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朋新鲜事 来源:红尘,一路有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38:43

红尘,一路有你

类别:感悟生活  作者:一朵怜幽  日期:2011-8-8 20:12:40 编者按:音乐与文字是密不可分的。有了曼妙的音乐,文字才充满了灵性,才有了生命和活力。文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才产生了一首首振憾心灵的优美乐章。用文字记叙流年,用音乐刻画浮生,视音乐和文字为挚爱,一路相伴,一路珍惜,直到永远……优美的文字,流淌着细腻的情感,蕴含着哲理的思维,蜿蜒着浪漫的情怀,还有一种对音乐和文字特有的敏感与热爱。  音乐与文字,视为挚爱。
  文字记叙流年,音乐刻画浮生。
  在素白的日子里,一帧墨色的文字,一曲触动人心的音韵,伴着我,行走在人间,且行且珍惜。
  把珍爱的曲调用文字串联,挂在记忆的眉梢,直到红尘尽头。
  ——题记
  
  [琵琶]
  风格迥异的乐器音韵中,甚喜琵琶曲调。琵琶属拨弦类乐器,一直有“民乐之王”的美誉。琵琶有很强的泛音,穿透力也很强,那种或急或缓,或低沉或明亮的琴音,在空旷之地,能够随着风飘到几里地之外。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中,《琵琶行》里描绘琵琶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些诗句将诗人精湛的文化底蕴倾泻的同时,也将琵琶曲那动人心魄的艺术底蕴展露。好在,这一乐器在历史的长河中源源而来,行至今,依旧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地位,无可取替。
  
  琵琶曲之《琵琶语》
  我常听的,也最喜欢的是琵琶曲是《琵琶语》,著名音乐人林海创作的首个琵琶“混曲”,之中融入了诸多的民族风,外域风和西洋风,加上哼唱,让这首缠绵悱恻的曲子,刚进入耳朵便能俘获人柔软的心灵。
  在那样婉转的清冷和滴水的倾诉之中,能在脑海中勾勒那样的场景:白衣胜雪的唐宋女子,坐在江南的乌篷船里,素手弄琵琶,信手低眉,续续弹,弹尽心中无限事。一声叹息,穿越千年寻觅,叹尽人间的哀怨与孤寂。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写的短篇小说《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一个女子对爱的深沉与奉献,讲述的爱情故事。因读过小说,于是在看老徐拍成的同名电影中,听《琵琶语》在电影中一次又一次响起的时候,有一种幻觉,仿若自己穿梭在电影中,穿梭在琵琶曲中。
  电影的深厚情感,又赋予了曲子别样的灵魂。
  听声声如诉如泣琵琶,直抵心底,除了感叹这音乐的魅力之外,还会发现自己的心,原来在安静的时候早已卸下坚强的外衣。
  曾为这曲琵琶,整夜不眠,伴着琵琶声声,守望太阳升起,我陷在那琵琶低语里,再也走不出来了……
  
  琵琶曲之《见或不见》
  除了《琵琶语》这曲琵琶以外,我心所向的便依旧是林海主创的琵琶专辑《长相守》中的《见或不见》了,《见或不见》与《琵琶语》一样,都是“混曲”,都融进了诸多不同的艺术元素,重要的是那天籁的女声哼唱,增强了曲子情感上的厚度,有声无声相混,给人别样的心灵触动。触动不同于震撼,它是一种很柔很轻的心灵感知,像一阵温柔的风,吹进心湖,惹得涟漪无数的感觉。
  一直听林海的音乐,这首曲子却发现并钟情不多久。记得,初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恰逢一位心灵上的友人即将远行,我为她写文,偶遇《见或不见》,曲子的韵感和我当时的心境极为吻合,于是,曲子便成为了我那篇文字的伴侣,我将《见或不见》带来的情感和我对友人的牵念相融在一起,写下一篇文章,叫《你说,你要走》。
  听着这曲子,就想到那首名诗《见与不见》,诗和曲子,给人的都是相同的绵柔浅忧,它们所表达的也是相同的情感。见或不见,我都在那里,你悲不喜;念或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所以,我会在文章中写道:见,或不见,我都会想念。见,或不见,我们都已有了一场纯白的遇见。见,或不见,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秒种。那么,见,或不见;离,或不离,便没有什么区别。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一个回眸,便能发现,我还在文字中央,原地等你……
  
  [二胡]
  二胡,从大唐盛世走来,至如今,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二胡属于拉弦类乐器,音色偏中高,与人声近似,既能展现悲戚凄清的意境,也能展现气势磅礴的意境。二胡比较民间化,江南的街头巷尾常常可见拉二胡的老者,独自沉醉。二胡也是江南丝竹里的主要乐器之一。
  二胡又名“胡琴”,自一代民乐宗师刘天华之前,二胡都比较俗化,刘天华大师将二胡大胆地融入了西方的演奏手法,他自创二胡独奏名曲十首,为二胡后来进入大雅之堂,奠定了基础。
  
  二胡曲之《雨碎江南》
  《雨碎江南》是河图原创的二胡与钢琴的混奏,虽后来有纯钢琴版与琵琶版的出现,但是二胡的凄清更能演绎出那一份梅落成泪,思君几番的悱恻之情。
  一如那些念白:“竹影斑斓,月洞窗外。帘卷西风惊梦残,思君几番。眉目宛然,发华鬓白。持笔灯畔拭泪难,为君哪般?”
  关于《雨碎江南》,有极为温软的故事。识得一君,关于音乐,关于文字,关于人生,几度共鸣。此曲为他觅得,只为将那份红颜相知的情衷,都置放在曲调之中,纪念岁月中,那一点一滴细致的值得铭记的感动。
  江南,那是叶片泛黄的秋,我在飘淅淅沥沥小雨的夜晚,第一次听着《雨碎江南》的曲调,不作他事,只顾独自聆听,独自沉醉。然后,细致地将一怀的心事用墨色的文字描摹下:“雨碎江南,江南碎雨。乃是清音一曲,为你觅得,不知是否合乎你的格调。于自己而言,己然是欣喜万千,犹如邂逅知音。在这个细雨的夜,不作他事,只顾独自聆听,独自沉醉。末了,容我,裁一片夜色为罗裳。和着雨碎江南的音律,立在梧桐的末梢,哼唱一首无关风月,无忧亦无愁的歌。让其随着秋叶飘至你的案台,抹去你的忧愁,替我一遍遍告诉你,记得快乐。”
  那是一段温暖过心灵的时光,即便此一时,我们都在彼此的视线中淡去,但是,《雨碎江南》还一直在我的耳畔响起,《雨碎江南》的韵调之中,有光阴的故事,故事中央,还有我们淡淡的身影……
  
  二胡曲之《风居住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是日本新生代的优秀钢琴女作家矶村由纪子,与著名二胡演奏家坂下正夫合作的经典曲目。虽然该曲被收录为钢琴曲专辑,但是,二胡的感染力超过了钢琴,因为二胡的浅愁轻忧弥盖了钢琴的唯美浪漫。感觉上,我更愿意将此曲归纳在二胡的名下。
  一个人,一间房,一杯清茗,将心放在闲处,听着这钢琴与二胡的爱恋。让心跟着曲调飘到窗外,寻找风的影子。二胡的倾诉,悲切而凄清。钢琴的聆听,痴迷而怜惜。犹如两个前世约定的恋人,现如今她的回眸一瞥让他忆起了前世不变的誓言。然而,今生的千百次回眸,都无法再续前世的缘,相知相爱却无法相守,这是何等地痛苦与无奈。纷至沓来的悲情都在惆怅的琴声里,被演绎得淋漓精致。那浅浅淡淡的忧愁,如诉如泣的伤感,都让人有几许幻念。
  那是一条蜿蜒着延伸的青石板街道,被开满蔷薇的白墙夹在中间。墙上有绿绿的苔藓,娇模娇样地覆在上面,倾听岁月流逝的声音。风想,找一处栖息的地方。它拥着青石板,但两个相同冷寂的人,无法互相温暖。它住在蔷薇的花瓣里,却惹得蔷薇孱弱得像要凋零萎谢一般。它不得带着满满的惆怅离开,继续漂游……
  
  [洞箫]
  洞箫,吹孔气鸣乐器,音韵清幽凄婉,幽静典雅,竹制的萧常见于民乐,可独奏,可重奏,丝竹之中亦有着一定的地位。
  萧与钢琴的合奏,有着十分深沉且深厚的艺术气息弥漫。萧的柔美古韵与钢琴的浪漫典雅相结合,给人一种听觉上的唯美浸润。
  想到萧,就仿若看见一位青衫隐隐的白面书生,立在青山绿水边,吹奏那一曲长相思,吹得疏影憧憧,风也婆娑,水也起了相思的涟漪。
  
  洞箫曲之《妆台秋思》
  《妆台秋思》本是琵琶曲,表达的是昭君出塞的那种对镜梳妆,顾影自怜,乡愁满溢的情怀。改编成萧曲是因为萧的音色能达到相同的柔美低沉的效果。
  我所钟爱的《妆台秋思》是陈悦所奏的萧与钢琴的合奏。如魅的夜色中央,浅笑嫣然,端坐于微风轻拂的窗台,对夜凝神,勾勒那秋日华年的笑靥。
  那是浅秋中普通的一日,我在博客静默游弋,发现一位淡如水之交的女子的音乐播放器里,就有我一直喜欢的这曲《妆台秋思》,心随之悸动了一下。突然就明了,原来,相通的两个人,是在喜好取向上面有惊人的一致的。
  她说,“醉成午夜独舞的弦”。从她的文字中,我知道,她爱着黑色,她喜欢黑色的厚重和内涵;喜欢黑夜时听喜欢的曲子;喜欢在午夜时分聆听心和黑夜的对白。
  而我,亦是那样迷恋黑夜的人,喜欢在午夜吹轻柔的风;喜欢在午夜朝着遥远处朦胧的风景凝眸;喜欢那种一人静万物静的心境;喜欢在午夜时分听喜欢的曲调写喜欢的文字。
  于是,情到深处时,在午夜听着《妆台秋思》,脑海中描摹着她的样子,为她写下一些文字。那时,脑海中有两幅画面,一副是昭君对镜梳妆,虽然知道即将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虽然有一些难以抑制的殇愁,但是她的内心还是极为平静,因为知道,此一行,肩负着江山社稷的重任务。另一幅,是我的这位友人,端坐在夜色如水,开满落花的窗台,目光穿越苍穹,打捞起尘外的月色,绾成一帧如月清幽的文字,刻画那流年似水的尘生。
  
  洞箫曲之《枉凝眉》
  《枉凝眉》出自红楼第五回,写宝黛二人爱情破灭时,黛玉悲叹唏嘘的悲愁。这样经典的曲目,无论是歌曲是萧曲,还是琵琶,都有着其让人无法抵御的诱惑力。我喜欢萧曲的原因是萧的清幽凄婉和那种醇厚,更能够表达出黛玉蹙眉,悲愁的样子。
  仅这“枉凝眉”三个字,就能让人生无限的喟叹。宝玉获罪离家,流落异乡,枉凝眉,枉凝眉,黛玉即便多么地悲叹却也是无能为力,只能任泪流尽,枉自空蹉跎。
  枉凝眉,枉凝眉,他们之间的爱情理想虽美好,却也是水中月,镜中花,都是一场美丽的幻影。
  不然曲中不会有言:“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曾有人言:你有颗宛如黛玉的心,独自莫凭栏,会沾染更深的孤寂。更不要听这些悲戚的曲调。
  可是,那时的我,偏偏独爱那种寂寥的心境,唯有那般,我才能将浮生浮世里的一切牵绊纷扰丢弃。
  小城,暮色已临。想夜,必定是斑斓的。凭栏观清风徐来,清浅的柔波里,剪影凄美,迷幻了眼。一个人,对着空旷的夜空,听着《枉凝眉》,于无形中,拭去黛玉眼角的泪滴……
  
  一直相信,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一段曲调就是一部电影。用耳朵倾听音乐的声音,让心感知最细腻的情感。
  我对他说过,喜欢清曲胜过歌曲,因为我也一直相信,那些被歌词束缚的歌曲,完全没有清曲给人的想象空间大。一段清曲,每个人,可以自己赋予它新的灵魂,结合自己的故事,听出别样的触动。
  音乐与文字,视为挚爱。
  文字记叙流年,音乐刻画浮生。
  在素白的日子里,一帧墨色的文字,一曲触动人心的音韵,伴着我,行走在人间,且行且珍惜。
  把珍爱的曲调用文字串联,挂在记忆的眉梢,直到红尘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