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达黎加与中国建交:建军学医:懒人方剂偶得===麻黄汤(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6:42
    昨天,突然来了灵感,糊涂了一篇桂枝汤,想到哪写到哪。错误之处一定不少,大家尽可斧正:handshake 。初衷是把自己最近学习伤寒论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部伤寒论,古往今来大家解释多矣。从经络学说到气化理论,从六经辩证到三部六病,相信还会有新的认识不断出现,也正因为如此,伤寒论研究在停顿==前进==停顿==前进中前进。也相信,再过100年,也不会一统天下。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可以俯视伤寒论,一览众山小。我等爱好者,则如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充满了变换。我开始想用一种简单明了的想法,走进伤寒论,偶得一芝麻,足矣!
    说桂枝汤,万方之祖过誉,只是从一个角度看的。桂枝汤从理法方药来看,称之为万方之祖,则其如其分。其实,我一直想,伤寒论为什么不把麻黄汤放在第一个!后来看了桂林古本,结果发现桂林古本就是在桂枝汤前面。我想如果按照表里这样分,或者是得病先后分,把麻黄汤放在第一个,也未尝不可。当然,对于古本的态度,很多人嗤之以鼻。比如桂林古本,很多人认为,桂林古本解决了宋本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就是死不承认,认为是后人伪造。我们研究伤寒论是为了看病,又不是为了考古。我曾经用过长沙古本一个方子,看病,那也是一剂则已。把麻黄汤放在第一位,也是因为我更喜欢麻黄汤,因为我用过数次麻黄汤,也更因为从疾病的演变看,麻黄汤应该居于第一位。
    一、麻黄汤的常见认识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历代对本方的阐释都很多,《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采集了不少很有代表性的方解,达到了一定的学术高度,但阐释的也还都不甚不完备,让真相似乎还如雾里看花,朦胧飘渺。到现代无论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还是“上海科技出版社的五版教材《方剂学》”中对“麻黄汤”的理法阐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把这些方解代进《伤寒论》经文中,很多条文都无法合理的解释。
    【太阳病·中20】“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等,按五版教材对麻黄汤的解释说“……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桂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如应此说,那就是仲景在“头发昏”,因为,经文中所描述的症状只有“脉浮”二字,舍此并没有其他任何症状,也就是说“并无‘营涩’之证”,那么仲景用桂枝“透营达卫”岂不是多此一举?但言“脉浮”,可见此仅仅有轻微之表证而已,并无“营涩”之候也。若有“营涩”脉当“浮紧”而非仅仅是“浮”。故而,仲景在营分无过还用麻黄汤“透营达卫”,岂非昏头之举?在《伤寒论》中,仲景用“麻黄汤”的范围十分宽泛,从仅仅有“脉浮”而无其他症状开始,到阳明病的“脉浮,无汗而喘者”,都有应用。
    【太阳病·中20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就开始使用“麻黄汤”来宣散客于肌肤腠理风寒之邪。到稍重一点的【太阳病·中21条】“脉浮而紧者,可发汗,宜麻黄汤。”以及【伤寒例11条】“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太阳病·中4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病·中5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也,宜麻黄汤。”【太阳病·中6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太阳病·中15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暝,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太阳病·中24条】“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阳明病55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涕,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阳明病59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可见,仲景借助麻黄破关透表之能来解散风寒之邪束表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以上引用一位网友观点,在此感谢)
    二、麻黄汤作用的机理
    如在桂枝汤所述,麻黄汤证病人,阳气足,完全拒敌于边境,筑起铜墙铁壁。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谁都不服谁。就这样,形成一个僵局。身体里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向外边运输。这时自然血管以及身体组织充血充水较多===脉浮紧、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那为什么喘?其实人体皮肤呼吸是重要一环,说是铜墙铁壁,那也是形容,还是有“汗毛眼”呼吸的,而且这个呼吸,丝毫不差鼻子。有国外报道,有人把周身封闭起来,结果玩笑开打了,窒息而死。肺主皮毛,大概如此。所以麻黄汤证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因为外邪与正气旗鼓相当,打破这个僵局,要么邪胜入里,要么正胜克敌于外。麻黄汤就是这样的一个作用机理。
    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桂枝: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杏仁: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甘草:味甘平。 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
    从四味药性看,好像与课本说的[color=Red]解表剂、辛温解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color]关系并不大。回到本草经:[color=Red]发表出汗,去邪热气[/color] 可能更为贴切。
     麻黄,负责把表皮所谓鬼门打开,让充满着的能量的汗液涌出。注意:去邪热气,此邪非彼邪,就像奔涌这的河流,因为河道淤积,就会把清水活水变成死水一滩。
     桂枝,还是起到桂枝汤的作用,加速动脉流动,当然也包括所谓阳气外泄。因为已经汗出,所以已经不需要芍药回收伤员,故去芍药。因为能量充足,故也不需要生姜大枣去补给。
     杏仁,则是所谓开肺气,助麻黄之力。
     甘草,还是桂枝汤的老本行。
     如此理解,麻黄汤也可以是桂枝汤的加减,去芍药生姜大枣,加麻黄杏仁。张锡纯则喜欢加薄荷。道理都一样。这样看来,麻黄汤的作用机理,就是发表。只要把表打开,身体的正气一泄而出,病自去。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正必虚”,当麻黄开表之后,难免不再被风寒所客,所以需要桂枝之温阳固表,以坚守失地。麻黄之与桂枝,一攻一守,偏将之与大将也。冲锋破敌,偏将先锋之能也;镇关守边,则非大将不用也。
     这因为这样的原理,治疗伤寒有很多小偏方,麻黄汤也有变种。比如初期,可以喝点生姜水大葱水,比如三拗汤。就是单喝麻黄也会起效。
     三、麻黄真的就是大发汗吗
     都说麻黄汤是发汗俊剂,畏之如虎。自古医家口口相传,不知亲身实验者有几。都说麻黄不过几克,亲身实验者又有几?中医不没落,那才怪呢!以本人试验,我喝过葛根汤,麻黄45克,喝完等着出汗,愣是没有多少。麻黄本身不会发汗,是有汗才能发!麻黄配桂枝发汗,也是须有麻黄汤证,才可能发汗。有人说麻黄是瞎子,看谁领路。桂枝领路,就发汗,石膏领路,就利小便。当然利小便也是开表。结论,麻黄汤,不是发汗俊剂,其所为俊,当有其证。还有所谓这家那家禁忌症,也不全因为怕丧失津液,也有畏其开表之虑。
     结论:麻黄===[color=Red]发表出汗[/color]  ,怎奈,后人把中间两个字去掉,得出一个发汗结论呢,须知是:[color=Red]发表[/color]和[color=Red]出汗[/color]。[color=Red]发表非解表,出汗非发汗[/color] 。
     正所谓:
     千古麻黄属第一,今人麻黄畏如敌
     麻黄汤证南北有,奈何南人不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