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燃芦苇沟txt:一个小村落连续诞生6个院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07:00

在无锡市新区鸿山街道有一个叫七房桥村的江南小村落。村内有一条宽不足两米的小河穿村而过,小河名“啸傲泾”,全长不过两公里,靠东有一桥即名七房桥。就是这样一个小村落曾经住着著名国学大师钱穆的家族。钱氏家族在当地可谓名门望族,因为在钱家两代不足千人里,竟然一口气诞生了6个院士,包括钱穆、钱伟长、钱临照、钱令希、钱俊瑞和钱易。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镇,为何能够孕育如此众多的大家?现将诞生6个院士的6大理由分析如下。


2011-5-15 21:40


    原因一:风水说——祖坟冒青烟,宅旁有活水

 

当地有人认为这是钱家的风水好,现在的院士放在古代就是翰林,而依照当地人的风水观,家族里出翰林绝对是祖坟冒青烟,而且宅旁必有活水。

钱氏故居前的啸傲泾,恰恰就是符合这种“风水说”的活水。当地相传,周泰伯奔吴抵达梅村、鸿山一带后,即开凿伯渎河,随后为了便利交通和农田灌溉,相继又开凿了九条支流,名曰“九泾”,其中一泾即为“啸傲泾”。因此当地人便认为,钱家长年累月住在“啸傲泾”旁,沾了早已登仙成了玉皇大帝的泰伯的仙气。

刚刚重建的钱氏故居正门前的“啸傲泾”,其实大多数当地人称它为“放生官河”。因其属官/方指定的“放生”河,钱氏制定族规,沿河街道不允许牛羊牵入,也不准抛砖块到河里,官河里更不准捕鱼,每逢农历初一、月半,各地百姓则买了活鱼虾到此焚香放生。因此也有人认为钱家如此是沾了门前这条常年有人“行善河”的光。

但事情真是如此么?为什么在钱易之后仍然居住在啸傲泾的当地人没有再出现更多的院士呢?用风水说很难说明这一点。

原因二:熏陶说——钱穆在家言传身教18

当地不少人更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钱穆的功劳。钱穆幼年极聪颖,父亲延请塾师,每日可学生字七八十个,记忆过人,7岁能颂《大学》,9岁即可背诵《三国演义》。钱穆最高的文凭仅为高中(尚未毕业),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在其离开家乡任教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前,他一直在家乡教书,并研习国学18年,学问兼及经、史、子、集四部。

对照钱氏一门六位院士的出生年龄,除钱穆出生于1895年,钱易出生于1936年外,其余4人均出生在1910年前后,钱穆在他们眼里属于大哥哥或小叔叔的级别,钱穆在家乡这18年的治学经历,足以成为后生晚辈人生最初的偶像。在其侄子钱伟长的回忆录中也可以看到,钱穆的哥哥去世后,钱穆一直将自己的侄子带在身边供其读书,两人常常在灯下共读,一起钻研学问,这也导致钱伟长当初是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历史系,后来方才为振兴中/华而转学物理。

但是钱家另外两位院士钱临照、钱令希早年即留学国外,这就很难说是受到钱穆的影响。所以有研究者认为,钱氏家族在短短41年间能够涌现6位院士另有原因。

原因三:家训说——祖上留下诗书须读的家训

在钱氏家族内部一直有着“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的家训,不管再穷再苦,其家庭教育都是抓得非常牢的。钱穆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记载, 12岁时父亲早逝,其母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在他遇到困难时,母亲还是会以其父亲的例子教导他:一定要延续诗书传家的传统。

钱穆母亲的做法其实秉承了整个钱氏家族的传统。整个钱氏家族在江浙一带都是“望族”,自吴越国王钱镠后一直香火不断,其家族传统主要来自于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缪留给子孙的《钱氏家训》,对其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

其实包括钱伟长在内的多位家族长辈都认为家训对自己影响深刻,就连他小时候,也被要求严格遵守家训,有了家训的指引,家庭教育就能够持之有方,后人得以成才的机会当然也就会很大。

    事实上这样的说法道理十足。当我们把眼光从七房桥扩大到无锡全境,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与钱穆交往甚密的钱基博也是钱氏后人,钱基博的儿子钱钟书,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一支同样也有院士——钱钟书的堂弟钱钟韩也是中科院院士。再加上钱逸泰、钱保功、钱鸣高等几乎都是同时代的无锡籍院士,无锡钱氏院士要超过10人。如果再把范围扩大,这个名单还将包括钱玄同、钱永健、钱三强等等。夸张一点说,《钱氏家训》几乎将钱氏家族打造成了学界“豪门”。


2011-5-15 21:45

钱穆家族故宅,在解放后毁损殆尽,直到最近方才由政府出资重新修建。


原因四:基因说——拥有优秀的遗传基因

钱穆等6人是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缪之后,所以遗传基因经过多少代不断筛选,后代变得越来越聪明。钱缪(852932年),凭借一身好武艺钱和战功卓著,于后梁开平二年(907年)被封为吴越王,龙德三年(923年)被封为吴越国王。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乱频繁,不久便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但是,在钱缪统治下的吴越国,由于坚持实行“保境安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奖励蚕桑、繁荣商业”的基本国策,使吴越国的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一副国太民安的景象。

钱氏家族长期秉持良好的家族教育传统,激发了每个人的天赋,所以一旦出现基因特别优秀的钱穆等天才人物,当然就可以一飞冲天。

原因五:成长环境说——大师的培育和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近千年以来,江南一带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兴盛的地方,而当地最为优秀的文化传统——就是兴建义庄,专为鳏寡孤独者和贫困学子服务。

据说,当初七房桥钱氏一族有多人经商后获得成功,于是这些钱氏族人共同出资创办“怀海义庄”,传至钱穆一辈已近乎700年,其宗旨就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排忧解难”,族内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在青黄不接的季节义庄也经常施粥、放粮。

最重要的是义庄还资助族内的贫困学子上学。比如钱穆、钱伟长叔侄均曾接受义庄的资助方才能够继续学业。更为关键的是,不少受到义庄资助的族人,学成之后还在义庄内兴建了私立学校,尽心尽力教育族人。孟子的母亲当年为了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搞了个“孟母三迁”,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周围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2011-5-15 21:45

当地政府重新修建的怀海义庄与钱氏故居。


原因六:良师益友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钱穆所著《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无论其在燕京大学任教后所交往的如顾颉刚、胡适等冠盖满京华的风流人物,还是其在故乡生活的18年里,书里仍不时就蹦出一个令人熟悉万分的名字,这样的交流环境,怎能不孕育出大师。

比如钱穆在果育小学读书时,其体操老师乃革命党人钱伯圭,其唱歌老师是华倩朔(画家华君武堂叔);在常州府中学堂读书时,历史地理老师是史学家吕思勉,同学有瞿秋白、刘半农,随后又通过刘半农认识其弟刘天华。方圆不过百十里许的范围,一时间竟然如此多博学鸿儒云集,彼此生活、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这简直就是最佳的学习场所。如今一一想来,更是让后生小子觉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一个院士的诞生不知道有多少偶然的和必然的因素在起作用,何况6个院士呢?笔者以为,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出现“一门六院士”的奇特现象,还是应该综合分析——归根结底是内因起根本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促进作用。古人言:志当存高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就应该树立高远的志向,并且将个人的志向与家族、民族乃至国家的需要相结合,然后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志向。这才是大师、院士成长的阳光大道。

6个院士资料

【六院士介绍】

钱穆:1895~1990,国学大师,字宾四。1968年钱先生以最高票当选为中央研究院(台湾)院士。钱先生逝世后,钱夫人及二三门人搜集、整理的一千七百万言之《钱宾四先生全集》三编(甲编:学术思想,乙编:史学,丙编:文化人生及其他杂著)五十四巨册,1998年由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全部出版。

钱伟长:1912~2010,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195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波兰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1942年至46 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钱伟长院士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钱临照:1906~1999,物理学家、教育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院士)。我国金属晶体范性形变和晶体缺陷研究以及物理学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从事光学仪器研制,对我国仪器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钱令希:1916~2009,工程力学家、教育家。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是我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建国初期他出版的著作《静定结构学》与《超静定结构学》培养了我国一代土木工程师,至今仍在被人们称道。

钱俊瑞:1908~1985,经济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并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钱易:1936年出生,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清华当时唯一的女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