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康城大地幼儿园:光荣的临汾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4:10:24

光荣的临汾旅

人民军队 2010-02-21 20:02:08 阅读37 评论0 字号:大中

古城南京东郊,巍巍紫金山下,驻扎着一支名扬四海的英雄部队,这就是我军对外开放的“窗口”部队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年代最大的荣誉单位-- -临汾旅。

50多年前,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以72昼夜浴血奋战,率先攻破临汾城。硝烟未散,战役总指挥徐向前便亲临前线代表中央军委授予他们“光荣的临汾旅”荣誉称号。如今,这支攻坚劲旅业已成为我军著名的精锐之师。

《光荣的临汾旅》歌词

土飞机在开动,土飞机在开动,轰隆隆隆隆;轰隆隆隆隆,城墙开花,烟雾腾空,把敌人的尸体,蹦得无影无踪!炮声如雷,枪声似风,歌唱着:我们面前没有攻不破的城,没有攻不破的城!继续运城大捷,连克临汾立奇功!我们是光荣的临汾旅,勇猛顽强老传统,勇猛顽强老传统。党教育我们,不怕牺牲自己,无限忠于人民!这是我们的职责,这是我们的良心!我们记得很清:功劳的根子扎在群众当中!没有人民的支援,没有友邻的协同,哪有临汾旅的光荣!?我们要更加努力,更加虚心,打着临汾旅的大旗,一直向前进!我们要更加努力,更加虚心,打着临汾旅的大旗,向前进!

临汾旅于1937年在山西长治以十支抗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最初番号为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第3纵队。1945年12月,部队改番号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第23旅。1949年3月,部队改番号为步兵第179师,归18兵团60军建制。1951年2月,部队编入志愿军第3兵团序列。1985年9月,部队归12军建制。1998年11月,部队改编为摩步第179旅。2000年12月、2003年11月,先后两次编制体制局部调整。

战争年代,部队先后参加战役战斗600余次,歼敌8万余人。参加的主要战役战斗有: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的上党、邯郸、运城、临汾、太原、扶眉等战役;解放以后的入川剿匪;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东线防御作战、夏季反击战等。

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临汾攻坚作战中,该旅连续奋战72昼夜,利用坑道爆破的方法率先破城,歼敌2.5万人,为解放临汾起了决定性作用,创造了我军攻坚作战的范例。

1947年12月,人民解放军攻克运城后,山西临汾县城国民党守军仗恃2.5万余兵力和坚固城防,负隅顽抗。临汾为晋南军事重镇,地势内高外低,城墙依自然地形构筑,高 15米,顶宽10米,基厚30米左右;城周碉堡林立,壕沟纵横,内外暗道相通,从城外到城内构成警戒阵地、护城阵地、城墙主阵地、城内纵深阵地等4道防线;城东关筑有外城,总体设防严密坚固,易守难攻。1948年3月7日,临汾战役发起后,第23旅在晋冀鲁豫军区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下,从东面发动进攻,夺取外围据点,一举攻克东关外城,占领护城阵地,控制住外壕,逼近内城。4月15日,前线指挥部针对临汾城垣坚固,攻城部队缺少重火器的实际情况,决定以坑道爆破为主要进攻手段。该旅接受任务后,以地面攻击配合坑道挖掘。国民党守军察觉后实施反坑道作战,在城壕底挖掘大量T形和Y形防御坑道,设置听音瓮,昼夜监听地下作业声响,发觉动静即向外对挖坑道,临近时予以爆破。驻城国民党守军还在飞机配合下,施放毒气弹、燃烧弹,并以小股部队出城反扑。第23旅在坑道缺氧情况下,克服困难,顽强掘进。为粉碎国民党守军破坏,保卫坑道安全掘进,他们与国民党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主坑道两侧挖掘10多条分支坑道,监听敌作业声,主动掘进近敌,先行爆破。经过地面和地下的反复争夺,于5月16日挖成两条各110余米长的坑道,直达城墙底部。一条装黑色炸药6 000千克,一条装黄色炸药3 500千克。5月17日19时50分实施爆破,东城城墙两处各被炸开50余米宽的豁口。该旅突击队乘爆炸硝烟发起攻击,率先攻入城内,后续部队直插纵深,经激烈巷战,歼灭国民党守军5 600余人,对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役,该旅创造了在火炮不足的情况下,攻打坚固设防城池的战斗范例,涌现出侦察英雄李来龙、爆破英雄张云贵、战斗英雄张德兴、外壕作业苏长云排等一批功臣和英雄集体。同年 6月4日,被中央军委授予“临汾旅”光荣称号(我军被授予荣誉称号建制最高的单位)。

和平建设时期,部队主要担负战备、训练、迎外任务。先后参加了60年合肥特种钢厂施工、62年福建前线紧急战备、64年全军大比武、66年围垦安徽城西湖、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设、83年仪征化纤建设、85年南京秦淮河治理、89年军区首长机关警卫执勤、91年扬州通运闸堵决、93年扑灭南京炼油厂特大火灾、95年京九广通信光缆施工、98年长江抗洪等。1971年担负对外开放的任务,至今共接待了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525批,是我军对外开放的“窗口”部队之一。

部队组建以来,共涌现出荣誉单位14个(其中解放以后4个),全国战斗英雄4人,其他功臣1.16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