骑常侍、冠军将军、前锋大都督、大单于,但是,慕容廆没有接受;晋愍帝拜其为镇军将军;元帝即位后拜其为将军、单于;后拜为安北将军、平州刺史、监平州诸军事;后加使持节、都督幽州平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晋封辽东郡公,食邑1万户,常侍、单于如故,丹书铁劵,代表皇帝可以在辽东地区任命官员。
  然而,到了慕容廆末年,他对这个官职仍不太满意。晋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也就是陶侃刚刚平定了郭默之乱、权势如日中天之时,慕容廆给太尉陶侃写下了一封书信。这封信的大意是说:天降灾祸,朝廷偏安,可江南文武却又出现内乱,致使不能克复神州,接着,例举了楚国子重、越国范蠡、三国孙坚、孙权等人自江东而北伐,又指出石勒不过如王朗、袁术,根基尚浅,容易覆灭,最后,他提出王导清心寡欲,善于自全,而庾亮也是超然物外,“今海内之望,足为楚汉轻重者,惟在君侯”,如果能够带领五州之众,齐心协力北伐,那么,羯贼一定会被消灭,而国耻肯定会洗刷,而我慕容廆必定效命,只是因为现在如果我孤军深入,不足以让石勒畏首畏尾,而敌占区的忠义之士也无从作为内应。
  慕容廆写这封信的目的一是敦促东晋朝廷北伐,这是因为,慕容廆深知,自己虽然击败了宇文部,但是,日益强大的石勒不会永远置自己于不顾,只有让东晋政府从南边进攻,才有可能减轻自己的压力。二是,为了向朝廷表示忠心。
  不过,携带这封信的使者却遭遇海风,随船沉没了。慕容廆得知以后,又将原信抄了一遍,而这时,他想让东晋朝廷加封自己为燕王,于是,慕容廆的手下宋该等人倡议说:“慕容廆立功一方,官职较低,而责任重大,不足于镇抚华夷。”而他的参军韩恒却反对说:“立功的人担心信义不立而不会担心名位不高,齐桓公和晋文公都立有匡扶大功,也没有先伸手向朝廷要官位,后去建功立业。目前,紧要的事务是要训练部队,诛灭群凶,等立下大功之后,九锡自然会来。”慕容廆听了,很不高兴,将韩恒贬为新昌令。于是,东夷校尉封抽、代理辽东相韩峤等人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加封慕容廆为燕王,代理大将军。
  慕容廆将自己写给陶侃的书信和封抽等人的上书一并送交陶侃。
  陶侃看过书信以后,给封抽等人回信,信中先高度赞扬了慕容廆的功劳,但是,却说:“功成进爵,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虽然车骑将军慕容廆没有替朝廷消灭石勒,但是却忠义竭诚。如今,我将你们的来信誊写,转交给朝廷,至于行不行、是早是晚,那要听命于朝廷。”陶侃话里有话,将皮球推给了朝中的王导。
  王,与皇帝只有一步之遥,给一位异族封王,这在晋朝还没有先例,如果给慕容廆封王,那么,凉州的张骏是否也要封王呢?因此,朝中讨论很久也没有定下来,直到咸和八年,慕容廆死去,东晋朝廷也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只是在他死后,追赠其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而已。
  慕容廆去世了,世子慕容皝继位,太宁末年,慕容皝被朝廷任命为平北将军,如今,他也只能以平北将军的身份,代理平州刺史,管理辽河两岸的统治区。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2-06 12:36:27 
回复 
  一○七、慕容内乱(2)
  
  
  慕容皝继位于晋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的6月。
  慕容皝,字元真,是慕容廆的第三子,因其母亲段氏是慕容廆的正室夫人,因此,被立为世子。史称慕容皝“龙颜版齿,身长七尺八寸”,大约是说其眉骨凸起,门牙大而整齐,身高1米95。并且,他还雄毅多权略,喜欢经学,精通天文。史籍存有名字的慕容皝的兄弟尚有庶长兄慕容翰、弟弟慕容仁、慕容昭、慕容评、慕容幼、慕容稚。
  慕容皝刚继位一个多月,即到了这一年的8月,西部的宇文部头领宇文乞得归被其东部大人宇文逸豆归驱逐,走死于外。刚刚继位的慕容皝抓住这一时机,亲自率领骑兵讨伐,大军抵达广安(辽宁省朝阳县南),宇文逸豆归不敢迎战,请求和解,慕容皝接受了和解,在广安附近建筑了榆阴和安晋两座城池以后,率军凯旋而归。
  这是慕容皝继位以后的第一次出兵,得胜回国以后,慕容皝一改父亲在世时较为宽大的政策,而是“用法严峻”,致使国人普遍感到不安。主薄皇甫真诚恳劝谏,但是,慕容皝就是不听。慕容皝严刑峻法的做法,无疑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因为,老爸慕容廆在世的时候,自己的长兄慕容翰、弟弟慕容仁、慕容昭都深得老爸的喜爱,而且,兄弟们也都智勇双全,长期带兵,这让慕容皝深感不安。
  最先感到危机的是慕容皝的庶长兄慕容翰。
  建威将军慕容翰,字元邕,他智勇双全,尤其是臂力过人,精于骑射,三国进攻慕容部时,是慕容翰率军首破宇文部,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头功;后,他镇守辽东,高句丽不敢入侵。慕容皝的亲弟弟慕容仁、小弟慕容昭也有勇略,屡立战功,都为慕容皝所忌。慕容翰叹息着说:“我为老爸所委派,做事不敢不尽心竭力,幸而依靠老爸的威望,我所在立了些微功,这都是上天帮助我国,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啊。可是,大家都说是我个人所为,以为我雄才大略,不好驾驭,我怎能坐以待毙呢!”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儿子逃往敌国段氏。段氏首领段辽素来听说过慕容翰的才能,想让他为己所用,因而对他十分敬重。
  慕容皝的亲弟弟慕容仁从驻地平郭(辽宁省盖平县)前来棘城(辽宁省锦州市)奔丧,他对弟弟慕容昭说:“我们兄弟们素来骄纵,对世子慕容皝都很无礼,新君刚烈严厉,即使没有罪过也要担心,何况我们有罪呢!”慕容昭说:“我们都是嫡子,都可以做嗣君。军队平常都效忠于哥哥您,而我在京师还没有被怀疑,寻找一个机会除掉他,应该不难。哥哥您赶快回去发兵,我为内应,事成之后,给我辽东就可以了。大丈夫做事,不成功无非就是一个死字,我们兄弟二人不能象长兄慕容翰那样在他国偷生!”慕容仁点头同意说:“好!”
  于是,慕容仁回到平郭之后,于咸和八年闰十月,也就是自己的老爸慕容廆去世后六个月后,在平郭起兵朝棘城秘密开来,慕容仁这次出兵本来是一次长途奔袭,希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拿下首都,打慕容皝个措手不及。但是,没有不漏风的墙,有人向慕容皝密报了慕容仁与慕容昭之间的阴谋,慕容皝半信半疑,他派出使者前往平郭调查,慕容仁的军队在黄水(饶阳河,在辽宁省盘山市)(《晋书,慕容皝载记》称“险渎”)附近与慕容皝的使者相遇,慕容仁知道事情败露,于是,杀掉了慕容皝前来的使者,然后,回师平郭固守。
  得知这一消息以后,慕容皝将弟弟慕容昭赐死,随即命令军事祭酒封奕前往辽东安抚,并以高诩为广武将军与庶弟建武将军慕容幼、慕容稚,连同广威将军慕容军、宁远将军慕容汗,司马佟寿,率军五千一起讨伐慕容仁。双方在辽宁省营口东的汶城发生战斗,结果,慕容皝的讨伐军大败,慕容幼、慕容稚、慕容军被慕容仁生擒,佟寿曾为慕容仁的司马,临阵投降,封奕无法进入辽东,只得与慕容汗逃回棘城。驻守辽东城(辽宁省辽阳市)的农林部长、将军孙机,襄平县令王冰等人献出辽东城;东夷校尉封抽、护军乙逸、辽东相韩矫都弃城而逃,(《晋书,慕容皝载记》称高诩为玄菟太守,并在弃城西逃人员之列)于是,慕容仁全部占有了辽东之地,自称为车骑将军、平州刺史、辽东公,而段氏以及鲜卑诸部也都纷纷响应,支持慕容仁。慕容皝想起过去皇甫真对自己的劝谏,深为懊悔,提拔皇甫真为平州别驾,作为自己的副手。
  而慕容部则进入了持续两年零三个月之久的分裂状态。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2-07 21:30:09 
回复 
  一○八、慕容内乱(3)
  
  
  此时,一直雄踞北方的慕容部陡然之间陷于四面楚歌之境。
  慕容皝手忙脚乱地派兵四处扑灭反叛,他于咸和九年初,派遣司马封奕率军攻击反叛的鲜卑木堤,在白狼(今地不详)将其斩杀;又命令扬威将军淑虞进攻反叛的乌丸悉罗侯,在平岗(今地不详)迅速将其扑灭,又命令材官将军刘佩进攻反叛的乙连,却没有攻破。
  而内乱与外患总是比肩而至。多年以来,段氏一直被慕容部打压,在得知慕容仁举兵辽东的消息后,鲜卑段氏希望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灭掉慕容皝,一雪前耻。
  于是,段辽趁着慕容皝四处扑灭境内反叛之时,迅速派军进攻慕容部徒河(今辽宁省锦州市)。不过,慕容部军队的战斗力尚不容小觑,慕容皝派遣将军张萌率军正面迎击,将段氏部队击败。段辽不甘心失败,接着,又命令自己的弟弟段兰与慕容翰一起率军进攻柳城(辽宁省朝阳县东南)。驻守在柳城的是都尉石琮、城主慕舆泥,两人全力拒守,段兰等人无法攻陷,只得撤退。段辽大怒,严厉斥责段兰等人,要求必须要攻下柳城。段兰休息了二十天,再次增兵来攻。段氏部队将士全部都穿着双层的铠甲,手拿盾牌,在柳城四面架设云梯,日夜不停地攻城。然而,石琮和慕舆泥的防守却更加坚固,进攻部队死伤一千多人,却仍然难以攻下。这时,腾出手来的慕容皝派遣宁远将军慕容汗及司马封弈等前来救援,慕容皝告诫慕容汗说:“敌人士气正盛,不要与敌争锋!”但是,慕容汗是一员骁将,他率领一千骑兵作为先锋,朝柳城直扑而来,封弈劝说,但慕容汗就是不听。在牛尾谷(辽宁省朝阳县北),慕容汗所部与段兰的部队遭遇,慕容汗被击败,一千骑兵被斩杀了一多半,封弈整顿军队,因此,免于全军覆没。
  击败了慕容汗的这支援军,段兰企图暂时舍弃柳城,乘胜直捣慕容部首都,慕容翰担心国家灭亡,对段兰说:“作为将领,行动务必要谨慎,既要了解自己的实力,又要揣度敌人,没有完全的把握,不可以轻举妄动。如今我们虽然击败了敌人的小股部队,但是,并没有改变战争的整体态势。慕容皝诡计多端,喜欢打伏击战,如果我们悬军深入,而他集中全国的兵力与我决战,众寡不敌,这十分危险。况且,我们接受命令的时候,就是为了今天能打赢这一仗,如果违背主上的命令,万一失败,功劳和名声一齐丧失,那还有什么脸面回去呢!”段兰看出了慕容翰的本心,他回答说:“他们肯定会被我军生擒,你不过是担心就此灭了你的国家而已!如今,慕容仁在辽东,如果我们一直进攻能够成功的话,我肯定会迎立慕容仁做你的国君,决不会辜负你而让你的国家灭亡的。”慕容翰虽然被段兰说中了内心,但是,他还是坚持说:“我只身前来投靠,决没有再回去的道理,慕容部的存亡,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是替贵国着想,并且,为了我们之间的功名啊!”于是,命令自己带领的本部人马回师,段兰独自不敢轻进,只好与慕容翰一起又回到柳城城下。
  段氏的部队再次将柳城围得水泄不通,上面架设云梯,下面挖掘地道,整整又包围了二十多天,城内的石琮看到段氏部队渐渐疲惫,亲自率领城中的猛士,出城攻击,将段氏进攻部队击败,共斩首一千五百多级,段兰只好再次退却。
  慕容仁自立以后,没有趁着慕容皝国内一片动乱之际,孤注一掷自东向西夹击慕容皝,而是采取了防守的策略,先稳定辽东地区,他任命司马翟楷为代理东夷校尉,前平州别驾庞鉴为代理辽东相,此时,东晋朝廷又派遣使者徐孟、闾丘幸等人持节策拜慕容皝为镇军大将军、平州刺史、大单于、辽东公,持节、都督、承制封拜,一如慕容廆过去那样,徐孟等人在辽东马石津(辽宁省旅顺市西南)上岸,却被慕容仁扣押。
  慕容皝度过了最初最艰难的日子以后,亲自率军平定辽东。咸和九年(公元334年)11月15日,也就是石赵帝国的石虎继任居摄赵天王的同月,慕容皝的大军抵达了襄平(辽宁省辽阳市)。辽东人王岌暗中与慕容皝联络,约定里应外合,于是,慕容皝顺利拿下了襄平,慕容仁任命的东夷校尉翟楷、辽东相庞鉴单马弃城而逃,属于慕容仁的居就县(辽阳市西南)县令刘程、新昌县(辽宁省海城)人张衡抓住慕容仁任命的县令投降。慕容皝想将辽东的居民全部坑杀,广武将军高诩劝谏道:“辽东叛变并非民众的本意,全是因为惧怕慕容仁的威势,不得不从。如今,罪魁祸首还没有抓住,刚刚攻下此城,就匆忙全部诛杀,那么,没有攻下的城池,就不会再投降了!”于是,慕容皝只将慕容仁任命的县令诛杀,将辽东大姓全部迁徙到棘城,在辽东设置了和阳、武次、西乐三县,任命杜群为辽东相,负责当地军民事务,然后,旋师而回。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2-08 12:09:55 
回复 
  一○九、慕容内乱(4)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慕容皝为何匆匆西返的原因,不过,我们从慕容皝此后的一系列行动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宇文部似乎要威胁慕容部的老巢,而且,不甘心失败的段氏似乎也欲与慕容仁一起再次对慕容皝发起致命的进攻。
  这一局势不容慕容皝在辽东久留。
  慕容皝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必须对这三个敌手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惟其如此,才有可能转危为安,不过,好在是宇文部已经经过数次打击,实力较弱,而段氏也刚刚被击退。于是,在他回到棘城以后,就迅速布置对宇文部的打击。
  晋成帝咸康元年(公元335年),他派遣右司马封奕率军偷袭宇文部的别部涉夜干,涉夜干号称是宇文猛将,突然遭袭以后,涉夜干猝不及防被击败,封奕则大获而归,涉夜干重整军队,亲自率领骑兵穷追,双方在浑水接战,封奕所部又将其击败。
  在晋成帝咸康元年这一年,辽东的慕容仁并没有太大的行动,只是在前一年慕容皝大军退却以后,他派军偷袭了新昌县,将新昌县的居民迁到了平郭,其他再无重大的军事行动,反倒是在这一年十月,当宇文部、段氏的使者抵达平郭与其接洽的时候,慕容皝的帐下督张英率领一百多精锐骑兵,长途偷袭,一直摸到了慕容仁的老巢平郭城下,将宇文氏的十几名使者斩杀,并将段氏的使者生擒而归。这让慕容仁的颜面尽失,也使得第二次三国共同进攻棘城化为泡影。
  到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在基本上消除了眼前的威胁之后,慕容皝决定彻底将自己的弟弟慕容仁消灭。
  司马高诩对慕容皝建议说:“慕容仁背叛君亲,人神共怒。过去,渤海从未结冰,自此慕容仁反叛以后,渤海三年都结冰了。况且,慕容仁一直防守陆路,这也许是上天将要让我们从海上袭击他啊!”
  慕容皝表示同意,但是,手下幕僚都纷纷表示反对,以为从海上踏冰而过,十分危险,不如陆路安全。慕容皝复述了高诩的建议,并说:“过去,汉光武帝曾经因为滹沱河结冰而完成了大业,我的决心已下,再敢阻挠的,斩首!”
  于是,在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1月19日,慕容皝率领弟弟军师将军慕容评等人从昌黎(辽宁省义县)向东进发,部队踏冰而行,一共走了三百多里地,抵达历林口(大约在辽河下游),部队从那里登陆,丢下辎重,组织轻装部队,快速向平郭(辽宁省盖平县)进发。
  1月20日,慕容皝的大军进抵平郭城七里的时候,慕容仁才从侦察兵那里得到报告。上次,因为张英在自己眼皮底下将段氏使者生擒、宇文使者斩杀,慕容仁当时因为担心中了哥哥的埋伏而没有穷追,过后,他一直为此懊悔不已。此次,他仍然以为,这不过是慕容皝又一次派出的小股袭击部队,因此,他对手下说:“这次,我让他一匹马也回不去!”于是,慕容仁率军仓促出城迎战,全军在平郭城西北列阵。
  但是,在凛冽的寒风中,远远飘扬着慕容皝的军旗。
  包括慕容仁在内的所有将领思想毫无准备,见状都不禁大惊失色,慕容军当即就率领本部人马临阵投降,一时间,慕容仁所部阵脚大乱。
  看到这一情景,慕容皝振臂一挥,纵兵朝慕容仁的阵中冲来,慕容仁大败,狼狈东逃,在逃亡途中,其帐下亲兵将其活捉,送交给了慕容皝。
  慕容皝当着慕容仁的面,先将其帐下叛将悉数斩杀,然后,将其赐死。慕容仁其余亲信孙机等人也均被慕容皝斩杀;慕容幼、慕容稚、佟寿等人往东逃亡,慕容皝派遣部队追击,将翟楷、庞鉴斩杀,而佟寿、郭充则逃到了高句丽,慕容幼中途逃回投降。
  慕容皝下令赦免辽东居民,并封高诩为汝阳侯。
  自此,延续两年多的兄弟相残画上了一个句号,慕容部再次归于统一,不过,因为慕容仁之乱,也让慕容皝与宇文部、段氏新仇旧恨再次激化。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2-11 09:58:05 
回复 
  一一○、成汉政局(1)
  
  
  我们暂时撇开辽河两岸的慕容部与其周边宇文部、段部的矛盾,再来关注一下我们久违了的大西南的成汉帝国的政局。
  晋成帝咸和八年和九年这两年,是昔日群雄纷纷谢世的两年,也是各个割据政权政局发生巨大变化的两年。我们知道,咸和八年(公元333年),石赵帝国的君主石勒去世,紧接着引发了长达一年多的石虎对内反对派的血腥镇压,也就是在这一年,慕容廆去世,从而引发了长达两年多的慕容部的内乱。第二年,也就是咸和九年,仇池王杨难敌去世,儿子杨毅继位,他自称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辨公,任命叔父杨坚头的儿子杨盘为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并派出使者向东晋朝廷称臣。同年六月,东晋太尉陶侃去世,同月,成汉帝国君主李雄去世。陶侃去世,让东晋朝廷门阀统治格局为之一变,这我们以后再说,而成汉帝国李雄的去世,同样也让成汉帝国发生了剧烈的动荡。
  我们知道,成汉帝国的奠基人李特有兄弟五人,据《华阳国志》的记载,分别为:李辅,字玄政;李特,字玄休;李庠,字玄序;李流,字玄通;李骧,字玄龙。在成汉帝国建立过程中起到作用的尚有李特的妹夫李含。李特共有三子,长子李始,次子李荡,三子李雄。早在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即公元304年,时年31岁的李雄占领成都以后,已经自称为成都王,到西晋惠帝的太熙元年即公元306年,李雄称帝,正式建立了成汉帝国。见诸史籍的李荡之子,有李琀、李稚、李班、李都、李玝;李雄之子有:李霸、李越、李期、李保;李雄的小叔李骧之子为李寿,养子李攸;李寿之子有李势、李广。而李特妹夫李含之子,也就是李雄的表兄弟有李国、李离。
  李雄称帝以后,趁着中原经历了永嘉、建兴之乱,西晋灭亡,逐渐占领了益州、梁州地区,北面以晋寿(即葭萌关,在剑门关东北)为据点,东面则扼守三峡险要,南向试图全取宁州,恢复诸葛亮时代蜀国的版图。由于号召力和国内综合实力的局限,李雄的成汉帝国似乎满足于偏安西南一隅,并无北上攻取关中的计划,这从其多次占领汉中以后,旋即撤出即可得到证明。
  成汉帝国对南方的进攻始于晋明帝太宁元年,即公元323年,开始进攻台登(四川省冕宁县),同年李骧乘胜南下进攻宁州,却遭到了惨败。自此,东晋宁州地方官与成汉帝国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拉锯战,宁州的梁水(云南省建水县)、益州(云南省晋宁县)曾经叛附成汉帝国,到了晋明帝太宁三年,即公元325年,荆州刺史陶侃上表任命零陵太守尹奉为宁州刺史,又将此地收复,宁州继续保持着疆土的完整。
  其间,由于凉州的张骏惧怕刘曜帝国入侵,曾派出使者试图说服李雄,要求李雄除去皇帝称号,共同归顺东晋朝廷,这当然只是张骏为了缓解压力而采取的合纵连横之术,不过,李雄答书说:“我为士大夫推举,其实本无心于帝王,也想成为晋室的元勋,扫除中原尘埃,但是,看到晋室不振作,我是伸着脖子东望很久了。”此年,正值东晋刚刚经历了王敦第二次叛乱,处于苏峻之乱的前夕。后来,巴郡传闻有东晋部队进攻,李雄听说以后,十分高兴,他说:“我曾经担心石勒跋扈,会逼迫江东,一直为此耿耿于怀。没有想到江东竟能举兵入侵,真让人高兴。”
  李雄的话虽这么说,但是,到了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此时,东晋正经历着苏峻之乱,而成汉帝国的太傅、李雄的叔父李骧也去世了,李骧之子李寿被李雄任命为大将军、大都督、侍中,执掌朝政。李寿执政以后,成汉帝国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在晋成帝咸和五年即公元330年,趁着东晋太尉陶侃刚刚东下斩杀郭默、石赵帝国郭敬入寇荆州之时,李寿也浑水摸鱼,他率征南将军费黑、征东将军任邵出兵东下,进攻东晋帝国的巴东(重庆市奉节县)、建平(重庆市巫山县),东晋巴东太守杨谦、监军毌丘奥退保宜都(湖北省宜都)。第二年7月,李寿又率兵进攻阴平(甘肃省文县)、武都(甘肃省成县),氐王杨难敌投降了成汉帝国。第三年秋,在消除了北面、东面威胁之后,李寿继续走父亲李骧南平宁州的路子,出兵南下,进攻尚在东晋之手的宁州。为了分散宁州的兵力,李寿兵分两路,一路由征东将军费黑统领,从广汉(四川省广汉市)南下,另外一路由镇南将军任回统领,从越隽(四川省会理县)出发。10月,李寿、费黑所部抵达朱提(云南省昭通市),朱提太守董炳固守,宁州刺史尹奉命令建宁(云南省曲靖市,为宁州州治)太守霍彪率军北上增援。李寿打算围城打援,率先进攻霍彪的增援部队,但是,费黑却建议说:“朱提城内粮食缺乏,正应让霍彪顺利进城,消耗城内的粮食,为何要打他呢?”于是,李寿让霍彪顺利入城。李寿将朱提团团围住,却久攻不下,费黑说:“云南地势险要,应当以时间消耗敌人,等到他们智勇全无之时,就好像是猪栏羊圈中的东西那样,伸手可得,何必要硬攻呢?”李寿不从,下令部队强攻,但是,却没有攻下,于是,李寿将军事指挥权全部交给了费黑。到咸和八年正月,在围困了朱提三个月以后,朱提守将董炳、霍彪无奈投降,成汉帝国终于拿下了朱提,朱提失守,建宁的门户洞开,于是,该年3月,晋宁州刺史尹奉不得不投降,自此,成汉帝国终于在其立国28年之后,将梦寐以求的南中(云南省)之地收入囊中。
  李雄大喜,为此而大赦境内,并让李寿代理宁州刺史,到咸和九年(公元334年),也就是李雄去世的这一年的3月,他又将宁州分出了一个交州,分别任命霍彪为宁州刺史,爨深为交州刺史。
  这就是李雄去世前成汉帝国的版图。
================================
作者:迅发 回复日期:2010-12-04 09:44:48 
回复 
  作者:刀方 回复日期:2010-12-04 03:06:08 
  
    发哥,是程遐还是徐遐呢?小刀因为回贴中用的是程遐,但看《血腥报复》是徐遐;但《石勒之死》先是程遐,后是徐遐。我的记忆是程遐
  
  ——————————————————
  惭愧……
  
  是程遐,误写成徐遐了……
  
  谢谢小刀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