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霸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30年发展之路及其与西方民办教育体制的差异和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07:09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30年发展之路及其与西方民办教育体制的差异和启示  

2008-08-02 11:36:58|  分类: 教育改革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30年发展之路及其与西方民办教育体制的差异和启示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突破困境到初具规模的漫长发展之路,并且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在和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历史悠久的西方教育体制相比,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和注重内涵发展的飞跃阶段。因而,学习借鉴国外民办高等教育的模式,对思考改革开放30年来民办高等教育的问题与成绩,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无裨益。

【关键字】改革开放、民办高等教育、教育体制、质量管理体系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1.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39%,占高等学校学生数的37%,其中一大部分为教会学校、国外资金办学,如在解放初期,有些地方仍然是私立学校多于公立学校,如西南地区刚解放时,共有公立高校22所,私立高校却达30所。上海解放初期有高校40所,其中就有30所是私立,占75%。南京和武汉解放时公私高校大约各占一半。并且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校,如圣约翰大学、大夏大学等。解放后,这部分高校大部分分拆、解散,并逐渐转为公立学校,此后30年间,我国没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从1978年到1985年第一次全教会召开,高等教育处于拨乱反正、恢复发展阶段,特别是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至今,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改革、大力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和发展,拉近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差距,极大的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1982年“中华社会大学”成立,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所民办大学,标志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起点。可以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恢复与兴起,正式开始于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近年来,已经取得十分显著的发展,正在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力量。

2.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每10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含各类高校)在校生数远低于七大工业国。不仅如此,我国在这项指标上还远少于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的2729人(1994)、韩国的4930人(1994)、我国香港地区的1677人(1993)和台湾省3301人(1995);与我国周边地区的马来西亚的884人(1993)、印度尼西亚的951人(1992)、伊朗的1184人(1994)、菲律宾的2716人(1993)、蒙古的1377人(1994) 等也有较大的差距。

由于国家财政以及政策导向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国公办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在绝对数量上虽然有所增加,但生均预算内事业费用支出却连年下降,极大的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捉襟见肘的高等教育财政还使得许多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贷款,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绝无仅有的, 也给国家、银行和高校自身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因此, 依靠国家财政来扩充高等教育资源总量的道路行不通, 只能依靠社会资金来支持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滞后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此时,民间资金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

截止到2007年,我国的民办高校总数已经达到596所,在校生280.5万人,10年间高校数量共增加了11倍,从最初的白手起家,到90年代初期企业加盟民办高等教育领域,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日益改善。现如今,校企联合联办、引入国际化办学条件与办学设施已经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不仅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在数量和质量上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的普及,使得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目前小学和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已经分别提高到98.9%和60.2%,高等教育人数也突破了1000万人大关,18-22岁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已经超过15%。纵观30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民办高等教育如下的发展趋势。

1.    政策扶持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从建国到现在,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存在很大的变化。建国之初,原有的私立大学不复存在,全部转为公立大学。自1952年到改革开放,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都是由清一色的公立大学组成。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事件不长,从1986年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北洋大学的建立到现在也不过只有112年历史,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更短,基本上都是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平均受教育程度低,这就对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投入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教育资金投入在投向重点高校、特色型高校的同时,还需要解决大批的适龄受教育青年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问题。国家投入不足和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矛盾也逐步凸现,为此,1982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1993年2月13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有明确提出:“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1995年3月1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政策上引导、扶持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就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资金来源和办学配套设施的问题。

2.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

1986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仅有370余所,而到2005年,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达到1321所, 1995年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数为71万人,1996年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和民办普通高校二者学生之和为131.37万人;2005年二者之和为214.32万人,比1995年增加了 300多倍。其中民办普通高校的学生数增长最快。

可以看出来,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民办高等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规模也不断扩大,如西安欧亚学院、浙江万里学院、黄河科技学院等一大批走在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前列的学校纷纷突破万人规模、校园面积突破千亩、在职教职工突破500人大关等等。这说明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并和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影响力和社会贡献程度逐步加大。

3.积极引入多元化办学理念

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初期,大部分由私人办学或企业办学,其办学条件和发展往往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教育部门重视程度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这对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极为不利,因为,现阶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引入校级合作机制,积极解决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的问题,对人才的需求由“为我所有”变“为我所用”,如仰恩大学、三江学院利用所在城市良好的公办高校办学环境,采取返聘、双聘、社会兼职等多种方式,积极改善办学软环境。

这也反应了市场经济要求实现多种渠道办学的客观需要,标志着我国教育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积极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现阶段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与西方的差异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优秀的民办高等教育模式,对现阶段提高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做好中国高等教育转型时期民办高等教育的过渡期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和监督反馈体制的改革也具有极强的铺垫作用。

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比较重视私立高等教育,仅以美国为例,排名前20名的学校几乎都是私立高校,私立高等教育总的特点是:历史长、比例大、质量高。西方最著名的大学几乎都是私立大学。我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西方比起来有比较大的差距。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如下差异:

1.办学模式和结构的差异

从办学情况来看,要处理各级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这三个层次各就其位,各具特色。就专科教育而言,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法国的大学技术学院和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得很有特色,这些专科学校长期以来恪守培养专科人才的宗旨。就本科教育而言,西方发达国家既有文、理、工科结合的综合性大学,也有多科性和单科性的专业学校。但是目前我国的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较低,大部分还提高在对专科和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能够培养本科层次人才的民办本科仅有43所,其中大部分为最近几年才升格。很显然,这样的人才培养结构很难和西方的人才培养结构想媲美,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显然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其中,甚至有一部分民办高校存在违规办学的情况,盲目扩招,造成办学水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如此往复,较大程度上破坏了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之路。

2.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程度的差异

美国私立高校的发展,往往集中了当地优秀的办学条件,政府只起到监督引导作用,高校的专业设置、发展方向往往直接和市场和社会需要相挂钩。我国目前的民办高校发展情况是由高度集中的公办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演变而来,但是,这种教育体制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发展,会遇到十分明显的问题。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只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可能在一些方面出现“市场失效”,而只用政府配置资源机制,又可能出现“政府失效”。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发展极为不平衡,前者表现为管理失序、办学行为规则不明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可信度受到损害,后者则表现为投资渠道过窄,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灵活适应外部需求。今后,应当从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国情的环境背景出发,改善政府宏观管理教育的功能,不断地探索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相互协调、配置资源的最佳点,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在耶鲁大学,学校的管理者不属于任何行政单位,而是由资深的专家教授组成顾问团,实际上他们对学校的指令计划、教学命令具有极大的权力,而高校领导者,往往只是负责对外工作、募捐等事宜。可以看出,政府以往依靠指令性计划、行政命令和财政拨款的手段,正在逐渐向教育法律法规、指导性计划、导向性政策、财政拨款、专项资助、组织评估等多种手段转变,改进对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支持方式。同时,政府也在积极的借助市场机制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以期营造出合理、规范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环境。

3.社会发展环境的差异

西方教育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提倡个性个、独立化的教育模式,公立高校呆板的教育模式往往不适合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民办教育的发展相对而言,就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并且,由于办学门槛的提高、捐资制度的发达,西方的投资办学之路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相较而言,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刚刚走过不到30年的发展道路,最大的力量来自投资办学,而事实上,投资办学之路也并不平坦,办学基本上等同于捐资办学,盈利空间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在无形中阻碍了部分投资者投资民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对于已经投资者而言,由于对于办学所需资金、设施缺乏思想准备,往往在前期投入后,对后期投入底气不足,使得这些学校的处境十分尴尬。

因此,寻求多种资金来源,改变目前民办高校单一的资金渠道,或者对民办高校做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制度安排,无疑是今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西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西方高等教育数百年以上的发展历程显然不可能全盘复制到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来,但是,从中学习优秀的办学经验、转变办学理念,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却是摆在我们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1.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多样化办学环境。在以前的高校改革中,我国已经给民办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除了指导招生、规范办学之外,民办高校获已经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也充分实现了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民办教育除了和公办高等教育形成高度互补的关系之外,还应和公办高等教育形成良性竞争格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质量和效益,增加整个社会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社会也不再全盘否定利益驱动机制,相反,利用好当前的利益驱动机制,在深层次上唤起人民的主观意识观念,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提供充分的自由。

2.准确定位,积极参与建立终身学习体制。

尽管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每年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低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因此,经济因素和人口压力是我国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公办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模效应,起步较晚的民办高等教育依据常规发展,已经很难铸就国外一流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的条件,所面临的挑战远大于机遇,对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准备定位就显得十分必要。

与此同时,在当前终身学习理念下,人们在现代化社会中的生存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将被贯穿于人一生的学习模式所替代,民办高等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今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选择教育的多样化需要,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的沟通,参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的衔接,在当前一段时期内,仍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抓住国家积极对外开放的机遇,建立起适应国内市场经济环境和WTO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变以往的“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并逐步走上“终身教育”之路。

五、夯实基础,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30年来,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来看,我国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对于民办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国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引导民办高等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并逐步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心依旧十分坚决。事实上,中国未来的民办高等教育还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政府二十几年的持续政策支持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迫切的想要办好民办高等教育的美好愿景。

尽管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也并非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学习借鉴西方优秀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吸收西方数百年来的民办高等教育优秀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将对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总之,从世界范围来看,民营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中国而言,无论从供给,还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民办高等教育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普及化和中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