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怎么按摩手法视频:带着本牛书去旅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59:12
【途中物】
>带着本牛书去旅行
文/恩  雅
----------------
常常在路上的人,渐渐会有个良好的习惯,无论长途或者短途的旅行,带上一两本书,杂志也行,最不济也要带一份新鲜的报纸。在路上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人的时间居然那么长,长到笔记本没电,手机游戏玩烂,酒店里平时看的傻乐的节目怎么那么庸俗不堪。

在别人的城市我们常常有孤岛般的抽离感,酒吧你不敢去,大胸肌的男子或者女子总是显得不怀好意;客户你也不愿意见,或者人家根本也不想见你;碰上运气好,该城市该领土有你的故人,你热脸往前面拱与人约了长亭古道叙叙旧,人家努力地回忆了一下:你不是隔壁班的刘小美么,你以前很瘦的吧?回忆失败后,拖着一颗孤独的心回到住处,点一盏小灯,望一望明月,顿悟:读书光荣。

去什么地方,带怎样的书?这个上层建筑务必要建好,建设得好,环游地球八十天后,不仅可以拿出照片四处得瑟,博客上还能写出既有文化又有深度的锦绣文章。建设得不好,回来经不起围攻,旅行爱好者中现在素质也参差不齐,常常会混入一些菜人、超人、雷人。

泪流满面地说,我曾经就是个--雷人。

夜游鼓浪屿,晚上,行走在漫长的海岸线上,这个岛上美丽的灯光都打出来了,投射在海与岸交界处,雷人勇挑文化导游解读的重任。走啊走,看见灯塔,我说:“海上的灯塔大约3公里一个,给渔民指路呢。”走啊走,看见钢琴博物馆了,我说:“这是我国最著名的钢琴博物馆,早上我们听见的音乐由此传来。”走啊走,看见郑成功的雕像了,我说:“厉害哦,郑成功虽然是个太监,可是在此抵御了倭寇。”黑暗处有人提出疑问:“郑成功不是太监吧,你说的是郑和。”惊涛拍岸,大海咆哮,将文盲深深地捏碎。 抛了一块砖,再接再厉抛两块。

有一年去云南,坐了个破中巴,一路癫狂着开,本来很无聊,发现隔壁坐着一枚帅哥,姐们儿甲忍不住上去挤过去搭讪,这两个人花枝乱颤地居然一路和谐。艳遇完毕,姐们儿甲非常得意地说:藏族帅哥,28岁,在家种田。众人惊讶,哪里有这么雪白干净的农民啊?遂派其他人解惑,扯了半天,帅哥是家在中甸(香格里拉),姐们儿甲理解为:在家种田!知识就是力量啊。

有领导一枚,四十开外,成熟稳重,长相精英,传闻中还是个海龟,曾引起公司无数女生心之向往。一次公司拓展活动后,同屋男青年传出号外:他居然在洗手间里看《故事会》。偶像大旗轰然倒塌。可见,即使你喜欢看《故事会》,也要在家里看,出门在外,应该自备一本《资本论》或者《时尚先生》,不然,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在路上,你读什么书,往往代表了你给予别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这跟拎什么包包出门的感觉还不一样。你拎LV也好,GUCCI也罢,给别人的感觉只是暴发户和装暴发户的区别,但是带什么书去旅行非常有学问了。一来确实内心需求;二来,万一拎得好,拎得到位,完全能做到你我相逢在寂寞黑夜的效果。 对于内心真正需求并不介意公众形象者,没啥建议,带你喜欢的书。个人觉得短途旅行最好的就是八卦杂志,三万英尺的高空,窥视别人的狗血人生,精神为之一振:哼,张柏芝都可以胖,我为啥不能?再来两杯可乐。长途的旅行还是要带书,武侠魔幻经济地理,爱带什么带什么,而且越厚越好。平时混迹人间忙忙碌碌没有心思沉淀下来看的书,在这个完全放空的状态,读起来最有收获。这个时候,文学大腕们的书是非常适合阅读的,你可以用一星期去解读黑格尔,也可以花大半夜去搞懂马尔克斯,当然你想寻刺激也可以,带本《鬼吹灯》,酒店里昏黄灯下细细地读,闹心闹到一个晚上睡不好,还可以起来看日出。

至于以书会友,以文会客的浮华主义者,那就带一本你没懂过也认为别人看不懂的书。这就像王家卫的粉丝大会,个个都是小资青年,都在寻找另外一只没有脚的鸟儿。这样的书很多,多到我的文化没法举例。如果略懂英文者,可以带一本英文书,不过一定要“略懂”啊,不然万一真遇见了另外一只懂英文的鸟,你就成鸟人了。

泽木耕太郎说:“在固定的地方和固定的人生活,让我觉得无聊。”这样的大牛人都觉得复制与粘贴的人生无趣且没劲,所以总有一些人愿意选择一再一再地上路,带着他们真心假意喜欢的书,努力在红尘中画出一条不无聊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