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岭滑雪场: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0:48:49
四川  张远敏
地质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因素。地表形态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进而影响着人类活动。本节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用列表归纳法有利于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有效整合。
一、地壳的变化
地壳自形成以来,本身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地发生循环和转化,地壳结构及其表面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二、地质作用
1. 概念: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
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三、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按照运动的方向,可以把地壳运动分为两类,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当一个地区隆起时,相邻地区就会凹陷。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常常交替进行。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有主次之分。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1. 地壳运动的类型
2.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分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板块向同一方向运动的为消亡型,向相反方向运动的为生长型。板块张裂地区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如  大西洋、东非大裂谷)。板块挤压处(消亡边界)地区又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的形成);二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和海沟。
四、地质构造与地貌
内力作用使地表形成一个粗略的轮廓,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这一“粗毛胚”塑造出了更多的地表形态。
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褶皱
断层
成因
岩层因地壳运动,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叫褶曲;如发生一系列褶曲,就形成褶皱
岩层在地壳运动时,受强大压力和张力的作用,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形成断层
类型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特征
①岩层上拱
②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③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①岩层下弯
②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③向斜常形成自流盆地
两断层间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
两断层间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
地貌
①一般成山岭
②常被侵蚀倒置成谷
①一般成谷地
②常被侵蚀倒置成山
常形成断块,如庐山、泰山
常形成很长的凹地
2. 外力作用与地貌
如下图表示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动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风化作用:岩层经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3)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的比较:
作用因素
作用形式
对地貌影响
流水作用
侵蚀
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沟谷和河谷流水使沟谷和河谷加宽加深
使地表变得崎岖。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也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沉积
流水在搬动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
山区河流在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风力作用
侵蚀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戈壁和裸岩荒漠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风蚀柱、风蚀蘑菇
沉积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年级
高中
学科
地理
版本
期数
内容标题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分类索引号
G.622.46
分类索引描述
辅导与自学
主题词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栏目名称
专题辅导
供稿老师
审稿老师
录入
韩荟
一校
李秀卿
二校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