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忠报国全本唱词:当代中国的企业竞争情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05:49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已经开始起步,竞争情报市场也已开始起步。

有三个因素决定了竞争情报工作的起步。其一是市场竞争的内在需要,商场如战场,机遇稍纵即逝,料敌才能制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在实际的市场竞争中对此是深有感受的;其二是媒体宣传效应和榜样的力量,很多企业家都看见过这样的表述,“90%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有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在跟国际接轨的浪潮中,中国企业深信世界500强做的事情肯定没错。这应该感谢媒体的宣传作用;过去靠个人社交圈和个人阅读来收集竞争情报的手工方法,在快速变化、信息泛滥的今天呈现出无能为力的疲态,企业决策人明确感受到了正规化和现代化情报收集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少企业开始设置专人甚至专门的机构来处理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还有的企业正在开发或者购买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工具和平台,市场上已经有几款竞争情报系统在销售,有的企业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

■方法、流程尚在探索

从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情况来看,中国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已显落后,在理论研究、技术准备和知识普及方面都显得过于仓促。很多企业对于竞争情报的认识还处于朦朦胧胧的直观感觉阶段,对竞争情报还没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有的认为是窃听、偷拍,是收买竞争对手的技术人员,或者就是去翻竞争对手的垃圾筐;有的认为是搜集竞争对手的各种报刊报道、广告资料以及互联网上有关竞争对手的资料。这正好对应了两种看法,一种是“80%的竞争情报可以从公开渠道(出版物或网络媒体)获得”,另一种是“从公开出版物获得的情报的90%都是无用的”。这也对应了关于竞争情报的不同定义,概括起来也是两种:一种是“信息说”,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但凡与竞争对手有关的信息,甚至是与处于竞争中的市场有关的信息,都是竞争情报。这种看法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事实上所有这些信息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确均可“成为”竞争情报;另一种是“职能说”,认为竞争情报是处于竞争中的企业所应具备的及时获得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情况以辅助决策的职能。持这种观点的企业认为应该建立健全竞争情报工作的机制和机构,加强情报意识教育培训,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来设法满足企业决策的情报需求。不同的观点决定了不同的竞争情报工作方法。持信息说的企业非常关注竞争对手及市场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关注网络信息的监测和整序,重视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这促使一些企业购进了各种各样的竞争情报管理系统软件。而持职能说的企业则开始建立相应的竞争情报工作岗位和机构,尝试建立情报搜集、报告和奖励制度。或者加大竞争情报意识培训力度,将之上升为全员竞争情报教育。也有一些企业试图求助于或明或暗的调查公司、侦探公司,做起了商业间谍的事情。

认识的差异和手段的不同,致使企业在导入竞争情报工作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步骤和流程。有的企业是以购买竞争情报软件系统开始的,先购进网络信息化的竞争情报工作平台,然后依据平台的功能来架构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流程和秩序。另一种导入方式就是先进行情报意识和知识培训,然后结合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需求分析,率先在最需要的方面或部门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然后再进行普及推广。这种情况也催生了构思竞争情报系统的不同模式:

1、在原有的业务系统或办公系统上嫁接或嵌入竞争情报处理模块,如广东移动。

2、在企业网站或企业门户上开发竞争情报功能,包括订购一定数量的搜索服务。

3、对企业的业务系统,如营销信息系统、ERP、CRM等进行升级,要求开发商对原有功能进行加强或少许修改,使之能够满足竞争情报收集与处理的要求。因为不少厂商的财务、营销、知识管理系统都具备一定的情报收集、分析和整理功能,特别是对于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商业智能模块。

4、有的企业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竞争情报软件所能提供的功能仅仅是网络信息搜集,情报分析功能还是需要由专人来做,因此把重点放在决策信息机制重组和情报技术培训上。宁肯先建立情报报告和奖励制度,也不先购买软件系统。

可以说,现在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导入或企业竞争情报项目的实施还处于探索之中,还没有大家一致认可的规范化方法和流程。

■不同的工作效果

从目前已经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企业获得的反馈来看,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取得的效果差异很大。有的企业在购买了竞争情报系统后,只不过是定期搜索互联网信息,然后分类存储在系统之中,供企业内部察看。这些信息全都是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由于信息渠道和一般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并无差别,因此并没有多大价值。况且这些信息的可信性和互联网信息的可信性是一致的,而互联网信息的采集目的与竞争情报的采集目的是不同的。竞争情报所要求的细节往往会被忽略掉。事实上这是由于情报采集策略有严重疏漏所造成的。一般的竞争情报系统软件都有手工信息采集模块,这一模块的作用在一般的企业中很难发挥,因为这需要一套情报工作制度和流程来保证。

经过对一些竞争情报系统应用人员的访谈,我认为很多企业对于竞争情报系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导致了使用这些系统的人的行为的差异,从而出现了应用效果的差异。这些错误的认识包括:

1、软件系统是竞争情报系统的全部,可以为我们做好一切。其实软件系统只有在良好的工作流程和制度的保证下,并由具有一定素质和能力的人来操作,才能最大地发挥作用。

2、没有计算机化的网络软件平台,一样可以做好竞争情报工作。在信息化的时代,如果不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具,情报工作的效率显然不能满足在飞速变化的市场中决策的需求。

3、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可以为我们提供分析判断功能。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假设,事实上现在我们的机器智能还处在初级阶段,远远不能代替人的判断和思维,而竞争情报工作的主要价值恰恰在这个环节上。

■缺乏足够的培训

我国的情报学教育最早是从图书馆学脱胎而来的,这一点可以从北京大学的信息管理系名称的变迁看得出来:最早叫“图书馆学系”,而后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再后来改为“信息管理系”。目前的情报学、科技情报、竞争情报均归在这个系之名下。全国其他学校的情况大致与北大相同。

这种情况对于面向市场的竞争情报教育有一些不利因素:一是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二是相对而言其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方面的功力略显单薄。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需求。大量从事竞争情报的工作人员都出身于其他专业,其中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主。竞争情报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情报学和信息管理素养和技能,还要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企业中这样的人才储备是不足的,甚至是很稀缺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进行培训。

目前我国企业在竞争情报的培训方面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既有理论知识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非常缺乏。我们的高校师资目前正在充当企业竞争情报培训的主力军,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的历史原因,图书情报专业的高校师资没有机会了解市场竞争,形成纸上谈兵的困境。我们欣喜地看到,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正在打破这种局面。

■策略问题

目前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最迫切的还是战略问题。首先是需求不明确,不具体。这就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定位带来了困难。不少企业的确认识到了竞争情报的重要,但是到底如何重要?哪里重要?就说不清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人们最自然的选择就是为决策服务,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目的就被定位于集中在战略层面、面向决策、服务于企业高层。而面向技术、产品和市场竞争的战术层面就很少了。这样的结果是提高了竞争情报工作的地位,同时也使其离开了“地面”。事实上,一个企业的战略并不是由信息数据分析推算出来的,而是靠一系列相对细小的策略行为实践演化出来的。实际上,行业的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的综合实力和技术特点,市场的总体情况等对决策来说并没有什么经济意义,况且,对于决策者来说,这些情况应该是烂熟于心的。只有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信息才对决策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竞争才有决定性意义。这些才是竞争情报的价值所在。

对于竞争情报的作用和效果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衡量方法,情报的价值通常不是单独体现的。竞争情报职能是否有效发挥作用,是与管理和运营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竞争情报工作的有效性和组织效率、企业的决策流程密切相关。有时候竞争情报工作失效的症结在于企业决策机制中的信息情报断路或短路。我们认为,企业决策机构中的沟通机制(正式或者非正式)不健全,就表示企业神经系统有缺陷。在神经系统不健全的情况下,竞争情报系统很难有效发挥作用。另外,还应该考虑,组织或企业的规模、结构、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就需要不同的竞争情报系统——工作流程和模式,而不能简单地上一套信息搜集和管理系统就算了事。需要在重构企业的决策流程和机制的同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信息平台,还应该包括机构、人员、制度、方法、流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