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熙路到欢乐谷怎么走:新春佳节话诗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53:12

新春佳节话诗联

上古以来,春节不仅是国人除旧迎新、休闲娱乐的传统佳节,更是文人墨客们激扬文字、抒情寄意的美好时日。每逢这个传统节日,他们或吟诗填词,或撰联凑对,可谓百花竟放,五彩缤纷,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绝妙的篇章。

其中有抒发政治抱负的,如北宋大诗人、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语清新流畅,诗意深入浅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致力朝政改革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气概。有反映佳节喜庆气氛的,如明代诗人陈宪章的《元旦试笔》:“天上风云庆会期,庙谟争遣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诗人在这里给读者展示的,是周围的人们喜庆佳节的动人情景,以及诗人晚景自足、欢乐欣慰的良好心境,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当然,在古人的春节诗中,也有表现忧郁和伤感情怀的,如中唐诗人元稹的《岁日》:“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诗人在这首诗里表现的,是低沉的情怀,消极凄凉的厌世之叹。这种情绪,大概与诗人早年丧偶以及因反对权奸而招致政治上的打击与迫害有关。

但纵观我国春节诗词,还是以表现历代人民欢度春节习俗内容的居多。除夕守岁是春节期间一个很被看重的风俗习惯,于是便有了北宋诗人朱淑真描写除夕守岁习俗的诗:“独坐频斟守岁酒,穷冬欲去尚徘徊。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 元宵观灯也是春节期间一个非常重要和热闹的活动,于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便在他的一首《青玉案》词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们通宵观灯的情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另外还有清代诗人蔡云描写腊月二十四扫尘习俗的诗:“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颂来仔细看。”清代文人李调元描写元宵节吃元宵习俗的:“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以及晚清诗人罗昭描写腊月祭灶风俗的诗:“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等等,无不写得情景交融,趣味盎然。

除了诗词之外,由于唐代近体格律诗中对偶句式的普遍使用,还派生出了楹联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并逐渐形成了春节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直到今天仍盛行未衰。而在春联的发明与创制方面,当首推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据史书记载,蜀主孟昶与南唐后主李煜一样,都是肚子里文采有余,治国方略不足。公元964年春节,他因对翰林学士辛寅逊所撰春节吉祥语不满,便自己动手写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此联一出,立即得到朝野的一致赞许。此联属变格联句,的却写得不错。它首尾巧用新、春两字,中嵌佳节,即使现在看来,孟昶这一联语撰得也算上乘。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孟昶这一联语,一锤定音地奠定了他在我国春联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但在第二年,他的后蜀政权便寿终正寝,成了我国历史上最昙花一现的割据政权之一。 (2005.1.26.  发表:淮河早报 05.2.6.)上古以来,春节不仅是国人除旧迎新、休闲娱乐的传统佳节,更是文人墨客们激扬文字、抒情寄意的美好时日。每逢这个传统节日,他们或吟诗填词,或撰联凑对,可谓百花竟放,五彩缤纷,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绝妙的篇章。

其中有抒发政治抱负的,如北宋大诗人、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语清新流畅,诗意深入浅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致力朝政改革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气概。有反映佳节喜庆气氛的,如明代诗人陈宪章的《元旦试笔》:“天上风云庆会期,庙谟争遣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诗人在这里给读者展示的,是周围的人们喜庆佳节的动人情景,以及诗人晚景自足、欢乐欣慰的良好心境,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当然,在古人的春节诗中,也有表现忧郁和伤感情怀的,如中唐诗人元稹的《岁日》:“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诗人在这首诗里表现的,是低沉的情怀,消极凄凉的厌世之叹。这种情绪,大概与诗人早年丧偶以及因反对权奸而招致政治上的打击与迫害有关。

但纵观我国春节诗词,还是以表现历代人民欢度春节习俗内容的居多。除夕守岁是春节期间一个很被看重的风俗习惯,于是便有了北宋诗人朱淑真描写除夕守岁习俗的诗:“独坐频斟守岁酒,穷冬欲去尚徘徊。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 元宵观灯也是春节期间一个非常重要和热闹的活动,于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便在他的一首《青玉案》词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们通宵观灯的情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另外还有清代诗人蔡云描写腊月二十四扫尘习俗的诗:“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颂来仔细看。”清代文人李调元描写元宵节吃元宵习俗的:“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以及晚清诗人罗昭描写腊月祭灶风俗的诗:“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等等,无不写得情景交融,趣味盎然。

除了诗词之外,由于唐代近体格律诗中对偶句式的普遍使用,还派生出了楹联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并逐渐形成了春节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直到今天仍盛行未衰。而在春联的发明与创制方面,当首推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据史书记载,蜀主孟昶与南唐后主李煜一样,都是肚子里文采有余,治国方略不足。公元964年春节,他因对翰林学士辛寅逊所撰春节吉祥语不满,便自己动手写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此联一出,立即得到朝野的一致赞许。此联属变格联句,的却写得不错。它首尾巧用新、春两字,中嵌佳节,即使现在看来,孟昶这一联语撰得也算上乘。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孟昶这一联语,一锤定音地奠定了他在我国春联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但在第二年,他的后蜀政权便寿终正寝,成了我国历史上最昙花一现的割据政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