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900mp4电池: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第十一章(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00:26
印象就是现实——第十一章 永远站在主流之列 人在职场,乃至于人在社会,千万要记住,无论你如何定位自已,也无论你设定了怎样的目标,只要你希望有所成就,就一定要为主流所认同和接受。 大凡一个人物成功之后,大家都去看上帝,却忘了耶稣还有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当某人已经成功到你都知道了(他正好住你家隔壁的除外),那你看到的东西基本上也学不到了。名人传记最害人的地方,就是把成功之后的辉煌事迹一条不漏地大书特书,好像罗马真是一天建成的。 被主流所认同和接受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是大家熟悉的人物,这样一位天王级人物,当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要说的,不是现在的任正非,而是早年的他。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乡村教师。抗战时期,任爸爸在某国民党军工厂做会计,业余时间与几个朋友开了一个书店卖革命书籍,又组织一个“七七”读书会。这段历史,是任爸爸文革中受磨难最大的一件事情。身在国民党的军工厂,而又积极宣传抗日,同意共产党的观点,而又没有与共产党地下组织联系。为什么?这就成了一部分人的疑点。在文革时期,这怎么能解释得清楚。任爸爸为此受尽折磨。 在《我的父亲母亲》这篇文章中,任正非说:“父母虽然较早参加革命,但他们的非无产阶级血统,要融入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取得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次政治运动中,他们都向党交心,他们思想改造的困难程度要比别人大得多,所受的内心煎熬也非他人所能理解。他们把一生任何一个细节都写得极其详尽,希望组织审查。可在‘文革’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运动中,父亲还是被揪出来,最早被关进牛棚。” 因为受任爸爸受审的影响,哪一派也不批准任正非参加红卫兵。任正非参军入伍后,也是因为父亲问题,一直没有通过入党申请,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 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任正非一下子成了奖励“暴发户”。“文革”中,无论他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奖的机会均与他无缘。在他领导的集体中,战士们立三等功、二等功、集体二等功,几乎每年都大批涌出,而惟有他这个领导者,从未受过嘉奖。粉碎“四人帮”以后,情况翻了个个儿,因为他两次填补过国家空白,又有技术发明创造,合乎那时的时代需要,突然一下子“标兵、功臣……”,部队与地方的奖励排山倒海式地压过来。 1978年3月任正非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在部队党委的直接关怀下,未等任爸爸平反,就直接去外调查清任爸爸的历史,否定了一些不实之词,并把他们的调查结论,寄给任爸爸所在的地方组织。任正非终于入了党。后来又出席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任爸爸也在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平反。由于那时百废待兴,党组织需要尽快恢复一些重点中学,提高高考的升学率,让他去做了校长。 以上这些,任正非在《我的父亲母亲》中都有详细描述。文章中任正非并没有直接表达出他的处世观,他只说了一句:“文革让他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事实上,父母的遭遇,对任正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当他看着忠实于事业和党的父母仅仅因为家庭出身,始终不能为社会主流所接受,即使比别人多做几倍的工作也无济于事,当风暴来临也是第一个受难者的时候,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要为社会主流所认可,否则注定一事无成。所以他参军,要把身上的颜色染红。在军队他做了那么多事,没有任何奖励,他能接受,在他心目中,入党比任何奖励都重要。因为能入党,就不仅是被主流所认可,也为主流所接纳。这方面,任正非做得相当出色。文革结束之前,他已经做到干部级别,以他的出身,相信非常不容易。他父亲的迅速平反,跟他入党有莫大关系。1976年之前,无论他工作多么努力,多么出色,荣誉与他无缘。而1976年之后他的际遇一下从地下到天上,为什么?仅仅是主流潮向变了。主流的力量就是这样的强大,几乎没有个人可以抗拒得了。善良的人们往往会说“历史最终会是公正的”,但不要忘记“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对某人某事的评价,永远折射着当代的主流意见。更何况,能被历史所记载、所书写的人物与事迹,毕竟只占少数。 也许任正非的经历比较极端,反差太大。但人在职场,乃至于人在社会,千万要记住,无论你如何定位自已,也无论你设定了怎样的目标,只要你希望有所成就,就一定要为主流所认同和接受。 千万不可做“异类” 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 小陈到一家公司做营运工作,很快就以其聪明和异于同事的奇思妙论闻名公司上下。企业内刊在介绍新人时,还赠送“怪才”之名给他。起先他很高兴,新进同事只有他这么有名气,只有他每说一句话都被人追捧,他的才华如此出众又如此被大伙所重视,所以他越发竭力创造惊人之言,做惊人之事。没几年,一起进企业的同事,甚至不少后进的同事都升上去了,他还在原地打转。他不服气,自己什么都做得不错,哪方面都比晋升的同事强,凭什么? 道理很简单,他所在的企业,是一个风气比较保守,强调团队精神,做事讲究按部就班、有板有眼的公司。小陈已经被企业的主流舆论定位为“怪才”,说明他的这种才在老板和大众眼里只能搞笑,没有实际价值,甚至有时还有点违反企业文化要求,他就已经是企业的异类。公司不需要游侠异人,公司要的是信奉企业文化、遵循规章制度和潜规则的好员工。当老板考虑提拨员工时,这一类怪才是根本不被考虑的。在人力资源部考评时,小陈永远也不会得到“优秀”的评价,虽然“优秀”二字也可能只是个表面好看而已。如果小陈这类人都晋升了,那岂不代表着公司信奉的文化和游戏规则都变了吗?老板还如何管得住其他人?如果小陈这类人都算“优秀”,那岂不说明今后公司里是越怪越好,天下大乱才算大治吗?所以就算小陈实际工作业绩和能力比现在强十倍,在这个企业中,他只有等着慢慢变老。 更糟糕的是,小陈在企业中已经变成异类的代名词,许多不合公司文化的话反复流传之后到他这里,却众口一词说是他的最新创造,让他有口难辩。就像著名的某体育节目主持人那样,一旦群众认定你是什么类型的人,那么该类型的话和事就一定是你说的、你做的,而不管事实是否如此。完了,就像几十年前一提国民党后面必定加个“反动派”一样,这样的主流舆论定位是任何人都抗拒不了的。 事到如今,小陈悔之晚矣。他最后总结,自己错就错在没有明确的自我定位,不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没有根据定位去塑造自己的形象,凭着天赋小聪明随心所欲,以至于被企业钉到十字架上成了反面典型,连才进公司三天没见过面的新员工在知道总裁大名之余都知道他的大名。不少人还故意经常逗他发表搞怪言论,试图从他嘴里听到大伙平时只敢想不敢说的经典语录,发泄一下隐藏在心里的不满、郁闷。 好在故事的结局不算太坏,小陈毕竟还有一些优点,他终于在企业中找到理解和欣赏他的“大树”,虽然不是很大,不能提拨他晋升,但却可以为他说好话,让他有机会去参与一些团队项目,在大伙面前树立新形象,创造机会让大老板们见到他,从而改变老板的成见。而小陈自己也很争气,有板有眼地按企业规则做事做人,慢慢地不少同事觉得他变了,有些人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批评他不像以前那样有灵气,变得虚伪狡猾。但小陈很高兴,因为几个大老板对他的评价大幅升高,他有更多机会去参与项目,甚至有时还做个小组长什么的,主流舆论正在向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小陈感觉到自己成熟了许多,为人处世得体了很多,其实他的价值观和人格并没有分裂,但他更懂得如何自我保护,如何用主流认同的方式表现自己,如何面对现实。 像小陈那样,有才华、有能力也有业绩,同时希望受重视重用、晋升加薪的人非常多。很多人都希望用“出位”,用“创新”来快速地达到目的。他们认为,一个人要显山显水出人头地,与众不同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是与众不同的最好途径。但我要强调的是,首先你得为主流所认可接纳,否则创新在职场上,在人际关系上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说得难听一点,在这个世界上,谁比谁真的聪明些?谈到创新和显示自己,我看到不少人,刚进新公司或单位,看见别人用电脑,跑过去指指点点,什么版本太旧了,我帮你升级升级。看见别人在讲什么计划,觉得别人不懂最新理论,跑过去插嘴,搬弄自己从书本上得来的那一点词藻。这些人也许出于好意,也许出于希望得到重视,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先看别人习不习惯,接不接受。 职场上,第一印像非常重要,应聘的时候都知道这点,尽量表现自己最好的那面。但一旦进了公司,并不是万事大吉了,应聘时留给东家的那点好印像,能不能继续发扬,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你要先搞清楚这个公司的传统习俗、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然后去融入团体,继而再用合适的方法表现自己。须知,第一印像没印像,也比第一印像恶劣要好千倍。