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霸王:骨度分寸取穴法的量穴工具──伸缩等分量穴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1:07:42
骨度分寸取穴法的量穴工具──伸缩等分量穴尺作者:vic  来源:世界针联秘书处  点击: 27次  更新:2011-9-14 11:19:45  〖字体:小 大〗

周秉真 周秉韦

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卫生院 (314102)

 

针灸治病,取穴准确与否,与疗效密切相关。在针灸临床研究中,准确取穴,更是必要,如取穴不统一、不准确,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有体表标志可依据的腧穴,,要准确取穴,是并不困难。不能以体表标志取穴的腧穴,由于人体高矮肥瘦各不相同,要准确取穴,就较为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古代就创立了“骨度分寸”、“同身寸”等取穴方法。

同身寸取穴法,早在五十年代卫生部前针灸疗法实验所就作过测量研究,结论是与人体长度的比例出入较大,不能作为取穴的依据。近年吴氏、赵氏、张氏等所作测量,经统计分析表明,均有显著性差异,也都说明同身寸不能作为临床取穴的统一尺度。

骨度分寸取穴法,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取穴法,它是根据《灵枢·骨度》篇把人体所划分的部位,按规定的分寸数定为“寸”,即“骨度寸”,作为取穴的尺度。由于人体高矮不等,体形各异,据赵氏测量统计表明,不同个体,不同肢体部位间的“骨度寸”长度均不相等。所以“骨度寸”实际上是某一肢体的骨度长度所规定分寸数的“等分寸”,因此只有用本肢体的“骨度寸”来量取本肢体的穴位才是准确的。

因为骨度分寸取穴法只能用本肢体的“骨度寸”来量穴才是准确,但至今尚无一种理想的方法或工具,能在长短不同的肢体上很方便地量出各自的“骨度寸”。虽如《医宗金鉴·利灸心法》中介绍用无伸缩性的草杆之类,按骨度法量取肢体的长度,将草杆折成所需的等分,再在肢体上量取穴位。但这种方法,不但颇费手续,而且几经折量,也不精确,故不合实用,几乎已无人应用。所以直到目前在临床上皆用目测方法取穴。目测取穴虽是方便,但不够精确,尤其在经验不足者,更难准确,或相差较大,必然会影响疗效。虽有“宁失其穴,毋失其经”之说,但如能做到既不失经而又不失穴,应是更好,特别对于临床研究来说尤为需要。

为解决目测法取穴不够精确及用草杆之类折量法的不合实用的缺点,作者研制了一种量穴尺,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经临床应用,能符合要求。现介绍于下:

制作方法:取一条弹性好的扁平橡皮带或白色松紧带,长30cm左右,阔0.8~1cm,两端用薄金属皮包以长2cm的包头,以便在量穴时固定量穴尺。在两端包头之间的距离内,分为20等分(骨度法最大为19寸),绘以等分线,第5等分线用不同颜色,便于观察读数。在每等分的中心点,绘一小圆点,作为半等分的标记。这样便制作完成,但须注意几点:1、所用的橡皮带或松紧带,质地要均匀,弹性要良好,则不论在拉伸或收缩状态时,量穴尺的每等分间距能始终保持相等;2、两端的金属包头,必须紧扣住橡皮带或松紧带,不得在拉伸量穴尺时发生松动或脱落;3、划等分线的方法:取一条长约50cm的木板,将量穴尺两端金属包头间距离拉伸到40cm时固定在木板上(可在包头上打一小孔,用钉子将包头钉在木板上)然后每取2cm为1等分线;每取1cm为半等分点,这样划取等分线比较准确。

使用方法:如以取心包经郄门穴为例,用一手将量穴尺一端的基线(起始线)放在腕横纹的大陵穴上,用拇指压住金属包头,不使其滑动;用另一手拿住量穴尺的12等分线少外部位(前臂为12骨度寸),将尺贴在前臂内侧面向上拉伸,至12等分线到达肘横纹的曲泽穴水平线时固定不动。此时从大陵穴上的5等分线处,便是郄门穴的水平线位置;再以第一手的食指或中指的指甲,在此位置轻按爪痕(按爪痕时拇指仍压住金属包头不动)。然后取下量穴尺,依心包经循行经线与爪痕水平线相交点,便是郄门穴的准确位置。再如取水道穴,先依上法取得关元穴,然后以关元穴的水平线与胃经线的相交点,便是水道穴的准确位置。其他如上肢、下肢以及腹部等,凡是用骨度分寸法取穴的腧穴,均可用上述方法准确而方便地取得穴位。

因为此量穴尺不论在拉伸或收缩状态中,每等分的间距是始终保持相等,所以定名为“伸缩等分量穴尺”。用伸缩等分量穴尺量取穴位,不论肢体或长或短,均可以很方便地准确等分成自各的“骨度寸”,不会因人体有高矮肥瘦差别而发生困难。这样就解决了目测法不够精确及用草杆之类折量法不合实用之弊端。伸缩等分量穴尺不但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取穴精确,因而可以提高针灸治病疗效,并可使临床研究获得更为正确结论,同时也为骨分寸取穴法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